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法“如实供述”修改方向(法学界)(推荐)
刑法中“如实供述”修改方向
刑事诉讼法1996年首次大修,明确将“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写进法律。但在过去的15年中,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事件、开水死事件等背后的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和监管漏洞,暴露出刑事诉讼法中急需完善的地方。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刑诉法修改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法工委也已正式启动该法修改的调研。
专家建议
“如实供述”修改方向 上策
你有权保持沉默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上作为控告你的证据。”
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中策
不强迫自证其罪
“凡受刑事指控者,不得被强迫做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者被强迫承认犯罪。” 这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我国已签署,但尚未批准加入。在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法典中,是一条比较普遍的条款。
下策
废除“如实供述”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句口号,作为审案政策已实行了几十年。这一审讯原则在“有罪假定”的前提下,要求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以求宽大处理。
这个政策重口供而轻证据,很容易引来刑讯逼供,近年在海淀区检察院等地已经取消。
新京报:1996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但很快学界就呼吁再次大修,这比较罕见,是不是说当时的修改并不成功?
王敏远:修改的积极意义还是应当肯定的,例如确立了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这都是巨大的进步。但当时确实留下了不少问题和争议、要求修改的呼声也会很自然地产生,这是正常的。还有后来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现在就是希望修法能够把这些问题逐步解决。
修法应考虑与国际公约衔接
新京报:1996年修改刑诉法时,中国已经批准了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公约里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没有体现出来。
王敏远:当时还没有公约意识。研究讨论过程中很少提到国际公约。即使有人提出,也没有任何反应,反对的没有,赞成的也没有,就像没听见一样。
新京报:刑诉法和国际公约的要求有多大差距?
王敏远:肯定有差距,如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比如羁押的司法审查等,但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新京报:以公约为底线是否已经达成了共识?
王敏远:我没有听到官方的明确的说法,学界倒是一直在呼吁。其实这不是什么高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公约是对全世界适用的,都是最低限度的、起码的要求,如果这都做不到,我们何谈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呢?
“如实供述”有望去掉
新京报:哪些公约的规则可能会纳入刑诉法修改? 王敏远:据我所知,这次修改中对公约的很多内容是予以考虑的,比如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这次就很可能要写进去,解决我国刑诉法的“如实供述”与公约不一致的问题。我认为选择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按照跟米兰达规则相似的沉默权,中策是依照国际公约的要求,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下策是简单地将“如实供述”去掉。
新京报:我们会选择中策?
王敏远:有中策已经很不错了,已经是很重要的进步了。当然,这也有现实基础。前些时间我去参观一些公安机关的审讯室,有的已经不再强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了,说明有的侦查机关的破案,审讯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把撬开嘴巴作为侦查的主要方式了。
新京报:非法证据排除的规范上,我们已经做到哪一步了?
王敏远:去年“两院三部”颁布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比较彻底了,与禁止酷刑公约一致,禁止酷刑公约也只是要求排除非法言词证据,没有要求排除非法实物证据。从法治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看,对非法实物证据往往也是酌定排除的,不是绝对排除。当社会具备相应的条件时,通过修改法律,规定非法证据排除方式促进侦查机关改变破案方式。
并非因冤案才反对刑讯逼供
新京报:改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句话,我们走了这么多年?
王敏远:强迫自证其罪,即使按照1979年的刑诉法也是不应该允许的。刑讯逼供本来就是我们禁止的。
新京报:为何刑讯逼供还是屡禁不止?
王敏远:因为刑诉法中缺乏法律后果的规定,如果法律只是规定了不允许刑讯逼供,但是刑讯逼供得来的证据竟然可以用作定罪的根据,怎么遏制刑讯逼供?
作为一种现象,刑讯逼供的原因很复杂。这和超期羁押的原因有共通的地方。比如利用审讯破案、靠口供找线索,这种侦查模式没有改变,是导致刑讯逼供的重要原因。
新京报:也有人说,刑讯逼供的确破了不少案子。
王敏远:冤假错案背后往往有刑讯逼供,但并不是刑讯逼供一定会造成冤假错案。如果认为刑讯逼供一定导致冤假错案,那就是把侦查人员看成不是傻子就是坏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反对刑讯逼供不是因为一打就是冤假错案,而是因为这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违反人权要求的侦查破案的方式。
审讯时律师在场可减少刑讯
新京报:躲猫猫事件暴露出看守所失去监督的问题,解决看守所监督和审讯时律师在场这两个问题遇到的阻力都挺大?
王敏远:刑讯逼供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彻底解决。重要的是要促进这个过程,而不要停滞,更不应阻碍这个过程。如制定审讯时律师在场的规则,虽然连律师一起打的情况也会发生,但毕竟大多数情况下不好下手吧。
新京报:什么是阻碍这个过程?
王敏远:有一种观念认为,侦查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职能部门没有个人的私利,是为了社会治安,为了发现、揭露、惩罚犯罪,所以强调程序公正,禁止刑讯逼供就给我捆住手脚,就难以办案了。这是错误的观念。
新京报:在刑诉法修改中应该如何操作?
王敏远:刑讯逼供原因很复杂,但法律上的对策没那么复杂,规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全程录音录像,审讯时律师在场等,再规定适当的法律后果就够了。
证人作证不公开是秘密审判
新京报:刑事诉讼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证人出庭很少。
王敏远:证人出庭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有争议就得出庭。此外,特别的证人要出庭,特殊案件证人要出庭。比如死刑案件,关键证人的证言决定人的生死,人命关天,就算没有争议,也必须要出庭。办案警察和鉴定人要出庭,因为警察办案过程的情况对发现真相有很大影响,比如怎么搜查的、怎么审讯的。
新京报:有的案件在审判中,证人拒绝回答问题。
王敏远:这时法官要裁定,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如果作伪证还要追究责任。没有有效质证,这种出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证人出庭作证的数量并不重要,质量最重要,简单地提高证人出庭率是做表面文章。
新京报:如果有的证人坚持不出庭怎么办?
王敏远:要设置相应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如该证人的证词就不能采信。
新京报:那侦查机关恐怕会反对。
王敏远:证人作证不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秘密审判。秘密审判不一定都是冤假错案,但是司法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公正的实现,而且是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新京报:此次刑诉法修改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王敏远:和刑法修改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刑诉法是程序法,是操作之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很多协调,涉及公、检、法、司等方方面面的职能,是个艰难的过程,是个大家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使得刑诉法修改的难度很大。期待各方通力合作,使得这次修法得以顺利推进。
链接
刑法和刑诉法区别
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也就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而刑事诉讼法是规定追诉犯罪过程中的相关规则与步骤,规定的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公、检、法、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如何进行诉讼的规范。
近年刑讯逼供案例 佘祥林案
1994年,佘妻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1998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05年,佘妻张在玉突然出现。法院重新开庭,宣判佘祥林无罪。2005年9月,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和补助。
赵作海案
2010年5月,因“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随后,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补助65万元
第二篇:法学界热议话题
三中全会公报“宪法法律至上”成为法学界热议话题
----专家就细化改革进行研讨
江平:审案不能听命上级
法制晚报讯(记者 汪红 实习记者 梅双)三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体现了回归宪法的趋势;“庭审中心主义”绝不能是庭审集权,要给律师说话的机会;法官审案不能下级服从上级。
11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邀请法学界多位权威专家和著名律师举办蓟门决策论坛,就“新形势下司法改革与中国法治愿景”展开研讨。专家认为,这次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中,对中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可谓浓墨重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申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这句口号。
创新突破
江平教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宪法法律至上,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法院独立审判是公正审判的基础。
司法改革体现回归宪法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依法治国方面有所突破,司法改革亮点很多。首先就是强调了宪法和法律至上,改变了过去错误的“三个至上”原则。
江平说,所谓‚三个至上‛,指的是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法院的判决,特别是党的利益至上。很多时候,党的利益实际上变成了政法委员会的 利益,成为政法委员会干预法院审判的依据。
江平强调,审判权只能由法院行使,而法院只需考虑宪法和法律的利益。因此,“三个至上”存在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教授表示,现行的司法改革体现了回归宪法的趋势。法院和检察院是否以宪法作为依据来履行审判权和检察权,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在三中全会上特别提到,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都要忠于宪法,理解适用宪法,这是一个亮点。
法院适用法律来裁判案件,而宪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案件推理的大前提。法院就是一个适用法律保护人权的机构,在保护人权的时候不能将宪法排除在外,宪法也是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焦洪昌说,在宪法中,从来没有把地方的法院、检察院当成其所在地的附属机关。宪法把检察院、法院单独提出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分中央法院和地方法院,这次司法改革回归了宪法。
“去地方化”是审判独立前提
江平教授说,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审判是公正审判的基础。
目前,法院的独立审判受到来自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干扰,特别是地方。审判中“去地方化”是保障审判独立的重要环节。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江平说,这是一大创新。如果法院的人、财、事权都由地方政府掌控,法院当然要听 命于同级政府。只有切断法院和地方的直接领导关系,把领导权上收,才能确保法院的审判独立。
张千帆:‚应公开判决过程中的少数意见‛
深度建言
张千帆教授表示,要在中国建立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全国的实施没有阻碍。
建立法律规范审查委员会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千帆教授说,司法公开是解决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但不仅是审判流程的公开,还应公开判决过程中的少数意见。
在判决过程中,尤其是合议庭的判决中,司法意见未必是统一的,如果允许对少数意见和多数意见的争论都公开,可以避免司法判决中的‚猫腻‛。另外,应在中国建立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保证宪法和法律能在全国得到没有阻碍的有效实施。
张千帆教授说,现在大多数违宪违法的规定都来自地方,有的仅为内部红头文件,要落实宪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建立法律规范审查委员会,由法律职业人士构成,负责依据宪法、法律、法规等上位法,审查规章及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保证国家法律体系和谐统一。何兵:‚保证法官独立审判须去地方化‛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说,这次“决定”里提出‚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中国一定要保 证法官审判独立,这是中国法院有希望“去行政化”最基本的必要前提。
费安玲:‚要让法官活得更有尊严‛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费安玲教授呼吁,要让法官活得更有尊严。公民的人格需要独立,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法官作为职业人的人格独立更为重要。
人格独立要以物质为保障,要让法官活得像一个职业人那样有尊严。有的基层因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难免让有些法官去从法律之外寻找不当收入。
另外,法官的人格素养还应追溯到法律人的培养问题。我们的法学教育更多的是告诉未来的法律人一些技术上的东西,很少教育学生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根据什么来审理案件。应对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进行精细化设计,法律人的培养更应是人格塑造的培养。
改革期待
江平教授坦言,中国法院的行政色彩很强,几乎和地方的领导体制完全一样。要实现审判独立就必须把司法运行机制与政府行政体制运行彻底分开。
法官不是下级服从上级
江平教授说,此次三中全会提出,要使法院系统和地方管理系统适当脱钩,这就表明法院系统要“去行政化”。中国法院的行政色彩很强,长期以来和地方的领导体制完全一样,政府分成县、市、省、中央;法院也分为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
法院的工作人员是公务员,但与一般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不同。政府公务员是下级服从上级,但法官不应该是下级服从上级,而现实状况是法官在很大程度上听命于上司。实现审判权独立的核心是司法权力运行必须真正符合司法体制运行原则,把司法运行机制与政府行政体制运行彻底分开。
田文昌律师认为,要解决法官腐败有两条途径,一个提高法官薪水,二是强调媒体监督。媒体只要不造谣诽谤,作出任何评价都是可以的,要让媒体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现在法院的人财物提升到省级管辖,但省里地方保护也不少,将来应进一步深入改革,最后上升为中央直管。
财政经费安排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办案提成‛,公检法机关办案从赃款中可以提留很大一部分作为经费,这是非常可怕的,可以推动司法机关‚制造案件‛。很多案子无法平反就是因为把钱扣了,必须把案款提留制度彻底废除。刘仁文:‚‘大劳教’改革应尽快启动‛
“大劳教”改革应尽快启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刘仁文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会正式废除劳教制度。现在仅是党内文件,还须转化为法律形式。下一步应尽快启动对“大劳教”制度的改革。所谓“大劳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制度:
一是强制戒毒制度。目前全国约有20多万强制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时间很长,涉及到剥夺人身自由,需法律来裁决。
二是针对卖淫嫖娼的收容教育制度。目前规定可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卖淫女和嫖客判处高达两年的收容教育。有关系的人公安机关可能仅罚款,没关系又没钱的就被送去收容教育。
第三类是针对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的收容教养制度。公安机关可对被处收容教养的少年剥夺长达1-3年的人身自由。
第四类是针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和强制住院治疗制度。此外还有治安拘留、刑事拘留、留置等。
刘仁文说,这些“大劳教”也存在与小劳教相同的弊端,对它们都要按照法治的思维朝司法化改造的方向努力。
第三篇:慈善法修改
慈善法修改资料
2016年3月14日讯,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修改稿,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草案共作了92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34处,包括个人不得公开募捐,经济严重恶化可“诺而不捐”,慈善信息平台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指定等。
1.房屋将列入捐赠财产范围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应该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有的代表提出,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基础材料,是对慈善组织实施监督的重要依据,建议在草案中突出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有关规定修改为: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同时增加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审计。
有代表提出,捐赠房屋的情况较为常见,建议增加相应规定。对此,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在草案这一条规定的捐赠财产的范围中增加列举“房屋”。
2.管理费不超当年总支出10% 有代表提出,要求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有些情况下难以做到,建议规定得更灵活一些。而有的代表则提出,要求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5%,标准过宽。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修改为: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特殊情况下,管理费用难以符合前述规定的,应当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
3.经济严重恶化可“诺而不捐” 有代表指出,捐赠人承诺捐赠后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影响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应当允许其不再履行捐赠义务。对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在草案中增加一款规定:捐赠人公开承诺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4.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 有些代表建议,在草案中应充分考虑个人在困难时向社会求助的权利,适度赋予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权利。但有些代表却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动,慈善法中可不作规范,不宜赋予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权利。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动,不受慈善法调整。因此,草案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5.慈善信息平台统一指定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对此,有代表提出,慈善信息平台不适宜由各级民政部门分别指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规定中的“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修改为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
亮点1:骗捐诈捐将被追责
近年来,不时被曝出的骗捐、诈捐事件,屡屡消费着社会大众的善意和信任。因为没有相关法规追责,许多骗捐者、诈捐者都能全身而退,这类事件也常不了了之。
慈善法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第五十九条规定:“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
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具体情形包括“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公开承诺捐赠的”。
亮点2:信息公开权责明确
慈善法草案为慈善组织、民政部门框定了财产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原则、义务。
慈善法草案第五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第五十四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其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第六十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成本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五。”
信息公开也是慈善组织必须做好的一大工作。慈善法草案第七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民政部门也要配合信息公开。慈善法草案第九十五条规定:“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亮点3:激活慈善信托模式
另外一个亮点是慈善法草案专设了第五章“慈善信托”。
慈善法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即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第四十六条规定:“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简单来讲,慈善信托可理解为一种“将慈善财产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支配、保值增值,从而使更多资金注入慈善事业”的公益模式。
根据信托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也就是说,无论本金还是收益,都不应再回流到委托人或其亲属的口袋。公益信托的保值增值是为整个慈善事业服务,而非他用。
因此,慈善信托或者说公益信托,只是面向那些一心为了慈善事业的人士。通过信托,可以让慈善人士更为省心、有效地运用资产、投身慈善。这对于激活爱心人士的热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尝试。
追问:草案封堵个人求助通道
草案没有禁止个人求助,但“一对一”捐赠容易带来问题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二审时,个人求助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草案封堵了个人求助的通道。对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草案并没有禁止个人求助。“本人、家庭成员、近亲属遇到了困难,向社会募集钱物解燃眉之急,草案对此并不禁止。”
阚珂介绍,“慈善捐赠”章节有这样一个条款:“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有的学者不赞成“直接向受益人捐赠”这一规定,认为这“一对一”的捐赠怎么是慈善募捐呢?但经过研究认为,应当从整部草案的规定来分析,草案规定慈善活动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捐赠人自愿把财产直接捐给受益人,这种“一对一”的捐赠也是一种善举。法律没有禁止个人求助行为。
不过阚珂也提醒说,不少案例表明,“一对一”捐赠容易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有人为自己治病募来500万元,治病只花了300万元,剩下的200万元怎么办? 如果捐赠人要求退回,受益人可以提出,你把钱捐给我了就是我的,不应该退给你。另外一种情况是,个人募来治病的钱还没用完,病人死亡,那么剩下的钱怎么办?受益人家属如果拒绝退回,把钱用于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么也只能是在道德层面进行谴责。
“因此,立法本意是引导慈善活动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慈善活动受益人应该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草案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阚珂说。
媒体是否能发起募捐?
媒体发起募捐或代为发起募捐,都不可以
对于此前有媒体对新闻报道中的当事人发起募捐的行为,阚珂表示,按照草案现在的规定,这是不可以的。
“媒体如果报道某人生病、某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我觉得是可以的,这属于新闻报道。可是,如果媒体发起募捐,面向公众募集钱物转给受益人,或者是借助媒体平台发布受益人的账户,代为发起募捐,按照草案现在的规定是不可以的。”阚珂举例说,去年网上传有一女子为救女孩被别人家狗咬伤骗得了巨款,事实是她被男朋友家的狗咬伤的。如果媒体发起募捐,遇到这种情形,媒体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所以还是那句话,引导慈善募捐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由慈善组织来衔接捐赠人和受益人。”
草案对个人募捐是禁还是放?
草案引导个人跟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除了个人求助,个人募捐也引发了热烈讨论。慈善法草案一审稿禁止个人募捐,明确提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而二审时,这条禁止性规定删除了。
草案对个人募捐是什么态度?是禁还是放?阚珂对此表示,目前,草案的规定是“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阚珂解释,这项规定的意思就是,对于那种个人不是为自己求助,而是给别人筹款筹物的募捐行为,草案引导个人跟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为什么这样规定?阚珂说,因为对个人的募捐不便于监督管理。比如,一个人听说有人生病需要一大笔钱,想做好事,向社会发布消息募捐,然后再将募来的钱转交给病人。这个过程透明度很低,募集来的钱跟个人的钱很难区分清楚。
“还有,谁来监督?怎样公开?普遍的认识是,现代慈善应该是三方关系:一端是捐赠人,一端是受益人,中间是慈善组织。”阚珂表示,立法原意不提倡个人募捐,募捐要通过慈善组织来做。
税收优惠政策为何未明确?
比二审稿更具体;专家建议具体规定宜由专门税收法律跟进
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激励手段,税收优惠在慈善法草案中尤其受到瞩目。一审稿对税收优惠政策只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二审稿也没有写明具体的优惠幅度。
阚珂表示,制定专门的慈善法,跟二审稿相比,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税收优惠政策更为明确具体。“规定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慈善组织多做扶贫济困的事情,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善款用到刀刃上,这也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相呼应。”阚珂说,草案还对大额捐赠税前扣除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草案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四篇:法宣在线《刑法》1
1、(单选题)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上一级人民法院
D.本院的审判委员会
正确答案:B2、(单选题)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A.无期徒刑
B.死刑立即执行
C.有期徒刑15年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正确答案:A3、(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盗窃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同犯罪人乙共同犯盗窃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A.立功
B.特别自首
C.一般自首
D.坦白
正确答案:D4、(单选题)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A.死刑
B.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C.二十年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A5、(单选题)医生甲和病人乙素来不和,为了让乙吃点苦头,甲在护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乙的药中换了点乙过敏的药剂。护士给乙注射后,乙果然过敏了,经鉴定构成轻伤。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护士构成过失伤害罪
B.医生和护士共同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
C.医生构成故意伤害罪
D.护士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C6、(单选题)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
D.医疗事故罪
正确答案:A7、(单选题)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免责情形
B.情节显著轻微
C.从轻处罚情节
D.减轻处罚情节
正确答案:D8、(单选题)正当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
A.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B.造成重大损害的
C.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正确答案:D9、(单选题)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A.放任
B.希望或者放任
C.希望
D.无视
正确答案:B10、(单选题)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不得定罪处刑。
A.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B.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C.社会危害性不大的
D.人民陪审员多数不认为是犯罪的 正确答案:A11、(单选题)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损害了非法的利益
B.损害了自然利益
C.损害了合法的利益
D.损害了他人利益
正确答案:C12、(单选题)过失犯罪,()。
A.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B.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C.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D.65周岁以上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13、(单选题)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
A.公司
B.事业单位
C.企业法人代表
D.人民团体
正确答案:C14、(单选题)根据《刑法修正案
(九)》的规定,下列关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B.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C.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不得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D.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C15、(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处罚
B.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C.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
D.以挪用公款罪处罚 正确答案:B16、(单选题)甲为了报复乙,在乙回家的路上堆了个土堆,准备让乙吃点苦头,丙也想报复乙,因此关闭了乙回家道路上的,想乙回家不方便。结果乙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直勾勾地撞上了土堆,造成重伤,关于甲和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了共同犯罪
B.不构成共同犯罪
C.构成了过失伤害罪
D.两人共同过失行为导致的伤害,因此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17、(单选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不认为是犯罪。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B.刑法没有规定的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D.社会危害性不大的
正确答案:A18、(单选题)复员兵甲男在火车站候车,遇乙女后。两人热情攀谈。乙女称自己也在候车并建议出去走走,又称自己最喜欢当兵的。至公园僻静处两人即拥抱、接吻随后发生了两性关系。经查,乙女家就住本地,是个精神病患者。甲某不知此情,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强奸罪
C.构成奸淫罪
D.构成犯罪但应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19、(单选题)女青年陈某在被朱某压在床上准备强奸的时候,急中生智说:“我小姑子等会要来找我。”并顺势看了下桌子上的钟表,朱某见状恐被撞见告发,连忙起身逃走。请问朱某的行为构成()。
A.强奸罪未遂
B.强奸罪预备
C.强奸罪中止
D.无罪
正确答案:C20、(单选题)农村留守妇女刘某日晚上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被同村无业青年张某强奸了。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反抗,刘某摸到了身边的剪刀向张某捅了过去。这个行为造成了张某大出血,经过抢救挽回了性命,但经鉴定构成重伤。对此,刘某()。
A.构成了故意伤害
B.构成了故意杀人(未遂)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D21、(多选题)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的人员。
A.属于公务员编制
B.从事公务
C.以国家的财政享受工资、补贴和保险待遇的D.在国家机构中任职
正确答案:BD22、(多选题)对下列哪些情形中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包括()。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正确答案:ABCD23、(多选题)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A.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B.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C.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D.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AC24、(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贩卖毒品罪
B.抢劫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正确答案:ABD25、(多选题)我国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执法严格遵守刑法
B.罪刑法定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罪刑相适应
正确答案:BCD26、(多选题)犯盗窃罪、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A.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B.当场以将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
C.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正确答案:ACD27、(多选题)量刑是指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因此量刑应当根据()予以决定。
A.犯罪情节
B.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C.犯罪的事实
D.犯罪的性质
正确答案:ABCD28、(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构成洗钱罪的洗钱行为的有()。
A.提供资金帐户的
B.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C.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D.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正确答案:ABCD29、(多选题)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A.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B.犯罪以后自首的C.中止犯
D.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正确答案:ABD30、(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有下列哪些情形,毒品犯罪人应当从重处罚?()
A.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造物品罪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正确答案:CD31、(多选题)构成投放虚假的危险物品、编造恐怖信息和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所传播的对象,既可能是特定的个人,也可能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B.构成本罪的行为主体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C.行为人必须出于主观故意
D.行为人必须具有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D32、(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资助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资助”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决不仅仅是指提供金钱,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物质支持
B.构成资助恐怖活动罪,资助的对象必须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C.不知道对方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或者由于受其欺骗而为其提供帮助的不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
D.《刑法修正案
(三)》在刑法中增加了对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正确答案:ABCD33、(多选题)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A.着手行为
B.清理现场
C.制造条件
D.准备工具
正确答案:CD34、(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B.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C.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D.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正确答案:ABCD35、(多选题)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案件案情的表述不符合犯罪中止法律规定的有()
A.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C36、(多选题)关于我国《刑法》的任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保卫国家安全
B.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C.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正确答案:ACD37、(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是指()。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C.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正确答案:ACD38、(多选题)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C.犯罪没有得逞
D.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正确答案:ABC39、(多选题)我国《刑法》立法的目的是()。
A.保护双方基本权益
B.维护国家安全
C.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
正确答案:CD
用户选择:CD
40、(多选题)构成洗钱罪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行为人实施了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B.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复杂客体,即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C.行为人在主观上有犯罪故意
D.犯罪主体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41、(判断题)过失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2、(判断题)负有特定责任的公职人员履行公职时,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3、(判断题)具有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44、(判断题)犯罪的时间、地点或手段是构成某些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5、(判断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6、(判断题)假想防卫都是防卫过当的一种表现。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7、(判断题)在我国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职务的权利。
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48、(判断题)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9、(判断题)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50、(判断题)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根据刑法规定,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1、(单选题)犯罪分子小李入户盗窃一老伯家物品,共盗窃得一套纪念币、黄金手表一块、手机一部和一套色情书籍。警察缴获这些赃物后将()退还给受害人老伯。A.一套纪念币、黄金手表、手机、色情书籍 B.一套纪念币、黄金手表、手机 C.一套纪念币
D.一套纪念币、黄金手表 正确答案:B2、(单选题)正当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的 B.造成重大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正确答案:C3、(单选题)甲为了报复乙,在乙回家的路上堆了个土堆,准备让乙吃点苦头,丙也想报复乙,因此关闭了乙回家道路上的,想乙回家不方便。结果乙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直勾勾地撞上了土堆,造成重伤,关于甲和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了过失伤害罪 B.不构成共同犯罪
C.两人共同过失行为导致的伤害,因此不构成犯罪 D.构成了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4、(单选题)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A.损害了他人利益 B.损害了自然利益 C.损害了非法的利益 D.损害了合法的利益 正确答案:D5、(单选题)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A.五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正确答案:A6、(单选题)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A.人民团体 B.企业法人代表 C.公司
D.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B7、(单选题)陈某因为盗窃被警方控制,在审讯的过程中,陈某知道警察已经掌握其犯罪证据,为了减轻处罚,供述了自己两年前曾经抢劫过一个女孩的包包,里面共有300元现金。对于盗窃罪()。A.陈某是坦白 B.陈某是自首
C.陈某不属于上面任意一情况 D.陈某是立功 正确答案:C8、(单选题)关于累犯经过实践的认定,如果是假释被假释的犯罪分子,()A.从假释被撤销之日起 B.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C.从假释认定之日起计算 D.从假释释放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B9、(单选题)医生甲和病人乙素来不和,为了让乙吃点苦头,甲在护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乙的药中换了点乙过敏的药剂。护士给乙注射后,乙果然过敏了,经鉴定构成轻伤。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A.医生构成故意伤害罪 B.护士构成过失伤害罪
C.医生和护士共同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 D.护士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10、(单选题)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减轻处罚情节 B.免责情形 C.从轻处罚情节 D.情节显著轻微 正确答案:A11、(单选题)累犯应该()。A.法定刑以上处罚 B.并罪处罚 C.从重处罚 D.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C12、(单选题)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A.最高人民法院 B.上一级人民法院 C.本院的审判委员会 D.高级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A13、(单选题)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A.免除处罚 B.从轻处罚
C.以罚金代替人身罚 D.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14、(单选题)在数罪并罚中,管制最高不能超过()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年。A.一年、六个月 B.三年、一年 C.一年、三年 D.六个月、一年 正确答案:B15、(单选题)哪些犯罪不属于特别累犯成立的前提?()A.聚众斗殴犯罪 B.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D.恐怖活动犯罪 正确答案:A16、(单选题)张某和陈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被抓而陈某在逃。张某在审讯的过程中交代了陈某的犯罪事实并且还说出了陈某三年前的一起强奸案件。请问张某属于()。A.重大立功 B.认罪 C.自首 D.立功
正确答案:D17、(单选题)关于特别累犯经过时间的认定正确的是()。A.经过十年 B.经过二十年
C.任何时候再犯同款罪都认定为累犯 D.经过五年
正确答案:C18、(单选题)农村留守妇女刘某日晚上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被同村无业青年张某强奸了。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反抗,刘某摸到了身边的剪刀向张某捅了过去。这个行为造成了张某大出血,经过抢救挽回了性命,但经鉴定构成重伤。对此,刘某()。A.属于正当防卫 B.属于防卫过当 C.构成了故意伤害
D.构成了故意杀人(未遂)正确答案:A19、(单选题)对于犯罪分子(),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A.合法的财产 B.所得的所有赃款 C.所得的所有赃物 D.没收的财物和罚金 正确答案:D20、(单选题)女青年陈某在被朱某压在床上准备强奸的时候,急中生智说:“我小姑子等会要来找我。”并顺势看了下桌子上的钟表,朱某见状恐被撞见告发,连忙起身逃走。请问朱某的行为构成()。A.强奸罪未遂 B.强奸罪预备 C.无罪
D.强奸罪中止 正确答案:D24、(多选题)犯盗窃罪、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A.当场以将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 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C.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正确答案:BCD25、(多选题)构成洗钱罪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行为人实施了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B.犯罪主体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C.行为人在主观上有犯罪故意
D.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复杂客体,即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正确答案:ABCD26、(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A.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D.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正确答案:ABCD27、(多选题)我国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执法严格遵守刑法 B.罪刑法定 C.罪刑相适应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确答案:BCD28、(多选题)构成投放虚假的危险物品、编造恐怖信息和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构成本罪的行为主体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B.行为人必须具有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行为 C.所传播的对象,既可能是特定的个人,也可能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D.行为人必须出于主观故意 正确答案:ABCD29、(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B.抢劫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ABD30、(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有下列哪些情形,毒品犯罪人应当从重处罚?()A.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造物品罪被判过刑 正确答案:AB3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构成洗钱罪的洗钱行为的有()。A.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B.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C.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D.提供资金帐户的 正确答案:ABCD32、(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下列情形”是指()。A.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C.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D.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正确答案:BCD33、(多选题)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A.着手行为 B.制造条件 C.准备工具 D.清理现场
正确答案:BC34、(多选题)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的人员。A.以国家的财政享受工资、补贴和保险待遇的 B.在国家机构中任职 C.属于公务员编制 D.从事公务
正确答案:BD35、(多选题)关于我国《刑法》的任务的说法,正确的有()。A.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B.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C.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D.保卫国家安全 正确答案:ACD36、(多选题)量刑是指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因此量刑应当根据()予以决定。A.犯罪情节 B.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C.犯罪的性质 D.犯罪的事实
正确答案:ABCD37、(多选题)我国《刑法》立法的目的是()。
38、A.维护国家安全 B.保护双方基本权益 C.惩罚犯罪 D.保护人民
正确答案:CD38、(多选题)对下列哪些情形中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包括()。A.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D.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正确答案:ABCD39、(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资助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刑法修正案
(三)》在刑法中增加了对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B.不知道对方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或者由于受其欺骗而为其提供帮助的不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
C.构成资助恐怖活动罪,资助的对象必须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D.“资助”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决不仅仅是指提供金钱,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物质支持 正确答案:ABCD40、(多选题)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正确答案:ABC41、(判断题)刑法规定的“放火”是指故意纵火焚烧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2、(判断题)在我国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职务的权利。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43、(判断题)在组织、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中,根据犯罪分子所起的作用、主观恶性程度和犯罪情节,《刑法》规定不同的法定刑。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4、(判断题)对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5、(判断题)具有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6、(判断题)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实施的行为已经对社会的公共安全造成了危害,就应当按《刑法》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47、(判断题)“恐怖活动组织”,仅指在我国境内的恐怖活动组织,不包括在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恐怖活动组织。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48、(判断题)单位构成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的,都对单位犯前款罪的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49、(判断题)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A.对B.错
正确答案:错
50、(判断题)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对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五篇:刑法方向论文选题有哪些
1.试论刑法的调整对象
2.刑法立法解释探讨
3.刑法司法解释研究
4.刑法基本原则若干问题研究
5.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蕴含
6.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
7.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探究
8.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
9.论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
10.试论犯罪的本质
11.犯罪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12.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13.试论刑法空间效力的几个问题
14.试论我国大陆与港澳台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其解决
15.关于刑法中的行为研究
16.论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
17.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18.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9.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研究
20.试析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21.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22.试论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23.关于犯罪对象的若干问题研究
24.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研究
25.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适用问题研究
26.试论刑事责任能力
27.论醉酒犯罪与刑事责任
28.关于单位犯罪的概念研究
29.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
30.论单位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31.试论故意犯罪
32.故意犯罪的认识内容研究
33.试论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
34.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划分标准
35.论过失犯罪
36.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比较研究
3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比较
38.论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
39.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研究
40.试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