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

时间:2019-05-14 14: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

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

诗经

一、简单概述:

《诗经》共收纳了305首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包括从平民到贵族。

二、《诗经》的由来:

①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②民间收集的诗

③周王朝的乐歌(宫廷音乐)

三、《诗经》中的“六义”:

“风”、“雅”、“颂”(诗歌的不同体制)

“赋”、“比”、“兴”(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

其中:风分为15国风;雅分为“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商颂”以及“鲁颂”。(都是按照所配的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四、《诗经》中的诗在周代是用来歌唱的,往往配上音乐与舞蹈。即:诗、乐、舞三位一体。

五、关于《风》、《雅》、《颂》的二级目录,记忆口诀(要求背诵)

1、周召邶鄘,卫王郑风;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百六诗篇,悠悠国风。(风)

2、鹿鸣嘉鱼,鸿雁南山;浴风甫田,鱼藻小雅;文王生民,荡之什啊;百零五篇,三一大雅。(雅)

3、周颂鲁颂,还有商颂;人身共颂,四十大颂。(颂)

六、关于《诗经》之“始”(严肃程度由浅入深)

1、《关雎》——风诗之始

2、《鹿鸣》——小雅之始

3、《文王》——大雅之始

4、《清庙》——颂诗之始

七、关于《诗经》中的诗歌的种类

1、祭祀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歌功颂德之作。

2、农事诗:《豳风·七月》是诗经农事诗之最。

3、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诗的主要内容,更多反映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

4、怨刺诗:反应丧乱,针砭时弊之诗。被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社会黑暗的产物。如:《魏风·硕鼠》

5、战争诗:

(1)从正面描写天子于诸侯的武功强大,从而展现自豪与乐观的心态。

(2)表现了广大百姓对于战争的厌倦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充满了忧伤的情绪。

(3)以战争作为诗的主要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

6、徭役诗:表达了广大下层社会的百姓对于繁重的徭役的愤慨与厌倦。

7、爱情婚姻诗:

(1)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如:《关雎》(2)描写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如:《桃》(3)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

八、关于《诗经》的传颂

1、“四家诗”

在西汉时期,讲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包括《齐诗》、《鲁诗》、《韩诗》、《毛诗》。

2、我们现在常见的为《毛诗》

《毛诗》建立了经学解读的思路(1)诗大序:概论全经的大段文字。

(2)诗小序:是《毛诗》中列于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文字。

3、古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汉本宋元复习范围

一、填空

1.其词被评为洗尽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的词人是苏轼;被王国维称为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的词人是周邦彦;其自度曲缀有音谱,为研究宋词乐谱的主要资料的词人是姜夔。2.在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新的接受对象,有力地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通俗 文学的兴盛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从此出现转折,诗歌、散文等,正统 文学日趋衰落,世俗化的戏曲、小说日渐发展,及至元、明、清,终于成为文学的主流。

3.《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田园诗人

范成大的代表作。

4.南宋以诗和词这两种体裁突出地表现爱国主题的诗人分别是 陆游和辛弃疾。

5.淮海居士指_秦观,他的词集是 《淮海集》;清真居士指周邦彦,他的词集是《清真词》

。6.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钟嗣成《录鬼簿 》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共56人,可以说是元杂剧创作的第一批作家。他们的籍贯基本上在北方,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进行的。他们相互交流,形成了以大都中心的戏剧圈。

7.王实甫的《西厢记》以惊世骇俗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而熠熠闪光,流传不朽,贾仲明说他是“天下夺魁”;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三部戏并称元杂剧四大爱情戏。

8.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借鉴金代_董解元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9.《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汉元帝,王昭君,10.名句填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此造物之无尽藏也。”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1.唐宋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南宋严羽推崇唐诗,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他批评宋代的诗人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 议论 为诗”。

12.六一居士指欧阳修;山谷道人指黄庭坚;淮海居士指秦观;清真居士指周邦彦;白石道人指_姜夔。

13.中国古代民间“说话”的“话”字,当故事讲,谓以故事敷衍说唱,相当于后来的“说书”。“说话”可追溯到隋唐,但到了宋代才广为流行。在宋代民间的“百戏技艺”中,以“说话”最为发达,而且分“说话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14.元好问是金代代重要诗人,其以诗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论诗绝句》。15.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16.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二.名词解释

1.西昆体

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 唱集》,因得名。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因是高官文人,故 多影响

2.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有活脱通透的 特点。

3.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 和 白朴。关汉卿 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窦娥冤》等是他的代表作。郑光祖,字 德辉,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马致远,字 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其代表作为《汉宫秋》。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4.江西诗派

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 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一祖三宗”--一 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白石体

南宋诗人姜夔,写词恋情的高雅和语言的刚化,词境幽冷悲凉,手法 虚实传神,具有“清空骚雅”、“伊郁蕴藉”的特点白石体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江西诗派的衰落和江湖诗派的兴起,是白石体形成的两大诗史背景

6.董西厢

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唐元稹《莺莺传》,而 结果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主题人物均有变化,反封建意义更为积极,篇幅亦 甚宏大,是演变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重大关节。董解元生平不详

7.话本

说话人的底本。说话是起于隋唐的一种说故事的行当,有类现代的说书。“话” :故事。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三、简答(回答要点并作简要解释)

1.简述《西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1.简述《西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主题: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更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 制度的主题,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艺术特点:1)两条线索;2)清洁波澜起伏3)语言华美自然,流利生动,雅俗 共赏4)人物语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5)突破了传统元杂剧一唱到底

2.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

(要点:有《乐章集》。(1)自创新调;柳永有100 多调是首创或首次使用。(2)扩大题材,将词的内容扩大到山程水驿;(3)丰富艺术手法。如铺叙和白描手法、口语的运用、对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 行多方面的刻画等)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 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 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 响。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 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子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简述诗与词的区别

4.苏轼的词对宋词发展有哪些贡献?

提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地位提高到与诗相等的地位 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拓展了词的内容,不仅写爱情,还写友情、兄弟之情等;创立豪放与旷达之词风;突破韵律限制

5.简述元代散曲的审美特征。灵活多变的伸缩自如的句式;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言语风格;明快 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6.欧阳修散文的成就与地位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 文风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 而发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功 能完备 欧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7.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形成地不同,一南一北,故各自承传有别。(2)形制不同。(3)术语不同。(4)曲调渊源不同。(5)唱法不同

四.作品分析

1.分析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铺叙展演”的特点。)借景抒情,“寒蝉凄切”暗示离别的时间,“寒蝉”即秋蝉,用“寒”比用“秋”更具感 伤意味。蝉鸣无所谓凄切,因离人心情悲伤,所以听到衰弱的蝉鸣便产生凄凉之情,此是移情之法。2)借描写抒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几句是这首词中对离别场面的具体描写。3.)借想象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词人在行舟之上的 推想。写酒醒比写酒醉更令人伤感。酒是用来消愁的,酒醒愁复来。

2.分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清空骚雅”、“伊郁蕴藉”的特点

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骚雅”便有格调,“清 空”就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 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 厚。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 片荒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 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3.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分析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刚健中不失温婉的特征

全词上片大段写景。景无情而人有情,由纯粹写景而至寓情,“遥岑”三句使用移 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从“落日楼头”至“登临意”数句,表现了作者南归数年,空怀收复失地的宏大抱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愁恨、幽怨、悲愤,焦虑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及至忧心如焚的精神状态。尤其“无人会,登临意”更使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下片则直抒其志,作者 表示,既不做为口腹而回乡的张季鹰,又不做只会“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要做如 刘备那样的英雄。其词纵横豪迈,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竹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

5.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征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 诗情。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五.论述

1.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或 比较苏轼、辛弃疾词的写法与风格差异)

应当说,东坡的词更显一种空旷之意,超然物外,犹如隐士独行于茫茫雪野之感。他的词,避世、道家的意境较浓。如“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而稼轩的词,更多的是悲愤,是不平之意。因而在不平自有一种粗豪淋漓的快意,如“近来始 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2.试论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

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 丰富的认识功能。(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善于营 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5)语言的戏剧“本色”。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3.论《西厢记》的思想价值

《西厢记》不仅有优美的曲辞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思想 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主题。《西厢记》思想主题无不打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潮的 烙印。《西厢记》借故事情节,揭历史现象,体现反对封建婚姻门第观念的思想意 义的点睛之笔。《西厢记》作为文学作品,王实甫一箭双雕,运用戏弄性和调侃性的手法,对唐、元两个时期的这一历史现象作了一些暴露和讽刺--寺庙并不是宁静神圣 的殿堂,和尚并不是六根清净的僧人。4.试论婉约派或豪放词的发展轨迹

附背诵篇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文学常识

1、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原始神话

2、《春秋》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3、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通称。

4、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体现,对我国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5、宣称“万物戒备于我”的孟子代表了一种仁者的自傲,对信善的的坚信为《孟子》文章注入豪迈之气。

6、《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对文化的再评价,显示出儒家文化的重大变化,刻板的见识与严谨的结构,则窒息了性情。

7、楚辞有自己的特点,其作品大都为低回往复的长片咏叹,篇幅宏大,只能用来“诵读”。

8、先秦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初步形成的封建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9、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0、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中经商朝和西周,结束于春秋战国,前后共有一千六百多年。

11、战国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都市政策,七国间为了适应频繁的兼并战争,相继进行了改革变法。

12、秦代有作品传过并较有成就的作家有李斯,他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散文家,代表作有《读逐客书》 13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4、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15、《楚辞》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16、《登徒子好色赋》韵散相间是赋体,而本文则是散文。

1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共三零五篇。分为《风》《雅》《颂》

18、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载体,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得语言和分析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19、《诗经》中的诗歌编订成书,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采诗说,二是献诗说,三是删诗说。

20、《尚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有“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之说。《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21、《战国策》主要收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国之间的陈谋献策或相互辩论的言辞。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22、《左传》的文学成就: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23、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士的阶层,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之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处士横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使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繁荣昌盛。

24、诸子散文发展的标志与时代特色:在文明上,诸子散文有各自独特的主张和风格;在语言上,都讲究文采和修辞;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已确定了论说散文。

25、诸子散文的繁荣示意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有学者称为“轴心期”,在轴心期先贤们以人类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树立起崇高的目标,先秦散文的意义便在于此。

26、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趋向是由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组织越严密。

27、《老子》与《论语》是早期诸子散文的代表。《庄子》和《孟子》是诸子散文中期的代表。

28、孔子在学术上的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事业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伟大的教育家。

29、孟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30、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31、赋是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

32、汉赋的特点: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之”;从赋的内容上看,则重“体物写志”。

33、汉赋的内容: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两汉文学第二部分 1汉武帝设立乐府机关 2司马迁编写《史记》

3汉武帝时期,汉大赋发展到高峰

4刘向父子整理典籍《七略》一书,《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 5《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东汉中期左右,儒学发展到了顶峰。

7东汉的大赋,以京都赋为代表,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8汉代的诗歌从发生形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9秦末,诗歌带有强烈的楚谣风味,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10汉代,楚歌这一形式也成为西汉诗歌的大宗。如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 11今天所看到的汉代乐府诗歌,多是东汉时期的。12乐府诗歌,如谏歌《朱鹭》恋歌《有所思》《上邪》。

13汉代四言诗寥寥无几,只有韦孟《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

14班固《咏史》虽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但一直被公认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引领式作品

15东汉时期代表五言诗最高水平的是《古诗十九首》和托名“苏,理诗”为代表的已失作者姓名的一批五言诗。

16赋的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17赋在汉代形成一代巨制 18赋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19班固和刘勰都认为是汉赋是从楚辞发展来的。

20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十篇,现存《礼》《知》《云》《蚕》

21汉赋的发展主要分三个时期,①从汉代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品《吊屈原赋》《鹏鸟赋》。

②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整体名称为《天子狩猎赋》。杨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作品《两都赋并序》。③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期。张衡的《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22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莫过于因其兴盛而掀起了文学史上第一次对文学语言的大规模演练。

23汉代取得较大成绩的是汉代的政论文。代表作家贾谊《新语》,贾山的《至言》,贾谊《过秦论》,《治安策》

24汉代散文在武宣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董仲舒为代表,《天人三策》 25东汉时期,光武帝开国之初,班彪《王命论》。明章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人不乏时代颂德之音,如《论衡》中的《宣汉》《齐世》《恢国》《须颂》。

27东汉中后期,对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28《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称史记。《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上至传说的轩辕,下至汉武帝时期,纵贯三千年历史。29《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

30班固和司马迁,历史上以“班马”或“史汉”并称,是对这两部伟大作品的褒奖。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1、南朝时期,宋文帝立文、史、儒、玄四学,标志着文学脱离学术获得独立的

地位。

2、《文心雕龙》和《文选》则把文体辨析推向了新的高度。

3、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让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逐渐向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从而改变了文坛的格局。

4、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域外的佛教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本土道士的影响日益增强。

5、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最显著现象是,五言诗正式确立了在文坛中的主导地位形式美和创作的修辞技巧得到高度强化。

6、建安时代,声律学和骈偶学的兴起,影响了赋与文的创作,从而促成了俳赋和骈文的成立。

7、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魏晋型和南北朝型。

8、建安时期的创作形成了慷慨雄峻,以风骨著称的时代风格。

9、南北朝民歌五言四体诗占主体。

10、七言诗以鲍照为代表。

11、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以情歌为主,艺术技巧娴熟精致,声情摇曳;北方民歌口头创作居多,气象开阔,艺术表现质朴粗犷,刚健雄壮。

12、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是《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13、《后汉书》是南北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史传作品。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为唐传奇的兴起做好了铺垫,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5、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16、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17、志人小说多记社会名流言行,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堪称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18、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

19、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建安七子,蔡琰。

21、正始诗人的代表是阮籍,嵇康

22、西晋太康诗人的代表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云。

23、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陈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24、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戌

25、阮籍的八十一首《咏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创作冠绝当世。

26、左思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藉古讽今,语言简劲,不重词采,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创力,显得与时代流风格格不入。

27、宋晋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是山水诗的兴起

28、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29、骈文是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有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30、中国诗歌想来讲究声律美,沈约是最早把声律引入诗歌创作中的诗人之一。

31、“明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开始由古体向近体转变。

32、北地三才:温子生,邢邵,魏收。魏收有《魏书》传世。

33、南朝乐府主要分吴歌和西曲

34、吴歌中最著名的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

35、南朝乐府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36、双管语是南朝乐府民歌最显著的特征。

37、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

38、曹操被鲁迅先生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散文不受陈规束缚,立法严谨,词锋犀利,形成了清俊通脱,质朴简约的风格。

39、《汉志》代表着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的权威解释。40、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概括为:清俊、通脱、聘词、华靡。隋唐五代文学常识

1、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战友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2、唐代文学中,诗和文的创作更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3、隋唐文学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为由六朝文学向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4、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初唐诗歌既扫荡齐梁颓风,又吸收其韵律、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优长而加以发展,创出为后世所称道的“唐音”,体现了新的时代 精神和新的艺术风格。

6、盛唐诗坛的名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7、“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

9、新乐府运动是由白居易、元稹等人提倡的。

10、中唐的古文在伦理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韩柳古文成为后世创作的典范。

11、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善于借鉴前人,也能自求发展,穷力创作,但有衰讽感伤的色彩。

12、唐代文化是融会南北、贯通中外的兼容并包的开放型文化。

13、异域异质文化的传入中土,不仅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增添了绚丽的光彩,甚至还促进了新的文学体裁的产生。

14、唐代最受人们重视的科举以诗赋取士,以致写诗成了当时士人的必修科目,这对诗文的创作及传奇小说的兴起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5、唐朝没建立单一的思想统治,有助于人们思想的活跃和文学创作的活跃

16、唐代统治者对意识形态采取开放的、包容的态度。

17、唐代科举以儒家经典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18、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作者有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

19、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实践,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0、唐代文人的文学理论,既有重视作品现实内容和社会功能的一派;也有侧重于探讨作品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一派,对唐文学和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诗入唐代,由靡转健,积健为雄,不断地推陈出新,方成雄视千古之势。

22、盛唐时期,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拓了诗人的胸怀和诗歌的意境。

23、盛唐时期的诗歌题材是以边塞诗和田园诗居多。

24、边塞诗的诗歌或豪放壮烈,或奇思异彩,或慷慨,或哀婉,像是一部声情悲壮的边塞交响乐。

25、田园诗的诗歌在挖掘自然美得方面,把六朝以来的山水诗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

26、李白和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唐诗的杰出代表

27、晚唐时期,诗歌中弥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惶惑、伤感,艺术上藻饰的风气逐渐增浓。

28、晚唐与文人诗相辉映是民间白话诗的创作,“王梵志诗”标志着中国白话通俗文学的崛起。

29、白话诗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佛理,刻画世俗人生情态。

30、白话诗通常用白描、叙述和议论的手法展现出与努力创造意境的传统文人诗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31、唐代作家诗人,具有思想敏锐,抱负宏大,憎恨黑暗,追求理想等特点,他们四处游历,视野开阔。

32、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背景,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33、唐代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相互吸收营养,共同繁荣。

34、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名句解释

1、《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P15

2、《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翘翘错薪,言刈其楚。P10

3、《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P13

4、《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P59

5、《有所思》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P72

6、《子虚赋》奢言淫乐,而显奢靡,窃为足下不取也。P89

7、《过秦论》秦孝公据倄函之固,拥雍州之地。P99

8、《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P104

9、《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P141

10、《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P144

11、《咏史》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随自贱,重之若千钧。P149

12、《辋州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P212

13、《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213

14、《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P214

四、作品赏析

1、汉广P10

2、采薇P13

3、玄鸟P15

4、垓下歌P70

5、大风歌P70

6、有所思 P72

7、上邪P72

8、行行重行行P76

9、迢迢牵妞星P77

10、蒿里行P141

11、短歌行P142

12、七哀P143

13、白马篇P144

14、咏怀诗 其一P146

15、咏史 其一P148 16咏史 其二P149

17、子夜歌P166

18、子夜四时歌P167

19、西洲曲P168 20、从军行P205

21、临洞庭P211

22、辋州闲居赠裴秀才迪P212

23、山居秋暝P213 24燕歌行P214

25、走马川奉送出师西征P215

26、秋兴八首P227

五、问答题

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重要内容是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

2.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写作特色?

是反应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曹操56岁。曹操发布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文中概述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鲁迅评价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曹操今传文赋中此文最具这种特色。

3.唐诗发展分期,不同时期代表作家作品,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①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

王勃《山中》。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咏鹅》。陈子昂《感遇》。

②盛唐:是唐诗繁荣顶峰,有山水田园和边塞诗派,有号称唐诗双子星的李白、杜甫

孟浩然《临洞庭》。王维《山居秋暝》、《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昌龄《出塞两首》。

李白《蜀道难》、《长相思》。杜甫《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③中唐:风格多样。有元稹、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诗,有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白居易《长恨歌》。元稹《遣悲怀三首》。韩愈《山石》。孟郊《秋怀》。李贺《李凭箜篌引》

④晚唐:质量与数量均逊于前,有李商隐、杜牧的晚唐现实主义诗派。杜牧《赤壁》。李商隐《无题二首》、《锦瑟》、《夜雨寄北》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形成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背景,这为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提供了多方面条件,如使各种文学样式相互吸收营养,共同繁荣。

③唐代不少作家诗人,具有思想敏锐,抱负宏大,憎恨黑暗,追求理想等特点,他们四处游历,视野广阔。

④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还因为有前代文学的丰厚积累。⑤最高统治者的爱好提倡。

4.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或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后人对建安文学特征的概括。建安风骨是指内容充实,笔调明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刘师培将其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和华靡

5.初唐四杰

分别是: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追求一种清新刚健的风格,诗歌诸多方面有新开拓。

他们名高位下,热切抒写建功立业的行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从而推动诗歌“从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漠塞”。

6.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寄自我于诗的形象之中

②丰富奇特的想象: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写客观世界。③大胆的夸张和新奇的比喻。

④诗歌语言清新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7.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反映生活的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恨分明。②描写事物真实细腻。③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④高度凝练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概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⑤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⑥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沉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指诗歌表达情感深曲跌宕音调声请起伏迭变)

8.古文运动的内容?

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①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②重视“文”的作用。③对作家创作的要求。

9.柳宗元散文游记的特点?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对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柳宗元山水游记多作于被贬永州时期。他观察细微,描绘精准,而且字里行间寄托了他遭贬被弃的悲愤。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柳宗元散文的基本特点是风格高古峭拔,立意新奇深刻,逻辑思维精密,论辩锋芒锐利,文字精致简洁。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教案:诗经(三)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诗经

(三)]

四、怨刺诗

1、西周末叶,王道衰微,社会动荡,于是出现了针砭时弊,感时伤世的怨刺诗,中国古代文学教案:诗经

(三)。在儒家传统的诗教里面,这些就是“变风”“变雅”,所谓“乱世之音怨以怒”者也。

《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2、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重,如《大雅·板》《荡》《民劳》《桑柔》《瞻卬》,《小雅·节南山》《雨无正》《巧言》《巷伯》等。

《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

《瞻卬》: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彼谮(zèn()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3、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间,多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讽刺更尖刻辛辣,情绪比较外露,以嘻笑怒骂为能事,富有平民文学的特质。如《邶风·新台》《鄘风·相鼠》《魏风·硕鼠》《陈风·株林》等,皆为名篇。也有比较含蓄哀婉的作品,如《王风·黍离》。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p17)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选p11)

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说法虽多,但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五、征役诗

征役诗是指那些以战争、徭役为题材的作品。这些诗歌抒写征役之困顿,劳逸之不公,如《小雅·北山》《召南·小星》;倾诉骨肉离散、夫妻暌违的痛苦,以及征夫、思妇的两地相思和对安乐生活的向往,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当然也有慷慨赴敌的作品,如《秦风·无衣》表现的就是秦人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精神。

《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u,上声),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本文写了一位服役士兵艰苦的戍边生活,以及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错综心理,反映了戍边战士的思想情绪。全诗六章,可分三层。采用倒叙手法。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后四句解释了为什么难归: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第四、五章为第二层,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第三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和恋人的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同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者,“留”也,开中国古典诗歌意向中,借柳传情达意的先河。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等无不是折柳送别,或借柳惜别的名句。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选p29)

译文: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叹在屋里。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圆圆的瓠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三年。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赏析:

《东山》是周公东征归来为慰问战士而作的,《东山》描写一个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征人随军东征已经很久了,在这个阴雨蒙蒙的日子,《伯兮》:伯兮朅(qiè:英武高大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shū: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gǎo:明亮的样子)出日,教案《中国古代文学教案:诗经

(三)》。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痗 mèi忧思成病)。译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作品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读者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本来嘛,女为悦己者容,比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懒起画娥眉,浓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而作品中的妻子却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知道这一点,读者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读到的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由于此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关于此篇的题旨,《毛诗序》解释为:“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同“返”)焉。”意思就是: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选p13)

译文: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眼下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可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眼下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可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赏析:

《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我国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一部分诗歌反映的内容是丈夫去服那遥无归期的兵役或徭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君子于役》正是这样内容的一首诗,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统治者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许瑶光《雪门诗抄》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引白居易、司马相如、吕温、潘岳、韩、赵德麟等人的诗赋文句后的评价——“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钱钟书《管锥编》卷一《毛诗正义六十则·君子于役》)——就是对此极有见地的说明。

《君子于役》以其内容的深刻性和主题的开创性使其传之后世,在技巧上也给此后文人和后世的读者诸多的可资借鉴的地方:

在写法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赋”与“兴”的使用。

“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通俗地说,就是平铺直叙。这首诗的两节都运用了这种技巧,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作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与此同时,这首诗还运用“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不仅是直接写景,是“赋”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诗歌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念的气氛。试想一下,夕阳西照之时,鸡儿、羊儿、牛儿正在归圈,而思妇却形单影只,目睹此景,不能不令人触景伤情,思念起“于役”在外不能归家的丈夫。这正是“兴”的巧妙运用,诗中用鸡、羊、牛的晚归“兴”“于役”的丈夫不能归家的事实,从而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倚门望归人的形象和希望“于役”的丈夫早日归家的心理。然而,女主人公深深地明白她那种美好的希冀只不过是不现实的幻想。因而诗人的笔锋随着女主人公心情陡然一转,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到“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样,就把她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祝愿离家在外的丈夫不要受饥挨渴,一颗妻子的心温柔得令人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六、婚恋诗

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也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它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如《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玩的快乐场景;《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歌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召南·野有死麕[jūn]》写男女幽会嬉戏,更是十分大胆放荡。描写男女幽会的兴奋和紧张。男赞女如美玉,女嗔男太急躁。

原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樕(sù速),野有死麕;白茅纯(稇kǔn的假借)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duì兑)兮,无感(hàn撼)我帨(shuì税)兮,无使尨(máng)也吠。

注释:

1.麕(jūn军):獐子。比鹿小,无角,古时男子多以鹿皮作为求爱的礼物。近世一些少数民族男子爱上女子,也猎取野兽馈赠女方,女方接受了,便是允许的表示。2.白茅:草名。3.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4.吉士:男子的美称,指男猎人。5.朴樕(sù速):小木,灌木,古人结婚时燃为烛。6.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7.舒:一说舒缓,从容。一说语词。脱脱(duì兑):动作文雅舒缓。8.感(hàn):通撼,动摇。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9.尨(mánɡ):多毛的狗。

译文: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另一类作品则比较含温文典雅,如《周南·关雎》写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的爱慕之情;《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静美好;《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明丽而纯洁。

《溱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方涣涣兮 春来涨满那沙洲。士与女 青年小伙和姑娘,方秉阑兮 清香兰花拿在手。女曰观乎 姑娘说道,且去游!士曰既且 小伙子说,虽游过;且往观乎 不妨再去走一走!洧之外 一走走到洧水河,洵訏且乐

地大人多其快乐

维士与女 到处挤满男和女,伊其相谑 又是笑来又是说,赠之以勺药 互相赠送香芍药。

溱与洧 溱水河来洧水河,浏其清矣 河水深清起微波。士与女殷 青年小伙和姑娘,其盈矣 一伙一伙其是多。女曰观乎 姑娘说道:去看看!士曰既且 小伙子说,已看过,且往观乎 不妨再去乐一乐!洧之外 一走走到洧水河。洵訏且乐

地方宽敞人快活,维士与女 到处挤满男和女,伊其将谑 又是笑来又是说,解说:

《诗·郑风》篇名,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名称,诗中写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相互谈笑并赠送香草表达爱慕的情景。今人多把七夕当成中国情人节,秦观有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洗牛郎织女银河相隔的哀怨,但这种相爱而不得相守的爱情未尝不是短暂人生中漫长的遗憾。

另如《摽有梅》:

摽[1]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6]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7]之!

【注释】

1.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2.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4.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5.今:现在。

6.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7.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题解:女子希望男方及时前来求婚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赏析:

这是一首委婉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

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摽有梅》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从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中唐无名氏的《金缕曲》“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以至闻捷《吐鲁番情歌》中的“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这两首名作,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然而,《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却更为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附:

苹果树下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葡萄成熟了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

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

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

“悭吝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看看小伙们怎么挑剔„„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咪咪:

“多情的葡萄!

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先秦

一、散文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1)《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2)《战国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1)道家: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世人,著有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2)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3)墨家: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二、诗歌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四、其他:

1、李斯,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2、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 篇。

3、列子,名寇,战国时郑人,著有《列子》。

4、《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两汉

一、散文

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 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

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 将军列传》等。

3、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

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5、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6、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7、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8、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9、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10、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11、东方朔:《答客难》。

12、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13、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二、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府诗集》乐府诗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 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和散文

1、三曹:曹操(字盂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

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2)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3)曹植,字子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2、建安七子: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3、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6、其他有:鲍照的乐府《拟行路难》;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

二、文论

1、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

“二陆”,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2、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3、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

三、小说

1、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内

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2、刘义庆:字季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撰写了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唐代

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代表作《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2、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3、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4、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二、大李杜:李白、杜甫。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2、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本人被尊为”诗圣“。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望岳》、《兵车行》、《杜工部诗集》。

三、元白:白居易、元稹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

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2、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莺莺传》,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四、王孟:王维、孟浩然

1、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

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2、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主要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五、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1、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2、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4、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六、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多无题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

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2、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

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七、韩柳:韩愈、柳宗元

1、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2、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八、其他

1、李贺:字长吉,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

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

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

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人称其“诗鬼”。

2、贾岛:贾岛(779~843),字浪(阆)仙。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文

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人称“诗囚”。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

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

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4、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5、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6、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陈子昂,字伯玉,著有《登幽州台歌》

9、李璟:五代南唐中主,与其子李煜即李后主并称为”南唐二主“。李煜在古代诗词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突破。李煜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令》、《破阵子》等。

10、唐人传奇: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宋代

一、诗歌

1、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流派.(1)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诗作有《题西林寺壁》《赠刘景文》《望湖楼醉书》《夜泛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等;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正气歌》、《过零仃洋》。

2、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秦观等人为代表的宋词流派.(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代表作品有《雨霖钤》。

(2)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3)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4)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

3、其他: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 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

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此外,宋朝较重要的作家还有晏殊,晏几道,察观,范成大,杨万里,陈亮等人.岳飞的诗词《满江虹》

《小重山》及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春日》也较著名。

二、散文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3)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权书》、《衡论》、《嘉佑集》

《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 宋八大家”之列。

(4)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5)曾巩:字于固,著有《文丰类稿》。

2、其他: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 诗词《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三、宋人话本

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四、科学作品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

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元代

一、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1、白朴:字仁甫,名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2、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3、马致远:字竿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 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4、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二、王实甫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 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三、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

四、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五、十大悲剧:

四大悲剧+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冯梦龙的《精忠魂》,盂称舜的《娇红记》,李玉的《精忠谱》,方成培的《雷峰塔》。

六、元代较著名的作家与作品:

王实甫《西厢记》,纪君样《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石君宝《秋胡戏妻》。

明清

一、小说

1、四大奇书:

(1)《三国演义》: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

(2)《水浒传》:施耐庵,又名《忠义水浒传》,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3)《西游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4)《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2、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3、”三言二拍“: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 两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

4、四大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官场现行记》(李宝嘉,字伯元)),《孽海花》(曾朴,字太朴,又字小木,笔名东亚病夫),《老残游记》(刘鹗,字铁云)。

5、其他: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吴敬梓)

二、戏曲

1、南洪北孔

(1)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代表作《长生殿》是一部出色的传奇戏曲。作者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来表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2)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代表作《桃花扇》,该剧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

2、汤显祖:戏曲家,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五种.《还魂记》中的《牡丹亭》非常有名.三、诗文

1、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2、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3、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4、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5、方苞:字凤九,著《方望溪全集》,桐城派始祖《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章比较有名。

6、姚鼐:字姬传,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游泰山记》等.7、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8、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著有《阅微堂随笔》,其中《南皮许南金》《河中有兽》等篇较为有名.四、诗歌理论流派

1、前七子: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2、后七子: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3、公安派:明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文学流派,标举”性灵“。

4、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在前后七子之间,反对”文必秦汉“,提倡”唐宋八家"古文。该派古文流畅平易,著名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5、其他:(1)明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原君》、《柳敬亭传》;王夫之,即王船山,《船山遗书》、《桑维翰论》;顾炎武,号亭林,《日知录》、《与友人论学书》。

(2)晚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已亥杂诗》;林则徐,所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非常有名。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 1. 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 2. 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 3.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5篇范文)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诗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书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要汇总)

    一、填空题 1.北宋四大家: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欧阳修 2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4.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

    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B(2)》“1+1”期末复习套餐 第一部分 复习基本要求及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学生......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1、最早的成篇散文保存在《尚书》 2、《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3、诗经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南华火车头/编 一、 填空题 陈子昂《感遇》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

     神话 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古代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