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0114236 潘艳 金融
自然界物种繁多,各自之间的关系复杂。本文选择鸟类这一群体,讨论其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那么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鸟类在不同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虽然对生产力可能没有重大影响,但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此外,鸟类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鸟类捕食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为所涉及的环境因子十分复杂,必须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繁重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以及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结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叙述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鸟类飞行力强,速度快,活动范围大,而且鸟类的迁徙性,繁殖季节的领域性及繁殖季节后的集群性使鸟类群落结构十分复杂,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的波动。但是任何一种鸟类,即使在同一时期,绝不会只以同一种昆虫为食。其食物组成不仅有有害昆虫,也有有益昆虫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虫,从而增加了分析鸟类对有害昆虫抑制作用的复杂性。还有某些鸟类喜食成虫,这一点在控制虫害方面很重要,因为成虫阶段的死亡,常对下一世代的种群数量起重要影响。通过鸟类的捕食作用的分析,对于人类在有害昆虫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鸟类对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鸟类对许多森林害虫有重要的捕食作用。
(一)鸟类对食叶性害虫的直接影响;
(二)鸟类对树皮小蠹虫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三)鸟类对蛀干害虫及象鼻虫的直接影响;
(四)鸟类与昆虫病原物的扩散;
三、鸟类的其它作用。例如兀鹰、猫头鹰等猛禽以及海鸥、乌鸦等,都有嗜食腐肉习性。它们在消灭有病的动物和腐烂尸体,消除有机物对环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贡献。鸟类可吃掉那些将幼虫寄生在家畜体内外的昆虫,椋鸟和食蜱类鸟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虫。还有许多鸟类是开花植物的传粉者,尤其是某些热带鸟类,如蜂鸟、花蜜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鹎、管舌鸟及鹦鹉,常是某些开花乔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没有这些鸟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会被严重扰乱。另外,许多鸟类有储藏种子的行为。松鸦通常将球果藏在叶子、苔藓、石块下等。
对于鸟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要从人类文明历史揭晓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
一、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譬如,益鸟可以防治虫害。灰喜鹊、伯劳、燕子等都是灭虫能手,啄木鸟是“森林医生”。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祸患,而猫头鹰恰好是捕鼠健将。
二、鸟还可以向人们预报农时季节。杜鹃每年三四月飞来南方,其叫声“快快—布谷”,似在催促人们抓紧春耕生产。鹧鸪鸣叫,则兆示当地的农事进入割麦插秧季节。人们曾用“鹧鸪始鸣,割麦插禾”的农谚指导生产。如今,预报农时节令都依靠科学气象,但人类在过去“无历日”的时代,确实是靠鸟鸣来指导农事活动的。
三、鸟类美丽的羽毛,婉转嘹亮的鸣声,南来北往的迁飞和各种各样有关鸟的传说,都是文人墨客吟颂的主题。历代留下的名诗佳篇,给文苑增添了无数绚丽奇葩。我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的鸟就有30多种,鸟被人称赞可见一斑。鸟类不但入诗,其华丽的羽毛、俊美的神态,也是古今画家挥毫泼墨的对象。鸳鸯戏水、松鹤延年、鹰击长空、喜鹊登梅等都是常见的画景。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能没有鸟,同样我们人类的生活也不能没有鸟类的存在。所以人类,自然以及鸟类之间是相互存在相互有利的三角体,如今人类生活迅速发展,自然界却慢慢地被破坏,鸟类的种类与数量也逐年减少。这样的事实,应当给予人类警醒,当三角失去一角时,就无法再站立。所以通过本文,不仅要了解到鸟类在自然界的极大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应当呼吁保护鸟类,也是保护我们的安定生活。
第二篇: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中的一大类群,称之为动物界。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物,会吃东西,并以此生存,有神经,有感觉,有细胞核,会动,无细胞壁,基质,光合作用元素。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动物学根据动物的形态、身体结构或生存环境将动物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或者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或者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在这个美丽而又奇特的大自然,最先出现的是植物,其次的是动物,而人类应该是最后在这个大自然出现的一个所谓的高级的智慧型物种,但是可以说没有人类,自然界仍然存在,但没有动物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界。因为动物在自然界起到了至关重要、无法替代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等作用,首先说说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平衡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界的动物便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你想如果地球上没有动物,那么植物呼吸作用所需要的额外的二氧化碳又从何而来?那么那些坚硬的岩石又是怎样神奇般变成了植物的根基所在呢?那么那些贫瘠土地有事怎样变成肥沃大地,使得植物可以生长得更好更美更高呢?
其次动物也起到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美丽的动物通过食物链从植物中获得所需的能量,并排除废物,然而这些对于动物来说的废物却大部分成为了植物们的美餐。同时那些细菌和真菌(分解者)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把一些废物分解成了无机盐供植物们生长所需同时供自己生存。这就构成了物质循环了极大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当然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为植物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喜爱的花朵,它的繁衍就需要蜜蜂、鸟儿等动物的传粉帮助它们繁衍,同时这些辛勤的动物也能得到回报——花蜜。正是这种有来有往的相处方式才使得两者在地球上衍衍不息,这就是大自然的美妙。
当然万事总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也是如此的。在自然界中当某一种生物突然增多时,必然会引起某一生物的大量减少,从而影响该区域的生态平衡。比如说当大草原上的牛羊突然增多,就会导致大草原上的草源大量减少,这样下来便破坏了大草原的生态平衡性了,严重的话就会导致草原的荒漠化,现代许多荒漠便是由于人类大量的饲养牛羊而造成的结果。
大约距今300—3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人类。这么一个神奇的物种的出现,可是人类的出现又是否会破坏原有的平衡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发展呢?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物质宝库。时至今日,仍有靠猎取动物为生的民族,如巴西东南部游牧的高楚人。有许多国家,动物资源是维持国计民生的支柱。澳大利亚一向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著称。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多少世纪来一直是阿拉伯人赖以取得衣食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性越来越强。从祖先的茹毛饮血、饥不择食,到后来变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今天又转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并从含脂肪较多的肉食转向含蛋白质较多的肉食。我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多数地区以猪肉为主,部分地区以牛、羊肉为主。另外,家禽的肉也是
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动物蛋白质中,鱼肉的比例仅次于上述肉类。鱼肉是最好的动物蛋白质食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为7000万~7500万吨,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1/5。
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保持身体健康、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是人们的愿望。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疾病可用各种各样的动物来治疗,例如古人早就知道用医蛭吸瘀血,治疗肿毒疖疮等顽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动物药有461种。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动物药材很多,例如牛黄、鹿茸、麝香、龟板等等。外形丑陋的蟾蜍的耳后腺可制成蟾酥,哈士蟆、海马、水蛭、蜈蚣、土鳖虫等,也都是有药用价值的宝贵资源。比如说牛黄(牛的胆结石)、鹿茸(梅花鹿或马鹿等动物头上的角)、熊胆(熊的胆)等等一系列名贵而珍贵的药材都来自于动物。癌症是使人不寒而栗的恶疾,人们谈癌色变。为了减弱和终止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各个领域中日以继夜地探索着,海洋药物资源是他们研究的热点。科学家们已用海洋生物制取了很多药物。杂色蛤的提取物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海绵动物体内提取的一种物质可治疗口腔癌和宫颈癌,对白血病也有疗效;从加勒比海的柳珊瑚和软珊瑚中也提取到了抗癌物质。科学家发现鲨鱼很少得癌症,似乎对癌有天然的免疫力,将一些病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其患病和致癌。这些发现,导致了人们对鲨鱼研究的兴趣。近年来,已从双髻鲨体表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种超强抗癌药物,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得到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还发现鲨鱼的软骨中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科学家还从牡蛎、蛤、鲍鱼、海蜗牛、乌贼等动物体中找到了许多抗病毒的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可以看出,长期以来,许多动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成了人类健康的忠诚卫士。
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当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来越多以后,人们发现有些动物的“产品”,动物的毛皮、羽毛等物大有用途,可以成为美化生活的原料。产丝昆虫的奉献 丝绸早已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人们穿上丝绸衣衫,会感到格外的舒适、凉爽,姑娘们穿上五彩缤纷的丝绸衣裙,更显得靓丽、飘逸。传说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栽桑养蚕。在殷商时代,已能织出精美的丝绸。从此,养蚕、缫丝、织绸就成为我国一项传统的副业生产和出口行业。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去了不少丝绸。柞蚕主要生长在辽宁、山东、河南一带,以栎树、槲树、柞树叶为主要食物。柞蚕椭圆形黄褐色的茧除可缫丝织绸外,它的丝还可制渔网、轮胎内芯、电线包皮等等,用途很广。不论是家蚕,还是蓖麻蚕、柞蚕、天蚕、樗蚕,它们原来都是危害某些林木的害虫。但当人们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特点以后,就变害为益,利用它们的蚕茧缫丝织绸,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必须首先保护好野生动物,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了解它们,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华丽毛皮再创辉煌 华贵的毛皮大衣使人雍容尔雅,合体的皮茄克使人英姿飒爽,色彩斑斓的羊毛衫裤使人充满活力,穿上毛料大衣、西服,更让人风度翩翩。我国毛皮动物资源丰富,约有15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貂、水獭、狐、黄鼬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毛皮动物。据估计,我国每年能产毛皮2000万~3000万张。毛皮动物由于它特有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猎取的对象,甚至成为一小部分人谋生的手段,野生毛皮动物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绝灭。痛定思痛,人们理智地选择了人工驯养野生毛皮动物这条道路,人工饲养毛皮动物这一新兴的饲养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而成为毛皮的主要来源。同时,人类还制定了法律来保护无处藏身的野生动物,猎杀野生保护动物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而言之,动物为人类提供了衣、食、行、药物、观赏、实验材料,还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对象。然而相比动物,人类为动物做的就少多了,相反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却大肆地捕杀动物、破坏环境。导致现代许多珍贵物种黯然地绝种了。在此我想呼吁我们这些自以为能征服大自然的可怜的人类,努力去爱护动物们、保护大自然吧!
第三篇:《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着重体现从生物圈的高度认识动物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本着动物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感受到动物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意识到人类对生物圈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环保意识。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教学重难点
1.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板书设计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传粉 2.传种
四、某种动物数量过大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识导入】
教师: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回忆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产者在生态 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生: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所有的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可以为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提供有机物。教师: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板书: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45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有关专家呼吁要保护麻雀?麻雀少了,农作物的收成有更好吗? 生:没有(随便回答)教师:麻雀不只是吃农作 物,它还是许多害虫的天敌,虽然麻雀平时多食谷类,对人类有害,但在生殖季节大量捕食农业害虫,间接地保护了庄稼,如果把麻雀都消灭了,那么农业害虫就会大量增加。
2.兔子数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狼的数量减少了
教师:狼的数量减少了,兔子就可以生活得更安心,繁殖越快,同时草原上的草被兔子吃掉了,在这里草,兔子和狼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
教师: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狼是否可以滥捕乱杀?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生: 狼也不可以滥捕乱杀,如果狼被大量消灭,因为从草→野兔→狼这条食物链可以看出那么草食动物兔的数量就会剧增,结果是牧草被大量食用,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加速了土地沙漠化。食物链中的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的。
教师: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每种动物在食物链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旦被大量灭杀,就会使这条食物链发生断链现象,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就会失控。教师:我们不能随意灭杀动物,那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地增长?为什么? 生:是不能无限增长的(随意回答)
教师:我们可以从一条简单的食物链来分析如:草→吃草的昆虫→吃虫的鸟这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
生:1).草多时,吃草的昆虫数量也随着增多。
2).吃草的昆虫增多了又使吃昆虫的鸟类数量增多。
3).昆虫数量的增多,使得草大量被吃,数量下降,而吃昆虫的鸟的数量增多。4.)鸟类的增多和草的减少,又使得昆虫的数量下降,进而使草的数量得以恢复。
教师: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板书:1.生态平衡——在生 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板书:2.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充当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是如何获得有机物的呢?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
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利用的?这一过程中动物起什么作用?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吃的东西要经过消化和吸收很快就可以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和一些无机盐。如,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的粪便等,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植物的粪便或者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二氧化碳、各种无机盐等,最终被植物利用。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哪一种方法快呢?(举例)生:前一种方法快。
在这一过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的循环利用。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为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板书: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我们可以根据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过程的理解,用一个图解来表示(请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植物 动物
遗体 分解者 遗体和排泄物 无机环境
除此之外,动物还帮助 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板书: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大家看看书本46页的彩图,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丸花蜂和蜜蜂在在吸食花蜜,采集花粉时对植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苍耳的果实可以勾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很远的地方,这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3.榛睡鼠的储食行为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生:1.帮助植物传粉。
2.苍耳的果实可以勾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很远的地方,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3.榛睡贮存的果实和种子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很好,以上事实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有利于扩大植物地分布范围。很多时候动物对植物产生积极作用,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如课本46页下面的彩图图ⅴ-22。:
动物的作用如此之大,在生活中,对于有益的动物我们必须加以保护,危害较大的动物我能必须设法控制,同学们思考有哪些控制害虫的方法呢?
大家想到很多,有些很好。为了保护环境,应该尽量不用农药,现在人们正在探索“生物防治”这种新途径防治害虫,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7页,并回答:什么时生物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讨论 后回答
引进益鸟,捕食害虫 喷洒农药,毒杀害虫
培养害虫的天敌,用有益昆虫防治害虫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 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虫治虫 ”“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
通过对生物界中动物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并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与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整体,所以我们人人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分析题
在草原上,人们放牧的牛马是否牛肥马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鹰的数量。原因是:鹰爱吃田鼠,田鼠爱吃蜜蜂窝中的幼虫和蜜,蜜蜂是三叶草传粉时必不可少的媒介,三叶草又是牛马的主要食物。请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回答:
1.假若鹰数量较多时,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增多,_____________生长旺盛,牛马因食物充足而牛肥马壮。
2.假若鹰被人类大量捕杀或因其他原因大量死亡时,_____________会大量增加,_____________会大量减少,_____________就长不好,牛马会因_____________不足而瘦弱。答案:1.田鼠 蜜蜂 三叶草 2.田鼠 蜜蜂 三叶草 食物
课件说明: 课件名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背景信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文字、视频、图片等信息。
设计意图:把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整合到课件中,按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探究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从而对生物圈中的动物,形成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方位地调动眼、耳、脑等器官,增强学习效果。
结 构:课题、提纲、问题探究、小结、达标测评、结束语等。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后反思 萍乡四中 王志刚
本节课是八年级生物中探讨动物的作用一课,教材内容不多,素材平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真研读课标之后,认为利用这一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在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对教材顺序进行合理调整。
1、将动物能帮助传粉、传播种子作用提前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对生活中动物的作用认识较多,首先打开他们的思路提出多方面的认识,然后我采用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拓展,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为避免学生只 进行浅表思维,我选取视频《动物能帮助传粉、传播种子》将学生认识引向深入。
2、引导学生上升到生物圈高度,认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
学生在认识事 物的过程中,有时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体会到某些动物的具体作用,对动物对 整个生物圈的作用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和疑惑,我借助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原因,首先肯定没有动物,人类无法生存。然后我展示有鱼、草的生态瓶与只有草的生态瓶生活状态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对促进物质循环作用,再用视频《动物能促进特质循环》将疑惑迎刃而解。
3、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作用这一难点放在较后位置,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目标上。
为避免过分纠缠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细节,我采取让学生讨论案例得出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动物都很重要,然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食物链的环环相扣将教学推向高潮,顺利突破难点得出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并以链的断裂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随意干预就会造成引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为渗透动物的保护打下伏笔。
二、选取合适的新闻资料对教材资料进行拓展,修改并完善书本讨论题。
我用“欧美国家竞相引狼入室”的新闻引发话题,只提供给学生事情的前因,让学生推测后果,与事实相吻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麻雀事件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态度。对资料中动物数量关系的变化,只以一条典型食物链略作分析,得出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的认识即可。
三、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提升保护动物的意识。
让学生认识动物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反思自身和身边所见所闻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视频观看人类对待动物的虐待行为,激起学生的公愤,及时让他们寻求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将保护动物的意识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最后我就目前还未有定论的“野生动物狩猎权的拍卖”问题,提供给学生相关背景资料,由学生自己思考作出明智选择,对学生意见我未给予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但给学生一个导向:不论持何种观点,都必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动物,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本节课后,自我感觉离我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临场发挥不够好;媒体声音太小;音乐未能顺利播放影响效果等问题外,感到遗憾的主要问题有:
1、课件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在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环节中,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可进一步深化。野生动物狩猎权 的拍卖环节时间较为仓促,未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辩时间,使这一好素材未得到充分发挥。
3、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还可突出学科特点引入实验因子,如有条件可由学生课前制作生态瓶,将实验过程摄录下来,课堂播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物质循环的促进作用。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还很多,敬待专家及同仁的指点。总的来讲,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对今后更好的研究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都将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第四篇: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这句一直被我们当做口号的口号,这些天听起来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地球上的人类和许多动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儿女。地球好似一驾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处在这个生态环境中。
动物保护的人物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遗传学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死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的获取已灭绝动物的信息,目的也就在于此。保护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鼠类天敌减少,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沙漠与日俱增,吞噬牧场,农田乃至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存。动物的消失必然会影响食物链,食物链的改变也必然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动物与我们的生态平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许多动物濒危,我们懂得全力拯救,其实所有的动物都需要我们关心保护的。我们往往只会注意到哪些动物要灭绝了,才大兴旗鼓地采取保护措施,禁止猎食,而其它的则认为取之不尽杀之不绝,却无视其痛苦和危险,更有甚者还有意摧残生命。其实惊吓一只小鸟,杀害一只蚂蚁等行为都是对生命的践踏.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尊重生命,保护动物就是珍爱我们自己买卖行为。也许我们不曾亲手杀害过动物,但如果购买了野生动物制品,可能就变成了间接杀害者。许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们商业性开发,认为其“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肆意捕杀,导致了灭绝,如北美野牛、旅鸽等。海狗因人类进补之需而遭横祸,血溅北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戴“沙图什”披肩之弦耀而暴尸高原;为出口日韩熊胆粉,至少七千头熊被囚入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为索取犀角而使犀牛陷入“灭顶之灾”,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额达100亿美元以上,与贩毒、军火并称三大罪恶。全球每年非法贸易灵长类5万只,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张,哺乳动物皮1500万张,热带鱼类3.5亿尾,对地球生态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野生动物都成了人们待价而沽,巧取豪夺的商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举动,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之恶行。我们心情沉重地看这一串数字:由于偷猎成风,六七十年代还有数十万只之多的世界珍稀动物藏羚羊,现在这种动物的总数量已不足5万头!“国际上已有这样的共识:如果不紧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藏羚将在5年内灭绝。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我们大力挽救。殊不知,我们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和加快了动物同胞的灭亡。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独享野味,玩赏药财等过度的满足人类的需求,把珍贵动物同类推向灭绝边缘。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藏羚等,还有许多动物的存亡,都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减少和避免生死悲剧的发生。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我国各大城市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林虫害,已使城市鸟类锐减。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业废油的漏海,飘浮在海面上的油脂鸟类羽毛粘着后,就会失去飞翔能力而死亡。1967 年英伦海峡由于油轮漏油,造成近3 万只海鸟死亡。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众所周知,我们人和动物是生活在大自然这个有机联系的世界里面,人和动物相互影响,保护动物不仅仅不是为动物能更好的生存,更是为我们人类谋利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具体说来,保护动物的措施有一下几点。管理策略
A 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体系建设。完善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抓紧制定与野生物种保护有关的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使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和行动走向法制化轨道,为依法保护野生动物奠定基础。
B 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进课堂及强势媒体、公益广告形式,使保护野生动物深入人心。唤醒保护意识,增强公众的保护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自觉性。
C 改进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可采取建立保护区的办法进行管理和保护。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各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通过建章立制,目标管理,科研任务落实等,促进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d.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内外、国内外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合作,不断加强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 付出行动,维护人类与动物的和谐
保护动物,你我同行。为维护自然界大家庭的温馨和谐,我们动物保护意识务必要加强,我们人类与动物务必要和谐相处。亲爱的朋友,你可知?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25日是中国土地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些绿色纪念日是唤起人们环境意识、关注生存状况的,如果有一天所有笼中困兽都奔向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一天便是动物的节日;如果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失去自由生存的空间而消亡,这一天也就是人类的末日。所以,人类只有解放全世界的生灵,才能最后真正地拯救自己!3保护动物,提高素质和人性化
保护动物,需要全民共同参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立法和游说,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要以保护动物为已任,真心关爱动物们,就如它们是我们可爱的孩子,心肝宝贝,知心朋友。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唯有安详之心,才能感觉美丽,用心灵感悟世界的美丽与和谐。就像莎士比亚曾说:“有智者虚怀若谷,有力者耻于伤人”,以宽宏大量之心高抬贵手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一条生路,一分自由吧。动员大家追求“天人合一、仁爱及物、慈悲为怀”,主张人与万物的和谐,反对任意杀戮、虐待动物。人类的发展史也是驯化、利用动物的历史,动物为我们提供饱暖之需、精神安慰和身心享受。可以说,动物改变了人类生活,所以我们应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待动物,切不可虐待、折磨、欺辱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缺少了朋友,人类的生活便缺少了色彩,生态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保护动物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保护人类的朋友?如何管理它们?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人类与动物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动物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动物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人与动物一家亲!人类与动物都是随着地球的演变,历经漫长时间的考验进化而来的。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与普通动物本来是一家亲。关注动物保护,我内心有很大的感悟。世界光怪陆离,大自然奥妙莫测,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大家庭的成员,保护我们的动物同胞,珍爱生命,也是珍爱我们自己。
分子生物学课题论文
题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姓名:费腾 学号:20144183
第五篇: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推荐)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
论文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而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温室效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人类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幅度过大将导致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严重的影响。预测表明,未来50至100年全球的气候将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 影响 采取措施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
大气的增温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具体的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地球通过吸收的入射太阳辐射能(短波辐射)与向外辐射红外辐射(长波辐射)之间的精细平衡保持其平衡温度,一些红外辐射能到达太空。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而地球的大气层和云层也有类似的保温功能,故俗称温室效应。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的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的现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气候也不例外。我国气候与世界气候一样,也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特征的变化。我国既受到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海洋及复杂的大陆地形的影响。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冬天。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至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三、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
全球变暖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在自然过程控制下,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有的时间段温度低。太阳辐射源的变化,地球轨道椭圆度的变化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如火山大爆发时产生的火山灰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遮住太阳光线而使气温降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 1
大量的二氧化碳。
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途径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中有些是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气体成分但含量大量增加了,如CO、CH、N:O的浓度分别增加了32%、151%、17%;另一些则是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但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如CFCS、HFCS、PFCS、SF 等。因此,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一是增加了原有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二是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大气中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增加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即形成的正反馈使全球变暖更加显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四、温室效应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而言,利弊可能不一,但总体上看,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大气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不利影响。由于气温升高,会引起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发生,像风雹、酷热、沙暴、浓雾等,自然灾害加重……
1、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气温异常。鉴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异常影响,有研究表明非洲、南亚、北美洲的异常高温的次数大大超过异常低温的次数。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但以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结果。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会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并增强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如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生频率。
温室效应使降水异常。研究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异常降雨的频率有所增长,而且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的次数大致相等。异常多雨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异常少雨则会造成旱灾。2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紧张和农作物歉收,而我国长江流域则连年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其中温室效应造成的温度升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使我们损失严重。
温室效应使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全球变暖会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发展。随着台风发生频率增加,太风暴潮在我国沿岸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会相应增大,从而更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灾害影响程度。
温室效应使洪涝威胁加重。我国海岸带地区地面高程低于5m的脆弱带面积约占沿海11省市区面积的11.3%,其中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面积广阔,海拔高度一般在15m之间,易受洪涝灾害的袭击。海平面上升对多年一遇潮位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洪涝灾害的加剧。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无疑将趋于不平衡,由此还会伴发许多灾难性天气。温室效应的增加将引起地表和海表热对流的增加,因而将会出现更多的台风和龙卷风天气。同时,由于气候格局的变化,台风的移动路线和登陆地点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2、温室效应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可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可能使作物的生长季延长,使作物的分布区域向北移动。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在北方生产谷物的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和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使作物生长速率增加,使适合作物生长的生长季变长,无疑会使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暖湿条件也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方面,温室效应能使病虫害发生、蔓延的区域范围发生改变,如锈病,它目前对农作物的损失不算太大,但是增暖后锈病造成的损失会显著增加。
气候变暖还将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暖,将使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和高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终止的日期延后,潜在的生长季有所延长;还将使多熟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有利于多熟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高。
3、温室效应对我国草原及牧业的影响
CO2浓度倍增,气候变暖,使草原区干旱几率加大,持续时间增长;草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土地肥力降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和碱化的作用下,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景观呈现荒漠化趋势。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会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期延长,使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取代,但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4、温室效应对我国林业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温室效应对森林组成、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气候变暖对森林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在气候变化后,生长和分布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5、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同时,海水入侵及沿海侵蚀,也将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咸潮上溯加重,海水倒灌,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及影响海运,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破坏供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另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 3
致命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员指明某些病毒可在逆境生存,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变暖,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这些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
五、怎样减轻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虽有好的一面,不过可谓过大于功,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决不能置之不理。
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二)学会适应。为解决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如更换一些新的作物品种,改善水管理和灌溉系统,变换最适宜的播种时间等;对林业的影响,要植树造林,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保护天然次生林及森林生物多样性,加强经营管理手段等措施;对海平面的影响,则要加强海平面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制作大比例尺沿岸带地形图,建筑人工防护设施,控制陆地下降,沿岸带陆地表面的沉降也可导致相对海平面的升高。三)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落实清洁生产措施减少排放。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止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意义重大。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树立综合环境意识减少排放。应树立综合的环境意识,在控制大气污染、减排温室气体与保护臭氧层方面寻找结合点,不能在控制大气污染的同时,人为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可以采用氨法脱硫,此法不会排放温室气体CO2,既控制了大气污染SO2,又减排了温室气体,一举两得的环保措施。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3、使用替代能源。能源措施包括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再生能源技术和高的能量转化率技术等几方面。A)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B)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开发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水能、地热能等无碳新能源。C)再生能源技术。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D)新型能源的使用。包括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总结:全球变暖问题无论在科学机理上,还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上,都还有大量的难题等待科学家去研究和探索。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已经相当重要。我们当即采取行动,来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为人类的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学都 主编
王文远 副主编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吴兑 主编
《防止全球变暖》 佐和隆光 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郑楚光 等编著
《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 许小峰 王守荣 任国玉等编著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程东来,钟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