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时间:2019-05-14 14: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第一篇: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含义及案例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

目前实行等额选举的,主要有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副书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法律规范

(一)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正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另行选举……副职领导人员时,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五条规定“……补选……,候选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选举办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不管是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还是副职领导人员的选举,都存在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的现象。

(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以上所引用的法律规定,有两个地方出现了“也可以”的提法,一是正职领导人员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二是补选,候选人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应该说,进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对正职领导人员来说,要进行等额选举,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即没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可以进行等额选举。但是,如果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就不能进行等额选举,而是要依法进行差额选举;还有,补选时,是进行差额选举,还是进行等额选举,不是可以随意,而是必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因此,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要注意把握等额选举的条件限制,不能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而随意扩大等额选举的范围。

(三)可以另选他人。选举不同于任免和决定人选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代表可以依法联名提出候选人,另一个是可以另选他人。关于可以另选他人的问题,《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代表或者选民,……。”这就是说,在写票时,对主席团或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代表认为不满意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另选他人。这是选举工作中体现民主的重要一环。

结论与等额选举的优缺点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并存,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不管是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都可以另选他人。

优点与缺点

等额选举的优点: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而且在当选人给民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得到法律承认;

缺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当选者事先内定,影响其积极性.等额选举是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各方面提出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需经过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或预选,按应选名额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再进行选举。等额选举的优点是投票比较集中,有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缺点是选民或代表在选举前没其他选择余地。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而选举的公正、客观及其民主性是否能够充分得以体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选举制度的设计,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选举由谁组织和怎样来组织选举。我国现行的《选举法》对选举组织的规定十分简单,没有对选举机构和选举原则、程序作专门规定,法律过于模糊和原则的规定难以有效地规范选举机构权力的行使,这为选举中的暗箱操作、腐败和滥用职权留下了空间。本文拟就我国选举组织所存在的问题作浅略分析,并在借鉴西方国家选举机构方面规定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选举组织的路径与方案。

一、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规定:

我国目前对于选举组织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选举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一)选举组织的组成:在直接选举中,在县乡两级设立的选举委员会是组织办理本级人大代表选举事宜的临时机构,其组成人员由本区域内有关人员组成,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在实际操作中,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有关负责人,特别是党委中的组织、宣传、统战,政府中的民政、财政部门,还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负责人。据有关调查显示,乡镇一级的选举委员会绝大多数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个别由副书记担任,委员一般四至六人,大多由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妇联主任、团委书记、人大秘书担任。

(二)选举组织的职能:

在县级以上的选举组织,也即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里的主持,主要是确定选举时间、分配代表名额、提出选举工作要求、审查代表资格等。具体主持提名、酝酿、确定代表候选人以及投票、计票等工作,则由作为选举单位的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负责。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还承担着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所谓指导,实践中实际上也是领导。

对于县、乡的选举委员会,根据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选举委员会具有以下职权:(1)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2)进行选民登记,并做出决定;(3)划分选举本级人大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4)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5)规定选举日期;(6)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除了法定选举组织机构外,实际中,我国还存在着一套党内的选举机构,这是党为实现对选举工作的领导而设立的选举机构。各级人大换届选举时,同级党委都相应设立选举领导机构。党内的选举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事安排和选举工作的宣传、部署、协调等工作。这一实存内部机构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体现了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

二、我国选举组织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选举组织机构在我国选举中起到很好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方面:

在间接选举中,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工作,应该说稳定性没有太大问题,当然它有任期的限制,一届人大常委会也就主持一次选举工作。问题更多的是出在直接选举中的选举委员会上,该组织是一个临时机构,只是在筹备选举时成立,选举一结束即告解散。没有专门固定的工作人员。这就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是由于选举委员会的人员不固定,只是为了选举的需要,临时从其他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同时也没有对进入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的资格条进行限制。可以说大多数选举工作人员是缺乏选举工作经验和专业有素的培训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能否胜任选举这项涉及面广、事情庞杂、繁琐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对选举中产生的纠纷的裁决处理等法律专业性问题,例如对选举资格确认、选举的有效性和正当性认定等等。由这些人员所组成的选举机构很难保证其运作效率及其过程的合法有序。二是由于选举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机构,那么对于选举中出现的一些失范甚至违法的行为,特别是其中一些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取证的问题,由于选委会在选举结束后即告解散,对此类问题缺乏专门机构负责处理,有的问题因而不了了之。三是由于选委会的缺乏稳定性,对于一些选举资料、档案甚至都难以很好保存。

(二)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公正性与独立性问题

选举组织是组织和主持选举的机构,必须具有其高度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但是在我国,目前形成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的格局,这也就是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再由人民代表自己负责人民代表的选举事宜;立法机关既制定选举法,又具体执行其制定的法律。这在逻辑上是有些不同通顺的,有学者认为这违反了二律背反规律。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议会也大多是不管理自身的选举的,因为议会的功能质体现在制定和通过法律来规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他们不能运用行政方式对具体的公共事务在具体程序上进行操作性规范。当然我国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这一点可能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理论。

另外,如前文所述在选举组织的组成方面,我国法律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多由党委、人大和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而这些官员很多就是选举的候选人,而且实践中,选举委员会的成员当选的比例相当之高。这种情形,显然不符合独立、公正的要求,明显违反一般性的政府工作原则——“回避原则”。同时也违背“自己不能做自己法官”的法治精神,因为对于选举中产生的纠纷和争议,《选举法》规定必须先由人大常委会或选举委员会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处理,也就是选举组织还扮演了司法裁判者的角色,而一旦申诉涉及一方是选举组织的成员,那么选举组织无疑是自己处理自己的案子,自己监督自己、纠正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法官,这明显是违背自然公正原则的。

(三)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工作透明度和对其监督问题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选举组织机构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在实践中,不论党内的选举机构还是法律规定的选举机构的工作情况都是不对外公开的,外界无法了解其运作情况,因而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监督。

正是由于其不公开的工作状态,为选举中的暗箱操作、腐败和滥用职权甚至违法犯罪留下了滋生的温床。实践中,由于选举组织在组织和指导选举过程中故意曲解法律、规避法律甚至直接违反法律,侵害公民选举权的现象屡有发生。他们往往打着为了贯彻“组织意图”或假借“组织意图”的旗帜谋取私利,往往对选民或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的行为进行有倾向性的影响,他们一般不采用暴力、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但其破坏选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及结果的真实性可能更为恶劣。

在实践中,选举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选举行为主要包括:(1)接受候选人或助选人的贿赂;(2)变更、涂改、损毁选民名册获选票,或知情不举及未尽力制止;(3)滥用职权、妨碍选民自由投票;(4)窥探选民投票内容,妨碍选民投票;(5)纵容不合格的选民投票,知情不举或不加以制止;(6)在选票上附加任何符号;(7)在计票前或不计票时,私自参入选票,以影响选举结构,或故意错误的计算或记载;(8)非负责的选举工作人员持有保管选票的钥匙等。

三、它山之石——西方国家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规定

选举是西方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政治活动,在这些国家大多由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他们有着相同的性质和功能,只是在称谓和职权上大同小异。

西方国家的选举组织主要有:联邦选举委员会——美国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他的基本职权是住持、领导和办理联邦选举事务。选举管理委员会——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选举事务的常设选举组织。在日本,自1945年起就由选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两者分工不同,中央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参议院“全国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事宜。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不仅要负责都道府县等地方议会议员和知事的选举组织事宜,还有负责众议院议员和参议院地方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事宜。韩国也由选举管理委员会,并且是多级制,其职权较之日本的选举管理委员会更大些。选区委员会——德国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国的选区划分事宜,但不涉及其他选举事宜。

四、对我国选举组织的改革与完善的制度设计

对于我国选举组织如何改革和完善,有学者提出要设立全国性的高度独立的选举组织系统,即在中央设立全国选举委员会,在地方各级设立相应的组织,实行垂直管理,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与专业性。也有学者提出应该回归1979年《选举法》制定以前的规定,即县级以下的选举由行政机关——民政部门负责。

针对我国选举组织现存问题,参考世界主要国家的做法,笔者认为:当前要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组织,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现行政治体制的框架内下,做到尽量与相关的法律衔接而进行,把阻力降在最低限度。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毋庸置疑选举组织机构当然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另外,假设是由一个高度独立的机构来组织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目前情况下是走不通的。由于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是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的人代会选出上一级的人大代表,因此如果由一个第三方来组织人代会的选举显然是不可行的,可以想象人大难以忍受第三方对其干涉。而且人大在全国各地已经有现成的组织网络和资源,而重新设立一个组织,无疑将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是不经济的、不可行的。现在可行的方案是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下设立常设的选举组织工作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有别于人大下面的专门委员会以及人大常委会下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而应是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这样进行制度设计:首先,该机构的负责人,一般由人大常委员会主任或同级党委书记担任,或者是已退休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其次,在人员组成上,为了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和参与性,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名额给共产党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其三,规定选举机构中成员若成为候选人则必须回避,退出选举机构;其四,选举组织机构的任期应相对较长,同时规定非有法定事由选举工作人员不受撤职、罢免。该组织受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选举组织机构的双重领导。同时,还应规定该机构的运作原则和规范。并且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另外,对于选举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情形,规定相应具体而明确的制裁措施。

当然从长远上看,设立全国性的选举组织系统是确保选举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的根本措施,但这有待于我国政治民主进程的发展,特别是扩大直接选举,直至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直接选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所确定的目标,由独立的选举机构来主持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既可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机会,又可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从而确保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这与我们的政治目标是相一致的。我们期待通过选举组织的改革推动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进而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

第二篇:对我国等额选举的认识

对我国等额选举的认识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政框架奉行议行合一的原则,即民选的机构对国家事务享有全权。就我国而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其它任何机关都不能超越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上,也不能与它相并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第二条是这样表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种宪政框架应该说是优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的,因为它更重视民选机构的地位,赋予民选机构更大、更重要的权力,而不像“三权分立”体制那样把直接来源于民意的议会设定为与其它更为间接的方式产生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平等的位置上,并相互严格制衡。但在具体的宪政实践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的权威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显现出来,尽管拨乱反正,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无论是从权力实际运作的效果,还是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来看,都与宪法赋予它的权威地位相去甚远。“橡皮图章”的形象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如何使这枚图章变硬起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从宪政框架上为它设定的权力呢?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及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利于选出真正无私、公正、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民代表。选举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石,只有一个健康、公正、严格的选举制才有可能选出合格的人民代表来,而只有由一个个独立、正直、真正为民请命的代表才有可能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才有可能胜任宪法赋予它的权能和使命。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参加选举是公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利的重要途径。根据国情,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使选民广泛参加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我国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选举制度。这一选举制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平等性。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还规定,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这些规定,既保证了每一位公民都能在平等-1-的基础上参加选举,又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在选举上享有特权。同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名额,按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原则进行分配,也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平等。

第二,广泛性。目前我国有99.97%的18岁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参加选举的情况来看,全国的参选率一直都在90%以上;从当选的各级人民代表来看,全国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当选。这种广泛性,保证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第三,真实性。我国的选举不受金钱操纵,选民自由讨论、协商,推举出他们信任的候选人,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实行差额选举。参选者是否当选,主要看其对国家和社会实际贡献的大小,看其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对于选举中出现的贿选和侵犯公民选举权等违法现象,将依照刑法和选举法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在被选举者当选之后,如果有违法乱纪或严重失职的行为,选民或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四,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这种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考虑到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具体条件,也保证了公民对自己的选举权利的充分行使。

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作为一项基本的选举原则,是从1979年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修改后开始实行的。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目前我国实行等额选举的地方,主要有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而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如果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接下来浅谈一下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关系:

(一)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正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另行选举„„副职领导人员时,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五条规定“„„补选„„,候选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选举办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不管是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还是副职领导人员的选举,都存在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的现象。

(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以上所引用的法律规定,有两个地方出现了“也可以”的提法,一是正职领导人员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二是补选,候选人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应该说,进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对正职领导人员来说,要进行等额选举,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即没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可以进行等额选举。但是,如果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就不能进行等额选举,而是要依法进行差额选举;还有,补选时,是进行差额选举,还是进行等额选举,不是可以随意,而是必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因此,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要注意把握等额选举的条件限制,不能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而随意扩大等额选举的范围。

(三)可以另选他人。选举不同于任免和决定人选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代表可以依法联名提出候选人,另一个是可以另选他人。关于可以另选他人的问题,《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代表或者选民,„„。”这就是说,在写票时,对主席团或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代表认为不满意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另选他人。这是选举工作中体现民主的重要一环。

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1、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实行差额选举。具体的差额幅度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

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至3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具体差额数由本级人大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人数超过差额数,实行直接选举的要经过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按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实行间接选举的则应在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先进行预选。

差额选举的实施,不仅为选举人依法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也在被选举人的选择上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等额选举的优缺点: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并存,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不管是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都可以另选他人。

等额选举的优点: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的结构的合理性,而且在当选人给民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得到法律承认。投票比较集中,有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缺点是选民或代表在选举前没其他选择余地。

等额选举的缺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当选者事先内定,影响其积极性.等额选举是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各方面提出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需经过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或预选,按应选名额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再进行选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随之镇乡的人大主席消失,而街道一级又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使人大工作脱节断档。一些乡镇在村或街道居委会组织代表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方面,搞了代表活动室,定期组织代表参加活动,但这种活动只局限在县、乡一级的代表,市、县或全国人大代表的活动都缺乏载体,活动就更差一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仍值得探索。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很广,方式方法也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要把具

有国家身份和法律地位与担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好。首先要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如对财政预算的审查能力,改变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的局面,使政府和财政的“钱袋子”权力转移到人大手中,实现权力“归位”。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上的提高,法律基本知识的培训,以及人大代表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逐步使人大代表职业化,改变现在政府官员中人大代表所占比例偏多的现象。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政治热情,只有在各个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协调和保障,他们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的时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的选举制度(例如: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有利于发扬民主,使人民真正选出自己了解、信得过的人民代表,保障了各族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第三篇:试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传统的开发方法中客户主要靠阅读大量的文件了解系统然后向系统分析员表达他们对系统需求的意见。原型法展示给用户的是可以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用户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很清楚地把他们的意见告诉给系统分析员。

2、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结构化方法强调了面向用户的观点但用户参与较多的是系统分析阶段。而采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用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时提供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开发者认识用户的真正需求。

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我们知道系统分析的困难之一是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尤其对一些动态需求不容易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有助于开发者发掘和验证这类不易用一般语言来规范交谈的动态需求。

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在系统投人运行之前有些功能用户也无法预先知道。复印机刚发明时人们曾认为其功能只是代替复写纸在使用实践中才认识到远非如此复印机才得以有今天这么广泛的应用。信息系统也有类似情况。衍生式的需求是指当系统投入运行之后用户有了使用经验而提出的需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原型系统可以启发用户的这些衍生的新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告诉开发者。决策支持系统就常有这类需求适合用原型法进行开发。

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原型法以用户为主导更有效地辨认用户需求不仅使系统分析的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减少了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误解从而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风险。原型法也有不足之处。原型法不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成熟和便于管理控制。原型法需要有自动化工具加以支持。由于用户的大量参与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原型的评估标准是否完全合理。原型的开发者在修改过程中容易偏离原型的目的使用者在看到原型的功能逐步完备之后以为原型可以联机使用了而疏忽了原型对实际环境的适应性及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便直接将原型系统转换成最终产品。这种过早交付产品的结构虽然缩短了系统开发时间但损害了系统质量增加了维护代价。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型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更有效地辨认用户需求。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于用原型法开发。而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则不宜用原型法。一般将原型法与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结合起来使用用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以经过修改、确定的原型系统作为系统开发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完善系统说明书。

第四篇:试述当前我国职业高中

试述当前我国职业高中

办学面临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

当前我国职业高中办学面临的困难,众所周知,仍然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困难。近年来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然而无奈教育的发展却更快,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增加投入,再加上对教育所创造的贫弱的历史的修修补补,因此使教育常常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近年又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又出现了生源问题和就业问题。但这两个问题,归要结蒂,仍然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只不过它显得更具体,更突出罢了。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从招生到培养到毕业,全过程都有问题存在,有困难存在。而且这些问题和困难正表现为一种锁链制约循环状态。具体图示如下:(略)

由此看来,教育的困难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这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素,织成了一张大网。要解决教育问题,就得进行大的体制改革。所以,职业教育办学克服困难的办法只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找出路,找发展。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大问题,非本文所敢论及,因此,我在此只说一点个人的对于我国职高办学克服困难的粗浅见解。

在总的原则上,我认为可以借用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造的办法,即抓大放小,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结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是极为有限的,如果将这点绵帛之力平均分摊,则既救不了大校,又办不好小校。而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办好了既可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又可以树立为一个对外的窗口,对内的典型。更何况大学校已经有了发展的基础,已经要迈步前进了,而小学校却还是星星之火,处于呀呀学语阶段。再进一步说,放活小的,无疑象放下了一个包袱,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拿出精力抓大的;放活小的,甚至取缔小的,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教育,规范职业教育秩序,使我国职业教育走上健康、有序、规范、科学的发展道路。更直接的益处是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少了不必要的具体问题。目前,规模办学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教育由“粗放型”办学向“集约型”办学转化的必然结果。我们切不可坐失良机,固步自封,把自己禁锢在老一套办学模式之中,不能自拔。在具体办法上,我认为可鼓励重组合并,取缔小学校,限制新学校开办上马。对于那些大校应鼓励、支持其扩大办学规模,合并一些小学校。对于个别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缺乏的小学校,应坚决取缔。新的职业高中的上马,一定要严格控制,特别应限制那种开设专业陈旧的学校上马。最好在现有的学校中寻求我国职教的发展出路,不开办新职高。至于尚不能合并的小职高,应充分发挥他们“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放开他们的手脚,鼓励他们与市场走得更近,由市场来帮助他们开设新兴专业,谋求出路和发展。1998年,第二职业高中创建市级骨干校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总之,要努力建立“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有效机制”。

其次,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头脑冷静,注意研究实际问题,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悲观失望。我们应该看到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阶段后,必然会有一个发展迟滞的缓冲区。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还较晚,并意识到尚未成熟的我国人才市场的大环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人们的多样多变的就业思想因素等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所起的重要影响和决定作用。因此,没有一点忧患意识是不行的。但也不能悲观失望,遇到一点问题和挫折,就看不到出路和希望。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正面地对待“这一切”。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一系列实际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建设职教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三,在“市场--招生--培养--就业”这个链条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抓好“市场”这一环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建设好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增大,教育当然就会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如何发展我国经济,并非本文的任务,但如何建立好的健康的人才交流市场,仍然是我们应给以重视的。职业高中毕业生不包分配,是明文规定的,但是还不能不管。所以我们除了在毕业班加强就业指导外,还应召开

一、两次职高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让企业与人才见面,双向选择。通过对这一劳动力市场的统筹管理,我们还可以更深入,直接地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动态,然后决定我们的专业设置问题和招生问题。

生源问题,对于每一所职高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吸引力问题。如何将初中毕业生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就如一个寻找伴侣的大姑娘,光靠外表的穿着打扮,涂脂抹粉是不够的,还应有内在美。所以,每所职高都应在做好大力宣传、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练好内功,在师资、管理等方面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

培养问题,是教育问题的核心,也是我国当前职高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因为这一问题,牵涉到职高的硬件、软件建设,其实质问题在于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上。财力问题,就是钱的问题。人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缺乏、研究市场搞外交搞公关的人才缺乏、搞经济的人才缺乏。物力问题就是教育教学的场所设备用具问题。

那么,钱从何处来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们可以找到部分答案。该法第二十六条写道: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第二十八条写道: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第三十三条写道: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举办企业和从事服务的收入应当主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这为我们指出了“集资”、“掏企业的腰包”、“办校企”三条路。然而最根本的办法,是第三条路,即创办校企,提高教育质量,以教养教,所以该法第三十四条又写道,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发展职业教育。那我们何不就此大办校企呢?目前有的校企效益不错,有的校企名存实亡,问题主要在于经营管理上,所以如果我们不仅办了校企,还能抓住经营管理,就不愁办不好校企。总之,除大的经费可以请求国家拨款外,小的经费我们都应积极去创造。如果教育要走上市场,那么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时代就要划句号了。另外,对于职业高中,我们还可以按经济部门来操作,向企业学习借鉴如何管理,如何生产、经营的策略。

人力问题,对于职业高中来说,也很突出。往往表现为学校依据市场需要,想开办新专业,但专业教师迟迟不见踪影,或偶然有几个,还经常一走了之或是整体素质不高。有人提出教师要一专多能,这很好,但还应付诸行动,对他们进行“多能”的培训才行。这里还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教育要先行”,就是说在引进师资、开设专业等方面,要高瞻远瞩,不妨多来点“笨鸟先飞早入林”的超前意识,至少应走在市场前面一两年或与市场同步。这样一来,在研究市场、搞外交搞公关方面,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市场可为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找到依据,搞外交可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实惠和有利条件,搞公关可以推销我们的校企产品和毕业生。如果这三方面的工作能专门成立一个机构,就需要有人来开展。而这个“人”,目前就应尽快挖掘或

培养出来。在搞经济方面,职高也要有大量人才。这样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征聘挖掘,一方面可外聘或到各大学请来有关的毕业生,或是通过输出培养再请回的办法得到。可以这么说,在教育单位,人才有的是,关键在于如何发现他、培养他、使用他!物力问题,对职高来说尤为重要。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有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场所设备来支持。我国职高设施,在目前水平仍不算高,因此还应想方设法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应提高对现有设施的利用率。在学生实习环节上,不妨多一些“借鸡下蛋”的方法,多与相关企业联系,创建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境的优化上,鼓励师生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在个别教具的添置上,仍然要鼓励教师自制。总之,物力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积极创造,充分利用,注意节约,反对浪费,这是原则。

综上所述,我以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一些应急方法、措施,同时,我们更要有充分的信心和极大的热情,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去直面这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去创造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1998年底

第五篇: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新报讯(首席记者 辛 一)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的“4D高效课堂”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底,在乌兰察布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该校的“4D高效课堂”被作为全市课改先进典型进行观摩学习。7月11日,该校校长乌云毕力格对记者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该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成果。

为了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沉闷教学方式,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积极探索,最终形成了独具本校特色的“4D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划分为4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突出一个课堂功能,4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第一环节为“自主学习、新知发现”;第二环节为“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第三环节为“深入钻研,个性发挥”;第四环节为“扩展运用,思维发散”。这4个环节即是发现—发展—发挥—发散的过程,也就是“4发”。这4个环节的英语关键词依次是“Discover”、“Develop”、“Deepen”和“Divergent”,因其首字母都是“D”,故该校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4D高效课堂”。

201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党总支以“兴民族教育,创特色名校”为目标,本着“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依法治校、争创名校”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使党建工作有效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党建工作重点,遵照《2014年乌兰察布市“三带三创”工作安排》的要求,把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创新党课教育方式,开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下载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广泛性 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市社会自治和社会组织还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

    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答:(1)经济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从宏观上对城市经济进行调控、仲裁和服务,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良性发展......

    试述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并简单分析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 1.试述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并简单分析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答:监督分类:1、最大似然法;2、平行多面体分类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计算速度比较快。主要问题是按......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1、健全应急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联运机制。一是日常信息的相互联动;二是各部门的相互联动;三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四是条块......

    试述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范文

    试论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培训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和探讨公务员培训工作,对进一......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优缺点分析(★)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优缺点分析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091208229 姓名:王宁 摘要: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有一道架设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的桥梁,这就是政府网站。通过它,公众可以更便捷......

    试述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阻力

    试述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阻力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但是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本文从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试题:试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主要依据?

    试题:试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主要依据?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