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写作笔记
新闻导语
定义:(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应注意:
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2、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它有以下优点:
1、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2、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1、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2、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3、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2、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2、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3、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
导语写作
基本要求和理由: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1、最新鲜的材料;
2、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3、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新闻主体
任务,与导语的关系: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1、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2、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1、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2、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1、运用“色彩”;
2、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新闻背景
定义:宏观意义上: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上: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任务、作用: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类型:
一、插入导语
1、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2、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3、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1、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2、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1、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2、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新闻结尾
定义: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基本类型:
1、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2、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3、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4、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消息主体
结构方式(需注意的问题):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不仅便于读者把握重点,也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软、硬新闻 定义:从新闻题材讲,即从新闻报道内容或报道对象来讲,“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谓之“硬新闻”,而那些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则归之于“软新闻”。
从新闻体裁讲,即从报道形式和写作方式来讲,“硬新闻有一定之规(在大多数情况下沿用倒金字塔结构);软新闻则不拘一格。硬新闻直接了当,简明扼要,形式简练,具有直接性;软新闻样式复杂,细节描写和记者感情色彩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间接性。硬新闻形式上基本是动态新闻,软新闻则有软消息和特写之分。
(非)事件性新闻
定义: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新闻角度
定义: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为什么要选择新闻角度: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最佳新闻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 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新闻跳笔
定义:新闻跳笔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新闻叙事如何突出动感?
少些静态写动态;少写历史写现实;少些全程写一段,少些整体写一瞬;要抓住变化、细节、瞬间。
要增强自己对于新闻事实中动态的敏感,尤其是对于动作的敏感,并由此产生动词的敏感;要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对描写对象的了解;认真学习修辞,丰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
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客观手法,为什么要注意消息源?
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以事实描述事实;只叙述事实而不加议论;提倡用巧寻“代言人”的办法;适当交代新闻来源;运用第三人称。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动态消息
定义: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注意问题:
1、五W和一个H俱全,一般都有导语、主体、结尾,必要时还要穿插背景材料。
2、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事实交代清楚:大多一事一报;
3、强调客观笔法;
4、更注重时效;
5、注意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简讯 简讯的地位(媒体为什么需要简讯):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写作要义:
1、撮要。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不写“为何”、“如何”。有时也不尽然,如果“如何”恰是读者感兴趣之处,也要扼要加以描述;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讲究文字。精简;要有表现力。
时政新闻
注意问题:
1、转变观念;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要求时政报道更多地关注经济话题; b.时政新闻要力求和广大读者“发生关系”,找出和读者有关的新闻要素。c.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也要求媒体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服务性更强的时政报道。
2、采用“华尔街日报体”;
a.学习它以故事带新闻的方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b.学习它“在诗外”所做的功夫,将同题新闻做成独特新闻。c.学习它选择角度的独到之处,将硬新闻软化为社会新闻。
3、写时政新闻,这些要素不能忽视;
a.找出时政新闻中体现领导亲民、爱民、具有亲和力的要素; b.找出时政新闻中与受众有关的要素。
4、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
对象的选择;角度的选择;结构的选择;材料的选择;风格的选择。
人物消息
选材要求: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二个场面,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写作要义:
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选取新鲜、典型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篇幅短小,叙事单一,内容、主题集中;时效性强,其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现在完成时”,要求快速采写、报道;要求以人说事、以事显人。人物消息写作中要注意选准新闻人物,不要贪大求全,人物消息详略要得当,不要将人物消息写成人物通讯。
人物消息与人物特写的区别: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并透视其思想境界;或者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展示,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以此来解释人物行为的时代依据,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特征。
人物消息怎么讲故事?
即“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技巧:
1、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2、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
3、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4、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新闻素描与花絮写作方法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题材上,新闻素描是正面下笔,它所描述的多是新闻事件比较典型,比较完整的场面,再现的是带有画面的某一过程,其题材分量较重,描写的场面较大,形象再现的内容也更丰富精彩。
花絮则不然,它是侧面入手,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軼事进行描述。
花絮的篇幅一般也比新闻素描更为短小,几十字、几百字而已。
现场短新闻
定义:记者亲临新闻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迅速采写而成的具有强烈现场感的短小精悍的报道。特点:
1、现场感强;是指对于现场要有准确生动的描述,捕捉现场动态、抓取现场细节,使受众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2、短而精;就是要求消息的写作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用笔直截了当。
3、新闻价值高。是指所写的新闻要具有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特征。
解释性报道
定义:解释性新闻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资料,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
述评性新闻
定义: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与新闻评述的区别:新闻评述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也称记者述评、时事述评、评述性新闻。它是用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一种消息。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述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综合消息 定义: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综合消息的特点是报道面广,声势较大。
综合消息的特点是报道面广、声势大,但由于事实不是发生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时间也不尽同步。因此,在写作时,要站得高、看得远,纵横数千里,上下若干年,有关的事实尽收炎帝,然后再紧紧围绕同一主题,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将观点、概括性材料——面上的材料和具体事例——点上的材料很好地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由点带面,做到既扎实又可信,既反映出事物的深度,又达到事物的广度。
另外,在综合信息中,分析对比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对素材的分析和提炼,才能写出事物的本质意义,才能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整篇消息才不是空讲道理或者材料的堆砌,才具有了综合性、宏观性和指导性。
经验性消息
定义: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何把握经验与新闻关系:
1、要选取新鲜的、最主要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2、要选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3、要选取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用事实阐述经验,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
第二篇:新闻采访写作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差别: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类?
1.个别采访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方式:直接转载信息;通过Emile等采访;查阅收集资料)四.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也称旅行采访。按照编辑部的指使,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需要,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的采访活动。可以加强记者间的交流,优势互补。五.新闻题材
1.新闻题材: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
2.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分为动态消息,即简洁的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和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3.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六.消息与通讯的异同分析:
1.表现对象不同,消息的对象主要是事,通讯表现的主要是人。
2.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讲究简洁明快,通讯则在叙述的基础上,主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3.人称不同,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记者不出现,通讯一般用第一人称。4.结构布局不同,消息一般是倒金字塔,通讯灵活。5.篇幅长短不同 七.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程序上:采访先
2.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3.性质上:采访时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三个“是”,两个“标志”,三个“有利于”)
三个是:一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二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三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一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二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新闻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接着采访作风深入
三是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二.新闻报道策划 1 定义: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穿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2 分类:
1)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2)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称“策划性新闻”,即它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或事实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题材:
1. 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2.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3. 人物典型报道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注意事项:
1.选题应准,选位应低,切口应小
2.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3.谨防过度介入
五.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
1.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校正
第四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一.新闻敏感
1.定义: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也称新闻嗅觉。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也称政治敏感或政治洞察力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同意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遇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3.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知识广博助敏感
二.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2.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和人物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3.时新性:包括时间性和新鲜性两方面 4.接近性: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5.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三.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1.新闻政策,即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什么等等
2.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两者兼备才予以报道。四.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阵,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五.新闻线索
1.定义: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3.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六.采访的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 4.知识的准备
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七.采访的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提纲)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八.采访对象前心理的分类 从性质内容分类:
1.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 2.临访性心理: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也称原始心理,主要由受采访者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
从表现形式分:1.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 3.蓄意应付型 九.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让采访对象自己定或者和他一起工作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阿谀奉承,不盛气凌人)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化(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交换活动方式
第五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一.提问
1.提问的三种形式 a)正面提
b)侧面探(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
c)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提问,是采访对象由要我谈转变成我要谈。
两种方式:激问和错问
2.提问的注意事项:1简洁,2具体,3间接,4深刻,5自然,6节制 二.调查座谈的主持
1.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2.主持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知情者,持不同意见的人,对新闻工作支持的知情者)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和六七人为宜)
4)不要轻易下结论
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三.现场观察
1.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1)能合适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失误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2.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明目地,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明度和视角),善用脑 四.如何积极通过听觉进行有效地采访?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强
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五.笔记记录采访内容的范围: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个性化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联想
笔记注意事项:行与行空白留大写,字迹工整
第三篇: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 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 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 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重点章)
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立论的新颖就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①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②论据和引语的准确;③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为何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这是因为: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与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特点和体裁样式的差异,二者的标题在内容、形式、结构及制作要求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二、评论标题的主要(重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是评论标题的第二个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评论标题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这也是评论标题的第四种功能。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评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标题的各种功能,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及的事实等应与评论的内容相一致。
2、意向鲜明。对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标题中应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
3、言简意赅。评论标题的句式要简洁,文字要精炼,题义要深刻耐读。
4、生动引人。运用多种拟题手法和修辞手段,使评论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生动引人的方法:
⑴ 转换句式、语气,改陈述句为假设、疑问、感叹;
⑵ 活用成语、俗语,包括直接引用和变化引用(易字法和谐音法);
⑶ 巧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对照、回环。
四、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两篇评论标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重点章)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这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的说理和论述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2、虚和实的结合。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人们常说的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3、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破立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结合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作为严肃的文体,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论述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二、论点和论据
1、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3、评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大类:
①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②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③ 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4、在运用论据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三、论据和论点是怎样统一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坚持了这条原则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使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评论写作的构思阶段,对待材料和论点的正确态度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由构思进入表述阶段后,论点处在统率地位,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四、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方法
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提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提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五、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新闻评论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务虚的,另一类是务实的。但是,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六、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论,指出严肃生动结合得怎样)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七、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评析)
1、据事议理的方法。(运用依托配合法或输入式融合法写一篇短评或小言论)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
据事议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②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③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较分析的方法。(用比较分析法从身边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
比较分析的具体化方法:①纵横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发现事物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③类比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3、论辩交锋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论在论辩交锋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论辩交锋的具体方法:①思想交锋;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驳的方法。
4、算账说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账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浪费时间的危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提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算账说理的功能: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的操作方法:①统计算账;②推演算账;③折合算账。
八、为什么要论辩交锋
1、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2、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3、就评论写作本身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的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九、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三是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四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十、为何说破和立的结合在说理论述中有重要意义
1、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就得澄清模糊的观点,纠正片面的认识,反对错误观点和倾向;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论述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重点章)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材料及观点的前后顺序。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要来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篇章结构。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适合体裁的特点,也要体现作者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的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的个性特征。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评析)
事实证明,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选择哪些材料和观点,它们之间如何配合、衔接与过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总体布局恰当合理。
2、层次清晰。合理安排评论各部分、各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评论的结构“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新闻评论,应讲求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三、评论的结构方式(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结构。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总论。
2、演绎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
3、并列式结构。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
4、递进式结构。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
四、评论的开头的要求与形式(评析)
1、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也应该在文章或节目的开始部分就抓住受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开头的形式:①摆出结论;②提出问题;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图;⑤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的要求与形式
1、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的形式:①呼应开头;②作出结论;③提出呼吁;④引发思考;⑤举一反三。
六、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一篇评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一、新闻评论如何写得有文采(评析)
为了把评论写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在说理论述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在语言和文风上需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习和实践。
1、深入浅出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明白晓畅的论述相结合;要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掌握群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联系群众的切身经验讲道理。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表现实际生活,通俗而生动;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避免空话、套话和各种八股腔。
2、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论据和由头的形象性;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语言。深入观察生活,选取恰当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用诗文典故。运用成语典故和古代诗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运用恰当。
3、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或爱或憎的态度,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动观众。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评论的感情色彩;语气的变换,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笔法。
4、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说真话,讲真理,实实在在地讲道理;摒弃空话、套话;反对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思想明确,论题集中,行文语气集中;简洁精粹,长短适度。
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炼意,炼句,炼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风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哪些修养(素质或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②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
1、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什么是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社论,尤其是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重要的和正确的导向功能。
3、集体研究。
4、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5、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6、实践表明,若干写得较为成功具有一定权威性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途径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
2、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述得浅显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 短评(要求会写作短评,依托新闻报道配写)
一、什么是短评
1、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纳入各种评论专栏之中,单独发表的已不常见。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二、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
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 编者按语(运用写作要求,为新闻报道配写编后,文前按语;说明性、政论性按写)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示说明
2、评介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三、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如果以编者按语在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处的位置为分类标准的话,编者按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由于编排的位置不同,使这三种按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特点:
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特点:
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与前两种按语有着不同的特点:
①发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上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多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运用上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四、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其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有所提炼、评介、补充或升华。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迅速对报道或文稿做出评价与分析;注意不同按语形式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按语的文字简洁明了,词约意深;议论焦点集中,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鲜明地表达编者对新闻或文稿的态度和倾向;褒贬适度,分寸得当。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要求会写作专栏小言论)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二、专栏评论的特点
专栏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言性。以个人身份发表见解,自由活泼,畅所欲言;语气上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稳定性。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趋于稳定。
3、时代感。一是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善于敏锐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
三、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2、就作者组成来分,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四、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新闻性是本质的基本的特性。
五、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论坛评论以个人名义自由撰稿,发表己见,在写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优势和要求。
1、在人称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议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异型探讨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六、什么是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七、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八、今日谈式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千字);简析《人民日报。今日谈》赞誉式小言论。
第十二章
述评
一、什么是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术语或新闻术语。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评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述评的优势
1、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
2、述评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3、评述结合,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
四、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五、述评的类型
从述评的内容来看,分为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六、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分析述评写作特点)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杂文
一、鲁迅与杂文
1、鲁迅是杂文写作的大师。
2、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3、鲁迅的杂文论战性的比较多,对敌斗争的比较多,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
4、鲁迅杂文的特点主要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灵活的笔法,坚定地进行斗争。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篇杂文的写作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睛,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为何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
杂文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匡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笔法不拘一格。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杂文中的形象,不仅使文章生动而有风趣,有时还能给人以知识;杂文的知识性,对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它的内容同样可以正面阐述某种道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杂文应当写得有风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乐观主义战斗精神的表现,所以,杂文的战斗性和趣味性是统一的。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短小精悍。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
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
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
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
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规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
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
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四、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
1、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指的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是评论主体用来表达内容的所有话语。
2、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在广播评论中,论述语言有五种表现功能:①表达论点;②叙述论据;③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④解释和说明;⑤补充、完善音响材料。
五、音响的基本类型
音响有多种分类标准。在广播评论中常用的音响,大致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1、按音响的来源,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和因采访发生的两种。
2、按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可分为:①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②表现事物存在条件的环境音响;③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六、音响的表现优势和局限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现效果;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无可怀疑的说服力;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2、音响也有它的局限: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所以,音响固然可以为广播评论增色,但并非任何音响都可以运用于广播评论,更非有“响”就好。如果忽视它的局限,任意运用,那就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的概念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三、电视述评及其特点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新闻述评的基本表现方法。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大致有三种方式:
1、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五、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它对于符号有特殊要求和处理方式。
1、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电视评论中的画面,按表现功能分为三类:
①口播评论的画面:表现功能同播送人对于评论内容的理解和调动非语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视听的强有力的表现功能。
③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强化了语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种类和表现功能。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不以采录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具有强烈的客观性。
②访谈的同期声:以受访人的同期声作论据,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屏幕文字。属于视觉符号,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4、解说词。按解说场合分为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分为出镜解说和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
①解说是评论主体的声音;
②解说主要功能是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评点、提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
六、录像评论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
1、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
2、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3、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评论写作要点
一、短评: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②开头紧扣报道、传递感情
③行文长话短说
④句式简洁、文字精炼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报道的引申、补充)
二、小言论: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见支流,洞察矛盾苗头,多从侧面探求。
*写评析文章从何下手
从六方面评论
一、评论选题
1、时机性(快、新),时宜性
2、是否抓住社会焦点或冰点(关注度)
3、时效性(现实、普遍意义)
4、是否是宣传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与百姓是否贴近,所关心的6、选题能否小中见大
二、评论立论
1、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2、是否新颖(新视角、独辟蹊境、思考独到)
3、是否抓住最新动态(社会动态、宣传动态)
4、判断是否准确,具有说服力
5、是否抓住规律和趋势
6、能否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规律
7立论与使用材料相符合三、评论标题
1、标题是否与文意(正文)相结合2、标题的是否明确,会不会被误解
3、能否吸引阅读和思考
4、在修辞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评论说理论述
1、运用什么样的论述方式
2、论证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机结合3、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优点与其它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4、说理是否透彻,是否符合说理逻辑和常识
5、有新意、深意
6、说理方法能否被受众所了解、接受
7、说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节制、不走极端),说理判断是否明确
五、评论文采、语言
1、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是否深入浅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六、评论结构
1、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体现什么特点
如:
归纳式:材料充实,说理,把握观点
递进式:层层深入,说理,把握观点
并列式:思路开阔,考虑周到
2、布局合理,轻重详略得当
3、是否做到层次清晰,思路明确 辑顺畅
5、结构是否紧凑、完整
6、开头:是否开门见山或引而不发„„
7、结尾:是否有深意,观点,首尾响
4、是否做到逻
第四篇: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 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 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 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重点章)
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立论的新颖就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①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②论据和引语的准确;③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为何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这是因为: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与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特点和体裁样式的差异,二者的标题在内容、形式、结构及制作要求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二、评论标题的主要(重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是评论标题的第二个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评论标题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这也是评论标题的第四种功能。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评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标题的各种功能,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及的事实等应与评论的内容相一致。
2、意向鲜明。对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标题中应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
3、言简意赅。评论标题的句式要简洁,文字要精炼,题义要深刻耐读。
4、生动引人。运用多种拟题手法和修辞手段,使评论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生动引人的方法:
⑴ 转换句式、语气,改陈述句为假设、疑问、感叹;
⑵ 活用成语、俗语,包括直接引用和变化引用(易字法和谐音法);
⑶ 巧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对照、回环。
四、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两篇评论标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重点章)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这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的说理和论述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2、虚和实的结合。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人们常说的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3、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破立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结合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作为严肃的文体,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论述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二、论点和论据
1、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3、评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大类:
①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②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③ 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4、在运用论据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三、论据和论点是怎样统一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坚持了这条原则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使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评论写作的构思阶段,对待材料和论点的正确态度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由构思进入表述阶段后,论点处在统率地位,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四、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方法
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提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提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五、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新闻评论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务虚的,另一类是务实的。但是,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六、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论,指出严肃生动结合得怎样)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七、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评析)
1、据事议理的方法。(运用依托配合法或输入式融合法写一篇短评或小言论)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
据事议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②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③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较分析的方法。(用比较分析法从身边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
比较分析的具体化方法:①纵横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发现事物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③类比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3、论辩交锋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论在论辩交锋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论辩交锋的具体方法:①思想交锋;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驳的方法。
4、算账说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账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浪费时间的危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提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算账说理的功能: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的操作方法:①统计算账;②推演算账;③折合算账。
八、为什么要论辩交锋
1、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2、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3、就评论写作本身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的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九、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三是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四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十、为何说破和立的结合在说理论述中有重要意义
1、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就得澄清模糊的观点,纠正片面的认识,反对错误观点和倾向;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论述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重点章)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材料及观点的前后顺序。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要来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篇章结构。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适合体裁的特点,也要体现作者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的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的个性特征。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评析)
事实证明,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选择哪些材料和观点,它们之间如何配合、衔接与过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总体布局恰当合理。
2、层次清晰。合理安排评论各部分、各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评论的结构“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新闻评论,应讲求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三、评论的结构方式(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结构。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总论。
2、演绎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
3、并列式结构。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
4、递进式结构。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
四、评论的开头的要求与形式(评析)
1、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也应该在文章或节目的开始部分就抓住受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开头的形式:①摆出结论;②提出问题;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图;⑤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的要求与形式
1、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的形式:①呼应开头;②作出结论;③提出呼吁;④引发思考;⑤举一反三。
六、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一篇评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一、新闻评论如何写得有文采(评析)
为了把评论写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在说理论述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在语言和文风上需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习和实践。
1、深入浅出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明白晓畅的论述相结合;要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掌握群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联系群众的切身经验讲道理。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表现实际生活,通俗而生动;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避免空话、套话和各种八股腔。
2、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论据和由头的形象性;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语言。深入观察生活,选取恰当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用诗文典故。运用成语典故和古代诗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运用恰当。
3、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或爱或憎的态度,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动观众。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评论的感情色彩;语气的变换,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笔法。
4、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说真话,讲真理,实实在在地讲道理;摒弃空话、套话;反对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思想明确,论题集中,行文语气集中;简洁精粹,长短适度。
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炼意,炼句,炼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风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哪些修养(素质或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②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
1、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什么是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社论,尤其是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重要的和正确的导向功能。
3、集体研究。
4、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5、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6、实践表明,若干写得较为成功具有一定权威性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途径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
2、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述得浅显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 短评(要求会写作短评,依托新闻报道配写)
一、什么是短评
1、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纳入各种评论专栏之中,单独发表的已不常见。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二、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
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 编者按语(运用写作要求,为新闻报道配写编后,文前按语;说明性、政论性按写)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示说明
2、评介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三、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如果以编者按语在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处的位置为分类标准的话,编者按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由于编排的位置不同,使这三种按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特点:
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特点:
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与前两种按语有着不同的特点:
①发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上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多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运用上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四、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其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有所提炼、评介、补充或升华。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迅速对报道或文稿做出评价与分析;注意不同按语形式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按语的文字简洁明了,词约意深;议论焦点集中,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鲜明地表达编者对新闻或文稿的态度和倾向;褒贬适度,分寸得当。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要求会写作专栏小言论)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二、专栏评论的特点
专栏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言性。以个人身份发表见解,自由活泼,畅所欲言;语气上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稳定性。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趋于稳定。
3、时代感。一是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善于敏锐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
三、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2、就作者组成来分,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四、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新闻性是本质的基本的特性。
五、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论坛评论以个人名义自由撰稿,发表己见,在写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优势和要求。
1、在人称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议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异型探讨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六、什么是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七、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八、今日谈式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千字);简析《人民日报。今日谈》赞誉式小言论。
第十二章
述评
一、什么是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术语或新闻术语。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评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述评的优势
1、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
2、述评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3、评述结合,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
四、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五、述评的类型
从述评的内容来看,分为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六、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分析述评写作特点)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杂文
一、鲁迅与杂文
1、鲁迅是杂文写作的大师。
2、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3、鲁迅的杂文论战性的比较多,对敌斗争的比较多,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
4、鲁迅杂文的特点主要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灵活的笔法,坚定地进行斗争。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篇杂文的写作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睛,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为何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
杂文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匡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笔法不拘一格。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杂文中的形象,不仅使文章生动而有风趣,有时还能给人以知识;杂文的知识性,对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它的内容同样可以正面阐述某种道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杂文应当写得有风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乐观主义战斗精神的表现,所以,杂文的战斗性和趣味性是统一的。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短小精悍。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
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
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
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
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规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
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
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
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四、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
1、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指的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是评论主体用来表达内容的所有话语。
2、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在广播评论中,论述语言有五种表现功能:①表达论点;②叙述论据;③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④解释和说明;⑤补充、完善音响材料。
五、音响的基本类型
音响有多种分类标准。在广播评论中常用的音响,大致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1、按音响的来源,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和因采访发生的两种。
2、按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可分为:①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②表现事物存在条件的环境音响;③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六、音响的表现优势和局限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
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现效果;
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无可怀疑的说服力;
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2、音响也有它的局限: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所以,音响固然可以为广播评论增色,但并非任何音响都可以运用于广播评论,更非有“响”就好。如果忽视它的局限,任意运用,那就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的概念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三、电视述评及其特点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新闻述评的基本表现方法。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大致有三种方式:
1、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五、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它对于符号有特殊要求和处理方式。
1、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电视评论中的画面,按表现功能分为三类:
①口播评论的画面:表现功能同播送人对于评论内容的理解和调动非语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视听的强有力的表现功能。
③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强化了语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种类和表现功能。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不以采录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具有强烈的客观性。
②访谈的同期声:以受访人的同期声作论据,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屏幕文字。属于视觉符号,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4、解说词。按解说场合分为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分为出镜解说和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
①解说是评论主体的声音;
②解说主要功能是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评点、提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
六、录像评论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
1、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
2、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3、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评论写作要点
一、短评: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②开头紧扣报道、传递感情 ③行文长话短说
④句式简洁、文字精炼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报道的引申、补充)
二、小言论: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见支流,洞察矛盾苗头,多从侧面探求。*写评析文章从何下手 从六方面评论
一、评论选题
1、时机性(快、新),时宜性
2、是否抓住社会焦点或冰点(关注度)
3、时效性(现实、普遍意义)
4、是否是宣传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与百姓是否贴近,所关心的
6、选题能否小中见大
二、评论立论
1、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2、是否新颖(新视角、独辟蹊境、思考独到)
3、是否抓住最新动态(社会动态、宣传动态)
4、判断是否准确,具有说服力
5、是否抓住规律和趋势
6、能否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规律 7立论与使用材料相符合
三、评论标题
1、标题是否与文意(正文)相结合
2、标题的是否明确,会不会被误解
3、能否吸引阅读和思考
4、在修辞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评论说理论述
1、运用什么样的论述方式
2、论证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机结合
3、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优点与其它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4、说理是否透彻,是否符合说理逻辑和常识
5、有新意、深意
6、说理方法能否被受众所了解、接受
7、说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节制、不走极端),说理判断是否明确
五、评论文采、语言
1、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是否深入浅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六、评论结构
1、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体现什么特点 如:
归纳式:材料充实,说理,把握观点 递进式:层层深入,说理,把握观点 并列式:思路开阔,考虑周到
2、布局合理,轻重详略得当
3、是否做到层次清晰,思路明确
4、是否做到逻辑顺畅
5、结构是否紧凑、完整
6、开头:是否开门见山或引而不发„„
7、结尾:是否有深意,观点,首尾响应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2.新闻评论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表现在哪里?
新闻评论是社会舆论的集中反映,又反过来有力的引导社会舆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作用表现为:①引导的作用 ②监督的作用 ③表态的作用 ④深化的作用
3.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地位与区别?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2)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直抒已见。
(3)新闻报道是有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无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更好的发挥作用。
4.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比较,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作为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2)强烈的时效性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2)吸引群众参与群众工作
5.什么是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立论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6.新闻评论论题从哪里来?
(1)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2)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7.立论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体现立论的针对性?
立论理应具备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致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为: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的实际矛盾 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8.新闻评论的标题和新闻报道标题区别何在?
(1)制作目的不同
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
(2)表现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也较为含蓄;
评论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
新闻标题常为复杂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
(4)写作要求不同
新闻标题简练的同时较为具体,评论标题较为抽象。
9.评论标题的主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①概括论题范围 ②昭示中心论点 ③表明作者态度 ④吸引受众注意
10.怎样使标题生动引人?
(1)转换句式、语气
如把陈述句改换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
(2)活用成语、俗语
把成语、俗语、谚语、直接引入或加以改造后用作评论的标题或采用易字、变结构、谐音的方法。
(3)巧用修辞手法
11.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方法?
因为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揭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12.为什么说破立结合在说理论说中具有重要意义?
(1)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从说理角度看,写评论总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而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其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错误;反之,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深化说理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这样论述才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13.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想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14.评论结构原则是什么?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从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15.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2)层次清晰
(3)逻辑顺畅
16.新闻评论怎样才能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就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
(1)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2)了解受从的特点和要求
(3)运用群众的语言
17.评论工作者应具血哪些基本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①掌握基本理论 ②加强政策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 ②作风艰苦朴素
18.评论工作为什么重视知识积累?
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19.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的方面的独特优势
20.社论评论员文章有哪些类型?
(1)本报评论员文章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3)观察家评论
21.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2)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22.什么是短评?短信的特点是什么?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其中,在报纸上最为常见。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1)短小精悍
表现为: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练。
(2)新鲜独到
表现为: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
表现为: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
表现为: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23.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24.什么是编者按语、编者按语功能?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迅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的功能表现为:①提示说明 ②评论表态 ③提醒建议 ④补充强调
25.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
特点:提纲挈领;片言居要;直接表态;不必署名与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
特点:与新闻报道既配合又融合;随时评点,易读易懂;主要在报纸上使用。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
特点:注重分析、引申与生发;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可以加标题,也可以署名。
26.什么是专栏评论?专栏评论的特点、类型?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特点:①具有群言性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类型:按形式品种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按作者组成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27.什么是论坛评论?它的优势是什么?
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和风细雨式的为读者易于接受的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署名评论。
优势: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法;便于输入新闻性事实材料作为由头和论据;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便于就不同的见解展见探讨和商榷。
28.专栏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29.杂文有哪些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
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
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和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晴
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晴,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
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0.为什么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明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杂文、杂感、杂谈、随笔等,者是新闻评论领域中的一种类型。由于这类文章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纠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31.述评与新闻综述有什么区别?
新闻述评与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较为接近,但二者的实质是不同的。
首先,从体裁上说,新闻述评发球新闻评论的范畴;新闻综述履于新闻报道的一种。
其次,从传播目的上看,新闻述评既要报道新闻事实,又要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但述的目的是为了评,为评服务。也就是说,新闻述评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事实,表明立场、主张;而新闻综述则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主要目的。
最后,从文体特征上看,新闻述评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
32.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33.试述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小精悍(2)浅显明快(3)平易近人(4)上口动听
34.什么是电视评论?电视评论的表现特点?
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特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35.简述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及各自的表现功能?
电视评论和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
(1)画面。画面在电视评论中可以起各种作用,但主要是提供富于实证力的论据。
(2)同期声。电视评论中的同期有两种:一种是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一是访谈的同期声。
(3)屏幕文字。屏幕文字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功能。
(4)解说词。录像评论中的解说词,是与同期声相对应的声音符号形态。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纲要
***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0.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1.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2.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3.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4.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2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6.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7.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28.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9.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0.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1.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2.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3.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34.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5.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36.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37.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38.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39.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0.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1.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2.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3.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44.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45.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46.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7.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48.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9.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50.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51.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二。问答题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四、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有关背景 4.典型事例和细节
五、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讲究唯物辩证法 3.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正确地选择事实
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六、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七、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八、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九、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十、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十一、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二、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 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 主题的提炼方法: 1.从认识事实入手 2.在比较中鉴别 3.上头下头结合 4.选好主题角度
*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当前形势 C.客观实际
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选取角度的方法:
A.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十三、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1.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3.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4.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十四、新闻语言的概念、构成因素、特色
?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 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十五、如何做到客观?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十六、如何做到简练呢?
1.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2.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3.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十七、白描手法
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十八、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表现及培养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 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四种判断能力:
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3.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3.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1.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2.要懂得新闻价值 3.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4.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十九、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特点和来源
*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二十、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1.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3.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新闻线索的来源:
1.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2.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运用 *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2.新闻的政策标准:A.政治标准 B.新闻宣传思想 C.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2.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3.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 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3.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4.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二十一、新闻记者的概念、分类、职责、任务、素质和修养
*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记者的分类:
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可分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 根据报道手段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新闻单位,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可分为: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等 * 记者的职责:
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的任务:
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三大项:
1.及时采写新闻
2.反映内部情况
3.做好群众工作 二
十二、关于记者的任务引申的问题: 1)在我国,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 A.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B.宣传政策,指导工作 C.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D.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2)记者怎样反映内部情况这一任务? A.要有正确的目的 B.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C.要实事求是
3)记者要经常和读者联系,特别要做好的三个环节工作是: A.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 B.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 C.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二
十三、记者的素质: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二
十四、由记者的素质引申的问题
1)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C.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D.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2)记者的心理素质包括:
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 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1)当前,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A.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B.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C.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记者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D.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二十七、采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
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二
十八、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抓住疑问点 3.尽量具体
4.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二
十九、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三
十、访问的要领
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三
十一、记录的一般要求:
A.记要点 B.记易忘点 C.记疑点 D.记有关原话 E.记典型情景 三
十二、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1.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2.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3.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4.技术检验
三
十三、现场观察的作用: 1.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5.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三
十四、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环境气氛与情景
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
十五、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1.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三
十六、怎样找特点? A.认清形势找特点 B.通过比较找特点 C.具体分析找特点
三
十七、抓什么样的问题? A.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
十八、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1.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3.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4.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三
十九、消息的特点:
1.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四
十、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四
十一、消息的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四
十二、动态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特点是:
A.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四
十三、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1.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2.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3.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4.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5.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四
十四、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
*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 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四
十五、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 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述评要自然亲切
四
十六、消息的写作要领: 1.更加注重时效性
2.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善于概括和直叙 4.增加信息量
* 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以短、快取胜 C.体现新闻根据 D.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 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1)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3)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 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四
十七、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它的主要优点: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缺点:
1.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2.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3.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四
十八、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优点: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四
十九、导语的概念、功能、重要性:
*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1.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 导语的制作总则
1.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五
十、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五
十一、背景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 背景的功能:
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