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与父母沟通议论文(共2篇)
关于与父母沟通议论文(共2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关于与父母沟通议论文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第一篇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
2(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1 [知识与能力] 1(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学会沟通的技巧和克服逆反心理。
2(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设计1:跨越代沟 导入新课:(故事请一学生课前准备好,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呈现,请一学生有表情地讲)故事: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了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
故事讲完后,请学生讨论(多媒体呈现):(1)公鸡发现了一颗珍贵的珍珠,为什么却把它轻易地丢弃了呢?(2)在公鸡眼中,为什么一颗珍珠和一颗谷物的价值是一样 2 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类似于珍珠与公鸡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经常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你的价值观总是和你父母的价值观相左,父母视为“珍珠”的东西,你却不屑一顾,而你认为至关重要的“谷物”,你父母又不在意。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不认为那些是最好的,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你的成长,你的变化,就是“代沟”产生的首要原因。在此,教材上有一段很精彩的材料,或许更能体现你们的变化(多媒体呈现)。讲解新课:(请一名学生扮演儿子,要求扮演的同学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想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要求其他的同学也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自己对爸爸的看法。)对话:(1)为什么儿子眼中的父亲,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2)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对父亲的看法有什么变化?(3)你的父亲在你现在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通过学生的扮演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对话,分析代沟形成的 3 原因。)
一、代沟形成的原因
师:对爸爸的评价,无疑是自己成长的变化,是对他人认识的变化,是思维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其中经历了朦胧的敬畏到朦胧的批判,最后到客观的认识三个阶段。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7岁前,父母在我们心目中是权威,我们绝对服从父母的管教。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我们看到父母的不足,和父母的想法产生了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最大;26岁以后,开始客观地认识父母。(由此引出代沟的含义)
二、代沟的含义
通过讨论、探究代沟的表现,找出自己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建议:先让学生就在生活方面与父母的差异展开讨论,然后请学生一一回答,并随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填在书中的空格内。
三、代沟的表现
(填表的内容见教学资料上的图表,表中所填的内容不惟一,答案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学生的实际即可。在生活方面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业余爱好、交友、个人隐私、音乐、学习方面等等,这些都可以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其目的是要通 4 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尝试着在这些问题上与父母进行沟通,多想想父母观点的合理性,并在实际行动上努力去做。)师:总之,在生活方面与父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一代重实际,似乎不注意生活的享受;下一代则多幻想,比较重视享受。这仅是代沟表现的类型之一。还有的表现在:思想方面:上一代比较务实、保守、不主张批评;下一代主张自由、创新、开放的思想,希望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行为方面:上一代赞成维持传统的形式,处事谨慎、冷静,认为做事应有原则,稳扎稳打,不接受新的花样;下一代则喜欢冒险性的活动,敢作敢为,认为各人应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必顾及别人的看法,不应有太多拘束。家庭责任方面:上一代对
家庭愿做出牺牲,主张大家庭制,认为子女必须孝顺服从父母;下一代重视个人的享受和自由,喜欢小家庭制,认为子女的意见应被考虑。同学交往方面:上一代态度保守,认为男女交往是件严肃的事;下一代则主张广泛交友,与人交往是不可缺少的经验,与异性交往没必要大惊小怪。政治方面:上一代态度可能不怎么积极;下一代则认为应多参与,对不满的现象,希望能声机会表达意见,等等。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建议:教材所列举的三种态度是学生平时经常采用的,事实上这些态度并没有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反而导致了代沟的加深。这里的每种态度所产生的后 5 果可以让学生说,因为他们有切实的感受。然后再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哪些正确的态度(见教学资料《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正确态度》)可以解决你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让学生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态度,随时在课本上填写。)师:沟是填不平的,可我们可以跳,可以跨啊!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由于父母与子女不同的经历和文化差异,两代人之间就不可能没有“代沟”,这种差异有时如同写毛笔的一代、写钢笔的一代和电脑的一代的差异那样大。
四、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师:跨越代沟就要及时进行沟通。沟通能疏通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消除子女与父母间的误会,化解子女与父母间的冲突。沟通能增进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激发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沟通要及时,要注意场合,要主动,要讲究策略,要形式多样。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沟通从“心’’开始。好的沟通应是追求心灵的友善碰撞、融合,让双方都感到对方的真诚,而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请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的沟通技巧,说说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与父母意见冲突最大的方面及打算如何与父母沟通。提问: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1)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心平气和地直接交 6 流沟通;(2)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通过他们帮助自己与父母沟通;(3)可以通过电话或书信和父母沟通,等等。师:回家再想想,看看跟父母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因为通过沟通才能理解父母的心理,懂得父母的心思,知道父母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子女与父母缺少沟通所致。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子女与父母之间,都需要沟通,只有用心沟通,才能真情交融。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父母的爱是深沉而伟大的,为了子女,他们甘愿付出而不求回报,你们要相信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父母无私的爱会伴随着你们一生。(听《母爱》的歌曲)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他家,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与父母和谐地相处,在爱的包容和亲情的支持下,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因为,父母是你们最早、最亲近的朋友,所以,你们与这两位特殊的朋友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父母都希望也需要受到子女的尊重,而作为子女,理应积极地与父母经常交流、沟通,常能进行换位思考,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7 教学设计2:克服逆反心理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小华的烦恼 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以来,14岁的小华总觉得父母的话不入耳,不中听,父母无论说什么他都顶嘴。以前小华与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可近来他却变了许多。小华每次发过脾气之后也很后悔,感到自己伤了父母的心。可下一次他又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同样的举动,小华为此苦恼不堪。
师:小华的烦恼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对待家长的教育,小华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答:略。(学生一般可分析出他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教师引导: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顷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讲解新课: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及成因 1(逆反心理的含义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8 师: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看看我们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如何。心理测试:(见教学资料《测试学生的逆反心理》)师: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逆反心理,且它有多种表现。那么,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 2(现场采访:逆反心理的表现
提问:你平时对老师(同学、社会或其他人)有逆反心理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逆反心理: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对自己„„对其他„„ 3(积极探究:逆反心理的成因 小品表演:(1)小华将母亲给他买的世界名著搁在一边置之不理,大读幽默和漫画。(2)母亲告诫小华不要狂热地追星,小华将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港台、日韩明星的杂志和CD,还在穿着和发型等方面刻意模仿。
(3)母亲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小华复习功课,结果小华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角色模拟:学生完成P56探究的内容:分别从父母与子女的角度找出 “孩子”逆反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客观角度多层次思考)。9 提问:你觉得小华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二、逆反心理的危害
1(身临其境(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思考一个问题)一组:如果你是小华,每次因逆反心理和家长发生冲突后,你有哪些心理体验? 二组:如果你是小华的家人,有这么一个逆反心理严重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 三组:如果你是一个社区工作者,你觉得小华这种孩子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四组:如果你是小华的老师和同学,你会如何看待这种学生? 学生分组总结观点,完成P55感悟的内容。板书:逆反心理有危害 2(教师引导
对自己: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盲目行动,表现得很任性,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消极、冷漠、怀疑、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这是非常有害的,对身心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固执、高傲、自私和心胸狭窄的性格容易使人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和敌对情绪。
对家庭:家长的要求与建议,被许多同学认为是对自身的限制,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反
抗形式:口服心不服,我行我素;或者直接顶撞父母,经常与父母闹矛盾、吵架,甚至打架,其结果必然影响亲子关系,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家不像个家,一家人的心理 10 负担重。对社会: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心理,看谁都不顺眼。使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对社会的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 思考,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若其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甚至违法犯罪。
对其他方面:如对同学嫉妒,甚至对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挑刺,甚至发展到故意捣乱,以顶撞老师为荣;对亲友怀疑等等。这些逆反心理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较明显,而且危害性大。逆反心理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则会使他们荒废学业、犯错误,有的甚至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师小结: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努力克服它。
三、克服逆反心理
出谋划策:帮助小华克服逆反心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或者教育的角度来帮一帮小华,谈谈如何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学生大多能从“善于控制情绪、换角度思考父母的行为表现、同父母畅谈自身的想法、转化自己的观念”等角度来回答。阅读感悟:师生合作分析克服逆反心理的其他途径。11 1(提高文化素质、广见博闻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2(努力培养起自己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像力,培养多向思维。3(培养“善解人意”的能力。
4(培养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5(学会自我控制,努力保持情绪平稳,理智地对待现实。
教师小结:正如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对于中学生的逆反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当父母、长辈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如果父母的意见和想法是对的,那么逆反只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有很多的危害,如前所述;如果父母的想法是落后的或者狭隘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坚持我们积极的想法,这种逆反是允许的,当然,这种“逆反”已不是我们教材所说的逆反心理了。需要提醒的是,就算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也要理解父母,爱父母,同他们平等地沟通,做到有话好好说,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实践与作业: 就“克服逆反心理”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心里感受。要求:举出自己曾经与家长“对着干”的一件事,说说当时的心情、做法、后来的发展和现在的认识。教学设计3:有话好好说 12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刚的烦恼: 妈妈很晚才下班回来,很累。看见小刚坐在电脑前玩得那么专心,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让小刚关上电脑,小刚不肯,就与妈妈争吵起来。小刚:“妈,我上网是在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怎么武断地叫我关机?你快点弄晚餐吧,我的肚子早就呱呱叫了,今天的作业又特别多。”“作业多,怎么还在玩电脑?”妈妈带着责备的语气说道。“我在查资料。”小刚回击。妈妈恼怒道:“你又在骗我,关掉。”“不!”妈妈声音高起来:“你到底关不关?”小刚的声音也高了:“就不关!”妈妈强行关机。小刚特别气愤:“你怎么这样无理~”妈妈委屈地说:“我无理?我天天这么累回来,做饭、洗衣、拖地,你今天回来这么早,就不能先做好饭再玩电脑!我——”妈妈说着说着竟然晕倒了,妈妈原来就有关尼尔氏综合征,一生气就发作了。小刚赶忙找来药,让妈妈服下,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可是,心情怎么也子静不下来,心里像有无数个小虫在爬似的。师:小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生:(略)师: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会越来越少,隔阂也越来越明显,说话也就越来越不注意分寸,有时,还带有“呛人”的味道。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13 闭锁心理。将自己的心事、心中的想法包裹起来,不轻易外露给他人,这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你们平时有过这样的心理经历吗?举个例子说明。生:(略)讲解新课: 师:不要为此焦躁。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板书内容要点): 独立意识增长。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社会实践的丰富,你们有一种长大的感觉,有一种亲自体验生活的渴望,有一种独立闯荡世界的欲望。但是,你们与家长的不同的年龄、子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使你们不愿意向你们的家长倾吐心声,从而将自己的心理闭锁起来。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你们觉得自己已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生活在童话的王国里;不再是一个弱小的个体,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你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一切,于是,你们在心里萌生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在心里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评判。你们的许多独特的想法、美好的理想,往往被家长认为“幼稚”、“想入非非”,为维护逐渐形成的自尊、为了让自己免遭他人耻笑,你们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秘密封存起来。相关的资料表明,青少年无论是对他人的抗拒性、还是对 14 父母的抗拒性,反应最为强烈的高峰段都是在中学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自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活不投机半句多”。当然,有话不能好好说的原因,也不全在你们身上,某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有些家长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孩子管头管脚,从而引起了孩子欲摆脱父母监护的心理抵触。但只要想想父母亲为你解决衣食住行的后顾之忧,为你挡风避雨提供宁静的港湾,为你能奔好前程而不惜赴汤蹈火,又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其实,文字话语中传载着文化、价值观念的信息。语言是礼貌的象征,是人的素养的体现。那些逆反与早熟的语言会影响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影响家庭和睦的气氛。教材中有一段话请大家齐读一遍,见P58倒数第二段。问题探究: 现在清大家站在小刚妈妈的立场上重新回想一下前一天晚上他与妈妈的对话,怎样改动才能体现有话好好说? 生:(略)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心理互换很重要。我们再来试试,请看教材P60 “感悟”,分组交流,选代表表演。参考例子: 母:你到哪儿去了?都过了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15 子:能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吗? 母:你会有什么理由,说来我听听。
子:今天真是很糟糕,汽车抛锚,我们必须走到下一站等车。可是这条路线的车特别少。我想打电话回来,附近的公用电话又坏了。我急得不得了,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真抱歉让您这样担心。对不起,妈妈!母:好了,好了,快去擦洗干净,吃点东西吧。要点归纳: 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沟通的策略(让学生说出,然后板书):(1)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
(2)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3)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师:运用沟通的策略,我们来解决教材P62的题目。本题精心设计了三组对白,请思考一下,你打算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语气讲出来。生:(略)师:P62的阅读感悟为我们分析了几种在情急之下可能会伤害父母的话,同学们看了肯定深有感触。“我会还你们的!”这句话可能也有同学对父母吼过。当你用借债的口吻向父母 16 说出这话时,父母心里肯定会格登一下。俗话说:养儿防老嘛,咋这孩子还没成家呢,倒跟我们分开你们和我了,难道我们做父母的就为了得到这种结局吗?其实以你来说,只是想在父母跟前体现出你能自食其力了,但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如果你说成:“我要用借贷的方式买一种东西,这样便于我平时注意勤俭节约少花钱。”父母不就不生疑了吗? 此外,还可采用这样的表述:“这样做可以吗?”“您看着我,让我试着做一下好吗?„‘我现在正有事,等会再做好吗?”“现在,我已经成人了,让我自己来处理吧。”“这次考得不好,是因为我平时粗心的毛病所致,以后我一定改正。也希望你们今后随时提醒我注意。”
“别着急,以后再说,哪有什么事说办就成的呢!” “我很难受。” “我感到好高兴。”
其他的说法,只要有利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都行。课堂小结: 我们应多多体谅父母,有话好好说。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有话好好说的重要,了解一些说话的技巧。讨论一下: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将如何跟自己的父母交往;扩展开来,你们将如何跟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交往?请具体阐述。(过程略)17 第二篇 八 年级 课题: 语文 学科 姓名
201 课型设置: 年 月 日 新课 制作人 陈丽
口语交际:与父母沟通
一、学习目标
1、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学会换位思考;
2、掌握与父母沟通方式与技巧,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独 学 环 节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板块一】结合第 1、4、5 课,回忆作者在 与读者交流时运用了哪些方法。互学环节
互动交流备展内容、形式、时间 交流与分享 两人对子学: 交流有关巴金 的常识。谈谈自己对孩 子们给巴金的信中 提到的现象的看 法。18 展示环节
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 展示一预设: 梳 理 环 节
随 堂 笔 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自主演练)自研成果呈现 1: 归纳板书1、4、5 1、4、5 课作者用到的交流技巧: 课作者用到的交 流方法。展示二预设: 情景表演【板块二】
【板块二】 你与家长交流时存在怎样的问题,并归 纳原因 板书原因 展示三预设: 归纳板书与 自研成果呈现 2: 【板块三】 小组合作学: 家长沟通时的注 你与家长交流时存在的问题: 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在与家长沟通时应 小组长先统计 意要点 冲刺与挑战 注意哪些内容, 本组存在的疑难问 题,组长主持对这 些疑难问题展开小 组交流讨论,帮助 【板块四】 解决组内疑难;并 根据情境,模拟表演 1.武汉电视台在暑假开展了“城里孩子 将小组讨论还不能 进乡村”活动,要在农村家庭生活一个星期,解决的问题汇总报 告老师。你想报名参加,你怎么与父母沟通, 2.父母在周末给你安排了许多课外习题 去做,你虽然理解父母的苦心,却觉得这样 19 安排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你想就“课余时间 如何安排”与父母沟通。【板块五】 点评: 【板块四】的情景表演(侧重点评沟通技巧)展示四预设: 情境表演【板 块四】1 自研成果呈现 3: 展示五预设: 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 情境表演【板
重点讨论: „„(重点、难点)(7min)块四】2 准备与预演 情景表演(侧重点 ?各学习小组 评沟通技巧)当堂抽签决定展示 内容和顺序,组长 主持,针对本组抽 到的任务,研讨方 案,再确定本组展 示方案,分配任务,进行组内预展。?组长带领成 员将最后定案在黑 板上进行板书规 划。?习题展示要 求说明题中的关键 词、解题思路;提 倡写出不同的方 法。„„ 展示六预设: 点评: 【板块四】的 自学等级评定: 知识归纳、评价小结: „„ 20
三、“日日清”练习案:(学法指导---个人先看书复习,再独立认真完成本练习案。不懂不会之处讲评时用红笔标注并订正出来)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和同学、朋友的话越来越多,和父母的话却越来越少。还记得最近一次与父母促膝谈 心,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次跟父母愉快地在一起,是何时吗,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1)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座谈会。请你为这个座谈会拟一条标语。
(2)创办一份刊物。请你为该刊物拟两个新栏目,并说明该栏目的内容。(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 6 个字)示例:栏目一:成长路(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无私、无怨的付出。)栏目二: 栏目三:(3)在座谈会的准备过程中,你的好朋友说:“跟父母有什么好沟通的,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不是说我这个没做对,就是说我那 个没做好。要我怎么跟他们沟通,座谈会我不想参加~”这时你会怎么劝你的好朋友, 2.某中学某班准备召开“沟通是桥,理解是爱——学会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活动准备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下面是准备在活动 中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资料,资料来源是 2009 年《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材料一: 报告在谈到中国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时说:“中国的父母在和 21 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像是‘克隆人’,他们和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像是串通 好了似的,‘别看电视,别上网,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就不能上好学校,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得喝西北风。’ 有的孩子反映:妈妈烦透了,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说什么。” 报告中还提到,“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 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 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材料二: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倾诉烦恼的对象调查(多选题)第一位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同性朋友 79.9% 同性朋友 85.1% 同性朋友 82.2% 同性朋友 69.3% 第二位 异性朋友 36.2% 母亲 46.3% 母亲 50.2% 母亲 61.5% 第三位 母亲 32.7% 异性朋友 30.7% 异性朋友 31.4% 异性朋友 58.0% 第四位 兄弟姐妹 23.2% 兄弟姐妹 16.5% 兄弟姐妹 28.7% 兄弟姐妹 41.2% 第五位 网友 9.4% 父亲 15.9% 父亲 24.5% 父亲 37.9%(1)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2)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要向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讲几句话。22(用上“理解”“沟通”两个词)(3)以下是班长做的总结发言,其中有两句话有语法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父母对我们的爱可能是严厉的,也可能是慈祥的。?但归根到底,他们是爱我们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爱,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因 为爱。?他们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包裹着我们。?父母有时不能理解我们,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理解他们,缺乏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从 今天大家的发言中,看到大家已经开始学会理解他人,理解爸爸、理解妈妈。?是的,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我们才会有一个可爱的 家。
四、课后反思: 今天学会了:
1、今日不足 教师终评等级: 23 24 25
第二篇:与父母沟通问题
来信引用:“我发现进入高中以后感觉父母对自己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也时常与父母沟通,发现自己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困难,我感觉到十分苦恼。我该怎么办?”答复:你好,你所说的问题在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中学生与你一样,也出现与家长沟通困难。50%的学生认为父母“不太了解自己”,69%的高中生认为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与父母存在着“双方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少沟通艺术,且沟通时间少,渠道单一,单纯关注学习,忽略全面发展”等问题。这是一种“表面顺畅其实并无深层思想交流的‘伪沟通’”,像这样缺乏质量的沟通无疑会影响最终效果。因此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很重要,做一个善于与父母沟通的中学生,避免“伪沟通”:沟通常识:留意看: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及作息时间,注意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与健康情况。细心听:和父母谈话时可以尝试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及压力。多多讲: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出时向父母说“再见”及交待预计回家的时间,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亦可以用小字条表达心意,做错事时要坦诚认错,主动和父母倾谈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常常做:安排固定时间协助父母做家务,尽力做好自己本分——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及投入,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表达心意,如送礼物给父母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沟通技巧: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主动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善于体谅: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做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当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将自己看成大人,特别是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样与父母沟通,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常常陷入与父母无法交流,产生代沟的烦恼之中。有时一个小小的家庭问题出现时,由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常常使得问题激化,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庭冲突升级。家庭矛盾的不及时解决,不但不利于家庭和睦,同时也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作为子女的中学生,不应该和父母“一句起,两句止”,期望父母单方面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
那么如何与父母沟通呢?
所谓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以下基本
要领:
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
见性和主动权。
2、尊重理解是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求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4、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有关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解释时说话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对父母本人,更不能迁怒于父母。
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过“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要经常坐下来,跟爸爸谈谈你在学校的情况,跟妈妈谈谈你遇到的烦恼,这样父母也会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跟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会无意中缩小代沟,增进家庭亲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初中孩子的特点: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
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初中孩子的特点: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
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
完后再教给他的。
初中孩子的特点: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第三篇:高中生与父母沟通浅析(精选)
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亲子关系是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也可说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我市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的现状,为进一步改善亲子沟通提供指导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在东莞市城区随机抽取5所高中的210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01份,其中男生92人,女生109人。
方法:问卷调查。设计亲子沟通状况自评量表两份,一份为父母问卷,一份为子女问卷。
二、结果与分析
56.2%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良好,33.8%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是很好。这说明高中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
当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时,59.2%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12.4%的学生会向父母倾诉。15.4%的学生表示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看情况而定,偶尔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交流。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从父母的保护下独立出来。他们更重视伙伴关系,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所以,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会有“闭锁”倾向。
当父母错怪了自己时,37.8%的学生会感到生气,并与父母争辩、顶撞;29.4%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向父母解释说明。高中生的情感具有冲动性,思维比较片面、偏激,而他们的自尊心又特别强,受到委屈容易与父母发生对抗。这也是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表现。
中学生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看法。在青春期,青少年一方面要寻求个
体的独立,另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自己与父母没有多少沟通话题,这其实是一种冷战,父母与孩子之间少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表面看起来平静,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焦虑。三是彼此没时间交流。这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生活对父母的压力和学习对孩子的压力。
对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是唠唠叨叨,其次是对自己过多管束,还有21.9%的学生不能容忍父母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认错。有70.1%的学生通常能够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但是,对于父母能否理解、尊重自己,有13.9%的学生认为父母很少能做到。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意识增强,但许多父母仍然把子女当成小孩子,过多的关心、干涉子女的生活,即使是用心良苦,难免让强烈要求独立的高中生感到厌烦。有些父母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而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这让孩子感到不民主、平等,认为自己得不到尊重。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批评、报怨,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大多唠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要求,见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感觉父母“水平不高,说都说不清楚”。
57.7%的学生认为父母最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次是饮食起居,然后才是思想品德。由于现代中学生的父母受时代所限,没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将所有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只看结果而不关心过程,过高的期望也是导致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寻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在东莞这个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城市,作为父母都会给孩子最好的关心和照顾。孩子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致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三、代沟形成的原因
只有了解代沟形成的原因,我们才有信心和能力去填补它。
(一)自然原因
中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同时,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自主意
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相对于生理发育来说,心理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衡,常出现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常常出现一些矛盾: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
中学生更重视伙伴关系,他们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和老师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故意疏远、抗拒自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家长不真诚地去理解和进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你说要认真读书,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三)家庭原因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有的家长受旧的伦理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有的家长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难以实现的要求,要求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考试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学习不准偷懒,做事不能出差错。这往往是两代冲突的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对身心发育日趋成熟的高中生,有的家长仍用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指责训斥,常引起孩子的反
感和厌烦,形成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距离便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操劳生活,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认为疼爱孩子就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一回家就问作业做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过问孩子的活动和情绪,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两代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高中生对事物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常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和失败又会自卑而过分低估自己。他们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再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但因涉世不深,看待事物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又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办事冲动,是非界限不清。这种种矛盾,构成子女反抗的主要原因,亦使父母感到为难。
四、亲子沟通的必要性
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体现在:
1.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了解到孩子的需要,状态,并能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如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谈心、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情感困难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能在家庭中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有效的沟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爱。而父母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孩子心理、思想的细致变化,有利于亲子间情感的融洽。同时使孩子对家庭对父母有稳定的情感寄托,自然而然产生安全感和归宿感。
3.有助于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家长应以朋友身份接近他们时,他们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4.可消除代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两代人的相互谅解,消除敌意,相互取长补短。
5.使孩子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亲子及时有效的沟通,会带给双方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时时处处感到爱的关照,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其功能的弱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提倡良好的亲子沟通,充分了解它的必要性。
五、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
若父母与青少年无法常常进一步沟通时,家庭冲突就由此而生,亲子间的两代压力就很难消除,家庭也会开始分裂、崩溃。父母与青少年良好的沟通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要如何做好父母,就必须从父母与青少年的良好沟通做起
(一)平等对待孩子,不摆家长架子。
有的家长认为,十来岁的孩子啥都不懂,我经验见识比他丰富,他应该听我的。但孩子自尊心强,得不到尊重,事事受父母管束,有话不能说,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或不愿与父母交流。家长要放下架子,诚恳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不要将孩子仅仅看作孩子,还应将他们看成是已经能独立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正在逐步成熟的人。
(二)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
有的父母出于疼爱孩子,担心孩子的身体、学习、品行,无所不包地关照着孩子。长此下去,不仅让孩子感到父母烦人、罗嗦,父母的威信也降低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喜欢家长总指责他们做不好,不会做。家长要信任孩子,学会只当顾问,不替孩子做决定。可以协助他们分析发生的事情,引导孩子想出解决的办法。
(三)在物质上、精神上全面关心帮助孩子。
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有的父母不懂这一点,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与孩子感情交流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使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理解自己。
(四)赏识孩子。
许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发现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习惯于通过批评、教训来教育孩子,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比自己子女的短处。父母批评孩子,目的在于促使他改善、进步,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父母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在成就的喜悦中不断追求上进。
作为父母,只要经常和孩子接触和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选择,那么,所谓的“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2005/9/9
第四篇:中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
中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
1.一定要先理解对方,再进行沟通
作为中学生,学习、感情上都存在着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总想寻求理解,家长应该看到这一点;但事实上,家长在社会、工作、家庭中的压力远比我们大的多,我们应该学会感激、学会理解。
2.要了解沟通的重要性
资料显示:“在我国,约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别来自家庭、社会、学校。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而在这其中,学习压力感是造成此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位女生说道:“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一看到父母对我充满希望,就非常难过,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也在努力,可不知如何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现在我一看到书本就烦,不想学了。”
你有和这个女生一样的感觉吗?是什么让你有的这种感觉?你觉得这是家长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或要求,往往会形成很大的压力。然而家长的希望确实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家长应该把自己美好的愿望表示为对孩子的一种鼓励、期待。让我们觉得家长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暂时的失败也不会畏惧。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
你认为什么才是良好的沟通方法?
3.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一招:“读心”术。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点礼物表达心意,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出时要向父母说声“再见”并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等。
第二招:“出击”术。每周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每天可在饭前饭后,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让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第三招:“责任”术。除读书学习外,还要积极协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分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术。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这样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写信”术。如果直接和父母对话,可能会惹他们生气,或者没有和父母对话的机会,你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在信中写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对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协议”术。与父母协商签订沟通协议书,在协议书中,除了对自己提出要孝敬、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对父母正确养育教导孩子的行为做出要求,并随时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监督。
第七招:“倾听”术。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急于反驳,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人的事,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这样也许会真正理解你的父母。
同学们,读了以上七招你是不是心里有底了呢?是不是掌握了和父母沟通的方法了呢?【作业】:和父母相约开展一次家庭活动,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4.双方都要主动沟通
对于主动沟通,许多学生或家长都觉得“难以开口”,总想等待对方先说,这是不正确的。设想一下,如果双方都这么想,那么即使知道沟通很重要,或是了解方法、方式又有何用,心里许多话,却从不说,这样是不会进行沟通的,双方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然而如果一方主动,则稍好一点,但主动方不免觉得有点“冤”,“为什么总是我先说,是不是他不爱和我沟通”,则使沟通很难维持,所以双方都应主动一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这样的沟通才更长久。
5.沟通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沟通需要很长时间,不是通过一两次的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你认为短期没有效果,就觉得这办法“不灵”,就不再继续沟通了,这显然是错的。这样会使你之前的辛苦白费,也会使你不信任“沟通”,不再沟通。这样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沟通需要时间,要慢慢来。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掌握了沟通的窍门,那你还等什么?赶快向你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吧
第五篇: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欧阳敬孝
一、积极倾听的态度
1、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时间。
2、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4、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
5、尊重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二、有效沟通的要点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4、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说多听,引导孩子多说。
三、孩子以下情况就不能只“听”了
1、你在工作时,孩子不断地来骚扰、吵闹、哭叫。
2、孩子放学回来,书包、衣服、臭袜子乱扔在沙发上。
3、未经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电脑。
4、孩子不做他分内应该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