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时间:2019-05-14 14:1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第一篇: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安全日教育活动材料2

传染病知识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 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 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2).社会因素 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密切相关。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之一。我国解放以来消灭与杜绝了烈性传染病与在部分寄生虫病的流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

3.流行特征

(1).强度特征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

(2).地区特征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地方性传染病。

(3).季节特征 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上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的发病率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因素、人群流动有关。

(4).职业特征 某些传染病与所从事职业有关,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5).年龄特征 如某些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生率高。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那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安全日教育活动材料3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餐具应该严格消毒。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多补充水分。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找到。

第三,发生腹泻也要继续进食。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但科学的治疗方法并不提倡这种做法。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

此外,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得不偿失。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而且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发生腹泻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严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秋季常见病及预防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

一、秋燥症

秋天的干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呼吸道感染

秋天温差较大,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在秋天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心血管疾病。

由于天气变凉,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四、关节炎:时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可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可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五、秋愁病:秋天会使有些人出现沮丧、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忧愁消极。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尽量多做户外运动。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最后,不要总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还可多和朋友聊天,这样会使人忘掉忧愁,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另外,久居闹市的人们应该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既能增强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也能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从而消除烦人的秋愁。

六、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过口腔侵入人体消化道,并能随粪便排出病原体从而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如果医治不及时,可造成大流行而危及千万人的生命。此类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居多,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霍乱,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般发病较急,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便和里急后重为典型特征。菌痢的潜伏期一般1―2天,短者数小时,长者6―7天。

安全日教育活动材料4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经:

l、经水传播:水源污染,特别是江河水沟渠水池塘水井水等极易受到污染,如洗涤病人衣物,倒吐泻物,船夫渔民排泄物直接下水等。一次污染有可能使水体较长时间保持传播能力,尤其夏秋季节人们饮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洗蔬菜或水产品等,都可增加感染的机会。

2、食物传播:食物在生产、运输、加工的贮存过程中,都可受到水或病人、带菌者直接污染,特别是冷食、乳制品易被污染。流行期间筹办婚丧酒宴或节日聚餐等,都易于经食物传播。特别是炊管人员感染后危害更大。

3、生活接触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构成传播,其中手的污染较严重。

4、苍蝇传播:苍蝇可将垃圾、粪便、呕吐物中的病菌病毒带到食物上,起到传播作用。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以上几种传播途径均由不同的病菌或病毒引起,症状各异,但都属“病从口入"。其发生和流行,主要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但是肠道传染病也是可以防治的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防病。注意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前、便后注意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去皮,不能去皮的用开水烫洗。

注意自身防范,不随意购买校门外摊贩的不洁食品。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加强体质锻炼,增强防病能力。

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4)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5)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上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6)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7)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8)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9)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预防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在肺内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器官都有可能受结核杆菌侵袭,但以肺结核病最为多见。

肺结核病,在解放前被称为“肺痨病”因为得了这种病死亡率极高,所以谈起它无不令人恐惧。最近几十年,由于各种特效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因为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由他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已大大减轻,然而,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生长非常旺盛,消耗代谢量很大,加之受内分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处于相对的不平衡状态,当营养不良,疲劳过度,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得肺结核,发病率仍然教高,在我国城乡地区约为5—20人/万人。

肺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的消耗性的疾病,一旦发病,体质明显下降,而且会有午后或傍晚发低烧,盗汗(睡眠中出汗),持续较长时间的轻咳嗽;发音嘶哑,痰中带血;精神萎靡、容易疲劳、食欲差、听课精神不集中等症状表现。女青少年还可出现闭经,经期明显后延等现象。

肺结核是怎样传播的?预防方法的重点是什么?

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那些患急性肺结核、或慢性肺结核未经彻底治愈的病人,他们可以是与青少年密切接触的老师、家长、朋友、炊事人员等。病人的痰里有大量细菌,传染性很强,他们在咳嗽、吐痰、打喷嚏或说话时,嘴里出来的飞沫污染周围的空气和尘埃待,向别人传播。如果使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具、水杯、和病人一起夹菜吃饭,都会被传染。牛奶消毒不彻底时,里面有一种名叫牛型结核杆菌的细菌也会传播肺结核。根据以上传播途径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提高青少年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以防尘土飞扬,牛奶要煮沸消毒后再喝,集体用膳实行分餐制等。患有肺结核的青少年一定要休息,隔离治疗,以切断传播扩散的途径,防止传染他人。为了早期发现可疑症状,青少年应每年X线胸透检查一次,发现可疑症状者应进一步检查确诊,这对于儿童时期曾患肺结核病的青少年尤为重要。15岁以下的少年如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要抓紧时间接种卡介苗,以加强机体人工免疫力。此外,平时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增强体质,保证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待营养摄入,对加强抗结核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

1、各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学校主要领导要统筹安排并明确一位主管校领导分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2、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要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应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各级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发生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流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争取和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

4、学校校医院和教育部门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要深入学校食堂、教室、宿舍等教学、生活场所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卫生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并协助卫生部门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常识问答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办?

答:(1)要安排在全校开展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让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春季疾病预防基本知识;(2)注意管理好公共场所卫生,重点是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和厕所;(3)制订预防方案,准备必要的空气消毒和环境消毒设备;(4)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发现学校职工、学生中有呼吸道传染病可疑者,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并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5)搞好预防接种。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校教师应该怎么办?

答:(1)保证健康教育课落实,向学生传播必要的传染病预防知识;(2)保证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督促住校学生勤晒衣被,参加户外活动;(3)注意搜集所在班级学生的有呼吸道症状者,发现可疑呼吸道传染病者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生应该怎么办?

答:(1)主动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2)养成良好的群体卫生习惯,保持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勤晒衣被,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4)发现有可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及时向老师报告。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生宿舍应该怎么办?答:宿舍应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和新鲜,注意室内的卫生,勤晒衣被。如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应请当地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专业消毒处理。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校食堂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食堂工作人员应做到按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要求上岗,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注意自身的卫生。传染病可疑者应及时调离食堂的工作。注意食品卫生,保持饮食的清洁,餐具应进行蒸煮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问: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厕所应该怎么处理?

答:学校厕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注意每天及时清扫,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保证学生大小便后洗手用水。粪便按要求及时清理,如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用过学校的厕所,要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由专业人员消毒处理。

问:学生春季易患哪些呼吸道传染病?

答: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中小学生容易患以下疾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非典型肺炎等。

问: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答: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而传播。

问:为什么春季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答:主要原因有:(1)春季气候变暖,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2)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3)学生集中学习、生活,疾病容易相互传染;(4)封闭的教室,空气流通不畅,疾病容易传播。

问:如何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答:(1)如果班上有学生患呼吸道传染病,要尽快进行治疗和隔离,其他同学尽量不要与病人接触,或去病人家中串门;(2)保持教室和家庭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譬如疫区提倡戴口罩);(4)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要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5)做好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第二篇:传染病知识宣传

传染病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分类:三类(甲、乙。、丙)

甲类传染病(两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吸血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于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宣传日

3月24日结核病宣传日

4月25日计划免疫宣传日

7月28日乙肝病宣传日

12月1号艾滋病宣传日

第三篇: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活动总结

传染病预防活动总结

为切实抓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切实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同时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安排、认真组织并扎实开展“预防传染病”活动。现将预防传染病宣传周活动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保证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成立了由王建军校长为组长,学校其他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布署,加强指挥和领导,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了师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组织学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应急预防预案。

二、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我校认真落实了每日晨午检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要求班主任教师每天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午检,同时留有记录。在晨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发热、恶心、腹泻等病症时,必须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和学校,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儿童免疫接种的宣传组织,督促家长做好儿童疫苗的接种补种。按规定主动开展疫苗接种,构筑防病免疫屏障。流感、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家长可自愿接种相关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三、全面宣传,强化教育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请镇医院医生到校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向全体家长发放公开信,宣传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其它春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防控知识和防范措施。学校与家庭共同做好预防传染病工作。

四、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利用每天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也就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足休息,并经常就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引导学生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五、讲究卫生,从我做起

开展全校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保持各教室、宿舍等人群集聚场所的空气流通,保持校园内整洁、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

在传染病预防活动工作中,我们学校对其高度重视,认真宣传和教育,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消除了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道朗镇中心小学 2017年9月

第四篇: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1(精选)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传染性极强,主要表现有:发热及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咳嗽、咽炎及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还常并发细菌性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目前对流感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只能缓解一些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保持经常通风;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患者进行接触;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二、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可侵犯各个脏器,以肺部侵犯最为常见,多数病人表现为逐渐起病,持续低热,尤以午后低热多见,同时有盗汗、疲乏、纳差、消瘦、情绪变化等。肺结核的呼吸道表现以咳嗽为最常见,开始多为干咳,以后出现白色粘痰或粘液脓性痰,咯血亦常见。

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传,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人咳嗽、打喷嚏的卫生习惯;积极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机体非特异免疫力;对传染性患者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多开窗换气,所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可接种卡介苗;有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三、艾滋病(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传染、母婴传播、人工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方式传播,日常生活学习不传播艾滋病病毒,如礼节性接吻;共用毛巾、马桶、学习生活用品;拥抱和握手;同一游池游泳;蚊虫叮咬等。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死亡率高。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毒品注射,取缔娼妓,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限制病毒感染者结婚,加强公用医疗器械和公用生活用品消毒。对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注意隔离,患者的血、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五篇:六种传染病宣传知识

六种传染病宣传知识(艾滋病、鼠疫、霍乱、肺 结 核、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艾滋病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是其英文名称缩写“AIDS”的音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获得性”是指在人出生后才发生的疾病,是与那些出生前就有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相对而言的。

“免疫缺陷”是说“免疫功能出了毛病”。我们正常人体都具备一定的抵抗外界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能力,我们叫它免疫力。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体才会及时地抵御病毒的侵袭,才不会天天生病,才可能健康地生活。然而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正是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艾滋病人会表现得非常脆弱:一些在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都会乘虚而入,在他们身上造成感染(医学称为“机会性感染”);一些在常人身上表现很轻的病症,在他们身上都会成为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所谓的“综合征”,意思就是说艾滋病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

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了5例这样的病例,他们都是同性恋者;随后,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陆续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当时人们还不知到这种病的原因,也没有给它命名。直到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塔尼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从这样的病人身上首次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3年以后,国家医学界正式把这种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这就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由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就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病毒躲在哪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的身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在血液里专门攻击一种重要的血液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这种细胞是人体与外来病菌作战的斗士。由于艾滋病病毒可以在淋巴细胞中生存并进行繁殖,然后又从细胞中跑出来侵犯新的细胞,所以血液是艾滋病病毒的重要藏身之地,使用被病毒污染了的血液也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重要途径。

艾滋病病毒还存在于人体的精液、阴道的分泌液中,所以性活动也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人体的其他排泄物如汗液、唾液、尿液、泪液和粪便等都不含有或只含有极少的艾滋病病毒,因此不会造成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还可以侵犯人的脑部和身体其他一些部位,但是由于这些部位的病毒不太容易排出体外,所以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关系不大。艾滋病病毒在一些会叮咬人的昆虫(如蚊子)体内都不能生存,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这种昆虫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我们。

三、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向公众提供重要的而且准确的知识信息,卫生部于1998年10月编发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有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肺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二、结核病的传染性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三、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在肺结核病变中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通过细支气管、支气管、大气管排出体外。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以上称为''咳嗽传染'',是经科学试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但这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四、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核菌首次侵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在此繁殖,称为“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处形成原发病灶,结核菌从原发病灶中沿淋巴管进入到血流中,叫做“血行播散”。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各脏器中,有的立即发病,发生严重的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的结核菌潜伏在各种器官内,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称为“继发结核病”,也叫“内源性发病”。

但是,近年来证实,如果多次、大量感染结核菌,也能形成“外源性发病”。所以,积极发现并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播的机会;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健康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就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的机会

五、肺结核主要的常见症状

与其它疾病一样,肺结核病的早期,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症状。此外,即使有了症状,由于肺结核病的症状没有很明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误认为得了别的病而忽略了肺结核病。

通过很多调查分析看,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

咳嗽咳痰超过3周咯血

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

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应当想到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

六、怎 样 早 期 发 现 肺 结 核 得了肺结核,除了肺部受到直接损害外,由于毒素的刺激,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一些全身的症状。如病人常感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消瘦、夜间盗汗、午后发热、两面颊潮红等。有的小孩还会出现性格改变,易急躁吵闹;一些女病人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道症状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轻度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可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有的病人可表现为高热,常被按感冒治疗而延误就诊。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必要的检查。如胸部透视、拍片痰涂片查结核菌,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查血沉等,以便早确诊。但有些病人早期根本无症状,往往在健康普查中才被发现。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胸部透视简便易行。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应做定期检查:

1.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

2.患有糖尿病、矽肺及胃切除等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

功能低下的病人。

3.“OT”试验强阳性的病人,尤其是儿童。

4.长期低热或有结核过敏表现的人,如关节疼、血沉快、抗风温治疗效果不好,或患有结节

性红斑、泡性结膜炎者,应做胸部透视和全身其他检查。

5.一些经常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

6.对于健康人,也要每1~2年做1次胸部透视检查。尤其是中小学教员、保教人员、医生、护士、服务人员、食堂餐馆的管理人员等。

7.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持续发热,以及肺部有阴影者,经正规抗炎治疗两周,仍不见吸

收时,均应想到患结核病的可能,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七、肺 结 核 病 要 坚 持 正 规 治 疗

虽然肺结核病是一种防有措施,治有方法的疾病,但目前因为结核病患者中没有实施正规治疗的约占50%,所以使许多肺结核患者由可治变成不可治,由急性转为慢性,丧失了治愈的良机。所谓正规治疗就是用四种抗结核药联合服用,疗程一般为6个月。那么肺结核病人为什么一定要正规治疗呢?因为:

1、肺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感染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须持续至少6个月时间,才能彻底杀死肺中的结核菌。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时间认为症状稍有好转,就不再继续服药;或者出现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擅自停药。这种中断治疗的做法,往往使病人肺中的结核菌继续存活并繁殖,甚至引发更具危险性的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这时,抗结核药物可能已不再起作用,病人很可能难以治愈,并继续传播给他人。

2、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要治愈肺结核,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联合用药,治愈率可在95%以上,所以结核病人一定要同时联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链霉素)四种药物。切不可不按医嘱用药或自行去药店买药服用,更不能单独服用一种抗结核药物。

3、由于肺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6~8个月),而许多肺结核病人对正规化疗缺乏正确认识,可能因治疗初期效果不明显,产生各种顾虑或疑惑,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肺结核全过程中需要医生和病人密切合作,医生必须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宣传教育,使病人了解肺结核病的特点及防治知识,并督促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服药,从而漏服药造成的治疗失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治愈结核病的策略--“DOTS”,即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对病人来说,就是每次用药都要在医务人员(或者家庭成员)的观察下进行。

八、肺 结 核 的 预 防

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肌体产生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嗽、痰中带血、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彻底,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九、哪 些 病 人 容 易 得 肺 结 核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据了解,以下六种人容易被染上肺结核病。第一种:老年人,据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肺结核发病率随年龄增高上升,高峰期一般在六十到六十几岁,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功能减退,感染结核容易发病或原先潜在的结核病灶重新活动。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于病程长,年龄大,肺的弹性差,支气管粘膜纤毛数量减少,肺的净化功能减退,结核菌侵入后不易排除。同时,全身及局部抗感染能力低下,结核菌易在肺泡中生长繁殖而致病。

第二种:糖尿病人,据统计,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的比正常人高三至四倍,约占糖尿病人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因为糖尿病人的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人常伴有维生素A缺乏,削弱了呼吸道的抵抗力,晚期病人由于消瘦、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故更易发生结核病。

第三种:胃切除的人,资料显示,胃切除术后的人结核发病率为一般人的十倍,死亡率较一般结核病高三倍,研究认为,胃切除术后,胃容量减少,胃酸分泌不足,胃排空食物时间较快,导致摄入食物热量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结核菌易趁虚而入。

第四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人,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且T细胞的代谢发生障碍,以致抗感染能力削弱,使结核菌感染机会增加。

第五种:不接种卡介苗的人,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不接种卡介苗,体内缺乏抵御结核菌的抗体,故易得结核病,有人曾对新发生结核病的青年学生调查,没有接种过卡介苗的高达百分之八十。

第六种:家中有肺结核患者的人,家中有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菌阳性者不注意隔离,同起居,共饮食,接触频繁,增加了感染机会。

鼠疫

一、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二、病因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日。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一)腺鼠疫: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

(二)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又称暴发型鼠疫。可原发或继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四、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

(3)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五、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2.饮食与补液。

3.护理。

(二)病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

2.庆大霉素。

3.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4.氯霉素: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5.磺胺嘧啶: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使用。

(三)对症治疗。

霍乱 霍乱是由O1群和 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给人类带耒巨大的灾难。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数在400万以上,目前尚无仃息的迹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只在印度和孟加拉有少数病例报告。

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继发生一种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暴发和较大流行,这型霍乱随后在亚洲传播,至今已有印度、孟加拉、中国、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O139霍乱病例,但O139霍乱的流行范围和报告病例数至今仍少于埃尔托霍乱。

一、病原

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1.5~2.0微米,宽0.3~0.4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O1群霍乱弧菌无荚膜。O139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16~42℃,培养温度以37℃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pH)为6.0~9.2,适宜的pH为7.2~7.4。O1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Ogawa)、稻叶(Inaba)和彦岛(Hikojima)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此外,小川型另含有b抗原因子和少量c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c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b、c抗原因子。O139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O22、O155霍乱弧菌和O1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二、临床表现

霍乱病程中,潜伏期可从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日。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一般轻型多,重型少。轻型病例起病较缓,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度腹泻,极少数伴有呕吐,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带粘液或血性。一般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少数有腹部隐痛。中、重型患者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账感,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每日大便十数次或更多,一些重型患者粪便从肛门可直流而出,无法计数。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大便镜检无脓细胞。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一般无发热,少数可有低热,儿童发热较成人多见。

三、诊断标准(一)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二)确定诊断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二)中的2。

确诊病例:具备(二)中的1或3或4。

四、治疗原则

(一)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二)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三)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四)在液体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至粪便培养检查转阴。

五、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要大力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免疫接种:目前尚无理想的、保护效果较好和保护持续时间较长的霍乱菌苗,因此不提倡使用过去沿用的霍乱疫苗用于霍乱的预防。

3.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4.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摊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管理。

(二)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2.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 h内,农村于12 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3.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4.检疫:对疫点内所有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检疫。

5.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

(三)流行期措施:

1.开展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2.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3.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4.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5.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作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SARS防治

一、SARS能否再来?

1.中国CDC主任李立明教授的SARS趋势预测 ①SARS的趋势预测; SARS在人类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很大,SARS病毒不大可能在短期内被“消灭”和自动消失。②SARS可能从哪里来?SARS的首发地的几种假设:广东及其周边省份,再次首先出现的可能性大,国内其他地区首发,同样存在从国外输入疫情的可能性,下次流行中,首先发现疫情的地区:监测敏感的地区,能及时发现本地“原发”或输入病例;③SARS何时来?再次发生SARS疫情的时间,主要与病毒侵袭人类的时间有关,不一定表现为冬春高发,动物携带病毒的季节性分布、人类接触感染动物的机会等都将影响再次发生疫情的时间,今冬明春存在再次发生SARS疫情的可能性,但今冬明春甚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同样存在不出现SARS疫情的可能性;然后在难以预防的某个时候,突然出现;④SARS再来,会有多大规模?SARS对人类的威胁以及危害将是长期的,再次发生疫情,甚至较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散发的、来自动物的病毒引起的病例是防不胜防的,但其蔓延传播情况与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以及措施密切相关,再次出现SARS疫情,可能主要以散发、局部暴发为主,其疫情规模应该不会比2003年上半年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已有外部环境,防治工作的经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加强,诊断试剂等已开始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病人。5—2 SARS防治的特殊性—复杂、长期、艰巨,SARS的不确定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人类病毒来源不详,动物来源?病毒在人—人之间出现循环后,如何保存?如何“越夏”?病毒的特性,病毒习性、致病机理、病毒变异及毒力?SARS的流行规律,其它传播途径?传染性的不确定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性:冬春高发?

2.冬春季还是要重点防控

冬春季通常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而已有的报道普通的冠状病毒流行季节一般认为在11月—5月,有人认为:SARS在气温较低、日较差小,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传播扩散。发现在暴发前4-10天的气温在26℃以下。

3.冬春季节具有“2+3+4”临床表现的非典型肺炎相对较多,如果不是SARS,也必须对此作出是否为SARS诊断与鉴别诊断;此类病例在明确排除SARS之前,也必须采取一定隔离,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防治。

二、学校中可疑SARS的发现与识别:

1、发热(口腔温度≥38℃)伴呼吸道感染症状

2、流行病学史:(发热并有以下条件之一者要报告)

1)14天内接触SARS兵力、疑似病人及其他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人接触史,疑有传染性。

2)14天内接触野外来的性动物、禽鸟类。

3)同一时期,周围人群中出现数例或一批同类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例,病例有集聚性。

三、预防SARS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1、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

2、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3、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避免与患者或疑似病患者接触,接触要戴口罩,如近距离面对面接触要用N95口罩,养成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的习惯;

5、流行季节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和交通工具内戴口罩(12-16层)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6、服用中、西药物、使用干扰素喷喉、鼻、室内使用熏香是尚未肯定预防效果的措施;

7、露天场所戴口罩、以注射方式给药的“预防性”制剂(如:丙种球蛋白等)是无预防效果的措施;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是提倡的行为;

9、避免接触可疑的动物、禽鸟类。

四、平时个人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注意呼吸道、粘膜、结膜保护。

2、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

3、不要共用毛巾。

4、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

5、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7、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

8、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9、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五、发生SARS后,学校和幼托机构的预防

1、协助校医对全体教师和学校职工进行SARS预防知识的全员培训(培训活动应该分批分小组进行)。

2、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预防SARS的知识,要求家长在家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通风、个人卫生和减少外出。

3、学校中有呼吸道传染病时,要重复地指导学校每天对教室和生活区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指导学校减少或取消校园大型集会。

4、教育并要求家长在家每天早晨为学生测量体温,学校也要为在校感到不适的学生随时测量体温。

5、有发热的学生立即同志有关医院和家长,并提前采取与其他学生隔离的措施。

6、教育学生勤吸收,注意个人卫生。

7、教育管理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外面的人员进入学校和幼儿园。

8、为加强对饮水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提供指导。

9、指导出现SARS兵力的学校在教育部门同意后采取停课甚至关闭校园的措施,并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10、为学校提供传播材料,在校园的板报栏张贴传播材料,为学校广播台提供录音带,在学生中分发使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图并茂、简易易懂的小折页等材料。指导中小学校卫生老师上预防SARS的健康教育课。

标准的洗手方法

禽流感

一、禽流感概念

禽流感,全称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道感染到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二、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3、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临床特征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2、临床表现(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3)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3)病毒分离(4)血清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六、治疗

1、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2、对症治疗。

3、抗流感病毒治疗

4、中医药治疗

七、预防

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2、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4、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药物预防 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八、消毒

1、餐(饮)具用0.1%过氧乙酸溶液

2、食物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

3、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涂擦

九、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3)穿防护服。

(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5)穿上鞋套或胶鞋。

(6)戴上手套,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也可点击传染病知识专题

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058/05801.asp www.xiexiebang.com/topic/058/05801.asp

下载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手册

    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宣传手册 春季是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活跃的季节,也是呼吸道、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

    传染病宣传资料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资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通讯稿

    XXX元旦春节期间开展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冬春季为流感、禽流感、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元旦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人群聚集的机会增多,易导致......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5篇)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节选)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

    传染病知识2012.2.20

    培训材料 传染病知识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

    传染病知识试题

    传染病防控知识(131题) 一、单选题: 1、中国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A.1/万以下 B.1/10万以下C.1/100万以下D.1/1000万以下 2、下列哪些途径会传播丙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