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大纲版第3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倡女(chānɡ)憔悴(jiāo)六幺(yāo)...B.铮铮(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C.嘈杂(cáo)虾蟆(há)钿头(diàn)...D.浸水(qìn)呕哑(yā)嘲哳(zhā)...答案:C 解析:A项“憔”应读“qiáo”;B项“贾”应读“ɡǔ”;D项“浸”应读“j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贬谪 针砭 曲终人散 钿头银篦 B.迁徙 徒步 忧愁暗恨 扣人心弦 C.天崖 山涯 幽咽泉流 轻拢慢捻 D.画舫 作坊 色调黯淡 切切私语 答案:A 解析:B项忧愁—幽愁;C项天崖—天涯,山涯—山崖;D项色调黯淡—色调暗淡。3.选出与“添酒回灯重开宴”的“重”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又闻此语重唧唧 B.满座重闻皆掩泣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又重之以修能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中“重”的意思均为“重新”。A项,“重”与“轻”相对。C项,看重。D项,数词,层。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A.委身为贾人妇 B.因为长句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霓为衣兮风为马 答案:C 解析:C项“为”是介词,读“wâi”;其余是动词,读“wãi”。5.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语,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 B.凄凄不似向前声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似诉平生不得志 .....答案:D 解析:A项“突出”:突然,今义是:“①鼓出来;②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③使超过一般”;B项“向前”:先前的,原先的,今义是“朝着前方(行动)”;C项“明年”: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当时就流传极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景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C.《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是这样的句式。答案:D
解析:D项“主人忘归客不发”不是互文。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一段诗文,完成7—11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天台一万八千丈 C.江州司马青衫湿 D.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A 解析:A项与“银瓶乍破水浆迸”均运用了比喻。其余分别为夸张、借代、衬托。8.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B.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答案:B 解析:B项,此时她尚未叙述身世。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弦弦掩抑声声思()(2)低眉信手续续弹()...(3)大弦嘈嘈如急雨()(4)小弦切切如私语()....(5)间关莺语花底滑()(6)幽咽泉流冰下难()....答案:(1)悲,伤(2)随手(3)形容声音浊杂粗重(4)形容声音轻细(5)形容鸟声婉转(6)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10.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比喻,还要明白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同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
11.选段的最后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答案:手法是烘托。作用: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2—14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12.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为古体诗,②③为近体诗。B.①②为古体诗,③为近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答案:A 13.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B.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唐玄宗迷色误国。
C.立意上,袁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离别和民间的疾苦离情一样值得人们同情。D.李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答案:C 解析:袁诗认为民间的疾苦离情更值得人们同情。14.对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之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答案:C 解析:袁诗和李诗用意不同。袁诗意在与民间疾苦离情相比较;而李诗则是直接讽刺唐玄宗。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第三句诗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答案:可爱。直抒胸臆(直接抒情)。1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体会到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①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②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或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17.把白居易诗歌的名句补充完整。
(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3)独出门前望野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1)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2)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3)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4)人间四月芳菲尽(《大林寺桃花》)
第二篇:语文:《胡同文化》(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胡同文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同(tònɡ)惊闺(ɡuī)安土重迁(chónɡ)...B.伺候(sì)挪窝(nuó)安分守己(fèn)...C.街坊(fɑnɡ)烦躁(cào)怅望低徊(chànɡ)...D.房檩(lǐn)半截(jié)胡同之没(mò)...答案:D 解析:A项,“重”应读“zhònɡ”;B项,“伺”应读“cì”;C项,“躁”应读“zào”。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1)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__________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2)羊肉胡同当初__________是卖羊肉的。
(3)住在胡同里的居民__________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4)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__________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A.想必 大都 大概 也许 B.大概 也许 想必 大概 C.大概 想必 大都 也许 D.也许 大概 想必 大都 答案:C 解析:“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想必”,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断;“大都”,大多,表示约数;“也许”,表示不很肯定。
3.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②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③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④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⑤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⑥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A.③⑥⑤②④①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④⑥①③⑤ D.⑥③①⑤②④ 答案:B 解析:要注意语段中的总分关系,如句③领起句⑤,④①两句则是由句②引起的。4.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B.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居乐业,不大愿意搬家。....C.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D.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答案:D 解析:成语的使用,一方面要看它本身的含义,一方面要考查它使用的语境。A项的“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与后面的“安安静静”意义恰好相反,放在句中,十分恰当。C项的“冷眼旁观”,意思是:用冷淡的眼光在旁边观看。置于句中,与“置身事外”衔接恰当。D项用了两个成语: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两个成语恰当地体现了“忍”字。B项中“安居乐业”,意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如果仅从“生活安定”考虑,使用是恰当的,但“工作愉快”与后面“不大愿意搬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这里应使用“安土重迁”。因此,B项为使用成语不恰当的选项。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最丰富的一项是()A.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B.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C.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D.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答案:C 解析:C项中的“挺”既有“竖立”的意思,又有“强撑着”的意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6.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B.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C.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当作“炮弹”攻击秦始皇。D.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答案:D 解析:D项是比较,而非比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喧闹(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安土重迁(难)..B.席卷(像席子一样)逆来顺受(迎着)..C.凭吊(慰问)策源地(策动)..D.顺民(安顺)怅惘低徊(失意,不痛快)..答案:B 解析:B项中“逆”是“逆境或无理的待遇”的意思。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8.第一段写了北京民居房屋残破,地基柱下沉,拴马桩、上马石已失原形,井眼、石头棋盘供人凭吊,意在说明什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北京的胡同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消失。
9.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情绪”和“伤感”之情,可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如何理解?
答案:胡同文化也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趋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10.从“再见吧,胡同”一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意在提示人们:胡同和胡同文化将一起随着商品经济改革的大潮而逐渐消失,改革之后新思想新文化将会兴起。
11.这三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对昔日胡同生活的无限留恋。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的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12.本文的语言精练且有京味,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地表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请
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答案:(1)一个“嘿”,朴素亲切,大众化、口语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体现出了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2)该句非常富有表现力,既是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又是自我安慰,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的佩服和调侃。雅俗杂陈,带有浓浓的北京方言味道。13.文章第一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指出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方正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独门独院”和“大白菜文化”上。B.方正对北京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土重迁”和“忍”字上。
C.“独门独院”的四合院,使北京人形成了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封闭式心理。D.方正的“安土重迁”和“忍”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不思进取、落后保守的思想。答案:D 解析:“忍”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在封闭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逆来顺受,不愿惹是生非的思想”,不属于不思进取。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历史十分悠久,是一种传统的而且建筑形式比较成熟的住宅。在高楼四起的北京,它仍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四合院,顾名思义是四面围起的院落。现在大多数的四合院已经很残破,里面的结构也因为居民多年改造而失去本来面目。但是只要我们多观察几个院落仍可发现四合院比较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一种封闭的住宅,房屋基本是对称建造的。这样的居处,能给人安定、平稳的舒适感,它的砖瓦、门窗等,到处都有中国汉民族的特色。
最常见的四合院有三进院落,整个布置在一条轴线上。它的院墙一般是灰色的,也有白墙黑瓦的。开门的一面墙上均匀地开一排窗,墙头有脊瓦,很明显,墙的另一面就是一排住屋。门开在东边的一侧,它几乎可说是整个院子最鲜明、最讲究的地方。大多数门漆为朱红色,一般是两扇,门前有阶台来抬高门基,这样下雨时水不易流进去。门上方是饰有砖雕的顶盖,圆瓦上的花纹很优美。大门的左右往往有石狮、石墩等石雕。四合院的大门着意表现了院主的身份气派。从它来判断住家当年的贫富,一目了然。
进门是影壁,上面也有优美的砖雕,起压缩空间和隔绝内外的作用,壁前常有石台和花木装饰。
影壁后就是第一进院落。那是一排坐南向北紧靠院墙的房屋,叫做倒座。倒座对面是垂花门,很华丽,比起大门来要精致得多。我们就可以知道门里必是四合院的主要部分——第二进院落了。此院是过去院主人家眷所居,院里空间比第一进大了许多,比较平整讲究。正面朝南的大屋是正屋,两边有厢房,气势就比正屋小多了,体积也缩小,尊卑高下是极易判断的。显然正屋是一家之主的房间,厢房是子弟所居。院里有齐整的砖路,并栽有树木花卉,环境幽静,有居家气氛。
第三进院落在正屋后面,有门相通,也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小房,叫罩房。第一、三进院落是仆人居住的房间和仓库所在。对正院有一种围护和陪衬的作用。
四合院集中了中国民间住宅结构的精华。它的门、窗、影壁采用了巧妙的木雕砖刻,实用美观,恰到好处地分割了空间,不能不说是居住的良好环境(当然不是指现在院内的拥挤
状态)。
四合院反映中国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观念和对个人的禁锢。它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无论从房间大小、位置还是装饰,无不体现家族中的老少尊卑。但是这种住宅从大到小,都渗透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不愧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现在那造型古拙、构图优美的四合院越来越少,我们要尽量保护一部分,以便欣赏研究。14.解释文中两个术语的含义。(1)影壁:(2)厢房: 答案:(1)影壁:正对大门,起压缩空间和隔绝内外的作用,上面饰有优美砖雕的墙。(2)厢房:指紧挨正屋两侧,体积较小,供子弟居住的屋子。15.请结合文段,概括“四合院”最主要的建筑特点。答案:(1)封闭式住宅,(2)基本上是对称建筑,(3)构图优美,(4)装饰木雕砖刻。16.四合院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传统?请简要说明。
答案:四合院反映出中国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观念,体现家族中的老少尊卑,表现出对个人的禁锢。
第三篇:语文大纲版第3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词七首
词七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酹酒(lâi)黍离(shǔ)骤雨初歇(zhîu)...B.怆然(cānɡ)憔悴(qiáo)夜雪初霁(qí)...C.纤云(qiān)悲戚(qì)羽扇纶巾(lún)...D.迢迢(tiáo)戍角(shù)无语凝噎(yâ)...答案:A 解析:B项“怆”应读“chuànɡ”,“霁”应读“jì”;C项“纤”应读“xiān”,“戚”应读“qī”,“纶”应读“ɡuān”;D项“噎”应读“y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堪回首 仓皇北顾 雕栏玉砌 B.暮蔼沉沉 兰舟摧发 乍暖还寒 C.惊涛拍岸 舞榭歌台 故磊西边 D.烽火扬州 寻常巷陌 豆寇词工 答案:A 解析:B项蔼—霭,摧—催;C项磊—垒;D项寇—蔻。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A. B.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C.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门前冷落鞍马稀.答案:C 解析:A项的两个“犹”都是“还是”“仍是”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念”都是“思念”“惦念”之意;D项中的两个“纵”都是“纵然”“即使”之意。而C项的两个“冷落”,一为“冷清、孤寂”,一为“不热闹、人迹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这件事顺利解决后,敬老院的老人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和睦相处、白头偕老。....C.一时间,访问的、请演说的、要签名的、介绍经验体会成功秘诀的,闹得不亦乐乎。....D.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微笑服....务。答案:C 解析:A项,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B项,白头偕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C项,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D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5.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片”。“片”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片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答案:A 解析:词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9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即显示出诗人的广阔视野:它不仅描绘大江非凡的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B.“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启步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
C.“小乔初嫁”以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答案:B 解析:B项反引诗句,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依旧,英雄无觅。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想到孙权
当年这位在京口建功立业的英雄。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B.“舞榭歌台”至“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的英雄业绩。刘裕曾住过京口,两次从京口出发,生擒燕王和秦王,成就北伐大业。诗人借此讽刺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自己主张收复中原的决心。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三句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故事,警告当朝统治者,不可好大喜功,冒险北伐,而要作好充分的准备。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描写侵略者得手以后大肆挥霍奢靡的场面,表达诗人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和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答案:D 解析:对词的内容的理解要概括作者的思路来把握,不能凭主观臆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已从“四十三年”前回到现实,而不是对以前内容的回忆。9.对《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中有关诗句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带有豪迈奔放的风格,营造出开朗高阔的意境,如①③。
B.文字洗练,该用的动词省略不用,却不影响表达效果,如①③句中的个别句子。C.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富有表现力,如②。D.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更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如④。答案:C 解析:C项,第②句中没有议论。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0.对这首元曲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和曹操。答案:D 解析:D项,应是孔明,而非刘备。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C 解析:C项并没有比较。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2.选出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做过不太大的官,其词多写闺情、旅思。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
B.本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读来颇有一股清峭之气,看似平淡无奇,而真情荡漾。
C.上阕写出日间情景,于明处写景,暗处抒情,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思念亲朋,一声长鸣传来,回望苍穹,不见雁影,留下的更是沉重的寂寞。
D.下阕写夜间情景,于暗处抒情,衬以典型的环境,情景交融。下阕写旅伴们聚散无常,愈衬出离人之苦,又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清醒的人难熬漫漫长夜,此情此景诚何以堪。答案:D 解析:D项于明处抒情。
13.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描绘出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的凄清的秋景。
第四篇:语文:呐喊(自序)(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呐喊》自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丝缕(lǚ)甘蔗(zhe)茁壮(zhuó)...B.愤懑(mèn)蒲扇(pú)侥幸(jiǎo)...C.敷衍(yǎn)慰藉(jí)伊(yī)...D.抹杀(mǒ)模样(mú)奚落(xī)...答案:C 解析:C项中“藉”应读“j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名一钱 振臂一呼 学籍 B.慷慨激昂 高不可攀 敷衍 C.扑朔迷离 怨天尤人 贸然 D.金榜提名 泽被后世 奚落 答案:D 解析:D项,金榜提名—金榜题名。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以为在这途路(经历或过程)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B.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这里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一种写法)。C.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重要的事情),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D.我感到未尝经验(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答案:D 解析:D项,经验:指亲身经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世态炎凉。....B.《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C.经过劳动改造,犯人张三出狱后,遵纪守法,秋毫无犯。....D.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顺理成章了。....答案:B 解析:A项“世人的”与“世态炎凉”重复;C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也不侵犯群众利益,用在此处不恰当;D项“顺理成章”不合语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那一回以后,我便不再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B.通过这次经历,使我彻底转变观念。
C.序言,简称序,是用来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
D.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答案:D 解析:A句中“不再”与“并非”冲突;B句中缺少主语;C句中“用来”多余。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6.第四段“听将令”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案:“听将令”指服从当时先进文艺的要求。7.“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使得作品有什么意义? 答案:意义:革命后继有人,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8.作者为什么不愿把“自以为苦的寂寞”传给“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答案:不愿让青年悲观寂寞,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2)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3)使他不惮()于前驱 .(4)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5)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答案:(1)靠近,接近(2)姑且 安慰(3)怕,畏惧(4)没有时间(5)顾虑 10.第三段中“我的确信”的具体含义是()
A.确信无法唤醒沉睡的人们。B.确信“铁屋子”万难破毁。C.确信“铁屋子”定能破毁。D.确信革命定会成功。答案:B 解析:“我的确信”就是作者在“铁屋子”一段话中所表明的自己的观点。11.第四段最后一句中“梦”的含义是()A.救治被误诊的病人和促进祖国的更新。B.以文艺为利器,改变国民精神。C.对国家和民族抱有美好的希望。
D.作者青年时曾经树立的救国救民的志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答案:D 解析:要把“我”青年时的梦和今天的梦结合起来看,不可单取其一。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鲁迅先生全集序 蔡元培
“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①,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又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而自己又有一种理想的世界,蕴积既久,非一吐不快。但彼既博鉴而又虚衷,对于世界文学之作品,有所见略同者,尽量的移译,理论的有卢那卡尔斯基,蒲力汗诺夫之艺术论等;写实的有阿尔志跋绥夫之《工人绥惠略夫》、果戈理之《死魂灵》等;描写理想的有爱罗先珂及其他作者之童话等,占全集之半,真谦而勤了。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虽也痛快,但人心不同如其面,环境②的触发,时间..的经过,必有种种蕴积的思想,不能想到一种相当的译本,可以发抒的,于是有创作。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其文体除小说三种,散文诗一种,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或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多许的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综观鲁迅先生全集,虽亦有几种工作,与越缦先生相类似的,但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然欤否欤,质诸读者。
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一日
12.文章第一段和第四段都出现了“环境”一词,请根据语境加以解释。环境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然环境。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3.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蕴积”一词指的是什么?第四段有语“于是有创作”,请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搞创作? 答案:“蕴积”是指“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和“一种理想的世界”。创作的缘由是指要抒发蕴积的思想。
14.蔡元培对鲁迅先生“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其理由至少有三条,请归纳,每条不超过10个字。答案:(1)文学创作的成就丰富。(2)继承前人成果。(3)自己有创新。
第五篇: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琵琶行并序3
第06课 琵琶行 并序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贬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并序》,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存世。
【重点理解】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 .古今异义
明年秋 ..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今义:指方位。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义:在……中心。今义:指小心、留神。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奔突而出。
今义: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弟走从军阿姨..死 古义:教坊的管理者。
今义: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走了以后。今义:离开了又回来。一词多义
为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因为长句(动词,创作).为.君翻作(介词,替,给)命遂命.酒(动词,命令) 命.曰(动词,命名,题名)闻忽闻.水上琵琶声(动词,听见)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听到)
.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2
举.酒欲饮无管弦(动词,端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举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推举、推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信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的确、确实)楚怀王贪而信
.张仪(动词,相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媒人)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往、交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原因、缘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原本、本来)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贬官、放逐) 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言感斯人言.(名词,话,说的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特殊句式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动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被动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送客湓浦口。(状语后置句、省略句)使快弹数曲。(省略句)
【难点探究】
1.文前小序,涵盖了哪些信息?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2.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略写)
在听琵琶女弹奏的时候,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前奏曲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明确: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了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欢乐曲
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明确: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恋,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沉思曲
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明确: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 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悲愤曲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明确: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3.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简析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炉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 1.用喻拟声: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乐曲的美妙。3.侧面描写。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浔阳(xún)红绡(shāo)..
湓浦(pén)春江花朝(zhāo)..
呕哑嘲哳(zhā).钿头银蓖(diàn).B.转徙(xǐ)幽咽(yè)荻花(dí)...C.悯然(mǐn)虾蟆(xiá)贾人(gǔ)...D.霓裳(ní)谪居(zhé)浸月(jìn)整顿衣裳(sháng)....2.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3.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身(托身)为贾(商人)人妇 命(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 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 ....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 .....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贬官,降职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指音乐 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 D.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击节:打拍子 8.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9.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缘由,为全诗奠定了________的基调。(4分)
10.第①段的诗句中有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明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的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是作者关于浔阳住地景物的描写,这与诗中的哪些句子照应?这几句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句子映衬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A、红绡xiāo,C、虾蟆há,整顿衣裳cháng)
3.B 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4.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5.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6.D(因,这里是“于是”的意思)7.C(铁骑指的是披着铠甲的骑兵)
8.C(这二句写调弦,是为了表现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还没有涉及各自的身世问题)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解答】4.D “罢”这里表示时间,指“过了一段时间”,可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排除A、B;“此”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堪”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
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 帝说:“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 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薄暮不盈筐‚凌晨荷插去。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插:也同“锸”。铁锹。‚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答案】 19.(2分)采地黄
卖地黄 20.(6分)叙述: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3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
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答: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上海市语文高考试题)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觉:醒。
【试题】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
13(全国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放 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决:判断。狐疑:犹豫不决。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要钻要灼,用它的裂纹来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③试玉:作者自注说:“真 玉烧三日不热。”辨才:作者自注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④周公:周武王之弟姬发,历史有名的大圣人。他害怕流言蜚语,因为管、蔡、霍三叔诬陷周公要篡夺周成王之权。王莽:他未篡位时伪装谦恭,蒙蔽了一部分人。⑤向使:当初假使。
1.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好诗,以极其通俗简练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真理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无理的,甚至是荒唐的。这样写妙在那里?
1.只有凭长期的实际考察,才能识别形形色色披着各种伪装的人。
【解题指要】颔联所含的哲理是从对“试玉”和“辨才”两件事的阐述中体现出来的,总结起来不难。2.因为这是真情的流露,所以使读者思而生趣。从表现手法上看,愈远于理,则愈显得情之痴,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
【解题指要】“愈远于理,则愈显得情之痴,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1.答: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2.答: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意在象外,理趣盎然。
三、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四、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1.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2.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