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时间:2019-05-14 14: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第一篇: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

中国历史按年代可以划分成下列阶段: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先 秦 是 指 原 始 社 会 到 战 国 时 期 这 段 历 史。原 始 社 会 经 过 原 始 的 群 居 生 活 到 氏 族 公 社 的 出 现。进 入 阶 级 社 会 后,经 历 了 夏、商、西 周,以 及 春 秋、战 国 等 历 史 阶 段。先 秦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自 原 始 社 会 进 入 文 明 社 会 的 重 要 历 史 阶 段。

在长达1800多 年的 历 史 中,中 国 的 祖 先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 历 史 文 明,其 中 夏 商 时 期 的 甲 骨 文,殷 商 的 青 铜 器,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标 志。这 一 时 期 的 大 思 想 家 孔 子 和 其 他 诸 子 百 家,开 创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文 化 学 术 的 繁 荣。军 事 家 孙 武 的 《 孙 子 兵 法 》,至 今 仍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军 事、经 济 等 领 域。屈 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伟 大 诗 人。战 国 时 期 的 《 甘 石 星 经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恒 星 表。在 这 个 历 史 阶 段 中,中 国 从 分 散 逐 步 走 向 统 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 元 前 221 年,秦始 皇 结 束 了 长 期 诸 侯 争 战 的 局 面,完 成 了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国 家 —— 秦(公 元 前 221 ~ 前 206)。

继 秦 之 后,汉 高 祖 刘 邦 和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相 继 建 立 西 汉(公 元 前 206 ~ 公元 前 25)和东 汉(公 元 前 25 ~ 220),统 称 汉。

秦 汉 时 期 建 立 和 完 善 了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以 及 诸 如 建 立 郡 县 制 等 一 系 列 有 利 于 统 一 的 措 施,一 直 为 后 世 帝 王 的 专 制 所 效 法。这 一 时 期,社 会 经 济 有 较 大 发 展,西 汉 出 现 了 文 景 之 治 的 盛 世。汉 武 帝 后,在 与 西 域 及 相 邻 的 中 亚 诸 国 的 交 往 中,开 通 了 举 世 闻 名 的 丝 绸 之 路。秦 汉 时 期 也 是 中 国 文 化 艺 术 和 科 学 技 术 较 发 达 的 时 代。司 马 迁 的 《 史 记 》,张 衡 的 候 风 地 动 仪,以 及 数 学 的 《 九 章 算 术 》,医 学 方 面 的 《 黄 帝 内 经 》 等,均 对 后 世 有 重 大 影 响。蔡 伦 的 造 纸 术,则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四 大 发 明 之 一。这 个 阶 段,佛 教 由 印 度 传 入 中 国,道 教 则 从 本 土 源 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 汉 末 年 爆 发 了 黄 巾 起 义,豪 强 地 主 在 镇 压 黄 巾 起 义 的 过 程 中,加 强 了 自 身 的 力 量,酿 成 封 建 割 据 混 战 的 局 面。此 后 历 经 三 国(220 ~ 280)、西晋(265 ~ 316)、东 晋(317 ~ 420)南北 朝(386 ~ 589)。其 间,三 国 时 魏、蜀、吴 鼎 足 天 下,东 晋 时 十 六 国 纷 争 不 已,南 北 朝 时 南 朝 与 北 朝 长 期 对 峙。

这 一 时 期,中 国 南 方 经 济 有 了 较 大 发 展。西、北 各 少 数 民 族 陆 续 内 迁,各 民 族 之 间 的 迁 徙 和 杂 处 促 进 了 融 合。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至 林 邑(越 南 中 部)、扶 南(柬 埔 寨 境 内)、朝 鲜 半 岛、日 本、中 亚 诸 国、大 秦(罗 马 帝 国)等 地。文 化 方 面,玄 学 盛 行,佛、道 二 教 在 相 互 斗 争 中 蔓 延、发 展,但 统 治 者 一 般 都 保 护 佛 教。文 学 艺 术 方 面,建 安 七 子、陶 渊 明 等 人 的 诗 文,刘 勰 的 文 学 评 论 《 文 心 雕 龙 》,王 羲 之 等 人 的 书 法,顾 恺 之 等 人 的 绘 画,敦 煌 石 窟 等 石 窟 寺 艺 术,皆 为 不 朽 之 作。科 学 技 术 方 面,祖 冲 之 第 一 个 将 圆 周 率 准 确 数 值 计 算 到 小 数 点 以 下 七 位 数 字,领 先 世 界近1000 年 ;贾 思 勰 的 《 齐 民 要 术 》 则 是 世 界 农 学 史 上 的 巨 著。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581 年,北 周 外 戚 杨 坚 夺 取 政 权,建 立 隋 朝。589 年,隋 灭 陈,南 北 重 新 统 一。618 年,唐 高 祖 李 渊 在 其 子 李 世 民 支 持 下 建 立 唐 朝(618 ~ 907)。907 年,朱 温 篡 唐 为 梁,是 为 五 代(907 ~ 960)之 始 ; 约 在 同 一 时 期,南 方 出 现 了 或 并 列 或 相 续 的九 个 小 国,加 上 北 方 的 一 个 小 国,合 称 十 国(902 ~ 979)。

隋 唐 时,典 章 制 度 方 面 多 有 建 树,如 三 省 六 部 制、科 举 制、两 税 法 等,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隋 唐 对 外 采 取 较 为 开 放 的 政 策,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频 繁。文 学 以 唐 诗 成 就 最 大。以 初 唐 陈 子 昂,盛 唐 李 白、杜 甫,中 唐 白 居 易、元 稹,晚 唐 李 商 隐、杜 牧 为 杰 出 代 表。韩 愈、柳 宗 元 倡 导 的 古 文 运 动,对 后 世 影 响 甚 大。颜 真 卿 的 书 法,阎 立 本、吴 道 子、李 思 训、王 维 的 绘 画,《 霓 裳 羽 衣 舞 》等 音 乐 舞 蹈,以 及 众 多 的 石 窟 艺 术,均 流 传 后 世。科 学 技 术 方 面,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中 的 印 刷 术 和 火 药 两 项 均 出 现 于 这 一 时 期。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960 年,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发 动 陈 桥 兵 变,代 后 周 立 宋(960 ~ 1279),结 束 了 五 代 十 国 的 分 裂 局 面。同 一 时 期,契 丹 人 在 中 国 北 方 地 区 建 立 辽(947 ~ 1125); 党 项 人 在 宋 之 西 北 部 建 立 西 夏 国(1038 ~ 1227)。宋、辽、西 夏 成 鼎 足 之 势。1115 年,女 真 人 在 北 方 建 立 全 国(1115 ~ 1234)。金 于 1125 年 灭辽,1127 年 攻入 宋 都 开 封,掳 走 徽、钦 二 帝,北 宋 灭 亡。宋 高 祖 赵 构 在 南 京 应 天 府(今 河 南 商 丘)即 位,后 逃 亡 临 安(今 杭 州),长 期 偏 安 江 南,是 为 南 宋。

这 一 时 期,科 技 上 的 成 就 尤 为 显 著,指 南 针、印 刷 术、火 药 等 三 大 发 明 得 以 实 际 应 用,其 中 毕 升 发 明 的 活 字 印 刷 术 比 欧 洲 早 400 年; 苏 颂 创 制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天 文 钟 —— 水 运 仪 象 台 ; 沈 括 的 《 梦 溪 笔 谈 》,在 科 技 史 上 享 有 崇 高 地 位。文 化 方 面,理 学 盛 行,道 教、佛 教 及 外 来 的 宗 教 均 颇 为 流 行。文 学 上 出 现 了 欧 阳 修 等 散 文 大 家 ; 宋 词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文 学 高 峰,晏 殊、柳 永、苏 轼、周 邦 彦、李 清 照、辛 弃 疾 等 均 为 一 代 词 宗 ; 宋、金 时 话 本、戏 曲 也 较 盛 行 ; 绘 画 则 以 山 水 花 鸟 著 称,风 俗 人 物 画 如 张 择 端 的 《 清 明 上 河 图 》 极 富 史 料 价 值。

------------------元朝(1271~1368)

1206 年,成 吉 思 汗 在 漠 北 建 大 蒙 古 国,随 后 向 临 境 发 动 掠 夺 性 战 争。蒙 古 军 在 灭 西 夏(1227)、灭 金(1234)之 后,先 后 三 次 西 征,兵 锋 直 逼 拨 孛 烈 儿(今 波 兰)和 马 扎 儿(今 匈 牙 利),以 及 巴 格 达、大 马 士 革 城 等 地。蒙 古 成 为 横 跨 欧 亚 的 大 汗 国。1260 年 元世 祖 忽 必 烈 即 位,崇 尚 汉 法、改 革 旧 制,以 开平(在 内 蒙 古)为 上 都,燕 京(今 北 京)为 中 都。1271 年 改国 号 大 元。1279 年 灭 南 宋。1368 年 明 军 攻 入 元 都,元 惠 宗 退 出 中 原,回 漠 北,元 朝 结 束。

在 元 朝 统 治 时 期,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强 盛 的 国 家,声 誉 远 及 欧 亚 非 三 洲。中 国 的 印 刷 术、火 药、指 南 针 等 三 大 发 明 也 于 元 代 经 阿 拉 伯 传 入 欧 洲。阿 拉 伯 国 家 的 天 文 学、医 学、算 术 陆 续 传 入 中 国,伊 斯 兰 教 也 广 泛 传 布。

文 艺 方 面 以 元 曲 成 就 较 高,代 表 人 物 有 关 汉 卿、王 实 甫、白 扑、马 志 远 等,代 表 作 有 《 窦 娥 冤 》、《 西 厢 记 》 等。

------------------明朝(1368~1644)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后,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废 丞 相 而 直 揽 军 政 大 权。明 朝 农 业 较 前 代 有 所 发 展,丝 织 业、制 瓷 业 发 达,采 铁、铸 铜、造 纸、造 船 等 行 业 也 有 大 的 发 展。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发 达。航 海 家 郑 和 先 后 七 下 西 洋,历 亚 非 30 多 个国 家 和 地 区。但 明 中 叶 后,中 国 曾 历 受 日 本、西 班 牙、葡 萄 牙、荷 兰 等 国 侵 扰。

明 朝 科 举 考 试 通 行 八 股 文,束 缚 了 个 人 见 解。明 朝 在 文 化 科 技 上 的 成 就,小 说 有 《 水 浒 传 》、《 三 国 演 义 》、《 西 游 记 》、《 金 瓶 梅 》,戏 曲 有 《 牡 丹 亭 》,地 理 学 有 《 徐 霞 客 游 记 》,医 学 有 《 本 草 纲 目 》,农 学 有 《 农 政 全 书 》,工 艺 学 有 《 天 工 开 物 》,文 献 类 书 有 《 永 乐 大 典 》,等 等,均 为 经 典 之 作。

------------------清朝(1636~1911)

1616 年,清 太 祖 努 尔 哈 赤 经 多 年 征 战,建 立 后 金。1636 年,皇 太 极 改 国 号 为 清。1644 年,清 军 入 关 灭 明。清 入 关 后 统 治 中 国 268 年,经 历 顺 治、康 熙、雍 正、乾 隆、嘉 庆、道 光、咸 丰、同 治、光 绪、宣 统 10 个 皇帝。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稳 定、经 济 发 展,在 康、雍、乾、三 朝 尤 达 到 鼎 盛 时 期。但 嘉、道 以 后,政 治 日 趋 腐 败,社 会 矛 盾 开 始 激 化,国 力 日 衰。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在 19 世 纪 30 年 代以 后,向 中 国 输 入 大 量 鸦 片。1839 年,清 政 府 派 林 则 徐 到 广 东 禁 烟。1840 年,英 国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保 护 鸦 片 利 益 而 发 动 了 鸦 片 战 争,迫 使 清 政 府 签 定 不平等 的 《 南 京 条 约 》,中 国 开 始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鸦 片 战 争 的 失 败,割 地 赔 款,加 重 了 人 民 的 负 担。终 于 在 1851 年 爆 发 了 太平天 国 运 动,沉 重 地 打 击 了 清 王 朝。1864 年 清 王 朝 和 外 国 侵 略 者 勾 结 起 来 镇 压 了 太平天 国 革 命。曾 国 藩、左 宗 棠、李 鸿 章 和 奕 诉 一 起 在 中 国 办 起 洋 务 运 动,其 政 治 目 的 是 为 镇 压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 而 兴 办 军 事 工 业,客 观 上 却 起 了 中 国近代 化 进 程 的 先 声 作 用。随 着 西 方 文 化 的 传 入 和 影 响,知 识 分 子 中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并 逐 步 演 化 成 康 有 为、梁 启 超 为 首 的 戊 戌 维 新 运 动。慈 禧 太 后 镇 压 了 维 新 运 动 之 后,又 镇 压 了 反 帝 爱 国 的 义 和 团 运 动。1911 年 孙中 山 领 导 的 辛 亥 革 命 爆 发,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 统 治。

清 朝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思 想 家 和 学 者,代 表 人 物 有 黄 宗 羲、顾 炎 武、王 夫 之、魏 源、龚 自 珍、康 有 为、严 复、谭 嗣 同、梁 启 超、张 炳 麟、蔡 元 培 等。这 一 时 期,出 现 了 《 聊 斋 志 异 》、《 儒 林 外 史 》、《 红 楼 梦 》 等 优 秀 小 说 和 《 长 生 殿 》、《 桃 花 扇 》 等 优 秀 戏 曲,散 文、诗 歌、绘 画 也 有 较 高 成 就。

洋 务 运 动 中,出 现 了 一 大 批 自 然 科 学 译 著,促 进 了 一 批近代 自 然 科 学 人 才 的 出 现,著 名 的 有 数 学 家 李 善 兰、华 蘅 芳,化 学 家 徐 涛,工 程 师 詹 天 佑 等。

清 朝 是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它 的 突 出 贡 献 是 统 一 全 国,巩 固 和 加 强 了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团 结,最 后 奠 定 了 中 国 的 版 图。辛 亥 革 命 结 束 了 2000 多 年 的 封 建 统 治,但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中 国 的 社 会 矛 盾。

------------------中华民国(1912~1949)

从 清 朝 灭 亡 到 1949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这 段 历 史 称 中 华 民 国。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大 动 荡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辛 亥 革 命 胜 利 后,孙 中 山 缔 造 中 华 民 国,但 是,革 命 果 实 很 快 被 袁 世 凯 等 北 洋 军 阀 首 脑 篡 夺。此 后,北 洋 政 府(1912 ~ 1928)对 内 实 行 独 裁 统 治,对 外 投 靠 帝 国 主 义,军 阀 之 间 连 年 混 战,人 民 处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1921 年,中 国 共 产 党 在 上 海 成 立。1924 年 国、共 两 党 合 作。1926 年 6 月,国 民 政 府 任 命 蒋 介 石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总 司 令,誓 师 北 伐。1928 年,北 洋 政 府 的 统 治 宣 告 结 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武 装 后,领 导 中 国 人 民 经 历 了 土 地 革 命 战 争(1927 ~ 1937)、抗 日 战 争(1937 ~ 1945)和 解 放 战 争(1945 ~ 1949),终 于 打 败 了 日 本 侵 略 者,推 翻 了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反 动 统 治,解 放 了 除 台 湾 省 和 若 干 海 上 岛 屿 以 外 的 全 部 国 土。

这 一 时 期,文 化 上 的 变 化 亦 很 显 著。以 陈 独 秀 在 1915 年 创办 的 《 新 青 年 》 为 标 题 而 兴 起 的 “ 五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猛 烈 地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封 建 文 化。此 后,民 主 与 科 学 的 口 号 深 入 人 心,白 话 文 获 得 普 遍 推 广,教 育、科 学 和 出 版,尤 其 是 社 会 科 学 和 文 学 艺 术 都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中 国 历 史 从 此 进 入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时 期。馆友“小儒家”: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5年11月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历史钩沉”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

第二篇: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2.现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第三篇:浅谈中国历史

浅谈中国历史

最近,无意中看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开始重新审视对历史的中国认知。

过去,本人总觉得历史上最崇拜的朝代是唐朝、元朝和清朝,因为这些朝代的版图面积最大,特别是元朝,土地都打到欧洲了。而且还为18世纪沙俄侵吞我国150平方米的土以及后来的外蒙古独立深深不愤,恨不得中国把土地重新打回到欧洲去了。

不过,现在本人最崇拜的朝代是宋朝。即使人家总是说“弱宋”,但是宋朝是人文精神最出色的朝代,可以说今天在人文精神上有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宋朝。如果可以穿越的话,我或者会干掉铁木真,这样宋朝就不会灭亡,中国或者在13、14世纪左右就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历史上有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汉族”。自小人家就说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历史还是出现中断了,而且中断了四次,这四次中断就好像四处在中国历史脊柱砍的刀口,而这四段历史从小历史课本上没有怎么讲,社会上也没有怎样说。

第一段年代太久远了,可能说起来也不会怎样痛。那个是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和后来西楚霸王项羽的杰作,“焚书坑儒”和烧掉阿房宫,把先秦的很多记录都烧掉了,把百家争鸣的很多优秀结论都扔进火堆里了。

第二段是崖山之战,蒙古的铁骑把从汉朝开始培养起来的士大夫阶层都赶进太平洋里了,中国从此的精英阶层不复存在。失去了精英阶层意识,这也是现在国民里小农意识严重的原因之一。

第三段是剃发易服,满洲的统治者硬把汉族的服饰、发型扔进太平洋里,从此汉族也变得满族化了,到今天也忘记很多自己的传统。这样占全国大多数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也没有信心,那人数只有几万人的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信心何在?

第四段年代太近了,很多人的父辈或者祖父辈都经历过。这段历史把自康有为、梁启超以来引进的西方人文科学精神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Since&Freedom精神抹杀掉了。

我曾记得有一部叫做《龙虎门》的电影,里面有王小龙、王小虎、石黑龙。我觉得里面的王小虎代表着日本,性格反叛但是骨子里还念着他的老大哥,石黑龙代表着武功很差却自命不凡的韩国。而王小龙就是代表着中国,武功最强却迷失了自己。最后的结局是王小龙回归龙虎门,我想我们对于我们中国的定义也应该是这样:

不要老想着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要做回韩日的老大哥!

第四篇:中国历史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不论任何朝代,都必有一种主流思想,秦代就注重以法治国,但太过偏颇,秦始皇的万世梦想破灭了,二世而亡。汉朝吸取秦的前车之鉴,选择黄老学说的无为思想,使得社会也安定了一段时间,由此可见,无论在哪个国家,或某个国家的某个朝代,都应当选择一条适合当下国情的道路,或思想。

笔者生活于安逸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且晓得中国现在走的是什么路,流行的是什么思想,当然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和老师的讲授,是他们给我解疑答惑,故而能在此言说几句。

在说中国走什么路和什么思想在引导中国。我们则要先看看中国此种思想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任何一种(思想)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是无缘无故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在西欧封建社会内容中孕育而成,16世纪以后,欧洲迅速发展并把世界带入资本主义 时代。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但社会也出现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种种矛盾使得社会思想家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当然马克思也在其中,揭示了这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病)痼疾。

马克思主义诞生,发展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它既吸取了前人优秀的思想,它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地深化,升华。它的首次运用是在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开始激化。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是在俄国,而且在俄国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在俄国,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并将马克思主义就在中国播种,发芽,成长,结果。虽然此间也有过暴风骤雨般的恶劣天气,但它却并没有死亡,而且成为燎原之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立足,这就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近代中国也曾有多种思想统治过中国,比如说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希望中国走英国的道路,实行资本主义立宪政治,但却遭到封建势力的顽强抵抗而失败。当然也有存在时间较长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却由于资产阶级反动派的叛变而化为泡影。

种种思想的覆灭,马克思主义却在中国的大地上越来越普及,这一切都不是偶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存在,说明它契合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渴望的理想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最多,而农民却是生活最艰苦的,农民渴望自身地位的变化,但却没有领导者。西方工业传入中国的不光是技术,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却是最有组织力的阶级,工农结合共同将马克思主义传遍了全中国。

马克思主义最成功的一次运用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武装割据”思想,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略,最终中国共产党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运用是召开了成功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开始重新恢复了生机,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一种思想的对与错,要以实践来检验,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我想用中国的强大来回答,是最无可辩驳的!

第五篇:中国历史顺口溜

一 鸦片战争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二)

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

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二)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 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 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二)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六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左宗棠,兴工业 办工厂,建海军 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七 戊戌变法

(一)《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二)8 9 8,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八 辛亥革命

(一)“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 民权 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二)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元旦,“民国”成立。(三)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九 新文化运动

(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二)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十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

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二)

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十一 北伐战争

1926 北 伐 军,挥师北伐10万人,打倒军阀闹革命,目标吴、孙、张作霖。叶挺率领独立团,连克两桥传佳音。正当北伐获大胜,蒋汪右派叛革命,1927“四一二”,血的教训牢记心。

十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1927八月一(日),南昌武装大起义,朱德、贺龙、周恩来,指挥起义举战旗,打响反抗第一枪,建军节日由此起。(二)

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红旗展,创建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三湾改编党掌权,星星之火可燎原。

十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 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 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 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下载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历史年代的划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史名句doc

    2 中央要来人,省领导向办公厅电话交待:你们跟市里那些哈货说,让县里那些乃求货说给乡镇那些铜锤,别让村里那些寡比货跟北京那伙灰个泡嚼求毛。3 你看你,早起起来灰迷促眼,洗老把脸......

    中国历史常识

    1.被史学界称作“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D) A.清末新政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 2.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D) A.《南京......

    中国历史精品文学(定稿)

    第一阶段——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

    关于中国历史演讲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人戴望舒用残破的手掌摸索着看到了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岭南的荔枝花寂寞憔悴,而我,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

    中国历史教案集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

    中国历史作文

    中国历史作文 中国历史作文(一) 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从秦时的统一到汉时的昌盛,从四大发明到祖冲之的圆周率,国家腐败无能,人民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入我国。国......

    中国历史感想

    中国历史感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从最开始的夏朝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上下5000年中,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是一段曲折,饱含压迫的历史,但也是中......

    中国历史大事记

    中国历史大事记 前32世纪 中国传说时代 埃及第一王朝形成 前22世纪 相传夏朝开始 前19世纪 前1894-1595年巴比伦第一王朝 前18世纪 商朝开始 前14世纪 盘庚迁殷 摩西带领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