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史

时间:2019-05-14 14: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化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化史》。

第一篇:古代文化史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化史

1.思想

① 百家争鸣:春秋时老子着有《道德经》,创立道家学派,其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张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他反对一切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他认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他主张保护自然,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他主张历史是进步的,后代胜过前代;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著作《韩非子》。

兵家鼻祖孙武着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其军事灵魂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②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遭受挫折。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和郡国学。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着有《论衡》一书,依据科学知识,有力地提出无神论观点,批判了迷信鬼神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科学技术

①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用廉价原料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后来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金刚经》是其代表作。1l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埃及与欧洲。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与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后来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有力的武器。②领先于世界的生产和生活应用技术

医学: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着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朝医学明显进步,“药王”孙思邈编写《千金方》,在我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李时珍着有《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数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南北朝时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早欧洲近千年。天文历法: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唐朝天文学家僧—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科学研究也涉及天文方面 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成《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差无几但比现行公历约早三百年。农学:北朝贾思勰着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明朝后期杰出科学家徐光启着有总结性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地理学:北魏郦道元着有《水经注》,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建筑学: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明北京城市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其它:北宋沈括所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科技著作。

明末宋应星着《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3.宗教

①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以后传播开来,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佛教寺院政治、经济上势力相当大。

唐朝统治者重视佛教,玄奘西游、《金刚经》印制、莫高窟的开凿都印证了唐朝佛教的兴盛。②道教:土生土长,兴起于东汉,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③伊斯兰教:唐朝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伊斯兰教传入我国。④天主教:16世纪时,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也在这时来我国传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4.史学

①《史记》:西汉司马迁所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5.文学

①《诗经》与“楚辞”:《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②汉乐府诗:汉朝音乐机构乐府采集的民歌经过加工配乐而成,乐府诗的名篇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

③唐诗和散文: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成就最高;中唐诗坛改革,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白居易为代表。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倡导继承古代散文优良传统,创造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散文取得很高成就。

④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抒发感情,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形式。北宋苏轼奠定豪放派风格的词风,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两宋之交的女诗人李清照,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⑤元曲:元朝出现的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悲剧《窦娥冤》是其代表作;元朝还有一种称为散曲的歌词,元杂剧和元散曲合称元曲。

⑥明清小说和戏剧:明清时期,古典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作品是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些小说和戏剧作品多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6.艺术

① 青铜艺术: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 尊,青铜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较高的水平。

② 文字、书法艺术:商朝的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为“大篆”;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书写竹、帛书。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书法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东晋王羲之书法独创一体,代表作是《兰亭集序》;隋唐书法艺术发展到高峰,颜真卿和柳公权是杰出的大书法家,其代表作分别是《多宝塔碑》和《玄秘塔碑》。

③雕塑艺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陶制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南北朝时期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绘制了大量的塑像和壁画,是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

④绘画艺术:东晋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时期的绘画大放异彩,宗教画现实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涌现,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其代表作分别是《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元朝最著名的画家赵孟俯,其作品被人称为“神品”。

1.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和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的一般原因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在明清以前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我国早于欧洲近千年进入]封建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文化领先的根本原因。②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③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中,中国文化得到充实与活力。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实行开明的政策,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⑥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自明清以后,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是: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有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③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人才与应有的重视。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1.金文、铭文是指()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你认为哪一学派的思想最有利于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汉武帝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有许多目的,但不包括()A.巩固中央集权 B.推广儒学教育 C.培养科技人才 D.扩大选官途径

4.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学说 C.采用分科治病 D.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5.一节历史复习课,老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其代表作是《兰亭序》

④后人称他为“书圣”。张明同学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应当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赵孟頫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的科技文化依然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是

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 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敦煌莫高窟有十分之六七是隋唐开凿的,其主要原因是()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普遍接受佛教B.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佛教兴盛

C.唐朝皇帝崇信道教,把佛教赶到边远地区D.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

8.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9.从世界范围来看,宋元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体现了反抗封建统治的精神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落伍

10.苏轼和辛弃疾的词表现出来的相同风格是()A.胸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B.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 C.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表达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

11.某同学想了解和明朝同时期西方的一些科技成就,他应查阅的资料是()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2.某中学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A.鸭绿江边 B.嘉峪关 C.临洮 D.山海关

二、材料解析题(第13题7分,第14题7分,共14分)13.请阅读以下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问题上,各派有不同的主张:

其一: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其二:韩非子曰:“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针有什么不同?

(2)秦汉时期,以上两种治国方针的实践情况如何?有何影响?

(3)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治国思想一直居主导地位,为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达约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明清以后的中国文明却在世界上落伍了。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2)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3)中国文明明清以后在世界上落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问答题(第15题7分,第16题7分,共14分)15.两汉时期,有哪些思想和宗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6.明代我国科技发展有什么特点?我们应从当时的科学家身上继承哪些科学精神?为什么我国明清时期自然科学落后于世界?请用学过的历史史实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B 7.B 8.B 9.C 10.C 11.C 12.B

二、材料解析题

13.(1)孔子:以德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2分)

(2)秦朝以法治国,但法律过于严酷而发展为暴政,导致迅速败亡;西汉推祟儒学家说,独尊儒术,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3)儒家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2分)但无论德治还是法治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两者无根本区别。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是并用以上两种治国方针的,单纯的“德治”是不存在的。(1分)

14.(1)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封建制度的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兼收并蓄,促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4分)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2分)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1分)

三、问答题

15.①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1分)②唯物主义思想:东汉王充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打雷、下雨是自然现象。他否定神鬼的存在,有力地批判了秦汉时期的迷信鬼神思想。(2分)③佛教:佛教提出灵魂永存,来世说,要求人们忍受苦难,故为劳动人民所接受,也为封建统治者所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④道教: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适应封建统治者麻醉人民的需要,也迎合他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2分)

16.①特点:传统科技仍然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出现了大部头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著作;西方科技开始传入我国;自然科学中的创新性的发明创造落伍于世界。(2分)②要学习的科学精神:勤于钻研、善于总结、重视研究的科学态度;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献身科学,敢于怀疑的治学素质等等。(2分)③原因:封建经济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土、文字狱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成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引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3分)

第二篇:201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世界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专题训练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世界古代科

技、思想、文化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

③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

④提出道德即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 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

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 3.(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一模21题)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4.(2012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9题)右图《掷铁饼者》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有

①古希腊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②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④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非常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5.(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22题)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价值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6.(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三模13题)“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7.(2012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15题)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

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

8.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9.(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

(一)25题)“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百科全书 10.(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15题)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主张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的主张相同之处是 A.摆脱神的束缚 B.提出天赋人权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C.要求民主自由 D.肯定人的价值

11.(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11题)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12.(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5题)“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3.“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句名言出自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16题)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15.(2011年4月杭州质检18题)“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28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塔戈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概述上述材料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世界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解析:智者学派的代表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正是因为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而最终被当时的雅典当局处死。故排除①和③。

2.D

解析:从苏格拉底讲话的内容显然可以排除C而确定 D正确。A和B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联系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不赞成雅典的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治国”,由此判断“民主”“平等”不是苏格拉底的追求。

3.B

解析:从本题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可以了解到作者论述“德行”“知识”对每个人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苏格拉底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

4.C

解析:抓信题干的时间信息,从社会背景入手。①项错在“最先进的”,③项也同样。

5.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过认真分析,这里是指通过人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6.C

解析:题干体现的主要是人文精神。而ABD是对人性摧残和抹杀,故不符合题干观点。

7.D

8.C

解析: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准备的是启蒙思想。

9.A

解析:智者的基本哲学思想之一:约定论的社会历史观,他们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既非自然有之,也非神意所造,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人们为了避免在互相残杀中归于毁灭而约定俗成的产物。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希庇阿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在特拉西马库看来,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由材料“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可以看出此观点强调在社会观方面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强求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

10.D

11.D

解析:根据所学,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他们的先驱和战友。据此本题D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普罗塔哥拉的核心思想“人是万物的惊讶”,本题选B项。

13.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普罗泰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他三者均不是,故选B项。

14.B

15.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希腊先哲中,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指出知识即美德。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4分)(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教导人们求“善”。(2分)

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2分)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人心中。(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17.(1)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的社会性。

(2)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3)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德国文化史

文 化

课程:德国文化史

姓名:杨泽昊

国 史

德国文化史

----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摘要:

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

关键词:

1.西罗马帝国 2.教会诸侯 3.世俗诸侯 4.俾斯麦

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

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二、自古典时代德意志民族分散居住

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前,德意志的各民族的初始状态时不统一的、分散的生活在德国的各片土地上,他们逐水草而居,较少农耕,并且各个部落不喜欢交流,他们在碰到其他部落时会互相退后,并将两个部落中间大约三四十里的土地烧焦,来防止交流。这样的分散居住导致德意志民族长期以部落形式存在,不能像是其他民族融合的越来越大。而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所以较少人口的部落面对自然威胁时更加脆弱,这打造了德意志人的刻苦、认真的性格,只有对待事情认真,才不至于被大自然所打败。

三、德意志的中世纪

1、中世纪的开始

在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大量日耳曼人部落涌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土地,而那些涌入这里的日耳曼部落很快统一,建立了具有较强君主集权的国家。但相反他们起源的德意志,部落主们虽然演变成了领主,但是国家这个统一体还是迟迟没有建立,各个领主占山为王。

这时查理大帝出现,他借拜占庭消灭了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之际,自己成为了日耳曼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派,连年征战西欧的各部族,最终在公元800年称帝,法兰克王国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几乎囊括整个西欧,这时日耳曼各部族的第一次统一,而德意志地区的各部落也纷纷归属于法兰克帝国。查理大帝去世后,帝国分崩离析,形成了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分界线大致就与现在德语与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法国,而在东边的东法兰克的居民在此后长期的生活中因为讲一种语言,也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为之后的德国统一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神圣罗马帝国

如果说查理大帝只是征服了德意志地区,并没有改变德意志分散的现状的话,那十二世纪开始哈布斯堡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才是德意志统一的开始。哈布斯堡家族推行新的政策,不再把南进占领意大利作为国家目标,而是主要致力于扩大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以巩固皇权,于是得过历史上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终于有了一个有力的统一王朝。

但另一方面,皇权对于教权的让步,造成了德意志的另一种分散割据的开始。包围罗马教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教会常常会拥有土地,与世俗领主相抗衡,这导致了各个领地间的交流困难,使整个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仿佛一个松散的邦联。

这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都在对抗教会力量,但在十二世纪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之后,皇帝对教会的统治地位被推翻,教会诸侯和世俗诸侯利用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矛盾攫取利益,损害王室来增加自己的产权。这就像是集体资产越来越庞大,后来导致挤压国有资产的问题。这之后诸侯权利扩大成为德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导致了国王和诸侯两权对立,诸侯的权利无限制地扩大,由此酿成了德国小邦分立的灾难,使德国又步入了分散的深渊。

之后的三十年战争,彻底使德国四分五裂。德国皇帝的统一帝国梦想破裂,全国分裂为296个小邦,此外还有100个以上的帝国骑士领地。

3、神圣罗马帝国的消失

1789年,拿破仑的法兰西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个一直与德国相伴的国家焕发新生,迅速跃升为欧洲最强。一时间法国的旋风席卷了整个欧洲,迫使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头衔。并且之后拿破仑废除了300个诸侯国中的112个,仅保留了53个天主教和73个新教的诸侯过。拿破仑希望削弱奥地利皇室的力量,因此扶持正在崛起的普鲁士,正式结束了德国的中世纪,并且造成了之后德国的第二次统一。

四、第二帝国----奠定了统一德国的文化思想基础

1、统一的德国的民族意识

在拿破仑灭亡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普鲁士从一个诸侯国成长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列强,普鲁士自信掌握德国的命运,并且跃跃欲试建立民主制度和统一德国。18世纪之后,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首先是浪漫主义文学,在民众中唤醒德国人是一个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祖国的意识。各种学校开始使用德语,打破了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尽管法语在上流社会仍有影响,但德语已经从市井走向殿堂。民族意识的形成、爱国主义的苏醒,给德国统一提供了心理准备,从而奠定了文化基础。

2、“铁血宰相”俾斯麦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各方认为德国当时的分裂是一个现实存在。

分裂时造成德国落后和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争取统一应该是德国人的基本权利。

这时,俾斯麦出现,俾斯麦奉行铁血政策,先是1864年的德丹战争,之后1866年的普奥战争,确立了普鲁士对德国的统治地位,奥地利只好专注国内的民族问题而被排出到德国之外。这使俾斯麦声名鹊起,欧洲为之震惊,舆论惊呼“天塌下来了”,最不安的是法国,普鲁士想要统一德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时1867年,在多次小冲突的引火下,发的冲突开始,俾斯麦就说过:“现在轮到法国了......是的,我们将要打仗,而法国人的皇帝将会自己挑起战端。”于是俾斯麦开始迅速备军,将南德许多未表态的邦国一一统一,整顿了整个德国。这时无论南德北德,争取民族统一的各种力量经由这个管道汇聚到了一起,南德各邦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短时间内,德国方面组成了一只五十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拿破仑三世却吹嘘说这只是到柏林的“军事散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德军在兵力、士气、训练、装备都占绝对优势,德国迅速突入法国本土,几个战役之后,德军便击溃法军,与1870年在色当全歼10万法军,拿破仑三世被俘。攻占巴黎后,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史称“第二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宫镜厅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的民族统一运动至此终于宣告完成。

五、德国统一尘埃落定

德国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历史原因,特殊的政治背景造成了统一道路的艰辛,最后它是在强烈的民族主义之下才统一的。分散的德意志民族,分裂的德国,导致德意志度过中世纪比其他欧洲国家晚了300年,但也正是更晚、更艰难的统一,造就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律感。并且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独特的风格,无论从民族精神、国家体制,还是到军事管理,这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虽然二战之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德,但是统一的整体民族思想已经深入每个德国人的内心,他们只是表面上被分为两半,但与1871年之前的分散的邦联德国不同,现在的德国心是一块钢板,不可分离的钢板。

六、参考文献

1、李平民:《德意志文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赫伯特格隆德曼等:《德意志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刘北成:《本雅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篇:明清文化史专题

关于“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的一些理解

尽管有所耳闻清代之时中国文化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形象流入欧洲大陆,但在听到老师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讲述时,在看到了歌德、伏尔泰等关于中国文化近乎夸张式的记述时,我还是不得不表示十分震惊。作为明清文化史的一部分,这一段历史却更像是欧洲人的历史,故而并未怎么出现在历史教材里,也并未被太多国人关注。然而其对于中国制度、道德、社会等众多方面的高度赞扬及其带给我们的冲击感却着实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西方人会在个时期如此看待中国、如此夸张甚至近乎荒诞的赞美?

1. 儒家文化的影响

从这个时期西方的记述资料中不难看出,孔子及其推崇的,以“克己复礼、人性本善、仁者爱人”等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成为西方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儒家文化深入中国社会之深,使得后者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器、处世之道、社会风气等众多方面都与前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这使得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缩影,与之形影不离,也致使关注东方的欧洲人不得不对其表示极大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便是儒家文化与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太过于不同,使得其以一种极具新鲜感的存在方式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使欧洲人认为,这才是建立社会应当参考的价值标准,也是最完美的价值标准。

然而究竟为什么在欧洲人眼中,儒家文化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呢?以下仅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而理解。

1)宗教

中华民族这一庞大的群体作为世界上少有的无宗教信仰的民族是在世界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另类的,这一现象也是被基督教的支脉深入渗透的欧洲人无法理解的:一个没有宗教作为信仰核心的社会究竟靠什么支撑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呢?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多多少少的发挥了一些宗教在其他社会体系之中的作用,深入了中国的制度及人民日常生活。这样一种思想的完全浸透在欧洲人眼里便几乎成为了一种信仰,正如欧洲人对耶稣的信仰一般。然而与宗教信仰不同的是,中国人所“信奉”的孔子并不是如耶稣一般的神,而是纯粹的凡人。而这样的一个凡人的影响力竟能达到如此之大,欧洲人的讶异与慨叹也便不难理解了。

此外,由于欧洲随宗教信仰而来的教会制度的腐败现象以及其他种种漏洞都给欧洲社会的进步发展带来了相当程度的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儒家思想所推崇的相处之道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就显得格外完美,其推崇的克己复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观也似乎远远强于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而带来的弊端。这就更像是一群关注社会的人在努力的尝试学习“先进”,尝试寻找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2)等级

“在远东有一个与罗马同样古老的帝国,现在依然存在,人口和整个欧洲一样,没有世袭贵族及教会特权,由天赐的皇权通过官僚机构来统治。”

从欧洲人关于中国的赞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格外认可的。然而在今天的历史教材在评判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却总是批判大于赞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不可否认,今天人们对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客观评析的时候,也要指出其“克己复礼”思想的封建保守型。我们认为孔子所强调的礼制、等级观念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然而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教会的统治之下,像伏尔泰一样的大资产阶级清楚的意识到教会统治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弊端故而渴望中国一样的君主制度。似乎中国这样的等级相对于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教权统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把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崇拜变得理所应当,把中国古代的层级分明的官僚体制、甚至包括今天被我们一再否定的科举选拔制变成了时欧洲人眼中的一剂良药。

2. 西方发展的需要

从欧洲历史记载看来,我们不难发现其关于中国的记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实的。这种差别除了其关于古代中国的不完全了解外也有一定的人为成分。

“18世纪的耶稣会士们不仅毫不犹豫地在汉文文献中加入了一些原文根本不存在的词,还毫无愧色地从中国历史或神话中删去可能会危及他们希望树立的形象的所有具体内容。一名耶稣会士如此陷入迷途,居然写到孔夫子又叫仲尼,‘尼’意指‘丘’,因为其母前往一座山丘起到某尊神灵以求子。”1

这样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对于中国的夸大抑或歪曲的宣扬是有意为自己所欲表达的思想服务的。作为遥远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为太少的欧洲人所了解。人们往往信于流传的关于中国的文字讲述、信于有学问的教士关于中国的宣扬。统治者欲要规范国家的道德礼数,便歌颂中国的礼法制度;革命者欲要推翻教皇的黑暗统治,便赞扬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他们希望通过意识形态的引导来教化大众,希望通过对古老中国的描绘为自己的论述观点奠定坚实的基础。3. 文化之间的隔膜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安田朴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然而那个时期的欧洲人真的了解中国吗?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呢?我们先从“中国热”学者伏尔泰说起。

“正如他自己所讲和当时人们所说的那样,伏尔泰从未到过中国,但他曾会见过‘20多名从事过这种旅行的人’,而且还自认为‘阅读过所有讲述过该国的作者们的著作’„„这难道就可以说如此熟悉情况的伏尔泰始终都是尽最大可能了解情况了吗?绝非如此。”2

可以看出,尽管对中国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对汉字只字不识、又没有亲自到达过中国的伏尔泰所认知的中国也不过是第二手资料甚至是经更多的媒介转述的信息堆砌而成的而已。

我们再将视线转向欧洲同时代的其他关于中国的记述。

当我们看到布歇所做的《皇帝御宴图》中“中国皇帝”在有椰子树装饰的花园里办“Party”,当我们看到意大利版画中中国官吏的小脚,我们可以发现,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描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己对于本文化的认识并加以适当的想象。他们并不是描绘他们所见到的中国,而更多的是描绘他们想象中的中国而已。正式因为不了解,因为并未深入中国的文化体系,所以他们只看到了等级的森严,忽视了许多官员的腐败,只看到了皇权专制、等级分明的规整,看到了科举制度对于知识分子选拔的公正,却忽视了封建传统相当大的对人的局限性。别人的东西往往都是最好的,自己的问题往往都是最多的。当他们试图弥补本社会的漏洞时,就把学习的榜样定格在了遥远而神秘的东方。

4.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欧洲人关于古代中国夸张式的描述主要缘于中国对于儒家思想的信仰与其关于耶稣基督的信仰的极大不同,缘于其个人的需要,也缘于他们对中国的不了解。这些因素复杂的融合致使中国变成了当时欧洲人眼中的完美国度。他们纷纷将聚光灯打在了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使之熠熠生辉。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对于实物的认识与定位。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陌生事物所下的定论是不准确的。这种认识基于我们已有的意识形态,受到我们主观偏见的导向,甚至基于我们的来自陌生感的猜想。尽管人们无时无刻地不在受着社会软强迫的影响,但尽量的客观也是我们最大程度地获取真实认识的有效途径。过去的欧洲人不了解中国,今天的欧洲人也未必了解中国。那么今天的中国人,今天的我们,了解欧洲吗?

《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安田朴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第五篇:世界文化史

人文学院小教1001班吕金红1505100115

浅析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原因

【摘要】美国从建国到至今,从将女子隔离在高等教育之外,再到由于美国经济的高度发展,政府的法律支持,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经过了萌芽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和飞速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简单的分析了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原因,进步与局限

女子教育是国家教育体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女性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女性社会地位的标志。回顾全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世界上女子高等教育诞生最早的国家,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这些变化,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一.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萌芽时期(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的美国高等教育

在这一时期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政权,美国的独立自主意识得到了大发展,到美国南北战争前期,在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南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大批富有远见的女性开始倡导女子的高等教育。

殖民时期的美国尚无女子高等教育设施,通常认为女子只要会读写就可以了。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促使一批具有远见与开拓精神的妇女如艾玛·威拉德等倡导女子应该接受高等教育,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出现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女子学院。到美国内战爆发前,还出现了很多私立性质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1833年开办的奥柏林学院率先男女兼收,成为美国第一所实行课授予学位的男女同校的高等学院。1

(二)初步发展时期(美国内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

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依靠该法案建立起来的学院则强调为所有人服务,一开始就男女兼收,不受性别歧视的影响,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男女合校的热潮。同时女研究生教育也发展起来了。

(三)进一步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告诉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而美国在参战后,各种人才的短缺为培养高素质女性迫切的现实需求。1 Dexter.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theunited states,The Macm.1lan company,434.

这一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继承前一时期的风格,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进入男女共同大学求学,进入独立的女子学院和进入女子学院与男子大学联合学校学习三种。并且在女教师数量,攻读学位的女性数量和优秀专业毕业生都有大幅的提高。2

(四)飞速发展时期(二战之后至今)的美国女性高等教育

二战后的美国在历经了美苏争霸和三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越发的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女性的高等教育。

统计数据说明,从二战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1947~1948高等院校女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是的35.24%,1967~1968占41.43%。3由此可见,美国在1947年~1968年这二十年来女生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变动,总体而言,女性的比例是不断上升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大学的女性人数逐年增加,并在医学法律及军事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因探讨

1.美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好的经济发展条件,才有可能衍生出好的知识文化。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发展近代工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女性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此时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开始发展。而内战后,急需大量的女性高级人才来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女子教育水平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再次获得极大的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一向落后的女子高等教育的水平。并且由医学革命所带来的节育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众多的妇女可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学习中去。

2.法律制度的保障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立法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女性教育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在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规定了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教育的权利;1964年通过的《教育机会法案》涉及少数族裔高等教育问题,促进了“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在经济上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给予补偿性的优待和照顾。若没有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不可能获得快速的发展的。

3.女权运动的发展

18世纪末,在法国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的启发之2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25source: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ncts,1970 Edition,659.

下,法国女权领袖奥伦比·德·古日于1791年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由此拉开了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序幕。早期女权主义的观点是女性也应该平等接受教育,但这种教育应该“强调女性不同的与从属的社会地位”。第二次女权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当时美国社会的大背景来看,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的繁荣时期。商品经济的无限发达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异化,美国式人际关系的冷漠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对自我实践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开明的女性开始了争取女性权益的女权运动,同样也包括为征求同男性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斗争。

1963年,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牢笼走向社会。由于妇女自我意识的加强以及对社会不满的日益加剧,美国女权运动在1960年代走向高潮。1973年,曾在国会冷藏50年之久的《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得以通过,在这段时间里,关于妇女问题的出版物迅速增多,妇女史成为高校的热门课程和重点研究项目

4.美国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包容性

美国做为一个一名国家,其中包括了各种种族的人群,在开拓时期面临了许多生存困难,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迫使移民比较强调相互协作,形成了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美国文化,这使得男尊女卑的观念相对淡薄,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易于深入人心。同时美国在建国初期宣扬的“自由民主博爱”的思想,为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进步与局限

(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进步

1.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为促进性别平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历史发展来看,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一个国家教育传统和教育变革的永恒命题。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女子学院和传统大学的女性成为了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虽然直到19世纪末第一代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女性仅占同龄女性总人数的2.2%,其中还有将近70%的女性在男女同校制的大学中接受教育,但她们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了妇女是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她们不仅可以在人文学科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在医学、科学、教学及社会工作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4

2.女子高等教育通过推动女性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从而在促进两性真正平等及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社会和女性而言,教育就意味着女性的“反抗”和觉醒,当女性因为教育而获得了家庭角色以外的身份的时候,女子高等教育就对现代社会的形态发挥着积极的变革作用。身处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女子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了。要4 张秀坤.美国女子高校评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4,(3)

受到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的制约和规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是与女性的解放程度也即社会的女性独立性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度相适应的,社会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越加认可,女性也因接受教育而从曾经既定的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身独立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局限

1.就读专业的倾向性还存在差异。

随着高等学校女性入学率的提高,这也表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大多数女性已经是大学学位的获得者。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的不平衡的影响,美国女性选择接受的高等教育课程与男性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在计算机、工程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等科目中的学位获得者仍然远远少与男性。

2.阶级局限性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不足。

阶级局限性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不足,尤其是在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和中期,经济高速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使得阶级的差别更加明显。无论何种模式的女子高校,在校就读的女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女性,处在社会中下阶层的女性是很少能够获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例如以芝加哥大学为例,一份针对该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在1893-1930年接近40年的时间内,该校有43.596的学生来自于

5商人家庭,25.896的学生出身于知识家庭,只有约10%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这

样一个比例在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而且与比男生相比,来自于上层家庭的女生数量还要更多一些。

四.结语

美国从建国初没有女子高等教育到如今成为全世界女子教育做的做好的国家,其中经历了美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和美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历程,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对于我们国家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建设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好女子高等教育,尤其是某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李捷.美国进步时代的女子高等教[D].河北大学,2001.参考文献:

[1]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2.

[2] 鲍小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23.

[3 [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3.

[4] “面向2l世纪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研究[A].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5]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25

[6] source: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ncts,1970 Edition,659.

[7] Dexter.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theunited states,The Macm.1lan company,434.

[1].胡桂香.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03:04---08

[8].王珺.女性与高等教育关系演变的社会性别审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06:01----05

[9].杜学元.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03:99---104

[10].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产生与早期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01:72—74

[11]李捷.美国进步时代的女子高等教[D].河北大学,2001.

下载古代文化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化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的特征: 第一,中国文化具有延绵不绝,体系完备的特点 中国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不断自我完善,于坎坷跌宕中创新发展,虽多有曲折和磨难,却从未中断。同时,由于历时久远,文化......

    世界文化史专题

    《世界文化史专题》结业论文 67号 ——古希腊雕塑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0904 姓名:郑帅 学号:0911011312内容摘要:希腊艺术是理想......

    文化史读后感

    读《庙会与中国文化》有感 幼年时期,曾在爷爷家长大,记忆中的家乡每年都会有热闹的庙会,周围村落的男女老少都会前拥后挤的前来参加。在那座古老肃穆的古庙前,会搭起戏台,有各种......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将来,除了文化史外,不会有别的人类史了。卡尔 李卜克内西 作为人类智慧的整体文化,不应该割裂成文学文化与科学文化。割裂后的两种文化,就难免互相隔离,互相误解,这对......

    德国文化史整理

    2,简述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历史是无情地,十字军东征是东西方的一次空前的大交流。当时伊斯兰文化正处于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和经济的发达程度高于欧洲。......

    欧洲文化史

    欧洲文化史 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一、古典时期( the Classic Age, 1200 B.C~476 A.D)主要是古希腊文明(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及古罗马文明(the Ancient Roman Civiliz......

    世界文化史 - 副本

    “用心”与“动脑”——中西文化的起点 摘要:这里展开的文化比较,是从文化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核心因素,思维方式的差别是文化差异的本质体现。在西......

    文化史读后感

    文化史的崛起,是对传统史学范式的反叛,“文化即人化”的基本内涵,决定了文化史注定要以人的活动和创造为中心,以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从世纪之初“王朝政治”史学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