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待挫折1
对待挫折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这一切都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实早已经有很多中外伟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一千多次,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才最终找到了钨丝;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的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霍金顽强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两个半年过去了,他不仅坚强的活着,还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轰动了世界,他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以他的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遇到挫折时,就不应该怨天由人,应该树立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服。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中小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的中小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时,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高尔基说:“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的态度,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中小学生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某中学的一位教师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急着赶回家吃饭,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心慌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的说改乘公共汽车。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一个女同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 该实验说明中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可以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
2、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7、集中精力处理近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9、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幼年周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第二篇:读《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有感
读《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有感
近几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很
久没有静下心来,完完全全的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 暑假开始,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一定要把书架上那几本很久没动的书好好的读完,等儿子睡下后,我拿起书看了起来,这一看便越看越来劲,完全没了睡意……
“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我,它的人生才会色彩斑澜,我们大人如此,孩子又何尝不是呢!”这是陶红亮的 《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
我们的孩子,和现在的学生,常常喊苦喊累,想想他们是很忙碌,但那绝不是苦。现在每一个家庭,多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什么活、什么困难都大包大揽,再大的苦也是自己扛着,从不让孩子知道,认为完全没那必要,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真的就够了吗?也许孩子在我们的带领下,可以安全在过马路,可以在闯祸之后进行道歉并做出弥补,但这是完全不够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可能顺顺利利的,许多家长自己虽然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磨练了信心和能力,但剥夺了孩子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为孩子制造一些障碍,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不再是温室里的花草。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没有人能顺顺利利地走过一生,生活的路上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纵然我们不喜欢处在逆境,但教给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逆境,学会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激发斗志,学会自己爬起来,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战越勇,快乐的生活下去。做为母亲我会在日后的日子里,以此来教育我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会把这种教育观念转达给更多的家长,并适时的加到我的班级教育中,尽我最大的努力使我的学生们形成坚强、乐观的品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为了让孩子早一天自强,早一天去拥抱世界,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从小就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懂得生活的艰辛,以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生存能力去迎接未来。
第三篇:[PK赛]关于挫折的作文:怎么对待挫折?
[PK赛]关于挫折的作文:怎么对待挫折?
成长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困难,有的人会选择逃避,有人会选自面对。
记得老师说过陶渊明。周敦颐的故事,他们都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周敦颐选择了勇敢面对,而陶渊明选择了逃避。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我选择周敦颐的方法,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但是我相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槛。记的初一时,跟同学闹得很不愉快,我曾选择过逃避,但是我发现,面对不是痛苦,逃避不一定快乐。如果每一个人遇到挫折就逃避的话!那么中国就早已不复存在。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强则中国强。
有人会说逃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如果每一个老师遇到挫折就逃避的话,中国的教育也就会陷入危险,如果每个运动员一遇到挫折的话,那么中国就不会出现姚明,刘翔。如果每一个家长一遇到挫折就逃避的话,那么每一个孩子都会学家长的逃避方法。如果一代代传下去的话,那么中国就会……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吉林省永吉县西阳镇九年镇学校初二:孙梦玲
第四篇:浅谈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对待挫折
浅谈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对待挫折
作 者: 联系电话: 单 位: 邮
编:
内容摘要:一帆风顺是人们的美好希望,然而挫折是避免不了的。教育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增强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给予他们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为灿烂的明天导航。
关 键 词:挫折观 战胜挫折 合理期待 意志
近年来,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发现,新时期校园独生子女数目日渐增多,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相互之间越来越疏远,稍有不顺就萎靡不振,甚至走极端。中小学生因心理品质差、抗挫折能力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些许的挫折面前竟然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看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依然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挫折。
漫长人生,我们渴望一帆风顺,需要成功,别人的赏识和肯定可以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让人扬起生活的风帆,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意想不到的奇效。然而,挫折也是我们避免不了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良好希冀而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逆境。逆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敢于正视、挑战挫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从而走向成功。
而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些事例:
某初中学生因沉迷电子游戏,父母规劝几句就跳楼自杀。某学生因上课作业屡次不做,老师训斥几句就离校出走。今年开学初,我班上一学生连续几天上课打瞌睡,我询问原因,他收拾书包拔腿就往教室外跑。
还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中、小学生多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在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已经历过挫折,并伴随着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因而形成了对挫折的态度:心生胆怯而消极回避。
针对于这些成长在社会主义的小康生活蜜罐之中的孩子们,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风雨,实在不能想象如何期待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首先要端正对挫折的态度,要改变学生内心对挫折的“害怕”认知,可以通过讲解、典型示范、生活体悟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挫折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地对待它;挫折是成功的基石,要善待它;对挫折应该持从容面对、积极应变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对挫折的态度,然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法国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扑屡起。”我常想,现在的社会竞争就如此之烈,将来的社会竞争会更加的惨烈。到了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谁会去让着你、哄着你、赏识你,我不敢想像将来这些孩子们怎样的生活。无论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挫折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
二、提升能力战胜挫折
人都说独生子女毛病多,应对挫折能力差,但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孩子是一张白纸,问题出在拿画笔的人身上。正是家长和老师的有意无意的过度关注和保护,导致了今天的局面。那么如何使学生们在挫折面前从容面对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耐挫力 关于远大理想,妇孺皆知的当属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样著名的还有汉朝韩信,他出身贫寒,但却胸怀鸿鹄之志。当他面对纨绔子弟的羞辱时,能够忍气吞声,坦然接受“胯下之辱”,而不图一时之快。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用于教育下一代。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英雄人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风流人物”毛泽东,“三起三落”的邓小平,“苦战能过关”的陈景润等等,他们无不是遇到过大挫折的人,正是因为胸怀远大的理想,所以他们面对大苦大累的考验不屈服,不仅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就了他们的旷世英名。
(二)家长、老师对学生要形成合理的期待
现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为了“望子成龙”,除了安排他们夜以继日的学习,还要孩子们课外承担沉重的补习负担。赏识教育家周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家长口上整天说着爱孩子,其实爱的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学习不好了,成绩下降了,名次下滑了,轻者恶言相向,重者棍棒交加。面对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常常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摊上了这么一个费心伤神的主。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对他们忆过去、讲现在、谈未来、论工作压力、摆生存风险的时候,其实是将一些生活压力过早地强加给孩子,无形中用不合理的期望涂灰了孩子们多彩的童年。
我们不妨将心态归零到孩子刚出生时的状态。那时,幼小的孩子在我们身上拉屎撒尿,我们毫无怨言甚至兴高采烈;孩子学走路跌跌撞撞,经常摔跤,我们不仅没有打骂,反而一直加以鼓励;孩子学说话,口齿含混不清,我们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亲自示范,从不会怒目而视、破口大骂。想想那时,我们的期望值不高,每当孩子出现一点微小的进步时,我们都会欣喜若狂。那时的我们能理智地认同孩子身上存在的差异,可是,从孩子踏入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孩子比我们成绩好,美丽梦想被打碎了,怎么办?于是家长们行动起来,对孩子旁敲侧击、当头棒喝,甚至拳脚相加。不久前,看到《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由于未能准确读出“菠萝”的拼音,一位母亲竟将自己的3岁女儿活活地打死了!是孩子真的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总之,不合理的期望,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给成长中的孩子造成过多的困扰。家长、教师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对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的应对,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战胜挫折、困难的成功感。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心理 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聪明。但有时候我又会觉得自己很笨,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我究竟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呢?”发出这种感慨的学生,实际上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已的价值,就会对自我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失去了生活的力量,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会盲目自信,夸大自我,目空一切。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保证一个人的个性健全良好地发展。
其次,帮助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我们有的学生,只是分数的机器,而不是一个能面对风雨的人。陶行之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我在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力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1、有意创设挫折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目的。如利用考试、体育、劳动、班会、课外活动等,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陷阱”,故意制造一些使他们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在攀越教师有意设置的障碍中,既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也能够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磨练意志以提高受挫能力;其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挫折情景。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一些稍有难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克服赏识教育的片面性,对待出错的学生该严格一定不要宽容。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只见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会充满激情甚至煽情地说:“你真行”“很聪明”“很了不起”。溢美之词,不绝如耳。与老师们一交谈,原来他们认为实施新课程了,就不能批评学生了,于是这种所谓的“赏识教育”便大行其道。这样未免也太绝对了,孩子本不完美,赏识并非万能。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学生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学生独自呆在房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三,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要给他提供受挫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受挫,而且还要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让他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振作起来,有信心重新开始。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理解孩子,要有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能力。其次才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孩子交谈时,认真、耐心地听取,千万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一味埋怨、批评。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用老师的权威,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会把委屈和痛苦憋在肚子里,这样每一次挫折都会增加他的自卑感。无论对错,我们都不要急于指手画脚地评头论足,否则孩子会因为担心受到批评和攻击而中止谈话,把自己封闭起来。理解是爱的语言,老师的爱会温暖孩子受挫的心,给予他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力量。
突然感到挫折是可爱的,因为挫折的来临更像是机遇的来临,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挫折也像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记住,昨天的挫折会为今天的顺利铺路,为明天的灿烂导航!
参考文献:
董奇:《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
第五篇:如何对待人际交往的挫折和伤害心得体会
如何对待人际交往的挫折和伤害心得体会[优秀]
生命笑对挫折才能战胜挫折,畏惧困难只会遭受失败。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就曾说:“笑对挫折和失败,它最终也将会向你露出微笑。”
没有人的工作会一帆风顺的,相反,几乎所有人都会经历过挫折的困扰,遭遇困扰的确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但还不足以让人一撅不振。但是很多上班族的受压能力很差,一时的失利,便让他们丧失自信,终日愁眉苦脸,从而在自卑与绝望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即使自己的失误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通过积极的手段补救,他们也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原本光明的前途。
挫折只是前进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成功者是不会受到它的影响的,而是不畏困难,继续前进;而失败者却相反,不仅让它成为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且还让自己在低迷、痛苦中度过。因此,面对挫折,只有微笑着振作才有可能驱散压力、战胜困难。
调整心态是征服挫折的先行军,只要能从消极心态中解放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鼓舞自己,就会为自己增加胜利的筹码。首先,当你遇到困难时应稍作冷静,客观地审视挫折出现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其次,要辩证地对待挫折,面对挫折不可一味低沉,更不可对自己的失败不屑一顾,不能引以为戒,而是要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的信心与乐观,另一方面还需积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再次,面对困难不要自己担当,因为没有人能独自承受愈来愈大的压力,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心和自我宽容的态度是从头再来的必要前提。最后,化悲痛为力量,化压力为动力,方能在汲取往日教训的基础上重拾信心。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心。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心。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心。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心。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失败我们不能坦然以对,不能认识到失败的价值,不能舍弃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态度。我们认识到自己生下来不是被打倒的,失败只是我们直步的梯子,不是压倒我们的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