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已查重)
手机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实践
重庆市北碚区**小学校 *** 400700
摘 要:随着手机(文中的手机均指智能手机)功能的提升和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设备了,很多学生 “机不离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玩手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其实智能手机不但具有电脑的功能,它还有很多传感器,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的个人学习终端。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手机的这些新功能,并在课堂中使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科学课 互联网 手机传感器 碎片化学习现在手机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须品,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媒体播放、智能控制、网络访问、计算服务一体智能设备。从二三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老人,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的人都在使用手机。虽然有的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但还是有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手机带到学校。“堵”不如“疏”,由于手机功能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特别适合科学课使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手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改进我们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方式,让手机为科学课堂服务。
一、利用网络技术,改变科学教学方式
现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班班通”已经把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
1、“互联网+课堂”让互联网走进课堂,让我们课堂与世界相连。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手机到科学课堂上来,容许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上网,让手机成为课堂的教学助手。手机可看微课与微视频。科学课的资源中,有很多微课和微视频,老师在课前可以把这些资源放在班级QQ群空间里,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观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学的内容,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课堂上,老师的知识面和老师的教学准备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生成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老师也无法完全预设,老师的预设的内容更无法应对生成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中有了手机网络,也就掌握了知识储备的主动权,师生可以随时查询各种知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特别是在课外,学生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要问老师,老师经常都有可能回答不上,有了手机网络,老师可以很方便的访问互联网,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
2、用于推送学生活动视频。现在的科学教学活动,很多都以小组为核心开展探究性活动。特别是在学生参与的各种实验性体验活动中,课堂展示无疑是最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展示往往需要各种实验设备的配合,有的实验器材不易搬动、可见度差。此时,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一个摄像机,把学生的实验探究场景通过教室里的网络系统,利用手机来控制电脑,实时的展现在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
手机控制电脑的软件很多,但是手机屏幕投到电脑上的软件却很少,如果你的手机和电脑上安装了“应用宝”,这就好办了。我们打开手机端的“应用宝”,点击最右上角的“管理”中“连接电脑”来进行手机和电脑的连接。连接成功过后我们选择菜单栏中的“我的手机”,然后选择“工具箱”这个标签。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位于电脑屏幕中央,单击电脑屏幕手机上的“播放按钮”,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就可以实时的显现出来了。如果我们想看大一点手机屏幕,可以选择全屏模式。如果我们需要横屏来显示学生的实验情景,这个软件还给我们提供了横屏显示功能,让我的视野更大一点,让学生的感观更好。
二、发掘新功能,拓展新用途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玩手机,因为手机可以打游戏。可是他们不知道手机除了可以打游戏外,其实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功能。当我演示用手机的红外功能对教室的电视机进行控制的时候,同学们都投来了好奇的眼光,他们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的手机上都装有很多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能感知人们运动时的快慢程度,当我们拿着手机在不同方向上运动时,软件通过传感器数据的计算机,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运动情况;陀螺仪原是用在航天器上的高级设备,现在也用在手机上了,它能感知我们人体的各种旋转动作;磁力传感器,它能够感知到物体所发出的磁场强度;光线传感器能感知环境的亮度;距离传感器能感知物体的距离;GPS传感器能记录你的径度与纬度。这些传感器的加入,让手机功能有了一个飞跃,给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感器应用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测量心率时,可以安装 “心率检测” 软件,将摄像头贴着食指头,测量时手机会自动打开闪光灯,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当前心跳的速率。我们在认识星座时,可以安装星图软件“Star Chart” 或“Google星空”等进行教学,手机能够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感知人们当前的经度和纬度,再利磁场传感器感知当前的方位,再利用陀螺仪感知的我们屏幕所指的方向,这时手机软件就能根据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计算出手机屏幕背对着天空方向的星座图,顺着屏幕的方向我们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和手机屏幕显示一样的星座了。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安装“分贝仪”、“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音的大小和音高,利用“调音器”为各种乐器调音。在教学“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安装“磁力仪”这款软件来检测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在教学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安装“照度计”来测量环境光亮度的大小。
智能手机在科学实验中的“新”用途,让小学生也深感我们小学的科学课再不是什么“小儿科”了,而是“大科学”。学生信心满满的像科学家一样投入各种测量中,不但为自己测量心跳还为自己的家长测量,有的同学还为邻居同学进行二胡调音,增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利用碎片化学习,延伸学习时空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北宋欧阳修早就提出了碎片化学习,他说的“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即使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一刻不得放松”,和我们今天提的碎片化学习真是异曲同工。
碎片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开展碎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精选和设计适合网络学习的内容,将课程的重点、难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上传至网络。把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空闲的、短暂的、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这些学习长度我们可以控制在 4-8分钟,在学生注意力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厌倦、困乏或脑力不支的感觉。这种学习使学生愿意学、兴趣浓、学得进、理解透、记得住。
手机应用中的第三方软件也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比如:通过“太阳能系统3D”壁纸可以了解太阳系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通过“植物百科” 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习性,成长阶段照片,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增加知识;通过“墨迹天气”,了解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通过“消化系统研究”可以了解营养和消化系统。这些界面友好,信息丰富的APP深得学生的喜爱,可以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过程。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课内的学习,课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小学科学有很多对动植物、岩石、天气等的观察以及对环境的研究,有的无法在课内实现。我们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后,用手机把观察的照片发布到微信朋友圈或者自己的QQ空间里,和自己的伙伴和老师一起共享,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宽泛的知识。通过同伴和老师的积极评价,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兴趣。
我们只要不经意的放眼环视周围,低头看手机的人比比皆是。这时你会感叹:手机时代来了!时间和实践都将证明,王竹立教授的判断和预言——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手机,将变成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新常态,这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把手机应用到小学科学课中,是一种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实现 “人手一机”情景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智能手机传感器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吴向东《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年9期。
2、《传感器在手机中的应用》鲁建全 贾晓燕 《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年2期。
第二篇: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动脑、动手制做能力,对科学素养的养成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什么是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利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动手研制的教具、学具、标本、模型等叫自制教具。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大自制教具观念,大自制教具,是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切媒体和工具,都纳入教具的范畴。除教具、学具、标本、模型及实验训练器材外,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所需的教具(科技作品)、生产、生活用具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切工具和材料等。
有人提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不要自制教具”。我认为,新形势下,自制教具还是有存在价值的。不但要自制教具,而且要大力提倡自制教具,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学问的精进、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庸置疑,学生的兴趣越强烈、越广泛、越持久,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越强烈,思维也会随之活跃。可以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启迪学生智慧的动力,缺少了兴趣就等于缺少了学习、训练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求知欲旺的特点,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首先要想方设法,巧妙构思,自制教具,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校的李卓然同学,由于她是一位女生,不爱动手,特别是电路方面的组装活动不愿动手操作,通过参加自制教具的几次实践活动后,看到别人成功的喜悦后,也参加到活动中来,而且越发变得爱动起来了,对电路方面的自制教具活动感兴趣了。气象站是学生陌生的地方,在讲《风的观测》一课时,利用《气象站模型》,既可以显示出风的方向,又能模拟显示出风力的十三个等级,学生真实的见到了一个简易气象站,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使抽象的知识简单易懂。通过自制教具的直观性,简单明了,科学变得就象在身边。
第二、自制教具活动使师生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师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自制教具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如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大家就千方百计去研究自制工具如:镇子、锤子、小钢锯、冲子、及画线工具等。
如:制作“风的形成演示箱”时,用的材料都是旧的,我和同学又都不会木工,缺乏技能,可是同学们和我都没有把它当作困难,边学边干,有的回家请教大人,有的干脆拿回家去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制作完成了“风的形成演示箱”在活动中学生不怕吃苦,有着不做完成任务不罢休的劲头,体现了学生的顽强意志力,通过制作,学生学到了很多简单的技能,提高了分析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自制的“风的形成演示箱”所吸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变的一目了然,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很容易观察到了风形成的现象,使得他们学科学,做科学的能力提高了。
第三、自制教具过程中,制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进行教具制作的过程中,我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他们讲授一些科学发明创造的事例,既有简单的事例又有十分复杂的,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多问为什么,把手中不方便的工具改造成方便的工具,通过这样的改造后,使之更加适用,功能更齐全、更有推广价值,也是一种发明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潜能发挥的目的。
通过教具制作的实践活动,学生能自制一些简易教具,如:李想同学,他对教具制作很感兴趣,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体育教师要一条一条地画跑道,画出来的跑道线条不流畅宽度不均匀。他突发奇想制作出了画跑道的工具,利用一跟和跑道宽度一样的木条,根据三角形稳定的原理制作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框架,顶角和一根木棒相连,底边的两端钉上螺丝钉,拉着木棒便可轻松快捷地画出跑道,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结果跑道很快就画完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加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制作出许多有价值的小创作,并且,往发明创造编辑部投稿,有的还发表在书中。
第四、师生动手自制教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在制作“起重机模型”时,为了使起重机能模仿真实的场景,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实验,调整,克服了没有现成材料,塔身还要利用稀焊的方法,一根,一根的焊接成塔身,经过不断摸索,从玩具上拆下有用的部件,经过师生之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制作成功“起重机模型”。在演示时,它即能让钓钩升降,也能让钓壁旋转,并且操作简便,效果直观,各部分部件工作透明,易于学生观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坚持“学中做”与“做中学”共同发展,大力强化“做中学”。师生通过开展自制教具的研制活动,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做”与“学”的关系外,还要把做出的教具更好用于实验教学,用好自制教具。
第五、利用自制教具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一课的教学,由于四季的成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比较困难,据了解,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发生变化造成的,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就利用自制教具来突破这一重难点。即:用小地球仪代表地球,用泡沫在其上方插上四根铁丝分指四个方向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调整光线的高度与地球仪一致。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始终是围绕地轴倾斜转动而且倾斜角度不变,使用时通过移动地球仪观察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从而理解四季的成因是由于太阳光的直射或斜射造成地球上温度不同而形成了四季。这样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自制教 一目了然,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了。
第六、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受经济条件限制,我校的仪器配备并不是特别完善,而有些已配备的仪器,实验效果也不够明显或理想,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动手,自制教具。比如,“水力发电”模型,在讲完《电从哪里来》一课时,我们把它搬到自来水边,让大家看一看当水缓缓的冲动水轮时,小灯泡发出了闪亮的小亮光,使得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玩的可开心了.在活动中,他们不但了解了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而且还在玩中树立起了立志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远大理想。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成学生和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复杂的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变得简单起来。把学生想都不赶想的事情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把教师的教育能力发挥到了极至的表现,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了,学生易于理解了,这也就是自制教具的魅力所在。
第七、师生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研制教具,培养了师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科学课教师就像是一个“捡破烂”的,对生活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师生自制自备,即克服了缺少实验仪器、设备的困难,又能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发扬了“节约光荣”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教师眼中,别人的扔掉的东西,往往是宝贝。自制教具的材料大多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的物品,玩具上的电机、电器上的导线和开关、可乐包装等等,都是自制教具的好材料。教师时刻都在收集这些材料,进行构思、制作和改进,制作出更多好的教具来。
总之:自制教具是教师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进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它能弥补商品教具的不足,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生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服务于教学,还可以还原生活;而且,教师制做教具的能力和精神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制教具的应有价值。
第三篇: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清河区黄莲树完小黄忠贞
小学科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探索自然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问;是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想探究的一门课。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好奇、兴趣和理解力。鼓励和提高孩子们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问题、大胆做出预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让他们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要把他们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计划,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学好科学知识。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好奇、兴趣和理解力。鼓励和提高孩子们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问题、大胆做出预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要让他们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要把他们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计划,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认识。
一、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兴趣就是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能作为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手段,又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促进学生紧张地、长时间地开展认识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儿童学习研究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巧妙地设疑和质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让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机地展开教学。
第四篇:手机在互动教育中应用
手机在互动教育中应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的振兴。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建设高效率的教育管理体系,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数字校园”建设中,通过与校园现有平台或资源紧密结合,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之间互动与沟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1平台系统目的:
1、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建立通过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主动交往、反馈信息、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力争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外部环境;
2、促进学校管理者与家长的互动。形成学校主动积极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同时以实际的行动,能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行动。学校管理者应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通过对“家校互动”重要性的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教师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寻求家庭和学校的互动,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3、促进家长、教师互动。教师与家长间的通过方便、高效互动的“家校通”平台进行充分沟通;
4、促进家长、学生互动。子女行为的改变与家长行为的调节是相互影响的,建立一种学习型的家庭是家长、学生互动中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互动”教育为核心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潮流促使校方、家长越来越关注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配合与协调,学校本身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宣传。2 系统平台组成部分:
2.1智能话机
就是安装在到学校的公话终端,提供给学生进行电话拨打、收发短信和上报考勤数据。
智能终端主要分为有两种:宽带智能终端与窄带智能终端。
宽带智能终端:通过TCP/IP协议,把考勤数据和留言上传到互联网上一个具有固定IP的宽带接入服务器,由宽带接入平台采集数据并存入核心数据库;宽带智能终端可以外接4个考勤机,以便提供报安短信需求较高的学校进行应用。
窄带智能终端:通过FSK协议,把考勤数据和留言上传到PSTN上一个具有固定中心号码的语音接入服务器(IVR服务器),由语音接入平台采集数据并存入核心数据库。同时核心数据库把需要发送到智能话机的数据(学校通知、家长留言、商家信息)分发到各个学校的智能话上。2.2家校互动平台
包括了固网短信接入系统、核心数据库、网站IIS服务器、短信网关接口系统和语音查询系统。
2.3固网短信接入系统
收到固网短信接入平台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码,再报存到核心数据库系统里。2.4核心数据库系统
根据做出相应的处理,把是小灵通用户的发短信发到短信网关接口系统,把非小灵通用户的数据(需要语音通知)的数据发到168语音系统,并同时根新网站IIS服务器。同时把需要发到智能话机的数据转发到固网短信接入系统。2.5 网站IIS服务器
是家校互动平台的门户网站,使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应的查询和设置功能。家长可通过网站,查询所属学生的留言和相关信息,并可对亲情号码等内容进行设置;
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发送学生成绩、学生评语和考勤报表等方便学校管理;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可登陆网站上的“交流论坛”,进入各个聊天室后,进行学习交流、生活交流、子女教育交流、情感交流等; 2.6
短信网关接口系统
对短信网关进行收发的连接。把终端上报的短信和考勤通知通过短信网关发到家长的小灵通手机上。并把家长小灵通手机发上来的短信接收后,保存到核心数据库里,再通过固网短信接入系统把短信发到对应的智能话机上。2.7
语音查询系统
家长可以拨打家校互动平台的特服号就能进入家校互动平台语音查询系统。语音系统提示菜单式的语音导航功能,用户只有按几个按键就可以听到相应的语音。系统提供了学校通告、学生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功能,并可以让用户留言或收听别人给该用户的留言,达到了双方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3 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先进的WEB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了真正的零客户端,系统更加安全,访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系统的开发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WEB开发语言C#和开发框架ASP.NET设计开发而成的基于B/S三层网络结构的先进系统。平台提供多功能的语音查询服务,家长只需通过电话,按照语音提示,就可查询学生的考勤、语音留言、成绩等信息。平台采用独特的设计模式,支持模块的延展、开发技术的延展以及提供中间键接口与其它系统有机整合。模块的延展表现在系统的“平台化”,即开发人员或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已完成的新的模块整合。
系统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分为互联网使用的网站系统和内部网使用的网管中心系统。使用双网络工作,采用独特的三层加密算法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完善的权限设置来提高软件的安全性能,保证系统和数据安全。如:普通操作员登陆需密码验证,对网站操作者增加验证码验证等等。
采用基于Web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系统和最新的数据集概念,使数据和程序完全分离开来,不仅保障了数据的稳定性,同时给系统扩展和升级带来了许多方便。除了对硬件要求稳定外,系统设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一定限度内存消耗的时候,能够自动清除多余的内存占用;能够定期备份数据(或手动备份)及定量清除无关紧要的历史数据(或手动清除),以降低资源占用,提高效率,保证系统稳定性。
操作简单,系统设计力求人性化,为每一步的操作都具备详细的说明或提示,使每一位操作员能够轻松使用,无须作专门培训;灵活的权限控制;完善的系统日志记录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中的课堂教学提问的应用价值
小学科学课中的课堂教学提问的应用价值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化社会,科学课程势必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就决定了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这些主要是通过每堂课的学习来培养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巴尔扎克说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是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学生思维广度,提高学生思维层次。
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而问题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提问牵制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学的主要目标前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教师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能力形成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
在教学中,恰当地提问不仅能达到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巧设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提问方法不科学,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活、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