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人生遗言
名人遗言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临别赠言”都能给活着的人以启示,这里挑选了26句代表性的外国名人遗言,共分五篇: “幽默风趣篇”,“事业遗憾篇”,“警惕后世篇”,“坦然面对篇”和“真情永恒篇”。
幽默风趣篇
马克思
“真罗唆,滚开!没说够的傻瓜才有临终遗言!”
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逝世。临终,管家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说:“真罗唆,滚开!没说够的傻瓜才有临终遗言!”。
伏尔泰
“现在哪有时间再树敌!”
1778年5月30日,伟大的法国作家、哲学家伏尔泰逝世,享年84岁。临终之时,伏尔泰被要求发誓与魔鬼决裂,他答道:“现在哪有时间再树敌!”
歌德
“不,小女人,就让我再抚摸一会儿你这只温柔的小手吧。”,“光明„„再多一点光明”
1832年3月22日,德国作家《浮士德》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逝世,享年83岁。按照法国作家伊·布利卡的说法,“光”是歌德临终倒数第二句话,最后一句是他抓住儿媳的手说的:“不,小女人,就让我再抚摸一会儿你这只温柔的小手吧。”
亨利·阿瑟·琼斯
“漂亮些的那个(女人)”
英国剧作家亨利·阿瑟·琼斯临终前被问到愿意让保姆还是侄女陪伴他,他答道:漂亮些的那个!
惠特曼
“扶我起来,我要拉屎。”
《草叶集》的作者,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诗作《草叶集》然而临死时的遗言却令人狂晕。
丘吉尔
“唉,烦死了。”“我已经准备好了去见上帝,不管上帝是否已准备好了酷刑来质问我。”
这是英国前首相、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遗言的一个版本,而另一个版本更加短小精悍,丘吉尔对身边的妹夫说:“唉,烦死了。”随即就闭上了眼睛。不管丘吉尔临终时说的到底是哪一种,都能听得出来,他厌烦了,也许是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虽然并不畏惧死亡,但真的烦了。
马克·吐温
“我们要告别了,可是我们还会相逢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最杰出的幽默大师”去世时说。
达尔文
“上帝,出什么事了?”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作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临死说。
事业未竞篇
拿破仑
“法兰西„„军队,冲啊”
这是大家比较接受的拿破仑的遗言,和很多名人一样,拿破仑的遗言还有另一个版本,“我的约瑟芬。”这句话表明了他对自己第一个妻子真心的爱。
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后一种,一生征战,最后也可能会有点疲倦吧。也许温情更能成为英雄的归宿。
1626年4月9日,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英语语言大师培根逝世,享年65岁。
弗兰西斯·培根
“我的冻鸡呢?我的冻鸡怎么样啦?”
这是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口号、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的临终遗言。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因做动物防腐试验不幸感染风寒。他不顾疾病缠身,仍然坚持在实验室工作:杀了一只鸡,用冰雪填好鸡膛„„随后跌倒在地。被抬回屋
内躺在床上时,他满脑子想的还是防腐试验,口中念叨:“我的冻鸡呢?我的冻鸡怎么样啦?”直至生命的终结,这成为了培根最后留下来的话。
培根提倡只有实验才能验证真理。这句话可以有新的解读,当一项功能强大的科学新发现还不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时,就需要不断地研究,对科学应该抱有审慎的态度。这让人想到一些具有重大争议的新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当不能完全解决伦理争议时,对这些科学技术应该持谨慎态度。
道尔顿
“今晚„„微雨„„”
被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和皇家学会会员,道尔顿对观测天气情有独钟,每天晚上8点45分,他都要在本子上将当天的气象情况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一做就是50余年。在生命的尽头,他极度虚弱,但仍然坚持观察完气象,用颤抖的手握笔记录,口中断断续续地念道:“今晚„„微雨„„”然后静静地躺下,告别了天天观察的世界。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予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曼彻斯特大学用作学生的奖学金。道尔顿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化学之父。
切·格瓦拉
“我知道你要杀死我,开枪吧,胆小鬼。你只能杀死一个人,但是不能杀死他的灵魂。”
1967年10月8日,玻利维亚革命者切·格瓦拉被秘密处决。临死前,切·格瓦拉面对暗杀他的人说:“我知道你要杀死我,开枪吧,胆小鬼。你只能杀死一个人,但是不能杀死他的灵魂。”
牛顿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
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竖立着一座墓碑,碑文是用拉丁文写成的。碑文的最末一句是这样写的:“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人类之光。”——这是人们对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赞颂。
牛顿作为科学家和近代科学的力学奠基人,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他在临终遗言中说:“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巨人对科学仍旧保持谦虚与敬畏的态度。
贝多芬
“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
德国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生前耳聋20载,一生坎坷。他二十八岁时听力衰退,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是绝对致命的打击,他仍然不放弃期望有一天他能恢复听力。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并一直“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日夜盼望有朝一日耳朵能复聪,直至生命心头,他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当时守候在床边的人无不泪下。
阿基米德
“我的朋友,让我画完了这个圈再杀我。”
当罗马人攻进叙拉古斯城时,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在沙土上画圈,他看着罗马人的刺刀说:“我的朋友,让我画完了这个圈再杀我。”但有个罗马士兵还是举刀砍了下去。阿基米德手扶伤口,微弱地说:“他们夺走了我的生命,可我将带走我的心。”
坦然面对篇
爱迪生
“那边的景色真不错。”
大发明家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年过八旬还整天在实验室里和年轻人一起忙于科研,终于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在病房里,经过抢救的老人又醒了过来。面对着焦虑不安的亲友,他微笑着说:“那边的景色真不错。”不久,他便去了那个“不错”的世界。
坦然面对身边的一切,乐观对待人生直至死亡。这也是爱迪生一生的态度。
拜伦
“现在我想睡了。”
英国诗人拜伦厌倦了战争,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地说完这句话后,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简·奥斯汀
“没有别的了,能做的只有死亡了。”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临终时,她的姐妹问她还有什么想做的,她这样回答。
夏洛蒂·勃朗特
“我一点也不怕死。”
英国小说《简·爱》的女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去世前对她结婚仅9个月的丈夫说。
警惕世人篇
希特勒
“我也从来没有希望在可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还会再经历一次以美国或英国为敌的世界战争。”
解读:头号战争犯、犯下滔天罪行的希特勒在末日来临之前,也想为自己辩解一番,写下了这样的政治遗言。对世人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的希特勒,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辩解比起二战中的死难者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的良心将永远不得安宁,这就是打乱世界和平的“战争恶魔”的最终下场。发动战争的人,将接受历史、良知、人性永久的拷问。
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是长久的,只留下满目疮痍。目前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生活的人们已饱受战争之苦。战争所引发的痛苦让人类反思,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争端。人们深切呼唤:不要战争,让和平早日来到吧!
爱因斯坦
“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相对论》的作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安逸与享乐与我无缘。照亮我前进并不断给我勇气的,是善、美、真,除此之外,在我看来都是空虚的。”
有人说,爱因斯坦除了相对论的伟大成就外,他对于世界军事格局、世界生态格局的改变也是“功不可没”的。一些观点认为,爱因斯坦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原子弹的研发成功,直接导致了核武器的扩散以及核能的运用。这些非议是因为爱因斯坦曾致信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关于核武器的建议。
这样的言论是不公平的,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相对论,属于物理学的力学范畴,和核关系不大。即便是这样,爱因斯坦也公开表示,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向罗斯福写的那封信。
罗伯特·奥本海默
“现在我变成了死亡,世界的破坏者。”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他是曼哈顿项目的科学指导员,也正是曼哈顿项目发明了原子弹。奥本海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理论家,他常把这个时代看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科学家狂妄自大地不受控制地把人类带到原子核造成的最终毁灭的道路上。
194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奥本海默检查废墟,这里正是开展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地方。当时,奥本海默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当见证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武器破坏力测试时,让我回想起印度圣经《博伽梵歌》里的几句话,现在我变成了死亡,世界的破坏者。”
居里夫人
“我不要这个,希望人们不要打扰我。”
这是居里夫人临终时对前来注射药物的医生发出的微弱喊声。她只想安安静静地离开,希望旁人不要打扰她,哪怕是医生。
居里夫人证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除了科学天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更是因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是因为放射性元素导致的白血病最终逝世在疗养院。取得非凡的科学成就却并不能完全控制可能带来的危险,自然让人敬畏,科学这把双刃剑时刻考问着人类:用,还是不用?
保罗·蒂贝茨
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美国陆军退役准将保罗·蒂贝茨2007年去世。“他走得很平静。”蒂贝茨的朋友说,“孩子们都守在身边,而他本人没有临终遗言。”蒂贝茨早就厌恶了外界对他投掷原子弹的不间断质疑与批评,因此告诉家人和朋友,他死后不要举行葬礼,更不要立墓碑,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墓地会成为反核示威者们抗议的集中地,甚至可能会招来破坏墓地的人。
真爱永恒篇
艾森豪威尔
“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
解读:艾森豪威尔的“四爱遗言”广为人知。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从叱咤战场的五星上将,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再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一生经历了一个男人希望经历的所有事情。作为军人,他战胜了对手;作为政治家,他的名字和冷战政策连在一起;他的功过是非,自有评说。只不过,如此伟大的人物最后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人,而绝非那些成功。也许平淡是真吧。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现在要对你说的,恐怕是我最后几句能够说得连贯的话了„„我这一生过得不坏„„两位老人为我们牵挂了一辈子„„我们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而没有来得及报答他们,你要好好孝敬妈妈。”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对妻子说的话。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了一代人。
第二篇:苏格拉底的遗言美文摘抄
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可不幸的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开始酝酿,拟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他死刑。
此时,具有远见的苏格拉底预感时日无多。他把最赏识的助手叫到身边,说:“这根蜡烛快烧完了,需要找一根新的接上。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助手说:“老师希望有人把您的光辉思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的,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继承人。这样的人并不好找,你帮我寻找好吗?”助手保证道:“请老师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
苏格拉底摇了摇头。尽管助手不理解老师的表情,但还是不辞辛苦地找来一位又一位优秀的继承人,可遗憾的是,都被老师婉言谢绝了。苏格拉底拍了拍助手的肩膀说:“辛苦你了……”没等苏格拉底说完,助手就自责地说:“我一定再加倍努力地去寻找,哪怕找遍千山万水,也一定要找到让您满意的人。”
半年之后,法庭判决在狱中将苏格拉底毒死。在执行死刑之前,助手前去探望,并惭愧地说:“对不起,老师,我没有找到合格的继承人,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说:“我的确很失望,但不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最优秀的继承人,而是因为你不敢相信自己。其实,你就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继承人。只是因为你太不自信,所以才耽误了自己。你要记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关键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只有你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时候,才能做出很了不起的事。”这些话,成了苏格拉底留给助手的遗言。
第三篇:大海的遗言诗歌
在沙滩上与人们嬉戏。
可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贪婪的人类却还想结束我的生命。
他们用沙石和肮脏的泥土,灌进了我脆弱的身体,鱼儿一天天地死去,它们在死时未能闭上眼睛,我的身体也散发了阵阵臭味,我痛苦,可我无法反抗,他们依然不理,就为了他们手中的利益——钱,而不管大自然对生命的重要,我无奈地留下眼泪。
大海在人们的摧残下所剩无几,可他们却还为了利益,让千万生命死去......无情的人类啊,贪婪的人类啊,你们终将会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最后的一片大海离去了......
第四篇: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近来闲闲无事便去翻了翻汉语字典,赫然发现,以“自”字为始的词语竟有200多个!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自豪、自傲、自大、自卑、自沉、自暴自弃„„实在是不胜枚举。于是我又想到:从小到大,大人总是教育我,人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大自吹自擂,更不应自卑自暴自弃,对国家对集体要有自豪感„„诸如此类,又是多不胜数。
人之为贵,在于有自知之明。自己明白自己的长、短处,这样才能取其长补其短或者是扬长避短。教课书上又云:自尊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更高层次一点的,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风俗习惯„„是的是的,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告诫我们:中庸之道,乃为正道。我们不要自大,不要自卑,取其平衡,那就是自尊了。
然我又想:自尊是每个人的基本,很多人都懂得,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实我们更应该自爱!
自爱是什么?当然不是自恋!饿的时候吃得饱,冷的时候穿得暖,能坚持生存下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自爱。而最高层次的自爱,不仅包括自尊,也包括尊重他人,它包括了上面所说的所有要与不要!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些如此浅易的东西我当然都懂!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认真地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请闭上眼睛仔细想想:当你被同学要胁欺负、被老师无道惩罚、被上司无理责骂时,你可有反攻过?当你看见有人摔伤、有人抢劫、同学受欺负时,你可有主动伸出缓手过?如此的问题犹如天上繁星数不清,你敢一一回答“我有”吗?我不敢!
也许有人会说出那些真理:“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又或者是“时不我与,避之则吉。”这是真理,我们共同信奉。但同时也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够自爱!
我之所以费尽唇舌如此长篇大论地说这些废话,皆因前些天听了马加爵的遗言。在听的时候,我的心一阵阵紧缩,不仅是同情他,更多的是同情我自己,我们所有人!我们都太不懂得自爱了!
罗素曾有名言:“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贫穷,而是个性被贫穷所扭曲。”其实何只是个性会被扭曲,我们的心灵也会!
因为贫穷,怕同学耻笑他落伍,所以他买电脑,学打牌,故作慷慨,这其实是自卑;受同学辱骂欺负却默默忍受,只懂得独自舔伤,还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这其实是自虐;他说他不怕生活艰苦因为他能吃苦,但他怕被别人排斥因为他害怕寂寞,这其实是不够自信。在尊严受到长期的无情的践踏后,他不想继续再沉默了,所以他激烈地爆发出真实的情绪。一个人宣泄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但以这种方式,他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
我不想去谈论其中的是非曲直,我只想说,马加爵,他的同学,现在正像他们一样生活着的人,他们都太不自爱了。他的同学之所以欺负他,耻笑他,是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我优越,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耻笑那些物质条件相当甚至比他们还要好的人。在这个攀比的时代,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活下去。这无疑是一种在自私的心态下的自爱。但我还是认为,他们不够自爱。真正的自爱,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不断地丰富自己。真正的从内在胜
于他人,这样的优越感是比单纯的物质攀比更令人满足。试问现在的学生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马加爵的贫穷,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个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的心灵从一出生就带有缺陷,我们需要在后天的磨练里不断填补这些缺陷。马加爵他不敢与他人倾诉,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懦弱;他不敢对那些人大声反击,因为他害怕受到更大的伤害。当他付出了许多努力渴望获取他人认同却发现事情未能如愿,感觉悲伤或绝望的时候,抑郁已经成为心理问题。
暴露自己的缺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它正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让他人和自己更亲近的一个契机。当我们感觉忧郁时,我们不应该隐瞒,不应该逃避,去找一个人谈谈并不意味着自己有精神病,这仅仅是说明你需要有人听你倾诉。而当环境不允许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在生命中,最了解自己,永远忠于自己并且永远不会离弃自己的人,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处境艰难,信心正在瓦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自己为自己打气!其实我行我素,与众不同也是一种时尚。而当你完全不介怀于他人眼光想法,只为自己而认真的活着,无形中将击败所有曾经耻笑过你的人。
也许马加爵会跳起来跟我说事情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是的是的,我知道,但我还知道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敢于踏出第一步,并一直自信地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遇见幸福的青鸟。
这个世界上像马加爵一样努力但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像他的同学一样碌碌无为含胡度日的人也还有很多。千里马不遇伯乐的命运,就只有“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既然时不我与,那么我来就势!自己做自己的伯乐,自尊自爱,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持,这个世界将会因更自信的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第五篇: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红岩
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红岩“狱中八条” 纪念党的生日,牢记红岩烈士最后对党的泣血遗言
CCTV2006年12月7日的《焦点访谈》,题目是“红岩档案解密”,说的是关于1949年11月27日,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的300多名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凶残杀戮,惨绝人寰的事件,这些故事草民从小已经听过、看过无数次了,但另外一些不曾听说过的“秘密”,却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悟。《焦点访谈》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浓缩版,更加详细的是CCTV的《360度》栏目的“红岩档案解密:罗广斌的报告”。
在屠杀脱难幸存者罗广斌参与创作的小说《红岩》中,人们见到了成刚、许云峰、刘思扬、江雪琴等众多坚强、无畏的英雄,也见到了一个卑鄙的叛徒浦志高。但是,从解密的文件来看,当时重庆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大规模严重破坏的真正原因,并非一个“中层干部” 甫志高叛变那么简单,甫志高没有那个能量,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变者,竟然是重庆市委的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如此高级别的领导人叛变,其破坏力之大可以想象。
然而,最发人深省的是,比刘国定、冉益智二人职务低很多的一般地下工作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对共产党组织的忠诚,可以说惊天地而泣鬼神,比如,据讲述,国民党军统在审讯张长鳌、尚承文这两位烈士的时候,两个烈士就是不招,最后敌人急起来以后用电刑来打他们,当时两个人被打得浑身抽搐,这个档案资料记载,当时两个人抽搐得身体都开始缩小了,但这两个人仍然是咬紧牙关不说,这个军统特务凶残到操起旁边的一个十字镐,把两个人的头给劈开,叫你不说,用十字镐给你打下去,这是在渣滓洞白公馆死得最惨的两位烈士。
比如,资产阶级豪门望族出身的党员刘国鋕,在严刑拷打仍然不投降之后,其兄从香港来贿赂特务头子徐远举,空白支票任徐填写,条件是刘在“投降书”上签名就可以走人,刘兄已经跪下求其弟,“保住性命,出去干什么都可以”,然而其弟说,要释放必须无条件,“他说他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我,两行热泪摇头坚决不投降,仰着头流着热泪,坚定地摇头。”,刘国鋕在被叫出牢房的时候,豪迈无比地说“不忙,等老子写首诗再走!”,被押往松林坡刑场的途中,始终高呼口号,骂不绝口,被激怒的特务们残忍地用刺刀割下了他的嘴唇。
而两个正副书记的叛变,却“轻松”的多,据讲述,“冉益智是捉了以后拿被子把头上一蒙,后来给几个嘴巴就叛变了。…我没有想到冉益智会叛变。而且冉益智是一接触特务马上叛变,这个人,所以人不可以貌相。”,冉益智一共出卖了62个同志,被国民党军统授予中校专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解放后,冉益智还主动到共产党脱线同志联络处去报道,准备分享中国革命的果实了,又想当“领导”了?当然被识破,1951年,邓小平签发判决书枪决,在被枪毙前,冉益智在最后留言中要求:将尸体弃之荒郊,与草木同腐!
鉴于如此惨重的代价,当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开始屠杀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的时候,监狱中的党员们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党应当如何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党组织当中的成员如何才能够纯洁、坚强、廉洁,按照罗广斌的回忆写出的“狱中情况报告”列出了“8条意见”,《焦点访谈》称之为“为新中国留下的沉重希望”,对一个已经呈现出无限生机的新中国的希望,为什么是“沉重”的呢,因为烈士们已经预见到了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共产党内部成员的坚定信念和廉洁奉公是防止亡党亡国的唯一所在。
八条敬录如下:
1.注意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不仅指叛徒,也包括已经牺牲了的领导,要求非常严格);
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3.不要理想主义; 4.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 5.注意路线问题; 6.切勿轻视敌人; 7.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作风问题; 8.严格整党整风,严惩叛徒特务。
烈士们在57年前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以其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精准的预言,从中,人们读到了“防止高级领导成员的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对上级领导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生活作风”、“严格整党整风”这样的警示,而在这警示中,人们除了敬佩烈士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贞和无比珍惜爱护之外,还敬佩于他们的事物发展感知力和时空穿透力。
烈士们明明知道,国家将要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体系,为什么还如此强烈地强调“路线问题”、“整党整风”这样的极富“斗争”性的概念呢,恐怕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会有一些投机分子、腐化堕落分子,借机实现自己的个人欲望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会有人以追求个人及其家族的物质利益为目标,会有人漠视绝大多火速人民群众的利益,会有人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冲突的关键时刻背叛党的宗旨和党的组织,从而损害烈士们为之追求和牺牲的那个壮丽事业。
按照渣滓洞纪念馆馆长的理解,就是“那么从他们叛变的情况下,功利是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当自己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一种获得,为了一种得到,在这方面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所以当这种东西一旦要毁灭,这个理想和长期的一种追求,在他们面前变不成现实的时候,他们就考虑绝对自己的生存的问题,绝对自己生存问题。那么这一点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也可以说在以前他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一些在骨子里边沉淀的一些私里的东西。”
共产主义信念,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不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争取利益和服务的理念,支撑着红岩烈士们走到了最后,当然其中也不乏意志薄弱者,消极萎靡者,但烈士们在最后的屠杀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英勇,足以让后人铭记千古,57年过去,若然烈士们忠魂犹存,后人们如何告慰他们?
烈士警句言犹在耳,烈士遗愿能否永恒?
红岩“狱中八条”:书记在被捕前已“五毒俱全”
核心提示:据狱中了解情况的同志揭发,其他几个叛徒在私生活上也都不干净,刘国定更是“五毒俱全。”对此,《报告》指出:“在工作上因为经常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向上级)报告,相对来讲有问题比较容易发现,也有较多改正机会。而对私生活一般不太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清楚地反映了干部的优劣。”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要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最后诉说和嘱托——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那么,“狱中八条”是怎样产生的?它是针对当时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教训和深刻意义?
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意见”共八条,也称“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这个材料于1989年首次披露。“狱中八条”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震撼力。
烈士们牺牲前叮咛可能活着出去的同志,把他们最后的嘱托报告给党,罗广斌完成了这个重托。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后被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楼七室是隔离室,专关态度“顽固”、不守监规的犯人,管理更加严格,平时不准放风。楼七室里有一位罗广斌认识的囚犯张国维(1939年入党,被捕前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直接领导过罗广斌的工作,互相很熟悉。乘特务看守不注意,两人悄悄交谈。张国维十分冷静地分析罗广斌的情况。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基于此,张国维估计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任务,作了一个有心人。
1949年元月17日,是江姐(即江竹筠)丈夫彭咏梧在武装起义前线牺牲周年纪念日,渣滓洞监狱各囚室的难友纷纷采用各种形式慰问女囚室里的江姐。江姐的回报是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
一、被捕前的总结;
二、被捕后的案情应付;
三、狱中的学习。”各囚室先后分情况进行了讨论。这对提高狱中同志的斗争意志和思想认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在这里,他与同室难友刘国鋕(他的入党介绍人,被捕前任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王朴(被捕前任重庆北区工委委员)、陈然(被捕前任《挺进报》特支委员)等进一步结成生死患难之交,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就在“11·27”大屠杀那天子夜,当渣滓洞的屠杀火焰还在燃烧之际,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冲出牢笼,蛰伏乡间,三天之后迎来重庆解放。罗广斌终于活着出来,得以向党报告烈士们的最后嘱托。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成立“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各个监狱脱险的和其他遭受迫害的同志。罗广斌参加了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为了执行难友们的嘱托,他每天夜晚趴在地铺上奋笔疾书,追记和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到12月25日,即大屠杀后的第28天,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罗广斌的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这份报告为七个部分,现在只存第一、二、三、七四个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报告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地下斗争、监狱斗争的艰难历程、《挺进报》事件引发的大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和烈士们的崇高精神风貌。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约3000多字,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面对敌人的屠刀,狱中的共产党员们争取活着,准备死去,满怀豪情,慷慨激昂;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沉着冷静,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着重从党的工作自身找问题。这是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披沥赤忱倾诉的真知灼见。在烈火与热血中,烈士们得到永生;在烈火与热血中,“狱中意见”八条也得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