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7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 第3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陕旅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 Unit7 【主

题】Let’s learn more, Look and say 【课

时】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many...(are there)? There is / are...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要求语言正确,语调自然。

2.能在日常生活中对20以内的物品数量进行正确问答。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找不同的图片若干。(2)装有若干糖果的糖果盒。

(3)数字11~20的单词卡片和1~20的数字卡片。(4)组成单词twelve和twenty的字母卡片。

(5)单词student, teacher, blackboard, TV, fan, light, chair, desk, window, door, floor的教学卡片。

(6)Let’s learn more部分的教学音频。(7)Look and say部分中各部分内容的图片。2.学生准备:

三、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导入(Leading In)(1)课前热身

教师带领学生吟唱存关身体部位的歌曲,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触摸相应的身体部位。

(2)课前问答

教师设计与数字有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问答,以下问题可供参考: Question 1: How many ears do you have? Question 2: How many fingers can you see? Question 3: How many rulers do you have?(3)数字接龙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数数,要求每人依次说一个数字,数到10为止。鼓励学生正数、倒数,反复练习,为本节课学习11~20做铺垫。课程展示活动和过程的设计建议(presentation)(1)新课展示Part B: Let’s learn more 1.教师拿出所准备的一颗糖果问:What’s this?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将这颗糖果放在糖果盒中,接着问:Where is my candy?引导学生回答:It’s in the box.教师继续问:How many? How many candies are there in the box?引导学生回答:One.There is one candy in the box.2.教师拿出更多的糖果放进糖果盒并提问:How many candies are there in the box? 先让学生猜糖果的数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数糖果,特别介绍10以上的数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单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ifteen, eighteen, twenty, 但需要注意单间eighteen的拼写。引导学生从对比学习中发现规律:four—fourteen, six—sixteen, seven—seventeen和nine—nineteen,然后,教师将twelve和twenty两个单词的字母卡片打乱贴在黑板上,选择两名学生,一名学生拼写twelve,另一名拼写twenty。比一比石哪个学生拼写得又快又准确

在学完数词11~20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将所学的数次1~20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依次数数,可以正数,也看以倒数,还可以跳着数;可以选择小组间进行,一次数一个,也可以一次数两个,但教师要注意对数字:twelve, thirteen和fifteen的关注和错误纠正,这三个单词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

4.教师带领学生数数后,引导学生结合There be句型说出正确的句子:There are...Candies in the box.复述句子时教师要注意语速放慢,并且强调are以及后面的名词复数形式,可以反复重复句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听清、能跟上教师学说。

5.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人和物并问答:How many...(are there)? There is/are...要帮助学生分清楚单数和复数时功能句的不同,区分is和are不同的使用方法。(2)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如下内容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并拿出所准备的11~20的数字卡片和单词卡片。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其中的一名学生选数字,另一名选单词卡片。

2.选择单词卡片的学生提问:How many...? 选择数字卡片的学生根据抽中的数字回答:There is/are...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问答要严格地把关,强调单复数的正确使用。

(3)教师播放Let’s learn more部分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跟读对话

操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建议(Practice Activities)(1)找不同

教师拿出所准备的找不同的图片,带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使用There be句型对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如:There is a...in Picture 1.There are...in Picture 2.(2)Part C: Look and say 1.教师将所准备的本部分的背景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将各部分展现的内容卡片分别贴在背景阁的四周。

2.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合作完成对话,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T: What can you see? Ss: I can see...T: How many...? Ss: There is / are...3.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任意安排内容并描述: There is / are...in / on / under / near the...教师对于能够正确运用句型并能完整表达的学生予以奖励。【板书设计】

第二篇:但愿人长久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背诵、课后作业指导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顺序,弄清苏轼的情感变化,体会其中的感情

2、朗读全文

3、教师引背:

“月亮渐渐„„它透过窗子„„苏轼„„他转念又想„„想到这山„„

二、拓展背诵

1、插放《水调歌头· 乐曲》、投影全词,朗读、背诵、感悟、体会全古诗词的美

2、分组交流读背自己搜集的“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

三、指导造句

1、一起„„一起„„

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话造句

2、就像„„一样„„

作业设计: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2、给多音字找个朋友

第三篇:《可能性(第3课时)》教学设计

《可能性(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 陈 蓓(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李桂玲(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教学难点: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试验中相关物体的数量的多少。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盒子(里面装有17个红色乒乓球和3个黄色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励导入 1.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有关问题。2.复习旧知。(1)出示问题。(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3.揭示课题。

(1)教师揭示课题:看来啊,同学们认为可能性有大有小,而且这个大小和物体的数量有关。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设计“小明摸球”的问题情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知识,又顺势导入了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的数量有关”这一新问题的研究。

(二)试验猜想,探究新知 1.初步猜想。(1)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的小球。如果从里面摸球的话,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呢?(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2)教师提问: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3)教师:我们的猜测准确吗?怎样验证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2.试验验证。

(1)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仅凭猜测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要通过实际操作、摸一摸才能验证。那么,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PPT课件演示。)

注意事项:摸球的次数要足够多;每次摸球前要将盒子里的球摇匀;确定试验记录的方法;做好小组合作分工,有人负责摸球,有人负责记录球的颜色„„(2)学生分小组开始摸球试验,试验前请仔细阅读试验要求。(PPT课件演示。)

(3)请各个小组展示、交流试验结果。(4)统计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PPT课件演示,现场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

3.总结提炼。(1)总结。(PPT课件演示。)

①说说你们每次摸球,都摸出了哪些颜色的球?

②观察这几个组的统计数据,你发现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点呢? ③想一想,为什么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球的次数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少?盒子里的红球和黄球数量相等吗?

④同学们都认为之所以摸出红球的次数多,是因为盒子里的红球数量多而黄球数量少,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打开盒子来验证一下!(2)提炼。(PPT课件演示。)

①引导提问: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PPT课件演示。)

②归纳概括:看来,在每次摸球的时候,每个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红球的数量多,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黄球的数量少,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小。4.深化小结。(1)引发思考。(PPT课件演示。)

(2)教师小结: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的数量有关。物体的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物体的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行进行试验,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总结与对比,初步体验和发现“可能性的大小”的规律。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根据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去进行判断才是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实践应用,反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①教师谈话:刚才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摸出两种物体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那三种物体的情况呢?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也和物体的数量有关呢? ②出示问题。(PPT课件演示。)

③引导思考。(PPT课件演示。)

a.想一想,可能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 b.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最大?

c.你能设计一个试验验证你的猜想吗?想一想,设计这个试验时需要注意什么? d.小组自主验证。(摸一摸,验证一下,做好记录。)

e.你的猜想对吗?为什么猜得这么准确?根据试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2题。

①教师谈话:生活中应用可能性的地方是很多的,比如在“抛硬币”的游戏中就存在可能性的问题。②出示问题。(PPT课件演示。)

③引导思考。(PPT课件演示。)

④拓展介绍。(PPT课件演示。)

2.变式、开放练习。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9题。①出示问题。(PPT课件演示。)

②猜一猜硬币可能在哪个盒子里? ③统计猜的结果。(PPT课件演示。)

④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0题。①出示问题。(PPT课件演示。)

②交流涂色的结果。

③小结:这些涂色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应用“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这一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运用中强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归纳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四篇:UNIT3_IS_IT_SNOWING_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3 Is It Snowing 第3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陕旅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Unit3 【主

题】Let’s learn more, Let’s play, Match and say 【课

时】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词汇:please,them, take, take out, put on。2.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型:(1)Please take a raincoat.(2)—Let’s take out our raincoats!

—OK.Let’s put them on.3.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自如地描述天气,并能根据天气情况向他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本单元的单词图片。(2)实物:两件雨衣。

(3)Let’s learn more部分的图片。(4)Let’s learn more部分的教学音频。

三、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导入(Leading In)(1)课前复习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单词和已学句型。1.教师出示单词图片,学生说单词并做动作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所学句型。T:(教师出示刮风的图片)Is it snowing? Ss: No, it isn’t.T: Is there a wind? Ss: Yes, there is.T: Oh, it’s raining.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a raincoat.(2)新课导入

教师承接上一环节,拿出雨衣继续说:

T: This is my raincoat.Please take out your raincoats.Let’s put them on.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汇:take out(拿出),please(请),them(它们)。课程展示活动和过程的设计建议(presentation)新课展示Part B Let’s learn more 1.教师出示Let’s learn more的第一幅场景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建议问题如下:

Is it raining? Who is in Picture 1? Are there any clouds in the sky? Is there a wind? 2.教师播放Let’s learn more部分第一个场景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录音,然后回答问题,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

3.教师出示本部分的第二幅场景图,然后播放录音,并针对对话内容提出问题:

Is it raining? What does“take out”mean? What does“put...on”mean? 针对对话中的新词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其含义。

3.1.教授短语take out: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打开某个学生的文其盒,边拿出一枝铅笔边说:Take out a pencil.如果学生仍不理解,教师可继续拿出橡皮、钢笔、尺子等物品,其间可将动作夸大并重复句子,直到学生明白该词组的意思。

3.2.教授短语put...on:教师可以通过边穿衣、戴眼镜和戴帽子的动作,边重复句子,让学生理解该搭配的意思。

4.教师播放Part B Let’s learn more部分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并逐句跟读。

5.教师和学生一起拼读词汇Please, take, take out, put...on, them,并在四线三格中板书。然后补充本节课重点句型:

please take a raincoat.—Let’s take out our raincoats.—OK.Let’s put them on.6.学生齐读对话,教师注意纠正错误的语音语调。7.学生分组、分角色读对话。

操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建议(Practice Activities)(1)角色扮演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角色表演Let’s learn more部分的对话,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要尽量做到自然流畅。教师可以重放单句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找出说得好的学生为大家示范。

2.学生小组内排练对话。

3.请几个小组上台,借助实物雨衣模拟表演Let’s learn more部分的对话。4.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可以请其他组同学做一个小小的点评,之后教师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最后选出演得最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5.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对话,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对话框架做替换练习,并稍加修改,变成学生自己的对话,并鼓励他们表演出来。

(2)Part C Match and say 1.学生看图片说单词。如:wind, sun, rain, cloud, snow glasses, raincoat, umbrella, coat, sweater 2.学生根据本部分出示的句型,将天气和相对应的物品连线。3.教师挑选学生参考本部分的句型,根据连线结果造句,并核对答案: Look at the...!Please put on your...Look at the...!Please take a / an...教师可先做示范。如:

Look at the rain!Please take an umbrella.这里教师可再次强调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表示单数时前面须用冠词an。

(3)Part B Let’s play

1.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动词词组:take an umbrella/ a raincoat, put on a coat / raincoat, put on glasses并板书,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汇。

2.教师出示天气图片,学生看图说单词,复习已学单词。3.玩游戏:Guess and say 教师选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向大家出示天气图片,另一位学生面向黑板,通过提问猜一猜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天气,并根据该天气情况向大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下句型可供参考:

—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Is there a wind?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Let’s...【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3课时 税率教学设计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

5=1.5(万元)100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下载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UNIT7_THERE_IS_A_TV_IN_THE_CLASSROOM_第3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3课时古印度教学设计

    第3课时古印度教学设计 吴卫平 教学目标 1.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练习4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4第2-3题课时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

    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形的两个角度,会求出第三个角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练习4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说说写写 课时目标: 说说写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2、指导 (1)教师谈......

    学与问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

    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内容。 2.带着课后第1题的3个小问题学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讨论马良学画画的目的。 上节课我们知道,白胡子爷爷之所以......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 杨 慧(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研室 刘小宝(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

    练习4 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指名读题目。 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