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

时间:2019-05-14 14: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

第一篇: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

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

概念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感到不是多顺手的,所以这节课思考比较多,总觉得应该每一个概念在讲解时应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解释清,理解透,然后有针对的进行概念辨析,这样下来效果会好一些。但是由于概念较多,所以我决定先让学生在预习时将概念背下来,然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巩固记忆,形成自己的知识。

在上课前,我抽查了部分学生当堂背概念,学生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能背下来,而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都不会背,这也在预料之中,通过提问,很多学生在下面背,生怕老师提到时不会背,凑着这个劲儿,我及时给学生说下面自己再用三分钟时间将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与性质熟读几遍,学生都很认真。

对于比例线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比例线段是相对于四条线段a,b,c,d来说的;(2)比例线段是一个等式,等号两侧都是线段的比;(3)若,则a=bk,c=dk;(4)线段的比有顺序性,比例线段也有顺序性,若叫做线段a,b,c,d成比例,而不能说成b,a,c,d成比例。讲解完这个概念后,及时对概念进行了练习,做了基础训练上32页第1题判断题,达到了理解巩固的目的。

在处理比例的基本性质前先对比例的项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讲解,对于比例的内项与外项,我是这样处理的,观察a:b=c:d,a,d在比例式的外部,所以称为比例的外项,b,c在比例式的内部,所以称为比例的内项,这样解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然后类比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出比例中项的概念:特别的当a:b=b:c即当内项一样时,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引出是从等比式化成等积式的变化,从到ad=bc的原因这样解释:在等式的两边同乘以bd,即可化成ad=bc.再联系到内项与外项的概念,可得:比例的两外项的乘积等于两内项乘积。对于从ad=bc到,可以在等式的两边同除以bd,但要注意a,b,c,d均不为0这个条件。也就是说从等积式到比例式是互逆的。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及时用基础训练上的32页第2题进行了练习,在练习中对于比例中项进行了说明,a:b=b:c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b²=ac,由此可得b应该有两个值,但是如果说明是线段,则只能取正,因为线段是正数,在这里要注意。

概念教学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通过练习达到对概念理解。

第二篇: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首先,课堂内容的导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从众多的线段、各种图形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式,从而认识比例、熟悉比例的定义,使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在讲授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运用基本性质进行变形,使学生对该性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最后,习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趣味性。这些成功之处是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深入研究教材变化、分析学生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忽视了他们的发展,这是以后应该注意的地方,研究教法、精选习题,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我班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还应该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一下,比如:本节课,我用到了黄金分割的内容,这里就可以和现实中的应用、美术等方面多加联系,而这节课联系的就不够好,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应加以改进的地方。研究教材无止境、研究教法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运用新教材的能力。

第三篇:《线段》教学设计(第4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目标解析: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验线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量一量、画一画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特征,为后面的画线段作好铺垫。“我是小小设计师”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将所学知识与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数学美,从而想学、乐学。重点、难点:

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尺等。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线段,也知道了什么叫线段。现在,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线段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教师:对,这些都是线段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画线段。教师先示范如何画线段,并讲解画线段应该注意什么。课堂练习:画出1cm、3cm、5cm、比5cm长3cm的线段。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线段 做课本第6页做一做 教师总结画线段需要注意东西

第四篇:4.1 第1课时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集体备课教案

金沙县第四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4.1.1成比例线段(1)

主备人

代进宗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

2.理解和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3.能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下图,提出问题: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

二、探究新知

1.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得两条先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 , 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

度的比,即

”“

”“

”“

2.练一练

”“

”“

三、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4,b=6,c=5,d=10;

”“

例2: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宽AD=1m,按照图中所示中方式它裁剪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才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AEAD=ADAB

,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

四、当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板书设计

4.1.1成比例线段(1)

1.线段的比”“

2.成比例线段”“

教学反思

第五篇:数学:2.2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2.2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找公因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公因式,然后大家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能使学生初步感到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重点

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教学难点

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一块场地由三个矩形组成,这些矩形的长分别为131317× + × + ×242224131317解法二:S=× + × + ×242224解法一:S=

3371,,宽都是,求这块场地的面积.4242337 =++=2 84813371 =(++)=×4=2

24242从上面的解答过程看,解法一是按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和进行的,解法二是先逆用分配律算和,再计算一次乘,由此可知解法二要简单一些.这个事实说明,有时我们需要将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而提取公因式就是化积的一种方法.二、新课讲解

1.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将刚才的问题一般化,即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可以用等号来连接.ma+mb+mc=m(a+b+c)

从上面的等式中,大家注意观察等式左边的每一项有什么特点?各项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式右边的项有什么特点?

等式左边的每一项都含有因式m,等式右边是m与多项式(a+b+c)的乘积,从左边到右边是分解因式.由于m是左边多项式ma+mb+mc的各项ma、mb、mc的一个公共因式,因此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2.例题讲解

[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x+6;2(2)7x-21x;323(3)8ab-12abc+abc(4)-24x-12x+28x.分析:首先要找出各项的公因式,然后再提取出来.解:(1)3x+6=3x+3×2=3(x+2);2(2)7x-21x=7x·x-7x·3=7x(x-3);323(3)8ab-12abc+abc

22=8ab·ab-12bc·ab+ab·c

22=ab(8ab-12bc+c)

32(4)-24x-12x+28x

2=-4x(6x+3x-7)3.议一议

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4.想一想

从例1中能否看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有什么关系?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三、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1)ma+mb(m)(2)4kx-8ky(4k)

322(3)5y+20y(5y)

22(4)ab-2ab+ab(ab)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8x-72=8(x-9)

2(2)ab-5ab=ab(a-5)

322(3)4m-6m=2m(2m-3)

22(4)ab-5ab+9b=b(a-5a+9)

(二)补充练习

2把3x-6xy+x分解因式 四.课时小结

1.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一般形式,如: ma+mb+mc=m(a+b+c).这里的字母a、b、c、m可以是一个系数不为1的、多字母的、幂指数大于1的单项式.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观察、发现多项式的公因式.3.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4.初学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最好先在各项中将公因式分解出来,如果这项就是公因式,也要将它写成乘1的形式,这样可以防范错误,即漏项的错误发生.5.公因式相差符号的,如(x-y)与(y-x)要先统一公因式,同时要防止出现符号问题.五.课后作业习题2.2 32六.活动与探究

利用分解因式计算:

20042003(1)3-3;101100(2)(-2)+(-2).20042003解:(1)3-3 2003=3×(3-1)20032003=3×2=2×3

101100(2)(-2)+(-2)

100=(-2)×(-2+1)

100=(-2)×(-1)

100=-(-2)

=-

2七、教学反思:

班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今天他居然举手上黑板板演,而且做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看来他对学习有兴趣了,希望他能继续努力。

下载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数学第12周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13周教学反思 本周重点是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也就是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判定方法即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引......

    八年级数学第13周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第13周教学反思 本周重点是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也就是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判定方法即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引......

    2.3 河流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_文档1

    符合中学2013—201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八年级( 1 )班数学教学。认真执行学 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参入教学改革,在实施高效课堂......

    第1课时 数学广角

    第5单元 数学广角 课标解读:教材要求用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的形式,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能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来解决一些简......

    《射线、线段、直线》数学教学反思

    《射线、线段、直线》数学教学反思 《射线、线段、直线》数学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

    《前滚翻》第1课时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本课是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好模仿的特点,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在教案总体设计上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展开,在教与学的......

    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反思

    《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反思 十中北校区魏秋菊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