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42.联系作品,分析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性。41.试论“五四”时期文学思潮的特点与表现。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2.殷夫“红色鼓动诗”的艺术特点。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41.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意义。
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41.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2.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41.试论“五四”时期文学思潮的特点与表现。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意义。
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41.为什么说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1.论述茅盾《蚀》三部曲中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表现。2.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39.简述臧克家诗作“意新语工”的艺术特点。1.闻一多的诗论。
38.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39.简析曹禺剧作戏剧语言的特点。
40.以小二黑、小芹或小顺、小保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简述鲁迅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1.严家炎概括的新感觉派创作特色。2.田间“街头诗”的特点。1.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2.《啼笑因缘》的积极意义。2.简析《漳河水》的艺术特点。
38.巴金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体现在哪里? 39.简析《朝花夕拾》的主要艺术特色。
4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简析朱自清这段文字的“语言之美”。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38.简析戴望舒在抗战爆发后诗风的变化。39.简析张爱玲小说的主要特色。
40.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论阿Q。
39.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40.简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简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简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
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述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基本特征。
39.简述茅盾的《蚀》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0.简述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38.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
39.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
40.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38.简述鲁迅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39.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40.简述“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1.简评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的特点。2.略论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38.简述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基本特征。
39.简述茅盾的《蚀》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0.简述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39.简述《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析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的主要思想内容。38.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
39.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40.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1.简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简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
38.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39.简析曹禺剧作戏剧语言的特点。
40.以小二黑、小芹或小顺、小保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巴金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体现在哪里? 39.简析《朝花夕拾》的主要艺术特色。
4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简析朱自清这段文字的“语言之美”。1.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在内容上的特点。2.简析《漳河水》的艺术特点。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38.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38.简论阿Q。
39.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40.简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39.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第二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60、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61、《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62、《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63、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64、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6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6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6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6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7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7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7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60、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61、《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62、《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 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63、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64、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6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6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6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
6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7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 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7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7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 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C)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B)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B)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B)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D)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A)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B)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C)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C)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A)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D)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B)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A)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
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A)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A)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16.台静农在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C)记:农民无名 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未名社 D.莽原社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C)记:乡下虫蚊(虫子、蚊子多)
A.王统照 B.赵树理 C.沈从文 D.柳青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D)A.英雄传奇 B.爱情传奇 C.间谍传奇 D.爱情传奇与间谍传奇 19.穆旦《诗八首》抒写的是C A.爱情 B.自我 C.爱情与自我 D.爱国之情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C)A.《高干大》 B.《李家庄的变迁》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种谷记》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D)A.《在医院中》 B.《白毛女》 C.《倾城之恋》 D.《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C)记:舞剑最好安排在春天凉快之时 A.《这不过是春天》、《心防》 B.《芳草天涯》、《梁允达》 C.《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D.《芳草天涯》、《心防》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D)记:沈从文“乡下人”讴歌人性
A.乡土情与民族性 B.哲理性与爱国主义 C.恋土情结与爱国主义
D.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C)A.写实故事 B.浪漫传奇 C.自我抒情小说 D.讽刺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A)A.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B.描写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后陷入苦闷的抑郁生活
C.描写贫苦农民从个人复仇到勇敢地与地主恶霸进行抗争 D.描写地方势力与国民党基层官吏之间狗咬狗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A)A.战国策派 B.心理分析派 C.新感觉派 D.“民族主义文学” 27.“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以上诗句出自于闻一多的:(C)A.《忆菊》 B.《一句话》 C.《发现》 D.《死水》 记:发现不对
28.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B)A.张资平B.张恨水 C.张爱玲 D.无名氏 记:《啼笑因缘》很水
29.郭沫若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剧是(A)A.《南冠草》 B.《孔雀胆》 C.《王昭君》 D.《高渐离》
30.下列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是(C)A.《刘胡兰》 B.《王秀鸾》 C.《兄妹开荒》 D.《赤叶河》
31.下列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有(BE)A.《南行记》 B.《漂流三部曲》 C.《蚀》三部曲
D.《落叶》 E.《行路难》
32.新文学早期出版的以苏俄见闻为题材的报告文学集有(BD)A.《包身工》 B.《赤都心史》 C.《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D.《饿乡纪程》 E.《执政府大屠杀记》
33.郁达夫的不少小说以描写“性苦闷”为内容,并非表现“性苦闷”的作品有(ACDE)A.《薄奠》 B.《沉沦》 C.《采石矶》 D.《茑萝行》 E.《屐痕处处》 34.蘩漪的性格特点有(ABCE)A.悒郁乖戾 B.热情冷漠 C.任性傲慢 D.专横虚伪 E.蔑视传统伦理道德 35.丁玲进入解放区以后的小说有(ACD)A.《夜》
B.《莎菲女士的日记》
记:夜晚进入解放区,在桑干河上的医院工作 C.《在医院中》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E.《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试从下面的话出发,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复杂的思想性格。
当方达生当面批评陈白露“已经忘了你自己是谁”、“一点羞耻的心都没有了”的时候,陈白露却说了下面的话:“你以为这些名誉的人(按:指潘月亭等人)弄来的钱就名誉么?„„假如你以为他们的职业是名誉的,那我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我没有故意害过人,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碗里。我同他们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我弄来的钱是我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我对男人尽过女人最可怜的义务,我享着女人应该享的权利。” 39.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语的理解 40.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的异同。
五、论述题 4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42.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三、解释题 36.文学研究会 36.(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3)主张文学为人生。(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种人”—— 37.1、指30年代初的苏汶。
2、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3、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
4、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四、简答题 38.(1)陈白露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2)陈白露良知犹存,虽强颜为欢,但对潘月亭等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充满嘲讽、戏谑和仇恨。
39.(1)“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2)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3)田间的诗质朴、干脆、真诚,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40.(1)两诗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优秀的长篇叙事诗。(2)两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内容,又有不同:《王贵与李香香》主要写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的社会 16 解放,《漳河水》写的是在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几个农村妇女争得了女性自身的解放。(3)两诗都向民歌学习,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不同的是:《王贵与李香香》直接运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漳河水》运用了漳河地区的民歌小调,并且更多地进行了加工提炼.五、论述题 41.(1)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2)描写了旧社会不幸的人们的各种人生悲剧,暴露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3)关怀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侧重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造国民性。42.(1)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人性美,代表作是《边城》。(2)《边城》用人性描绘一个瑰丽、温馨的“爱”与“美”的天国,人性皆真皆善皆美。没有阶级与阶级斗争。(3)通过翠翠等人物的生活与爱情的描写,塑造“美”的化身翠翠、“善”的化身老船夫等人物形象,歌颂美好的人性。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延安文艺座谈会(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缺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此会。
(2)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两次发言,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精辟论述了如何服务的问题,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
(3)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新文艺尤其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7.新月诗派(1)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等。
(2)1926年,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月诗人在《诗镌》上发展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作用。1931年,徐志摩等又创办《诗刊》,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未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
(1)《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翻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2)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批判旧文学内容不及社会、人生,形式陈陈相因,特别是批判了明代前后七子和清代桐城派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
(3)肯定白话为文学正宗,并从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论述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意义:
《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从文学观念、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态度坚决鲜明,对推进文学革命发生重大影响。
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3)缜密精巧的构思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1)《白毛女》在继承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段,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的歌剧。(2)在音乐上,适当用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唱词高度诗化。
(3)在艺术表演上,借鉴了中国戏曲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手法,突破西洋歌剧只唱不说的框框。
(4)《白毛女》树立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明新歌剧已经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道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浪漫主义精神:(1)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2)诗中的“自我”所表现的是反抗叛逆精神,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女神》是一部具有强烈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方式:(1)直抒胸臆,火山喷发式宣汇的表达方式;语言具有强烈主观性色彩。(2)想象方式上的奇特想象和极度夸张。(3)形象描绘的方式上,昂奋的音调、瑰丽的色彩、恢宏的形象。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描写,表现“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旧制度死刑”的主题。(2)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等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形象。(3)注重客观生活细节描写的朴素自然的风格。
2009年4月 ①成立于1924年;②以创办《语丝》而得名:③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
堂、孙伏园等。
评分参考1第1、2要点各1分,第3要点2分
37.①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②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评分参考]两个要点各占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8.①它继胡适{尝试集》后,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旧体诗的表现形式,是新
诗奠基之作;
②它以叛逆、创造的精神,启示新诗革命首先是内容革命:
③它表现了作者关于形式绝对自由的主张,创造了多样的自由诗形,在艺术上提供
了新鲜经验。
[评分参考]第1要点占2分,第2、3要点各占3分。
39.①《野草》多数篇什,以创造象征性形象来表达复杂矛盾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
物和自然景物、故事,多具象征意义。
②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和神秘奇幻的艺术境界。
⑧语言精炼形象,具有音乐美与绘画美。
评分参考]第1、3要点各占3分,第2要点占2分。
40.①剧本描写了上海寄居屋檐’卜的一群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②剧本描写了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人的情感故事,揭示黑暗社会是造成婚恋家 18
庭悲剧的社会原因;
⑧剧本通过一群人物的不幸命运,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强烈控诉。
[评分参考]第1要点占2分,第2、3要点各占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1.①觉慧受五四革命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是那个时代的革
命者:觉新虽受革命思潮影响,但他是落伍者,本质上是属于封建家族制度的,无法甩掉家庭包袱而轻装前进。
②觉慧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在高家第一个冲出家庭,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觉新
作为“长房长孙”,担负着中兴这个家族的重要责任,他是家庭的守护者。
③觉慧幼稚、大胆、热情、敢作敢为;觉新软弱、退让、中庸、委曲求全,在家庭
各种矛盾中小心翼翼周旋。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各占3分,视联系作品展开分析的情况,酌情另加1—5分。. 42.①《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②作品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作了广泛深刻的反映。
⑧作品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惶惑、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④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36.南国社
(1)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1分
(2)田汉先后创办《南 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1分
(3)开展话剧运动主要 在1928年至1929年,公演两期四次,全部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1分(4)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1分 3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 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 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1分
(2)左联的主要成员有 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1分
(3)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 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固剿”,创作了《子夜》 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 “左”的倾向。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答:(1)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治状态。(2)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 作出了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答:(1)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于“任意而 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2)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形成语丝文体。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
答:(1)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以1940年至1941年的重庆 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赵忠明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的刻画,强烈控 诉了国民党的特务统治。
(2)赵慧明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堕落,另一方面又没 有完全泯灭人性,企图走一条自新的道路。作品揭示了人性中真善 美与假恶丑的搏斗,塑造了一个较为立体的艺术形象。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
答 :(1)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 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2)在结构上,以祥子逍遥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以祥子的 ‘三起三落“组织情节,紧凑集中,布局妥帖。
(3)在风俗景物描写和语言运用上,具有鲜明突出的”京味 儿“的特色。36.象征诗派
(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 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2)
(2)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2)37.论语派
(1)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 《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主要 人物是林语堂。(2)(2)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2)
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
答:(1)巧妙的情节架构。多角恋爱故事中穿插了军阅霸占民女和侠女除奸的情节。
(2)将缠绵啡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于一炉, 又将传统幸回小说体式和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
评分标准:
1、2各3分,加以说明酌情加1-2分。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
答:(1)穆旦诗中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 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
(2)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在社会人生的现 实中探讨个性,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验现实的显著特色。
(3)穆旦的”我"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答:(1)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崩溃灭亡的历史。
(2)以呜风、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剧,来对封建大家庭 的专制、礼教道德的腐朽罪恶进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现 他们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觉醒和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斗争中的成 长,以及离开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反叛行为。
(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义的觉新的形象,借以批判在反封 建斗争中的懦夫思想与退让行为。评分标准:以上四点各2分,联系作品进行分析论述酌情加1-6分。
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答:(1)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2)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
(3)写农民的革命性而不回避他们的思想弱点,刻画他们在斗 争中成长。(4)深入揭示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变化。
2002年4月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
(3)主张文学为人生。
(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7.指30年代初的苏汶。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1)陈白露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2)陈白露良知犹存,虽强颜为欢,但对潘月亭等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充满嘲讽、戏谑和仇恨。39.(1)“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2)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
(3)田间的诗质朴、干脆、真诚,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40.(1)两诗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2)两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内容,又有不同:《王贵与李香香》主要写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的社会解放,《漳河水》写的是在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几个农村妇女争得了女性自身的解放。
(3)两诗都向民歌学习,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不同的是:《王贵与李香香》直接运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漳河水》运用了漳河地区的民歌小调,并且更多地进行了加工提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1)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
(2)描写了旧社会不幸的人们的各种人生悲剧,暴露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
(3)关怀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侧重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造国民性。42.(1)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人性美,代表作是《边城》。
(2)《边城》用人性描绘一个瑰丽、温馨的“爱”与“美”的天国,人性皆真皆善皆美。没有阶级与阶级斗争。
(3)通过翠翠等人物的生活与爱情的描写,塑造“美”的化身翠翠、“善”的化身老船夫等人物形象,歌颂美好的人性。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
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4.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5.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
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
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6.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
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7.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8.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
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9.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
鲁迅:
从《狂人日记》到《伤逝》,始终走在潮流前面,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叶绍钧:
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
钱钟书:
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
10.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意义?
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更多地表达了抒情色彩,体现一种清新和舒展的风格,突出的是揭示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比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11.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
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
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
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12.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而且始终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
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有一种回顾、总结的味道;
2、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意味,描写的不仅仅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
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13.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14.孙犁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郁达夫、萧红的异同)?
从郁达夫到孙犁,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小说散文化另一特色作家是萧红。
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渲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
孙: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萧: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
15.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其代表作《沉沦》如何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谈谈你对郁达夫小说的看法。(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
在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强调客观反映生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一个是孙犁。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
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
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
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
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一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情诗”。
16.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17.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挖掘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金锁记》在表现人与金钱的关系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深度?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女作家(如冰心、萧红、丁玲等人,稍作点评)相比,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哪些方面更显示了自己的独有魅力?
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对其他三位作家稍作点评即可。
18.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19.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20.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
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
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
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
21.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
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莽原和未名社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冯至等人。沉钟社1925年创立,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是一个专门做情诗的团体。
20年代中国话剧艺术也有了较快发展。1907年由曾孝谷、欧阳予倩等成立的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曾上演《黑奴吁天录》。话剧当时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五四”文学革命后,“爱美剧”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期。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成立。
1921~1927年的现代文学,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潮。浪漫主义文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始萌生。
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是20年代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迥异的一个诗人群体。穆木天、王独清在关于新诗的通信中提出了著名的“纯诗”观念。1923年~1924年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茅盾、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开始与革命文学靠拢。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与胡适);1919年到1922年,“整理国故”之争;1924年,《语丝》与《现代评论》之争。
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鸳蝴派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有《玉梨魂》、《广陵潮》等,主要刊物《礼拜六》。受到文学研究会等现实主义作家的批判。
学衡派。因《学衡》杂志而得名,吴宓、梅光迪、胡先骕为其主将,反对言文合一,反对新文化运动。
甲寅派。因《甲寅》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章士钊,提倡复古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将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阳翰笙等。太阳社有蒋光慈、钱杏邨、洪灵菲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工具性,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主要错误:对中国社会缺乏准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对象存在错误观点;夸大文学作用;宗派情绪浓厚。
革命文学论争的双方:创造社与太阳社;鲁迅和茅盾。革命文学论争产生了积极的后果。1930年左联成立于上海,这是左翼文学的统一战线组织,主要刊物《北斗》、《萌芽》。1936年左联解散。
左联主要贡献:①组织各种团体,推动左翼文学发展;②同国民党文化“围剿”展开斗争;③重视理论批评,研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④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⑤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③重视培养文学青年。主要错误:①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②组织上的关门关义、宗派主义。
1930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1932年中国诗歌会成立。
两个口号的论争。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1936年《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文艺界达到广泛团结。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思潮及其论争(1927~1937)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得与失: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其中掺杂了“左”的机械论的错误,这集中表现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和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
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方面。
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或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30年代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主要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要求艺术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以“乡村中国”为其主要创作内容。“论语派”因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文学。
后期新月派也提出了超脱的文艺观,崇奉“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以“人性论”来攻击无产阶级文学,遭到鲁迅及左翼作家的批评。“自由人”指胡秋原,“第三种人”指苏汶,他们极力反对文艺的阶级性而誓死捍卫文艺的自由。左翼作家对其进行批判。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章,既批评了“留声机”论也批评了非政治主义的观念。
1930年到1931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意识,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
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壮大,浪漫主义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现代诗派是30年代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主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
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其小说深人、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及性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穆时英、刘呐鸥。他们的小说用缤纷的色彩和快速的节
奏来表现半殖民地的病态文明,注意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感觉与印象。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937~1945)抗战爆发后,抗战文学运动迅猛发展。1938年,“文协”成立于武汉。其会刊《抗战文艺》是战时历时最久的刊物。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文艺大众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抗战初期,朗诵诗、街头诗等小型作品涌现,缺点是流于概念化和内容空疏。1938年后,郭沫若等建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成为国统区进步文艺活动的中心。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租界的文艺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表现为杂文和戏剧创作。杂文有唐弢、柯灵等“鲁迅风”杂文创作,戏剧有阿英的南明史剧等。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①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②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然存在。
1940年前后发生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向林冰强调民间形式为主,葛一虹则对旧形式全盘否定。郭沫若、茅盾、胡风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40年代最大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七月诗派”,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绿原等,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为主要风格。
1945年发生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讨论。
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仍处于主潮地位,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则处于较弱地位。徐讦、无名氏的后期浪漫派小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仍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40年代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等人,他们的创作较多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的艺术技巧,其作品标志着现代新诗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战国策派因1940年陈铨、林同济创办的《战国策》半月刊而得名,它们宣传法西斯主义与权力意志,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1938年梁实秋发表了文艺与抗战无关的观点,受到张天翼等作家的批评。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5月,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此次会议旨在解决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作家与大众的关系、文学的普及与提高等问题,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从生活、思想、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的途径,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讲话》还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问题,《讲话》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第一标准。这种提法有失偏颇,但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它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出现了新的面貌:新秧歌运动出现;大批作家深人生活;出现了一批主题和题材新、人物新的作品。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点:①现实主义成为唯一思潮,一花独放,现代主义、浪漫主义黯然失色。②从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成为工农兵文学。文学思潮艺术方法和手法单一,缺乏丰富多彩和开放性,产生了某些公式化、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的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开展了整风运动。王实味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其文章《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受到批评。
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国统区文学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现代文学开始进人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发生期(1917—1920)。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3.发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4.发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第一章
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
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他的《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其内容主要有三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四.鲁迅的早期生平
1881年生于绍兴,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五.《狂人日记》
1.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 《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狂人日记》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又含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2.作品的思想性
《狂人日记》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启蒙主义者的特点。作品揭露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所以,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作品的总“序言”。3.作品的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4.作品的意义
《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第四章
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二.创造社
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
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四.冰心的小说
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1931年,冰心写了《分》,朦胧地表现了阶级间的不平等,与“泛爱”作品相比,思想倾向有了变化。五.叶绍钧的小说 1.叶绍钧的初期小说
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中成绩最突出的作家。初期的叶绍钧小说也把爱与美作为医治人生痛苦的良药,对被侮辱被损害者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同情。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隔膜》中的许多作品就是从不同的人生中,写出了人际间心与心的不相通,表明生活中需要爱。此后,他又出版了《火灾》、《线下》、《城中》等短篇集,从表现爱的追求,转而倾向于客观现实的描绘。在叶绍钧客观描写现实的作品中,教育界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2.《潘先生在难中》的内容特点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发生于江浙的军阀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里县一位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长的通知只身返回县城,以及他在战后欢迎得胜的军阀这三个主要情节,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军阀混战中,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带全家逃到了上海,为自己“从毁灭和危难当中”捡回了四条性命和一个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县里后,先是为自己决定回来而不会被开除而庆幸,接着又为自己的家产忧虑和操劳,最后,在炮声中带着细软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了。如果说从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叶绍钧小说的特长,那么,从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来看,写灰色人生就是叶绍钧小说的特色了。这类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阶层很广,但更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3.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胆怯而乐观,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带着明显的“奴性”特征。他既对统治阶级不满,又心甘情愿为他们效劳;既对军阀的罪恶有亲身的感受,又故作潇洒地为他们歌功颂德。畏畏缩缩、庸庸碌碌,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社会意识,没有男儿血性。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自私猥琐,庸俗低级,随遇而安。这类灰色人物在旧社会各界的雇员阶层中,常能见到。4.《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1)叶绍钧初期的小说较为散文化,后来情节
性有所增强,有的重故事,有的通过情节
片断,着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难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素,情节
生动而细节
精彩,既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
(2)叶绍钧在写作中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他尽量让事实说话,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逃难”中的精采描写,约十个细节
便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灵勾勒出来了
(3)叶绍钧小说的语言是非常朴实的,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描情叙事都凭那平正、明净、清爽、流畅的文字。与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相一致,他在讽刺之中也不露声色,几乎全不用夸张,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静的口气加以表述,那讽刺的效果常在读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说又是蕴藉而含蓄的。叶绍钧的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中最能体现该会主张的现实主义方法的,也是鲁迅之后最具现实主义特色的,所以,在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中,他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六.创造社抒情小说的一般特点 创造社抒情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 1.自叙小说,也即所谓“身边小说”,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并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自叙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自叙传性质,但又不等于作家的自传。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茫茫夜》、《秋柳》、《茑萝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即《岐路》、《炼狱》、《十字架》)、《残春》、《落叶》、《行路难》等。
2.寄托小说,以古代或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但是不在于准确地展现古代的历史或外国的生活,而在于凭借这些故事以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怀和意绪。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若的《牧羊哀话》等。七.郁达夫的小说 1.《沉沦》主人公产生忧郁症的原因
《沉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的留日学生。他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有正义感,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与周围的现实格格不入,不但使他远离留学的同学,而且曾两度退学;二是由于身处异国,备受民族岐视,又加上自己在经济上陷于困境;三是由于他在青春期中热烈地追求爱情时,这种追求难以实现,并由此产生了性心理的变态。2.作品描写性苦闷的主要价值
《沉沦》主人公的忧郁和苦闷,虽然在当时的许多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作品并没有从这普遍性的一面展开主人公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是集中于主人公内心苦闷,特别是性的苦闷,其价值主要在于:(1)《沉沦》对主人公要求**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成了当时以青年问题为题材的青春文学的独具特色的一篇。(2)《沉沦》主人公是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蹈海自尽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发出了“中国呀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的慨叹,表现了当时在五四青年内心的感时忧国的悲愤情绪,向人们申诉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心中的不平和痛苦,也对那个时代提出了抗议。(3)《沉沦》大胆、无畏的反封建的勇气和真诚,坦白的艺术作风,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3.《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
(2)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
(3)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第五章
要点:各类探索中的新诗。湖畔诗社和汪静之,新月诗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一.《雪朝》诗人
1922年,文学研究会作家创办了《诗》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同年,又出了同人诗集《雪朝》,内收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等八人的诗。他们的诗以以抒情为主,多表现五四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苦恼,也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同时,保持了白话诗自由活泼的特色,在艺术上有了新的进步。
在《雪朝》诗人中,朱自清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雪朝》诗人共同的特色外,还较突出地表现出不断追求的激情和踏实坚韧的精神。他的长诗《毁灭》长达200多行,典型地表现了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愿望,在构思上明显受到《离骚》、《招魂》、《七发》等古诗的影响,是当时十分杰出的一首抒情长诗。二.冰心的小诗
冰心的诗歌在自由体诗中自成一家。她在1923年出版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自由体诗的一种样式,被称为“繁星体”。冰心的小诗主要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她自己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风格。由于冰心小诗的成功,加上日本俳句和泰戈尔诗集的翻译、介绍,在当时曾造成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三.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其成员为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应、潘、冯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诗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汪静之,他于1922年出版的诗集《蕙的风》,是现代诗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以其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汪静之的第二部诗集是《寂寞的国》,艺术上比《蕙的风》成熟,但影响却不及。四.冯至的诗歌
冯至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诗集上卷为抒情诗,写爱情,也写友情,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思索;下卷为四首有浓重抒情性的小叙事诗:《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外》,充满凄清哀婉之情,把叙事诗写得几乎也是抒情诗。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五.新月社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陈西滢。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六.闻一多的诗 1.对美的追求
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3.浪漫主义的特点
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4.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
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七.徐志摩的诗 1.对光明的追求
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2.对现实的抨击
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3.对爱情的歌唱
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如《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海韵》等。4.音乐美的表现
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