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课:快乐与人分享说课材料
说课材料:《快乐与人分享》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 刘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生命教育》的《快乐与人分享》。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学生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玩伴较少,有很多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憋在心里,不懂得如何去面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离家出走、伤害性事件等心理异常行为。本课设计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扰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教学内容分析: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分享合作的快乐。活动形式方法:情境游戏、讨论沟通等。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以歌曲开头,让学生从心态上放松下来,引出快乐的感觉。然后老师与同学们分享糖果来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用大量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物品以及才艺的表演,让孩子们深刻的感受出快乐真的如此简单。最后以制作小小快乐卡结束本课的教学。
教学设计:《快乐与人分享》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 刘波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学生背景: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学业压力等导致他们心理出现许多情绪困扰。如果缺乏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的健康心理常识,长期的困扰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导致心理异常现象,甚至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教师应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对快乐情绪的体验。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玩伴较少,有很多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憋在心里,不懂得如何去面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离家出走、伤害性事件等心理异常行为。本课设计旨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扰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教学内容分析: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生命教育》的《快乐与人分享》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为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分享合作的快乐。活动形式方法:情境游戏、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1、欣赏歌曲《快乐崇拜》 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一首歌曲《快乐崇拜》,你可以合着音乐的节奏, 伸出你们的双手,动动你们的双脚,把这种快乐的感觉释放出来吧!(播放音乐,师生合着节拍做动作。),师:同学们,快乐吗?人人都想拥有快乐,其实,快乐就一个微笑。(出示笑脸图)同学们,你们能露出你快乐的表情吗?笑一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快乐是扇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摆脱烦恼,寻找快乐之旅吧!(板书课题:快乐与人分享)
二、摆脱烦恼 拥有快乐之旅:
1、师:昨天,刘老师的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袋糖,他说很好吃,特地带来给我尝尝。我尝了一个,真的很甜。刘老师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我可不能一个人享受,所以今天带来让同学们也尝一尝,好吗?
老师把糖给学生品尝。大家品尝糖,分享快乐。
好吃吗?高兴吗?看见你们吃得这么开心,刘老师也觉得更加快乐了。
2、思考,进一步理解分享的含义:
除了分享食物,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分享各种快乐——书籍、玩具、游戏、自己的成功经历等等。
同学们,今天你都带来了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分享各种快乐——书籍、玩具、游戏、自己的成功经历等等。)
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要拿这样东西呢?你们交流的过程中,你由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吗?(想)老师最近几天对照相机十分感兴趣,就爱用手中的照相机去扑捉一下身边精彩的瞬间,刚才我就设下了同学们交流的精彩瞬间,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展示同学们的活动场面)
3、其实,不只是食物和喜欢的物品,才艺同样也可以和大家分享。老师知道在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你是否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你的才艺呢?
指名上台展示。
师:获得是快乐,给予也是快乐,帮助他人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快乐。
当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我们发出了第一声哭泣;
当我们慢慢长大,会跌倒,会难受,会痛苦,会迷茫。
人生注定要经历风风雨雨, 才能见到我们心中的彩虹。
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坚强,要像倔强的小蜗牛,一步一步向上爬,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会有属于我们的天!(点机公益广告)
接着,请大家欣赏一段公益广告。
师:这则公益广告大家都看过吗?在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的笑脸?(学生回答)
三、赠送快乐卡
师:同学们你们那么快乐。,你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吗?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小小的快乐卡,画上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小笑脸,贴到黑板上。(学生做快乐卡)
师: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只要开动脑子,就能想出好的处理办法,人生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见到我们心中的彩虹,让我们都做一个快乐的人吧,让快乐伴随我们每一天!
教学反思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 刘波
1.灵活处理教材。
《快乐与人分享》在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分享喜欢的物品,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了地方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暖身活动,体验快乐;摆脱烦恼拥有快乐之旅;赠送快乐卡,感受快乐。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第二课《雨说》
袁老一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杨娟
2雨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袁老一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杨娟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3)师范读、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4)喜悦、轻快地朗读这首诗
a、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b、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c、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d、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2、整体感知
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词,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诗
六、教后反思 袁老一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杨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及其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二、研读课文
1、理解性朗读全诗,分析“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表现了春雨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她要探访大地;“雨”接着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还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所有这些说的话,集中地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不难看出,春雨具有奉献自己、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
2、从上面我们了解到,雨的到来可以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都不难理解;但诗中七、八两节却提到“雨”到来要做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是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雨能教孩子们笑吗?这个笑是我们平常时的哈哈大笑吗?如不是,那我们又如何理解“笑”?
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石狮,石狮流的自然不是泪,那应该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体,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乐观、积极的对待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成长。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所以,诗中的“笑”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的精神。教孩子们勇敢的笑,就是诗人希望孩子们能用这种精神态度去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这也是诗人为什么要以“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作为副标题的原因。(联系诗人的童年生活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解释。)
本诗的副标题既点明了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又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表明了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的时期,旅居海外已久的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 袁老一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杨娟
年的意义。所以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也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点击: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不仅如此,诗人对诗中其他事物,诗人也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等等。
总之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这种手法不是拟人的修辞方法,而是拟人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明确: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四、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五、本课小结
雨在本文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它探访大地每个角落,既滋润万物,又滋润孩子们的心地,让孩子们读出了快乐,读出了勇敢,读出了希望。
六、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七、板书设计 雨说
雨前:探访大地
雨中:怀着爱心
雨教:表示亲切
雨息:美好祝福
八、教后反思
第三篇:《快乐的人》教案,说课
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材《快乐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育理念:
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课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快乐的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材料是各种线或铁丝,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环节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应知:感受人物的各种动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应会:参考教材中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各种线材根据预先的设计进行快乐人的制作。
情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创造人物各种生动的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奇、美观与生动。
教学用具:各种线、铁丝、胶水、课件及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提问: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老师板书课题――《快乐的人》。
二、新授:
1、教师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小组研究:
小组成员可表演并体会这种动态。师同时问: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3、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进而启发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线材来表现快乐的动感的?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4、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法?
5、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一件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师可适当指导)
6、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7、教师小结:
三、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人》 一.说教材:
《快乐的人》一课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四课,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材料是各种线或铁丝,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环节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运用这些废旧的材料再创作,学生们的兴趣很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的人物造型,对盘、缠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刚接触,对人体的比例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这样一节造型表现课,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进行快乐的人的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这一环节,我先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把同学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引出课题:快乐的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二)领悟认知,质疑解难:
我先问同学们,哪些活动会给我们快乐?快乐时你又会怎样做?这时同学们都能说出很多快乐时的动作(唱歌、跳舞、拍手笑、骑车、滑雪、做游戏、荡千)紧接着出示快乐时的图片,初步让学生体验快乐时动态的美感,出示奥运会的会徽,是让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出示奥运火炬手、刘翔赛跑的图片与相应的线造型图案,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了先造型人物的造型特点,通过欣赏图片与作品的联系,使学生感知简化、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
(三)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感受快乐的意义,巩固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特有的表达意义。
五、说反思:
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什么样的作品需要装饰,什么样的作品不需要装饰就已经很完整了,这样菜不至于在制作的过程中没完没了的去装饰。
第四篇:快乐篮球》说课
《快乐篮球》说课
《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只有让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身体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引领学生自练自悟。用学生自己对篮球的“玩练”体会动作过程和方法,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体验感知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同时,课标特别强调“练”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练,在练中整体感知,在练中产生感悟,在练中培养球感和球性,在练中受到小组同伴合作情感熏陶。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我将摒弃繁锁的讲解分析和动作示范,力求在动作讲解和示范时简练,直接切入要点,把“体”“练”作为这堂课的重点,让围绕篮球的“练”贯穿课堂始终。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积极热情的参与小篮球上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和游戏,敢于在同伴面前自我展示。
2、能初步掌握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提高传接球的能力。
3、在练习中和游戏中表现出与同学合作的行为,培养良好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安排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程伊始,老师和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及通过老师的鼓舞,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做球操,使学生在快乐中接触篮球、喜爱篮球。
2、亲历体验,自主探究。通过语言的导入,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掌握篮球的运球动作,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3、挑战游戏,拓展练习。在技术拓展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和穿越迷宫使学生的运球本领有了用武之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此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机智反应能力,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又使他们更加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共舞放松,共话收获。最后在《我们都是好孩子》的音乐中,师生共跳律舞、共话本节课的收获。这一设计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形体、技能、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受到运动美的熏陶。
在这四个环节中,以快乐大本营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活动:
第一关:热身运动,学生在《大家一起来》的音乐声中做球操。第二关:运球探究营——主要是学习篮球运球要领。安排了一下环节:
1、自由运球
2、小组交流
3、学生示范
4、总结运球要领
5、巩固运球要领
6、小比赛——看谁拍球的个数多。第三关:运球创新营——主要是学生自己创新各种运球方法,安排了三个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创新运球方法
2、交流展示
3、练习自己喜欢的方法。第四关:运球娱乐营,设计了游戏:穿越迷宫。第五关:快乐放松营,最后学生在《我们都是好孩子》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活动。
在课堂中,学生喜欢的运动情景,将发展学生素质、掌握动作技能、关注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有机整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新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小组合作等形式感受新知,掌握新知。教师在这期间利用展示交流、观察评价、游戏竞赛、激励评价等手段,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总之,本课以篮球作为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的一种手段,通过篮球运球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对篮球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使篮球运动成为学习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五篇:快乐的午餐说课
《快乐的午餐》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午餐》,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 教材简析:
《快乐的午餐》这节内容是在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下一节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基础的。教学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缺乏数学语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比如吃饭时发餐具。
一年级学生喜欢接触有明亮色彩的,多动,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学习资料最好有图片/插图,声音/歌曲。要寓教于乐,教学方式要多样,在游戏中增长知识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 一的活动经验。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教学重点:在数一数、摆一摆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感知对应的比较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的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盘子、杯子和勺子卡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1、讲解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丰富的午餐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
2、讲解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3、指导练习法,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图片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对直观形象比较感兴趣。
六、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与收集信息
1、谈话导入:今天,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出示主题图。)
2﹑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都看到什么了?(盘子、杯子、勺子。)对了,小松鼠们用餐的时候每人都需要准备一套自己的餐具。
(二)、主动探究 拓展思维
1、说一说一人一个盘子,够吗?感受同样多(通过问题“如果你是服务员,你会怎么发盘子?”引入。放手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一人一把勺子,够吗?杯子呢?初步感知多与少(通过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不断地在两者之间对比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体会一一对应的简便性,认知多少。)
3、说一说,那个最多,那个最少?
(三)、巩固强化与掌握方法
1、课本15页练一练1--4题。(师指导练习)
2、说说自己小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四)、效果评价与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小组(或排)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通过评价,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及时予以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延伸到两数之间,有利于学生学得更全面。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总结提高阶段,我通过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小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等多少的比较,这样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我认真解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精心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其用数学的能力。这就是对本节课的介绍,殷切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