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

时间:2019-05-14 14:0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我们要爱护她

“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一、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寻求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更为迫切

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对未来数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短期难现高增长。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难以持续,新兴市场的出口导向、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战略也面临深度调整,全球贸易、储蓄与消费正处于再平衡和调整过程。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阻力。

二是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抢占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本次危机表面上由次贷引发,实质是科技创新不足,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危机后,各国重新将重点转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上。这些新兴产业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三是全球产业结构将快速重组,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国际金融危机为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实体经济比重将上升,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新更受青睐。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强大渗透力,广泛作用于传统产业,不同产业或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融合产业或新型产业形态,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地位相对上升,全球经济政治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拥有资源、市场、人力资本等多种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带动下,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和新兴国际产业中心,在构筑新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的主导权增大,推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也将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均衡格局。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促进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但更要看到,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1、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依靠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场收缩、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加上国内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以“大进大出”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将逐布放弃“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和“以利润换资本”等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构调整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决战阶段,如果在“十二五”时期长期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不能出现转折性变化,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

3、平衡需求增长动力、内需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成为长期趋势。近10年来,外需拉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高对外依存度的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很高。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强制性调整,美国由资产泡沫和金融创新支撑的透支消费难以为继,进口需求大幅萎缩,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被迫进行调整。全球经济调整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必须由外需拉动转向由内需、外需协调拉动。严重依赖外需的需求结构失衡已经影响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如果不能切换到居民消费与社会投资良性循环,将人口大国内在市场潜力充分发挥,我国可能结束高速增长期。

4、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产业增长动力。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立足于国情,即就业压力大、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少、工业化进程中的高能耗重污染等问题。因此,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必须符合三高两低,即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前沿技术的预研能力,突破制约产

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5、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作用增强。与工业化相比,我国城镇化滞后,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工业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我国拉动内需政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将加快城镇化步伐。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环保同治等同城化发展意识进一步强化,依靠区域政策、规划、法规、合作等经济法律手段和市场力量推动区域一体化,新的城市群加速形成。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集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空间,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6、区域协调发展,新兴经济区域兴起趋势明显。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地域性态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受冲击尤其明显。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中国将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先行等区域发展政策,发展格局将更趋“多元”。新兴区域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以北部湾、江苏沿海地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区正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亮点”区域,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建设的推动下,中部塌陷的局面也有望改观。

7、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我国将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危机冲击、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资源型要素价格改革、国企改革、垄断性行业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将为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8、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将着力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的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

力加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项保障制度建设。通过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宏观格局,破除阻碍“富民”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形成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组合,实现共享式经济增长。

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造竞争新优势的要素制约压力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减排也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首要问题。以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有促进碳减排的内在要求。国内民众对改善环境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从传统竞争优势提升到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资源瓶颈、环境瓶颈、体制瓶颈、科技瓶颈和人才瓶颈等的制约日趋严重。

10、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加迫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建设模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新要求;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可能引发社会突发事件增多。

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决定,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新形势下,协调内需与外需,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镇化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三、“十二五”时期将是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期

(一)从经济周期看,安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一个省与全国、世界经济的关联性更加密不可分。尽管世界遭遇强度不亚于1929年大萧条时代的金融危机,但由于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形成,加之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强度经济刺激和联合行动,目前世界经济远远好于2008年的悲观预期。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回暖,是世界经济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变量。我国近一轮增长自2007年二季度见顶,因40%的产能对外,我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外部需求,但“内需提振”亦使外需下降的冲击部分缓解。即使不考虑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增强,到2010年底也将调整了3年多。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虽较全国略有滞后,但此轮周期亦于2008年二季度见顶,四季度见底,因此“十二五”与全国同步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二)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导向有利于安徽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提升

金融危机使我国更加关注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会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重要力量。国家实施10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诸多区域经济规划,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的。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将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差距、挖掘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区域方面,将进一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区域间资源整合,增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极化的地区增长格局。产业方面,整合壮大战略性产业和资源性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抑制产能过剩,进一步推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实施,有利于我省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使我省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有助于我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要素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分工合作,借助外力,推动跨越式发展。

(三)安徽到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2009年,我省GDP将跨上万亿元台阶,2011年人均GDP将突破3000美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是我省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跨越、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由40%向50%加速时期。这一时期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

1、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将带来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向“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转化;发展动力由以主要依靠投资驱动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企业格局由广大中小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支柱力量转向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载体;收入分配格局将呈现中产阶层迅速扩大,成为消

费需求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并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促进社会稳定。

2、安徽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条件日趋成熟。我省已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GDP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年增长30%以上,财政年增长30%以上。预计2009年、2010年我省GDP、投资规模将先后突破1万亿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投资建设集中回报、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产业基础与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对要素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机械、电气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超千亿,汽车、有色、煤炭等行业也将先后迈上千亿元新台阶。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基本确立,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综合配套能力迈上新台阶,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共生圈,加工产品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来自长三角。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趋强。“十一五”前三年我省GDP年均增长13.1%,高于全国。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由下游向上游延伸,对我省的冲击慢于全国,从2008年下半年显现。安徽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刺激下和全省人民的努力下,2009年上半年开始安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企稳转暖迹象,复苏进程好于预期、好于全国,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而且此轮调整改变了历次周期中安徽“下得快,上得慢”的的格局,抵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投资建设项目集中回报。近五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在建项目已投产或将投产并产生效益,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市场容量大,相对较低成本、多层次、丰富的人力资源,趋于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能源保障能力,使我省的综合优势更为突出,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

发展的动力支撑增强。首先,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内在要求强烈。目前,我省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的60%多,城乡居民收入仅相当于全国的80%多,均处

于全国及中部的下游水平。缩小与全国差距,加快中部崛起的内在要求强烈。其次,发展的空间大,内在动力强劲。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采取强有力措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以拉动经济增长是长期趋势,将为我省提供广阔的内需市场。汽车、住宅等大额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走势,将引领我省汽车、家电、钢铁、水泥等主导产业继续扩张和提升。再次,加快崛起的平台更为扎实,有利于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安徽拥有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服务外包试点市、芜湖全国动漫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增长点。此外,体制环境不断完善,发展活力趋强,有利于激发安徽经济发展活力。

四、安徽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及面临的新挑战

1、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产业结构看,最突出的是工业化水平低。2008年我省工业化率为39.3%,比全国低3.6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全国3-5年,落后于发达地区10年以上,也低于中部地区整体水平。工业化水平低,不仅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弱,也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进程,弱化了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需求动力。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资源性产业比重偏高、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比重低。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主导行业产能过剩比较突出,调整的任务重。而且国家对重化工业实施沿海化布局战略调整,给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从需求结构看,外需带动力弱、消费贡献少、投资效率低。我省经济外向度大大低于全国,消费率不断下降,居民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全国的七成左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年来,虽然我省投资增幅较快,但由于投资效率低,处于全国下游的单位投资产出水平决定了其偏低的资本形成率。

从区域结构看,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皖北地区发展滞后。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薄弱,缺乏竞争优势。2008年,中部地区GDP超千亿元的城市河南有5个,湖南有4个,湖北有3个,我省仅有合肥1个。在四

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GDP总量仅高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也制约了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008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0.5%,低于全国5.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量仅占到全省的47.8%。此外,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的局面未有根本改观,也影响我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2、转变发展方式压力大

资源消耗过多、环境代价过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高出浙江、广东、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的1倍以上。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五大高能耗行业消费了全省90%以上的原煤和70%以上的电力。二是发展环境成本高。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均高出全国水平;在污染严重的“三河”“三湖”治理中,我省占了两个,污染环保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劳动生产率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四是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低。随着生产要素供给成本优势的减弱以及环境成本的加大,加快转变现有发展方式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3、区域竞争和资源争夺更加激烈

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各地都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全力以赴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如中部地区湖北的光电子、湖南的生物医药和江西的光伏产业都已初具规模,江西正借入围大飞机项目契机,开建南昌航空工业城,打造大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和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基地。江苏继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产业带之后,又在制定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力促苏北的全面振兴,打造新增长极。区域竞争加剧,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

4、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优先发展,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矛盾。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个体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生活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三十多年年前,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液晶电视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如今,家家都实现了!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

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2011年神八的成功的发射更是为祖国锦上添花!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

大!

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祖国的大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

努力奋斗!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个体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新气象!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政府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长,这就使得政府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和为民谋福的实际项目中来,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我们在生活方面有了更大的保障。

在生活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三十多年年前,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过去那种屋漏偏遭连夜雨的现象再也不见了,多雨季节,坑坑洼洼、泥泞、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面。过去孩子们上幼儿园,家长只能骑自行车接送,如今家家买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接送孩子。改革开放前我们家乡的大人孩子穿得太破了,冬天穿不上棉衣,脚上穿着露脚趾的破鞋子,到了夏天,只能把破棉袄的套子掏出之后再穿,这些还是粗布做的,而且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都是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我才知道。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

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

着想。

在住房方面,以前一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只有几件可怜的旧家具,要是能够宽松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连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大房子。而现在,我们家不但有了自己的大新房,而且还搬进了二层高的小洋楼里,各人都有自己的卧室,再也不用挤在一块了。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话、风扇、空调、冰箱、彩电、微波炉、液化气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前年还购买了一台电脑,宽带上网,并玩起了数码相机。今年将南北阳台用铝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过改造,房子的采光好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最近政府对我们小区实行平改坡旧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资,小区居民却分文未付,现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畅通了,真是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我们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素质在稳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不但免去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直接受益,所有适龄儿童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大学生入学政策的宽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户与户之间连接了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如今,不管天晴下雨,人们都可以衣帽整洁地串门、上学。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偏僻的独家小院中喂养的家畜再也不要担心

因道路不通而卖不出或被黑心老板狠心砍价了。

我们在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首次太空漫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太空中首次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而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紧接着是我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即将闪亮登场,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再次宣告,中国已经真正的繁荣富强了!今天,我们迎来繁荣富强的好日子。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庞大,我们的祖国,将迎来大好时光!欣喜,在于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祖国,未来将会更强大!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也就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以前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更是无法担负重任,但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就不辜负党和祖国的恩情。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谈谈我家乡的变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始了以清理“左”倾思想为重点的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老人正式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浙江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历程。

90后的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对于改革开放政策很好的发言者,毕竟我没有经历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无法十分形象生动的表达那种最真实的感受。而我下文的表述,仅仅是我在爷爷奶奶这些老一辈的人口中所听到的事迹和变化以及在网上搜到的一些实际的数据资料和我在18年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

记得还小的时候,爷爷就一直说改革开放好啊!是国家领导人好、国家政策好,说实话,我完全没有这样的体会,或许那时还小,也或许只有经历了当年的变化,才会真正有体会吧!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浙江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提高。经济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政策上坚持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通过改革开放,浙江省真正的崛起了。

改革开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浙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开发较早,历来是我国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的誉称,自然也受到了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

下面我通过下述方面对于改革开放后浙江的变化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人民的生活方面:

(1)衣:爷爷奶奶结婚的时候,还是大队里的集体婚礼,他们参加的婚礼和穿的礼服都极其普通。还记得奶奶和我说,他们当时穿的是那种像中山装一样的衣服,现在还保留在他们的衣柜里,他们的衣服是用布票去买布然后去裁缝店做的。当时人民生活的衣服,也是色彩单一和形式样式单一,大家出门的时候身上都有补丁。

可现在,人民大众的衣服形式多了,色彩丰富了,现在的人结婚都有婚纱和西装了,现在的西装更是普通的着装了,甚至可以说是至少每个人都有一套。现在的服装,有韩版的、有日系的、有蝙蝠装、有紧身雪花裤等等,一切的一切服装的变化都在生动体现着改革开放所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成就。

(2)食:以前单一的食物和中国传统式的餐食,是大众每日必备的,清一色的菜和清一色的酒席,没有什么装饰和花样,也没有什么外来餐食的引进。

改革开放后,请客吃饭都去了酒店,孩子生日就去KFC、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店里,如今外卖更是变成了家常便饭,去吃一顿牛排和

火锅也不足为奇。时代发展了,地沟油也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的隐患也值得人民好好考虑。

(3)住: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时候,住的还是茅草搭的矮平房,有一个水泥的平房就已经是属于上层阶级了。那样的房子没有很好的透光和透风性,会压抑人的心情,下雨天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可现在,广大的老百姓们都住起了商品房甚至是洋房型的别墅,如今这样的楼房已不在是人们心中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了。如今高涨的房价,买商品房则又变成了普通百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奋斗目标甚至是一辈子的目标,更多的人都成为了蚁族、房奴这样的“新人”。

(4)行:改革开放前,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是每个人家结婚的时候必备的嫁妆,出门都是用船或没有水的地方就直接用步行,结婚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踩脚踏车的方式,新娘就到了新郎家了。火车在当时也是很稀奇的事了吧。

可现在,满大街的轿车,面包车,公交车,私家车,电瓶车什么都有了,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铁和动车产生了,如今的街道,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困扰着政府和人民,就像什么事有弊也有利,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困难和隐患。

(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部分内容摘自于网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5年,浙江省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3438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居第4位,年均增长

率达13.1%,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

12.8%,比全国同期高4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11.8%,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GDP3382美元,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成为全国各省区中首个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省份。

工业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产品竞争力较强。到2004年,浙江省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工业化水平仅低于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省。据国家统计局对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532种最终产品调查,浙江有56种产品产量名列全国第一,42种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过30%。2005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中,浙江有18个行业主营业务占全国同行业10%以上,11个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国比重15%以上,其中有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0%,利润超过25%。

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就业比较充分,社会比较安全稳定。2005年浙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居全国第四位,省区第一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3.4%,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城市化率达55%,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4%,连续3年居全国第四,省区第一;居民人均寿命74.97岁(2004年数据),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浙江还是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就业比较充分,同时还吸纳了800万省外劳动力。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2002年以后开始下降,目前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30%左右。另据国家统计局测评,浙江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从2004年的92.33%,提高到2005年的96.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9个百分点。短短的27年时间,浙江省从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大省。1978年浙江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3.4%,2005年达到

7.33%;人均GDP水平仅为全国的0.87倍,2005年达到全国的1.96倍。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全面进步,成功地走过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从全国的中游走到了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以上数据内容是摘自于网上真实数据)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国名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经济起飞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秦山核电站、北仑电厂、金温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使浙江的经济快速腾飞。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在这30年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浙江的振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浙江现在经济、政治的腾飞,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提出,对于浙江日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革,人才的涌现,都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灵动体现。

我是浙江嘉兴嘉善的,开放后,嘉兴作为第二批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也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改革,嘉兴的五芳斋粽子已经闻名于全国,而嘉善的西塘是作为旅游景点作为经济开发的项目,这几年,我目睹了西塘的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都涌到西塘去旅游,西塘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驻足观赏,那里的水乡那里淳朴的民俗都是不可忽视的法宝。而西塘的旅游的发展同样是受着改革开放的庇佑而逐步成熟的。大云是有名的花卉之乡,以牡丹最为著名,每年一度的牡丹花卉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展商,那边的拳王农庄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酒店、温泉、花园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跟进,使大云的经济高速发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浙江是一个契机,面对于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我们不能阻止,我们唯有继承和不断发展,争取建设更优秀和更美丽的浙江。衣食住行、经济、政治、基础设施、工农业的发展,所有的一切,浙江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和进行之中,衷心的祝愿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以后,浙江会建设的更好,嘉兴会变得更美,嘉善会变得更给力!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学院1

班级1

1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考察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安陆市到底具体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这次我的社会实践的目的便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家乡的变化,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了解,以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这次社会实践首先丰富了我的暑期生活,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知,促进了我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次,让我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家乡这么些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此外,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发展的现状,增强对国情和社会的认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从2012年7月24号到7月2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7月27日开始正式在1市开展采走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8月5日。从8月8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8月15日完成。

2.2社会实践的内容

我家乡所在地为1(县级市)。本市有国土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农业发展为基础。1不仅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而且人杰地灵。不仅是全国著名的1。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访问座谈等形式随机走访了全市中的20户人家,采访了30人。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

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市中的实行情况,市2中农村的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由于交通、经费上的限制,此次只调查了本市的很少一部分市民,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家乡的发展现状,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市的一些实质问题。

从本次实践地统计结果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我总结出市民在物质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衣食住行全改变

曾经的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现在基本上全是楼房,房内宽敞明亮,值得庆贺的是市中心已建成了25层的高楼,人民的住宿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人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2.各种电器全都有

现如今90%的家中安有彩电,大部分的家中也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另外,30%的家中还安装了电脑,人民生活逐步进入网络时代。

3.国家政策全保障

这些年,国家实施的各种福利政策也让市民很高兴,100%的人都对最近实施的,医疗保险,减免农业税,家电下乡,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中获利很多,并对这些政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特别是农村医保政策,让很多农民都看得起病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国家的保障。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有自己的不太成熟的一点建议:

1.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

根据统计100%的家中都有麻将,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打麻将,并承认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打麻将。另外,根据我的所知,家乡的打麻将之风太盛行了,人们聚一起就是打麻将,各个街道社区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个麻将馆,有的甚至更多。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因此,我希望,政府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街道和乡村办事处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多开设一些满足农民需求文化站,和一些娱乐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2.社会发展结构单一,其他旅途及文化资源浪费

1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曾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涉足1,流连忘返。李白、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坛巨匠都来此览胜题咏。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1,此外,1见,而且树形各异,有夫妻树、情侣树、子孙树、母子树,极具观赏价值和情趣。但是在我所生活的十几年里却罕见外地游客,很多的市民也反应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够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吸引资金,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多宣传,多建设,多发展,使1变成一个新型的旅游城市。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1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县城,农业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几十年来,本市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水稻,花生,蔬菜等。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这次的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了解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当然也存在很多的漏洞,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实践感悟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成长了不少。我感受,感悟到了很多。另外,我还要感谢我家乡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作为一个1人,我为家乡这三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同时我也深切期望我的家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家乡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然,我也懂得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说的关于本市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起来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的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坚持。但是,没有什么事是没有困难的和不需要坚持的,无论是解放全中国,还是改革开放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困难的和坚持的,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一颗百折不挠的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依稀记得,胡锦涛主席曾给广大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五点希望是: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第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第五,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志存高远,贵在坚持。五个希望,五个坚持,总书记给我们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人生前进的方向,而且更为我们青年践行五点希望明确了“坚持”的要领,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我们广大青只要年牢记党的殷切嘱托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勇敢肩负起时代重任,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勇于争先,继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我们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我们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充分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弘扬“五四”精神,勇挑时代重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投身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此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以此为自己的最大光荣。我坚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奋斗,定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环境变化情况论述家乡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安徽省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作为新中国诞生后的城市,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的变化。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史从自己......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内容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所在的药王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滁州,生活,医疗,住房,交......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你我携手,建设幸福中国》。 同学们,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我想,我们全班56个同学也许有56个答案,每个人的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数学教育 徐明霞 2011073123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 徐明霞 改革开放的30年,我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窝棚”到环境优美的小区,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