第一篇: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A卷)
一、读拼音,选字组词。(16分)
绪 轮 热 体 流 烈 心 测 贴 鼓 励 猜 情 动 激 担 lún liú
rè liè
dān xīn
()()()
tǐ tiē
ɡǔ lì
qínɡ xù
()()()
二、照样子,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5分)
辶——(达)——(逃)——()纟——()——()——()扌——()——()——()艹——()——()——()
三、选字组词。(9分)
在 再
现()()见 实(()三 存()(访 防
预()采()(()问()卫 家(秘 蜜 密
()书 蜂()(()切 神()茂(四、我会分类。(4分)
例:菠萝——苹果、粮食、水果、蔬菜。
菠萝是一种水果。
1.《中国少年报》——语文、数学、书籍、报纸。
cāi cè()
jī dònɡ()))版)火))林)1
《中国少年报》是一种。2.下雨——冬天、炎热、自然现象。
下雨是一种。
五、读一读,选一选。(9分)
平静 寂静 寂寞
1.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出去玩,只有他一个人()地坐在那里。2.()的江面越来越宽。3.冬天的山林,一片()。
熟悉 熟练 熟人 4.他是我爸爸的一个()。5.老师()地弹奏着一首曲子。
6.我比较()这个地方,因为我曾经在这里住过。
因为„„所以„„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如果„„就„„
7.()这只小狗跛脚,()它更需要关怀。8.()下功夫,你的字()能练好。9.()明天下雨,我们()不开运动会了。
六、修改病句。(8分)
1.天上的月亮多么灿烂。
2.她把房屋照料得干干净净。
3.这是诚实的一个同学。
4.妈妈是一名小学。
5.班长小丽是我十分好的朋友。
6.我们要注意保卫牙齿。
七、阅读题。
宽容
我正忙乱地做着课堂作业,坐在前面的陈颖彬对我说:“小茵,你有没有新本子,借我一本好吗?”
我的思路被打断了,火气一下子冒了上来。我把笔一扔,瞪了她一眼,气呼呼地说:“我求你不要问这问那行不行?你好烦哪!”
颖彬嘴唇蠕动了一下,无可奈何地把身子扭了回去。
我继续做作业,忽然发现钢笔没墨水了。向周围的同学借,可是他们没有多余的钢笔。我想向颖彬借,可是想到刚才我对她的态度,又不敢开口了。我想,即使她有多余的钢笔,她肯借给我吗?
没时间磨蹭了,我硬着头皮,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她说:“颖彬,借支钢笔给我好吗?”
颖彬听后,爽快地从笔盒子里拿出一支钢笔,微笑着递给了我。接过她的笔,我为她能够宽容别人而钦佩她,也为自己对她的粗暴态度而感到羞愧。
1.读拼音,选词语。(6分)
蹭 动 羞 宽 佩 容 续 愧 钦 继 磨 蠕 mó cenɡ
rú dònɡ
xiū kuì
()()()kuān rónɡ
qīn pèi
jì x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宽容()粗暴()钦佩()继续()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慌乱()
果断()粗暴()宽容()4.按短文内容填空。(7分)(1)我的思路被打断了,火气一下子 了上来。我把笔一,了她一眼,地说:“我求你不要问这问那行不行?你好烦哪!”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对颖彬的态度。
(2)颖彬听后,地从笔盒子里拿出一支钢笔,着
递给了我。
线段上的词体现了颖彬对“我”的。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对颖彬说些什么?想一想再把它写下来。(4分)
八、习作。(20分)
你的家乡美吗?有什么名胜古迹或风景区?你来做一下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选字组词。
lún liú
rè liè
dān xīn
cāi cè(轮 流)(热 烈)(担 心)(猜 测)
tǐ tiē
ɡǔ lì
qínɡ xù
jī dònɡ
(体 贴)(鼓 励)(情 绪)(激 动)
二、照样子,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辶——(达)——(逃)——(造)纟——(绪)——(红)——(给)扌——(扎)——(抽)——(担)艹——(草)——(茂)——(花)
三、选字组词。
在 再
现(在)(再)见 实(在)(再)三 存(在)(再)版
访 防
预(防)采(访)(防)火(访)问(防)卫 家(访)
秘 蜜 密
(秘)书 蜂(蜜)(密)林(密)切 神(秘)茂(密)
四、我会分类。
例:菠萝——苹果、粮食、水果、蔬菜。
菠萝是一种水果。
1.《中国少年报》——语文、数学、书籍、报纸。
《中国少年报》是一种报纸。2.下雨——冬天、炎热、自然现象。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五、读一读,选一选。
平静 寂静 寂寞
1.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出去玩,只有他一个人(寂寞)地坐在那里。2.(平静)的江面越来越宽。3.冬天的山林,一片(寂静)。
熟悉 熟练 熟人 4.他是我爸爸的一个(熟人)。5.老师(熟练)地弹奏着一首曲子。
6.我比较(熟悉)这个地方,因为我曾经在这里住过。
因为„„所以„„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如果„„就„„ 7.(因为)这只小狗跛脚,(所以)它更需要关怀。8.(只有)下功夫,你的字(才)能练好。9.(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开运动会了。
六、修改病句。
1.天上的月亮多么灿烂。
天上的月亮多么皎洁。2.她把房屋照料得干干净净。
她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3.这是诚实的一个同学。
这是一个诚实的同学。4.妈妈是一名小学。
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5.班长小丽是我十分好的朋友。
班长小丽是我的好朋友。6.我们要注意保卫牙齿。
我们要注意保护牙齿。
七、阅读题。
1.读拼音,选词语。
mó cenɡ
rú dònɡ
xiū kuì
(磨蹭)(蠕动)(羞愧)kuān rónɡ
qīn pèi
jì xù
(宽容)(钦佩)(继续)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容(宽恕)粗暴(粗野)钦佩(佩服)继续(持续)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乱(镇静)果断(犹豫)粗暴(文雅)宽容(苛求)4.按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思路被打断了,火气一下子 冒 了上来。我把笔一 扔,瞪了她一眼,气呼呼地说:“我求你不要问这问那行不行?你好烦哪!”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对颖彬的态度 粗暴。
(2)颖彬听后,爽快地从笔盒子里拿出一支钢笔,微笑着递给了我。
线段上的词体现了颖彬对“我”的 宽容。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对颖彬说些什么?想一想再把它写下来。
提示:围绕“请颖彬同学原谅”这层意思去写。
八、习作。
无。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
一、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2分)
1.他醉了,在路上晃(huǎng
huàng)荡着,眼神迷离,表情呆滞。2.窗外有个影儿,一晃(huǎng
huàng)就不见了。3.他迎着朝(cháo
zhāo)阳,向前飞奔。4.王安石是宋朝(cháo
zhāo)著名的诗人。5.唐僧真假(jiǎ
jià)不分,善恶不辨。
6.“十一”长假(jiǎ
jià)里,到西藏旅游的人可真多。
二、选字填空。(12分)
戴 带
皮 爱 领 红领巾
察 查
观 调 巡 警
钓 钩
鱼 铁 鱼 垂
三、写出划横线的词语的近义词。(10分)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3.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4.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5.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7分)
在字典中查找“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戴”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将物品加在头、颈、手等处;②尊奉、推崇。请给下列划横线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戴高帽子()爱戴()披星戴月()
五、填空。(12分)
古老的()勤劳的()火热的()
粗壮的()淡淡的()飘扬的()
一条条()一所所()一簇簇()
一片片()一间间()一阵阵()
六、按要求写句子。(12分)1.修改病句。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地方。
2.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3.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比喻句:
改为拟人句: 4.这部电影真好看,怎么能不叫人喜欢呢?
改为陈述句:
七、照样子造句。(6分)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有„„有„„还有„„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一会儿„„一会儿„„
八、阅读与练习。(共16分)
上 课
上课了,董老师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想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xún)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写词语。(3分)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精神饱满的样子。2.选择。(6分)
(1)“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A 动作 B 语言 C 神态 D心里(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把自己比做()A 园丁 B 红烛 C 花朵 D 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4分)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3分)
九、根据情境,补充对话。(13分)
西西:你的课余生活丰富吧,你都做些什么呢? 我: 西西:看来你的收获很大呀!
我: 西西:我得向你学习。
我:
参考答案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醉了,在路上晃(huàng)荡着,眼神迷离,表情呆滞。2.窗外有个影儿,一晃(huǎng)就不见了。3.他迎着朝(zhāo)阳,向前飞奔。4.王安石是宋朝(cháo)著名的诗人。5.唐僧真假(jiǎ)不分,善恶不辨。
6.“十一”长假(jià)里,到西藏旅游的人可真多。
二、选字填空。
戴 带
皮带 爱戴 领带 带红领巾
察 查
观察 调查 巡查 警察
钓 钩
鱼钩 铁钩 钓鱼 垂钓
三、写出红色词语的近义词。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美丽)
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吸引)3.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合上)4.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惹人注意)5.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鼓励)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在字典中查找“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D,再查音节dài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戈 部,再查 13 画。“戴”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将物品加在头、颈、手等处;②尊奉、推崇。请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戴高帽子(①)爱戴(②)披星戴月(①)
五、填空。
古老的(铜钟)勤劳的(孩子)火热的(劳动场面)
粗壮的(枝干)淡淡的(清香)飘扬的(五星红旗)
一条条(小路)一所所(学校)一簇簇(槐米)
一片片(草地)一间间(教室)一阵阵(掌声)
六、按要求写句子。1.修改病句。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地方。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季节。2.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把”字句: 假日里,爸爸把我带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被”字句: 假日里,我被爸爸带去黄山爬天都峰。3.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比喻句: 蒲公英的花像伞,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拟人句: 蒲公英的花像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4.这部电影真好看,怎么能不叫人喜欢呢?
改为陈述句: 这部电影真好看,真叫人喜欢。
七、照样子造句。
1.有„„有„„还有„„
菊花开了,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和红的,还有黑里透红的。2.一会儿„„一会儿„„
妈妈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织毛衣。
八、1.根据意思写词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样子。2.选择。
(1)“笑眯眯”是对老师(C)的描写。A 动作 B 语言 C 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A),把自己比做(D A 园丁 B 红烛 C 花朵 D 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C)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不提供答案)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不提供答案)
九、根据情境,补充对话。(不提供答案))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测试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yí jì
jiāo juǎn
kǎo chá
xiōnɡ pú
mí cánɡ()()()()()lì shǐ
lǚ xínɡ
sàn bù
yǎnɡ wànɡ
zhèn jīnɡ()()()()()
二、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shè
yù
dànɡ
wǎn
jū
zhuǎn
yǔn
zhā
停当()转告()鞠躬()面包渣()流域()陨石()婉转()摄影师()
三、组词。(5分)
郊()惜()诚()秦()社()胶()借()城()春()杜()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严严实实()()()()不清不楚()()()()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摄影师 三()灰雀 五()电车 一()杂志社 两()照相机 六()石头 一()朋友 一()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著名()喜爱()明媚()震惊(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3.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 无论„„还是„„ 如果„„就„„
1.()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应该向她道歉。2.()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3.()是凛冽的寒冬,()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天才在于积累。2.世上无难事,()。3.为()而读书。4.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5.()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的故事。(3分)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4分)3.写出短文中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故事写下来。注意写
清楚你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可以写出自 己读后的想法。(25分)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
yí jì
jiāo juǎn
kǎo chá
xiōnɡ pú
mí cánɡ(遗迹)(胶卷)(考察)(胸脯)(迷藏)lì shǐ
lǚ xínɡ
sàn bù
yǎnɡ wànɡ
zhèn jīnɡ(历史)(旅行)(散步)(仰望)(震惊)
二、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停当(dànɡ)转告(zhuǎn)鞠躬(jū)面包渣(zhā)流域(yù)陨石(yǔn)婉转(wǎn)摄影师(shè)
三、组词。
郊(郊外)惜(珍惜)诚(诚意)秦(秦国)社(社会)胶(胶卷)借(借出)城(城市)春(春色)杜(杜鹃)
四、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自作自受)严严实实(安安稳稳)(风风雨雨)(家家户户)(结结巴巴)不清不楚(不干不净)(不慌不忙)(不知不觉)(不折不扣)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名)摄影师 三(只)灰雀 五(辆)电车 一(家)杂志社 两(台)照相机 六(块)石头 一(位)朋友 一(头)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闻名)喜爱(喜欢)明媚(灿烂)震惊(惊讶)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 一切准备停当。” 2. “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3. “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一„„就„„ 无论„„还是„„ 如果„„就„„
1.(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就)应该向她道歉。2.(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3.(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5.(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3)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祖逖)的故事。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鸟语花香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3.写出短文中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
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十一、无答案。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
一、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
1.月亮绕着地球转。()
2.1千米里()有1000毫米。
3.扔硬币时,()正面朝上,也()背面朝上。
4.姐姐的年龄比小妹小。()
5.花开后()有香味。
6.两位数乘一位数,积()是两位数,也()是三位数。
二、判断,一定画“√”,不可能画“×”,可能画“△”。
1.鱼儿离不开水。()
2.太阳明天从西方升起。()
3.大熊猫会飞。()
4.在全校师生名单中任意指出一个,是学生。()
5.天上有许多星星。()
6.鲤鱼在天上飞。()
7.我们班明天比赛会取得第一名。()
8.轮船在陆地上行驶。()
9.时光一去不复返。()
10.明天是晴天。()
三、实践题
1.盒子里有2个红球。8个白球,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可能性()。
2.骰子的六个面分别A,B,C,D,E,F,郑一下,()是A朝上,也()是C朝上,()是G朝上。
3.从1,2,3,4,5,6这六张卡片中摸出2张卡片,其数字和()是11。
4.盒子里有10张卡片A,1张卡片B,6张卡片C,任意摸1张,摸到卡片A的可能性(),摸到卡片B的可能性()。
四、思考题
1.盒子里有大小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蓝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则摸到1红1蓝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2红的可能性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袋子里有黒。白球各3个。如果能摸到3个球全是黒的或全是白的,则会中奖。这个活动中奖的可能性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主备人:朱理华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爱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对亲人、故乡的爱,《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妇女姐妹的爱。在每篇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示出“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范例。
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朗读能力,能通过课文后的生字表或查字典自主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成语,学生在理解积累上会出现困难。
2.本单元选取的是几篇人物故事,情节比较生动,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年代比较久远,反映的是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也可能因不熟悉而生厌。
3.按“起因——经过——结果”布局谋篇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文章反映得非常清楚,但三年级还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把握领会时不会很深刻。
单元教学建议:
1.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搜集文中人物的相关故事,通过看、讲、演等丰富的形式,让他们积累、感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认识不良陋习对社会的危害。
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掌握“起因——经过——结果”布局谋篇的方法,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加深巩固。
3.通过对比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掌握成语的用法。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能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 异乡 思念 无限 深情
情景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教后感: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读起来饶有趣味。在教学中,我围绕“思亲”这条主线设计了两个问题:“王维为什么思亲?又是怎样思亲的?”,引导学生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种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新课,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有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他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附作业:
一、听写。
兄弟 异乡 思念 兴高采烈 佳节 欢聚 回忆 扶老携幼
二、比一比组词。
忆()住()倍()根()异()佳()陪()限()
三、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一年一度--------、----------、----------
四、造句。
1、思念-----
2、兴高采烈------
五、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填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后感:
一、诗文对照,品读感悟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中,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读文,扣住“思亲”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抓“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通过“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内心的情感。
二、吟诗抒情,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诗文结合,并充分、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播放一首《思乡曲》,我进行示范读,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现在,你就是王维,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这样,伴着《思乡曲》,学生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拓展,积累思乡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人又何止王维一人!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我及时引领学生思考:“如果你也思念家乡和亲人,又会吟诵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呢?”学生听后自由吟诵古诗,我再出示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张籍的《秋思》中思乡的名句。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读,达到情感共鸣。以一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
四、存在不足,有待磨练
虽然一节课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也留下了许多不足。如:走进文本的时间少了,学生自由读的机会少了,诗文结合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未能及时利用(我在问:“从这个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到:“王维还有许多话要说。”如果我追问一句:“王维会说什么呢?”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想象王维内心的世界),诗题没有理解,重阳节的习俗未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等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抓住文章里 “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依相伴的故乡情” 那根情感线,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研读,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交融,引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语文”环境里,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上好一节课。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教后感:本文讲述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通过对姐姐缠足所受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在教学时,我也是紧紧围绕文本的意图展开的: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接着话锋一转:那么,这个活泼能干的姐姐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附作业:
一、听写。
插秧 空闲 祖宗 废除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二、比一比,组词。
宗()组()通()柴()踪()祖()痛()些()
三、选字填空。既 即 1.()使天下大雨,我们也要坚持上学。2.()然知道缠足不好,就不该去做。3.小明说他立()赶到。疼 痛
1.姐姐()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2.孙中山见了,又是生气,又是心()。3.我()恨那些不文明的行为。
四、把句子写具体。
1.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2.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3.孙中山的姐姐是个()姑娘。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他----------------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陋习。”这句话体现出孙中山---------的决心。教后感:
教学中的长处:
整个环节一气呵成,从开头的对比,把学生引入文本,到后来的感情升华,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秩序,感性和理性并存,很多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即生动活泼又出乎我的意料,课堂生成丰富多彩。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本来安排的介绍“辛亥革命”和孙中山两个环节皆未达到预设目的。
2、在课堂生成出乎意料之时,我未能圆满地解决。当有学生回答:“孙中山破了缠足陋习,那他姐姐就不用再缠足了”时,我应该更深入地引导:“这时孙中山的姐姐已经被缠了足,他为什么还要破除这个陋习呢?”,这样的引导会让孩子们对孙中山破陋习的初衷进行更深地理解:他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个被这个陋习残害的妇女们,是对封建陋习的一种挑战,表现了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放自己的姐姐。从这里也透出了我教育机智的缺乏。
习作8 教学目标: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教后感:本次习作是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诗句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练习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摘引了五组诗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内容。学生对诗句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能力。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即了解诗句的出处,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实践活动形式。屈美生同学的例文为学生学写研究报告提供了一定的格式,要引导学生从范例中领悟。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和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报告后,学生在课堂里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快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练习8 教学目标: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图片:岳飞墓和对联。(2)板书:辜 铸 佞
(3)观察,交流:要知道这几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可以用什么查字法查字典?
(4)学生查字典。
(5)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讲解对联的意思,说说感受。
(3)练习朗读对联。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教后感:教学中,成语理解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熟记于心。比一比:谁记得多,记得快。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古诗也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加以体会,并且能把诗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教后感:练好字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在学生姿势和练写笔画上下功夫。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齐读请假条,与前面学过的留言条比较,说说其格式上的异同,讨论后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出示练习内容:王明昨晚睡觉着了凉,早上起床觉得头疼得厉害,想请爸爸带他去医院看看,给刘老师打电话没有打通,他写了一张请假条乘邻居红红带给刘老师,他是这样写的:
(2)请学生练写。
(3)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4)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附作业:
一、把成语补充完整。
学海无()沧海一()九()一()
天()一方 全力以()()()以求
二、照样子,写词语。
气势汹汹、------------、---------------、--------------痛痛快快、------------、----------------、---------------
三、扩写句子。
1.小稻秧跳起舞来。2.车灯川流不息。
四、诵读积累。
1.独在---------------------,------------------倍思亲。2.墙角数枝梅,----------------------------。
教后感:教学中要求学生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再讲清请假条的要求,让学生练写,写完后,可把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登出,学生可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