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历史 国情国力[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4:4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历史 国情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历史 国情国力》。

第一篇:5历史 国情国力

历史 国情国力

本章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历史古代和现、当代部分重大历史事件,着重让读者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综合国力以及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等。

第一节 中国历史

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

1.我国最早的人类

人类是从类人猿转变而来的。经过了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其特征是开始制造、使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80万年的蓝田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和1.8万年的“山顶洞人”。

2.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普及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初步掌握了种植粟和水稻的基本要领,这一时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3.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商、周都是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特征是:(1)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2)社会经济的发展;(3)土地国有制、分封制与奴隶制的建立。

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5.科学技术

从夏代至战国期间,生产技术上的最突出进步是青铜器和铸铁的出现。中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经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发展,到商代和西周达到高峰,春秋时期走向衰落。铁的出现是人类经历的又一次产业革命,这一次中国占了先机。中国的铸铁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末。战国时又出现了生铁揉化技术。钢是春秋末出现的,这种钢是用铁块加热经锻打制成的,称百炼钢。铸铁、生铁揉化、钢三项技术的发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为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欧洲在13~14世纪才使用铸铁,晚于中国18世纪以上。(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1.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嬴政是中国 1 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称秦始皇,并开始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表现有: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废分封、立郡县。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2.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秦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东汉末年,出现了分裂与统一交替的局面。

4.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东晋王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总称为“北朝”。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5.对外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造和凿井等技术也同时西传。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97年,汉朝派使臣抵达波斯湾一些国家,开始与欧洲国家友好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炼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6.科学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三)隋唐、两宋

1.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时期,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公元780年,唐德宗推行“两税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元和明前期,经久不衰。“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棉纺织业崛起于南宋后期,北宋金属矿藏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瓷器很有名气。宋朝的商业发展较快,造船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2.对外关系

从隋朝到唐朝,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70多个。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唐文化对日本、朝鲜有重要影响。鉴真留居日本10年,传播唐文化;日本仿照唐朝进行改革,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京都仿唐朝长安建筑,参照汉字偏旁创制日本文字;唐时朝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织锦等技术。唐朝和印度的交往也很多,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代表,玄奘带回的佛经,2 成为研究古印度的重要史料。我国的造纸术等文化技术与印度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相互交流。两宋时期,我国同亚洲5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船直接通达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3.科学技术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印刷术的国家。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编制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沈括是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所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学著作。《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指定的药典。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对航海等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元、明、清

1.元代的行省制度

元朝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2.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对外交流

在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先后派使节来到中国。欧洲商人、旅行家、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元大都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元世祖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遍游中国许多城市,并在元朝做官,他写的《马可?波罗行记》对元朝的版图、商业、手工业都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载,吸引了许多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也于元代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元朝和阿拉伯半岛交往也很频繁,阿拉伯国家的天文学、医学、算学陆续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也广泛传布。从1405年起,明成祖派遣郑和前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4.科学技术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元朝时建设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朝长城堪称世界奇迹。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明朝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是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5.农民起义

元末农民大起义,主要是白莲教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掀起了红巾军大起义。明朝末年,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很快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支起义军。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以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手段。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销烟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胜利。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以战败告终。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 社会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明确了割让香港、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封建经济日益解体,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列强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4年8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它使刚刚崛起的日本通过掠地、赔款获得了巨大利益,为日后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打下了基础,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不仅使清朝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海军全军覆没,而且使中国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社会。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德等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帝国主义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全面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虽然形式上保持着独立,实际上已经成为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西方列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打开了中国大门,促进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定都后,颁布了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阐明重新分配全部土地的一般原则,确立农村中的乡官制度,实行独立自主、反对外来侵略的对外政策。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内部分裂,加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最终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4.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最早出现于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企业中。清政府中以奕?、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装备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先后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由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没能挽救清王朝,但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开启了中国军事、航运、通讯、民用工业化的先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主动引进和传播到中国,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到甲午战争以后逐步进入高潮。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开设新式学校,传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派遣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5.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即“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

在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使变法维新失败。维新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动员,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维新运动对中国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思想文化上,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启蒙,通过大量翻译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不仅传播了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倡导了科学精神、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和自由平等观念。在国民素质建设上,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民”和“新民”学说。4 在社会构建上,通过吸收和传播西方社会学理论,引发了现代团体意识及活动,使数以百计的各种学会、团体在全国迅速推广。在经济秩序上,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提出和初步实施了以商立国、由民经商、讲究利益的主张和政策。6.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他率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不久孙中山把这个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既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此进入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历时260余年的清政府王朝瓦解,史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最高峰。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的一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由于这次提倡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又与五四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二)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体制

国民党人经过一系列军事及政治斗争,几经周折,终于推翻了袁世凯等人的统治,夺回了政权。宁汉沪粤四方合流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于1928年2月在南京宣告成立。同年10月,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坚持下,国民党被迫同意政协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但坚持国民党人选必须占一半。同年11月,国民党践踏政协会议,通过“伪宪法”,为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次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重要职位均由国民党人把持。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3.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从1935年起,日军逐渐侵入华北。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以宛平城外的卢沟桥为假想目标进行演习,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城,并向宛平城开枪开炮,中国守军被迫还击,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此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推 5 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开始分别在敌后和正面战场进行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挥游击战的特长,机动灵活、主动出击,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平型关战役的首次大捷,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并于1940年8~12月发动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国民党军队除一部兵力在华北英勇抵抗日军外,集中优势兵力于华东,先后在上海、台儿庄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8月初,美国对日本宣战,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宣布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国共与美、苏合力反击下,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9月3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5.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本国地主阶级相结合,是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6.人民解放战争

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至1949年12月,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1947年6月,刘、邓大军12万人发起鲁西南战役,同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经过激战,强渡黄河,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到11月歼敌3万余人,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与此同时,陈、谢大军和陈、粟大军在党中央指挥下,分别进入豫陕鄂边地区和豫皖苏平原。12月,三路大军协同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围攻,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年9月,粟裕等指挥华东野战军32万人发起济南战役。经过激烈作战,攻克济南,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起义2万余人。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主力连同地方武装共103万人,在东北人民的支援下,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辽沈战役。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1948年11月,党中央电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约60余万人,发起淮海战役。1949年1月初,解放军淮海前线部队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军发起总攻,全歼两个兵团10个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1948年11月底,人民解放军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唐山,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地区,发起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挥师入关,和华北人民解放军主力连同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合力围歼国民党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指挥的50多万国民党军队。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第二节 世界历史

一、古代和中世纪史(一)世界文明古国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的文明表现在:象形文字,十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等。巴比伦王国的文明表现在:楔形文字,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用肉眼观测 6 月蚀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现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建筑和雕刻艺术发达。中国的文明集中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二)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文明紧跟东方文明之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带。克里特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其时期大约为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古代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方面,有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以及唯物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还有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文学方面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名著。在史学方面有被欧洲人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著有《历史》9卷。公元前509年前后,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由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处理政事。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强国。公元前60年,罗马开始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公元前45年,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实行独裁统治。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服并吞埃及,开始独揽国家一切大权,建立起元首政治,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古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史学和法律方面。

(三)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积极宣扬他所创立的宗教,广收门徒,门徒称他为“佛”,意为“大彻大悟的人”。早期佛教的教义集中表现为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中叶在小亚细亚最先出现的,由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而形成的。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反对罗马暴政,多次起义均被镇压。1世纪时,巴勒斯坦的小亚细亚等地出现了传道者,宣称耶稣是上帝的使者,是基督(即“救世主”),他会来拯救贫苦的人民,耶稣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到公元313年,由于基督教的迅速发展,罗马皇帝承认其合法地位,以后又被宣布为国教。

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开始在麦加创建。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里,规定了伊斯兰教的信条和宗教义务,主张“天地万物皆安拉”,凡伊斯兰教徒皆兄弟。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和少数教徒被迫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他依靠教徒的力量,开始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共同宗教信仰的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首领,而且是最高法官和军事统帅。(四)欧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领域内开展的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它最初发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各地。

15世纪至16世纪,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全世界后来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杰作品至今为世人推崇乐道。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诗集《神曲》;薄伽丘的代表作小说《十日谈》。英国的莎士比亚,代表戏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班牙塞万提斯,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是一场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现代化的开始进行了思想启蒙。

二、近现代史

(一)英国革命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冬召开议会,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教徒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士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7(二)美国独立

自1607年起,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其居民大都是从西欧各国为逃避宗教迫害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初期在新的环境中共同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1773年,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胜利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影响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独立后的美国很快开始了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经济出现了腾飞,在建国100年后,从微不足道的殖民地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三)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18世纪末,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波旁王朝危机四伏。1789年5月,法王路易16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16调集军队准备镇压,激起了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同年7月,革命群众攻占巴土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1792年,推翻君主制,建立吉伦特派当权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5月至6月,实行雅各宾派的革命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大革命中断。法国大革命不仅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势力,还动摇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的基础。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此后的革命树立了榜样。(四)欧美工业革命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市场已无法满足对工业品急速增长的需求,资产阶级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它首先发生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它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是最早的机器,因此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使整个社会生产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从此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明治维新前100多年,日本由德川幕府统治,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东京湾,随后,英国、法国、俄国等相继而至,用武力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变成了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取得胜利后,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军事上已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走上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顺利地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方向,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等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导致了俄国十 8 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七)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期,开辟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并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开辟广阔的前景。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秋,德、意、日组成法西斯集团。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局势。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导致欧亚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产生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

三、当代史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当代时期。在大战结束之际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1945年6月25 日参加旧金山会议的50多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该宪章在中、法、英、苏、美以及其他签字国半数交存批准书后,于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在日内瓦和维也纳设立有关机构的常驻中心。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51个。中、法、英、苏、美为常任理事国。

(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经济改革寸步难行,政治改革激化了苏共党内斗争,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矛盾的尖锐化导致了1991年“八一九”事变,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政体。独联体随后又扩大到原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剧烈的动荡。随着内部矛盾的激化,在西方国家的积极策动和戈尔巴乔夫的纵容下,反共势力急剧膨胀,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后由欧共体演化而来,由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并在自愿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程度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早在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就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计划,被称为舒曼计划。1967年,三个联合体统一为一个组织,名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统称为《欧洲联盟条约》,共同商定从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起,欧共体易名为欧盟。把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因素综合考虑,欧盟已算作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

(四)中东问题

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火药库”。那里形势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和冲突连绵不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地区已经爆发了 5次中东战争、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2003年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以及无以计数的流血冲突。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是世界的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还拥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黑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中东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这里的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的60%,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历史上为争夺圣地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也曾是美苏争夺最激烈的地区。这个地区从土耳其到北非的摩洛哥共有22个国家,民族矛盾、领土纠纷、阿以矛盾、教派纷争、地区霸权主义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地区,又插手阿以纠纷,与以色列结为军事同盟,使局势更加复杂化。中东问题主要是阿以冲突。历史上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巴勒斯坦建立过国家。

1947年 11月联合国通过了“分治”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1948年,英国终止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共和国”,从而使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流离他乡,导致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而展开斗争。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1991年的中东和会确定了“以土地换和平”的阿以和谈的原则。1993年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对以色列分阶段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时间和规模作出规定。但是自 1996年 6月之后,由于以色列政权的更迭及其和谈策略的变化,巴以谈判分阶段实现的目标被束之高阁。虽然在 1999年双方又重新展开谈判,但随着以色列总理沙龙的上台,巴以又开始了长达 3年的流血冲突,和平方案一个又一个被炮火击碎。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又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中东和平的进程依然缓慢和扑朔迷离。

(五)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个国家,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在北京的秘书处和设在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秘书长和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均由元首理事会任命,任期三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第三节 国情国力

一、国土与资源(一)自然状况 1.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为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为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2.地形构架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类: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和平原在东部。整个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队梯斜面。3.气候条件

我国的气候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由于季风气候周期性活动以及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暧热多雨,易发旱涝灾害。

10(二)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总体上看,有四大特点:(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4%,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2)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为世界最少,农林牧用地合计每人0.57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0.67平方公里,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数的1/5至1/3。(3)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主要为农业区,土地自然生产力高;西北干旱区多为干旱的荒漠,不宜种植,无灌溉农业;青藏高寒区,地高天寒,不易利用。(4)耕地后备资源少,可供开发质量好的土地资源已为数不多,大约有3330万平方米,其中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开发比较困难。2.水资源

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总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3.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基本配套的少数国家之一,蕴藏总量及开发总规模都居前列,世界上已知的171种矿产在中国都能找到。目前,中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7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二、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人口与国民素质

(一)人口状况

1.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预计到2010年将接近1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5亿。虽然近20年来,人口增长率在逐渐降低,但人口众多已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需求、能源供应、教育普及、就业保障、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2.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主要指少年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快速降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快速向老年型转变。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人口的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就业与劳动力资源供应、储蓄与投资、社会保险机制、代际关系、家庭构成等方面带来不良而严重的负面影响。3.人口的区域分布

我国人口众多,但分布很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约41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2.89%,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4.4%。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差悬殊,西北部、中部、东南部人均密度比为1:13:25。

4.人口城乡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农村人口在人口总数中占绝大多数,但在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大批农村人口会逐步变成城镇人口,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口变动的一种客观必然性。(二)国民素质

人口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既是负担,又是资源。作为负担,要使全体国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平均收入有较大提高,十分不易。作为资源,人口多一些,相对劳动力也就有了来源,各种人才也有保障,对发展生产来讲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国人口多,但国民素质整体偏低是影响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崛起的不利因素。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提高国民素质,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不断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2)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3)不断优化人力资源。

四、民族与宗教(一)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 1.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现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一般说来,在经济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并各具特点。相对来说,汉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汉族杂居或同汉族地区相连接、相交错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采用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在经济上达到或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少数民族单纯聚居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和各民族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和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其主要政策有: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发展少数的经济和文化。(二)宗教状况与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与宗教组织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还有不少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某一宗教,宗教在这些民族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社会经济结构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 1.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

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这种城乡居民的不同身份制度是一种历史的产物。2.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

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是暂时处于 12 “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3.改革方向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努力方向。户籍改革最终目标是取消多种性质的户口类型,废止“农转非”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建立以户籍法为基础的科学完备的户籍管理体系。2008年9月30日,国务院研究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的会议认为:改革势在必行,并肯定了上述改革方向。(二)地区差距

1.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除台港澳外,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这三个区域之间历来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后差距逐渐扩大,90年代中期以后差距的扩大趋势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投资分配和政策投入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落后于东部地区,差距逐年拉大。一是GDP差距的扩大。二是经济结构的差异。三是财政收支结构的差异。3.东、中、西部的社会差距

与经济差距的悬殊相对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各方面的差异也相当大。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教育程度的差距;贫困状况的差距。

东、中、西部发展程度的差距能否缩小,西部地区的发展能否跟上东部地区,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是有鉴于此,中央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国民收入与分配制度

1.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关系逐步趋于合理。其主要表现是:(1)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3)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存在的问题

虽然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分配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分配关系尚未理顺,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部分国有单位内部平均分配情况并存;农民收入增长过缓,一些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分配收入体制改革,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四)贫困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贫困地区的划分和分布状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年里,未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划分贫困地区的标准。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确定秦巴山区、大别山区、西藏地区、陕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赣南革命根据地等18片地区为主要集中连片的绝对贫困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对贫困人口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总的来说,国家的扶贫政策体现了三个阶段的逐步改进过程。1979年之前是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1980~1995年间是以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为主的开发式扶贫;1996年以来是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开发式扶贫。

3.贫困问题的缓解趋势和新的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78~1985年为大幅度减少阶段,从2.5亿人减至1.25亿人,数量少了一半。(2)1986~1993年为稳定阶段。(3)1994~2003年为扶贫攻坚阶段,贫困人口数量减至2820万人,但是这些剩下的2820万贫困人口,是条件最差,脱贫最难的,要使他们全部脱贫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六、综合国力

(一)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本状况

1.国力的基本含义和状况

国力即一个国家的力量,首先是指经济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第一,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的国民收入;第二,反映全社会各部门增加值之和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三,反映财政实力的国家财政收入;第四,反映金融实力的银行资金;第五,反映建设力量增强的扩大再生产投资;第六,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变化明显。到2009年,中国的名义GDP 为49,090亿美元,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综合国力的基本含义和状况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的全部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政治力,它处于核心地位。二是经济力,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是科技力,它是具有先导性的因素。四是国防力,它包括武装军事力的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国防工程等。五是文教力。六是外交力。七是资源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除特殊时期之外,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不断提升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黄皮书》和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对11个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评估后认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综合国力排前三,中国位列第七;在军事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甲。(二)国防建设 1.国防政策

我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3)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4)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5)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6)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7)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2.国防力量

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国防部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的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3.国防费用

我国政府对国防费始终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国防费预算、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4.国防科技工业

我国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国防的基本需要,保障军事装备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国防现代水平。

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及空间技术的国家。在常规武器装备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根本转变,有力地提高了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包括经常性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居民收 14 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和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一般由职工工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等六部分构成;我国农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由家庭经营纯收入等四个来源构成。2.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平均每个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实现的消费额,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中所消费的各种生活资料的货币表现。3.居民居住水平

住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维持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进而从事社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物质基础。(四)综合国力发展的前景和问题 1.综合国力提高的有利因素

(1)发展潜力巨大。就GDP的增长速度和国际竞争力而言,我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和较强的竞争力。(2)人力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各类战略资源中最具实力的资源。(3)自然资源丰富。我国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实际利用主要自然资源亦居于第二位。(4)资本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有提高的潜力。2.综合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1)知识技术资源匮乏。这是中国战略资源的弱项。(2)中央财政能力相对有限。(3)利用国际资源能力较低。(五)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表现。竞争力水平比较主要从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国家基础结构四方面来看。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总水平来说,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国际竞争力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显示,在全球134个参评经济体中,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排名由上年度的34位上升4位,跻身前30强,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美国、瑞士、丹麦、瑞典、新加坡、芬兰、德国、荷兰、日本和加拿大。

七、陕西省情

(一)自然环境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全省共有5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9~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二)行政区划

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陕西省2008年行政区划一览表

西安市 辖9个市辖区、4个县

新城区 碑林区 莲湖区 雁塔区 未央区 灞桥区 阎良区

临潼区 长安区 周至县 户 县 高陵县 蓝田县

宝鸡市 辖3个市辖区、9个县

渭滨区 金台区 陈仓区 凤翔县 岐山县 扶风县 眉 县

陇 县 千阳县 麟游县 凤 县 太白县

咸阳市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秦都区 渭城区 三原县 泾阳县 乾 县 礼泉县

永寿县

彬 县 长武县 旬邑县 淳化县 武功县 兴平市

铜川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

王益区 印台区 耀州区 宜君县

渭南市 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临渭区 华 县 潼关县 大荔县 合阳县 澄城县 蒲城县

白水县 富平县 韩城市 华阴市

延安市 辖1个市辖区、12个县

宝塔区 延长县 延川县 子长县 安塞县 志丹县 吴起县

甘泉县 富 县 洛川县 宜川县 黄龙县 黄陵县

榆林市 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阳区 神木县 府谷县 横山县 靖边县 定边县 绥德县

米脂县 佳 县 吴堡县 清涧县 子洲县

汉中市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汉台区 南郑县 城固县 洋 县 西乡县 勉 县 宁强县

略阳县 镇巴县 留坝县 佛坪县

安康市 辖1个市辖区、9个县

汉滨区 汉阴县 石泉县 宁陕县 紫阳县 岚皋县平利县

镇坪县 旬阳县 白河县

商洛市 辖1个市辖区、6个县

商州区 洛南县 丹凤县 商南县 山阳县 镇安县 柞水县

杨凌示范区 辖1个县级区

杨陵区

(三)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在全国来讲,是科教、文化大省和强省,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经济实力相对落后。2008年陕西生产总值68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中,陕西省位列第20位,与湖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吉林省、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等省份同在中游区。在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陕西排在内蒙古、四川之后,位列第三位。本次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等九大指标。在九大指标体系中,陕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位居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天津市之后,排名第六,比2007年上升3位,是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3个分指标。在科技竞争力方面,陕西省2008年排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之后,位列第八。在教育竞争力方面,陕西省排在第2位,仅次于北京市。陕西省文化竞争力2008年排名第九。新时期陕西发展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三强省,在西部及全国排名明显提升,成为西部强省。(四)历史沿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延安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陕西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先后有13个王朝在长安或长安附近建都。辉煌的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傲,更是陕西历史的骄傲。

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居住了十三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五)矿产资源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0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全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六)水力资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严重不均;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七)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耕地面积405.8万公顷,园地面积70.4万公顷,林地面积1034.7万公顷,草地面积307.1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八)植物资源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17(九)动物资源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省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目前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风景名胜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黄帝陵风景名胜区、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陕西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座,中国旅游强县4个。各类等级(A级)旅游景区81处,其中5A级景区3 处,4A级景区18处,3A级景区31处,2A级景区23处,1A级景区6处。

第二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邓英杰同志作为崂山街道人口普查指导员,对人口普查的意义认识到位,在认真学习人口普查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他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从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优秀的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为按时、按质完成人口普查阶段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邓英杰合理搭配各个普查小区的普查员,实行指导员与普查员、普查员与普查员之间的帮扶模式,互相研究,彼此互帮,他在完成白天的普查任务后,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查校当天的普查数据,及时纠正错漏。国庆假期也放弃休息,加班反复检查核对,全程指导普查员的摸底工作。同时,发现普查数据出现了问题,便迅速召集相关的普查员和他一起加班加点进行整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展示出爱岗敬业,高度负责,不怕苦累的敬业精神,最终保证了普查数据的准确,保证了崂山街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效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第三篇: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国情国力高频考点之资源概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国情国力高频考点之资源概况

下面是国情国力高频考点第三讲:资源概况。助考生备考成功!1.土地资源

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我国土地辽阔,领土南北直线距离约5500公里,跨越纬度约50。;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横跨62个经度。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耕地居世界第四位。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山地、耕地、林地、草地、沼泽地、沙漠、滩涂、水面等,都有大面积分布。从总体上看,有四大特点

(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4%左右,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2)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最少。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大,按农林牧用地合计,平均每人。,57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0.67平方公里,仅为世界平均每人占有数的1/5一1/3。

(3)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全国土地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是主要农业区,上地自然生产力高;西北干旱区多为干旱的荒漠,对种植业限制大,无灌溉农业;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高天寒,不易利用。

(4)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我国农垦历史悠久,质量好的土地资源已为数不多,耕地后备潜力不大,约3330万平方米,其中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开发比较困难。

2.我国的水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永久积雪所蕴藏的水资源共5亿立方米,可被利用的水资源约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l)水资源的人均、单位面积占有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4;(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3)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3.我国的矿产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矿产资源基本配套的少数国家之一,矿产资源总量及矿产中公学员内部专用资料

1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开发总规模都居世界前列。我国已发现160多种矿产,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有15。多种,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37种。其中铀、钨、锡、铝、稀土、钦、锑、汞、铅、锌、铁、金、银、硫、磷、石墨、萤石、菱镁矿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硼、滑石、高岭土等也居世界重要地位。能源资源也很丰富,内陆和沿海大陆架有丰富的储油构造,煤炭探明储量达727。亿吨。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矿种多、探明储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后列;(2)伴生、共生矿矿床多,综合矿多,而综合利用的程度很低;(3)不少矿产贫矿多,难采、难选矿多,富矿少;(4)矿产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5)中小型产地多,遍布全国各地。4.我国的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组成。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栽培作物。我国有高等植物328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其中种子植物有24500余种,居世界第3位。动物资源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禽、鱼类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约有10.4万种。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我国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仅真菌一大类就多达10万种。已分离出来并应用于生产的细菌资源有200余种,放线菌资源为250余种。

5.我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自然海区,总面积达473万多平方公里。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海洋资源指海洋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我国大陆架渔场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其中捕捞量达400万—470万吨/年,有20多个海洋渔场。我国浅海、滩涂的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可养殖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公里。沿海水质肥活,水温适宜,对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十分有利。我国近海海底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各种海滨砂矿等。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7个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产油远景,其中一些地区已打出工业性气流。海滨砂矿主要有钦铁矿、错英石、独丹石、金红石、磷忆矿、石英砂和砂金等,年产约20万吨。我国海域的化学资源主要是海水盐、镁和嗅,其含量很高,浓度分别居世界第1位、第2位和第8位。我国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约为6亿千瓦以上,其中潮汐能为1.9亿千瓦,波浪能为1.5亿千瓦,温差1.5亿千瓦,盐度能为1.1亿千瓦。

中公学员内部专用资料

2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第四篇:2014年上半年池州事业单位招考公告:国情国力高频考点之人口

2014年上半年池州事业单位招考公告:国情国力高频考点之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41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国的94.4%;西北一侧,面积548.3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5.6%。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1700万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2011年7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1.总人口。约为13.7亿。

2.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年龄构成。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5.民族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为.08%,下降2.64个百分点。

7.城乡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

8.东、中、西部人口。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9.各省人口总数排名。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省份。

更多池州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欢迎登陆:池州人事考试网池州事业单位招聘网

第五篇:历史是最深刻的国情

历史是最深刻的国情

(中心发言资料)

●历史是民族的根

●历史是中国人最基本的“良知”,即“中国心”

●历史是传统文化或现在很热的所谓“国学”的中坚与基础

●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最基本的承接面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校领导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十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因领导重视,投入增大,声势日显,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才诸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要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也需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例如,活动过多过杂,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有疲于奔命之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热烈有余,静穆不足。过于看重形式,讲究规模、动静,有追求奢华的倾向,等等。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不在这里。就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缺失,恰恰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或叫承接面的构筑——历史教育。

事实上,缺乏坚实的历史教育的承接面,我们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像落到沙漠的雨水,会很快蒸发,难以持久有效。历史承载着什么

历史是什么?人在特定的时空降生。空间的延伸是地理,时间的延伸是历史;故对于国民而言,具备本国的历史、地理知识,乃是最基本的素质。

历史是民族的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良知”,即“中国心”;是中华民族保持凝聚力、认同感,无可替代的、最为深刻的活水源头。历史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从小在国民心中植入民族的根。这样,无论将来他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因为他有了一颗“中国心”。所谓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归根结底,也植根于此。这也就是钱学森等许多老一辈学者,并没有谁对他们做什么思想工作,却自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冲破阻力,毅然回到刚获新生、条件艰苦的祖国效力的原因所在。所以,龚自珍一针见血地指出:灭人国者,必先去其史。章太炎也强调历史是民族的根,无根的民族难以竞存于当今的世界。他说,一个人晓得历史,“我想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梁启超则指出,作为国民,对于本国历史文化要有最起码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并与整个社会“形成共同意识”。(《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一)历史教育是根本,“没有好好的国史教育,国民性简直不能养成”。(李华兴等编《梁启超选集》)

历史是传统文化或现在很热的所谓“国学”的中坚与基础。钱穆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在历史进程之全时期中,求其体段,寻其态势,看他如何配搭组织,再看他如何动进向前,庶乎对于整个文化精神有客观,较平允之估计与认识。”上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中国通史、文化史研究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意识到,离开了中国历史,抽象争论中西文化优劣,是不易说清楚的。章太炎是公认的国学大师,以他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首倡国学。在他们眼里,“国学,当首经史”,而经即史,“经学还是历史学的一种”。(《章太炎政论选集》上)章太炎诸人主张国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史学。所以,章太炎强调“国粹以历史为主”。而且他还指出,历史的内涵主要有三: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耐人寻味的是,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除赵元任是语言学家外,其他三位都是历史学家。足见国学院的基础也主要是历史。由上可知,我们在青年学生中讲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固然不错;但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离开了对中国历史本身的了解与把握,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所讲传统文化与国学的知识,就犹如满地的钱币,因缺少丝线无法贯通,成效将是十分有限的。

历史是最深刻的国情。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一个指导伟大的中国革命的政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现状的了解。历史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就因为它是最为深刻的国情。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昨天与前天的中国,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今天的中国。人所共知,上世纪30年代前后发生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与中国社会史的著名论战,其直接导因就是对大革命失败的反省。为了确定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与前途,不能不首先确定中国社会的性质;为了确定中国社会的性质,又不能不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所以论战始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却不能不延伸到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入探讨。当时,著名学者何干之总结说:“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来龙去脉,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今日的中国,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一段落,所以要了解中国社会的横剖面,对于它的纵断面,也必须同时了解的。人们因为要认识现在,追求未来,而要求清算过去,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基本知识》,《自修大学》第1卷第1期,1937年1月)正是得益于这一场空前深入的国情探讨,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第一次比较充分地阐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科学概念,从而坚定地维

护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场争论也为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新民主主义论”的伟大构想,奠定了基础。这是历史助益中国革命的典型范例。历史教育承接着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出两点认识:

其一,历史教育本身就是最为朴素和最具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的特点,是诉诸民族的集体回忆与情感。它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娓娓道古今之变的过程中,悄然将“中国心”植入了每一个公民的心中,化育成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与此同时,又生动自然地传播了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令国人油然而生历史的使命感与现实的责任感。梁启超所谓唯国史教育,能令其国人“爱国之性发于良知,不待教而能,本于至情,不待谋而合”(《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道理也就在这里。

其二,历史教育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承接面。有的高校领导抱怨说,忆苦思甜原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但对于现在的学生却似乎不起作用,他们只喜欢作横向的与西方的比较,不愿意作纵向的古今比较。其实,这不能怪青年学生。他们对中国过去的历史知之甚少,因之缺乏历史的承接面,自然无法作纵向比较。相反,杨振宁却能指出,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巨大,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原因恰在于他从小受过良好的历史教育,又亲历其间,熟悉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的辛酸史。也就是说,他具备了良好的历史承接面。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日亟。1904年《江苏》上刊有《民族精神论》一文,即指出:“民族之精神滥觞于何点乎?曰其历史哉!其历史哉!”章太炎则将爱国主义比作庄稼,以为其培育同样需要浇水施肥,这就是历史教育。他说:“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章太炎全集》四)。他们实际上也都指出了历史教育是实现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教育不可或缺的承接面。

据此,反观现状,深感遗憾。正如许多学者所说,我国历史教育现状堪忧。历史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即国民教育。梁启超曾大声疾呼:只要国家一日尚存,爱国便是盛德大业。“国民缺了这点精神,那国家可就算完了”。国民智力欠发达,尚是容易补救的事情,若爱国情操不发达,却是不治之症。而实现爱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因之,他强调:“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梁启超选集》)但是,我们的现状是,由于受升学率的制约,历史课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不受重视。高中毕业生不升入大学,终身不再接受历史教育;即便考入大学,除非入历史专业,基本上也不再接受历史教育(尽管有些学校有少许历史学科的全校选修课,涵盖面及效果都十分有限)。而社会上五光十色的各种所谓历史题材的影视节目,多为商业性的“戏说”历史,非但不足为训,且有不良的误导作用。所

以,梁启超所强调的全体国民系统而普遍的本国史教育的局面,不但没有出现,而且即便在学校教育系统里,历史教育都存在着不断被削弱的隐忧。唯其如此,高校中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有不少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历史素养,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教材缺失了什么

与此同时,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也存在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都不仅体现了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成就,更重要的是规范了本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发展方向,所以代表了一种学科发展的范式,影响巨大。历史教材,尤其是本国史教材,由于贯穿着一定的历史观,因之它就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体现国家的意志,对于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既远且深。所谓“灭人国者,必先去其史”,就是强调历史教育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安全,不容掉以轻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课是更为深刻的政治课,各国无不皆然。日本军国主义者篡改历史教科书,抹杀侵华事实,台湾台独势力在历史教科书上大搞所谓“去中国化”,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我对我国中学历史教材有两点建议: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她与美利坚仅数百年的历史,相去悬绝。因之,其呈现方式不能简单照搬美国及国外的历史教材,应有自己的特点。自晚清以来,包括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大家在内,许多重要学者都重视并亲自参与历史教材的编写。经几代人努力,也试验过各种体例,应当说,历史教材的编写,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历史教材不能一味求新,支离破碎,这既不符合中国历史的特点,也有违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此其一。教材编写坚持一纲多本的原则是对的,问题在于“一纲”即现在叫“课程标准”的标准根据什么而定?对此的表述尽可以讨论,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作为中国国民对于本国历史的认知与素养,应有相当明确的规范。这需要专家与有关领导部门加以认真研究而后定。此其二。

综上所述,我想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以下的建议:

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建设;

高度重视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学应当开设历史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

应当立法,实施国民终身本国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不应就事论事。它首先亟待构筑好一个国民教育最基本的承接面:历史教育。这又意味着,我们有必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认真研究实行全体国民终身本国史教育的重大课题。

作者郑师渠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4版。

下载5历史 国情国力[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历史 国情国力[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MT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注册资本4800万元,是一家机电一体化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于2003年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

    国情观后感

    天津工业大学2013——2014 年度《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姓名 学院 专业2013 年 11月第1学期 研究生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我点开了国情备忘录的......

    《国情》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经济管理学院 商务3101郑红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国情备忘录》,用了一个多小时,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

    国情备忘录[本站推荐]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13信息与计算科学 张晶 0131123044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国情备忘录范文合集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姓名: 张璐 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毛概课上,我们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感叹、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我感到好久......

    杭州国力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杭州国力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针对城市雕塑、景观小品和旅游工艺品开发的设计、制作与安装为一体的专业性公司。公司团队都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及环境艺术系优......

    家用电器维修教学总结-刘国力

    《家用电器维修》教学工作总结平塘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刘国力 本学期担任13级电子班的《家用电器维修》的教学工作。《家用电器维修》是电子专业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专业基......

    北大教授 齐国力讲保健知识(整理)

    北大教授 齐国力讲保健知识 (录音整理2011.12) 第一部分:健康知识 一、健康格言 1.地位是临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身外的、健康是自己的; 2.无知是健康的杀手、无备是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