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宝宝幼儿吃饭儿歌35首
www.xiexiebang.com
教育宝宝幼儿吃饭儿歌35首
孩子不好好吃饭总让父母很“头痛”,如吃饭不坐好、经常掉饭粒、只吃肉不吃菜、边吃边玩……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建议父母通过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引导孩子好好吃饭。
1、吃饭:吃饭时,坐坐好,手拿勺,碗扶牢,细细嚼,慢慢咽,一口一口全吃掉。
2、吃饭啦:吃饭啦,一口饭,一口菜,饭菜吃完啦!你胖啦,我胖啦,大家都胖啦!
3、好宝宝,吃饭了,小饭碗,手扶好,小勺子,快拿好。绿青菜,红大虾,啊呜吃个饱。
4、吃饭坐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一口往下咽,不剩饭菜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5、大米饭:大米饭,喷喷香,小宝宝,来吃饭。吃得饱,长得胖,不把饭粒掉地上。
6、宝宝吃饭:小宝宝,坐坐好,妈妈盛饭喂宝宝。细细嚼,慢慢咽,宝宝吃得直叫好。
7、小花猫自己吃饭:小花猫,吃饭啦,扶好碗,拿好勺,吃青菜,吃鱼虾,吃的香,吃的饱。
8、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坐直,两腿并拢,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干净又安静。
9、吃饭歌: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一口自己吃,一口饭、一口菜。
10、吃饭不要喂:娃娃比我小,吃饭要人喂,我比娃娃大,吃饭不要喂。
11、样样东西都要吃:白米饭,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绿青菜,我要吃,样样东西都要吃。
12、吃饭喽 :吃饭喽,吃饭喽,大家吃饭喽。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大家长高喽!
13、吃得干净真正好: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一口自己吃,吃得干净真正好。
14、进餐:小餐桌,已摆好,大家搬椅做桌旁,一口饭,一口菜,不洒不掉全吃光。
15、进餐(餐后):小手绢,四方方,拿起它,擦嘴巴。一二三,左右擦,嘴巴乐得笑哈哈。
16、进餐:进餐前,洗净手。打喷嚏,遮住口。轻轻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
17、进餐:右手拿勺,左手扶碗,两腿并并好,身体往前靠,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
18、进餐:小小勺,真灵便,握在右手中。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不撒不漏,送到嘴边。
19、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
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20、大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捏住勺柄,另一只手端碗,一勺一勺送入口中,椅子放平,身体坐正,靠近饭桌,饭菜、汤要交替吃,不让饭菜撒落在地上、桌上和衣服上,碗里的饭菜要吃干净。
21、进餐:
吃饭前,洗净手,爸妈忙,应等候,不挑食,不霸食,闭嘴嚼,慢慢吃。
爱粮食,不浪费,有好菜,敬长辈。吃饭后,擦净嘴,漱清口,椅放回。
21、进餐:
白米饭,热腾腾;红烧肉,喷喷香;青青菜,营养高;豆腐汤,味道好;
左手——拿碗,右手——拿勺;看我宝贝真能干,一口饭,一口菜;
吃的快,吃的香,比比看谁长得壮!
22、进餐:进餐前,手洗净,入座时,动作轻,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
23、爱惜粮食: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24、不挑食: 小朋友,在成长,若挑食,缺营养,瓜果菜,都品尝,食五谷,身体棒。
25、进餐歌:
小椅子,放放好,上面坐着乖宝宝。
不东瞧,不西看,一口菜来一口饭。
青菜、萝卜、豆腐汤,宝宝样样都喜欢。
26、好宝宝吃饭了,小饭碗手扶好。小勺子快拿好,绿青菜,红大虾。凹呜凹呜吃个饱。
27、宝宝吃早餐:小宝宝吃早餐,椅子小手都放好。吃早餐,身体好。
28、进餐歌:
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
0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开心树儿歌网
www.xiexiebang.com
筷子勺子不乱敲,讲话嬉笑就不好。
不挑食也不剩饭细嚼慢咽肠胃好。
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谁是好宝宝。
29、吃饭不挑剔:吃饭不挑剔,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兔爱吃菜,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
30、啊呜啊呜吃得香:小兔自己吃萝卜,啊呜啊呜吃得香;小猫自己吃小鱼,啊呜啊呜吃得香;小狗自己吃骨头,啊呜啊呜吃得香;宝宝自己来吃饭,啊呜啊呜吃得香。
31、吃饭歌:小兔兔,吃饭罗,洗小手,高高坐。爸爸来,吃馍馍,妈妈来,吃肉肉;我吃青菜又吃肉,又吃馒头又喝粥。吃得快,真不错,小兔兔一家真快活!
32、吃饭:小花碗,口儿圆,大花盘,扁一扁,一个装满菜,一个装满饭,小朋友,围桌边,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浪费,妈妈夸,爸爸赞。吃饭了,坐坐好,小心吹,别烫着,细细嚼,慢慢咽,多喝水,身体好。
33、吃饭不挑食:米饭白白馒头香,窝头尖尖面条长。萝卜白菜营养好,吃得多来长得壮。我们吃饭不挑食,爸爸妈妈都夸奖!
34、吃饭歌:吃饭时,坐坐好,小脚放在桌子下,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一口饭一口菜,不挑食不浪费,吃的干净吃的饱。
35、比吃饭:快来瞧,快来看,两个娃娃比吃饭。鼓着腮,瞪着眼,咕噜咕噜往下咽。没嚼细,没嚼烂,消化不了怎么办?肚子胀得滚瓜圆,哎哟哎哟进医院。网址:www.xiexiebang.com 开心树儿歌网
第二篇:幼儿儿歌
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花把水浇; 现在我呀长大了,会做的事情真不少。
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老 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散文诗《我的爸爸》
我喜欢爸爸的大手,喜欢把小手放在他手心上。我喜欢爸爸举起我,像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
我喜欢坐在爸爸的二郎腿上,就像坐在跷跷板上。“忽悠忽悠”,一上一下。喜欢爬到爸爸大腿上,再滑到脚上,“哧溜哧溜”,就像滑滑梯一样。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山一样。骑上他的脖子,就像到了山顶上,哈哈!最高、最高的高个子,现在就是我啦。
我喜欢我的爸爸。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种水果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云彩和风儿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风儿吹呀吹,允才变成小白船,小白船,飘呀飘,飘到远处看不见。
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大狮子,吼呀吼,吓得羊群都逃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胖娃娃,胖娃娃,跑呀跑,跟太阳公公闹着玩。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小床;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做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下面,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上南方去!
秋天 一片树叶飘呀飘,好象空中几片树叶飘呀飘,好象蝴蝶在片片树叶飘压飘,咦?燕子飞 蝴蝶不见
了。
啊!
我知
道,我 秋天来到了!
秋的画报 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 彩色的画报。
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乘上一片落叶做的哮喘,小舞蹈走了知
道
鸟。,飞
要去看看美丽的秋天。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枫叶沙沙的告诉我,秋天是红色的。一朵白菊花告诉我,秋天是白色的。松树大声的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大地骄傲地告诉我,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那美丽的颜色。
吹泡泡
呼。。。吹泡泡,吹泡泡 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 像太阳,像脸蛋 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 泡泡还像什么呢?
顶锅盖
顶锅盖,油炒茶,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风。噗!二口风。噗!三口风。炒的什么菜?XX菜。
《梦》
天黑了,月亮回家睡觉了,小鸟回家睡觉了,我也躺在小床上睡觉了。睡着的时候,我做了个梦。在梦里,我变成一只小鸟飞向太阳。呀!太阳变成了一只果酱大馅饼。我啊呜一口,呐,真是又香又脆呀!
梦里的事情好怪好怪,我笑,我哭,还会害怕地喊叫,醒来的时候什么都不见了。
贺年片儿
小雪花儿,六个瓣儿。飘到那儿,飘到这儿。
飘到我们的画纸上,变成张张贺年片儿。送给谁?写得清: 祝愿爸爸妈妈更年轻,爷爷奶奶就像老寿星。
小雪花
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第三篇:幼儿儿歌
幼儿园中班儿歌汇总
儿歌:小白兔盖新房
小白兔,盖新房,小猫小狗来帮忙,拿的拿,扛的扛,房子盖得真漂亮,进屋一看黑漆漆,啊哟,原来忘记留个窗!
儿歌:洗脸
小狗来洗脸,只洗鼻尖尖。小猫来洗脸,只洗脸蛋蛋。
小朋友们来洗脸,洗完左边洗右边,洗完上边洗下边。
再把小手擦干净,大家见我真喜欢!
儿歌:吃饭
大家瞧,大家看,两个娃娃比吃饭。鼓着腮,瞪着眼,啊呜啊呜往下咽。
没嚼细,没嚼烂,消化不了怎么办。肚子涨得大又圆,哎呀哎呀进医院。
儿歌:刷牙
小牙刷,手中拿,我要张开小嘴巴,上上下下刷一刷。
左边刷,右边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刷刷。
我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
咕嘟咕嘟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齿白哗哗!
儿歌:我有两件宝
我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
我有两件宝,越用越灵巧。动手又动脑,长大能创造!
绕口令:狼和羊
山上一只狼,山下一群羊,狼吃羊,羊怕狼,眼看狼要吃掉羊,来了勇敢的梁小强,打死山上的狼,救出山下的羊。
备注:注意练习狼(lang)、羊(yang)的正确发音。
儿歌: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不要学那大青虾,驮着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哇!
小快板:下雨!
乌云聚,要下雨,天上下的什么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哗啦哗啦下大雨,轰隆轰隆雷阵雨,雷阵雨!
五指歌:
矮胖的奶奶笑眯眯,(说此句时不停的弯曲大拇指)
瘦瘦的爷爷爱着急,(说此句时不停的弯曲食指)
高高的爸爸有力气,(说此句时不停的弯曲中指)
漂亮的妈妈穿花衣,(说此句时不停的弯曲无名指)
白白的宝宝爱调皮。(说此句时左右小拇指勾起来)
注:此儿歌来自马丁语言班的高老师。
小手指儿歌:炒豆豆
大拇哥来倒香油,二贤弟来炒豆豆,三舅娘来加点盐,四阿哥来加点醋,五小弟来尝一口,嗯,酸溜溜......备注:此儿歌是闫行的表演节
目。
歌曲:《我有小手》
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我拍拍拍,我有小手拍。
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头发肩膀膝盖脚,膝盖脚,膝盖脚,头发肩膀膝盖脚,眼睛耳朵鼻子嘴。
歌曲:《小脚》
小脚踏踏,叫醒小花,哩哩哩哩哩哩哩!小脚跳跳,多像小鸟,叽叽叽叽叽叽叽!
小脚走走,树儿点头,沙沙沙沙沙沙沙!小脚蹦蹦,跳过板凳,啦啦啦啦啦啦啦!
歌曲:《郊游》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歌曲:《办家家》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办家家。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小菜炒好了呀,味道好极了,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他。
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哭着叫妈妈。
小朋友,看见啦,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
歌曲:《学做解放军》
敲起锣,打起鼓,吹起小喇叭,排好了队伍,学做解放军。嗒嗒嗒嗒嗒嘀,嘀嘀嘀嘀嘀嗒,人民的解放军多呀么多光荣!
歌曲:《雪花和雨滴》
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
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是谁敲着窗户?嘀嘀嘀嘀嗒!是我,是我,我是小雨滴。我从天空中落下来,告
诉你,告诉他,春天来到了!
第四篇:吃饭教育
《吃饭教育》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条,就是让孩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着喂一口。据我所见过的记载,喂孩子到最大年纪是十一岁,因为母亲太爱她的儿子。现在国内许多机关单位,中午也只有一个钟头午餐时间,许多做父母的一到点,天大的事也得放下,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只怕大人不在,孩子吃不饱。
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孩子碗里一口肉不能少。国家困难时期,好不容易买一毛钱肥肉,父母绝对舍不得自己享用,都要留给孩子,看着他咂嘴,父母心里甜如蜜。现在国家经济好了,吃穿不愁,什么都有,鸡鸭鱼肉早已吃腻,山珍海味也不新鲜,还能找什么好吃的给孩子呢?据说国内小学生就开始吃人参或燕窝等补品,真是好上加好,也不知小孩子是否消受得了。.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饮食,但远比不上中国父母。美国人不硬逼孩子多吃,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美国大人也不吃燕窝。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没有家长回家给孩子做饭那一说。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吃什么,家长根本看不见。中产阶级的孩子则带饭到校,大多不过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说吃哪样,就吃哪样,说不吃哪样,就不吃哪样。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孩子坚持不吃,也就可以不吃。美国父母尽管也知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离桌。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美国家长,孩子说过吃饱了之后,还会连哄带骗,硬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好像孩子永远不会自己吃饱。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饥,还是饱。如果明明没有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承受后果。真尝到苦处,下一次他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
这一观念的基础;是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孩子不要吃青菜,就可以不吃青菜。孩子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再多吃一口。这要让中国家长看见,大概会认为美国父母不关心孩子的营养和饥饱,甚至是虐待儿女。中国家长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事情,认为孩子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或者正确的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不对,大人必须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就说饱了,不可能,他会饿,大人必须逼着他们再多吃。中国古话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三十岁才算成人,四十岁才不糊涂。小孩子懂得什么,哪里会有他自己的意愿。孩子想干什么,还不是瞎闹.,依他们,都得营养不良,.最后饿死。
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永远肚子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菜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自己是饥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懂得,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想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知道,要骗父母是绝对做不到的,就算讲真话也不被信任。六人只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所以只有讨好大人,明明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明明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不论哪个国家,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三顿饭。所以大人在饭桌上的行为,每天至少重复三次,在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自然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学校每天不过一节算术,一节语文,历史或政治课还.不是每天上。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不上学,可是照样要吃饭,一顿不少。所以大人跟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实际是在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切不可小看。
美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意志,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对诚实和信任的尊重。一日三餐,日日不断,而且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身体感觉,饭桌教育远比上几节课,听几个演讲,巩固得多,有效得多。中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让孩子明白,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他们也用不着自己知道这些,有大人关心他们,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只要听话,就饿不着肚子,营养充足,茁壮成长。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营养不良,目中无人,独往独来,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最后能发明出新玩意,开大公司,当大老板,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尊老爱幼,谦虚谨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最后被大家选为劳动模范,优秀公民,人民代表,人家爱听什么就说什么。
不管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总而言之,吃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求生手段,或者人间享受,或者民族文化标志等等之外,吃饭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儿童教育。这一点,应该引起中国家长们的注意。
虽然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管孩子怎么个吃法,所谓吃相。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管得特别严格,绝不放过一次过错。孩子从小自己吃饭,拿刀叉就得训练。美国人吃饭,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也绝对不允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肉骨头、鸡鸭、鱼虾之类,不可以嘴里咬一口,再放骨头,或吐刺皮。孩子使刀叉,就得练到能够在盘中剥掉虾皮,只叉虾仁人口的水平。而且还不许在瓷盘上切出声响,砰的一刀,父母就瞪眼睛,孩子赶紧要道歉。
如此之难,好不容易吃在嘴里,却不能尽情享受。美国人吃饭,最要紧的一条规矩,是不许出声。所以绝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双唇作响。也不允许离嘴一寸远,大声吸面条、稀饭、鸡汤、茶或者酒。就是再烫再辣,也不可以发出吸溜吸溜的响声,只有受苦。更不许可含着满嘴饭菜,边咀嚼边讲话,那是美国人饭桌上的大忌。美国孩子从懂事那天起,就会记得嘴里有物不准讲话。他们见到大人有谁犯规,一定要指出,大人也只好认错。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尽情尽兴。那种吃饭的乐趣和满足,跟美国人一起吃饭是绝对享受不到的。这又是中美两国人吃饭,以及吃饭教育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听说智慧的孩子源自于智慧的爸妈,哇哦~~
从对比中思考怎样玩“补缺的游戏” 《中国孩子缺什么》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认为是“成功”。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吗?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美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 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 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雷雳说。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的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听说智慧的孩子源自于智慧的爸妈,哇哦~~
第五篇:宝宝吃饭事件教学心得体会
又到中餐时间,宝宝没吃几口就爬在地上。
“宝宝,你干嘛不吃饭,在地上呀?”我问他。“宝宝在玩呀!”他振振有词的说。
“那宝宝要吃饱了才能玩。”我顺势说。“宝宝吃不下了,宝宝已经吃饱了。”没想到他一口拒绝。
看他没有吃饭的意思,我就做到他前面,准备给他喂饭:“宝宝不吃饭可玩不动了,来,我们吃5口。”没想到他接下来说的话前后180度大转弯:“宝宝不要吃5口,宝宝要吃6口。”他对数的多少还不清楚。看来,今天的午餐不成问题了。
我听得忍住笑,说:“好的,我们就吃6口,吃完就不要了。”开始给他喂饭,嘴上说一口饭,其实,后面加了好几口。这样只数了5口,一碗饭就吃完了。
看着这群小小孩,似懂非懂的,平时带班确实很辛苦。但快乐的事情还是很多,像今天宝宝的吃饭事件,想想宝宝的话也好笑。可爱的孩子们!老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