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新课改
让综实引领课改
----罗田一中 《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阶段汇报
罗田一中课题组
夏东峰
一、新形势下国家大战略对教育的需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决定‘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是根本,也就是说教育需要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改
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墨绿色封皮上的一行庄严的大字,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宏大抱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经十几年。基于中高考的现实,学生依旧为分数所累,老师大多依旧是老课堂,满堂灌,新课程改革推进艰难,无论怎么喊,怎么叫,大多依旧主要是‘应试教育’。
即使当前课改做得比较好、被广泛关注的几种模式: “课改”代名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学生怕下课——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立的首先是“人”——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还是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没有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从国家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新型课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索研究为基本方式,着力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是新课程有机体中的两翼。运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结合高中目前现状,将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嵌入学科教学,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又推进学科教学,既推进新课改,又实施素质教育,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引领新课改。使两翼达到完美的和谐,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方向。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是《基于学科课程背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展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 县教育局刘局长在北京十一学校学习观看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后,说这是个好课!县教研室瞿主任、陈主任多次现场指导。
学校教学校长杨校长亲自召开教务处相关人员布置课题开展任务。教务处肖主任主持召开全校教研组长布置课题开展任务。
学校多次派专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观摩学习,积极支持学校老师参加相关活动。2.课题研究实施
⑴、课题启动阶段:(2015年5月)
学校分管校长召开课题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会,布置课题申报工作。有意愿的老师申报参与,成立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本课题相关研究目标及实施办法。撰写开题报告。形成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管理----课题组实施的模式。
学校报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共158人。基本上一线老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
⑵、理论学习阶段:(2015年6月)
建立课题QQ群,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交流学习后的感悟,书写学习心得。讨论各组活动主题,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⑶、学生培训阶段:(2015年6-8月)
依照湖北省高中课改网站平台,对现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知识学习,布置学生暑期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⑷、课题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目前已完成的研究活动
①九月份各实验小组开展基于本学科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上报课题组。②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课题组随时关注实验进展,并给予技术指导,组织参与市课题组研讨活动。
③第一阶段小结,实验小组汇报各组的活动成果,交流研究方法,学校组织开展优质课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同时邀请市教科院陈主任和县教研室瞿主任和陈主任来校就课题研究作现场指导!
优质课评比推出八节课优质课。八节课,精彩纷呈!收到案例论文87篇。3.研究阶段总结
(1)课程实施模式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还在被灌,上好一点是探究性课堂。目前课改之所以难推进,主要是我们的老师不愿改,学校不敢迈开步子,学校一把手的观念没跟上。如果我们能改变转变传统思想,把步子走大一点,完全贯彻国家的课改精神,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或能较好的解决这问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革新我们的思想,推进我们的课改。
主题活动的内容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以是与学科相关的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课本上课后的实践活动,甚至就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开展研究性课堂。
传统课堂-----探究性课堂-----研究性课堂-----下面使我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几个活动案列: ①了解圣诞节。高一英语开展《了解圣诞节》的主题活动,开展了圣诞节的起源、装饰、食物、庆祝方式五个子课题。
②音乐与生活。音乐组开展《音乐与生活》的主题活动,开展了背景音乐、仪式音乐、治疗音乐、实用音乐四个子课题。
③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一化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开展了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碱、盐反应的小组研究活动。这是一节高中化学课改变教学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呈现的课例。将一节传统由老师主讲的课换成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新课学习的课,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学生展现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归纳出知识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完全是一个小的研究活动过程,而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一节传统课堂。
根据我们实施的情况看,改变了传统模式。老师静下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老师变成了指导者,学生变成了主导者;老师轻松多了,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课。一些实验老师也能很快的接受该课程的实施方法,效果不错。
实际上很多地方已经很好的实施这种课,如湖北宜昌,北京十一学校,江浙,新疆等一些省份。
(2)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课程的认识。很多老师不很清楚该课程,或不知该课怎么实施,或认为没有意思,无用的课程,或认为浪费时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中高考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
②观念的更新。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不仅有科学知识,还应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树立先进的学生主体观,即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③时间的解决。基于高考的实际压力,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实不足,这是国家教育的现状。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一学期开设两个左右的活动主题,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中设置活动。需要进一步探究课程的实施方法。4.课题下阶段展望
①加大推进力度。让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上升到学校长远发展层面,纳入整个学校工作中,以综实引领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课题课程模式深入人心,让老师和学生习惯这种课。
②加强课题管理。以课题促课程建设,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多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多开展相关活动,让课程开设常态化。
③全面开展活动。在学科背景下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上好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④开发校本课程。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根据各学科情况,收集各科教材内外的活动主题,编印成活动手册,同时开发乡土教材,开发一些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学生发展的教材,让课程实施有本可依。
《开展基于学科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是推进新课改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是目前中高考现状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的办法,将综合实践活动嵌入学科教学,能促进学科教学,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世界潮流的瞬息万变,面对日益竞争的残酷激烈,面对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培养一批能适应新形势的的人才!
第二篇:让兴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让兴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实物、录相、图画、录音、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透过栩栩如生的画面,更好地接收所学知识。如:教学《汽车》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人们使用“汽车”的录相和图片,让学生透过生动美观的画面,了解自然的真实物体或它们的模拟形象,体验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着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帮助。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每个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动,仿佛身临其境,脸上都露出了陶醉、兴奋、向往的神情。这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了解汽车的兴趣,吸引了他们认识汽车的愿望。课后,他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资料,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实地体验。
在教师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带领学生进入实际场地体验情境,从感性中认识实际情况。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的实地录相,让他们了解当今环境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环境,引导学生带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及时处理又会怎样?”等这一系列问题,经过观察、询问、讨论、分析,寻求答案。这样,既免除了教师的满堂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同时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三、选题要有余地。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研究不是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学生稍有所得,不能就此罢手。再者,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比较投入,但活动结束以后积极性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在设计方案时眼光要放得远一些,在活动方案的中间、结尾要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实践的空间,产生继续实践的冲动,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如《蔬菜知多少》活动中,虽然我们面对的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是真正下地去观察菜的孩子并不多。我们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分清蔬菜的种类后,再布置学生给菜浇水、施肥、拔草,并记录活动的见闻和感受等一系列活动……一周下来,同学们的活动记录里写着:“这次活动真是太有趣了,既让我们懂得疏菜的种类,又让我们对菜的栽培有更深刻的认识,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了。”、“今天虽然把衣服、裤子、鞋子弄脏了,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次活动增长了我的见识,磨练了我的意志。我们虽是大汗淋漓,但我们其实是舍不得离开采菜园的。”、“我们吃的菜真是来之不易啊,爸爸妈妈其实挺辛苦的。”同学们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们的收获,从中也反映了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无限回味。四、合理评价,体验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是其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兴趣。这不仅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也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我们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设计布置教室方案》的实践活动中,我把任务合理地分给大家,同学们兴致浓厚,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多角度思考问题,精心组织、合理策化设计布置教室的方案。没几天功夫,教室被他们搞了个大变样。看着自己的“战果”,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然后我根据活动情况,设立了“我是小巧手”、“创意我最棒”、“合作小帮手”……等奖项,基本做到人人有奖。活动后,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快乐,都期待着下一次实践活动的开始。五、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这些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多组织学生训练,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本课知识同他们现有知识相联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上《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上《生活小能人》后,激励学生学会自理,做妈妈的小帮手……这类经常性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课内外活动,使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学习运用综合实践课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综合实践的选题很重要。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保持和挖掘同样重要。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如此,才能自始自终的让学生热情参与,提高活动效率,让综合实践“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第三篇: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联系方式
***
走进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济源市第四中学
许延洁
内容摘要: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
正文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今天的高中教学,特别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强大的机遇,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活动正是从现代教育的高度,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感到无从下手,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一直缺乏生机与活力。
如何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能力与优良个性,让学生真正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最终全面提高素质,获得健康成长,成为今天教育的重要课题,也引领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点的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鲜明。
对于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意选题,对它的实施与效果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所选课题须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兴趣去研究。
高中学生多数是寄宿式学生,以校内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可分三类:一是生活类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贴近生活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推动和促进课题的研究,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如“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学生早恋原因的调查”、“高中生特殊心理分析”等课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二是社会类课题,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的调查,发现和掌握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的初步能力,如“调查网络污染问题”、“抽烟有害健康”等课题,都很具有社会性。三是学科延伸类课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学科学习中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火花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课题确定下来以后,就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包括上网搜集、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
二、积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少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1、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有利环境。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探究„„如《学生网瘾形成的危害》探究活动前,教师特别提醒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曾经有过网瘾经历经过精心改造过来的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喜恶分明,这个学生怎么痛改前非,最后留下悔恨的泪。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反思网瘾的危害。这样,为学生提示了问题导向,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高中生而言,情境的创设,主题的选择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准确、具体些,这样更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从深层次思考,“选择”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制定活动计划、培养目标和活动措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富有情趣和活力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社会、自然和自己的主人。
开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其创造欲望。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解放学生双手、大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强劲动力和深厚土壤。
3、让兴趣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
通常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如书法、网络计算机等活动小组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求兴趣。教师可根据每项活动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定计划、定目标、定内容,让学生学“宽”学“深”,学“实”学“活”。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成长。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实践和体验,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如: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同学家中,体验生活;举办春游,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的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人的成长过程是人格、学识、能力和修养诸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现了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的学生生活,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的实践活动定会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其磨炼坚强意志,形成健康品格,增长技能才干。正确评价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有能力,有素质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和生存。
反思我们的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了一些真切的体验。但困惑一路同行,探索在线,我们的目光将得更深更远。只要我们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生趣,在思考中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会不断提高,在曲折中前进。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荆门市牌楼中学黄文秀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能力锻炼成长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小区水质是否污染,他们拍照,他们访问小区附近的居民,了解小区各种情况;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小区中各种不良现象、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树立警示牌,利用社区广播站广播,积极行动起来。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我是社区小医生》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小区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小区环境的状况,寻找造成小区环境差的原因,寻找改善小区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要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3、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干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最担心地莫过于学生的“安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教室以外进行,这样就不利于管理,容易发生事情,而且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但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我是社区小医生》,我们按照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他们顺利地作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及校内外学生。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如果我们不放手,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信心,要适时地表扬、肯定他们的成功、收获,让学生在体验的喜悦中进步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为学生自由成长保驾护航。
第五篇:信息技术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着快乐,收获得成功。通过活动,孩子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各种体验与感受。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面很广,生活方面、环保方面的、学习方面„„这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一定要万能,但却要领导孩子们通过活动去变得更为能干。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确实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精彩,变得更为有效。
一、用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性情境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漂亮的界面、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如,在三年级《废物巧利用》活动开展前,我拍摄了一些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等相关图片,开展活动时,我利用电脑,先将这些图片进行了展示,真实而又熟悉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地积极,他们积极地搜集资料,积极地宣传环保,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尝试编写治理方案。也许他们的努力对整个环境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也许他们的治理方案是不切实际.但是.环保的种子存他们的心中播下.而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是社会的栋梁。借助了电脑多媒体,孩子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综合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为孩子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用信息技术开拓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食盐的研究》在课前,鼓励学生带着任务搜集信息。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而新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用信息技术促交流显个性
互联网的发展,让天涯变为咫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会利用论坛发表意见。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直接复制并在论坛或博客中发表,也可以直接发表各人的观点。由于交流方式的不同,孩子们很有新鲜感,因此,在交流中往往能积极地发表意见。
如在进行五年级综合实践《水是生命之源》中,我让孩子们运用论坛进行交流,孩子们将从网络上下载的关于淡水„„的资料发表于论坛,并对淡水资源现状表示了担忧,而对人们对水环境的污染更是忧心忡忡。有同学在论坛中说,常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的河流是怎么怎么的干净,可是自己从来不曾看见过。如果能够发明一台机器,可以让所有的河流快速地变得清澈,那该多好„„网络给孩子们带来了信息的风暴,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只要合理运用,网络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丰富的知识,多彩的世界。
四、用信息技术展现成果制作促能力发展
传统的综合实践成果制作,常常局限在制作手抄报,撰写研究结论,编写倡议报告等等形式。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活动成果,收到一定的成效。比如,在活动的成果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运用已经获得的资料制作一份PPT,以此来展示自己或者本组的活动成果。如,在进行《中国与奥运》的活动中,各组按计划分工好,按照各自的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如有的查阅的是“中国参与奥运的历史”,有的是“中国运动员在上届奥运的获奖情况”,有的查阅“2008北京奥运筹备情况”,有的查阅“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在进行资料整理与交流之后,要求各组运用PowerPoint2000制作一份幻灯片。制作之后,由组长进行操作在全班展示。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全班同学对各项知识均有了解,而不局限于本组所查阅资料,有效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
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正确、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给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