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

时间:2019-05-14 14: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3课时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乡村四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哪首是词?词牌名你还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诗,不同三首诗词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让我们学习诵读?发现越多越好。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绩麻的读音,箬笠。说说发现:

时间上,都是三四月。地点上,都是江南农村。事情上,农民之事。风景:江南农村风光。3.进入第一首诗。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字灵舒,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2.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指导学生看图,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吗?家家户户门前没有人,人都去哪儿了?所以翁卷是怎么写的? 2.品读第二句:

读懂了什么?农民的勤劳。从哪个词品读出来的?“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诗人的心情是怎么的: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3.品读第一句:农民们是在怎么的环境中勤劳工作的? 品读雨如烟:你觉得雨如什么?对比中感受江南美景。

写景与第二句写人有没有关系?更加衬托农民的勤劳,更加写出诗人喜爱农村生活农村风光的感情。

3.配上《村居》调吟唱古诗。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作业: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乡村四月》,总结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字词,串诗意,悟诗情,读成诵。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帮助学生解题,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介绍作者:播放 “范成大的简介”资料。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58岁)因病辞官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看图说话,初步感知。1.看图

谁在干什么?

2.朗读诗歌,寻找对应的诗句。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纺线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串讲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各当家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如何当家的?小孩懂得当家吗?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夏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卖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2.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防夷犹湾百转。磺塘塔近俄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践。看看尝面收新茧。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夜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霜草苍苍虫切切,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师:哦,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 生: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所以有一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前两首田园古诗),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2.解题: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又称“渔父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3.《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要读得像画。)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

3.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朗读)

4.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色彩?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诗意

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4、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5、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了解词人的生平。

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哥: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哥:狂风浪起且须还。弟:斜风细雨不须归。哥:且须还哪!弟:不须归呀!

哥:弟弟啊,为何不归?

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哥: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 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

五、默写一次。

六、延伸,研究“钓”之蕴:

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课件出示)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这并不是我们童年纯真的心灵用三言两语便能读透的,就让它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得越来越多的含义。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鱼翁 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钓鱼诗 唐 李贺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像张志和一样,他们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有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了解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独坐敬亭山》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2.读、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众鸟————高飞尽

人 孤 寂

以“动”衬“静”坐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山 为 伴

山人相伴

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22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教学难点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 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 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

1 老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2 指名学生试读,老师相机指导。3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1)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山岭和原野都绿了。)(2)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①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3)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4)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春天,山陵和原野遍布绿色,到处都是已翻耕好的水田,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呈现一片片白色。杜鹃声声啼鸣,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干农活,春雨漾漾如烟似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了”是什么意思?(结束)(2)理解这两句诗并体会感情。

(乡村的四月,农民是非常繁忙的,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但他们却很勤劳,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要赞美乡村四月里农民勤劳耕作,任劳任怨的精神)4 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

1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 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3 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五、诵读明诗意

1 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

六、《四时田园杂兴》

1接着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2 教师释题意。“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3、介绍作者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七、朗诵诗,弄懂诗意

1 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2 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 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4 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 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

八、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 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2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流露出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九、拓展视野

1 想一想,说一说,你和诗中的儿童相比是不是更幸福? 2 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一、教材解读 独坐敬亭山 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望 洞 庭 1.课文简说。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忆 江 南 1.课文简说。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词句解析。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的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注意“谙”读ān,不要读成yī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四、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君山 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唐代诗人张说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

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下载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部分参考同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老师的解释和教材中的注释,可以用自己的话......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敬亭山、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能正确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阅读

    1、古诗词三首 字词: 相磨 和 青螺敬亭山洞庭湖潭面 谙熟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市郊。 尽:尽头,指......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_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阳三石小学:左雪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3_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 谙 镜 孤 厌 暗 境 狐 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