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康纳《自然的理由》带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启示
奥康纳《自然的理由》带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启示(提纲)
丁东红(中央党校哲学部)
一、当代生态运动的成就与困境
自从196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爆发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为主题的学生运动以来,生态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运动。各种生态环保组织包括以“绿色”为标识的政党出现在社会舞台与政治舞台上,发出了巨大的声浪。在这一社会运动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思想深刻而且有着卓越预见性的学者,他们的见解和理论十分值得关注。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一个激进的生态主义者,奥康纳不仅写了大量文章呼吁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对几十年来的生态运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不否认生态运动所取得的成绩,比如持续不断的宣传已经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许多现代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已经堵塞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之路;又比如,环境保护措施正在一些不同的领域中推进,而且取得了许多部门性、地区性的成果。但是奥康纳指出,以往两种主要的生态主义思潮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原因,强调自然作用的地缘政治和强调文化作用的身份政治各执一端,实际上,一个是将生态恶化归因于自然进化的结果,另一个是将生态恶化归因于科技发展的结果。从上述两种立场出发,得出的都是悲观的结论: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与有限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可克服,因此生态环境恶化不可逆转;人类需要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异化后果又不可避免,所以技术理性的膨胀无法遏制。“上述两种政治观点由于躲避了资本和经济阶级的话题,把其各自的理论视域局限在‘自然’和‘文化’的方面,因而事实上没能真正对他们所努力探寻的内容,即‘真实的发展’做出研究”i。这样的认识及其相应的理论,怎么能给生态运动带来积极的推动力和光明的前途呢?
二、奥康纳的“超越性”思考
奥康纳试图超越于上述两种思潮之上另辟蹊径,他提出了一个既植根于人类最重要的思想遗产又萌生出希望之芽的新思路——回归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去统领生态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ii他希望运用这种方法论模式,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矛盾,在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破解中找出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
奥康纳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从“资本”、“阶级”入手,也就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新时期的矛盾入手,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主体方面的问题症结。当然,这是一个宏观主体,是以阶级、利益集团、民族国家以致整个人类为单位的主体。检讨人本身的生产和生存方式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检讨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问题。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其目的是无限增长,或者说钱滚钱。利润既是资本进行扩张的手段,又是其扩张的目的。”“另一方面,自然界却是无法进行自我扩张的。„„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节奏和周期却是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的。”iii资本主义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存在于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自然界的自身有限性之间的总体性矛盾”是无法协调的。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事实上取决于社会劳动的组织方式、它的目的或目标,取决于社会产 品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和知识水准。”改变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社会产品分配、使用方式,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性环节。
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分析批判深刻而切中要害,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天才地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只要人类存在着,自然界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之间始终处在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之中。
奥康纳向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一种对于历史上的思想巨人的捍卫或崇拜之情,而是通过客观冷静的分析和梳理,既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重新肯定了其中一些核心理论与基本原则,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认识生态问题上的历史局限性,然后在这种批判性的反思中提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途径。他指出:“马克思本人把‘文化’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视为与社会的基础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这一意义上,他无疑是前人类学的。这种‘缺陷’导致了他对协作方式,以及由此而涉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的理论研究是不完全的。”iv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奥康纳以“协作”(cooperation)范畴作为中介,将自然、文化、劳动三者的关系协调起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了新的阐述。他提出,不能遮蔽经济和社会阶级在自然与人类关系问题上的核心地位,“现在也许是一个重新建构阶级政治学以及它与地缘政治学和身份政治学的结合方式的很好的时机。”v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
我们不能低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态文明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而且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问题的关键点并不仅仅在于理解过去,同时还在于能够改变未来。„„很少的人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然在我们的社会中应该成为什么样子?”vi奥康纳认为,这个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关自然界的问题既然被预设在社会之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劳动将成为什么样子?劳动者应该为了
vii什么而工作?社会的财产关系及权力应该是什么样子?”而这些恰恰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最为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问题。这些有关人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自身的行为目的、行为调节、行为合理性问题,正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前提。奥康纳巧妙地点出了生态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逻辑上的内在联系,突出地强调了人及其生存自觉性的核心地位。
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公正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上,这样一种认识进一步向我们启示了社会制度变革的崭新意义:社会制度变革不只意味着某个阶级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的解放,而且关乎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因为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导致的人类利益纷争必然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目标中应该包含这样的新内涵:人类不仅要从扭曲的人与人的关系(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中获得解放,而且要从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获得解放。这就是奥康纳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实质性目的,人类应该也必然拥有美好的前景。
i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131页。(以下凡引自此书只注页码)ii 第59页。iii 第16-17页。iv 第68页。v 第151-152页。vi第149页。vii 第150页。
第二篇: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模版)
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学前教育渊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福禄贝尔之后,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处处体现着效法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对照我国的学前教育,两百多年前“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卢梭发出的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早已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没了。
一、朴实温馨的环境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现代化设施,更没有我们想像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在我国,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昂贵的木地板,塑胶的活动场地,琳琅满目的玩具,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诚然,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豪华的设施对教育幼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林间幼儿园
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入托的15个l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大家席地而坐,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饭后下午2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活动。
首创这个林间幼儿园的赫本黛拉女士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幼儿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所以他们当中从未发生过吵架、打斗的事,也很少生病。赫本黛拉给幼儿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要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
我国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幼儿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泥土、昆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事物,甚至他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被压缩的少得可怜。在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能不让幼儿出去就尽量不出去,就算是出去了,教师的组织、管理也要占据大部分时间,很少能看到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些幼儿为了想获得片刻的自由而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呆在牢笼似的教室里,比如经常在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等。对于铁将军把门、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管理者和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基于安全的考虑。诚然,让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难管理得多,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呢?
三、混龄编班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是混龄编班,每个班有16个左右幼儿,幼儿在类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幼儿园通常由O.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类似于一个个班级),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德国幼教工作者主张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背景又要面向未来的人,一个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交往的人,一个生活在真实而自然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幼儿园里需要面对各种年龄的同伴,面对各种成人,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小、中、大班泾渭分明,当然这样编班有利于管理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德国幼儿园的这种混龄编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的体验,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并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当然混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不一定非要混龄编班,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混龄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异龄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随心所欲的幼儿
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看书,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独立玩玩具,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幼儿,幼儿叫它“安静角”。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垫,有的还有个小沙发,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淘气的幼儿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幼儿的正常心理需求,幼儿也有独处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幼儿频频走进安静角时,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去娃娃家、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教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l: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若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回首看看我国的幼儿园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类似这样的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要中规中矩,不能乱吵乱动。幼儿想要上厕所必须向教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去,有的被教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幼儿即使再三要求去上厕所也得不到允许。总之在幼儿园里,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教师有一种权威,幼儿被告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有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就要被批评,就得不到小红花。试想想,如果一个正常的成人被要求这样做,那他会怎样?因为在我们教育者的头脑里还存在着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只是幼儿,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们不懂得像尊重我们身边的成年人一样去尊重他们。
总之,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温馨,祥和,动静有度,没有虚荣,顺从自然。无疑,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第三篇: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电”这个朋友不会感到陌生吧?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工业生产需要电,大街上各种弥红灯需要电„„我们简直生活在电的王国里。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电器设备也随之出现,个人用电量随之提高。我想大家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里,如果每人浪费一度电,我国将白白浪费十三亿度电,更何况,现在许多地方电力紧缺,节约用电应该是成为我国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偏偏要搞特殊化——浪费电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家有的是钱,1度电几毛钱,不用那么斤斤计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每一度电都是工人叔叔们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晶。电是通过一系列专用发电设备将各种能源,如煤炭、水力、风力、原子能、潮汐能转换所形成的电能,再通过各种输配电线路送到千家万户的。为了维护和使用这些电力设备,使其正常运转,许许多多的工人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工作,我们所用的每一度电,都是他们流血流汗换来的。如果被我们浪费了,就等于对国家造成了损失。,这种行为难道不可耻吗?
说到节约用电,我不由想起了早上发生的一件小事。早上,临走前,妈妈才发现洗的外套没干。“换一件不就得了”,我丝毫不在意的说到。“这可不行,外套和裤子是配套的,换另外一件,就不好看了!”妈妈不满的对我说。“妈妈真臭美,可现在外套还没干,你也不能穿着湿衣服去上班吧”“对了”妈妈眼前一亮,径直进入房间,取出电吹风机,开到最大档,对那件外套里里外外吹了起来。“妈妈,你是在干什么呢?”如果用电吹风吹干的话,那会很费电的!我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平时教育我节约用电的妈妈,怎么却自己浪费电了呢?“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妈妈一把劲我推开。“可是„„”望着妈妈生气的表情,我宛如被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从这一件小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浪费电的现象无处不在。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节约用电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四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弹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爷爷,您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您离开我们,可是您的无私地奉献和爱国热情。永远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畏任何困难,永远前进!
伟人给我的启示
这几天,我们学了很多关于伟人的故事,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在危急关头周总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扬眉。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在人们的心中,他既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又是一个慈父。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可亲。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们。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十里长街的送别,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
周总理我真敬佩您!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在最危急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这一课,学完之后我对这片文章印象很深。这篇课文通过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之口,介绍了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向希望工程两次捐款的情况,赞扬了邓小平同志关心祖国下一代的博大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贫困失学的儿童领到了绿色封面的《就读证》,是邓爷爷的钱使他们重返课堂,这使孩子们热泪盈眶。这段话能使我感受到那些贫困失学的儿童领到《就读证》时的那种喜悦和感动的心情,因为邓爷爷那么忙还能为他们老区山里的孩子捐款。而且是邓爷爷捐的款改变了他们成长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贫困失学的儿童,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但是,在社会上有许多人都能献一份爱心,来帮助那些贫困失学的儿童。都是因为社会的捐款帮助,才能使他们能重返课堂,重新开始学习生活。这些人都像邓爷爷一样,能帮助有困难的人,都是些好心人。邓爷爷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支持希望工
程,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老区山里的孩子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以后我一定要学习邓爷爷的精神,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山洪一样的掌声》,写的是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令我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地震。周恩来总理听到消息,马上去灾区慰问受灾群众。那时受灾地区正挂着一阵紧似着一阵的西北风,风中带着雪粒和尘沙。在慰问群众的大会上,群众全都自动朝着刮风的方向坐,周恩来总理看见了,却让群众背对着刮风的方向,自己却对着刮风的方向慰问受灾群众。
从这件事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也许这正是因为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才会让人们把他永远记在人民的心中。
这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群众与总理做着最后的告别,不愿意离开。他们难以割舍的是与总理早已结下的血肉情愿。总理用他的一言一行博取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周总理你那博大无私的情怀与日月同辉,与天地永存。我是一个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不辜负你们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的付出,一定会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位于地震中心的隆尧县房倒屋塌,损失严重,家家户户陷入震灾的突然袭击中。此时此刻,人们眼望北京,多么盼望北京来人,带领他们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啊!就在震后的第二天,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大地还在摇晃颤动的时候,周总理乘直升机来看望大家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大雪后的冷天,刮着北风。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候,周总理出此刻机舱门口时,等候在附近场地的几千名群众,顿时感到浑身发
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震灾带来的忧虑和担心,就像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很快被驱散了。
周总理快步走下飞机,来到群众中间,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就忙着听汇报、看灾情、问损失、指道路。规划了灾后的生产,安排了群众的衣食住行。白家寨的群众激动地说:“周总理比俺们想的还周到!”在这个打谷场传出了山洪一样的掌声。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么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了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的重要。周总理不顾旅途的劳累,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为了让我们少挨点冻,少被风吹,少受点罪,自我却迎着风,任凭凛冽的寒风不时掀起衣襟。
总理爱人民,人民更爱总理。在冀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响起了山洪一样的发自人民内心的掌声。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这么伟大的人,却又是这么的平凡,平凡得就像一滴水,那么晶莹;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翠绿顽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平易谦和,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在成长的道理上,我也要像周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不论身在何处何地,我都要像周总理一样。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符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非常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而又当我读到“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非常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莫重要.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古今中外有无数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有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目光,他们的故事陶冶了人们的心灵,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今天我们学了巜山洪一样的掌声》,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去安慰邢台地震受灾群众,周总理身为共产党员,不能让群众受苦,总理宁可让自己面对着林厉的寒风讲话,也不让群众对着风,让我更能感受到周总理十分关心群众,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崇高品质。
周总理把刺骨的寒风留给了自己,却把温暖留给了群众,周总理不认为自己是国家领导就应该让自己背对着风,而让群众朝着风。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在百姓痛苦的时候他来了,他把温暖送给了群众,却把寒冷留给了自己。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真切的体会到周总理 是一个爱民如爱子的人,这一点让我深感佩服,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在生活中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做一个有爱心,心中有他人的好学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今天,我预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读着读着,我好像见到了毛主席,听到他亲切的话语。我觉得,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好主席。
课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日夜操劳。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毛主席百忙之中还关心群众。当她听不到花椒树下的碾米声时,他觉得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影响群众吃饭,所以,她不怕碾米声打扰他工作,认为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不怕周围的环境不好。所以,他让警卫员请乡亲们重新回到花椒树下碾米。接着,毛主席又让警卫员。炊事员沏茶给碾米的群众喝,还到群众中讲解喝茶的好处,并为大娘倒茶、推碾子。
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主席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也许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她才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想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还是找一些不成文的理由来拒绝学习。学完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日理万机的主席多么的和蔼可亲呀!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而且又是工作繁忙,却能一心一意地工作。
毛主席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是受益无穷的。这篇课文让我体会到只要认真做事,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一):
这天,我拿起语文书,再次读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一课,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山洪一样的掌声在我的脑中久久的回荡着,我再一次被周总理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文汶川发生特大的地震后,人民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光赶去灾区。他亲切而坚定的神情,透过电视机,将13亿中国人的心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这坚定有力的话语让灾区的人民相信:他们不是孤立的,党和国家永远和他们在一齐!还有2008年的雪灾,那雪下到了60多厘米,温度骤降到零下30多度,这是多么寒冷的天气啊!温总理冒着风雪来灾区,送物资,来慰问灾区的群众,情切告诉受灾群众不要恐惧,让他们团结起来,一齐并肩作战,战胜严寒。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到处都是废墟一片,想垃圾场一样,到处乱七八糟,救援的人们开始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小孩、大人、老人给灾区捐物、捐钱。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是的,是共和国的领导们亲民、爱民的举动,让我们相信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我们都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齐开创更加完美的明天。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二):
“它在济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久久的回荡着,回荡着……”我合上书,眼睛不禁湿润了。
这已经是我读了不知第几遍《山洪一样的掌声》了。每一遍,我都被文中可亲可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周总理感动;每一遍,我都被文中爱戴总理的群众感动。
“‘是的,我作为国家总理来看望群众。’停了一下,总理看看张建,用深沉的语调继续说,‘但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你想想,共产党员哪有为了自我方便,而让群众吃苦的道理呢?’”
这句话是周总理说的。这饱含深情的话语,似乎在教育我们每一个人。是啊,共产党员都拥有为群众、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和品质,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周总理就是这样,他宁愿让干冷砭骨的寒风掀起他的衣襟,吹打他的面庞,也不愿让群众受一丝、一毫的苦。敬爱的周总理,我向你致敬,这致敬中,包含的不仅仅仅是对您的爱戴、敬佩,还包含着深深的感动。总理啊,您不仅仅细心料理国家大事,心中永远挂念不忘的,还有我们这些平凡的百姓。
总理啊,您的行动,谱写了一首万代传唱的伟人赞歌,这歌声,和那山洪一样的掌声一样,同时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中。啊!敬爱的周总理!我必须会努力学习,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三):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篇课文,讲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读完后令我百感交集、感动万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1966年3月8日,周总理不顾余震危险去慰问受灾群众。当时天气十分寒冷,西北风“呼呼呼”地刮着。听到周总理来的这个消息后,人们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迎风坐着。在这感人的场面,周总理望着群众,他浓黑的双眉拧成了一线,总理立刻让群众背着风坐着,就在这时,像猛然暴发的山洪一样,会场上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村庄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人们最无助、最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来了,把他们心中的阴影除掉,我们伟大的总理,他爱民如子的精神让我佩服,心中只有百姓,没有一丝一毫的位置留给自我,为别人着想。而就在这时,群众们已经把他记下,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对他的尊敬。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长安街上,所有的人都在为总理送行,与总理做最后的告别。整条街上,只有一阵阵哭声,而没有别的声音,周总理用他的一言一行博得了全中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周总理与群众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与他那博大无私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必须要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老师评语:透过本文老师能够看出你被周总理平易近人,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好品质,感动了。并与出了自我的内心感受,结尾也证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堪称一篇佳作!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四):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贴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十分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
而又当我读到”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十分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五):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位于地震中心的隆尧县房倒屋塌,损失严重,家家户户陷入震灾的突然袭击中。此时此刻,人们眼望北京,多么盼望北京来人,带领他们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啊!就在震后的第二天,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大地还在摇晃颤动的时候,周总理乘直升机来看望大家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大雪后的冷天,刮着北风。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候,周总理出此刻机舱门口时,等候在附近场地的几千名群众,顿时感到浑身发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震灾带来的忧虑和担心,就像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很快被驱散了。周总理快步走下飞机,来到群众中间,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就忙着听汇报、看灾情、问损失、指道路。规划了灾后的生产,安排了群众的衣食住行。白家寨的群众激动地说:“周总理比俺们想的还周到!”在这个打谷场传出了山洪一样的掌声。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么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了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么的重要。周总理不顾旅途的劳累,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为了让我们少挨点冻,少被风吹,少受点罪,自我却迎着风,任凭凛冽的寒风不时掀起衣襟。
总理爱人民,人民更爱总理。在冀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响起了山洪一样的发自人民内心的掌声。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这么伟大的人,却又是这么的平凡,平凡得就像一滴水,那么晶莹;平凡得就像一棵小草,翠绿顽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平易谦和,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在成长的道理上,我也要像周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不论身在何处何地,我都要像周总理一样。
【第1篇】
我知道很多伟人和他们的故事,但是让我无法忘怀的却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关心群众、心系群众、爱民如子的高尚品质很是让我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周恩来总理不顾余震的危险去慰问受灾群众。开会时,群众们担心周总理,都主动迎风而坐,而周总理看到时很是心痛。为了群众的安危,周总理竟然情愿迎风伫立,让人民群众背风而坐。正因为这样,群众们突然暴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好像地震给群众们带来的痛苦都不见了……
读完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去敬佩的好总理啊!现在的孩子们都没吃过苦、出门坐车,生活条件优越,根本就不知道艰苦朴素。很少有人想过,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周总理那一代伟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来的,周总理他们那一代伟人的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我们应该无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一定不会辜负伟人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2篇】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这篇课文,我很敬佩周总理他那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精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3年3月8日,周总理去河北省刑事台地区慰问受灾群众,群众都迎风站着,想让周总理说话方便些。但是总理不同意,总理说:“向后-转!”但是没用。最后,周总理走到了那边,会场地上爆发了山洪般的掌声。
周总理那爱民如子、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人们最无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来了。来帮他们把困难解除。都是为人民着想。
而我,根本就做不到这些。我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什么都有。但是在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凌厉的狂风和无数的雪粒和尘土。但是总理依然站在那里。如果是我,我就会早早地去躲风了。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难道不该学习周总理平易近人的精神吗?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关爱人民的精神!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一】
社会中,有人地位高,有人地位低,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但从人格上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正确态度。几天前,我认识了一位这样的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不太熟悉他,但是我感受到了他那颗平等待人的心,他就是山洪一
---周恩来总理,课文讲述的是;地震过后,总理冒着余震危险去慰问受难的群众,群众们都顶风坐,而总理觉得不能因为他自己一人而让几千人顶风,群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动人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以及总理关心其中,群众热爱总理的鱼水之情,用一句或来说就是“总理心为群众想,群众不忘总理情” 周总理赢得了群众的掌声,他不像演员,靠出色的演艺;不像歌手,靠动人的歌声;不像舞蹈家,靠优美的舞姿。
他靠的是一颗心,一颗将心比心的心,一颗热爱群众,平等待人的心。总理在人们心中,应该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瞧不起别人的人,而我们的周总理却是以民为天,在总理心中总是爱人民胜过爱自己,他那种”勿以身贵而贱人”,“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首曲子是”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总理——我们爱您!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二】
在几天前,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洪一样的掌声》。
这篇课文十分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才是一个伟人,怎样才贴合伟人的标准。这篇课文是一位名叫关汝松的作家写的,他的写作功夫十分高,就一篇课文,我们班就有好几个新词不认识。
课文主要写了1966年3月8日发生地震后,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慰问群众暴以热烈的掌声的故事。
在我读到“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减去它锐利的锋芒,仍然劲头十足的呼啸着,打着旋儿;卷起来的雪粒和尘沙迷迷蒙蒙遮人眼目,打在人们的脸上和脖子上,冰冷而又疼痛。”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时十分寒冷而且又有余震,那真是雪上加霜。
"骤然,他浓黑的眉毛拧成了一线,他的目光盯在张建脸上:“风沙这莫大,你怎莫让老乡们冲着风坐呀''我从而体会到了,周总十分关心群众而且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为群众们而着想,他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对待,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一个国家的总理,身上肩负着国家那莫多的重任,当老百姓出现点问题时,就火速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送来了应急的物资。在总经理的心中老百姓是多莫重要。
周总理让群众们背风坐,而他却迎风伫立着。这莫高的领导人竟然让群众的关心和热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总理那样,做一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人。周总理这莫伟大的人,却又是这莫的平凡、善良。
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作文500字【三】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那就是就在开学的一个星期后,我们的董老师给我们交了一篇课文,那就是《山洪一样的掌声》。文章描写周总理不顾余震的危险去看望受灾群众,自己迎风伫立,不管风沙怎样掀起中山装的衣襟,也不能让群众定纷风沙,群众被周总理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并且报以热烈掌声。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周总理要去刚发生完地震的邢台地区,他不顾余震危险来看望大家,给大家送来了温暖,所以,大家为了总理都面对着风坐,他们虽然对着风坐,可是总理方便,他们知足了。总理发现了之后,高喊:“向后——转!”就这样,大家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欢呼声比任何一次都响亮,它在冀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回荡着,回荡着……
像周总理这样和蔼可亲的人可不止一个,毛主席也是这样的人,他把心都给了群众,就算是一件小事也不放过。他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他,把群众们请到别处碾米,虽然这对毛主席有好处,可主席想到了群众,所以又命令警卫员把群众们给请了回来,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毛主席的一切以群众为主的精神。而且,毛主席每天喝的是河水,吃的没有多少蔬菜,只有一点土豆下饭,而且还得熬夜,急需茶叶,可就在这种时候,主席都不喝,而是把沏好的茶水都给了群众们,可以看出主席的和蔼可亲。
学完这课,总理那不顾个人,心系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第五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弹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爷爷,您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您离开我们,可是您的无私地奉献和爱国热情。永远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畏任何困难,永远前进!
伟人给我的启示
这几天,我们学了很多关于伟人的故事,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在危急关头周总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扬眉。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在人们的心中,他既是一个称职的总理,又是一个慈父。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可亲。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们。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十里长街的送别,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
周总理我真敬佩您!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在最危急的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