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之深层探究 单元测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传记阅读之深层探究 单元测试
(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
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他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有改动)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答案:BC 解析:A项,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项,“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项,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之意。
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
答案: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
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
答:
答案: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4.(考点题)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答案: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纯真,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张之洞与他的时代 冯天瑜 何晓明
张之洞的一生,迈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朝,或耳闻目睹、或亲身参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他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中成为“朝廷柱石”。而作为涉猎广泛、富于锋芒的思想家,张之洞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既承袭其经世、变通、自强等积极意识,力图顺应时势,通过有限度地汲纳西学,革故鼎新;同时又深荷纲常名教的重负,以卫道者自居,投入近代中国的思想战线,既抨击守旧者的不知变通,又讨伐求新者的不知根本,然而他本人也未能寻觅到因与革、常与变的合理统一。
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张之洞刚满三岁。这一场战争的时代意义,当然不是一个孩童所能理解的,但它所造成的历史震动,渐次深入地作用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的各个层面,而这一切,又给予青年、壮年及老年张之洞以深刻影响,并制约了他的一生。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祸,也曾给青年张之洞的心头罩上阴影。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张之洞感愤时事,以诗记之。不过,此时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明体而达用,化民而成俗”的“帝王之学”。张之洞的精神状况,同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士人一样,震怵于民族危机,却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传统故道上踯躅徘徊。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器物文化的先进性,逐渐得到更多的中国人的承认,魏源的“师夷”说,此时具体化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的实践。“师夷”口号一旦落实为行动,立刻招致社会习惯势力的顽强抵制。“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弥炽”的责难蜂起。张之洞并不是洋务先进,在李鸿章辈亟亟兴办江南制造总局,勤于“夷务”的六七十年代,张之洞或为外省学政,或为京师清流。所受教养及个人经历,使他“尚知六经大旨,以维持名教为己任”。但执着于经世之志的张之洞又有别于“以不谈洋务为高”的一般清流同党,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化事业很少进行实质性的批评,而且认为“塞外番僧,泰西智巧,驾驭有方,皆可供我策遣”。
由于张之洞素有励精图治的意气和长于权变的机智,当他走出京官清流圈子,踏上封疆大吏之途以后,目睹中外大势,参酌诸洋务先进的前例,迅速从清流党向洋务派转化。他于19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巡抚任上发布的启示宣称:“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最为当务之急。”由晋抚移督两广,经历中法战争的教训,张之洞以更加切实的步骤实施洋务计划。
这一时期,张之洞思想的内在矛盾渐趋激烈和外显。他进一步感受到国势衰败的危机,继续将洋务事业推向前进,两湖、两江地区的实业建设、学堂创办、新军操练均有发展;作为受儒教熏陶而且又执掌权柄的高级官员,他又忧心忡忡于日益昭彰的“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他惊呼“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为此,他修撰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劝学篇》。《劝学篇》的宗旨是“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张之洞以此表明自己既与康有为等“激进”的“乱党”划清了界限,但又绝非抱残守缺的顽固“冬烘”,从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
进入20世纪,“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及清王朝一并走向生命的尽头。老迈年高的张之洞,也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迈入朝廷中枢,成为“第二次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主角。此时张之洞“开新”与“卫道”的二重变奏仍在继续。对于政治制度层面的变革和激烈的社会革命,张之洞持不共戴天态度,故而清末革命党人斥其为附鳞攀翼的“汉奸”,恨不能将其“头臵于胯下”。
1909年10月,垂垂老矣的张之洞心力交瘁,在“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悲凉感叹中撒手人寰,此时距离武昌城头那划时代的首义枪声打响,已不足八百个昼夜。
(选自《张之洞评传》,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展现了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晚清一代名臣的风范。
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张之洞深受触发,激发了他保家卫国的书生豪情,此时他孜孜以求的是“帝王之学”。
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是在行动上实践魏源的“师夷”说,招致了社会习惯势力的责难甚至顽强抵制。
D.张之洞既与“激进”的“乱党”划清了界限,又绝非顽固的守旧派,而是思想中立两不得罪,因而在政坛上左右逢源。
E.张之洞《劝学篇》的主旨是劝喻士子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军事和工业技术,从而改良社会,使民族富强,社稷安宁。
答案:BC 解析:A项,“本文展现了张之洞的全景人生”的说法错误,本文只是截取了张之洞的几个人生片段。D项,“思想中立两不得罪,因而在政坛上左右逢源”错,张之洞对社会革命“持不共戴天态度”。E项,《劝学篇》没有主张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6.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更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器物文化的先进,开始“师夷长技”;不少的知识分子感到迷惘,找不到出路,张之洞本人也未能寻觅到因与革、常与变的合理统一;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化,一部分人积极投身洋务,一部分人极力抵制洋务。
7.在晚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张之洞是如何实行“开新”“卫道”二重变奏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在开新方面,积极创办洋务,切实施行洋务计划;在两湖、两江地区创办实业、学堂;操练新兵;参与并主持清末“新政”。②在卫道方面,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尊朝廷,卫社稷,担心“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作《劝学篇》;反对政治层面的变革与激烈的社会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
8.(考点题)张之洞尽管是“朝廷柱石”,一生殚精竭虑,欲扶大厦之将倾,最终还是未能改写清王朝覆亡的历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个人与历史的关系的看法。
答:
答案:个人从根本上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张之洞的“开新”已绝无使清王朝起死回生之可能,“卫道”的种种努力在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潮面前,也越发显现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顽,能否认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个人价值能否体现的核心因素。虽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但个别人物还是对社会历史起到了推动或滞缓的作用。虽然张之洞未能挽救清政府,但凭借以他为代表的官员的力量,清王朝覆灭的时间也得以延缓。
第二篇: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传记阅读之鉴赏评价 单元测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传记阅读之鉴赏评价 单元测试
(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奇的首相 糟糕的母亲
①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8日上午因中风平静去世,终年87岁。正在西班牙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听到死讯后,立即缩短行程返回唐宁街。卡梅伦盛赞撒切尔夫人不仅领导了英国,而且拯救了这个国家。他表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首相。
②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与英国前王妃黛安娜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将有军乐队伴奏并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葬礼。
③来自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政坛的传奇人物,执政时间前后长达11年半之久。撒切尔夫人出生于一个杂货店店主家庭,1959年当选英国下议院最年轻的女议员。1970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她担任教育和科学大臣职务。1975年,她出任保守党党魁。从1979年开始,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次赢得选举,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
④在英国政坛和国际舞台,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的称号。她反对东西德统一进程,担心一个强大的德国对英国构成威胁,因此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各种问题上针锋相对并在背后相互贬低对方。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也是坚定地站在对立面,始终不放弃英国的任何主权。
⑤撒切尔夫人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是铁杆政治盟友,许多英国人至今还把她视为英国的“里根”。里根总统也把撒切尔夫人说成是“英国最佳的男人”。撒切尔夫人则把里根当做“我生活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从心底里把前苏联视为最大的敌人和威胁。撒切尔夫人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私交甚笃,她的一句名言是:“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他帮助结束了冷战,我们可以一起打交道。”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一样,把结束冷战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政绩。
⑥在经济政策上,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都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人把这一政策称为“里根经济学”,英国人则把这一政策立场称为“撒切尔主义”。西方认为,在撒切尔与里根同时执政期间,美英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撒切尔夫人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和执行自由政策的时候,她发表了一句“撒切尔夫人是不会转弯的”名言。
⑦信奉市场经济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比如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去监管化、减税、取消汇率管制、打击工会组织,以及颂扬财富创造而非财富再分配。在那一个时期,英国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的成绩。法国总统密特朗起初在私有化的问题上与撒切尔夫人唱对台戏,但后来被迫接受私有化。撒切尔夫人乐不可支地说:“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领取英国的新药方。”
⑧政治评论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使英国当时摇摇欲坠的经济恢复了生气。但是反对者批评说,她的经济政策使富人更富,穷人被遗忘在一边。然而最值得英国人自豪的是,英国在1982年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大获全胜,下达战斗命令的就是这位铁打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继承者是工党前首相梅杰,他评论说:工党不同意撒切尔夫人的大多数做法,因为她永远是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我们非常尊重她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
⑨作为西方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撒切尔夫人很不称职。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撒切尔的前男友乔纳森·艾特肯曾在回忆录中爆料称:“铁娘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与女儿卡罗尔的关系不融洽,双方少有亲人间的温情。卡罗尔虽对母亲的事业充满敬意,但对她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满。她曾当面抢白撒切尔夫人说:“你是个伟大的首相,同时也是个糟糕的母亲。”由于家庭矛盾的折腾,撒切尔夫人悔不当初。她曾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不会步入政坛,因为从政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伤害太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杂货店店主的女儿,经多年的不断奋斗,成为英国政坛上成绩显著的第一位女首相,因此被人们称为“铁娘子”。
B.撒切尔夫人信奉市场经济,在英国积极推行新政,使英国长期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的成绩,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
C.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与英国前王妃黛安娜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这也体现了英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位传奇首相的无比敬重和悼念之情。
D.撒切尔夫人喜欢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戈尔巴乔夫结束了造成东西方对立的冷战,使自己最大的敌人和威胁前苏联垮台。
E.作为西方政治家的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但她的政治生涯也给她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伤害。
答案:CE 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长期”说法欠妥。D项,“戈尔巴乔夫结束了„„冷战”有误。
2.请根据全文概括“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政绩。答:
答案:①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次赢得选举,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②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坚定维护英国主权。③和里根一起结束了冷战。④在经济政策上,坚持“撒切尔主义”,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和执行自由政策。⑤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使英国经济实现年增长7%。⑥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控制权。
3.(考点题)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
答案: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侧面描写(或者反衬)来突出撒切尔夫人的形象;文章通过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及其前男友乔纳森·艾特肯的评价,不但揭示了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也让人们了解到“铁娘子”为了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太大的牺牲,用生活上的失败来反衬其在政治生涯中的全心付出和伟大成就;这样写不但符合撒切尔夫人逝世这一客观事实,而且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真实、完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4.文题中“传奇的首相 糟糕的母亲”概括了撒切尔备受争议的一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答:
答案:①作为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从一个杂货店店主的女儿成长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用自己十余年的生命为整个英国服务,使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她的传奇人生将激励着我们年轻人大胆地去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能果断采取行动,力排众议,不在乎别人的非议和责难,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铁腕政策来实现国家利益,她的这种精神是值得那些在困难面前踯躅不前、瞻前顾后的人学习的。③她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母亲,然而这正说明其在政治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牺牲了太多的亲情,自古忠孝难两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美誉满天下,同样是舍小家成就大家之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云淡风轻说废名
韩 晗
“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这是一代文宗周作人先生对同时代另一位作家的回忆。毋庸臵疑的是,周作人与此人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感情甚笃的多年师生。虽然“额如螳螂”或许有点夸大,但“声音苍哑”却是事实。这位“貌奇古”的作家,就是废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短短的两句诗,让一个叫冯文炳的少年,有了“废名”这个听起来比较怪异的笔名。
作家似乎很多都是孤独的,废名也不例外。废名的孤独,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隐忧与暗伤。废名的孤独,一直是文学研究界的课题。毕竟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作家,应该都具备不同的特质,譬如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何低调若此?
废名的内敛、孤独,似乎也应了他的文风,淡定、清爽,如竹林中的一股甘泉、一片白云,飘然而过,除却轻风,不留半点痕迹。
自古英雄不恋家,仗剑独行走天涯,这仿佛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生存状态。而废名却对家乡黄梅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每每遇到人生抉择时,就主动回家休养,寻求出路。
最有名的一次,废名回到家乡时适逢抗战军兴,当时他在北京穷困潦倒,其师周作人在“伪北大”供职,主动致信邀请他来北大。废名不但不为所动,还只身跑回黄梅老家,在黄梅一所中学执教,借此糊口。
家乡对于废名,宛如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和无与伦比的清丽文笔。废名在这份孤独中,自在坦然。
纵观废名的一生,不计得失,淡泊名利,构成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帮助好友冯至编辑创办“不谈国事”“不为无益之事”的《骆驼草》期刊,还是屡屡发起“聚餐会”或“沙龙”,他都积极买单付账,而不顾自己是否还有买米买菜的余钱。哪怕当年从北京大学被下放到吉林大学,他也无怨无悔,只要能摆下一张书桌,就是废名的逍遥世界。
废名笃信禅宗,这让他本身的孤独又增添了一份平淡,从他的师承关系上看,他的精神导师当是笃信佛教的周作人。周作人的苦雨斋也是废名的精神港湾,冬烘烛下参禅悟,扫雪烹茶读佛经,这是周作人最为欣赏的生活方式。深受周作人影响的废名,在生活方式上,也与周作人极其相似。
有人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因为废名本身是佛;我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是因为废名知晓,他无法成佛,只好以平淡之心,远远观望。
恬淡返璞的废名,也有因佛而怒的时候。
发怒,是佛家一大忌讳,废名却易怒,这似乎也印证了废名并非真正的佛教徒。废名最著名的一次发怒,乃是因为另一位学者熊十力。两人对于佛经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一言不合,废名竟然冲上前去,与熊十力扭打起来,周围的学生都无法把他们扯开。但这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
废名先生的照片,我基本上都看过。他很少穿西装,经常穿一袭白衫,在瘦削的脸庞下,白得清澈透明。白色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汨罗江畔屈原的头巾、阮籍的玉佩、竹林中郑板桥的长衫、唐伯虎的扇面,还有李玉的一捧雪——都是清白如玉、透明如水的白。废名也欣赏这种白,这种白,似乎也合了废名的性格。
一个优秀的作家,依靠的是精神的延续以及作品的流传。废名做到了这点,哪怕他的名字已被人遗忘。废名独特的田园诗风以及他洒脱恬淡的性格,像一个潜伏的灵魂一样,游弋在现代人与当代人的思绪之中,构成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
书评人车前子说,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我说,云淡风轻,恬淡自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废名。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许多作家似乎都是孤独的,废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孤独和内敛一如他淡定、清爽的文风。
B.周作人和废名是感情甚笃的师生,但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的邀请,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不满。
C.废名笃信禅宗,恬淡返璞,却也易怒,曾因对佛经的不同看法和另一位学者争执扭打,产生嫌隙,直到多年后他们才恢复交往。D.废名也许已被人遗忘,但他的诗风及性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依靠着作品的流传,他成为了优秀的作家。
E.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而充满诗意,形象地展示了废名人格、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使读者对废名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答案:AE 解析:B项,“但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的邀请,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不满”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文中说“但这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D项,依靠的还有精神的延续。
6.(考点题)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
答案:①结构上,照应题目。②内容上,总结全文,概括出废名总的特点:云淡风轻,恬淡自然。
7.作者在文中突出表现了废名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①内敛、孤独。②对家乡难以割舍。③不计得失,淡泊名利。④笃信禅宗。⑤洒脱恬淡。⑥易怒。
8.(考点题)作者对废名的塑造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答:
答案:①侧面描写,开头用周作人对废名的回忆侧面描写废名的形象。②对比手法,“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何低调若此”,将之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突出废名的孤独。③类比手法,“家乡对于废名,宛如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和无与伦比的清丽文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废名对故乡的依恋。④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写出了废名的孤独。
第三篇: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写作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写作
一、文字式材料作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高考,临沂女生徐玉玉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8月19日她接到陌生电话,称有笔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之前接到过教育部门的通知,徐玉玉便没有怀疑,按指示将9 900元学费转入对方账号,事后得知被骗,她伤心欲绝,郁结于心,不幸离世。此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涉及面极广,给我们的教育警示极多。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准大学生徐玉玉因遭到电话诈骗导致死亡的事情让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痛心,也给了我们很多的警示。我们都希望通过分析原因,进而找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悲剧不再重演。这件事的直接当事人是徐玉玉和诈骗分子,另外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对这件事情负有一部分责任。(1)诈骗分子掌握了徐玉玉大量的真实信息,精准诈骗,是骗子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个人信息会泄露?社会相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由此可立意为“加强信息监管,维护信息安全”“打击诈骗,绝不手软”“立法监管,切实到位”等。(2)徐玉玉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她的生活基本完全被学习占据,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注重对孩子普及相关的教育,孩子可能会有防范的意识,悲剧可能也不会发生,由此也可立意为“学校不能只重视文化课教育”“多渠道指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等。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快乐的含义是行动。(2)不要随波逐流。(3)要勇于逆流而上。(4)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浮云”“落日”中能捕捉到离别之意,历史遗迹中可生发出兴亡之慨,日常小事中能悟出人生哲理„„你若有心,生活处处散发着诗意。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现诗意。(2)诗意的栖居。(3)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4)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3)共享创造和谐。(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上,一位老人用拖把沾水在水泥地上写字,龙飞凤舞。很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感叹,这么好的字,很快就干了,看不见了,太可惜了。这也是一种文化,应该留下来给后人看看,不能说没就没了。老人却说,写字就是图开心,何必要留痕迹,让我把字留下来,反而写不好了。字迹干了,我没有前面的压力,会写得更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老人的角度:(1)看淡结果,享受过程;(2)忘却已有成绩(成功),可以赢得新的进步;(3)过程固然重要,但结果也同样重要。
从市民的角度:民族文化应留存、传承。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自拟题目;(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隐去浮华,追求本真;(2)质朴为人,率真为事;(3)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围绕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有对夫妻,他们遇到了死神。死神说:“你们俩阳寿总和已经到了,只能活一个,你们猜拳(石头剪子布)吧,输的就得死。”他俩耳语一阵之后出拳:妻子出了剪子,丈夫出了布,——丈夫输了。妻子拽着被死神带走的丈夫哭着说:“说好了一起出石头的,为什么你却出了布?”丈夫什么也没说,平静地跟死神走了。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可以分别揣测一下丈夫和妻子的想法。因为之前商量好要同时出石头,妻子选择出剪子是想牺牲自己,让丈夫活下去。而丈夫出布则有两种可能:想赢了妻子,自己活下去;多年夫妻生活使他非常了解妻子,深知妻子愿把活的希望留给自己,自己则比妻子多想一步,牺牲自己。但最终的结果是丈夫死去,妻子生存。如果认同丈夫的自私,可立意为:做人不可自私,算计别人终将算计自己,奸诈只能害自己。如果认同妻子与丈夫的奉献精神,则可立意为:甘愿奉献的人赢到最后,做人应善良、厚道,人间大爱是理解。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无所息;生于奋斗,死于懒惰。(2)守住你的位置;让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3)尸位素餐者诫。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碰击,碗发出沉闷、浑浊的声音,他失望地摇摇头,他几乎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没有一只满意的,就连老板拿出的自认为店里最好的碗中精品也被他摇着头放回了原处。
老板很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就是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说:“你拿这只试试,包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他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果真如此,老板说:“道理很简单,你首先拿的那只碗是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沉闷、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
年轻人豁然开朗地感叹道:“是啊,就像一只碗与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样,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也需要付出真诚。如果自己带着猜忌、怀疑甚至戒备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怀疑。”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想别人怎样待自己,自己也要怎样对待别人。(2)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撞出最好的别人!(3)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是你应该与人为善。(4)你付出了真诚就会得到相应的信任,你献出爱心就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诗歌式材料作文练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席慕蓉说: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埋藏心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山流水难遇知己;(2)人性的“死角”;(3)时间带走了什么,带来了什么;(4)“怪”与“不怪”辩证观。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让理性为爱开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让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诚可贵,理性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人间,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的。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创造出最好的自己;(2)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是谁;(3)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三、漫画式材料作文练习
13.下图是2015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下边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困窘的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富足;(2)生活不能没有浪漫的情怀;(3)既要坚强地生存,更要诗意地活着;(4)追求精神远比追求物质重要。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爱之有法,爱要用正确方法;(2)放手让孩子经受风雨;(3)不要多此一举,不做无用功。
1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放思想。(2)勇于冲破精神的牢笼。(3)解放心灵。(4)打破惯性思维。
第四篇: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写作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写作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浮云”“落日”中能捕捉到离别之意,历史遗迹中可生发出兴亡之慨,日常小事中能悟出人生哲理„„你若有心,生活处处散发着诗意。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参考立意)(1)发现诗意;(2)诗意的栖居;(3)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4)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参考立意)(1)隐去浮华,追求本真;(2)质朴为人,率真为事;(3)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席慕蓉说: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埋藏心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参考立意)(1)高山流水难遇知己;(2)人性的“死角”;(3)时间带走了什么,带来了什么;(4)“怪”与“不怪”辩证观。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参考立意)(1)创造出最好的自己;(2)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是谁;(3)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当今世界,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可谓“天涯若比邻”;而另一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可谓“比邻若天涯”。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为“远和近”,“远”为物理距离,“近”为心理距离,现代生活在实现“天涯咫尺”的便捷化交流的同时,却又出现了“咫尺天涯”的心理隔膜,一如顾城的小诗《远和近》所写的:“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把话题放在当下的背景下来呈现,就有了针砭时弊的作用。为何会出现“咫尺天涯”的状况?有现代人心理的孤独、被手机等通信设备所控制与“物化”、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流逝等众多的因素。如何跨越心理距离,达到心灵的融合,治疗现代人的心理痼疾?可由此引发众多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既可以深化主题,也让作文有了现实的功用。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要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观点型材料作文题,列举了关于潮流与自我的三种观点:第一种强调追寻潮流,融入潮流,乃至引领潮流;第二种强调坚持自我,不为潮流所动;第三种强调把握好分寸,辩证看待潮流与自我的关系。写作时,应选择其中的一点,不可照单全收,以致观点模糊甚至自相矛盾。如何选择,可依据自己感受最深、有充足理据的一点构思行文。另一方面,题目对文体有要求,即论述类文章,要求有论有述,述论结合,不可空发议论,也不可堆砌论据而不加阐发论证。这是对写法的要求,也就是要做到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有机结合。
从构思的角度,无论是引领时尚潮流,变一味模仿为创新引领,还是坚守内心自我,保持如一本色,都可以在科技、文化、商业、政治等不同领域,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加以论述;而第三种,需要辩证分析,论证时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既肯定又否定,而要强调潮流与自我的相互交融、相互转化。
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科技让人类变得“强大而自信”;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又似乎变得“渺小而无助”。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作文材料中,人类在科技面前变得“强大而自信”,是因为人类凭借科技实现了很多前人未能做到的事情,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类也变得“渺小而无助”。因为世界变大了,人类就显得渺小了,人们在惊叹科技的魅力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自然中的渺小。这则材料总体来说主要是论述科技和人类的关系,而其中“强大而自信”和“渺小而无助”看似对立,实则核心是人在科技面前应保持怎样的态度,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立意即可。再强大的科技也只能是人创造的,只能为人所用,所以人类不应该在科技面前自叹不如。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蒙田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西塞罗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歌德 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作文题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引用了三句名言,这三句名言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将其看作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分别来看,蒙田的名言强调“头脑”,可理解为人的头脑来自天赋、学习和实践;西塞罗的观点强调理智的重要性,经验主义不可取;歌德的名言,以导游者作为思想的形象化比喻,强调有思想才能自觉地把握前进的方向。行文若只根据其中一句来写,显然是偏离题目本意的。抽取三句名言的关键词“头脑”“理智”“思想”综合来看,“头脑”其实是“思想”的另一种表述,侧重指人的思想来自何处,第二句侧重思想中理智的作用,合起来看,这些材料重在表达思想的作用、意义以及从何处获得思想。行文可以从为何需要思想、思想的意义体现在何处、如何拥有思想等角度展开。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要做我自己,我要为自己而活。当代青年如是说。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作家林语堂说。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对于本题而言,可以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来审题立意。材料的含意丰富,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做自己”的重要性,但侧重点不同。当代青年说“做我自己”“为自己而活”,表现了当代青年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林语堂说“能做我自己的自由”“敢做我自己的胆量”,表明林语堂清楚“做自己”需要资本(自由和胆量),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具体来看,可供参考的立意角度有:(1)做自己,为自己而活;(2)要有做自己的资本;(3)要有做自己的勇气。但有的同学可能会从“自由”与“胆量”的角度立意,这是因为没有扣住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和语段的关键词句来分析,仅仅抓住材料中的某一非关键词语来思考,这种审题方法是写材料作文题之大忌。1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就是一局棋。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因最初顾虑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如果你不懂得计划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手;如果你没有参谋,必定是个孤单的棋手;如果你因为输不起,不敢入局,必定是个最傻的棋手。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这则以棋喻人生的材料,意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问题,立意角度很多: 从“忙中出错”看:深思熟虑很重要,效率不光看速度。从“顾虑太多”看:时间分配要科学,通盘考虑才是真。从“认输态度”看:态度决定高度,坚持才能成功。从“计划未来”看:目光需长远,步骤需清晰。从“参谋”看: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从“不敢入局”看:无勇者无功,参与才有希望。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谚语)审题提示(1)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采用的是一则短小而隽永的谚语。谚语借助比喻和对比,感叹母爱的长阔高深,并揭示儿爱母亲与母亲爱儿的不对等。“母爱”“孝心”和“回报”,可以说是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则材料的三个关键词。
看到这则谚语,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古话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这些谚语、古话和诗词名句,传达的是中华民族所重视的亲情和孝道。命题用意显然在于引导考生感悟亲情。比如,用心体会父母亲给予自己的关爱、关注并思考空巢老人现象、对父母要给予精神赡养等。谚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是一句俏皮轻飘的顺口溜,传达的是一个严肃沉重的社会话题。(2)阅卷提醒
①谚语以分号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对照互补的两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爱的不对等”是其感情内核,也是作文应择取的核心立意。如果考生侧重写“儿想娘,扁担长”同时也涉及“娘想儿,流水长”,这是切合题意的。但是,考生只抓住前半部分“娘想儿,流水长”,写母亲对自己持久的呵护与惦念,则是偏题之作。②对于谚语中的“儿”和“娘”,考生审题立意时可实写母子亲情,也可以拿“游子”与“故乡”(“祖国”)与材料中的“儿”与“娘”类比行文,关键要自然圆融,言之成理。如果有考生抓住材料中的“长”和“短”来写爱情、友情等情感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应视为“略有牵强”,给分不得超过48分。
③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主旨明白,命题导向明确。这就要求考生直面“亲情不对等”这一主题,或发表看法,或抒发感慨,或叙述故事。文体方面,议论文以能针对现实生活提出高明见解并作辩证分析为佳,记叙文以事件真实、情感真挚并讲究叙事的技巧为佳。
④评判记叙文,要看它的主题是否体现(或暗含)材料主旨,要看其章法技巧(比如有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如何。还要看作者的语言功底。既看作者写什么,也看怎么写,做到整体把握,依“质”赋分。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我们要防范他人。要小心翼翼,不停地试探,之后才能迈出脚步,不然就可能上当受骗。防范他人其实是自我保护。
有人说,我们要相信他人。因为对于他人,我们自己也是他人;相信他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才会消除,才会活得轻松快乐。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审题时可以分别从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也可以综合两个观点来立意。如从“要防范他人”的角度立意:要有防范意识,防范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等。从“要相信他人”的角度立意:与人和谐相处,在相信中赢得快乐等。综合两个观点来立意:掌握好与人相处的尺度等。
第五篇: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
(用时:40分钟 满分: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
④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注 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答案 C 解析 文句大意: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钰贪污,钱钰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钱钰贪黩”作“劾”的宾语,“高上达等”做“嘱荐”的宾语,要放到前句,不要做后句的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解析 A 解析 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士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答案 B 解析 “罢免”一词不正确,原文为“降黜有差”,明珠等大臣或被降级或被废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
(2)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参考译文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八年,授官江南吴江知县。机智能干精明干练,擅长判定诉讼案件。征收赋税推行版串法,官吏不能够狼狈为奸。做官七年,他的政绩是江南一带最好的。
二十五年,当时河督靳辅请求停止疏通下河,修筑高家堰大堤,详细地测量堤外的田地作为屯田,说可以增加年收入几百万。巡抚于成龙意见不合,皇上让尚书佛伦前往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提议。二十七年,郭琇上疏弹劾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客陈潢的一面之词阻止疏通下河。皇上驾临乾清门,召集诸大臣,颁布郭琇的奏疏,令诸大臣一起审察商议。不久靳辅入宫觐见,(皇上)又召诸大臣一起议事。郭琇再次言明屯田害民,最终靳辅被判免官,郭琇被提升担任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郭琇上疏弹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营私,详细地列出了各条罪状,并且还有佛伦、傅拉塔与靳辅等勾结串通的罪状,于是明珠等人相应地或被贬退或被废黜。郭琇的耿直敢言名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钰贪污,钱钰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判决还没有下来,郭琇上疏说:“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诏书责怪郭琇怀疑揣测。不久法司上奏郭琇请求帮助举荐的事实,判处他免官的刑罚。皇上因为郭琇平日耿直敢言,改为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皇上南巡,郭琇在德州迎驾。回到京城以后,(皇上)下令大学士阿兰泰等说:“原任左都御史郭琇,之前是吴江县令,官做得很好,百姓感念歌颂至今。这个人有胆量,可以授予湖广总督的职位,令他驾乘驿马疾行赴任。”郭琇受命上任,上疏说:“黄州、武昌两府军粮二万七千有余,运给荆州、郧阳汛地,相隔千里,运输费用不可计量,请求改用钱钞。江夏等十三州县有已亡明朝的藩王的产业,这些地方土地贫瘠赋税繁重,是百姓产粮的数倍,请求全部减少征收。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临长江的地方,洪水侵蚀,土地崩塌,有赋税却无法耕种的土地有三百多顷,请求免除这些田地的赋税。”(皇上)都答应推行(郭琇的奏请)。
四十年,因为生病(郭琇)请求辞官,皇上说:“郭琇病得很严重,想要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都不可得到,能和郭琇一样的人有几个呢?”不久,郭琇因为病重再次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仍然劝慰挽留他。五十四年,郭琇去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闳字夏甫,彭之孙也。少励操行,苦身修节。父贺,为彭城相。闳往省谒,变名姓,徒行无旅。既至府门,连日吏不为通,会阿母出,见闳惊,入白夫人,乃密呼见。既而辞去,贺遣车送之,闳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及贺卒郡,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礼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服阕,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从父逢、隗并贵盛,数馈之,无所受。
闳见时方险乱,而家门富盛,常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奢,与乱世争权,此即晋之三郤矣。”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旦于室中东向拜母。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贼相约语不入其闾,卿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于土室。
二弟忠、弘,节操皆亚于闳。忠字正甫,初平中,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弘字邵甫,耻其门族贵势,乃变姓名,徒步师门,不应征辟,终于家。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从太守赵谦击之,军败,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于陈,诏秘等门闾,号曰“七贤”。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袁公窦氏之闲,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节选自《后汉书·袁闳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B.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C.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D.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答案 C 解析 本题画线句子中,“陈平”“邴吉”“夏侯胜”“陈掌”“邴昌”都是人名,“阴谋”“阴德”“子孙”“大致”都是常用词,依据这些信息,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可分析出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从陈平有很多阴谋看,就知道他的后代必然会被废弃;从邴吉具有阴德看,夏侯胜就认识到他的封侯会延及子孙。结果陈平的曾孙陈掌最终没能封侯,而邴吉的孙子邴昌称却能够继承封国。这样比虽然有些不同,也没有什么可以斥责的,但其道理大致上是一致的。据此可正确断句。画线句子加标点为: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赠,即赠给死者家属钱财以办理丧事。B.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带和丧服,缞绖指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出服丧之意。C.服即丧服,阕有停止之意,古代丧期一般为三年,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D.徵聘举召,指的是当时科举制度下的遴选官员的方式。答案 D 解析 “徵聘举召”应属于察举制,从本书的年代可知应在科举制形成之前。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闳去拜谒担任彭城相的父亲,其父派车相送,袁闳不肯乘坐,并反对郡中那些无知者,由此可知袁闳是一个砥砺德操品行、苦心修为的君子。
B.黄巾军因为忌惮袁闳家门富盛,所以相互约定不进入袁闳家所在的村子骚扰,同乡人就来袁闳家避难,得以保全性命。
C.传主为袁闳,文章重点记载了袁闳的省亲、守孝、潜身等事,却在文末提及袁忠、袁弘、袁秘,意在凸显子孙之盛深受其先人仁心褔祚的观点。D.“论曰”类似“乱曰”“赞曰”“太史公曰”“异史氏曰”,一般置于传记文章的结尾,大都为议论性文字,对前文所记之人事展开议论,一般用韵文写成。答案 C 解析 A项“并反对郡中那些无知者”与原文不符,文中的“反”即返回,指回家之后。B项无中生有,“因为忌惮袁闳家门富盛”错,文中并没有说明“家门富盛”是黄巾军不来骚扰的原因。D项“一般用韵文写成”错,有的用“韵文”,有的用“散文”。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从父逢、隗并贵盛,数馈之,无所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居住的地方逼仄简陋,以耕田求学作为事业。他的叔父袁逢、袁隗都很富有,多次馈赠,他也不接受。
(2)等到母亲去世,袁闳不穿孝服不设置灵位,当时没有谁能够叫出他的名字,有的人认为他是个疯子。参考译文
袁闳字夏甫,是袁彭的孙子。少年时候砥砺德操品行,自己苦心修为节操。父亲袁贺,是彭城相。袁闳前往省亲拜谒,他改变名姓,徒步出行。到了父亲所在的府衙,连续几天办事的人不给他通报,正逢他的奶妈出来,看见袁闳,十分吃惊,进入告诉夫人,这才秘密招呼他进去相见。不久袁闳告辞离去,袁贺派车送他,袁闳称晕车不肯乘坐,回家之后,所在的地方没有知道袁闳探亲这件事情的。等到袁贺在郡里逝世,袁闳兄弟迎丧,不接受赠礼,穿着孝服扶灵柩,冒着寒冷,因为行礼,人都变瘦了,手足流出血来,看见的人没有谁不为这件事伤心的。袁闳守孝完毕,上司多次征召,他都没有答应。他居住的地方逼仄简陋,以耕田求学作为事业。他的叔父袁逢、袁隗都很富有,多次馈赠,他也不接受。
袁闳看到时势正危险纷乱,但自家富裕,常对兄弟叹息:“我们的先人富裕,后世的人不能凭借德行来守住这些,只是竞相骄奢,在乱世争夺权势,这就是晋国的诸多纰漏啊。”延熹末年,朋党的事将要暴露,袁闳就打散头发与世隔绝,想把自己的行迹隐藏在深林里。因为母亲年老不宜远走,他就在自己住的庭院四周筑起土室,不开房门,从窗口放进吃的喝的东西。早上在房中向东方拜谒母亲。母亲思念袁闳,时常前往探视,母亲离去,就自己关上窗子,兄弟妻室儿女没有谁能看见他。等到母亲去世,袁闳不穿孝服不设置灵位,当时没有谁能够叫出他的名字,有的人认为他是个疯子。潜藏自身十八年,黄巾军起义,攻陷郡县,老百姓惊慌逃散,袁闳诵读经书不离开。黄巾军相约说不进入他所在的村子,人们到袁闳这里来避难,都得以保全幸免。年龄五十七岁,在土室中逝世。
两个弟弟袁忠、袁弘,节操都比不上袁闳。袁忠,字正甫,初平年间,担任沛相,坐着简陋无装饰的车子去上任,凭借清正诚信而闻名。袁弘,字邵甫,因为自己家族人有权有势而觉得羞耻,于是改名换姓,徒步去求学,不接受征召,最后在家里去世。袁忠的儿子袁秘,担任郡中门下议生。黄巾军起事,袁秘跟随太守赵谦去攻打,结果遭到失败,袁秘和功曹封观等七人用身体来抵挡刀刃,都在阵中战死。皇上下诏赐封袁秘等人的门闾,号称“七贤”。
史家评论:从陈平有很多阴谋看,就知道他的后代必然会被废弃;从邴吉具有阴德看,夏侯胜就认识到他的封侯会延及子孙。结果陈平的曾孙陈掌最终没能封侯,而邴吉的孙子邴昌称却能够继承封国。这样比虽然有些不同,也没有什么可以斥责的,但其道理大致上是一致的。袁公与窦氏之间,对帝室竭尽忠心,伸张正义,正直不移,可算得上是建立了王臣的功业。当他处理和楚王的案件时,不曾以贪赃的罪名审讯人,他的仁慈之心就是延及子孙。他的子孙兴盛,不也是应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