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一、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
古时,人类思想蒙昧,巫术盛行,神话鬼怪由此而生,开始了古代小说的萌芽。中国神话自成体系,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了小说的基础要素。如果说神话是人们迷信思想的产品,那寓言的产生则是人类的自主创作的杰作,相对于神话,寓言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理的,用生动的故事来向人们说理,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寓言短小精悍又富有讽刺力量,他夸张的写法,讽刺的艺术,均作为后世小说发展的营养而被汲取。萌芽时期小说的高级形式,就是传记文学和野史,如《史记》,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而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其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特别是其列传部分更是纯粹以突出人物性格为主,本纪里面如项羽本纪也把书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脱出了历史的枯燥。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二、魏晋南北朝--------童年期
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走上了两条路,志怪和志人,志怪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志人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志怪小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传承古代神话及思想,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缓慢,战乱频繁,人们对生活充满恐惧紧张感,希望通过怪力乱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得到自己精神的寄托。而志人小说则是在当时注重清谈的风气上形成的,这种被称为笔记体小说的个人创作,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作者主观的创作因素,和志怪小说一样,两者都是单纯的搜集并记录听到的一些事,而没有自己进行再创作。
这个时期小说虽然已经被人们公认为一种文体,不再是小说家言那样的待遇,然而这个时候小说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童年时期的小说,只是一些文人搜集整理记录不属于自己创作的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的小说也有一定的优点,就是他搜集的故事为以后的小说家创作提供了素材。
三、唐五代时期-----成熟期
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它创造出的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唐诗发展到了它的辉煌时期,散文也是登峰造极,在小说方面也是焕然一新,唐人开始了有意识的创作小说。虽然粗涩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唐代小说的成就,在唐代传奇上集中体现。《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等作品,无不看出作者已经是有意识的的在创作小说了。这时候的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已经成为真正的小说了,从鬼怪奇人轶事转向了现实生活,使得小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作者在创作时候就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内涵,小说家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扩大,思想意识更加开阔。唐代传奇也有他本身的缺陷,简单列举如下。
1、文言文小说文言文苦涩难懂,下层百姓难以理解,因此流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篇幅短小,很多小说是一人一事,只不过是详细的叙述了一个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结合,篇幅普遍短小。
3、虽有精品然不乏许多滥作,唐传奇中很大一部分故事千篇一律,很多小说看开篇就知道了结局。
四、宋元时期---发展转折期
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从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来看,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记体,这是唐人小说的延续;二是笔记体短篇,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代传奇多写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等。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宋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
从白话文小说发展历程看,白话小说无疑是在宋朝开始发端的,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最初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流传,也就是一人讲,大家听,如此自然只能是白话文了。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说书的开篇就说“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当时的情况。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代话本分两类,一类是讲故事。多是短篇=,称为话本。一类是讲史,篇幅较长,称为平话。
五、明清时期---高潮期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代的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而冯梦龙更是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拟话本,两者合起来称为“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与之几乎同时期的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相比,“三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涵上都比“二拍”进步的多。然“二拍”也有它的优点,一方面它是属于个人创作的拟话本,另一方面是它里面的抒情写景颇有新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明末清初,在 “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天然知叟” 《石点头》、李渔的《十二楼》等。
明代,是小说史上的伟大时代,那就是长篇小说的诞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作,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把中国古代小说推向了最高潮,在短篇文言方面,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其中最为出彩的是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的批判讽刺因素也占据很大比的重。
《儒林外史》的问世,把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在此以前,虽不乏有讽刺的文章,然而却都是欲说还休,没有一部称得上是讽刺小说的样板。而《儒林外史》,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的创作,在“四大奇书”另辟了一条蹊径。它直接影响了晚期谴责小说的发展,他的艺术成就,直到今天都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与《儒林外史》不同,《红楼梦》的问世,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和成就。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与以往的小说不一样,它在民间及士大夫间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以致当时评论红楼蔚然成风。更甚的是,因为两个文人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观念有偏差而几乎反目,遂相约终生不对谈红楼梦而传为佳话。可见其创作艺术性的深远宏大。“红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作品,它当之无愧。
晚清基于社会现实,小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上求变图存的社会风气,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晚清小说比起明代和清初期都显得很薄弱。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以宋代为分水岭,宋以前,文言短篇小说缓慢发展。宋代以后,文言、白话、短篇、长篇多线发展,交相辉映,迅速发展,并把中国古典小说推到了巅峰,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3)歌颂了一些正直、爱国、有事业心、有斗争精神的优秀人物。(P355)《言语篇》“过江诸人——”。当时士族多崇尚脱离实际的清谈,但王丞相(王导)能够对北方沦陷发出感慨,表示要恢复失土,这在当时很可贵。《世说新语》的艺术性: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如《愤捐篇》描写王蓝田性急。②善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的故事。③语言凝练,记言记事巧妙结合,能用人物的片言只语表现其性格。《任诞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把子猷自命风雅的情态和盘托出。《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小说戏剧都有深远的影响。
2、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了。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韩柳倡导的朴实的新体散文,比较适合于小说的创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面向现实。唐代传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繁荣了起来。它虽源于志怪小说却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志怪转向了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唐时期是传奇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现实。即使是谈神说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小说。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柳毅传》,具有神话色彩,叙述龙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义传书,几经曲折,二人终结良缘的故事;表现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龙女反抗压迫、执着爱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社会意义。《霍小玉传》,叙述名妓霍小玉倾心相爱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负心,小玉相思成疾,侠士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责李益,长号而绝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执着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性格,鞭笞了负心的男子,揭露了门第婚姻的罪恶。《李娃传》,叙述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相爱,某生沦为乞丐,荥阳公不以为子,鞭之几死,弃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读,终于高中得官,荥阳公又认子认媳的故事;对比地刻画出两人的性格特征,热情歌颂卑贱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质,无情揭露高贵荥阳公的虚伪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唐代传奇标志着我国小说趋于成熟,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跃然纸上。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北宋统治者鉴于唐代藩镇的割据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国内局势比较安定,农业、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繁华的大都市,市民阶层扩大了。这时期,传奇创作趋于衰微,话本却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话本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底本,亦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话本这种民间艺术在唐代已经产生。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里,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要求,出现了不少说话场所“瓦子”,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元代也是这样。宋元话本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部分。传留下来的长篇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短篇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等。这些短篇小说,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为正面描写对象,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刻画人物也有新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如《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4、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形式,也是标明回目、分章回叙事的白话长篇小说。源于宋代评话,至明、清两代最为发达。明郎瑛《七修类稿》:“小说起于宋仁宗时,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以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章回小说全书分若干回,少则数十回,多至百余回,每回标以对偶的回目,概括全回故事内容。有的开头有“话说某年”、结尾有“且说下回分解”的套语。著名的有明吴承恩的《西游记》、陆西星的(一说许仲琳编辑)《封神演义》,清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还为我国广大读者所欢迎。
拟话本小说:指摹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而创作的作品,主要供文人案头阅读,其形式特征有入话或得胜头回,并征引较多的诗词。(指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与“两拍”
“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由冯梦龙搜集、整理、创作、编辑成书的,各收四十篇小说,内容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描写爱情生活,反映被压迫妇女的追求美满生活,抨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描写忠奸斗争,谴责权奸的罪恶,体现人民的同情和憎恶;《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描写人与人间的关系,歌颂真挚友谊,鞭笞堕落世俗;《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描写阶级压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恶势力。“三言”在描写人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写,则不足取。
历史演义: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
世情小说:以描写世俗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又叫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等。
我国古代小说,经过长期的发展,优秀作品各呈异彩,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认识古代社会面貌。
第三篇: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特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第四篇: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定稿)
中国古典小说目录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 明·吴承恩 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 《水浒传》 明·施耐庵、罗贯中 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42 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 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 明·陆人龙 40回.〔奎章阁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 明·熊龙峰刊 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 《京本通俗小说》 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 明·醉西湖心月主人 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隋炀帝艳史》 明?齐东野人 40回.〔通行本〕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三国志平话》 3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武王伐纣平话》 3回.〔通行本〕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100回.〔清褚人获序本〕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明·罗懋登 100回.〔明万历二十六年三山道人刻本〕 《金瓶梅词话》 明·笑笑生 100回.〔万历本〕 《英烈传》 明·佚名 80回.〔通行本〕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蔡元放 108回.〔通行本〕 《三遂平妖传》 明·罗贯中 20回.〔通行本〕 《禅真逸史》 明·清溪道人 40回.〔通行本〕 《禅真后史》 明·方汝浩 54回.〔通行本〕 《杜骗新书》 明·张应俞 24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 《风流和尚》 明·无名氏 12回.〔通行本〕 《欢喜冤家》 明·西湖渔隐主人 12回.〔通行本〕 《续欢喜冤家》 明·西湖渔隐主人 12回.〔通行本〕 《剑侠传》 明·王世贞 4回.〔通行本〕 《万花楼演义》 清·西湖居士 68回.〔同文堂刊本〕 《洪秀全演义》 清·黄小配 54回.〔笔记小说大观本〕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56回.〔卧闲草堂本〕 《醒世姻缘传》 清·西周生 100回.〔通行本〕 《怡情阵》 清·江西野人编演 10回.〔通行本〕 《浓情快史》 清·嘉禾餐花主人 30回.〔啸花轩刻本〕 《镜花缘》 清·李汝珍 100回.〔点石斋石印本〕 《孽海花》 清·曾朴 35回.〔通行本〕
《续孽海花》 张鸿(燕谷老人)35回.〔通行本〕 《花月痕》 清·魏秀仁 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 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 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 《糊涂世界》 清·吴趼人 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 清·吴趼人 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 清·吴趼人 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 清·吴趼人 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 清·钱彩 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 清·无名氏 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 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 清·中都逸叟编次 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 清·如莲居士 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 清·乌有先生 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 清·韩庆邦 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 佚名 20回.〔通行本〕 《赛花铃》 清·白云道人 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 清·吴趼人 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 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 清·天花主人 40回.〔通行本〕 《情梦柝》 清·蕙水安阳酒民 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 清·刘鹗 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 清·陈森编 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 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 清·吴璇 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 清·佚名 50回.〔通行本〕 《呼家将》 清·佚名 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 清·郭小亭 240回.〔通行本〕 《韩湘子全传》 30回.〔通行本〕 《七侠五义》 清·石玉昆 120回.〔通行本〕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 120回.〔通行本〕 《七剑十三侠》 清·唐芸洲 180回.〔光绪二十九年集成本〕 《施公案》 清·佚名 180回.〔宝文堂本〕 《施公案续》 清·佚名 180回.〔宝文堂本〕 《刘公案》 清·佚名(曲本)107回.〔车王府曲本〕 《彭公案》 清·贪梦道人 100回.〔清光绪壬辰京都经国堂刻本〕 《三侠剑》 清·张杰鑫 7回.〔通行本〕 《小八义》 105回.〔通行本〕 《小五义》 清·石玉昆 248回.〔通行本〕 《八洞天》 清·笔炼阁编述 8卷.〔通行本〕 《侠义风月传》 清·名教中人 18回.〔萃芳楼藏版本〕 《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等 72回.〔北京聚珍堂本〕 《于少保萃忠全传》 40回.〔通行本〕 《十二楼》 清·李渔 38回.〔通行本〕 《九云记》 清·无名氏 33回.〔通行本〕 《青楼梦》 64回.〔通行本〕 《风流悟》 清·坐花散人 8回.〔通行本〕 《女娲石》 清·海上独啸子 16回.〔通行本〕 《醒名花》 清·墨憨斋 16回.〔通行本〕 《明珠缘》 明·佚名 50回.〔通行本〕 《八段锦》 清·醒世居士 8回.〔醉月楼刊本〕 《幻中游》 清·烟霞主人 18回.〔通行本〕 《五美缘》 清·寄生氏 80回.〔通行本〕 《醋葫芦》 清·伏雌教主 20回.〔通行本〕 《疗妒缘》 清·静怡主人 8回.〔通行本〕 《警寤钟》 清·嗤嗤道人 16回.〔通行本〕 《玉蟾记》 清·通元子 53回.〔通行本〕 《珍珠舶》 清·烟水散人 18回.〔通行本〕 《梦中缘》 清·李修行 15回.〔通行本〕 《都是幻》 清·潇湘迷津渡者 12回.〔通行本〕 《玉楼春》 清·白云道人 24回.〔通行本〕 《锦香亭》 清·素庵主人 16回.〔清初写刻本〕 《痴娇丽》 清·情痴反正道人 13回.〔通行本〕 《痴人福》 清·不题撰人 9回.〔上海书局石印本〕 《风月梦》 清·邗上蒙人 33回.〔上海申报馆排印本〕 《蝴蝶缘》 南岳道人编 16回.〔通行本〕 《绣球缘》 29回.〔通行本〕 《九尾龟》 清·张春帆 192回.〔点石斋刊本〕 《石点头》 12回.〔通行本〕 《野叟曝言》 清·不题撰人 152回.〔毗陵汇珍楼新刊本〕 《女仙外史》 清·吕熊 100回.〔通行本〕 《补红楼梦》 清·嬛山樵 48回.〔通行本〕 《后红楼梦》 清·逍遥子 30回.〔嘉庆白纸刊本〕 《红楼复梦》 100回.〔通行本〕 《红楼真梦》 清·郭则 64回.〔通行本〕 《红楼圆梦》 清·临鹤山人 31回.〔通行本〕 《红楼梦影》 清?云槎外史 24回.〔通行本〕 《红楼梦补》 清·沈懋德 48回.〔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 《绮楼重梦》 清·兰皋主人 48回.〔通行本〕 《增补红楼梦》 清·嫏嬛山樵 32回.〔道光四年本衙藏本〕 《蜃楼志》 清·庾岭劳人 24回.〔通行本〕 《歧路灯》 清·李绿园 108回.〔清义堂本〕 《天豹图》 清·不题撰 40回.〔丰胜书坊刊本〕 《梼杌闲评》 清·不题撰人 49回.〔通行本〕 《西湖二集》 清·周清原 34回.〔通行本〕 《绣戈袍全传》 清·江南随园主人 42回.〔通行本〕 《粉妆楼全传》 清·竹溪山人 80回.〔宝华楼刊本〕 《春柳莺》 南北鹖冠史者 10回.〔清坊刊本〕 《蕉叶帕》 清·无名氏 16回.〔清刻本〕 《绿牡丹》 清·无名氏 64回.〔芥子园藏板本〕 《巧联珠》 清·烟霞逸士 16回.〔可语堂刊本〕 《白圭志》 清·崔象川 15回.〔通行本〕 《双凤奇缘》 清·雪樵主人 80回.〔经文堂刊本〕 《后西游记》 40回.〔通行本〕 《新西游记》 清·陈景韩 6回.〔小说林铅印本〕 《后水浒传》 46回.〔通行本〕 《荡寇志》 清·俞万春 78回.〔通行本〕 《驻春园小史》 清·吴航野客 26回.〔通行本〕 《负曝闲谈》 清·欧阳钜源 30回.〔通行本〕 《飞花艳想》 清·樵云山人编次 18回.〔通行本〕 《凤凰池》 清·烟霞散人编 16回.〔通行本〕 《雪月梅》 清·陈朗 50回.〔德华堂藏版本〕 《东游记》 56回.〔通行本〕 《海上尘天影》 清·梁溪司香旧尉 60回.〔通行本〕 《海游记》 清·无名氏 30回.〔通行本〕 《恨海》 清·吴趼人 10回.〔通行本〕 《李笠翁小说十五种》 清·李渔 15种.〔通行本〕 《豆棚闲话》 艾衲居士编 12则.〔通行本〕 《续英烈传》 清·空谷老人编次 34回.〔集古斋梓刻,经国堂刊印本〕 《续金瓶梅》 清·丁耀亢 64回.〔通行本〕 《洞玄子》 1回.〔双梅影龛丛书本〕 《肉蒲团》 明·李渔 20回.〔通行本〕 《浪史奇观》 40回.〔通行本〕 《灯草和尚》 12回.〔通行本〕
《痴婆子传》 芙蓉主人 2回.〔通行本〕 《如意君传》 明·徐昌龄 1回.〔明刊本〕 《赵飞燕外传》 伶玄 1回.〔通行本〕 《杏花天》 14回.〔通行本〕 《绣榻野史》 明·吕天成 2回.〔通行本〕 《僧尼孽海》 明·唐寅 30回.〔通行本〕 《春闺秘史》 10回.〔通行本〕 《姑妄言》 清·曹去晶 24卷.〔通行本〕 《别有香》 16回.〔通行本〕 《春梦琐言》 1回.〔通行本〕 《控鹤监秘记》 1回.〔通行本〕 《素娥篇》 42节.〔通行本〕 《一片情》 14回.〔通行本〕 《妖狐艳史》 12回.〔通行本〕 《两肉缘》 12回.〔通行本〕 《碧玉楼》 18回.〔通行本〕 《桃花艳史》 清·佚名 18回.〔通行本〕 《风月鉴》 清·吴贻棠 18回.〔通行本〕 《灯月缘》 清·携李烟水散人 12回.〔通行本〕 《玉娇梨》 明·荑秋散人 18回.〔通行本〕 《龙阳逸史》 明·京江醉竹居士 20回.〔通行本〕 《闹花丛》 清·故苏痴情士 18回.〔通行本〕 《空空幻》 清·梧冈主人 18回.〔通行本〕 《巫梦缘》 佚名 18回.〔通行本〕 《娱目醒心编》 清·杜纲 18回.〔通行本〕 《永庆升平前传》 清·姜振名、郭广瑞 18回.〔北京宝文堂刊本〕 《昭阳趣史》 明·古杭艳艳生 4回.〔通行本〕 《株林野史》 清·痴道人编辑 16回.〔通行本〕 《林兰香》 清·清·随缘下士编 64回.〔道光十八年本,大连图书馆藏〕 《五色石》 清·笔炼阁主人 8回.〔大连图书馆藏原刊本〕 《桃花庵》 清 24回.〔通行本〕 《弁而钗》 清·醉西湖心 20回.〔通行本〕 《桃花影》 清·徐震 12回.〔通行本〕 《巫山艳史》 不题撰人 16回.〔通行本〕 《五凤吟》 清·云间嗤嗤道人 20回.〔通行本〕 《绣屏缘》 清·苏庵主人编次 20回.〔通行本〕 《锦绣衣》 12回.〔通行本〕 《载花船》 4回.〔通行本〕 《何典》 清·过路人编定 10回.〔通行本〕 《再生缘》 清·陈端生 40回.〔通行本〕 《笏山记》 清·蔡召华 69回.〔通行本〕 《岂有此理》 清·空空主人 12集.〔通行本〕 《廿载繁华梦》 清·黄小配 40回.〔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新中国未来记》 清·梁启超 5回.〔《饮冰室合集》本〕
小说·文言小说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 《燕丹子》 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 《异苑》 晋·刘敬叔 10卷.〔四库全书本〕 《搜神记》 东晋·干宝 20卷.〔津逮秘书本〕 《搜神後记》 旧题晋·陶潜 10卷.〔四库全书本〕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36篇四库全书本〕 《殷芸小说》 南朝梁·殷芸 10卷.〔通行本〕 《游仙窟》 唐·张鷟 1卷.〔通行本〕 《太平广记》 宋·李昉 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夷坚志》 宋·洪迈 206卷.〔涵芬楼排印本〕 《醉翁谈录》 宋·罗烨 20卷.〔通行本〕 《绿窗新语》 宋·皇都风月主人辑 2卷.〔通行本〕 《剪灯新话》 明·瞿佑 4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剪灯馀话》 明·李祯 1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 《觅灯因话》 明·邵景詹 2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古今谈概》 明·冯梦龙 36卷.〔通行本〕 《古今说海》 明·陆楫等 4卷.〔通行本〕 《类说》 明·冯梦龙 36卷.〔通行本〕 《虞初新志》 清·张潮辑 20卷.〔《笔记小说大观》 本〕 《情史》 明·江南詹詹外史 24卷.〔通行本〕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12卷.〔铸雪斋钞本〕 《女聊斋志异》 清·贾茗辑 4卷.〔通行本〕 《子不语》 清·袁枚 24卷.〔通行本〕 《续子不语》 清·袁枚 10卷.〔通行本〕 《萤窗异草》 清·长白浩歌子 12卷.〔通行本〕 《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 24卷.〔通行本〕 《玉梨魂》 徐枕亚 30卷.〔通行本〕 《断鸿零雁记》 清·苏曼殊 27章.〔通行本〕
第五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单选题)1: 《李娃传》的作者是____。A: 白行简 B: 李朝威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A: 《平妖传》、《女仙外史》 B: 《封神演义》、《归莲梦》 C: 《女仙外史》、《希夷梦》 D: 《归莲梦》、《希夷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____。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A: 《百鬼图》 B: 《东游记》 C: 《归莲梦》 D: 《平妖传》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A: 《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 B: 《定情人》《金瓶梅》《歧路灯》 C: 《好逑传》《儿女英雄传》《金云翘传》 D: 《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8: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9: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0: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11: 《古镜记》的作者是____。A: 王度 B: 张鷟 C: 李复言 D: 干宝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2: 《聊斋志异·席方平》表现的主题思想是____。A: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B: 批判封建礼教 C: 歌颂婚姻自由
D: 揭露封建政治机构的腐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3: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4: 《三国志》的作者是____。A: 熊大木 B: 陈寿 C: 罗贯中 D: 林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5: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6: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蔡元放的作品____。A: 《封神演义》 B: 《东周列国志》 C: 《列国志传》 D: 《孙庞演义》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7: 《品花宝签》的作者是____。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8: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A: 蒋防 B: 白行简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9: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三国演义》、《水浒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0: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 魔幻化的讽刺小说,是在神魔小说的影响下,以魔幻的形式讽刺现实的一种小说类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3: 明末,《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4: 《封神演义》另一书名是《武王伐纣外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5: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采用“离魂”情节来表现爱情的是陈玄佑中的《离魂记》一篇。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归莲梦》幻演的是白莲教起义的故事。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8: 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宋元话本中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的代表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0: 唐代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成熟时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1: 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2: 南宋“说话”四大家,分别指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3: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二十回,现知为清初最早问世的才子佳人小说,题“荑荻散人编次”,成书于明末。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4: 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5: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6: 《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7: 1895-1911年间,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小说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8: 讽刺小说可分为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写实性的讽刺小说、讽喻式的讽刺小说三类。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19: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0: 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繁荣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1: 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2: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汇集到梁山泊。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3: 《荡寇志》的作者是陈忱。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24: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5: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6: 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7: 《飞花咏》 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8: 《金瓶梅》和《歧路灯》都是家庭小说。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9: 《金瓶梅》是从暴露文学到理想主义的转变。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30: 《金瓶梅》是以作品中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而得名的。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