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

时间:2019-05-14 14: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

第一篇: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

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

MBA2009秋二班 – 苏昱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 展。

我国经济在重化工业拉动下将持续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高达9.8%,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化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增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重化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国外经验看,重化工业化阶段是大量消费资源、大量积累财富的阶段,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阶段,重化工业增长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行业,并具有较长的持续性。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高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好,部分高投资行业开始出现供求关系逆转,上游价格涨幅趋缓。从消费市场看,目前也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空间。首先来自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住房、汽车作为城市消费主打,对整个消费市场拉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仍属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大部分农民正处于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化过程中,居民的消费水平目前也还不高,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率比较低。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84元,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与收入同步。上半年人均交通支出192元,增长44.5%。在交通支出构成中,交通工具及服务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支出69元和19元,分别增长93.2%和48.3%;交通费和燃料支出分别增长20.9%和38.4%。截止到6月底,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04辆,比去年同期增加0.95辆,增长71.4%。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

国家有关汽车生产、消费的政策将不断完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但同时石油及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环境的制约将影响到汽车产业的更快发

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汽车业的产业政策,来规范汽车业的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环节,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今年已经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最近出台的汽车报废政策允许给予补贴鼓励报废之后购买新车。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汽车产品的过渡期保护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并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直至2006年7月1日将进口整车的关税降至25%。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并且连续3年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去年12月初,中国银监会先后受理三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申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市场准入条件,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于12月批准三家公司筹建。同时,《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该办法将使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允许个人之间直接交易;除涉及国有资产的车辆外,二手车的交易价格可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建立二手车自愿申请评估制度,促进二手车流通。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近期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还包括:进一步鼓励企业发展小质量、低价位、经济适用型的汽车消费品以及代用燃料;加快发展柴油客车,提高轻型柴油货车、客车的比例;开发和生产柴油轿车和微型车,提高燃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推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支持企业生产大功率客车和载货车;支持发展高速公路行驶条件高档重用载货车、牵引车和商用车;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扩大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并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或者利用外国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产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辅助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新增同步发展能力,按照专业分工、层次清楚的零部件产业结构,向系统性、模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加强和完善准入管理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限制利用散件进行简单组装,特别是引进散件进行组装;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有可能造成供需失衡加剧

在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诱惑下,中国汽车产业又出现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各类投资主体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大为高涨。这里既有汽车生产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民营资本和非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内许多省市特别是一些城市,纷纷计划打造汽车城,发展汽车产业群。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内,各地规划或者设想要投资的汽车行业金额达2000多亿元,将新增产能600多万辆,到2007年,全国汽车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然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已从过去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增长速度大为下降,市场供求矛盾加剧。而据预测2007年汽车市场预期产销也就700万辆左右,届时,生产能力将严重过剩。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政策、尤其是外资管理政策的变化,跨国汽车公司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在投资策略上,它们由过去的相对谨慎向积极扩张转变,在布局策略上,由过去的局部布局向全面布局转变,以期尽快抢占中国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为了加快推进这些策略,同时又避免受到产业政策规定的同一家外商合资生产同类产品不得超过两家的限制,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整合资源和资产重组的方式,产量提升将不可避免,中国汽车产业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激烈竞争时代。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叠创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大加重了汽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也影响到他们的购车热情。国内6月份与去年同月相比,原油上涨20.9%,汽油上涨13.2%,柴油上涨20.6%,煤油上涨18.1%。7月原油价格较上月上升1.2%,较上年同期上升8.9%。成品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15.5%。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内需求旺盛的影响,8月份能源供应依然偏紧、价格进一步上涨,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继续上涨,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6.6%,涨幅比7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0.9个百分点。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上涨12.3%、25.2%和19.8%,涨幅都高于7月份。这主要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拉动,目前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53美元以上,造成原油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未来的增产潜力已十分有限。假如俄罗斯停滞原油生产,其他原油生产国出现更多的未知因素,则原油价格将涨至全新的历史波动区间。

钢材价格出现反弹,将加重汽车企业的成本负担

目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汽车企业效益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今年初全球钢材市场由于需求大幅上升而价格暴涨,元月全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17.5点,比2003年12月末上涨10.7点,2月末全球钢材价格指数达到128.1点,比1月又上涨10.6点。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上升的拉动,今年初我国钢材市场价格也逐月攀升,元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9.69点,比2003年12月末上涨3.83点,钢材价格上涨3.61%,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16.61点,比1月份上涨6.92点,钢材价格比1月上涨6.31%,3月钢材价格指数为119.19点,又上涨2.58点,钢材平均价格为4960元/吨,同比上涨28.35%,上涨1095元/吨。4月份开始,由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尤其是严格控制新投资项目上马,钢材价格呈现高位趋稳的态势。而从6月底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又开始攀升,7月份全国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上月上升2.2%,截至7月底,建材53天时间内涨幅约900元/吨,板材含热卷53天时间内涨幅约700元/吨,钢价基本上已经恢复到跳水前水平。8月份钢材价格延续7月的反弹势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7.1%,涨幅比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上涨18.2%,普通中型钢材上涨16.7%,普通小型钢材上涨17.3%,线材上涨18.5%,分别比7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不等。6月开始的钢材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层面上,6月27日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强调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客观上起到了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二是钢厂及经销商结成价格保护联盟,钢厂上调了出厂价格,经销商迅速跟进,人为拉升了价格。三是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钢材产量有所压减;国际市场钢厂价格高企,进口有较多下降,这两方面使得新增资源增长放慢。但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四是运输紧张,限制了钢材资源流动,加剧了区域市场供应紧张,拉升了价格。

我国汽车消费的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拥挤、环境保护、燃油供给、停车难、保险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1%,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到2005年底,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2500万辆,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汽车耗油3050万吨,占汽油消费总量的52%,而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水平又高于欧美国家10%-15%,高于日本20%;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8月25日起第三次涨价,无疑增加了养车的成本。此外,大气污染和交通的堵塞已经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国内汽车消费量较大的城市交通堵塞以及车辆泊位短缺的矛盾突出,汽车消费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近期市场变化将呈现出一些转型特征。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下降,购车环境变差,由于银行提高汽车信贷门槛,严格信贷手续,与去年相比,目前贷款买车比例从49%下降到10%,厂家的频频降价,让消费者的观望心理变得更强,频繁进行的价格战,打破了消费者对于车价的信心,持币待购成了惟一的选择。

第二篇: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物流与物流产业结构s

(一)对现代物流的两种表述方式(两个比方)

1、现代物流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或是说一个生产流水线,它主要是把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他们有效地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具有增值功能的综合物流网络系统。

2、现代物流类似于连锁商业,连锁商业就是对每个零售门店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也不是单点作业,而是对若干个配送中心以及各个物流环节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二)物流产业结构除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之外,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功能结构,即各类配送中心及专业性的仓储、运输等机构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二是权属机构,即生产、批发、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过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此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许多生产工厂、个人都建造仓库(主要是楼仓),是封闭型、储存性的。只具备储存、储备功能。第二阶段:大约1960-1980年此阶段,产品越来越多,储存期越来越短,储存型向“流通型”发展。产生了“配送”的概念,仓库向城市郊区发展,楼仓向高架仓库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功能和集散功能。第三阶段:大约1980-1990年计算机的发展,使物流产生质的变化,仓库、配送中心增加了信息处理功能,向综合物流发展,95%的仓库变成了单层的立体库。增加了配送功能,许多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第四阶段:1990年以来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除了储运货物外,还有许多增值服务。由第三阶段的”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发展到”客户究竟要我提供哪些服务"这四个阶段主要是从仓库的发展而言的,有些功能是配送中心之外的,如运输。配送中心应该有自用卡车和铁路专用线,也可租用。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它服务。

(二)趋势1.专业化、社会化;2.功能于服务的系统化;3.业务运作的网络化;4.管理手段与设备的自动化;5.区域上的全球化;6.联合与合作。

三、欧美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权属结构分析自有型配送中心:是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原来的比例很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向为公用型。合作型配送中心:由几家生产厂合作管理,实际上也是公用型。主要储存粮食、食油、石油等散货,主要建在沿海或铁路沿线。公用型配送中心:面向全社会所有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股份持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这种配送中心的土地可能属于某方,而管理则由某一专门的经营公司负责,甚至包括配送中心建造。还有另一种形式,即配送中心可租用现有建筑物,以降低成本。调查表明,整个美国约有300家左右的公用配送公司。合同型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集约化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它服务。这种配送中心即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欧美的情况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90年代初,美国43%的工厂采用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形式,但全美500家最大的企业基本上采用合同物流,具有两、三项服务功能。这里面主要是储存和运输,而不是全方位的。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寻求由一家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即组合起来的多功能服务,而不仅仅是仓储与运输。据统计,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1996年的数字)。美国某机构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研究今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调查还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主要是汽车制造等传统企业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汽车厂成功地抓住挈机摆脱了经营的不景气,高技术厂商在变化激烈的市场上保持了好成绩。几个案例:德国basp公司成立于1865年,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有300多个分公司(工厂),22个产品生产部门。在亚洲16个国家地区设有30多家分公司、12个生产厂。其总部社在物流产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一、分公司一般不设物流等辅助部门,分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由总公司负责而区域性的物流服务由地区总部下设的物流部门统一负责,即通过计算机联网将各分公司的物流业务统一起来运营;

二、在物流服务运作上,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既省去了投资,又便于集中精力抓生产和销售;

三、通过统一物流,来统一各分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提高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美国的橡胶公司(uscouniterstatsrubberco.)它生产工业橡胶,轮胎等制品,在美国各地有很多生产工厂,并建有46个仓库。由于经营范围和形式不断发展,公司不但自己生产多种轮胎,而且有很多橡胶制品是从国外进的,如意大利生产的轮胎。该公司建造的许多仓库的库容量已超过自身的需要;同时,他们也发现这些物流设施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以取得良好的效益。于是,他们把这一部分人和物划出来,成立了一个物流子公司,并与之签订合同,要求该子公司为轮胎生产保留一半的仓位,而另一半可自行向外开放,经营谋利。所以,这个物流子公司从橡胶公司买下了仓库,即保留了原有的最大主顾,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杜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几年前将它北美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了apl公司(东方海皇的一个分支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apl分支为杜邦400个运输点及上千个零售店及客户管理原料、成品的运输及销售,apl为杜邦每年处理的合同有25-30多个。二是由一个企业兼并许多小的配送中心,形成一个物流集团公司,提供多种完好的物流服务卓越公司(exel)。该公司的所有人是位英国人,他买下了美国公路运输的一部分企业,投身于物流运输业。到1985年,他建立了七、八家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一个很大的集团。开始,他搞区域性服务现已形成全国性的集团,业务扩展到整个北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国干货贮藏公司(d.s.c)该公司的服务区域很大,所以,他的客户要求能在全美各地开设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目前它拥有35家配送中心,100万平方米仓库,将300多家工厂生产的商品配送给美国各地7000家零售企业,其中16家工厂由该公司配送。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零库存实施方法――jit。从所需采购的零配件在使用的频率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从所需采购零配件所含价值量高低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使用频率高和价值含量高重合部分为需即时供应的零配件,目前大众汽车公司为20%。实际操作的基础条件首先是供方和需方的计算机联网,其二是将质量控制转变为质量生产,供方要绝对保证其所提供的配件的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某种需即时供应的配件在前12个月,供方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得到需方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的准确性较差,假设在650至350之间,误差上下各30%;前三个月供方又从计算机得到较准确的需求量,大至在550至450之间,上下相差各10%;在前一个月供方得到更近似的需求量,在510→490之间,相差上下各1%;到前一个星期获得精确的需求量为550。这批配件在供货的头两天开始生产,成品直接运到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借助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及质量生产,供应商不仅为他的用户即时供应所需配件,而且他的供应商也得到相应的信息,向他即时供应所需原材料即时供应潜力很大,据德国有关方面统计和分析,通过有效的即时供应,目前能使德国生产企业库存下降4%,降低运输成本15%。

第三篇: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xiexiebang推荐)

一、物流与物流产业结构s

(一)对现代物流的两种表述方式(两个比方)

1、现代物流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或是说一个生产流水线,它主要是把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他们有效地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具有增值功能的综合物流网络系统。

2、现代物流类似于连锁商业,连锁商业就是对每个零售门店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也不是单点作业,而是对若干个配送中心以及各个物流环节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二)物流产业结构除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之外,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功能结构,即各类配送中心及专业性的仓储、运输等机构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二是权属机构,即生产、批发、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过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此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许多生产工厂、个人都建造仓库(主要是楼仓),是封闭型、储存性的。只具备储存、储备功能。第二阶段:大约1960-1980年 此阶段,产品越来越多,储存期越来越短,储存型向流通型发展。产生了配送的概念,仓库向城市郊区发展,楼仓向高架仓库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功能和集散功能。第三阶段:大约1980-1990年 计算机的发展,使物流产生质的变化,仓库、配送中心增加了信息处理功能,向综合物流发展,95%的仓库变成了单层的立体库。增加了配送功能,许多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第四阶段:1990年以来 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除了储运货物外,还有许多增值服务。由第三阶段的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发展到客户究竟要我提供哪些服务 这四个阶段主要是从仓库的发展而言的,有些功能是配送中心之外的,如运输。配送中心应该有自用卡车和铁路专用线,也可租用。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它服务。

(二)趋势1.专业化、社会化; 2.功能于服务的系统化; 3.业务运作的网络化; 4.管理手段与设备的自动化; 5.区域上的全球化; 6.联合与合作。

三、欧美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权属结构分析自有型配送中心:是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原来的比例很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向为公用型。合作型配送中心:由几家生产厂合作管理,实际上也是公用型。主要储存粮食、食油、石油等散货,主要建在沿海或铁路沿线。公用型配送中心:面向全社会所有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股份持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这种配送中心的土地可能属于某方,而管理则由某一专门的经营公司负责,甚至包括配送中心建造。还有另一种形式,即配送中心可租用现有建筑物,以降低成本。调查表明,整个美国约有300家左右的公用配送公司。[!--empirenews.page--]合同型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集约化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它服务。这种配送中心即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欧美的情况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90年代初,美国43%的工厂采用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形式,但全美500家最大的企业基本上采用合同物流,具有两、三项服务功能。这里面主要是储存和运输,而不是全方位的。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寻求由一家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即组合起来的多功能服务,而不仅仅是仓储与运输。据统计,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1996年的数字)。美国某机构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研究今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调查还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主要是汽车制造等传统企业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汽车厂成功地抓住挈机摆脱了经营的不景气,高技术厂商在变化激烈的市场上保持了好成绩。几个案例: 德国BASP公司 成立于1865年,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有300多个分公司(工厂),22个产品生产部门。在亚洲16个国家地区设有30多家分公司、12个生产厂。其总部社在物流产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一、分公司一般不设物流等辅助部门,分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由总公司负责而区域性的物流服务由地区总部下设的物流部门统一负责,即通过计算机联网将各分公司的物流业务统一起来运营;

二、在物流服务运作上,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既省去了投资,又便于集中精力抓生产和销售;

三、通过统一物流,来统一各分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提高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美国的橡胶公司(USCO UNITER STATS RUBBER Co.)它生产工业橡胶,轮胎等制品,在美国各地有很多生产工厂,并建有46个仓库。由于经营范围和形式不断发展,公司不但自己生产多种轮胎,而且有很多橡胶制品是从国外进的,如意大利生产的轮胎。该公司建造的许多仓库的库容量已超过自身的需要;同时,他们也发现这些物流设施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以取得良好的效益。于是,他们把这一部分人和物划出来,成立了一个物流子公司,并与之签订合同,要求该子公司为轮胎生产保留一半的仓位,而另一半可自行向外开放,经营谋利。所以,这个物流子公司从橡胶公司买下了仓库,即保留了原有的最大主顾,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杜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几年前将它北美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了APL公司(东方海皇的一个分支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APL分支为杜邦400个运输点及上千个零售店及客户管理原料、成品的运输及销售,APL为杜邦每年处理的合同有25-30多个。[!--empirenews.page--]二是由一个企业兼并许多小的配送中心,形成一个物流集团公司,提供多种完好的物流服务 卓越公司(EXEL)。该公司的所有人是位英国人,他买下了美国公路运输的一部分企业,投身于物流运输业。到1985年,他建立了七、八家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一个很大的集团。开始,他搞区域性服务现已形成全国性的集团,业务扩展到整个北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国干货贮藏公司(D.S.C)该公司的服务区域很大,所以,他的客户要求能在全美各地开设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目前它拥有35家配送中心,100万平方米仓库,将300多家工厂生产的商品配送给美国各地7000家零售企业,其中16家工厂由该公司配送。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零库存实施方法――JIT。从所需采购的零配件在使用的频率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从所需采购零配件所含价值量高低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使用频率高和价值含量高重合部分为需即时供应的零配件,目前大众汽车公司为20%。实际操作的基础条件首先是供方和需方的计算机联网,其二是将质量控制转变为质量生产,供方要绝对保证其所提供的配件的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某种需即时供应的配件在前12个月,供方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得到需方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的准确性较差,假设在650至350之间,误差上下各30%;前三个月供方又从计算机得到较准确的需求量,大至在550至450之间,上下相差各10%;在前一个月供方得到更近似的需求量,在510→490之间,相差上下各1%;到前一个星期获得精确的需求量为550。这批配件在供货的头两天开始生产,成品直接运到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借助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及质量生产,供应商不仅为他的用户即时供应所需配件,而且他的供应商也得到相应的信息,向他即时供应所需原材料即时供应潜力很大,据德国有关方面统计和分析,通过有效的即时供应,目前能使德国生产企业库存下降4%,降低运输成本15%。

(二)功能结构分析仓储企业:从前述物流发展过程看,越来越多的传统仓库已经转向配送中心,其功能向多元化发展,但主要是区域性的公用型配送中心,真正发展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合同型物流公司的只是少数。运输企业:美国的运输80%是公路,20%是铁路。而拥有卡车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有车辆,这种数量越来越少;二是个体司机的汽车,美国有个体卡车协会,由协会组织货源与调度车辆,发展态势很好;三是大型运输公司,发展变化很大,数量减少,1980年有50家大型汽车运输公司,到1990年只剩下10家大型汽车运输企业,一部分发展为合同型的综合物流企业,一部分转向为公用型配送中心。综合物流企业:有两方面来源,一是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发展而来,二是新兴的。这类物流企业向工商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物流服务。一般在全美范围内拥有若干个配送中心,拥有一部分卡车,也租用个体司机的卡车。在美国,物流企业趋向越来越大 具有批发(分销)职能的配送企业:一般是由传统的批发企业发展而来,从生产企业进货(买断或代理),根据零售企业的订单组织商品配送。[!--empirenews.page--]物流网点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70年代大的物流公司在全美范围内进行商品配送,需要在各个地方建立60多个配送中心;80年代随着信息优化,可减少到20-30个;到90年代初随着交通与通讯的高速发展,又可减少到4-8个;到了90年代末,随着客户对服务需求的升级,配送中心又回升到8-12个。物流费用结构:在美国,物流费用的80%是运输费,10-15%为仓储费,10-5%是管理费。几个案例:美国干货贮藏公司(D.S.C)成立于1960年,开始只是一家普通的仓储 企业,从1969年起将各地的仓库改作为运输与配送公司,并于1981年签订了第一份配送合同,从此公司的配送中心及配送业务发展到全美国,公司名称也由原来的干货储藏公司变更为干货物流公司。美国某食品配送公司 在全美有30家配送中心,其中在加州的一个配送中心,自己拥有38辆卡车,由中心专门机构统一调度使用,同时通过公共电脑网络与货主、专业运输公司、卡车协会等组织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货源与卡车流向的信息,以保证卡车回程运输的货源,避免卡车空驶。

四、日本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功能结构日本物流产业的功能结构,与美国相比基本相同:综合物流企业发展较快,许多传统储运企业已经转向综合物流企业;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批发商),都具备物流配送功能。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汽车运输的业主多数不是个体司机,而是众多大型运输公司。在日本的整个物流网络结构中,专业性的综合物流企业、大型综合商社、大型运输公司三者平分秋色。

(二)权属结构与美国相比,日本物流产业的权属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物流专业化的程度更高,社会化共同配送的情况很普遍;二是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与工业生产、商品零售(连锁)企业之间的合同型物流合作关系更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据估计,日本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在全日本物流业务总量中的比例可达80%左右。社会化共同配送的具体情况: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备,以及卡车运输业的发展,在卡车运货方面盛行的独家运送方式的弊病突出出来。日本通产省首先倡导发展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即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地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要汇集、总括起来,开展高效率的混载配送。基于这个思路,通产省在东京、大阪等地进行了局部试验,还开展了商店街共同进货系统的试验。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之后,发现较好的办法是以物流企业作为协调者,聚集多家货主企业的货物,按照各货主的配送指示,在广大地区进行混载配送。进入90年代以来,物流共同化、混载化的热潮在日本再度兴起,由政府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团体提出的有关改进物流的调研报告几乎都把混载运货作为一项重要对策,认为共同化、混载化具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的力量,是塑造日本物流业未来的一个关键。于是,在日本,从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直到生产厂家,对推动物流共同化、混载化都比较积极。为了适应物流共同化和混载化的需要,不少地方的批发商打破行业界限,设立了共同化的物流企业,一些批发商集中的批发团地、批发街也加强对共同、混载配送的利用,与之相适应,卡车运输业的一批骨干企业则积极开展地区混载服务,还出现了对形状特殊的货物提供专门的混载服务的卡车运输业。[!--empirenews.page--]共同化、混载化的商品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运送的聚合的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运货车辆的装载率,真正做到了物畅其流,物尽其流。近年来,日本物流共同化、混载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即相互竞争的大企业把物流领域作为企业竞争的休战场,它们把削减物流成本当做头等大事,在产品方面搞竞争,而不在物流方面搞竞争,化干戈为玉帛,形成了竞争企业共同的物流网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企业将其所属的物流子公司向其它企业开放,即在保证本企业物流需要的前提下,也承担运送其它企业的货物,开展混载配送。例如:正在积极开展物流革新的东芝公司集团计划在关西、东北等地设立7处混载据点,不仅承担东芝集团所属工厂的物流业务,而且还向东芝集团以外的机电企业提供混载服务。第二,销售对象区域重合而行业不同的企业共用同一物流基地,开展共同配送。例如著名化妆品企业资生堂在北海道与电子企业索尼、TDK以及一些食品企业以当地运输企业扎幌通运的仓库为共同的基地,开展共同配送,在配送中心,资生堂的化妆品与索尼公司的大型彩电以及其它公司装点心的瓦楞纸箱,杂居一起,统一进行处理和配送。第三,不同企业相互利用对方企业的物流基地。例如,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在小仓拥有物流据点而在仙台没有据点,而日本钢管公司在仙台拥有物流据点而在小仓没有据点,从1993年开始,前者利用后者的仙台据点,后者利用前者的小仓据点,双方都达到了节约建设新据点的费用,同时又提高了已有据点使用率的目的。第四,不同企业相互利用对方企业物流用的返程空车。例如,丰田与日产两家汽车公司开展完成车的共同运送,就是因为丰田公司从其所属工厂向其销售公司运送新车以后,其返程正好可供日产公司所属工厂作运送新车之用。达到一车两用的效率。第五,为了利用共同运送,有的大企业撤去了其原有的效率不高的自家送货路线。例如,为了推进物流合理化,日产公司研究提出3条措施:(1)进一步加强共同运送;(2)撤除亏损的物流路线,改为委托其它公司运送;(3)加强对中继据点,配送据点的相互利用。通过开展共同运送,并不断扩大混载货物的范围,既降低了企业用于产品运送的费用,又使现有的物流设施,车辆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使参加共同运送的企业获得很大的连接利益(即不同企业共享货源带来的利益)。比如,东芝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共同运送,使装车率从目前的50%-60%提高到80%。由于运输费占整个物流费的约60%,因此,通过共同运送减少运输费用,对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具有很大意义。不仅如此,随着大企业间共同运送深入展开,必将导致整个物流网络的重新组合,乃至对物流本身的观念革新,同时,竞争企业自觉地收敛其竞争范围,开展对私有资源的共用、共享甚至共有,则显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日本的合同型物流配送:[!--empirenews.page--]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如,伊藤忠与伊藤洋华堂之间,日新公司与夏普公司之间。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延续到国外,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日本的物流也向世界各地发展。80年代末,日本物流业开始了进军亚洲的第一次高潮,这次高潮的重点是在东南亚,而其出现的背景是日本制造业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当时,跟随进入东南亚的制造业企业之后,日本的物流业,从海运企业,卡车运输企业、仓库企业到综合商社,也纷纷进入到东南亚国家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同时协助走向海外的制造业企业建立物流据点。而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海运、航空企业进入了仓库、通关代理业的领域,仓库、通关代理业也进入了海运、航空、卡车运输等领域。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物流业又掀起了第二次进军亚洲的高潮,这次高潮的重点是在中国,而其背景是日本的制造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近年来,日资企业设立物流据点最多的是上海,这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有密切关系,号称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级的物流企业,大型综合商社,物流大企业等相继在上海设立物流合资企业,住友仓库还在上海设立独资物流企业上海住友仓储,这是中国首家日本独资物流企业。

五、中国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目标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才刚起步,按照上述的分析方法,功能结构分析很不方便,因为我国目前物流业基本上是分散、粗放式经营。物流的功能还很不完善。如果按照国际上的发展过程,我国总体处于第二阶段,或者说正在由第二阶段向三、四阶段转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照国际上的发展轨迹也步也趋,也可直接进入第四阶段。但这样的企业在中国目前是极少数。因此,主要从权属结构来分析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从权属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之前,即计划经济时期处于卖方市场,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商品的仓储、运输主要是由商业批发、商业储运企业来完成的,特别是各类专业批发公司承担当时80%左右的储运业务。生产零售企业的仓库和运输工具较少。第二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流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自销、零售自采的模式发展很快,原来批发企业的作用下降。与此相适应,生产和零售企业纷纷建库、买车;一些储运企业开始直接与生产企业打交道,指区域型的合同型储运,从生产企业到零售企业的直达运输发展更快。同时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物流配送中的试点,引导传统储运、批发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发展,但总的来看,效果不明显。第三阶段: 90年代中期以来 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企业、连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外商大举引入我国日化、家电等生产领域,引进了现代物流观念和物流网络体系,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已经认清物流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批三资储运、物流企业产生,传统的储运企业开始向综合物流企业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新的民族物流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零售企业开始退出物流领域,不再新建仓库,转向市场寻求合格的物流代理商。

第四篇: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

(一)2010年04月29日 星期四 16:19 【摘 要】 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针对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题词】 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

【引 言】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由依靠国内资源的内循环型产业向国际性产业的转变,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带来自身结构的调整,结合自身优势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汽车进入家庭时代也随之到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生机盎然。

◆ 汽车行业概况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

2007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保持了强劲增势,整体赢利水平显著。从利税总额看,截止11月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48%。

2007年,行业内重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33.6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问题依然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进口汽车发力抢占国内市场,油价高企、环境污染,汽车行业“大而全、小而全”、“散、乱、差”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更多的思考,我们如何以更好的环境进入汽车生活时代。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2008年,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二手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央惠农政策,将使广大农民迅速富裕,本来对二手车就有很大需求的广大农村,会逐步将需求势能转化成实际行动。

◆ 行业优势(strength)

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

(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

(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1)、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提升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3、国外著名大型零部件企业对我国企业全方位的持续带动效应

(1)、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和李尔等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我国零部件企业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合资,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从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发,实现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饰件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和模块方面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迅速提升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处于以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化调配发展的前提下,直接进入世界零部件采购平台,采取一边发展和一边学习的模式,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且,在目前的国际化发展前提下,这种效应是具有持续性。行业劣势(weakness)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

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

(1)、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处于小规模生产,即便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上汽集团,也只有几十万套(件)的产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

(2)、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3、企业研发投入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1)、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年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1%—2%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5%,甚至达到10%,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低下限制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

(2)、一些大型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认识到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很大部分属于进入壁垒较低、只需小规模的投资、占地少、设备相对简单、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等状况,其技术研发的基础很差,并且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平台、技术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

4、产业结构单一,体制不合理

(1)、从大型汽车集团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虽然从汽车集团独立出来,但是这些企业市场意识淡薄,体制转轨缓慢,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大部分民营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加上一些企业受眼前利益驱动的重复建设,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差,企业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和效益;

(3)、资零部件企业虽然引进和吸收了国外领先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一方面,在其产品的本土化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其经济规模和售后服务的相对滞后,发展很不均衡;

(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工艺门类还不够齐全,自制件多,未能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需要向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5、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

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6、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行业机遇(opportunity)

1、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2、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

3、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

4、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5、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行业危机(threats)

1、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国际经济环境的长期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愈演愈烈,我国虽然对汽车产业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对市场即使的宏观调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汽车企业仍然十分不景气。今年经济危机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1、参与国际化经营,采用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革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高速融合的今天,企业的产品销售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应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目前,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掀起新一轮联合兼并浪潮,我国零部件企业存在的散、乱和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配置,实现规模效应。在全球经济高速融合的今天,企业的产品销售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应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2、加大对零部件产品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和投入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向汽车电子技术、系统集成与模块化、产品标准化和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方向发展,零部件企业需要逐步认识到产品技术研发重要性,把握零部件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逐步加大其支持力度和投入。首先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单独成立或联合成立高科技产品研发机构,提高科研能力,对于目前行业领先技术进行跟踪和应用吸收,不断优化产品技术,例如清华大学与江苏黄海汽配联合开发ABS、成都飞机公司开发柴油机电喷装置、天津大学与天津动力机厂联合开发轿车用柴油机等等;其次需要进行国内外行业人才的引进和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为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吸收提供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加速技术成果向工程应用的转化;最后零部件企业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3、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服务水平,树立品牌经营意识

在零部件企业中,有大量的乡办、村办、街道办、个体的小厂存在,这些小企业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工人素质低,靠低价及假冒产品占领市场。仿制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扰乱市场经营。同时,大部分企业也没有意识到产品质量控制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缺乏品牌经营理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零部件企业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树立自主品牌,保持和增加其市场份额。

第五篇: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

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

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费的增加会拉动税收的增长,但过重的税负会抑制汽车消费竞争非常激烈,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为扩大内需、增加税收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 就我国的经济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今现代化的工业时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比重更偏向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趋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 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1.汽车下乡延续至2010年年底;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提高至5000~18000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5个,;重点城市促进黄标车更换等。

2.关联产业的推动。进入2011年,我国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将进入建设高峰期。其中,今年我国铁路将加大高速铁路建设,未来2年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资金都将在7000亿以上。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最高1:10的拉动效应,我国未来2年铁路建设投资每年至少将产生7万亿经济效应。在公路方面今年我国也将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3.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测,世界经济开始走出衰退,2011年各国经济缓慢复苏,GDP持续增长。

4.汽车进入高速普及阶段。2010年人均GDP接近4500美元,根据国际汽车市场历史进程看,人均超过3000美元后进入汽车高速普及阶段;同时村村通公交的开通等促进客车需求。

5.汽车出口市场回暖。商务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具体政策将出台。同时全球经济回暖,对中国商用车的需求回升。

Social-human Factors

社会人文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的价值观.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

 价值观念: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 风俗习惯:世代相传形成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的不成文规范。

 审美观念:人们对商品的好与坏、美与丑、喜欢与嫌恶的不同评价。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

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当前,舆论对汽车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汽车延伸了私人生活的半径,是必须要有的;而另外一种则认为私人汽车的拥有会带来很多的烦恼。甚至列出了例如“新手太多,总堵车”等“七宗罪”。

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的确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问题,实质上就是对汽车文化普及不够,因为文明用车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大多的人把车当作是“你有我也应该有”的争强好胜(无论是买车还是开车)的工具,还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因素

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  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

在全球的汽车工业发展中,如此快速无仅有—中国汽

车产量从1980年的22万量到1990年代的50万辆,到1993突破100万辆;在此以后进入20世纪出现井喷,从2001到2007年每年增加100万辆,2009年达到1739万辆,首次超过美国,产销居世界第一。

现在汽车制造的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德国、法国、日本这些汽车强国他们的产量都不如我们,法国、意大利只有我们的几分之一,但他们是汽车强国,我们是汽车弱国。

 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政策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注定是各项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集中出台和完善的一年。其中,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是引起汽车企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汽车行业的“宪法”,属于纲领性政策,事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新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能源、交通和环境问题。

 我国汽车新产品开发能力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由于技术标准低、生产规模小,难以降低生产成本,中国汽车工业将比其他行业遇到更大挑

战。并且,由于种种原因,使我国汽车工业仍停滞在低水平引进阶段,尤其在新产品开发研制环节,更是吸收消化不了、拿不出自己的东西,没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这要求我国汽车行业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为主要途径),加快引进、吸收与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快速成长起来。

 我国汽车技术发展动向

在全球范围内,节能、环保、安全,仍然是汽车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从调查的结果看,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多数国家,都将能耗和排放,排在关注度的前列。按照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废气排放等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也将越来越得到重视。节能降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不断走高的能源价格和不可再生性。近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高,这表明了汽车社会已经进入了高使用成本时代。另外,高油价也增长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未来的汽车企业,将面临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但高能源价格也为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汽车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尽管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但解决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问题不能仅仅汽车企业,它涉及到了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如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工作,汽车

使用者的消费习惯和驾驶习惯。例如购买节能环保汽车,并具有节能降耗的驾驶技巧,将会对节能降耗做出一定的贡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如提供出行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相关的财税鼓励政策,国家从财税上鼓励汽车用户购买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产品。

以上便是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汽车的行业的发展动向关联着很多其他产业的走向同时又被其他行业的发展所影响。在世界经济动向瞬息万变的今天,过于长期的估算分析并不能准确定位。但是在大方向确定的今天,我们会相信中国的汽车行业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下载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结构分析-苏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关 键 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低速汽车行业发展策略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预算总投......

    2013年度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共5篇)

    2013年度中国汽车行业分析  核心观点: 201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接近2200 万辆,年销售增加285万台,超过美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汽车行业销量、盈利基本面在各工业行......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07-10-01 01:00 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这种增长势头能持续多久,未来汽车行业增长将呈现何种态势?我们请经济学者从宏观经济......

    分析中国高尔夫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

    分析中国高尔夫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 广商网 行业资讯频道 2004-9-10 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的消费人群的出现。有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尔夫俱乐部......

    2013年中国西北地区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2013年中国西北地区汽车行业发展分析网讯:内容提要:目前,西北地区汽车市场占全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已从11%增长到12%。2013年上半年,全国新车累计上牌805万辆,同比下降2%;西北地区上......

    汽车行业检查分析

    汽车经销行业税收检查分析报告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汽车的热销。通过前期国税稽查部门对该行业的检查,浅......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一)一、汽车物流定义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