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维度把握作文
多维度把握初中作文,给自己的作文镀上“纯金”
建设中学 刘道林
上海市中考语文评分标准,从中心与材料(满分25分),语言(25分),思路结构(10分),三个方面去评价作文,这也就告诉我们一篇好的作文是全方位的,但在平时作文中,我们的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导致作文难以写好,自然考试也就很难得到高分。笔者认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从多个维度去把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的中心要有一定的高度。
一般来说,作文的中心主要就是看到作文标题后的立意,立意高低,自然也就决定了文章境界的高低,好的作文大都是立意较高,思想深刻的。比如流传千古《岳阳楼记》中指出:“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那么,好的立意和思想从哪来,其实主要在于平时学生的阅读,在阅读中提炼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在平时生活实践中要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多扩大自己生活视野;还有就是看到作文标题,不要急于去写,要多挖掘作文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尽量挖掘别人想不到的点,结合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从“有我”到“无我”的境界,往往使得我们的作文能高人一筹。例如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有一个考生从观看一位民间制瓷匠人对手工制陶,情有独钟,指出我们不能因为机械制造,而忽略传统手工制作技术的传承,由此进一步思考文化化的传承与保护,说明了小作者社会责任意识,立意高远,得分自然不低。
二、作文选材要有新颖的角度。
确定文章中心,当然要有很好的材料支撑,其实二者相辅相成的,好的立意,就决定了作文选材可能就要有好的角度;反之好的选材,又可以使得我们的作文中心相得益彰。那么怎样,使得我们的选材有好的材料呢?首先,材料当然要能反映中心;但仅反映中心还不够,要注意选材有新颖的角度,但是这些新颖的角度,不是凭空就有的,主要还是需要平时大量材料积累。既有我们的生活材料,还有我们的知识材料,以及情感材料,思想材料等,有备无患,在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灵活的从我们的材料库中灵活提取,注重材料角度的新颖和独特,或许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背影这一生活素材,新颖独特地表达了父爱,再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借母亲央求我看菊花,这一独特生活素材,很好表达了母爱。例如2011年作文《悄悄的提醒》,不少同学思考的角度都是别人提醒
我;我们不妨逆向思维,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提醒别人;还有就是我们不妨顺、逆向结合,别人提醒我,我提醒别人,注重提醒的互动性。其实整个社会,正是因为相互提醒可能才有良性发展。比如有的同学写家庭的和睦,写到父母之间相互提醒,让家庭矛盾得以解决;父母如何提醒他怎样做人,他又如何提醒父母,尽量避免吵架,反映出一个家的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这样选材角度新颖多样,自然令人佩服小作者的独特创意的思维。
三、思路结构有一定的清晰度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说来,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在作文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结构,便于读者梳抓文脉,让人看起来文章顺畅,那么如何让们的文章有清晰的思路结构呢?要紧紧抓住文章的标题,以及标题的内涵这条主线,开头需要点题,中间需要一定的过度照应句,需要一定议论点题句,结尾要点明主旨。最好能有一定的线索贯穿全文,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时间、空间、人物、事情、情感、道理等,都可以作为文中的线索。例如我们所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以花为线索,去写爸爸,有了线索的文章看起来就显得精巧紧凑。此外在结构形式上,可以采用题记、书信体、日记体、小标题等形式,让文章看起来一目了然。例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样因为思路结构的清晰,会让我们的文章有层次感,使得文章起承转合严谨巧妙,便于语言表达,突出中心和材料。
四、语言要有一定的“精”度
文章中心材料有了,思路结构明了,接下来就是具体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贵在一个“精”字,主要包括写景要精美,刻画人物要精彩,用词要精准,叙事要精当,表述要精炼,议论要精要等。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1、巧妙运用修饰的语言,为作文增添色彩。如下列两个句子:①月亮照在草原上。②皎洁的月亮温柔地照在故乡辽阔的草原上。第②句加上“皎洁的”、“ 温柔地”、“ 故乡辽阔的”修饰了一下,就更形象了,整个句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情味,有了精美的意境。
2、积累诗词名句,巧妙引用镶嵌,使作文文采飞扬。例如写母爱的文章,我们可以引用但丁的诗句:世界上最美的呼唤,是母亲的声音。这样借助名言表现母爱的精彩。
3、多一点具体描写,少一点概括叙述,多角度进行刻画。如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的外貌,以及父亲表现爬月台很艰难的动词“攀”、“倾”等用词精准、叙事精当地表现父
爱。
4、巧用修辞手法,用亮丽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以朱自清《春》为例,作者写到: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一个“钻”字,用拟人修辞,精炼地写出了春的活力。
5、点明主旨议论句要少而精要。例如有位考生在2013年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结尾这样议论出主旨:“尽管我父母离异,我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他们彼此对我的爱依旧,我并不缺完美的爱!”议论精要,让人为之动容。当然语言的“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量的词语积累,还少不了在作文中细细打磨。
五、内容要有一定的厚度
通过中心材料的确定,思路结构安排,语言的表述,一篇文章也基本成形,判断一篇好文章除了中心、材料、思路结构、语言,还要看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既要有文字的厚度,也要有精神内涵的厚度。一般情况下,中考一篇文章,我们只要写600字左右,但实际上如果正好写到600字,甚至还不足,可以说这样的文章,写得好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就是文章的内容不充实,厚度不够。这就像我们看一部大片一样,90分钟的电影,总感觉情节转换有点突兀,情节难以展开,场面难以集中细致释放,所以大片一般都在120分钟以上。同样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起承转合的巧妙过渡,也需要缓缓展开情节,需要细致刻画,需要适度议论点睛,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文章充实,做到这些点,就必然要求我们的作文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事实上我们通过老师批改作文来看,以及历年来中考得高分的学生作文来看,要求600字左右的作文,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写到800字。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中,一定要注意把文章写具体,描写要到位,注意文章精神内涵的挖掘等,其实我们做到这些点,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作文可能也有800字。当然我们也不要为了字数多,追求所谓的厚度,废话连篇,详略不当,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六、卷面有一定的“靓”度
在中考的作文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是是错别字和卷面整洁分,合计2分,然而由于不少同学写字潦草,笔画交代不清,平时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以及喜欢用修正带,涂改液的习惯,导致在考试作文的时候也随意涂画,一篇作文下来,涂画大都不下五处,把卷面弄得斑斑驳驳;还有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随意折卷,导致卷面皱巴巴的,让人看了眉头紧皱锁,这些有关“面子工程”的不良习惯,一定要改,否则2分就会白白丢失,甚为可惜。那么如何改呢?写字时尽量用楷书去写,遇到不会写的字多查字词典和问老师同学,考试的时候实在想不出,不妨用会写的意思相近的字词代替。平时要养成不用涂改液、修正带的习惯,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打草稿,三思而后行。万一不小心,确实需要涂画的,不妨在错误的地方轻轻画一条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力使劲涂画。还有在写字的时候,把试卷或作文本摊
平,保持卷面整洁。我想只要我们适当注意,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卷面的“靓”丽,应该这2分是可以不丢的。
总之,一篇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彼此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只有努力把握好一篇作文的六个维度,我们所写出的作文,才能达到纯金的亮度。
第二篇:教案设计总把握的四个维度
教案设计总把握的四个维度:
第一、备课栏目齐全:教学目标表述准确,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教学方法多样化,与实际课型相配,并运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准备充分。第二、教学环节清楚:能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各个环节,着眼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灵活性和生成性。
第三、师生活动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尊重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运用合理。
第四、设计意图凸显: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研究性评价,课堂的组织和问题的讨论具有开放性。能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总结、反思、学会自我评价;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篇:把握六个维度构建和谐课堂
把握“六个维度” 构建和谐课堂 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永年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从实现整体目标的需要出发,从各方面目标与总体目标的联系中,把握总体目标结构系统的变化规律,有效的促进各方面目标健全和谐地实现与发展,从而形成小学生层递发展、优化开放的“宝塔式”总体目标的最佳结构。收到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的最佳效果。为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维度”,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抓联结点,以培养情感为先导,焕发主动性。
首先,建构和谐的数学课堂,必须抓住师生情感的联结点,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先导,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时的心理活动都伴随一定的情感并受其影响。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容的诱导,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情感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是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思维、学法等内化与外化的“催化剂”。学生有了浓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学习乐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并逐步上升为学习数学的志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数学教育,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所以说,培养积极地情感态度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的头脑就不会启机。课堂上,要特别切实把握好“情感态度”这一维度,要做到“情感经常培养”。它既是学生学习思考活动的点火器,又是推进器;既是风向标,又是定位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是依附于一定的知识技能等的探究中的,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组建认知结构的活动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时,要努力把握“情”与“智”的最佳联结点,正确处理“情'与”智“的辨证关系,有效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以下三条做法可供借鉴:其一,是在引入新知始,创境激情。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即时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有效手段。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引入新知时,要根据”人材“灵活摄取”境材“,运用”演示法“、”悬念法“、”故事法“、”操作法“等多种手段,积极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的冲突,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二,在引导探索中,启智动情。根据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前后联系,循序渐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找准启发学生思维障碍的关节点,以唤起学生积极地目标探究意识,增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探究动力。其三,在强化训练时,晓理定情。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有趣味、有梯度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认知。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及时给学生讲明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已组建的认知结构的道理和方法。学生懂得了及时反复强化巩固的道理,掌握了强化巩固的规律和方法,就会自觉不断地强化已组建的认知结构。学生在一次次巩固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之后,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才会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身心潜力,处理好智力与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把教师的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性需求和个体的素质,使其成为一个主体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着“。智力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经常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个加强点,充分发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实现总体目标的主观能动作用。要运用”明理、导行、规矩“的一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听(认真听、听清楚、听明白、有重点),看(认真看、看完整、看明白、有重点),想(主动想、想全面、想深刻、要灵活),说(敢于说、说完整、说明白、要简要),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记(认真记、及时记、反复记),做(书写认真、格式规范,操作认真,合乎要领),查(认真检查,及时发现),改(及时改正,不在重现),勤(勤奋学习,不懈进取)十种良好学习习惯。
在培养这些学习习惯时,要及时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对不良的习惯及时进行制止纠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二、抓立脚点,以夯实双基为基准,强化基础性。
小学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基础性。建构和谐的数学课堂,必须抓住”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个”立脚点“,以夯实”双基“为基准,强化基础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无论理念如何变幻,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不能忘记”双基“的落实。所以说,落实”双基“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基本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技能目标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例如,”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是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每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上一层次的目标存在为前提,它是一个拾阶而上、循序渐进的过程。
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第一,“认识”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在实施“认识”这一目标时,要把握以下两个要领:一是充分感知使学生认识;二是加强对比使学生识别。
第二,“理解”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关键。在实施理解这一目标时,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其
一、重视认知过程,逐步抽象使学生认识特征;其
二、把握知识要点,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其三,活用变式,加强比较和鉴别。
第三、“掌握”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在实施“掌握”这一目标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在理解得透的基础上掌握准:二是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运用好。
第四,“应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实施“应用”(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这一目标时,加强应用的指导。在指导学生简单应用时,要着重于运用的恰当、简捷:在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时,要侧重于运用的全面、灵活。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基础知识要落实,技能要领掌握准。二是循序渐进,融会贯通,递式提高。在操作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双基”目标的要求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我们很好地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就为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引发点,以活化思维为主线,贯穿发展性。
人们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要说:思维是数学思考活动的引擎。如果引擎不好或者失灵,思考就会运行缓慢,头脑就会死机。所以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地发展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核心任务。我们只有把握好了这个维度,才能更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心智,孕育学生潜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后劲。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活化思维这一引发点,以活化学生思维为主线,贯穿发展性。这是实现“数学思考”目标要求的基本保障。新课标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分为“合理思维”“逻辑思维”两大方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运用“示范、启发、引导、训练”的一般方法,通过动作、形象、具体、抽象等思维方式,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由完整到合理,再到敏捷和灵活,进而到创新“ 的序列提高。我们要牢牢抓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一主线,使其贯穿始终,为学生后继发展积淀潜能。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明确以下认识和做法是:
第一,”完整“是思维品质的基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完整的思维品质。一是在指导学生的操作时要完整、有序;二是在指导学生的观察、联想、比较等时要全面、深刻;三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判断、推理、验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时,要按基本的逻辑思维的”格“(合乎逻辑思维法则)进行。
第二,”合理“是思维品质的进步要求。在促进学生达到这一要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序的合理,二是简的适当。
第三,”敏捷“、”灵活“是思维品质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敏捷“这一思维品质培养时,要注意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上要抓住要点,在对技能学习、操作上要把握要领,在对思考的策略选择上要求”佳“,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要求”简“。在对学生进行”灵活“这一思维品质培养时,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在知识、技能的思考上求”变“,二是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上求”活“。
第四,”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这一思维品质培养时,要努力创设创新思维之境,激发创新思维之情,启发创新思维之智,指导创新思维之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把握好发展思维(数学思考)这个核心,就能有效的启迪学生的心智,积淀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后劲,为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提供有力支柱。
四、抓着力点,以引导会学为目的,突出主体性。
布鲁纳认为,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质是小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体内在的特性。只要学生在进行学习,其自主、能动、创造等特性就必然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具体生动的自我,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小学数学课堂应该适时引发这种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说,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根本任务。它也必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着力点。我们要抓住这个着力点,以引导学生会学为目的,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适时引导,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学法引导做保证,要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学法适时引导“。一要、抓生长点,指导学法。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学习新知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有利契机,抓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与已知的区别点),适时指导学生完善和学习新知的方法。二要、抓联系点,迁移学法。教学中,要抓住新知与已知的联系点(既包括知识的联系,也包括认识结构的联系),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学会新的知识,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三要、抓延续点,拓展学法。学生学到一种新的学法后,教师不仅要及时使学生得以巩固,还要抓住新知向未知的延续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向未知的学习和探索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学法基础。
如果我们在很好的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向学法的掌握和运用的目标发展,那就为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又一可靠保证。
五、抓着眼点,以贯彻思想求高效,放眼教育性。
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特性是它的教育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从育人的高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决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要高效率地学会学习数学,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以致解决其他问题。所以说,贯彻数学思想方法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长远任务。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有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应当有意识地进行贯彻,使学生逐步领会,并学习运用,为他们后继的发展和人生做好铺垫。
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抓着眼点,以贯彻思想方法求高效,放眼教育性“这一长远维度。可以把”初步领会-尝试运用-初步建立“确定为的”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序列目标。把”相机渗透,及时贯彻,指导运用。“做为实现目标的一般方法。
具体做法可以是:
一、反复渗透,给学生以熏陶;
二、及时点拨,启发学生领会;
三、指导运用,培养学生初步建立。
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从育人的高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贯彻,初步建立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就会为学生的后继发展奠定又一高层次的发展基础。
六、抓调控点,以评价激励为活门,发挥控制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抓住实现教学目标的调空点,以激励评价为活门,发挥控制性。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变化,培养学生自我调空的内在机制,不断地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和监测等功能。通过适时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控教学。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评价不当,会适得其反。所以说,评价激励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保障任务。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实施以夯实基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养成良习、奠基人生为主要目的学习评价。评价要讲究方法,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和”延迟评价“、”多值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
要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可能获得学习数学行为的自我判断的主体。抓住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调控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其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尽管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评价能力,其评价可能是稚嫩的、偏颇的。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自我控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学生达到某一学习目标后,我们从以学生为主评价目标出发,在各自评价信息交换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反思,发现问题,互相检查认证,促其自己或通过互相帮助来实现自我调整。
要根据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和引导。以下做法可供参考:其
一、要调控学生把握学习目标的定位,其
二、要调控学生选择学习目标的方向,其
三、要调控学生探究学习目标的途径,其
四、要调控学生偏离学习目标的思维,其
五、要调控学生探究学习目标的方法,其
六、要调控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情感。教师的评价既要注意综合性,又注意差异性和针对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地调控自己数学学习的行为,调整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使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保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很好地把握好以上六个”维度“,就能建构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金字塔“。即:一个以培养情感为先导,以夯实”双基“为基础,以活化思维促发展,以引导会学为目的,以贯彻思想方法求高效,以评价激励为活门的健全和谐、层第发展、螺旋上升、和谐开放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系统和操作系统。这是”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很多是张永年本人的一管之见、一己之言,但愿不是一无可取、一出戏言.如有雷同,那是不期而至,纯属巧合,不胜荣幸; 如有认同,那是不期而遇,当属谋和,不胜感激; 如有苟同,那是不期修古,定属作合,不胜之至。
在此,热切期望我的抛砖引玉,能够一改故辙、一树百获。
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永年
邮编:151600 电子信箱:hljzyn@126.com
手机:***
第四篇: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转载]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由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作用,其研究的维度可以涉及教学策略的对象、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策略的操作和教学策略的价值等视角,从更高层次上探索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教学策略的对象;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策略的操作;教学策略的价值
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质量的考察──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追求,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际上,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认为教学要有方法、有策略。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是教学方法的理性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策略既有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也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 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策略的理解、把握和灵敏度。
所以,教学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对象相关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价值。唯此,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从更加广泛的维度展开,以期从更高层次上探索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策略的对象视角
教学策略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当然这里除了学生,还有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当他们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和学习与认知策略等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匹配并出现良好的交互作用时,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无穷的魅力。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列入策略研究视野的结果。
(一)对象视角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要面向全体实施教学,而实际情形却是教师对着几个颇有灵性的同学,进行着课堂交流,一些有心眼的同学私下里嘀咕教师偏心,多数同学自认不及,认同让他人的观点指挥自己的思维,实际上在课堂中形成了仅仅只有几个同学在积极思维,而这几个同学并不能代表全体同学的学习状况的局面,如果教师长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这样的单独交流,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多数同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会变得被动、机械。学生认知程度的层次性导致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都有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应用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缩小对象间的差异。在课堂预设和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到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和反映的不同切入点,层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全体学生的认知策略逐渐优化,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方式都在得到改变,进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成分。
(二)对象视角关注策略应用中的灵活性
因为策略本身是一种事前的谋略,很难保证应用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完全的匹配性和新颖性,虽然事前设计者已经考虑到了对象的背景、相关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毕竟教学活动主要是人的思维之间的活动,设计者对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很难完全估计到。比如,在原先认知水平下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许由于某种干扰变得困难,也可能由于某种启发而变得过于简单。教学过程是一种引导、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认知水平的高低、认知策略的优劣本身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系,在某些方面薄弱的同学或许在另一方面方面很有优势,在某一阶段学习激情低下的同学另一阶段可能会走出低谷,所以教学策略除了准确设置还必须适时灵活地调整,既考虑整体的综合安排,又注意个体的不同情形,以较高的认可度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对象视角重视教师因素
教师常常是教学策略的使用者或者设计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考虑的成熟程度、在时间管理与课堂整体情况的管理、讲授、提问与讨论、运用教学媒体及实践、情绪控制、评价与自我监控等维度上的把握和调控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或使用中,除了考虑学生等因素,同时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因素,这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
作为策略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实践者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做好,不断地思考和追求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应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认知风格之间的差异性,并非一定是提倡要让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教师的教学风采能否为学生所认可或欣赏,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在意,甚至重视。许多优秀的教学工作者有着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或案例介绍,我们不可能照搬,但认真学习和思考,有时确实会有许多的收益,教师的成长可能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节点。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视角
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想学,即有一种心理需求,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坚持不断地追求,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督促。说实在的,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都是十分恰当的。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追求,这也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比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或课堂引入中,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能激发学习情趣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信息,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拉动学生主动去思考等,就是一种无声的策略性引导;或者,在学习环境中设立一些有趣的小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个快乐、民主的学习团体;对年段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从就业、创新等角度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一种紧迫感,这就是策略的推动作用。
乐学,即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如果仅仅把学习作为一种升学、谋职的手段,这样的学习没有快乐、缺少乐趣、不能激发人的整体潜能的发挥。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制造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那只是低层次的引导,许多课程也不可能制造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趣故事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课程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数学上许多命题所探求的结果是一种相当美妙的图形、许多定理本身和它的推导过程具有精巧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思维过程,许多解题的方法巧妙、完美,使人无法忘怀等等,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实质内容中来体会、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它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理科教师可能并非口若悬河、语音优美,可他们照样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这其中很大程度是教学艺术策略的吸引力。
学习进入到最佳状态是欲罢不能,教学策略如若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如此状态来,也就把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者通过调查实践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循环相连、层层递进,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深化的状态中去;也可以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对这个古老的数学题目的分析,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策略如让鸡兔足数相同的策略,可以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和欲罢不能的激情,不仅消除了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烦恼,使问题变得有趣明了,而且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激情。
三、教学策略的操作视角
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教学策略的应用或者把握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是否正确,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精彩表演,但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追求比较恰当。这种要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材料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从操作层面上分析,教学策略如何展开应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角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载体的介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和谐的民主课堂
课堂民主就是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和谐的民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有意义选择,给学生提供利于身心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民主的教学原则和课堂氛围能保障和促成学生真正的参与,使不同的学生各自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作为前提。
在民主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了,但突出教师的作用并非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用教学策略调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研究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地与原有的和新的知识点发生冲撞,通过自身的同化与顺应或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研究,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掌握。没有民主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只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将影响到学习的顺利进行和知识的掌握。
(二)交流的开放性
教学策略包含着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调控,但教学策略具体落实在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进展,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间相对于“传”和“授”的关系而言是开放的。因为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可能从系统、全面的讲解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课堂由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课堂交流也有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还有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或生机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增加,思维的空间开阔,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师生经常在平等、商量的气氛中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课堂内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一种保障,因为既是策略,则不能囿于封闭的程式之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基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和创新的机会,打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的格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三)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公开课,大多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似乎运用教学课件才可显示出执教者的水平,评价者甚至把其列为评优的一项指标,虽然私下里已经有许多人对此有异议。
事实上,教学手段的选择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依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教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等等,但是不加选择地一概应用可能并非时时合适,有时也许还会适得其反,这在平时的听课中其实经常碰到。教堂策略的设计,应该注意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在恰当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选择、补充、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眼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练习反馈,而不必限于时间和板演面过于狭隘,无法表示学生的优秀作法和错误原因;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合作交流,针对性强又有较高效益;利用“学习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思考和假设的真实性;模拟实验,验证课本的结论或者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但是,载体的介入一定要注意是必需而不是勉强,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简单的教具,甚至凭空想象也能使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关键在于使用得恰当、得法,在于设计教学策略时是否真正用心思考。
四、教学策略的价值视角
教学策略的实施,意在促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达成率,并非主张教给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而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措施的作用,使学生自觉的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心智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策略具有“无痕”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策略,其作用其实常常是无形的,教学策略产生的是一种“无痕”的作用力,它没有强制性的、灌输性的成份,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实施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无形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的去学习,通过这种“无痕”的教育──教堂策略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知识或能力的框架中构建深刻的、有效的、新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或社会生活,留下一种“有痕”的记忆或一种学习技能、习惯、方法,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技艺的综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展现的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意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苦学转向乐学,从生硬、勉强转向和谐、自如,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机械转向灵活,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教育的目的和美妙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调控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预设方案只决定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我们需要课堂活泼轻松、和谐民主,也需要课堂井然有序、高效理性,充分保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有效学习。真正为学生接纳,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也就是运用教学策略。
一个重要的定理或者一种重要的方法,可能你反复强调仍然有学生感到茫然,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简单的命题,一种有效的引导程序也许即使人茅塞顿开。简单机械的重复或陈述教学内容,或许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巧妙地分散教学难点,恰当地展示教学的重点,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教学策略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台阶
教学策略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实际上多数新手教师刚刚上阵的时候,很难想到运用策略进行教学,也较难把握现成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从模仿到探索,逐渐感悟,逐渐完善,才能逐渐达到知己知彼,使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断自如,对策略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自然,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素质也得到提升和发展。所以,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突现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过程。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不仅是策略层面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发教师对影响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全面认识。我们不仅关注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实施,更关注教学对象的变化发展,关注对学生身心的引导,关注教学策略的如何落实和教学策略的意义、价值。就是说对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时也把视野伸展至课堂外,这对揭示教学策略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参考文献
[1]韦义平.策略的三维研究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1):29-33.[2]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2.[3]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4]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2012-09-10 人教网
第五篇:政治维度
政绩观(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体现经济政治社会全民推进,不是将GDP作为唯一标准,是否做到协调发展五个统筹,是不是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观原因:认识的偏差,客观原因干部考核体系催在问题,过于偏重经济发展。
对策:解决好政界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解决好创什么养的政绩 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 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政绩。
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 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 如何考核时机 做到科学考评量实绩。既要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
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搞笑便民城市守信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受赔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搞笑地位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特征:民主责任法制信用有限开放公正透明高效廉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质量,是将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建立搞笑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社会救济福利体系。
问责制(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问题:职责不清和智能交叉问题(推诿扯皮现象)
行政问责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制约行政问责制度的推行(信息不对称,公职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行政问责程序。)
对策: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亚种。执法和问责的双真空,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机构的智能和职责。否则导致责任虚置)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强化管院对人民的服务与责任,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正副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面人民群众舆论监督)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是制度常态化)
信息公开 问题:信息不真实不及时 该公开不公开 内容简单流于形式 手段落后
对策: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阳光意识,转变观念认识到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的基本制度进一步把握公开和保密的尺度,加强公开切实提高和查处泄密隐患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信息删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
群体性实践:原因: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因分配不公利益调整适当引发群体性冲突)经济因素:绝大多数群体性实践是公众的合法利益收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文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淡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对策: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从源头上加强减少群体性实践的发生。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完善处置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o
少用灭火器 多置减压阀
减压阀是积极地防患于未然 别火气是消极的治患于既成。加压阀选择灵活多样,二灭火器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只是损失的严重不同。治本之策 制末之举、(民有所呼之后重在必有所应,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人们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