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 河流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认识河流。
描述的内容:
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新疆最北部的河流。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河流。
横贯我国东西的两条大河,一条像汉字的“几”,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另外一条纬度较低,通航里程最长,称为“黄金水道”。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淮河。
藏南地区有条马蹄形一样的河流,这条河流有个大拐弯。
华北地区较大的水系,被称为“天津的母亲河”。
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因为流经云南省境内怒族聚居的区域而得名。
我国第三长河,年流量居我国第二的珠江。珠江是因为流经广州市内的河道中有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辽宁的母亲河,历史上因为辽河泛滥,两岸百姓希望辽河长久安宁,因此得名辽宁。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在地图上找到河流的位置,在学习任务图上画出,并完善表格。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河流图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检验。同时还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其位置,找入海口是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不同的河流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方便大家识别。我们在寻找河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河流注入了另外一条河流,我们把它称为支流,被注入的河流称为干流。
学生:在地图上用笔标画出各条河流,并完成表格。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抽取同学进行回答,核实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并自批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与河流相关的一些概念:源头、入海口、支流、干流。】
讲授新课──对比不同要素分布图,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及其分布
教师:出示表格答案。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国的河流主要注入哪些大洋?注入哪个大洋的河流最多?为什么?
学生:根据任务单和自主学习收获,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预设:主要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尤其以注入太平洋的居多。之所以大河都向东流,是因为我国地势的原因。
教师: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流向,由于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所以我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唐朝诗人李煜将此描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河流流向和地势之间的关系,学会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用联系的、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师:通过仔细对比自己的任务单,我们还会发现河流之间的一些差异,有些河流的河水没有注入海洋,而是注入了内陆湖泊或逐渐消失,有些河流是虚线。据此,我们将河流划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多为时令河,就是地图上呈现虚线的河流。内流河的流域成为内流区,外流河的流域成为外流区。切换幻灯片。
学生:听讲,同时在任务单上完善笔记。
教师:很明显,从图中看,内流区和外流区哪个面积大?
学生预设回答:外流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避免老师空洞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概括。】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对比两幅图,内流区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范围大致吻合,外流区和湿润、半湿润区的范围一致。内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少,外流河分布区域降水较多。
教师:大家描述得非常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基本接近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学生回答预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读图对比,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明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讲授新课──读图,对比,分析,了解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切换幻灯片)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的整体状况。就某条河流而言,如何描述它的特点,从哪些角度描述,这就需要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通常从流量、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和含沙量来描述。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流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汛期通常用长短或者月份来描述。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的河流在流量和汛期方面有何差异?这两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我们通过四条具体的河流来分析。请读图思考。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松花江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江和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四条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冬季流量较少,流量主要是受降水量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在集中夏季。黄河和松花江在冬季迎来枯水期,因为它们位于北温带,冬天降水少。四条河流中,西江和长江水位上涨的时间较长。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到位,认识也很准确。河流一年中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就是汛期。汛期通常用长短来形容。我国外流河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雨季长短直接影响了汛期长短,我国雨季长短的分布规律如何?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由图可知,我国雨季由南向北依次递减,河流的汛期也就由南向北缩短。
教师:根据我们分析得到的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完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在流量、汛期方面的差异对比。结冰期和哪个因素有关系呢?切换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结冰期的影响因素是气温,冬季低于0℃的区域河流有结冰期,高于0℃的区域没有结冰期。我国冬季0℃等温线接近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而以南的则没有。
教师:大家表现越来越好,分析方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们来攻克最后一个难关──含沙量。含沙量通常用大小来形容。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植被分布关系密切。河流流经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中的沙就会少,反之则多。我国森林分布有何特点,请看图。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较少,南方较多,由此可知,北方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南方则较少。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把表格填写完整了。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听讲。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提示,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总结知识,发现规律。】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河流,是因为河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河流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古人在诗词中概括了很多,我们从下面的诗词中了解河流有哪些功能?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并相互讨论。
学生预设回答:第一句古诗描述的是河流的运输功能,第二句是水能,第三句是饮用水。
教师:其实河流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哪位同学还能补充?
学生预设回答:旅游、工业用水、养鱼等。
教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河流也不例外,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有令我们苦恼的一面。我们下节课将通过具体的河流来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古诗词中提到的河流功能,与课堂诗词导入相互呼应。通过河流功能的认知,一方面是强调学习河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作铺垫。】
六、教学反思
《河流》一节内容是学生在世界地理部分没有学习到的,是第一次学习。基于此,教学设计中首先关注的是河流普适性知识的讲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河流的一些基本概念讲解清楚。此外,教学设计中关注方法的渗透,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重点不在乎学生掌握多少条河流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河流的具体方法。另外,从学情角度考虑,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是毕竟才初二上学期,知识的储备和能力培养都亟待提高。教学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引入,引起学生共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1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三、涛涛黄河 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黄河景观图、黄河干流轮廓图。
导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诸多媒体上我们又不断地看到“救救母亲河”之说。于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急切地查找资料,翻阅课本?
第一篇章:探源母亲河
【教师】承转: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括也了如指掌。
【教师】组织探究,引导自学,可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学生】阅课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自学,回忆学长江时老师给的读图方法。小组交流整理,然后组织汇报并适当点评。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游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教师】总结补充: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教师】组织学生竞答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长江发源于哪列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2.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教师】承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度仅次于长江,但是我们只能说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对比表”,你会发现什么?我们再来对比黄河、长江的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成因?
【学生】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教师】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学生】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第二篇章:感恩母亲河
【教师】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的大地上。由今天上溯百年,由百年上溯千年,由千年上溯万年直至几十万年,由古而今,黄河塑造着大地,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母亲唱着赞歌。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乐章《感恩母亲河》,感受一下母亲无私的奉献。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黄河的认识,畅所欲言地举例说明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问题:灌溉、发电等等
【教师】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
【教师】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
讲解: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人们就引黄河水灌溉。这两幅图片描绘的是位于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我们知道黄河流经的地区,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降水都不足。是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教师】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
讲解:黄河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与长江一样,都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向东流去的过程中,总落差达到了4000多米,形成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两幅图结合来看,对黄河水能开发最为密集的地区在哪里?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学生】开发最密集的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教师】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黄河上还没有出现一座水坝,滚滚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
【学生】读图找出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教师】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图片,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
【教师】讲解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由于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水流湍急,形成了许多壮观的景象,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
【教师】出示壶口瀑布图讲解
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 来此参观游览。
【教师】小结,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第三篇章:忧患母亲河
【教师】承转: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黄河陷入危机。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资料,请同学们一一说出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问题各是什么?
【教师】出示源头、上游地区荒漠化图片资料,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
【学生】(投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及上游地区草地退化植被遭到破坏的录像景观图后,得出结论: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凌汛景观图》和文字资料。提问: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①上游和下游;②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③自然因素。
【教师】出示黄河水含沙量大的图片和数字资料。
引导学生读图2.42《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并思考: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万条沟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学生】读图回答:①黄河中游;②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③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植被覆盖不好、土层疏松。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教师】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提问】黄河还会什么危机呢?请仔细读一段历史资料。一部黄泛史便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黄河哪一个河段会容易泛滥呢?
【学生】下游多泛滥。
【教师】黄河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示“地上河”景观图和示意图。【学生】读图观察认识下游形成“地上河”。
【教师】请读地上河示意图和《黄河干流泥沙的变化》,把两幅图结合起来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与中游地区的问题有关吗?如果有关系,请你讲一讲它的形成过程。(读图提示:黄河下游的泥沙大多来自于哪个河段?黄河下游进入什么地形区?可以想象一下此时黄河河道、水流速度和泥沙有何变化?)
【学生】读图思考,指图讲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①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哪个河段。②黄河流入下游,进入华北平原;③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积月累,使黄河越“长”越高,成为“地上悬河”。
【教师】分析得很好,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安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安全。因为泥沙越来越多,黄河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两岸就可能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造成洪水灾害。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多年黄河安澜无恙。尽管我国控制河流的能力已经十分强大,可是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6亿吨,其中约1/4淤积在河床,1/4输往深海,1/2在滨海地区填海造田。“悬河”依然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只要黄河“悬”着一天,中华民族的心就悬着一天。
【教师】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
第四篇章:拯救母亲河
【教师】(承转)百病缠身的黄河需要她的儿女的加倍关爱与保卫,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学生】读资料,畅所欲言。
【教师】结语:我们对河流的依赖十分久远,我们对黄河以及一切哺育了我们的河流以“母亲”相称,我们对母亲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为时不长,如何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也还在起步阶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我们仍要继续思考: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量充沛、奔流不息?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质良好,甚至摘掉“天下第一浊河”的帽子?
──黄河能不能变得山清水秀,随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开发而成为旅游热线?
──黄河能不能变得水路畅通,成为一条运输繁忙的“黄金水道”?
──黄河能不能变得温顺依人,不再狂放不羁?
第三篇:2.3 河流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
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播放音频文件。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教师:大家刚才完成得非常好,切换幻灯片,展示雪山和入海口照片。
教师:我们继续追随长江之歌。歌词中提到“甘甜的乳汁”,这指的是什么?
学生预设回答:长江的水。
教师:长江之水包括干流和各条支流的水。接下来,咱们一起去了解长江的支流和干流。请大家在刚才的图上,跟着老师的进度标注长江的主要支流。老师还会给大家介绍长江沿岸的著名景点。
学生:准备好学习任务单,标注老师提到的河流。
教师:从青海省的玉树到源头的这段被称为通天河,也就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居所。从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的长江河段称为金沙江,这也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金沙水泊云崖暖”的所在地。在金沙江这部分,著名的景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峡虎跳峡,(播放虎跳峡照片)。在这个河段汇入长江干流的支流有雅砻江,在宜宾注入长江的支流有岷江以及岷江的支流大渡河,大渡河我们很熟悉了,“大渡桥横铁索寒”。
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这一段常被称为“川江”。嘉陵江在重庆注入长江,交汇处形成了重庆著名的朝天门码头,书上有图片展示。继续沿着长江干流走,乌江汇入了长江,乌江就是电视广告中常提到的涪陵榨菜的水源地。继续前行,来到了长江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初中阶段有一篇文言文《三峡》,郦道元在开篇这样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切换幻灯片,展示三峡照片)三峡由东向西依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在瞿塘峡附近有李白笔下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白帝城(切换幻灯片,展示照片)。从宜昌以上到源头,是长江的上游地区。上游河段全长4000多千米,接近长江全长的2/3。从靠近宜昌的枝城到湖南的城陵矶这一段,被称为“荆江”,荆江河段蜿蜒蛇行,河道多弯曲,人们常称为“九曲回肠”。(切换幻灯片)。自宜昌开始,长江主要在平原上穿行,地势变缓,荆江河段特别容易发生泛滥和洪灾,给两岸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假如你是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试着为两岸百姓提出解决荆江河段问题的对策。
学生:读图,思考问题,与同学讨论,发言。
学生回答预设:清理泥沙,减少泥沙沉积,加强两岸的绿化;加固大堤;建水库。
教师:荆江河段的老百姓非常感谢大家的锦囊妙计。水利上对荆江河段采取的另外一个措施是“截弯取直”,就是将弯曲的河道改为直道,水流畅通,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沉积,避免洪灾的发生。
在城陵矶,长征时期重要战役“湘江战役”的湘江注入了长江,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第三大湖泊洞庭湖也在此处,(切换幻灯片)。古人有诗“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来描述洞庭湖的景色。洞庭湖面积广大,资源丰富,被誉为“八百里洞庭”。古人更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美誉。洞庭湖畔,有著名的岳阳楼,(切换幻灯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荆江河段以下,河流继续在湖北境内穿行,在武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注入了。在汉江上我们看到了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取水的水库──丹江口水库。在此处,有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黄鹤楼,(切换幻灯片)。在今天,很多人都是念着著名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走进黄鹤楼的。
过了武汉,继续向入海口方向前进,来到了江西的湖口。宜昌到湖口这一段是长江的中游河段。江西著名的河流“赣江”在此注入长江,交汇处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第二大湖泊──鄱阳湖。(切换幻灯片)。鄱阳湖是很多候鸟的栖息场所,有诗云“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江西境内有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的滕王阁。从历史来看,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的面积不及洞庭湖。但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活动,使得洞庭湖面积缩小,鄱阳湖就成为了最大的淡水湖泊。洞庭湖面积为何缩小,请大家阅读材料,看看从中是否可以找到原因。
学生:在学习任务图上标注长江支流和主要景点。阅读材料,思考分析原因。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预设:由于洞庭湖附近人口较多,很多人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
教师:分析得很好。因为这个教训,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保护湖泊的重要性,所以在中游河段的很多圩垸正在退田还湖。在下游河段,长江穿过安徽、江苏、上海。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使得长江可以借助京杭大运河向更北的区域进行货物运输。
学生:完成长江水系图。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讲述过程中,老师尽可能穿插一些唐诗宋词,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引发学生兴趣,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图,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长江汇集了这么多的支流和湖泊,怪不得歌词中称为“甘甜的乳汁”。长江之歌中多次提到和重复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感谢它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长江还有哪些贡献呢?(切换幻灯片,出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与同学讨论,和同学分享见解。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在上游河段,落差达到了5000多米,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大力修建水电站。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好,长江上游河段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我们称长江为“水能宝库”。从长江流域水系图不难看出,长江流域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在长江的哪个河段?
学生预设回答:上游。
教师:上游河段最著名的两个水电站就是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的建成,使得长江的船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切换幻灯片)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
教师:长江干流自宜宾到入海口,全年可以通航,而且南北延伸的支流也可以通航,使得长江不仅可以沟通东西,还可以连接南北。不论是通航的里程数还是吨位数,长江都是我国众多河流中最大的,所以人们称长江为“黄金水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小结)(切换幻灯片)通过刚才分河段认识长江,我们对长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梳理一下知识,试着概括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梳理课堂知识,使得学生对长江各个河段的认识更加清晰。】
学生:查看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和笔记,思考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学生回答预设:就长江的开发而言,在上游河段,主要是水力发电、灌溉、生产用水、旅游资源;而在中游主要是旅游资源、饮用水和航运;下游主要是饮用水和航运。生态环境问题方面,上游主要是水土流失,为此要保护植被。中游主要是洪水泛滥,解决措施是加固堤坝,截弯取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围湖造田,退田还湖。
教师:下游河段有哪些问题让我们纠结呢?我们来看看长江沿江地区的工业。你知道哪些汽车品牌在长江沿江地带吗?
学生:思考,与同学讨论,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预设:上海大众,武汉雪铁龙,江苏依维柯等。
教师:(切换幻灯片,出示长江沿江地区汽车品牌)长江沿江地区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是否可以找出该地区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查看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和笔记,思考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学生回答预设:电力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宜人,人口密集。
教师:切换幻灯片。工业的发展会给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那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呢?
学生:查看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和笔记,思考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学生回答预设:水源污染,环境污染。
教师:下游河段主要的问题就是污染。如何治理长江下游河段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水利部门。不知大家有何高见。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后,下节课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设计意图: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也会激励学生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不断探索。】
六、教学反思
长江相关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开发与治理,但事实上,开发与治理也是建立在对长江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长江河段划分、支流、干流、旅游景点的认识,其实正是这些认识和知识的极大丰富,为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课下自己查找相关内容,但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在老师引导环节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已经学过的文学作品,包括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这样做是为了充实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动力。
第四篇:《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区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 5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 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 5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国的河流不只向东流,而是流向多个方向,亚洲中部这一块高起来的“世界屋脊”,是亚洲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因为这个原因,把青藏高原称为是“亚洲的水塔”。
读图归纳
【教师】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学生】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
【教师】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再进一步对比内、外流区的面积和水量。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教师】对,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某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教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拓展思考
【教师】你能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来我们边画示意图边分析。
【学生】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感知理解
【教师】能分析这么深入的问题,真的用心啊。到此,我们对于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具有较长较复杂的流程,一般划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我们也可以对每段河流分别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河流的开发利用。如通过读两则新闻,发现这反映的是哪个水文特征?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冰情况。
【教师】补充,有的河流结冰,结冰期有长有短,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河流终年不冻,从发展航运来说,四季皆可通航。
/ 5
【教师】河流的水文特征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就进一步研究河流的水位特征,还有什么?还有汛期,读图观察了解汛期,河流在汛期和枯水期时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教师】喜欢河流的同学们,经常在河边玩耍小住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河流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的河流水量大,有的河流水量小,同一条河流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
【教师】说得好!一般我们研究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温故知新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以前提到过的,结冰期。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无冰期。
【教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能只从感性入手,辅以更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接下来,我们更专业地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
【学生】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读图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 5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归纳总结: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师】承转: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学生】按照提纲自学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分析归纳了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 5
第五篇: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题目】(并注明教科书的名称及章、节、页数等)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P42-44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河流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比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点。2.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投影:世界地图)
师:自人类出现以来,都是居住在大陆之上,人类在陆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文明,有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 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那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与什么有关? 生:河流。
分别展示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育的河流,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河流。【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
(投影:盆地汇水图)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流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用植物根系的作用(图)类比:根系中由细小的须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汇集到主根中,然后传输到枝干。所以河流的水流是由支流汇入干流最后流入海洋的(以闽江为例)。练习:以长江流域及长江水系图为例,指出流域的范围和水系的范围。
二、以外流河为主 师:长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那来看这一条河流——塔里木河,它最终注入哪里? 生:台特马湖。
师:不错,塔里木河最终不是汇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湖泊中,我们把这样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那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应该叫什么? 生:外流河。
介绍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活动一】
在图2.30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且思考(1)这些河哪些是外流河,哪些是内流河?
(2)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
投影依次播放河流的干流形状,学生说出河流名称以及注入的海洋。其中有争议的河流如黑龙江、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另外用局部图来重点说。小结: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注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内流河:塔里木河
故: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内流区(1/3)和外流区(2/3)中需注意:内流区内有一小部分外流区,在额尔齐斯河那一角。读图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外流区图》 内、外流区分界线与降水量图和季风、非季风区图中的哪两条线位置很相似? 生:400mm等降水量线和季风与非季风分界线。
师:三线基本重合,所以外流区的年降水量大致是多少?原因是什么?
生:400mm,位于季风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降水。
师:所以外流河的河水补给来源是什么? 生:降水。
师: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三、水文特征 师:“水文特征”这个词听说过吗?我们地理学里有一门专门研究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叫水文学,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水文特征。依次讲解:水位、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活动二】参照图2.3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季节我国的河流可以结冰?结冰有什么条件? 2.我国哪条河流的含沙量最大,为什么?
3.中国主要河流的汛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4.汛期长短的南北差异。
5.为什么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
6.为什么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东北有两个? 【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了解它的地位、流经的省份和水系。课堂小结。
最后以视频《沙画-京杭大运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