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阶段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教学反思
《分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我特别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以下特征: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
二、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例如:比较 1/3与1/2 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教师要及时给予说明,指出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指的都是在相等单位“1”的情况下比较的,因此只要考虑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约分就是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小,而通分则是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
在《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运用旧知识尝试新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可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部分知识是计算教学,相对枯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主动、高效率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领会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练习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知识进行互补,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划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教学第二阶段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第二阶段反思
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序言和第一个单元的教学与测试,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先对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几点看法 :
一:找漏洞、补漏洞。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很多老师提出在预习时找漏洞。除了预习,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二:多做题不等于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预习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不要轻易放过一道错题。
对于学生错误的习题,教师会讲评一遍,学生更正一遍之后就了事,但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二、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
三、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道错题都利用好的,还怕成绩不能提高吗?
四:落实的关键是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不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
五: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考试后,教师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六:百宝箱其实是一本备忘录,现在麻烦是为了将来不麻烦。
百宝箱是个新鲜玩意,其实就是一本备忘录。百宝箱的主要用途是记录问题,包括作业或试卷中不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题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识点。它还可以当做笔记本,写个人的心得体会、人生感悟,记录一些灵感和想法。
提高学生成绩的秘诀不多也,就六条。关键在于坚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第三篇:第二阶段的个人反思
第二阶段的个人反思
漫长的第一阶段的任务算是较完美的结束了,更可喜的是第二阶段的开始远比第一阶段要轻松得多,大概是因为将近一个学期的锻炼与认识我们都有所进步。
我们总共复印了100张调查问卷,都是发给有代表性的中学生。在发问卷的过程中,我有过挫折,有过欢喜。有的人对我们的调查不是很配合,甚至还用恶言相对。可是我们也有支持的人,他们鼓励我们坚持下去。我们所面对的是未知艰难,所以我们挺起胸膛,迎头向上。即使失败了,我们还是信心百倍。失败是成功之母,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顶着炎热的太阳,我们都会很高兴,想着问卷又少了一张,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积累了许多。
回想第一阶段的不成熟,在第二阶段有很明显的变,我们做起事来不再那么的慌张,不再那么的凌乱,一切都变得整齐有序得多了,看到这些心里也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小小的成就。
终于完成了,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同时也觉得我们都长大了许多,做起事来可以那么的团结。大家都相信在以后的两年半,关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民谣吉他教学(第二阶段课程)
民谣吉他教程
(初级课程、第二阶段)
-------编写/澜律音乐
民谣吉他教程(初级课程、第二阶段)
第五篇:2013国培第二阶段总结反思
2013国培第二阶段总结反思
淮南 汤长娟
“国培计划”很快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研修内容主要是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一直是我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非常期待。
在这一阶段里,我们既聆听了吴立岗、魏本亚等专家的讲座,也观摩了宋运来、高子阳和陈金龙几位名师的示范课,同时也进行了习作教学的实践,这一系列的研修学习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内心深处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惧怕习作教学了。
无论是专家还是名师,他们提倡的习作教学都以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为出发点,所以无论是习作指导还是习作评议都围绕着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核心。在习作指导方面,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因祸得福》,高子阳老师的“创意作文”《给蚂蚁起名字》,陈金龙老师的片段习作《幸福是什么》全都“不走寻常路”,他们一改以往习作教学中的“揭题审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范文引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陈旧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用他们各自的独门绝技,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兴趣盎然中动笔写写,不露痕迹,水到渠成。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仅爱写,而且会写,真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而在习作评议这一环节,各位名师不约而同地提出教师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作文,不能拔高作文要求,要多赏识,多激励,用心呵护孩子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提出教师应培养孩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要相信孩子在不断地自改与互改中会提升作文水平。
专家与名师的引领,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习作教学: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陈旧,没有新意,没有创意,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在上课伊始就开始内心抵触,何来乐写呢?习作评议课前我往往是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改作文,而改好的作文孩子要么不看,要么看不懂,自己做的根本就是无用功;评议课上,孩子没有真正参与作文的评议,好像习作评议课就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何以得到训练?另外,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孩子,我总是要求过高,不能蹲下身来欣赏他们的文字,使他们对作文越来越没兴趣,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想到这里,我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还好,此时的我,醒悟了,从现在开始,但愿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