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李坚
趣品人生,人生多趣
——方兴小学 李坚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简介: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如何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就拿喝茶来说,我想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把喝茶当做是一种雅趣了,而是与柴米油盐放在一起。更多的是在乎茶的价值,而不是茶本身。中国百姓喝茶其实讲究季节,春天、夏天喝不发酵的绿茶,断去了青色,降燥、去火。秋分一过,喝半生半熟半发酵的乌龙茶,恰好介乎冷暖季节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书中“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如果跟随着自己的真正的内心,那么从最简单的喝茶这件事中,也能品出人生的乐趣来。
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此外,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 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第二篇:我读书 我快乐 李志坚
我读书 我快乐
六(2)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确,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丰富情感,甚至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思想的升华,体会到无比的快乐。
在我成长的记忆中,书一直是我最忠实的伙伴。从我记事起,妈妈就给我买来好多童话书籍,《海的女儿》,《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尽管里面有好多字我都不认识,但我可以缠着妈妈一遍一遍地读给我听,甚至到后来书中的好多章节我都可以背诵下来。渐渐地,我又迷上了我国古代历史和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方面的书。我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曾用一周的时间,一鼓作气读完了四大名著的缩写本。《烽火戏诸侯》,《孔雀东南飞》,《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这些历史和神话中的小故事,也成了那时候我津津乐道、常用来炫耀自己和“拷问”父母的话题。后来,爸爸看我那么喜爱历史故事,就在出差的时候帮我“淘”到一本评书版本的《岳飞传》,果然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在暑假的时候连续读了三四遍还觉得“不过瘾”,而且每次读到岳母刺字和岳飞父子被害死在**亭的时候,我都会禁不住地流下眼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捕捉”到了许多科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中有苍茫的大地、无边的宇宙、浩瀚的海洋、神奇的万物……一个个关于自然界和万物生长的奇幻故事,常常使我目瞪口呆、心旷神怡。而
且看完这些书之后,我才知道古代并没有嫦娥、夸父,世间也没有天宫、地府,这些书使我更加坚信只是科学才是“真理”。再后来,我也其他同学一样,喜欢过杨红缨、郑渊洁的书,《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与鲁西西》……这些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读起来也有身临其境、乐不思蜀之感。
现在,我已不再满足于读几本简单的童话和小说。在我的大量“采购”下,我的卧室已经成为一座小型的“图书馆”,藏书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单是工具书、中外名著就有几十种呢。而且对于我来说,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写完作业之后,以书为伴。
老师们常说:多读一本书,就等于多交一个朋友!的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良师、是挚友、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生活的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我爱读书,并为读书而快乐着!
同学们,不要迷网络游戏,行动起来吧,加入我的行列,在书中寻找无穷的快乐。
第三篇:李坚柔材料
东平明湖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阅读李坚柔事迹,积累作文素材
2.品味精美、深刻的语言,感受其人格魅力 考纲解读:
1.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李坚柔叛逆与李娜王濛相反 别过度拔高
如果不是王濛骨折缺席,李坚柔压根儿没法获得500米参赛权;如果不是半决赛范可新摔倒,不会有李坚柔孤军进决赛的一幕;如果不是三个竞争对手多米诺骨牌般“连环撞车”,李坚柔也很难为中国舀到索契冬奥首金。
李坚柔的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诠释。如果你输给了时间。那么,李坚柔26岁才得到为国征战的机会,她会激励你不向岁月低头。如果你受困于贫穷。那么,李坚柔这个木工和会计的孩子奋斗不止,她会告诉你高富帅没啥了不起。如果你饱受挫折煎熬,那么,李坚柔两次被国家队退到省队,她会鞭策你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李坚柔的主项是1500米,1000米次之,500米最次,世界性比赛只滑过3次500米,副项的逆袭,在启示你不要偏执于一端,因为生活本该多彩。一场500米决赛又是一场人生,落后的不一定永远落后,领先的未必始终领先,谁也不比谁低一等,你所能做的就是自尊、自信和坚持到底。
即便王濛伤病挂免战牌,女子500米也轮不到李坚柔,两届世锦赛冠军范可新是王牌,亚冬会冠军刘秋宏是偏将,而李坚柔没名没分没成绩。于是,央视记者采访说:“你的任务是来辅佐队友的吧?”恰如当年冬日那对史冬鹏经典的一问:“你有没有信心拿亚军,因为冠军肯定是刘翔的。”
泰戈尔有言“人类的历史在很忍耐地等待着被轻视和被侮辱者的胜利。”在圈养式、高压式、功利式的教育机制下,能脱颖而出且越挫越勇的,不是李娜、王濛之类的叛逆抗上者,就是李坚柔之类的默默坚忍者。李坚柔所承受的委屈和迷茫,她从不去诉说,从不去抱怨,她会把折磨和窘迫化作财富,就像蚌能将沙子转换成珍珠。
有人说,李坚柔赢在了幸运。如果你有能力,你自然可能会争取到幸运的降临;如果你无能,幸运也很难为你长久停留。李坚柔预赛、1/4决赛、半决赛连续三轮都是以小组第二晋级,看似惊险,其实都是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即便在副项不具备绝对实力,也能险中求胜,这就是李坚柔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李坚柔的名字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她坚强、她不屈、她匪石匪席,她会以柔和的方式彰显坚强,她的内心充满爱憎,她也会反抗,她也会愤怒,她也会郁郁不平,但她不会像李娜、王濛那样激烈的表达出来。
李坚柔的夺冠有必然性,当然也不能否定其中的偶然,正是因为她启动慢,才躲开了前三名的“连环跤”。如果说天道酬勤,只有李坚柔是最勤?伤了的王濛、摔了的范可新、出局的刘秋宏就不勤吗?我们可以在李坚柔身上得到各种启迪和激励,但也不必过度诠释、过度拔高,以免陷入棒杀和捧杀的俗套,就像我们造出了两个刘翔——英雄刘翔和骗子刘翔。
假如李坚柔冬奥会未能脱颖而出,她不会赢得鲜花掌声和金钱,不会被更多人知道,但她依旧是个可敬可爱、内心强大的人,而在这个呼唤中国梦的时代,需要的就是李坚柔这种默默付出、锲而不舍的奋斗者。李坚柔从来都不是逆来顺受,她也是个叛逆者,只是她的叛逆方式与李娜王濛不同而已。当有记者在她夺冠后问:“你觉得是奇迹多一点还是幸运多一点”,李坚柔铿锵有力的回答,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
李坚柔: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
两届冬奥会金牌得主王濛训练中骨折,半决赛主力队友意外折戟,决赛中起跑落后,27岁的李坚柔昨日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却带来巨大惊喜。决赛中,在其他三位选手戏剧性摔倒后,李坚柔未受影响,一路继续向前,以45秒263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代表团赢来索契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为中国队实现了冬奥会该项目“四连冠”。“我真的开始相信奇迹” 这只是李坚柔第三次参加大赛
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金牌,从2002年盐湖城到2006年都灵,再到2010年温哥华,中国一直保持着在该项目的霸主地位。冬奥会之前,该项目最大的夺冠热门无疑是志在三连冠的王濛,不过她的意外受伤对于中国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昨晚的半决赛中,中国队实力最强的两名女将、夺冠大热门范可新和刘秋宏“折戟”,更让舆论的期望降到冰点,因为,进入决赛的“独苗”李坚柔,起初的任务只是进入半决赛,并“保送”队友进决赛而已。担任某门户网站解说,观看了比赛全过程的王濛显得非常郁闷,不断高喊“oh my god”,承认这对于中国队来说是半决赛中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结果。
谁都没有想到,赛前最不被看好的李坚柔笑到了最后。第四道出发后,李坚柔滑在最后,差不多一圈之后,排在第三位的英国选手克里斯蒂为了抢道和第二位的意大利选手方塔那撞在一起,冲出了赛道,而第一位的韩国选手朴升智也被受到干扰摔了出去。三个对手全都滑出赛道,李坚柔一马当先冲过终点,幸运地拿到了这枚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金。李坚柔冲过终点后流下热泪,主教练李琰则喜极而泣,就连解说员杨杨也眼含泪水。
赛后,27岁的吉林姑娘李坚柔笑对镜头,大度承认夺金有运气成分:“可能对于500米我的心态是最轻松了,能进决赛都已经很好了,我还会尽力去争取奖牌和金牌,我觉得非常幸运,比赛结束了还觉得是梦一样,因为500米对我来说,世界比赛是第三次参加,能够做好自己就没有遗憾了。”对于比赛中出现的罕见情况,李坚柔表示或许是111号头盔带给了她幸运,因为王濛在2006年第一次参赛时也是这个号码,“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我现在像做梦一样!当看到她们在前面摔倒时,我真的开始相信奇迹。”李坚柔说。
“金牌为自己 也为王濛夺” 王濛骨折李坚柔替补参赛。
从杨杨到王濛,再到昨天的李坚柔,中国队已经在四届冬奥会上囊括了女子500米的桂冠,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们一直占据着500米项目的团体优势。”赵英刚则透露,即使只有李坚柔一人进入决赛,他都一直抱着不放弃的信念。他说:“虽然王濛受伤不能参赛,中国队还是离金牌最近的队伍,今天的结果是奇迹,也是公平的结果。”
林省队,直到三年之后才被李琰重新召回。26岁,李坚柔才第一次参加世锦赛;28岁,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她在世界赛场上出战500米,仅仅是第三次,由于王濛在大战之前的意外受伤,她才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是的,机会,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尤其对于运动员而言,又有多少光阴可以挥霍。
对于中国短道队来说,这枚金牌有多来之不易,从主教练李琰喜极而泣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经历大起大落后,重压之下的李琰情不自禁地跳上护墙,双膝跪地、双手捂住脸颊,泪水涟涟,随后紧紧地搂住扑向她的李坚柔,“首先从比赛看,这就是比赛,你就是要做好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拼,再把握好时机。我想说的就是她一直在准备着,在王濛受伤后,她是为自己,也是为王濛夺的。”李琰说。据李琰透露,李坚柔本来不参加500米的比赛,但是王濛受伤以后,她才得以替补参赛。“李坚柔进队以后,她也是一直在坚持,这块金牌是她付出以后得到的回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后,李琰和在场的中国媒体开玩笑说:“你们以后可以多来看看短道的比赛,绝对可以锻炼心脏。”
王濛伤了,人们都把夺金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项目的世锦赛冠军范可新,甚至大赛经验丰富的刘秋宏身上,但最终冲破重重阻碍的,却是最不起眼的李坚柔。
1/4决赛,她与三大夺冠热门沈石溪、方塔娜、马尔泰斯分到了“死亡之组”,结果李坚柔名列第二,挤掉沈石溪与马尔泰斯晋级;半决赛,三名中国选手分在同一小组,怎料范可新失误滑倒,刘秋宏后程乏力,李坚柔再次得以晋级。而在决赛中,出现了大家已经熟知的最匪夷所思的那一幕。
运气,所有人都说,天上掉下了一块馅饼,就连李坚柔本人也承认,自己很幸运。但能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又绝非偶然。假如她没能从“死亡之组”中杀出重围,就无法进入半决赛;假如她在半决赛中和两名队友一样惊慌失措,也就无法进入决赛。三名对手全都摔倒确实百年难遇,但奇迹发生之前总有先兆,成功者总有其过人之处。500米的赛道够短,短到充满了悬念,你最想赢,也最容易输,范可新、方塔娜、朴升智、克里斯蒂都是这样一一倒下。
李坚柔的励志传奇,没有肖恩·怀特直面死神的挣扎与激荡,没有庞清/佟健的浪漫与凄美。
王濛自己,也对师妹的表现大加赞赏,“她的表现太沉稳了,就只有她头脑里是什么都不想的。冠军只有一个,而且是很多人成就你的。一个人其实完成不了什么事,你想实现你的愿望,你需要你周围的人都来帮助你,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
作文资料之体育篇(李坚柔)
背景: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李坚柔夺得冠军,神奇的是,其他三名选手均在比赛中摔倒,中国队略显意外地获得了索契冬奥会的首金。
一夜之后,中国体坛有了一个新的偶像,她是28岁的李坚柔。这不是说,你把她的头像供奉起来,彩票就能得中500万大奖,而是她的经历教你明白一个道理——好运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就像
一个平凡的运动员,做成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她平静的等待机会来临,当所有人失手,她却不慌不忙,做好了准备,仅此而已。有时候实力无法决定胜负,心态却成为命运的主宰。
对多数非天才选手来说,故事多容易直抵内心,奇迹可能无法重演,但成功的方式,可以复制。“我练滑冰练了18年,经历的曲折比一般运动员都要多,这让我的内心变得简单。别人可能想得多,紧张,我只有奋力一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努力就没有奇迹。”当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李琰在场边失声痛哭,李坚柔却在电视镜头前平缓抒怀。看人生悲喜,云卷云舒,不过如此。
四百多年前在苹果树下发呆的牛顿。多么坚实的正能量!
在此之前,并不会有多少人注意到李坚柔这个名字,尽管她在2012年的上海世锦赛上拿到过1500
读后感悟:——————————————————
米的冠军。在中国短道速滑队,王濛是队伍的头号明星、精神领袖;李坚柔最擅长的中长距离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出风头的是奥运冠军周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李坚柔昨晚夺冠的500米,从杨扬时代开始就是黑龙江选手的天下,黑吉两省积怨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吉林的李坚柔很难有太多表现的机会。2008年,李坚柔入选了国家队,并在同年的亚锦赛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上击败了当时的韩国一姐赵海丽,但她并不因此得志,也就在同一年,她被国家队退回,重返吉
第四篇:李艳读书心得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三堂镇中心小学李艳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字里行间充满智慧的文章确实让我很感动。
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以时间为序,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不断的读书学习,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情,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
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总是每月一考,每单元一考、甚至每星期一考,学校以学生的分数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于是老师就用此衡量学生的成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担心学生考不好,对诱导知识总是反复讲,结果学生考的如何?学生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这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上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忘掉,而无意中播下的种子,让他们受益终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用于我们的反复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上,而应该多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上,“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还有一句话使我深受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
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有一位优秀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情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感到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启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以李老师为榜样,多读教育名著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思考水平,要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能读到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提供一切帮助,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希望和自信,为了自己的教育梦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读书心得李学梅
爱让生命教育之花怒放
——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
班沙尔学校李学梅
翻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第一部分《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就深深吸引了我。在本书的每一篇随笔中,都有名家的经典语句运用。肖川教授讲,从中学至今,都有一个记录经典语句的本子,随时翻阅,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学习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正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学习,才拥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他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借古论今,运用自如,起到好处。读书、反思、摘抄经典语句,工作、反思、写教育随笔,短短几年的时间,著作颇丰,论文无数。可以说,这都是他常年坚持反思动笔的结果,把自己的思想火花随时记录,长此以往,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能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的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全的个体所必须。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我觉得还有思维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有根可溯,才会蓬勃发展,有个灿烂的明天。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要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要关注其创造。学生的幸福才是教育的目的。
通过这段时间对本书的学习,还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学识上充实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引用肖川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育是对人的成全”。
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受到的是关注,得到的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放弃。让每一个孩子平等、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没有压抑,没有被鄙视的目光,没有被嘲笑的话语。看到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相信他们明天一定会进步,就算明天不能后天一定能。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好只是评价学生的某一个方便,我们更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教育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决人的发展的问题,唤起学生精神世界能动、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教师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岁岁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活泼成长——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棵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能真正挑起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我保证我的笔底永远有热血在涌动。我保证:我以我想存轩辕。”文中字字句句见证了这一点,特别是对生命教育的解读,更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让我们的思想受益匪浅。
读着肖川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层解读,我思忖着,我不仅重新审视自己,我要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我要如何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我们自己的生命品质,来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
翻阅着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不断的浮现出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有值得自己庆幸与骄傲——
那就是尽量的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尽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心与爱,也有让自己愧疚与引起自己思考的,孩子出错时,经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而引起不恰当的行为与不合适的话语,虽然这是无意的……,但这已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因此,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多读书,可以宽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多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精神食粮,让自己真的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读书作为自己不懈的意识与胸怀,走出狭隘的自我,把眼光投向更为高远的世界。
大家经常在讲阳光心态,说阳光心态能够给人带来力量。作为教师,心态更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应该在阳光中成长生活。因为我们每天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汇。从小处来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心态来影响几十个孩子的一天的心情。从大处来说,我们可以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没有使命与责任就没有教育,这是箴言;有了使命与责任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箴言。因为使命与责任只是教育的条件,但不是教育本身;他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让爱成为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离不开幸福与快乐,我们的幸福与快乐也离不开生命教育,让我们确立其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让爱与责任的生命教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也就是说——爱让生命之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