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
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4、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5、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5、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从消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推动学生各方面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整合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西方学校采用团体辅导和咨询交替使
用,发挥其互补的功能。(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引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使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连续历程,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之中,儿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人们日益倾向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各家理论持兼收并蓄态度。(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现今,西方学校已突破过去单纯由学校独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课程,以协助学生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通过精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督导网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评价等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绩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不少学者主张加强本土化研究。(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未来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硕士学位是必备资格),培训期限将延长,培训方法将更多地采取模拟的方式,以增强实践能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制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颁发证书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6、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其
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
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其
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其
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失望学术交流和研讨。
7、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1).普遍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全面实施、普遍发展
(2).重点化。重点将以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
(3).整合化。多学科整合共同揭示心理健
康教育的规律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向。
(4).现代化。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
(5).本位化。即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专业化。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
(7).本土化。就是中国化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注重实际教育效果,更注重将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年龄层面来制定目标,也就是从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心态的把握与分析出发,来制
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个性目标等。
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潜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一)开发自我潜能
在智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在能方面,主要使他们养成言语—数学能力、空间—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二)掌握学习策略
一是外显的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和学习方法;二时内隐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三)改善学习品质(1)明确学习目标(2)培养激发动机(3)端正学习态度(4)培养学习兴趣(5)养成学习习惯(6)树立学习信心(7)学会正确归因
4、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是帮助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5、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一是意志的独立性;二是意志的果敢性;三是意志的坚毅性;四是意志的自制性。
6、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
(一)促进社会适应:发展自我意识;促进沟通交流。
(二)完善个性品质:应主要培养学生六种个性品质,即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和创新。
7、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核心)、积极性原则(策略)、全体性原则(方向)
2、生活性原则:
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和出发点。
从三个方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要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第三,要针对对学生的表现特点。第四,针对学生的时代特点。第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看,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全人化”发展概念;从消极的方面看,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制定对策。
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3、主体性原则:
概念: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第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第三、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4、积极性原则:
概念: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第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三、要注意“三早”。一是早进行,二是早做准备,三是早期干预。
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第三、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成功教育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第二、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第三、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第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5、全体性原则:
概念:要求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贯彻全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第三、注意学生的特殊需要并给予实际帮助。
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①学习方法指导。意义在于:一是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二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②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其一,学习动
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其
二、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③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④学习习惯指导。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人格完善。指导内容有:一是用脑卫生习惯;二是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三是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⑤应试心理指导。
2、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
第一,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第二,使学生认识智商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3、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加德纳发现人的智力结构至少有7种能力组成,即语言符号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这些能力既可以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具体目标,也可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内容。
4、情感教育的内容:一是培养积极情感;二是调控消极情感
5、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发展;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6、性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7、耐挫能力的概念:耐挫能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8、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一是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二是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两重性使然;三是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9、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一是要形成学生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三是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10、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起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度、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11、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信息获得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际协调功能;社会化的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12、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调整认知结构;克服人际偏见;加强个性修养;掌握有关知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适策略
13、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劳动创造人;我们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男性和女性;快乐的生日;美好的家庭和社会;青春发育;第二性征;月经初潮;通精(射精);生命的诞生;两性交往。
14、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青春期的生理发育;月经;遗精;少年友谊;青春期心理发展;青春期异性交往行为规范;人类的性;性欲;早恋;性道德;性越轨行为和性犯罪;家庭。
15、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⑴人类性欲的社会发展史。⑵性心理卫生学研究的发展史。⑶人类性欲的生物学基础。⑷人类性发展阶段。⑸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习得过程。⑹婚恋与家庭。⑺优生与计划生育。
16、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
17、自信心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对人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18、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
19、自我陶醉是指过高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20、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第一、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第二、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第三、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第四、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
第五、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21、职业指导:
定义:帮助青少年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帕森斯职业指导三原则:了解自己;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合理推论上述两类资料的关系。具体内容或是做法:测验和鉴定(协助学生了解自己)、信息服务(提供给毕业生和家长本地
区各类职业的信息)、咨询指导(主要帮助学生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和已获得的职业信息选择将要从事的职业)
我国学者研究的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意识的指导、了解职业的指导、了解自己的指导、选择职业的指导
22、休闲指导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
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动方式;
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专 门 课 程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
一、明确课程目标
二、确定课程内容
三、进行单元设计
2、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
一、课前准备
二、组织教学
三、课程评价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教学的环节
(一)教学过程开始
一般可采用一下三种组织方法:
1、热身方法。即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澄清方法。教师可以以简洁有力的话语做一个开场白,主要说明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以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自觉性。
3、介绍方法。常用的介绍方法有: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就某一个问题相互介绍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最后在回到集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②每人自问自答10次,问题是“我是谁”等,学生可逐步说出别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个人特点。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
(二)教学过程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
1、引导方法。教师要注意给以适当启发。
2、反馈方法。可帮助学生通过同学、老师来了解自己,借助别人的言语来认识自己的形象。
3、面质方法。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责任,教师要面质学生,以促使其自我反思。
4、明朗方法。教师复述学生所说的话,再补充教师认为学生想说而未说出的东西。
5、连接方法。教师要注意将零碎的资料通过连接、归纳、总结,以形成完整的资料,从而使学生获得完整与系统地经验。
(三)教学过程结束
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回顾与反省
2、计划与展望
3、祝福和道别。
(四)教师注意事项:
1、情境 :注意教育情境的构建
2、时间 :把握好教学时间
3、主题 :有偏移主题时,要引回主题
4、欣赏 :带着欣赏的态度
5、观察: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便课后施以个别心理辅导。
6、公正 : 公正处理偶发事件,不偏心
7、平等 :不以权威压制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
8、幽默 :教师表现幽默,使教学活动轻松活泼地进行
9、参与 :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
10、适当:教师的指导应适当
4、应用:结合实例如何在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组织好开始、中间和结束等环节。
略
5、专门课程模式特点:
优点:科学性; 规范性; 可操作性 不足:
第一,课程模式易导致一些教育者完全按学科教学的课程教学的共性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从而落入学科课程的俗套之中。
第二,课程模式主要以集体方式组织实施,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的探讨,而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则难以体现出来。
第三.课程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心理学为主体的个别学科领域,忽略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二):
学 科 渗 透
1、学科渗透的涵义:学科渗透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
(1)从教学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场所。
(2)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资源,无论是工
具课、人文课、还是自然课、技能课,都有许多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利用。
(3)从教师队伍层面来说,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明显缺乏,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4)从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5)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6)从课程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逻辑。
(7)从素质教育层面来说,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学科渗透模式如何实施:一方面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即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的进行之中。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要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行为,即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
5、应用:结合具体课程谈谈如何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社会科学类课程
这些课程,有些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思想政治
更多的课程则间接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语文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之处: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散性③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性④心理健康教育的濡染性。
(二)自然科学类课程
自然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法则,这一过程也离不开观察、记忆、注意、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参与。
(三)艺术体育类课程
以美术为例,绘画的颜色和线条本身就能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
音乐则能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维,丰富想象,改善情绪状态。
再以体育课为例,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一是促进智力发展的资源,二是调节消极情绪的资源,三是锻炼坚强意志的资源,四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资源,五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资源,六是提高适应能力的资源。
6、学科渗透模式特点:
渗透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
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比心理健康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第二、通过学科渗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
各学科教学本身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各学科的魅力,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第三、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
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是靠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成熟的标志即在于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不足之处是:
第一、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系统工程,目前处于启动阶段。第二、从理论上讲,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
康教育目标能做到有机统一。第三、各学科首先要完成自身的任务,心理
健康教育在其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同时学科教育教学也不能包揽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方面。
第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寓 于 活 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指导教师或主持人(教师、学生);参加者(年级,班级,男女生人数);时间、地点;活动的准备(场地安排、人员安排、文具、仪器等);活动的程序(活动的每一步骤、任务、时间分配、负责人等);活动的要求(纪律要求、操作规程要求、应变方案等);活动的总结。
3、活动实施的注意点(五个环节):把握时机;激发动机;精心准备;具体进行;总结工作
4、活动模式特点分析:
优点:第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拓展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第二,活动模式能较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符合中小学生的天性;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缺点:第一,.易产生目标上的偏差,增加活动过程的复杂性和难度;第二,.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活动的组织有较大的难度;第三,.从学生方面来看,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尽相同,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四):优 化 环 境
1、优化环境的八大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定性、优势性、筛选性、主体性
2、物理环境优化的三个方面: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
3、心理环境优化的五个方面: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等
4、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怎样才能优化情感环境呢?第一,注意教师在教学中情绪自我调节问题;第二,注意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流露问题;第三,注意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问 题。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五):运用网络
1、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网络时代”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第三,完善网络教育体系的需要。
2、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7点
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交互性与主体间相结合的原则
助人自助和互助共进相结合的原则
互补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开放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3、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创建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与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加教育实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点:
网络的丰富性和互通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
网络的无边界性和即时性,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
网络的自主性和自助性,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功能
网络的共享性和便利性,解决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矛盾
网络的形象性和新颖性,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5、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网络本身存在问题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疾病防治,轻发展教育;重通俗性,轻科学性;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资源开发的滞后性;资源利用的无序性
(4)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控性问题;背景信息缺失问题;网络操作问题
(5)受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6)网络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
径
(六):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涵义: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2、心理咨询的性质:第一,解决来访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为来访者提供帮助的活动;第三,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第四,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第五,寻求心理咨询是基于来访者心理需要的自愿行为。
3、心理咨询的原则:自愿来访原则、方案合理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感情限定原则、价值中
立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守秘密原则、认真倾听原则、疏导教育原则、非指示性原则。
4、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牢记社会责任、工作认真负责、尊重对方人格、保护他人隐私、坚持自觉自愿、严谨的科学态度、注意加强合作。
(2)全面的知识技能: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
(3)优秀的心理品质:除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流畅的言语能力外,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健全的性格。
5、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初期阶段(建立咨询关系、详细搜集资料);中期阶段(明确咨询目标、进行指导帮助);结束阶段(追踪与反馈、转诊与停诊)
6、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提供宣泄和疏导;探寻根源和领悟;改进认知和行为;促进健康和成长。
7、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贯注和非言语行为技巧、倾听与询问技巧、沉默与观察技巧、宣泄与深入探讨的技巧、面质与促进自我审视的技巧、行为操纵的技巧、影响性技巧、通情技巧
8、宣泄与疏导的涵义:
宣泄指来访者将其郁积已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倾诉给咨询者地过程。
疏导指咨询者采取措施解除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和障碍的过程。
9、贯注的涵义:贯注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地叙述,认真观察其细致的情绪及体势的变化,并作出积极回应的过程。
10、面质的涵义:面质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地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11、通情的涵义:通情的表现是将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
12、倾听的技巧:封闭式询问、开放性询问、鼓励、释意、情感反应、概括(P313)
13、影响性技巧:解释、指导、劝告与提供信息、自我揭示、反馈、逻辑推论、影响性概述。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诊断工作
1、心理诊断的定义:心理诊断即运用心理学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2、心理诊断的特点:心理诊断的相对性;心理诊断的全体性;心理诊断的全面性;心理诊断的系统性;心理诊断的多维性。
3、心理诊断的过程:明确目的;搜集材料;综合评估
4、观察法的特点:
优点是①运用广泛②自然真实③简便易行 缺点是①表面性②被动性③虚假性④限制性
5、观察法的分类:
(一)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四)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五)无结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
6、观察法实施的要求:坚持观察的计划性;坚持观察的可行性;坚持观察的精确性;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坚持观察的可信性;坚持观察的主动性;坚持观察的统一性;坚持观察的灵活性;坚持观察重点的突出性;坚持观察记录的详备性;坚持利用观察资料作出心理诊断的谨慎性。
7、会谈法的定义:会谈法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学生或其家长、教师、同学详细面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性质、状况等,然后做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
8、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优点: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能不遗漏所要问的问题;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方法比较固定,可节省时间;由于事先编制好提纲和问卷,问话措辞比较一致,故可以把不同对象在一起进行比较。
缺点:过于主动地查问,方式比价刻板,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9、非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谈话中不知不觉中较无戒心地露出一些内心的真情实意,从而使诊断者获得一些比较深层的对诊断有意义的资料,在方式上比较灵活。但是费时过多,而且,因为是学生随便谈谈,没有一定的重点和方向,常常容易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情况。
10、会谈法实施的要求:编制会谈提纲;建立良好关系;把握会谈方向;注意及时记录;处理特殊情况;善于察言观色;讲究提问技术
11、问卷法的特点:
优点是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且易于整理和进行统计处理,因而适合于进行区域性的或面上问题的现状调查和诊断
②问卷法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调查者双方无需面对面地谈论有强刺激的问题,学生解除了心理上得顾虑和障碍,因而可以得到客观真实的材料。
缺点是①问卷调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问卷题目的质量,若问卷题目设计不理想,则得不到有效的材料。②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仅靠问卷法是不能得到更深入的信息资料,因而对学生进行诊断时需辅以其他方法。
12、问卷法的分类: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
13、问卷法实施的要求:
第一、问卷的结构
问卷通常由问卷说明(引言)、注释和问卷本文组成
第二、问卷题的设计
问卷题可以设计成四种形式:问答题、填充题、选择题、排序题。第三、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第四、问卷的试用与修订 第五、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六、问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4、心理测验的定义: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5、心理测验的特点:
第一、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第二、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第三、心理测验的稳定性 第四、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16、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有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
二、按测验人数分,有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有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目的分,有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17、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1、《中国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3、《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二、人格测验
1、《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
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3、《Y-G性格测验》
三、心理健康测验
1、《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
2、《康奈尔健康问答》(CMI)
3、抑郁评定量表,如,SDS
4、焦虑评定量表,如,SAS
5、《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 SCL-90)
18、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第一端正测验态度;第二注意资格认定;第三讲究测验道德;第四选择测验种类;第五做好测验准备;第六规范测验操作;第七注意结果解释
第十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工作
1、广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含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图表、音像、以及其他形式和载体的各种文件及材料
2、狭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含义:根据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研究目标,有选择地设定研究项目而建立的档案
3、狭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特点:专业性,隐私性,真实性,目的性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
有助于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
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多样性,经济性,保密性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档案内容的确定,档案种类的选择,档案建立方法的采用,档案资料的组织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制订管理条例,应用现代手段
第十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
1、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设置领导机构 ;设置工作机构
2、学校心理咨询部有以下几个室组成: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放松室;心理活动室、心理档案室、接待办公室。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模式(P399图);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管理模式(P401图)。
第十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涵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的信息,遵循合理的评价,运用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素、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和过程。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材料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价。
3、应用:根据评价循环示意图如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循环示意图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可分为以下环节:
1、熟悉方案;
2、设计评价方案和步骤
3、确定评价指标
4、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法
5、收集资料
6、分析整理资料
7、编制评价总结
8、修订原有计划或方案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三个阶段:(P433)
一、准备阶段:组织准备、人员准备、方案准备
二、实施阶段:预评价、正式评价
三、总结与反馈阶段:形成评价报告、反馈评价结果、评价的再评价 附录
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心理健康
2、耐挫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这一原则成为()。
A 针对性原
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成功性原
则
D 尊重性原则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通过专门课程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有:科学性、规范性
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6小题30分)
1、简述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P78-80)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1、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温馨提醒:
珍惜假期,努力识记,搞清概念。反复巩固,反复查漏补缺。审清题目,细心答题,勤用序号,条理清晰。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大家分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研究者归纳出了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泫等。
(1)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社交恐怖症较多见。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同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只是进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而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心理的概念(P1)、特点(P3)
2、心理发展的概念(P3)、规律(P4)
3、心理咨询的特点(P16)及求助策略(P17)
二、重点:
1、心理健康的概念(P7)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9)
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 ②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 自我意识(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自我(P34)、自我意识的含义(P35)。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P40)。
5、自我意识的形成。
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
二、重点: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我效能感)(P46~47)
第三章 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生涯规划概念(P61)
2、能力概念(P63)及多元智能
3、技能概念
二、重点:
大学期间的技能发展规划(能结合一种生涯规划方法进行大学期间自己的技能发展规划)(P70)
第四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P79)。
2、学习动机的概念(P81)。
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P83)。
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P93~98)。
二、重点: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及培养(P90)。(能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适应(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人际交往的定义(P108)。
2、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
3、认知障碍(P114)、情绪障碍(P116)、性格障碍(P121)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P125)。
二、重点:
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P128~135)。
第六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主观体现(P141)、外部表现(P143)、生理反应(P143)
2、情绪的功能(意义)动机的功能、信息的功能、组织的功能(P146)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易怒、易嫉妒、过度抑郁、过度焦虑、过分自卑(P149~153)
二、重点: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P155~161)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爱情的要素与形式;
2、爱情的产生与维持(P172);
互不认识、开始注意、表面接触、建立友谊、亲密关系(P170)
二、重点: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含健康性心理、性行为)(P177~178)
第八章 网络成瘾心理与行为(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网络成瘾概念IAD及诊断标准(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瘾诊断标准)
概念:个体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诊断标准:(P194)
2、Young的ACE模型;Anonymity(匿名性)、Convenience(便利性)和Escape(逃避现实)
3、网络成瘾影响因素(P197~202)、避免网络成瘾(P203~206)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
第九章 大学生的人格与幸福感(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人格与人格障碍
2、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P217)
3、幸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4、人格对幸福感的影响(P219)
二、重点:
大学生幸福的之道(P220~223)第十章 生命的意义(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生命的意义(P230)
2、心理危机的定义(P233)与类型(P235)?(让学生知晓自杀的征兆)
二、重点:
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干预(让学生掌握何种情况属于心理危机并如何干预)(P237~239)
第四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
1、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2、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3、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4、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个人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标准;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 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方法论:1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层次问题;2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现实性问题;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文化性问题;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
在古希腊就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斯巴达体系和雅典体系
1896年,维特墨,被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
格塞尔成为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调控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2在目标构建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结合3在目标构建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构建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1开发自我智能2掌握学习策略3改善学习品质4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全体系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应包括:1调整认知结构2克服人际偏见3加强个性修养4掌握有关知识5学习交往技能6掌握调试策略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内容:1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2使学生学会恰当的自我展示3是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4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5使学生学会摆脱组我意识的困绕
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意识的指导2了解职业的指导3了解自己的指导4选择职业的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设计:进行单元设计:1确立单元名称2确立课程时间3确立单元目标4明确教学方法
学科渗透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渗透2教学内容的渗透3教学活动的渗透4教学评价的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把握时机:1新的生活开始时2享受成功的喜悦时3遭遇困难和失败时4产生浓厚兴趣时5不良倾向萌芽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环境的优化:1信息环境2人际环境3组织环境4情感环境5舆论环境 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开展心理咨询的原则:1自愿来访原则2方案合理原则3时间限定原则4情感限定原则5价值中立原则6理解支持原则7保守秘密原则8认真倾听原则9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原则 心理咨询的程序:初期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详细搜寻资料 中期阶段1明确咨询目标2进行指导帮助 结束阶段1追踪与反馈2转诊与停诊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1提供宣泄和疏导2探寻根源和领悟3改进认知和行为4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心理诊断的过程:1明确目的2搜集资料3综合评估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运用广泛2自然真实3简便易行缺点:1表面性2被动性3虚假性4限制性
会谈法实施的要求:1编制会谈提纲2建立良好的关系3把握会谈方向4注意及时记录5处理特殊情况6善于察言观色7讲究提问技术
心理测验的特点: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2~的相对性3~稳定性4~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2注意资格认证3讲究测验道德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3心理健康测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多样性4经济性5保密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的确立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种类的选择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方法的采用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材料的组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信息,遵循合理的评价原则,运用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素、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
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互相启发; 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三、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认知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是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写上,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协商,获得八个人的结果。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六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想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人扮演失败者,一个人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 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6.魔术商店:老师扮演店主,学生扮演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1.奖励与惩罚; 2.示范学习; 3.肯定性训练; 4.果敢训练。
四、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② 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 ③ 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
④ 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 ⑤ 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⑥ 职业能力倾向分析。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① 计分; ② 结果解释;
③ 提出教育培养建议。4.建立心理档案
① 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② 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五、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学生主体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原则。
六、简述发展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3.重视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
5.发展性咨询着重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的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突破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使学生自信心和能力上有新的发展。
七、简述适应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时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
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5.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八、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4.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九、使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什么?
(一)使用奖励应注意:1.多注重精神奖励;2.少用实物奖励,更忌用贵重物品奖励;3.不要滥用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才能获得奖励。
(二)使用惩罚应注意:1.惩罚要温和;2.惩罚要适度;3.惩罚要明理。
十、心理辅导人员应具备的专门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 4.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5.虚心学习,认真钻研。
(二)专业知识素养: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知识);
3.专业技能(心理测量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技能、设计与实施个案辅导的技能、心理辅导的面谈技能、心理矫正与治疗技能)
(三)心理品质素养: 1.敏锐的观察力; 2.良好的记忆力; 3.丰富的想象力; 4.创造性思维; 5.语言表达能力; 6.诚挚的同情心; 7.浓厚的兴趣; 8.坚强的意志。
十一、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2.正确看待挫折; 3.正确认识自己;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二、如何注意用脑卫生?
1.适度用脑;2.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3.注意营养;4.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十三、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十四、试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与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的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十五、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
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它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① 家庭环境:家庭在儿童性格形成及心理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榜样等来实现的,其中教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 学校环境:一方面,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同伴关系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 社会文化;④ 生态环境因素。
十六、简述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验题目的质量(难度、区分度等)2.施测的条件(环境、被试等)3.测验长度
4.被试自身的影响因素
十七、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1.信息的收集 2.心理的诊断 3.信息的反馈 4.确立咨询目标 5.帮助和改变 6.结束
十八、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1.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制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时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十九、名词解释
1.网络综合症:是玩网络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2.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
3.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4.社交恐怖: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的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的一种心理障碍,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跟别人对视、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5.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6.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里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
7.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①身体、智力、情绪适合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8.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要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来的不良行为,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9.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10.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11.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1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 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教育。
14.精神分析疗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得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前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15.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16.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