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告诉学生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养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做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四、.视学生为己出,处处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忙引导。那么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休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为了实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第一,要从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一身正气,要突出“为人师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坚持学习与实践。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还要富有教学经验。而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应该做到坚持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水平。
第三,要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体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的真谛;只有热忱的爱每个孩子,让他们的全部素质都得到提高,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热爱每一个孩子,不只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做人,还要关爱他,时时刻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集体中茁壮、健康的成长。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总之,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浅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教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一个职业群体,深切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培养无限深厚的爱国深情、自觉恪守的爱国主义伦理道德、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实践行为,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情操。
教育伦理贯穿在教师的教学中每一个过程,它同样也界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地位。中国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教师被善称为“师父”,“师”与“父”齐名,可见古代将教师摆在宗法家族等级社会最显赫地位当中,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已经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地位予以了充分地认可和肯定,当教师的地位一方面被肯定,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濡染了血缘关系的色彩时,信任就像一座坚固的桥,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连在一起,自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层亲人的情感,教师也会多一份责任,会像父母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是受一定的经济条件制约的社会意识形态。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和谐、融洽的桥梁,使教师能正确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地等待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尊师意识的发展,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包含:公平(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平等)、诚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几个方面。其作用是指导教师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路径可分为: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道德教育:首先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师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将师德水平与教师需求进行分类,对促进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其次,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师德教育。运用榜样示范、教师故事、视频电影、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师德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比如,历年举办的“全国十杰教师”评选活动及“十杰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讲,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教师们的共鸣。再次,加强教师自身
道德修养,注重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活动进行评价与思考,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教师遵从既有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应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教会教师作出选择,避免理论上的高调和实践中的迷茫。
道德修养: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道德实践: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科学研究积极进取,严肃认真;教育学生孜孜不倦,充满爱心;社会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增长,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更应成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者,择业就业的指导者和学生心理的疏导者。
古人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为人之本,立人先立德。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者无德,何以教人。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师德培训应该形成制度,使之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依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加强对教师职业思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学生,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考评制度的建设是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及考评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教师考评是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的综合检查,对教师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考评,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德行形象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体现完美的师德。
加强师德激励制度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靠学习和教育,也必须靠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和教育是规范师德的基础,激励是一种促进师德形成的必要手段。激励机制就是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师德标准形象。
教师的德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篇:对教师职业定位的认识
对教师职业定位的认识
韩愈先生对“师者”这一概念的解读,也许对当今社会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并不十分尽然,但也涵盖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特征和阐述了教师的最基本责任,那就是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新的社会阶段对教师的解读是这样的: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职业角色指的是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张红老师说得好,教师首先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职业,它和士农工商一样,从业者首先要有相关的技能,还要有不断学习行业技能以求取得自身职业发展的态度。正像商人的本性是追求更多利益,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出更多更好的学生,这是一种职业上的成就感,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养要求指的是教师是要有教育学生技能储备和人格修养。作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专业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更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职业定位和素养要求,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日期:2009-02-17] 来源:作者:tenghx [字体:大 中 小]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
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我对教师职业及道德一点理解
作者:四叶草 来源:xsk 点击:3960次 评论:0条
我是一个工作才三年多的年轻教师,在三年多的工作中,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是在不断的加深,提高中。我自己的职业技能也在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还有可喜的一件事,就是在从事教师职业后,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自己的素养也不断的提高。我在这里就像谈谈这几年来我对教师职业,及其职业道德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说句实话,我这个人一开始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想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其一,我这个人的性格里比较随意,就是没有那么严谨,这个性格不太适合当教师;其二,教师职业要对人的前途,人的命运负责,我怕我负不起这么大的责。而这些想法随着我必定走上教师的职业道路而渐渐被我抛在脑后,因为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教师当好。
而我对教师的认识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对教师的理解可以是以下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是对教师的理解也仅仅是这么两句话,因为第一句是我们的校训,是对我们这些准教师的起码要求。而第二句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像是像董存瑞或者是别的什么革命英雄那样的天立地的英雄形象,这更加大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恐惧”,或许我不太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在毕业之后,当我站在30多位可爱的小孩子面前的时候,我看着他们那可爱、求知的双眼的时候,我却爱上他们,或许我这人骨子里天生与孩子有缘吧。因此我想了想,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先当我这个老师吧。在三年多的日子里,我渐渐对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的道德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理解。
首先,做一个教师肯定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陶行之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教师起码的操着几十号人的命运,你的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怎么走?会怎么样?和我们教师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能够忍心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并不理想的,或者走上没有前途的人生道路吗?而且那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几十号的人!难道我们就能无动于衷吗?难道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可爱的眼睛的时候能够不屑吗?再者,我们教师的手中还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进步,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日本战后的教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教育的责任承当者就是我们教师。想想我能够承当这么重的责任,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对别人,对民族,对人类负责呢?我想,只有有了责任感,有了责任心,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职业,才能正确地对待这个职业,才能做好这份工作。那么那么多的孩子在你的手中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其次,作为教师,自己一定要身正。我觉得这里的“正”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有比较多、比较高的学识,第二就是要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比较高修养。作为教师肯定要有一定的学识,“学高为师”嘛,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有一句话都被说烂了: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传授知识给学生,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要比较高的学识,而且对自己所掌握的学识还应该有一定的研究。就比如我们语文老师教学生习作,在知道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善于习作,而且本身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方式等有所研究,才能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乃至优美语言以及真却的表达方式表达学生自己的情感。而现在新的课程改革后,又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教师自己要有一套正确的、比较好学习的方法,这样教师自己探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传授这样的方法给我们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外,无形中自己的言行也在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我的学生曾经在作文中提高这么一句话:“老师有一些不好、不太文明的习惯被我们学生看到了,老师您要知道,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我们也会学你的那些不好的行为。”我们的孩子都能看到这些,我们为人师者恐怕更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全社会都在搞公民道德建设,而我们教师在祖国的下一代的面前又担当着教育者的身份,不但教给知识,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着学生,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是一些最微不足道的言行。教师的言行的影响应该更胜于我们对学生的说教,更胜于那些规范、纪律对学生的影响。除此我还有一点想法,那就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勤学、好学,经常教育学生学无止境。而我们教师自己做到了吗?虽说这些学生未必看得到,但是想既然我们能这么要求学生,为什么自己不先做到呢?我想教师的这种品质也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感染我们的孩子。这样做为一个教师我想应该也不会有愧于心,至少我在现在会有这种感觉。
第三,我想要真正干好教师这一工作,自己的思想境界要提高一级:爱岗敬业。我们的师德规范将这一条放在第二条。我似乎觉得有点高。因为在我几年的工作中,我时常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几许害怕,我的害怕是因为我对自己是否能够当好教师感到害怕,我时常担忧自己愧对自己的学生。因此我自己觉得爱岗敬业的境界我似乎没有达到,可又是我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用他们的眼睛把我的精神提起,重新振作起来奋斗。但是我也坚信作为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因为只有你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从事的工作,你的那份责任感才会增强,才会激励自己,这时你才会真正当好教师。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士都是热爱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而有了责任感、有了对学生的爱,也就能从学生那里得到你的事业上的成就和满足时,你也会真正爱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是真正爱岗敬业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从我的工作中体会到艰辛,但我也能从我的学生那里得到快乐,我又能忘却那分艰辛,投入到我的充满激情和收获的工作中去。
最后,我还想谈我的一点感受,就是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的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一节课都是在创造,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另外,我们的学生真正走上社会,去建设社会的时候,应该是在10来年后,我们都知道现在时代的发展是相当快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给学生的思维应该是一种能够创新的思维,能够不被我们现在思维所限制,所以我们这些教育者要大胆的创新,要教孩子创新,在继承优秀传统、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新。那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被我们的时代所淘汰,那样他们才能创造属于他们的时代,那样他们才具有时代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也会走到时代发展的前沿。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的进步都离不开为人的创造性的想法,我们有了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时代怎么不进步?
第五篇: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4、《教育现代化》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