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三批)
小学数学《8的乘法口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数学《8的乘法口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揭题 1.猜谜语。
(1)课件出示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口吐泡泡,走路横跑。(猜一种动物)(2)课件出示一只螃蟹。
教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 2.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用水彩笔在准备好的纸上,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一只螃蟹,注意画出螃蟹腿的只数。
(2)收集学生作品,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复制8份,张贴在黑板上。(3)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探究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1)依次出示:2只螃蟹。
教师:1只螃蟹有8条腿,2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16条)教师:那么,3只、4只、5只、6只、7只、8只螃蟹又有多少条腿呢? 课件出示数轴,指名填写。(2)看数轴填写。
螃蟹歌
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3只螃蟹()条腿,4只螃蟹()条腿,5只螃蟹()条腿,6只螃蟹()条腿,7只螃蟹()条腿,8只螃蟹()条腿。(3)说儿歌。
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2.编制口诀。(1)创编口诀:1个8是8,2个8相加是16。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计算)(2)小组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3)举例说口诀,例如:“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三)学以致用,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1)填口诀:
答辩题目解析
1.三八二十四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三八二十四”的含义是三个八相加,结果是二十四。2.加法和乘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比如3+3+3=9,它可以表示为3×3=9。当然,这时候,至少有一个因数是整数。所以乘法和加法可以是一种包含关系。就像乘法与乘方一样。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二、考题解析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把一张纸对折后扎一个孔,然后展开平铺。
师生总结: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例题巩固,深化原理 出示例题: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他们的对称轴。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老师对例题进行讲解。(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1)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是什么?(2)图形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标出对称轴,找出一对对称点。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也就是,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两个图形。2.请列举5个以上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有多少条?【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圆:无数条;等边三角形:3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长方形:2条;正五边形:5条;正六边形:6条。
二、考题解析
初中数学《立方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
函数的概念
1、面试备课纸
1.题目:函数的概念 2.内容:
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2、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3、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高中数学《奇函数》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答案】
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高中数学《函数零点判定定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下面有两组简笔画,哪一组说明人一定过河了? 第一组:
答辩题目解析
1.函数零点判定定理与二分法求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通过不断地把连续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由此可见,函数零点判定定理是二分法求零点的理论依据和前提。
2.如果一个连续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函数,那么函数的零点的个数可以确定吗?【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点斜式方程有什么确定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吗?【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及其斜率。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能写成点斜式方程,因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能写成点斜式。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
提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研究这个数列有重要的意义,是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都存在通项公式,如果存在,如何表示?引出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探究新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推导的,采用数学方法是什么?【专业知识+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page] 高中数学《偶函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偶函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偶函数概念,知道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能熟练利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偶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偶函数的活动,增强类比、观察、归纳、思考与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心与参与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学习习惯。2初中函数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参考答案】
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page]
[page]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面试数学学科命中分析【第二批】
试讲及答辩
命中说明:小学数学命中5道,初中数学命中3道,高中数学命中3道。数学学科备课纸考查规律为概念课或者原理课居多,答辩问题主要考查类型为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类题目,少量教学反思类的题目。
[page]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面试数学学科命中分析【第三批】
高中数学:
1、《分层抽样法》、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篇:2016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已结束,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特整理了2016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详情如下:
1.小孩孤僻不爱说话,一个老师说不用管他不会闹事就行,你赞同吗?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对班级上的所有幼儿负责,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幼儿,更要因材施教,特别关注。小孩孤僻不爱说话,教师要更加关注其身心发展,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果是伴随重复动作加上言语不清,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并请专门的心理医生诊断。如果发现幼儿只是不喜说话,不擅表达或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引导她和其他幼儿多接触,多参与到集体游戏中,享受和同伴相处的快乐,发展其社会性,改变孤僻的性格。
2.孩子教室里找不到,但是没出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幼儿本身好动并好奇心强,会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而跑出去。老师确认幼儿没有走出园所,那就把寻找范围定于幼儿园内即可。幼儿园里都有所有教师的联系群组,比如微信群和QQ群,可以把走丢幼儿的照片和特征发到群里,在群里问一下其他的老师有没有见过这名幼儿,这是最快的方式,既不打扰其他班级幼儿的正常活动,又有效率。如果这名幼儿没有在各班,那就可以联系学校的保安在公共地方来找,比如走廊、活动室、操场。如果学校有监控,调出监控来找也是可以的。最后,我想针对这个情况提出建议,建议幼儿园在幼儿的园服上缝上写有姓名、班级的名牌,这样也方便其他班的老师在看到走丢的幼儿后可以将其及时送回所在班级。
3.有些小朋友一生气就喜欢撕书扔书,然后李老师和他们讲了一个小人撕书的故事,从那之后小朋友们就很少有撕书了,你认为这位老师这样做,对吗?
赞成。寓教于乐,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只是说教来帮助幼儿改变坏习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道德发展水平低,说教的效果很差。但是如果利用讲故事或者玩游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幼儿更易理解并接受,尤其利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教育幼儿,更能让幼儿移情并接受教育。
4.在美术室里,孩子涂着指甲盖问你好不好看,你怎么办?
首先定位,幼儿涂指甲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那么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可以这样说:“老师觉得你指甲上的花纹是很漂亮的,但是指甲太小了,花纹涂在上面都看不清楚,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涂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纸上,就会更漂亮了!我们都觉得指甲干干净净是最好看的,花纹我们可以涂在画纸上,赶快把你小手上的花纹洗掉,让老师看看你漂亮干净的指甲。然后我们可以把原来画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画纸上给大家看!
5.很多人都说幼儿园老师谁都可以做,只要看好小朋友们,不让他们受伤就可以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错误,没有清楚认识到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照顾幼儿的身体,保证安全和健康,做好保育工作。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故事,舞蹈,绘画等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你很棒,你很好,对吗?你的看法?
这是教师在运用言语赞赏来鼓励幼儿,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活动的积极进行,这种言语奖励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奖励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凡事有度,教师如果频繁采用鼓励语言过度,幼儿就会麻木并习惯化,这样鼓励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要擅用言语鼓励和物质奖励,在幼儿取得进步或客服困难时适时使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7.有同学听力有问题,影响班级上课,老师要求把他换到特殊教育,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位幼儿只是听力有一些问题,不是聋哑儿童,不需要将其送入特殊教育学校。面对这种轻度有身体问题的幼儿,我们支持融合教育,即让这些幼儿和其他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会去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和这些身体有轻微问题幼儿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对其进行教育。
8.新学年开始了,你新接手一个班,在教学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你在带班里学生做活动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调皮,你怎么办?
幼儿本来的天性就是调皮好动,要是想让孩子活动的时候安心停课不吵不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我们自己的活动课程上下功夫,感兴趣的话题,玩具,活动,游戏,音乐,都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上课是要传授知识给幼儿,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参与度高,自身享受并喜欢活动课程,自然会跟着老师的活动走,就不会乱跑了。所以,与其一味要求幼儿听话,不如改进自身,让幼儿爱上活动课程,兴趣和快乐永远是最好的助推器。
9.班里有个叫田田的孩子,她总是在你教学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你去找她了解后发现,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她说老师我有名字,不叫小朋友,你怎么办?
说明这位幼儿的心思比较细腻和敏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我会首先向她道歉,然后表明对她的关注和喜欢,但是需要向幼儿解释,小朋友是老师对班上所有孩子的统称,大家是自己的同时,也是老师心中一样可爱的小朋友,小朋友是老师对所有我喜欢的孩子的称呼,老师喜欢你,喜欢大家,就会叫大家小朋友。老师记得你的名字,也记得其他孩子的名字,你是田田,你也是小朋友,无论老师叫你什么,老师都爱你。
10.快午休了,贝贝吃饭吃不完,老师就在背后议论他,催促他,你怎么看?
错误,老师应该向前引导幼儿,巧妙运用教育方法,比如:“要午睡了,我们变成大狮子,啊呜一口吃下饭,你睡最棒的!”也可以奖励法,“我们不拖拉,一口一口吃饭,一起去午睡,老师给你讲个好听的故事。”而不是盲目催促,这样会让幼儿有心理压力,带着不好的情绪吃饭时不利于幼儿消化的。作为幼儿老师,要耐心细心温情。
11.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不爱遵守游戏规则,变现的很消极。
首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对于游戏规则,可以在游戏开始前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分情况有针对性解决。如果是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秩序”没有明确的概念,那么我会耐心讲解,并请已经知晓规则的幼儿进行配合演示帮助其理解;如果是由于淘气或者是为了获得老师关注而故意不遵守规则,我同样会耐心指导,并且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激起幼儿竞争的欲望,从而使其参与到正规 的游戏规则中来;如果是游戏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我会对游戏进行调整,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开展相关训练。如改变任务的引导语,分解游戏完成的步骤;调整游戏的难度,以适应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可供幼儿选择的游戏(或者材料、操作工具等)等。
最后,给与幼儿鼓励和表扬。我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评价鼓励幼儿参与,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12.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上,一小女孩拿出手绢自个儿玩,老师看见了说,现在不是玩手绢的时候,等下课了大家组织玩手绢的活动,对老师做法你怎么看?
正确,没有强制去压制幼儿的兴趣,而是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放到了课后,既没有影响正常的幼儿教育活动,又满足了幼儿兴趣,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
同时,老师也要反省,幼儿虽然注意力易分散,但是老师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也要更加用心,准备的更能精彩,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3.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是主体地位,幼儿就得听老师的,你怎么看?
育儿为本的儿童观,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有自主发展的权利,教师只是引导着/支持者/鼓励者,而不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14.可可哭着来找你说小名抢了他的玩具,让她喊哥哥才还,你怎么办?
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并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可可:“小明是想要当你的哥哥,在以后保护你,她只是和你一样喜欢玩具,想和你一起玩而已。”再和小明说:“你这么想当可可的哥哥,那你知道哥哥什么样子的吗?哥哥是要保护妹妹,爱护妹妹的,你作为可可的哥哥要保护她,而不是抢她的玩具,如果你想要和可可一起玩,就要告诉可可并一起玩耍,不能随意抢她的玩具,这不是男子汉,大哥哥做的事。”然后让小明和可可道歉,并引导他们建立伙伴关系,一起玩耍。
15.幼儿园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在班里哭,然后老师就吓唬他,如果再哭,就送到大老虎身边,你怎么看?
入园焦虑现象,很正常,教师不能恐吓,这样会让幼儿更害怕来幼儿园,甚至造成心理阴影。教师应该这样做来应对幼儿入园难焦虑,首先,争取家长的配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请家长帮忙,在家里做一些幼儿的思想工作,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爱上幼儿园。不要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就意味着离开了依恋对象,或者是上幼儿园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等,同时将幼儿的生活作息尽量的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相吻合。另外,要了解每个家庭及其幼儿的特殊之处,比如孩子的性格特点、喜好、家庭教养方式等。
其次,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减少陌生感。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积极引导幼儿与父母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激发幼儿的入园愿望,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愉快地开始幼儿园生活。
最后,努力创设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为了让幼儿有“家”的感觉,我会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改造、布置,尽可能的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如在班级中布置娃娃家,布置“我爱我家”的宣传栏,摆放电话以及各种各样幼儿喜爱的玩具,这样在幼儿来园时,会对班级环境有种亲切感,有利于减轻幼儿的焦虑与不安。
16.幼儿园要举行节日活动,因为有领导来参观,园长说,为了提高节目的质量,要求只让班级里艺术比较强的孩子来表演节目,你怎么看?
围绕教育公平来谈即可。
17.幼儿园要发两个糖果,老师要求幼儿自己吃一颗,给妈妈就一颗,有的小朋友忍不住弄来糖舔,有的还把两颗糖都吃完了,你怎么看?
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可以理解。教师可以增强对幼儿的亲情教育,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在爱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克制自己对糖果的喜欢,把糖果留给最爱的妈妈,而不是教师强制幼儿去做事情,这样的效果不佳。
18.园长觉得新教师本身就是个大孩子,不能带好孩子,你是那个新教师会怎么样?
和园长沟通,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自身的专业性。以自身的行动来向园长证明,自己不是大孩子,而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去教育并不引导幼儿。寻求园长的支持,给新老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19.孩子画汽车带翅膀,你怎么办?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把车轱辘画成脚丫,怎么看?
围绕培养幼儿想象力来谈
20.搭积木的时候,老师嫌弃一个小朋友搭积木太慢了,老拖后腿,你怎么看?
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公平施教,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幼儿,耐心引导。
第五篇: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
2018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接龙游戏复习乘法口诀:2×3= 4×6= 7×8= 5×7=(二)新知探索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和数学有关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如何列式计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预设1:12+12+12=36 预设2:12×3=
提问:12×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探究算法
提问:先独立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预设1:12×3=12+12+12=36
预设2:10×3=30,2×3=6,30+6=36,用口算的方法计算。预设3:
用竖式的方法计算。
提问: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总结:列竖式的时候把末尾对齐,从个位开始乘,再乘十位。提问:比较刚才三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三)课堂练习计算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的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感受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提问:1.你能用1、2、5三个数摆出2、5的倍数的三位数么?有几种摆法? 能不能随意说出一个三位数是3的倍数?并说说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么? 预设:123是3的倍数,我觉得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得出:其实234、333、555都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动手验证,并得出结论: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比如13。
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并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索新知
出示百数表,人手一份,要求学生观察百数表,标记其中3的倍数的数,大胆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标记、验证,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预设:3的倍数的数在百数表上组成了一条斜线,比如:3、12、24;6、15、24、33、42、51;提问:观察发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均没有什么规律,那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呢? 预设: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问:大家可以利用百数表中的数来验证下?
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结论。
提问:还记得课前老师说的234、333、555么?这些数满足特征么?如果是更大的数也符合条件么? 预设:2016年又要开冬季奥运会了,2+0+1+6=9,9是3的倍数,2016=3*672,确实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计算器或列竖式来计算、验证结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三)课堂练习
提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位数是2、5、3的倍数? 学生讨论汇报:135,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且个位是0。(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9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参考答案】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着重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并提出重要的数学思想,猜想、验证并概括归纳总结
数学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简单的数的特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计算奠定基础。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顺序,通过回顾旧知,提出猜想,接下来借助百数表验证结论的同时,尝试观察、讨论、总结归纳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二)讲解新知
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同时和学生一同总结小数的性质: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鼓励学生上讲台用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剩下的同学自行完成填空):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其中的3份是(3/10),也可以表示为(0.3)。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其中的23份表示为(23/100),也可以表示为(0.23)。
让学生两两一组对刚才所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能否发现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1)当测量、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3)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三)应用新知
现场出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也可以表示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为()。
(四)小结作业
1.教师通过提问互动和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小数? 【参考答案】
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2.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
新课导入结束后,趁热打铁的列出几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相关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的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学数学《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计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十,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三)课堂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四)小结作业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1、2、3。【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良好习惯。
2.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最大众化的直观教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理清条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主要是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上的标题和式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