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4:2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

第一篇:《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

一、说课实录(重庆红光中学----朱嘉玲(说、上课)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觉悟、心理品质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应与教学内容相对应,本框主要内容有分析造成挫折不同后果的原因和怎样才能够积极地对待挫折。因此,制定以下三个层次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造成挫折不同后果的原因;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遇到挫折时,运用具体方法战胜挫折,学以致用;思想觉悟心理目标,使学生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品质,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挫折,为树立正确人生观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分析:1从本框教学内容上看: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受现有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对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认识正确人生理想与积极地对待挫折的关系,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等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很难。因此寻找学生比较认同的事实、崇敬的人物,体现教学中的思想觉悟目标,学生才容易感知并接受它。2从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看,形象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容易接受新事物。于是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3从初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看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好表现的同时对老师过分依赖。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设计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形式,如讨论、游戏比赛、心理门诊等,唤醒其自主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发挥教师导学、导思、导行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成为学习、思考、行动的主人。

(三)教育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提倡的学习理论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和建议;看重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以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为代表,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在教学目标指引下,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为学生提供自由、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励学生探索新知,研究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在教学中具体做法有:(1)在导入新课时,请两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a、同样是面对挫折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b、我们应选择哪一种态度呢(2)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创设情景教学法,在讲“树立正确人生理想”时,通过正面事例,以邓小平彭加木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认清其危害,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正确人生理想与积极地对待挫折的关系。鼓励学生从小要立志,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深化了思想教育目标。

2、现代教育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提出:“教学法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它能激发学生内部动机,注重反馈,注重直觉,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教学中具体体现:(1)讨论教学,讲”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时,我设计了四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专题讨论,使每组学生有明确的讨论内容及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一组讨论内容如下:某同学平时喜爱唱歌,这次我校举办卡拉ok大赛,她参加了选拔赛,结果她落选了,为此她十分难过,你应如何疏导她?(请结合自我疏导的方法分析)(2)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创设情景,如在”讲树立人生理想,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时,分别设计这样的情景:邓小平生前事迹及名言,红岩英烈图像资料及《红梅赞》音乐插曲,奥运冠军陈晓敏登上领奖台的场面等,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深刻感知,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科学结论。

3、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是课堂教学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优化发展。创新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的生命之源。(1)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讲”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时,我设计的问题情景4组讨论问题内容为: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帮助他人战胜挫折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现创新内涵,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共同探讨战胜挫折的其他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课后练习设计了心理门诊,请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针对开出的病历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为病人诊病,既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体现学生自主意识。

4、心理学理论从认知心理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情感心理的情绪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的角度,多媒体组合教学是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教学目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它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他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过程中,创造奇效。具体体现为:(1)情感体验,在讲”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时,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启发学生谈英烈事迹,领略英烈身上的不畏气概,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具有不畏挫折的同学事迹,最后倡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具有不畏挫折的气概,深化觉悟目标。(2)尝试教学法,设计绕口令比赛,让学生在愉快成功的体验中,加深对冷静地对待挫折的感知,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打下基础。陈吉虹(点评)一堂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三课"研究给上好课提供了备好课的途径,《积极地对待挫折》的说课,对教学目标、理论、学情、手段、设计程序等的探索,并将其物化为说案与其他教师交流。说课使教师做到课前胸有成竹,有备而上。《积极地对待挫折》在说课基础上的上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第二篇:《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及说课评课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及说课评课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多元理解感悟童话《去年的树》;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激发阅读新美南吉写的童话的兴趣。教学媒体

(图片、音乐)“树叶”卡片。课前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学流程

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

1.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 2.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3.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1)学生自由读相关内容,写“交流卡”。交流卡 我读懂了: 我的疑问:

(2)师生结合“交流卡”自由分享读书收获。(3)集中交流、感悟。

4.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

1.阅读童话《白蝴蝶》(PPT 出示前半部分)。2.对《白蝴蝶》的后半部分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3.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

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1.简单了解作者。

2.推荐新美南吉写的其他童话。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间大教室真是不一般了,这个地方叫什么呀? 生:百年大讲坛。师:有不一样的?

生: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坛。

师:这是我们北京大学为了庆祝建成一百周年而修建的。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优秀的人发表过精彩的演说,而且呢,很多优秀的节目在这里演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你心情怎样? 生:非常激动 生:非常自豪。生:有点紧张。

师:来一次深呼吸,还紧张吗? 学习过程:

师:今天上课的内容叫做? 生:《去年的树》。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五个人举手,看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准备准备好吗?翻开书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的什么?接着讲的什么?最后讲的什么?

生:学生自由读书。

师:好,轻轻合上书。下面我们就用接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是不改变故事的大致内容,自己组织好语言,我来开个头吧。我们要讲的故事叫做《去年的树》。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谁来接着讲──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

师:你说得挺好,你要是大方点,会说得更好。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师:接着讲──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我发现你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熟呢,还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接着来── 生:他回来找不着书,就问树根,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你知道吗?树根说:伐木工人把它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师:好的,第一次寻找没有结果,继续──

生:然后鸟儿飞到山谷里的工厂里,对门先生说: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在哪里吗?门先生说:它在工厂里面切成细条条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我想给她补充一点:切成细条条── 生: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师:然后讲什么你知道吗?

生:那个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她问小女孩:她知道火柴在哪儿?女孩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那里亮着。师:就剩下灯火了,谁来把故事结尾讲完?

生: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唱起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后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好,真好。刚才呀,讲故事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故事里。其实呀,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请你们再一次翻开书。默读课文。这次请大家把那些让你感受深刻,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内容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简单地记录在卡上。开始。生:默读,勾画,记录。

师:如果写好了,可以把勾画的内容读一读,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找到你的朋友交流交流。

师:到你们朋友那儿去交流一下。

生:找自己的朋友交流。

师:刚才我加入了这个小组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收获,我带着自己的想法去,但还没来得及说,同学们在滔滔不绝交流自己的感受。好,通过刚才的交流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疑问,或者你觉得这个疑问很有必要和大家探讨探讨。来,你说。生:为什么鸟儿会对着灯火唱歌呢?

师:你的意思是灯火不是树,对吗?(边说边板书)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先看一会儿灯火,然后再唱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呢? 师:为什么要看它,也就是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对不对?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看灯火?

师:两次看灯火你都注意到了,跟刚才提的差不多,看来待会我们要对结尾好好品味一下。(对另一生),来,你说。

生:我想知道就是鸟儿唱完歌,会想些什么?

师:还是对鸟儿看灯火的想法,会想些什么?你来──

生:我觉得树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树根跟树应该是同一个人呀,树根为什么说是他被砍倒,而不是我被砍倒。

师:哦,他说树根跟树是一体的,也许我们把树分成几部分,就像我们在学标点符号的对话一样,把嘴对鼻子说,眼睛对嘴说,它们之间是单独的部分。我的想法啊。还有没有?

生:就是为什么它看了一会灯火不直接飞走呢?

师:同学们看来主要两个问题在这儿:一个是他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一个是他对着灯火他想些什么?很好。我们很把问题放一下,看能不能随着交流的深入解决一些,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师:好朋友,我记下来。他读懂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生:鸟儿非常珍惜他的好朋友树。

生:我读懂了鸟儿为了给树唱歌这个去年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从这里看出鸟儿很守信。

师:守信,而且提到了一个承诺,诺言是不是。还有吗?

生:伐木人把他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就说明这个人类破坏环境,这个树后来就

变成灯火消失了。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就是说破坏环境,让很多动物失去了友情。

师:看,以前我们提到伐木都是讲破坏了环境,今天他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伐木破坏友情。真好,再说一下。

生:我读懂了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他们之间的感情,我们用一个词来说:是友情很深厚是吧。体会到了是友情吗?或者我就写个情,你同意哪一种?还是友情?好。同学们,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棒!我想问一下,还有哪些同学也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这么多,说说看,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是结合有篇文章,我发现鸟儿飞到很多地方问树在哪儿。

师:他不停地寻找树,你觉得是友情的一种表现对吧。还有,不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就是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向山谷飞去„„飞到村子里,看出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

师:你谈到诺言,正是有这份友情,他才坚持不懈地寻找。好,再来。生:我和他的地方是一样的,是两人友情很好,树不见了,鸟儿才不惜一切代价去找。

师:既然说到友情很好,很深厚,相信还有地方能让你感受到。

生:还是那个地方,就是说他见谁问谁,你知道树在哪儿吗?特别着急,想见到树。还有他两次盯着灯火看,第一次呢,他想,这是我最后给你唱歌,我把我的诺言遵守了,希望你能珍惜这次。第二次他看就是觉得我们俩以后不会再见面了,希望你能珍惜。

师:孩子,你读懂得真多,而且你把刚才有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都已经解答了。生:我从第一自然段感受到,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如果他们友情不是很深的话,就不会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不会天天听。师:发现没有,他强调一个词,什么? 生:天天。

师:这友情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友情需要培养。还有哪儿感觉到他

们的友情?

生:还有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如果友情不是很深。他干吗来找树呢?

师:是,你说得很好,是,文章的处处渗透着他们的友情,而且还有一处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分手前的那一次对话,我请一对好朋友读这一次对话。生:两学生读分手时的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说。生:他们对话非常真诚。

师:哦,你说到了真诚,有没有一点难舍呀?那我想问树是谁?那我问你啊(问刚才朗读树的孩子。)你看森林里这么多树,你真的相信鸟儿说的话吗?为什么? 生:我相信,因为以前的日子里,鸟儿天天都会给我唱歌,所以我相信鸟儿的话。师:你说到他们之间的这种信任。再请一对好朋友来读。生:一对好朋友读对话。

师:多么深厚的友情啊,鸟儿说了,他答应树,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唱歌给树听,我们把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从哪些地方你们感受到了鸟儿他是守信的,是信守诺言的?你来说。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是信守诺言的,春天刚来,他就到这里来找他的好朋友树。师:来,继续。

生:还有从第5自然段一直到17自然段都讲的是小鸟找他的好朋友树,最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找不到树了,他很着急就说明鸟儿特别想承诺自己的诺言。师:他注意到了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也是这样在谈,而且他还谈到了心情。你们发现了没有,作者在写鸟儿寻找的过程非常巧妙,主要是用了三次对话,第一次是对── 生:树根。师:第二次── 生:门

师:第三次── 生:小女孩。

师:现在请你一个人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开始吧,可以不读旁白。生:读这三次对话。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每一次小鸟问树在哪里的时候,他都是用焦急的心情和语气来谈的,他在想,他的好朋友树到哪儿去了?

师:她体会到小鸟每一次心情都很焦急。可能我们体会到这心情会有些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听听他的── 生:而且,他会每次都比上次更着急。

师:他说的是下一次比上一次还要焦急,肯定还有区别,来── 生:我知道为什么,第一次──

师:咱们现在不说为什么,就说你体会到什么。生:他一次比一次着急,最后特别着急伤心。

师:好,在着急的心情上还多了一个伤心。来,你──

生:树别做成火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全忘了,就是想见到那棵树。师:说得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的好朋友树都变成火柴了,我还能给他唱歌吗?非常伤心。

师:觉得自己心里没着没落的是吗?好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没办法实现,刚才同学们体会到鸟儿的心情微妙的变化,有焦急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有复杂的心情在变化。但是,有一样没有变,大家都知道,你说── 生:他说过的承诺。生:他渴望找到树的决心。

师:有一样没变,他一定要找到树。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得非常好,还有体会到其他吗?假如说,去年的树要拍成动画片,要四个人用声音表达心情,你能吗?就地四个人一组练习练习。

师:来,我们先请一组,看看他们的声音能不能展现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来,请你们起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这三次对话,想象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准备──

生:四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他们的声音塑造的角色怎么样? 生:一点都不着急。师:你觉得谁不着急? 生:鸟儿。

师:你觉得他这个角色演绎得不好,是吧,要不要跟他挑战一下。谁来挑战。其实,我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很不错,非常投入,他自己的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应该说很不错的。请坐,谢谢你们。生:又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三次对话。师;怎么样,掌声鼓励。

生:树根的对话,他应该伤心一点。生:门太骄傲了就是。

师:你的意思是门显得有些冷漠,是吧。他见多了,就无所谓了。刚才这一段我们就过去了,同学们用声音表达不同角色时非常好。鸟儿停在了灯火前,刚才有同学问了,鸟儿为什么对灯火唱歌,灯火又不是树,你们有想法吗? 生:灯火是树变成火柴点燃的。生:灯火是用树的躯体点燃的。

生:树已经消失了,但灯火是火柴点燃的,鸟儿给灯火唱歌,就是为了纪念那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说,请保留你们的想法,随着我的描述,一起走进故事的情境中。(配乐)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如约而至,来找他的好朋友树,然儿,树不见了。为了寻找到去年的那棵树,鸟儿从森林飞到山谷,从山谷飞到森林,鸟儿不停地寻找,现在,他停在了油灯前,油灯里是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唱起去年唱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呢?先自己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好,哪只小鸟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树非常可怜,被烧成了灰烬了,没了。

师:你是树的好朋友吗?我有点怀疑啊。还有谁说?

生:我睁大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觉得树怎么变成火柴了呢?

师:这样说,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了火柴了吗?你在频频点头,我这样说可以吗?来,接着──

生:接着我唱起去年唱的歌给灯火听,然后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知道当你燃烧的时候,这就是你生命的尽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你可要认真听,等到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接着,我就对着灯火唱了一会儿,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唱的好吗?这可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我唱得好吗?我就飞走了。(掌声)

师:你真棒!充满了深情。还有同学想说吧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要遵守咱们的诺言,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我就飞走了。虽然我们见不着面了,但是我能遵守诺言,我很高兴。

师:真希望飞走的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好了,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想法已经有了,这两个问题在同学们的表述中好象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你不满意,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朋友们商量。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你们瞧,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的,树是单人旁的他,鸟儿是女字旁的她,所以啊,我读的时候感受和你们还有些不一样,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到这个童话,不知道有怎样的感受?好了,我们来看另一篇童话。合上书。

(听不出来,只能猜测,大概投影在放一个童话故事。)

师:想象一下,百蝴蝶会说些什么,一会儿我们听听同学们能编出哪些结尾来?开始。

生:自编故事结尾。

师:来,把你们编的结尾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一起上到天上,红气球说,好蝴蝶你别跟着我,再上去,你就没有氧气了。可白蝴蝶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哦,选择了永远在一起。这是他编的结尾。

生:这个蝴蝶就跟着气球一直往上飞,树上掉下一个东西把气球砸爆了,蝴蝶很伤心。

师:这真是个悲惨的结局。有不一样的结尾吗?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飞上了天空,飞出了地球,看见了无数星星。

师:(学生笑)童话可以想象的,他们看到无数的星星,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再请个同学来。

生:白蝴蝶和红气球一起往上升,气球被挂在树枝上了,他们永远在一起了。师:他选择的比较圆满的。我们来看看作者原本的结尾。白蝴蝶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他也是要跟着红气球,不管他去哪里。师:两个朋友,友情之间永不言弃是吧。生:他们两个也是分不开。

生:白蝴蝶像鸟儿一样,红气球像树,鸟儿在不停地追着树,白蝴蝶也永远跟着红气球。去年的树,鸟儿也是要永远和树在一起。师:说得真好。你再说。

生:蝴蝶和鸟儿一样要遵守诺言。

师:现在,我们要认识一下这两篇童话的作者了。知道是谁吗? 生:星美南吉。

师:星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他被称作日本的安徒生。但是这个天才不满三十岁就去世了。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个女同学来读:

生: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都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星美南吉的童话,他已经得到了永恒的生命。非常有意思,明天我们就要放元旦假了。如果你们没有别的安排,请走进图书城,上网,走进星美南吉的童话,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例研讨

香港王清凤老师说课(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参加这么隆重的盛会。我简单说一下我教学的设计,没有怎么准备(笑:呵)。

其实我想说《去年的树》这是一篇每个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容的一个童话。好像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小鸟和树之间的友情是那么地真,在那种淡淡的忧伤当中又带着甜甜的希望。所以我就有一个冲动,设计了一个真情对话廊,我希望让树和小鸟再见面再重逢,再倾诉他们心中的衷情。所以在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了一个叫真情对话廊。

我想不到北京的孩子都很棒,他们都把自己带入了角色,把内心的情感趁这个机会表现了出来。小鸟历尽辛苦,千回百转才找到了变为灯火的树。我在想,小鸟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它的承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它心里面牵挂着那棵树,心里面想着它的朋友,所以那是出自一段对朋友的关怀,所以,有了第二个环节。

让孩子聊了诚信之后,我就在想,怎么样让孩子对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呢?嗯,就有第三个环节:与友情对话,让孩子从不同的故事当中去体会一下怎么样与朋友相处的,怎么样才是友情的真谛。

今天早上跟小朋友们聊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比我还好,他们可以聊出很多很好的发自他们内心的感想。有的我可以一直回应,但有的我觉得自己回应得还不够。有时候真情的流露,就会让我们有一种冲动,很想把它写下来。那我想孩子也应该跟我们一样,所以我就加了一个叫“向朋友表白”的环节,希望他们趁这个机会也跟朋友表达一下,所以那个环节叫“向朋友表白”。

最后,在结尾的时候有点匆忙,其实,我想带出的一个意念就是说: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其实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很微妙的,需要我们大家的关注跟关怀,我想这个世界是很和谐很美好的。那么这是我整个教学设计的意念。

今天第一个上场很紧张,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到后来慢慢好一点点,自我感觉。因为我想到了台下有很多好朋友,想起了香港的朋友,也想起了赶来为我加油的刘校长,还有昨天晚上帮我剪了差不多50只小鸟的赵老师,还有陪

着我剪了好多苹果的老师,还有从香港陪我一起来的我们的老师,多位老师们,他们有的甚至是体育老师、音乐、英文老师,他们都愿意陪我们来,为我们加油,还有看到好多香港的同伴们为我加油,感觉很温暖,还有遇到很多台港的老朋友,心情都很温暖,真的。虽然北京真的很冷,但我感觉这个冬天真的很温暖。谢谢大家!

可能有些地方需要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澳门梁怡安老师说课(澳门望厦区庇道学校)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澳门的。

我们今天早上的课之前已经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配合戏剧的教学呈献这个教学的活动,这个课我们一般会花一到两个课节去研读那个课文,就像传统的我们以前的课堂上的,然后再利用一点时间去在教学中间去做一些小道具、一些面具啊,然后准备一些东西,然后再让他们开始投入课文里面的那种感觉,然后再利用第三个课时,就是今天早上所呈献出来的,然后利用戏剧的工具,然后去让他们去更深入地了解那个课文,譬如说我们比较重视就是情感的教育嘛,因为我们不想让学生太过严肃去面对,我们通常比较喜欢给他们一种欢乐的,给他们一种游戏的感觉。因为,打个比方吧,语文的教学本来就追求,简单来讲就是追求真善美嘛,嗯,但是我觉得戏剧的揭露可以把这种真善美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为什么这样讲呢?真的话,我觉得情感在游戏里面,在他们用身体用自己的语言演出的同时,能够能很真诚的表现出来,这个是我看到小朋友他们一种很真实、很实在的一种地方。

第二点就是善,我觉得本身童话里面提出来的都是一种善良的一种道德的一种教育,但是你通过戏剧演出的话,其实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这种情境,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有一种道德的教育。

最后一点就是美,可能文字上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嘛,就是我们讲的多元智能的部分,但是如果透过戏剧的表演,我们可以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审美观,有美的眼睛、有美的心灵去观赏这个世界,去读这个文字,然后去想象一种比较美的一个世界的观念吧,这个希望的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用戏剧的教育来配合我们这个比较传统的语言语教育的想法。

其实我们早上用的那种戏剧的教育是一种叫(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就是一种应用的戏剧,因为戏剧本身分很多种,比较说有技聊的,也有一些在教育上用的。今天早上我们用的是教育上的戏剧,这种戏剧本来是流行在英国的,叫我们旁边的这位专家来讲一下好了,关于戏剧的教育的话。

(对不起,我不是专家。)(笑)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因为在外国,尤其是英国、美国、欧洲这些地方很流行一种叫D-I-E,Drama in Education就是戏剧教育这个方法去学习,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多元智能的方式下学习,这些简单。像我们早上玩游戏,跟学生玩游戏,跟他们用角色扮演这个方法,让他们了解感受课文,这些样。

另外还要讲一下有关多元智能的部分呢,为什么戏剧教学的介入可以体现他们这些方面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从选角,从他们制作一些小道具,这些小道具是我们自己做,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他们自己来做,我们做很多视觉的元素,有些同学可能唱歌比较好的,可能对音乐比较有感觉的,可以去配音,有一些同学利用我们的引导,然后他们来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说接下来情况要怎么样啊?他们可能会慢慢地推理出来,然后接下来就是一些技能像团体啊社交啊还有创意的技能啊,还一些所谓内省的技能,这些都可以那个戏剧的团体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这个部分是从小学开始是比较重要,因为中学的教育比较重视都是比较理性一点的,比较科学一点的,或者是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关于小学的教育,我觉得如果在他们小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这是我个人来讲的,我希望他们从游戏当中能学到一点,能够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因为有时候我觉得中学生感觉好像跟小学很大分别,好像失去一点东西的感觉,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排练,我觉得很感动,另外就是北京的小朋友真的很让我们难忘,我们的分享,到现在好像差不多了,谢谢。

台湾黄敏老师说课(台湾台北市吴兴国小)

各位喜欢教育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湾的老师。既然是好朋友,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

我简单说一下,其实在设计这篇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先讲一下可能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理念:一个是这个作者他以节俭的文字来描述这个情感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就在想,因为是节俭的文字,所以它背后有很大的空白处,很大的想象空间,那怎么带出孩子在这些空白处的一些自己的想法,或怎么样让他有,能够走入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里面,这是其中一个我们想达到的理念。第二个是台湾有一句俗话,就是太聪明的妈妈会有笨笨的小孩。就是妈妈太能干了,小孩子就什么都不会。那我自己就把它推论到:老师大概太聪明了,太能干了,学生大概就不会。所以我尽量做的工作就是穿针引线,尽量把时间、机会都留给孩子去想去说。这是主要的两个理念。

那基于这个理念以后,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想让孩子自己透过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一些故事的细节还有内容。因为作者其实讲得很简单,但是孩子在写作文,或者是我们平常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我们很怕孩子都太空泛,太抽象了。我跟这个朋友很好,好到多好?非常好。非常好到什么程度?就是好得不得了。他不懂得怎么写得更具体,所以我们希望让他借由这次的机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可以懂得,唉,其实我们可以描写一些具体的相处行为,让他加进这些细节进去,这是第一个想做的。首先要在这个部分,其实我们希望借由孩子彼此的对话,彼此的呈清,让他理清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不要轻易下承诺,或者当你承诺了以后,就要有坚强地意志去做到。那这些想法,我们希望是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出来,引发出来的,而不是我们来教给他的。这是那时候我们想做的。

那孩子有彼此不同的想法意见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那我觉得北京的孩子真的很厉害,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这一点,也能够借由自己同台之间的对话,他们能够达到他们的体悟。那我觉得这部分,我希望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在他们借由文本这个媒体,借由故事这个东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的去学到这些概念,还有我们想让他达到的情感引发或学习策略。简单报告到这里,谢谢。

大陆卢静老师说课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老师们下午好,再过五分钟,我就彻底轻松了,所以我会非常高兴地来讲这五分钟的内容。

主要是想讲两个内容,两点。第一个是我对这个童话的一点认识,这个童话的特色,我想用一个文学评论家那说的一段话来说,他说: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连三岁的幼儿也能听懂,然而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也为之动容。而且我有一个朋友,是儿童文学博士,他曾经对我说他读了这个童话以后,断了他写童话的念头(有听课老师笑),然后我自己每次读到这个童话的时候,很奇怪,读着读着我就会慢慢发呆,然后就会想很多很多很多,然后就会觉得它有很多让你的情感升发点。我在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这么多的东西,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到底会是怎么一个状态呢?总之我在想,这个童话它为什么那么迷人?我现在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解释,也许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解释。

第二点我想讲的就是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因为要上这一课,我就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办公室的一个老师听,讲给她听呢,然后问她感受。她说一种淡淡的忧忧的感觉,心里觉得堵的慌。然后我又讲给她八岁的女儿听,小女孩就说:我很难过,我心里像堵着东西一样。我感觉她母女俩很同心的。又讲给一个朋友听,朋友说她想起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觉得非常落寞。然后还有一个成年朋友说,去年的树,题目很哲学。讲给一个小男孩听,他说人类不该砍树。那我问过很多人,每个人都是随口说出的第一感受。人是个体的,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的感觉自然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符合人性,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我就把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作为重点,作了一些具体的尝试。比如说运用那个“交流条”,“交流条”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自由交流个人的感悟。课堂上学生的,他确实还写出了一些东西,确实有感悟,我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在课堂上用这个“交流条”,因为一旦写东西就会花时间,有的时候花了时间以后,所起的效果如果不大的话,就会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可是后来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用“交流条”,有两点:学生他交流到最后,有可能把最初的一些想法忘掉,而随大流走了;第二点有这么一个“交流条”进行提示,更利于学生的表达,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我觉得部分学生会养成抓关键词,然后就是抓重点的

思维习惯和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我也想将个人的一些感受加进去,原因很简单,在文学作品面前,我也是个学习个体,我也对这个童话有个人感悟,并且愿意将这种感悟传递给别人。所以,我愿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乐趣。

那么,虽然文学作品需要多元解读,但有的东西,有的根本东西还是共通的。比如说读者都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读者,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种情,不管是孩子们认为的友情,还是我认为的爱情。这种情很简单,单纯,认真。我甚至鸟儿对树的那个,鸟儿那个角色很像我看的《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就那么单纯,就那么简单,就那么执着。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再多元解读它也是有一个魂的,但是有朋友提醒我,你千万不可以把这个魂用自己的语言解剖出来,如果说白了,理清了,就没意思了。有些东西含蓄一点,有空间更好一些。最后想说的是,今天上午听了三节不同地方的课:香港、台湾、澳门,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我下来还慢慢地思量,向你们多学习。另外,我自己“当局者迷”,还有就是希望能够其它的专家、老师、同行给予我点拔、指正,谢谢大家。

《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在2007年底北京举行的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了这篇课文,分别演绎了各自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四个个性鲜明的课例,让我们看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文化圈,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文化取向——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一、价值取向的和而不同

(一)和

1、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导向上,“学生怎样思维”以及“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直是语文课程论所关心的问题。四节课都体现了“为思维而教”的教育目的导向。四节课都能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以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教学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问题的理解。比如,大陆的课着力于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元理解童话的内蕴;台湾的课体现读中学写,学习如何补充细节把事情写具体;香港的课则凭借探讨小鸟的心情指数了解故事的脉络,并加以复述,培养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澳门的课把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在精神层面(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上,两岸四地的老师都把人类的普适价值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比如,大陆是理解文本蕴涵的友谊和诚信,台湾则是凭借文本对朋友、守信及牺牲奉献等概念与行为做深入的探讨;香港则是透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诚信”的可贵,进一步从不同有关友谊的故事中,领悟朋友的相处之道,并能从生活中挖掘例子加以说明;澳门呢,则是透过角色的扮演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以多元学习型态进行“真、善、美”情感教育,并感受童话的寓意。

3、在文本解读的价值导向上,都重视“意义还原”和“意义生成”的融合。从文本语言入手,了解文本蕴涵的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

(二)不同

北大著名教授杨伯峻说:“‘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或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两岸四地的文化导向的“和”,是在差异中体现的。在价值取向上,大陆更重视文本的作用,台湾更重视生活经验的参与,香港则主要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而去完成“朋友”主题的教学,澳门则更重视身体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的和而不同

(一)和

四个课例教学策略的文化取向,一是开放,二是对话。

1、开放。两岸四地的课,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语文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开放,通过向生活世界的开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资料更加丰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学生的收获,不仅有来自对文本的理解,还来自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激活和深化。

两岸四地的课,也都体现了教科书文本向课外阅读文本或其他课程资源的的开放。比如,大陆的课引导学生学习同一作者的其他童话,丰富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作品的感性认识;台湾的课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友情的《我喜欢你》的诗歌,深化学生对友情的感性认识;香港的课则以“朋友”为话题,学习三篇短文,从不同侧面丰富对朋友内涵的的认识;澳门的课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肢体向文本开

放,用肢体语言帮助理解课文。

2、对话策略。四个课例的对话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把教学地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内容,把老师必须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内容。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老师把握好问题的适当难度,问题针对每个学生,关注答问之后的反馈,关注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大陆能引导学生提出和梳理问题,然后在交流中逐步引导解决;台湾、香港则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

(二)不同

在对话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大陆运用了朗读教学法、问题情境法和交流卡。用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寻找树的心情变化,用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领会小鸟与大树的情谊,小鸟的诚信,用交流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台湾则主要运用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的方法和填补课文空白法,引导学生理解大树与小鸟的情谊,比如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和朋友的情谊,再来想象小鸟和大树的情谊;比如,要理解饯行承诺不易,就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寻找大树的艰辛;香港则主要紧扣“朋友”主题,先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和大树的情谊,然后对朋友的内涵做多方面的探讨。澳门则是在前面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戏剧表演法,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两岸四地的语文教学研讨,已经举办六届,六年来的相互观摩切磋,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的融合,在语文教学的价值导向上,香港的课也体现从语言入手。比如从理解小鸟的心情指数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在师生关系的把握上,大陆的课也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

随着以后交流探讨的深入,两岸四地的课一定能互相取长补短,走向融合,更深刻体现“和而不同”的教学智慧,更好的宏扬中华文化。

第三篇:说课及评课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课时。课题为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本单元有三个部分:Section A、Section 和Self Check。本课时的学习点为“研究探讨,初步领会”Could you please...?的用法,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个学习点,是根据八年级学生求知欲望旺盛,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而确定的。通过学生学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并且提出礼貌请求,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思想品质的提升,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

针对这些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语言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有关家务劳动新词汇、短语,掌握并准确应用本课时目标语言:Could you please...来表达礼貌请求。

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全方位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相应发展,实现学习最优化。

情感、价值目标:调查家中谁最能干,做的家务活最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潜移默化之中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甚至感恩对手。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研究教学的重点为学习有关家务劳动的词组以及目标语言Could you please...?的运用,难点为学生的听力、口语操练,以及目标语言有关礼貌请求的熟练运用。本节课,我力图通过幻灯片展示、播放音乐、开展游戏等学生喜好的形式,突破重难点。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结合、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并重的能力,注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在提供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质。

2、教学模式与方法

结合本课时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时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独立并合作、探究并创新地学习运用英语语言,同时,教师应该适时、适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应有的肯定与鼓励,体验成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视听法、3P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本课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合作体验、创造新知、升华情感等环节。语言学习需要鲜活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学习资源。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努力创设学习英语语言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探究是在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探究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自主探究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英语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英语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操练性活动,以求明晰。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好的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点就是要促进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开口。因而,我的这节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学生访谈等。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需要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感恩意识,我设置自由谈话秀以及访谈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并心存感恩,以适应时代、社会需要。

三、学法分析

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能向纵深发展,学习本课时就要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课时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在课堂上经过教师创设真实语境,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合作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疑点。同时,教给学生学法正是为了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

另外,通过教学过程中穿插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可谓“润物细无声”。

四、教学流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创设谈话情境,采用自由谈话秀形式,让学生谈论理想职业及实现方式,既复习旧知,又通过插入“We should do everything step by step”,自然而然回到当前学生生活,导入新课。

(二)展现感知,自主探究:通过展示有关家务劳动幻灯片,感知新知,学生完成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能力训练,学习、探究重、难、疑点。

(三)合作体验,交流讨论:设置合作活动,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让他们用目标语言交流讨论。

(四)创造新知,升华情感:访谈环节自由开放,学生不仅学会使用本课时所学的相关短语,还创造性使用“再生性”短语以及相关知识;同时,经过情感渗透,学生学会感恩劳作的父母甚至更多需要感恩的人,情感得到升华。

(五)开放作业,延伸资源:设置一个开放性家庭作业,有效利用课外英语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上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在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的设想,定有不妥,值得商榷之处,望各位予以指导。

评 课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收获很大,但也有许多不足,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因此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很明显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机会也多,二另有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而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通过对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我从中领悟到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那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我要一次作为我的教学思想,知道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初中英语评课稿

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于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图文并茂,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制作“banana milk shake”。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于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将所学语言应用到对话

中。在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同学的意见,最终得到一份菜谱。设计这样的任务能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语言运用才能真实自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充分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建议和教师的评价来给出最终的菜谱,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需要用全英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制订菜谱,这样可帮助学生练习之前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大限度地突破难点。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本课最为精彩的是教师运用实物进行制作“banana milk shake”的演练,把英语课堂带进生活,学生兴趣高昂,学生当堂就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香蕉奶昔。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于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初中英语评课稿

这堂英语课,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何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生的基础,去挖掘他们原有的知识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认知领域中掌握英语;在情感领域中激励情意;在智育领域中发展智力,这是一堂成功精彩的英语课。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在活动中学,取代了过去机械的操练,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分散了本课的难点。老师教得容易,学生学的轻松,提高了实效性。

二、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思维活跃,而且老师给了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多媒体的利用,以及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张老师

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何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学习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四、教师注重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何老师的多维评价方式,达到激励学生爱学、善学的目的,从表扬用语上:good, very good, clever, super,excellent, cool„.再有设置了很多奖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何老师恰恰使用了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更关注每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出)。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公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生活,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实施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了深刻的变化,真正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以课题为背景,任务型教学Learning by doing 的理念和思路清晣,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

二,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 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①不是教书本,而是以书本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导入,学生兴趣浓,由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输入到延伸过程中的语言知识输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学会交际,学会做事情。例:Say something about my nice bedroom„„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学会做事,这就是能力。②从Warming——up→Pre——task→while task →post task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渗透,情感的培养,真正朝着“学生发展”方向努力。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积极评价,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不断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也注意了个性的培养。陆老师自己拍摄自家客厅的录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教学内容处理手法新

以教材为基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重点突出(there be),教学难点注意(with sb,be up,like to play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学会做事,教学内容注意开放性。

如:there be 句型应用贯穿全过程。①What′s in my purse ②What′s in the play house ③What′s in Miss Lu′s living-room ④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 ⑤利用贴画,设计房间摆设(含听力训练)。在这几个环节,陆老师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巧妙地穿插其中,尤其是把自家的客厅的录像以多媒体展示出来;以贴画的新颖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房间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二大亮点,体现了陆老师的教学智慧。

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

课堂上,老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了主体,在任务型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情绪饱满,探究欲望强烈。把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从一堂课可以看到陆老师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到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强。从而说明陆老师的专业素质是过硬的,对任务型教学由摸索到运用。老师的研究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研究的热情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

五,课后反思

①在听与做的活动任务中,是否只听一遍,以培养学生专心听的良好习惯。

②Make dialogues between Lucy and Lily.但上台的却是一男生与一女生进行对话。

可以改为Suppose you are under the tree,please make dialagues.那么男女生都可上台进行对话。

总之,通过课后说课,评课,反思,使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领悟新课程的新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成长。

第四篇: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较好;该幼儿园园长大专学历,有园长资格证,有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好;各项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能建立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周活动安排和学期活动安排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幼儿教师健康卫生工作,幼儿礼貌、卫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保教质量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保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16”工程整改目标基本达成。但还须不断努力,打造区幼教典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316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保育与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档案的建设工作滞后。还要加强整改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保育教育、以及教研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316所需要求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还需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小班活动:橙子和 橘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来

全面的认识橘子。

2.能初步知道橘子和橙子的区别。活动准备:

至少每个幼儿一个橘子和一个橙子。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橘子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味,引起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好奇。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 [给幼儿每人一个用小方帕包好的橘子。] “我们先不打开它,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我们来摸摸看。咦?它是会是谁呀?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我来闻一闻,呀!怎么有香香的味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个别提问]“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好吃的?”

二、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打开小方帕,观察橘子的颜色和外皮,进一步了解橘子的特征。“我先打开来看看吧!” [老师示范如何打开小方帕] “看,是什么跑出来了?”(橘子)

“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小手帕里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幼儿试着解开小方帕] “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它摸上去是不是滑滑的?”

三、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知道橘子的内部特征,并尝一尝橘子的味道。

“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瞧一瞧?” “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 “橘子里面和苹果一样吗?和香蕉一样吗?” “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片一片的)

我们先来用小手帕擦擦手,再来尝一尝橘子吧![幼儿吃橘子] “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吃吗?”

四、还想吃吗?我这里还有一个水果,你们也剥开来吃吧。

剥的开吗?哦,这个很难剥,仔细看看,这个水果和刚刚的橘子一样吗?

(比较橘子和橙子)

总结:原来橘子是扁扁的,橙子是圆圆的,很好剥皮的是橘子,很难剥皮的是橙子。

小班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

。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

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

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

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 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

(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

运动量:小)

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

(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让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声音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 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 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

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

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2)运“粮食”

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3)搬“大豆”

a.蚂蚁妈妈:粮食不够怎么办?引导幼儿在场地的中央发现“大豆”。(“大豆”由报纸和泡沫粘贴而成,体积较大。)

b.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把“大豆”“嗨哟、嗨哟”抬回家。

5.放松练习,结束活动。(时间:2分钟

运动量:小)

小蚂蚁跟着妈妈随音乐做放松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拍拍手臂、膝盖,再互相拍拍手臂、膝盖。)

活动评析

在活动设计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幼儿喜欢小蚂蚁,扮演聪明可爱的小蚂蚁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过“小桥”、“寻声爬”、“巧避大熊

”等,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孩子们和“妈妈”(教师)一起游戏玩耍。自然轻松而富有亲情 的游戏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无穷乐趣。

2.层次性。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爬→一个接着一个爬→尝试倒退爬→背着物体爬等一系列游戏活动,不断提

高练习的要求,逐步发展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综合性。

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统一的,差别仅仅

是侧重点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又是最可行的。基于这样的观念,活动设计时我有机地

整合了科学、社会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力求做到教育的各要素间的多样化,注意多层次的整合。

创新智慧游戏:好玩的球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

3、想象并体验用各种器械跟球的各种玩法。活动准备:

皮球与孩子相同、辅助材料(笤帚、木棍、报纸、球拍、水、方便袋、盒子、积木、易拉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二、出示皮球,尝试各种完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出示球),你们玩过吗?怎 么玩的?(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一个,你们玩出和平时不一样的完法好吗?(幼儿自由玩、教师参与到 孩子中)。

3、教师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可以尝试两个、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创新玩法的小朋友 教师要及时表扬)。

三、我们现在让手里的小球休息一下,变成一个大球好不好?(坐在地上,让孩子们把自己创新的 玩法展示给大家看)。

四、出示辅助材料(易拉罐、盒子、球拍……)。

1、教师逐个介绍,然后让孩子们用辅助材料和球玩,看谁的玩法多,谁用的材料多。

2、老师提出要求: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材料用完后放会原处,能做到吗?(能)

五、游戏《运球》看谁用的材料多、运的快。

1、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运球》,看哪个小朋友运的又快用的材料又多,好不好,准 备好了吗?

2、教师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说一说自己用的什么材料,怎么玩的等。

六、出示神秘礼物(看大屏幕播放背景音乐)认识各种球。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屏幕认识健身球、台球、羽毛 球等。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球?应该怎样跟它做游戏等。

七、(放松活动)听音乐,编球操结束活动。活动反思:

活动优点:因为球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一件玩具,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玩的非常的投入,也玩出了许多

新的玩法,而且他们合作精神也特别好,有好几个小朋友合作把球抱在胸前开起了火车,有两个孩子背

靠背把球夹住跳来跳去的非常可爱……,尤其是他们在用球与辅助材料玩的时候,活动达到了高潮,孩

子们玩的如火如荼,活动目标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

活动缺点:由于刚出示辅助材料时,孩子们感到特别的新鲜、好奇,老师没有及时的提出要求,致使孩

子们的秩序有点乱,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吸取经验教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对孩子们提出 适度的规则与要求。

大班创新智慧游戏:曹冲称象

【授课班级】大班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

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 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

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周

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遇事追根问底,喜欢探索;乐于帮助别人。本次活动,以用不同的方法

测量出物体的重量为线索,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幼儿在由浅入深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大胆展开想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潜移默

化、循序渐进中进步。【设计思路】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

;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臵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

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

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投放翘翘板

2、科学观察室内投放(1)天平和砝码(2)滑轮(3)翘翘板(4)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测重工具

(5)盆、碗、盘等容器

(6)沙土和水(7)塑料袋

(8)各种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用来测量重量

3、课件:饲养员叔叔请求帮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开心游戏,发现问题。

师与幼儿到活动场地玩翘翘板,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翘翘板两端会上下不停摆 动呢?”引导幼儿说出翘翘板中间有固定轴,两边各坐有一位小朋友;师坐上翘翘板,幼儿观察:一位

小朋友的重量很难让翘翘板保持平衡,必须要有两名长得高大的幼儿或三名普通体重的幼儿才能抵得上

老师的重量。幼儿初步理解重量的等量关系。

2、展开部分:实践操作,理解问题。

带着问题,师与幼儿回到科学观察室。幼儿通过操作寻求答案:如何测出一颗豆子、一粒纽扣、一块橡

皮等的重量?(幼儿经过实践会选择天平和砝码、小杆秤等);如何测出一小袋豆子、几个西红柿、一 个铅笔盒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小杆秤、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如何测出一袋面粉、一箱饼干、一大捆书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一些机动灵活的方法来测量。比如借助天平、弹

簧秤、电子秤、滑轮等一点一点地称再将重量加起来;利用翘翘板、滑轮找出等重物体从而知道其重量 ……)

3、经验提升,机智处理问题。师幼坐下休息。(大屏幕)饲养员叔叔需要记录东北虎的成长体重,他正在为不知道怎样测量而发愁呢

。请幼儿开动小脑筋,帮饲养员叔叔想想办法。幼儿首先想到的有可能是用称来称。

教师指导用语:东北虎体型庞大,用称来称太困难。也许可以用称货物的地磅。我们想想还有别的好方 法吗?

幼儿讨论:用翘翘板找出与东北虎相同重量的物体,然后再一点一点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滑轮找出等重

物体再测重;在地面上挖一个与老虎一样大的坑,然后测量挖出的泥土重量;把老虎赶进装满水的水池,测量水池里溢出来的水的重量……(孩子的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幼稚,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4、故事启智,判断总结问题。(大屏幕)故事:曹冲称象

(1)故事中有几种称大象的方法?

(2)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这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呢?(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各组派代表进行说明。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假如曹冲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幼儿向曹冲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优点: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

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 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

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

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

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 性。

(附:故事《曹冲称象》。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

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

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 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

”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

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民间游戏活动设计——猴拉车

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孩子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大多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指导与训练,而将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遗忘。自从我园开展《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体育游戏》子课题时,老师、家

长、幼儿共同挖掘了许多民间游戏。例如:跳房、抓石子、挤油渣、斗鸡、尿炕等,并将其改编,深受

幼儿欢迎。因此,我将幼儿深受欢迎的“拉铁锹”这一游戏,在之前玩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成“猴

拉车”体育游戏,使幼儿不仅体验游戏的快乐,还能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既使幼

儿臂部肌肉得到发展,又增强了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配合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使臂部肌肉得到发展。

2、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配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铁锹数个、绳子一根、小猴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幼儿扮演小猴,随音乐进行走、跑、跳及停顿的练习,热身的同时,锻炼幼儿的控制及反应能力。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铁锹,幼儿自由结伴玩耍,教师进行指导。2.幼儿学习拉、转铁锹的技巧,熟练玩耍。3.教师教授新游戏:

(1)介绍游戏名称《猴拉车》。

(2)介绍游戏方法:两名幼儿一组,从起点开始,一名为 小猴(拉车人),一名为乘客(坐车人),小猴双手紧握车柄,用力向前拉;乘客全脚掌落在铁锹上,完全蹲下,双手紧握车柄。车拉到圆圈处,转一圈继续向前,直 至终点把车交于另一组。(3)介绍游戏规则:

A.小候必须身体向前拉动小车,不能面向小车。

B.当乘客不小心从车上跌落时,马上上车,继续游戏。C.除起跑的圈外,见圈就要转一圈。(4)游戏注意事项:

A.乘客在坐车过程中,身体要保持平衡。B.游戏时注意安全。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当裁判,能将乘客安全快速送回者为胜。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评价并总结游戏情况: 小朋友们,到底哪组胜利了呢?为什么他们能取得第一名?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幼儿自由讨论,总结 游戏经验)

教师小结:在我们每次游戏时,都应该按规则进行游戏,这样,才能快速、安全的进行游戏。

那哪组输了?为什么会输?(幼儿讨论后再次进行游戏)

五、活动评析:

教师能抓住幼儿的天性,大胆创新,改编民间游戏,使老游戏出新玩法,在设计过程中能把幼儿作为主

体,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游戏的快乐,还能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既

使幼儿臂部肌肉得到了发展,又增强了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配合能力,完成了目标要求,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

中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10以内)》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发现班级幼儿对米奇妙妙的动画片很感兴趣,米奇妙妙屋里的一个个问号更是深深地吸引着

幼儿的目光。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数的守恒(10以内)》这个数

学活动,创设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赏米奇妙妙屋里动物们表演舞蹈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我为避 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同时

我还大胆尝试让幼儿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就这样,幼儿从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数的守恒现象,体验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 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数的守恒,幼儿学会念咒语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的游戏玩法。

2、教具准备: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鱼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鱼7条、米老鼠10只)

3、环境创设:米奇妙妙屋一间,布臵成小舞台样。

4、幼儿操作学具、记录纸、铅笔、托盘各45份。

5、背景音乐4首。活动过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

师出示米老鼠布绒玩具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 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

(幼儿念咒语,师边掀开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三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观看妙妙屋里的动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

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动物们要表演节目给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一)欣赏第一个节目《兔子舞》(复习5的守恒)

1、在音乐《兔子舞》的伴奏中,师出示5只穿着不一样的、动态不一样的兔子。

提问:①“这几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②“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乐伴奏下,师在妙妙屋舞台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进行表演舞蹈,当变换一 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兔子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兔子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 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兔子舞》大记录卡上5只兔子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论5只兔子的队形怎么变,5只还是5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欣赏第二个节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识点:7的守恒)

1、在音乐《四小天鹅》伴奏中,师逐一出示7条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的鱼。

提问:①“这些鱼有哪些不同?”

②“一共有几条鱼参加表演?”

2、师在《四小天鹅》伴奏音乐中,操作7条鱼表演水中芭蕾舞,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现在鱼的队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条鱼在表演舞蹈?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鱼表演时的队形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 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水中芭蕾》大记录卡上7条鱼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7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7条鱼虽然颜面、大小、形状不一样,不论摆的队形怎么变,但总数数量都不会变,7条鱼还 是7条鱼。

(三)欣赏第三个节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在音乐《恰恰恰》伴奏中,师出示:10只性别、大小、穿着不同的米老鼠,提问:①“这几只米老鼠哪里不同?”

②“一共有几只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师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10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 时。

提问:①“米老鼠的队形变化没?”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有几只米老鼠在表演?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记录这次米老鼠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 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10只米老鼠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10的守恒的 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管这10只米老鼠排成什么队形,始终都是10只米老鼠。

四、游戏活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数到3时打开眼睛看着我们今天的游戏一次要请几个小朋友出来玩游戏。

五、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不同歌曲指示,分组拿操作学具到自己座位上进行操作。

2、播放轻音乐,幼儿安静地分组进行操作学具,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第一组学具:形态各异的兔子

第二组学具:颜色不同的小鱼

第三组学具:颜色不同的星星

六、延伸活动—完成操作册练习附:记录卡

附:游戏“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玩法

请1名幼儿当组长,在清唱歌曲“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歌声中,组长去请出9名幼儿后,念“我变、我

变、我变变变”的咒语,整组幼儿自由合作,组合设计动作,变换队形后,老师引导其它幼儿一起验证

组长邀请的人数是否正确,错误的要跳10下。若场地允许,可若干组同时进行。

教研组评析:

该活动设计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能将动感音乐有机融入到枯燥的数学活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

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师幼互动好,幼儿课堂常规好。活动过程能注意由浅

入深,紧扣活动中心,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记录卡的使用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

运用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排列形状等,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有效达到帮助幼儿体

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知识点能把握在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有效达到预设的各项目标。

数学活动:认识6~10的序数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6~10,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所处的位臵。进一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每人一个盘子

三、活动过程:

(一)安定情绪:幼儿拍手数数活动1~30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5的序数

(1)上次,我带小朋友参观了动物的家,小朋友还记得哪些动物住进了楼房吗?(出示楼房引导幼儿

观察:大象、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2)它们分别住在哪儿?(幼儿辨别从下到上小动物所处的位臵)

2、学习6~10的序数

(1)这座楼房越盖越高了,变成了几层楼?(幼儿数高楼,老师在楼房上贴数字标记)。

(2)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搬到楼房。

A、他们是什么动物?(教师出示小青蛙、小鸭子、小狮子、小马、小老鼠的卡片),B、分别住在哪儿?(分别住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层)要求:幼儿讲清楚什么动物住在第 几层

(3)了解序数的意义

象这种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数字我们叫它“序数”。

3、学习从不同方位确定动物的位臵

(1)瞧!小动物住进楼房以后,非常高兴。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想出去旅游,它们由小象带队出

发了,来说说动物的位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辨别动物所处的位臵)

(2)小动物旅游结束了,准备乘火车回家。说说动物的位臵(出示火车,小动物坐到火车上,要求幼 儿从右到左辨别小动物所处的位臵)

(3)同样的动物,为什么两次的位臵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发现方向变化,序数也发生变化)

4、生活中的序数:

(1)游戏中的序数:

游戏:击鼓传花

请10个小朋友到前面排坐成一横排做击鼓传花游戏,其他幼儿分别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辨别接到花的 小朋友所处的位臵。

(2)幼儿座位:

以小组为单位老师任意指出一个幼儿,要求幼儿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辨别幼儿所处的位臵。

(3)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需要用序数来表示的地方。

(三)分组操作活动:(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说一说)

从易到难分成:

第一组:摆数字:从左到右摆出自然数1~10的顺序。

第二组:摆动物:从不同方位感知动物所处的位臵。

第三组:动物住楼房:感知动物所处的位臵。

(四)延伸活动:指导幼儿完成《蒙氏数学》操作册29、30页作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整个过程清晰,我通过不同的层次阐述序数的概念。从简单的楼房的层数入手,幼儿在生活

中很容易见到也较容易理解“序数”的概念。—— 象这种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数字我们叫它“ 序数”。让幼儿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接着,从“序数”的方向性入手,从多个角度让幼儿了解按

不同的方向同样一东西序数就会发生变化。再运用多种常见的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

中将“序数”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幼儿在各自的不同材料的操作下,得到充分的练习。总体感 觉幼儿基本达到活动的目标,但是在幼儿数序数的时候容易出现与数数相同的地方,而应该强调将序数 “第一个、第二个、”边说边数,让幼儿清楚的感受到序数与数数的最明显的区别。

科学活动:纸张大力士

活动目标:

1、比较探究发现不同质地、不同折叠方式的纸张承重能力不同。

2、能积极动手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将纸变一变、改一改等方式可以改变纸的承重能力,发展创造性 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卡纸、手工纸、书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发幼儿猜想。

1、出示一张纸,提出问题。

师:“这是一张纸,如果我们把它站在桌上,会怎么样?那你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让纸张站起来,变 得有力气吗?

2、幼儿猜想,并进行交流。

二、第一次探索:怎样能让纸张变得有力气?

1、介绍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幼儿动手探究,尝试用折、卷等方法让纸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并展示自己的探究。

3、幼儿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与发现,从而获得“纸张改变其形状后变得更有力气”的经验。

(1)幼儿讲讲用什么办法让纸张有力气。

(2)请在操作中将两种纸张折成相同形状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纸的承重能力与纸的厚薄有关。

(3)请在操作中将纸折一次与多次折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提出:纸是不是折得越多折就越有力气呢?

(4)教师梳理“纸张变大力士”的方法。

三、第二次探索:纸张做桌脚,哪种方法更合适?

1、教师提出探究要求:幼儿3、4人一组,根据三种方法(一折、五折、多折)将纸折成小桌子,然

后在上面放书,看看哪种形状的桌子更有力气,能承受更多的书。

2、幼儿再次探究。

3、分享交流,通过问题帮助获得并不是折叠的次数越多越有力气。

(1)为什么折了很多次却撑不起书呢?

(2)那我们可以怎么变,让折很多次的纸也能撑起很多书?

4、教师小结。

四、活动延伸:继续比较探究将纸改变成不同圆筒形时,它的承载能力不同。

五、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的安排看起来很紧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幼儿总感兴趣的不停的

尝试,但一开展活动时我才发现活动内容安排太多了,我在引导的过程好像急于把一个环节结束再开展 另一个环节,建议二研的老师把重点放在怎么让纸撑起书本这一环节。

附:幼儿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 设计意图:

《迷路的小花鸭》篇幅短小,结构单纯,形象鲜明,音乐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且有意义,很适合

中班幼儿演唱。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游

戏情节,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里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木偶表演等手段把活动 的环节趣味化,较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幼儿能记住歌曲的内容,并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活动准备: 场景布臵;表情脸谱两个;木偶小鸭子、小朋友各一个;小鸭子头饰;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听《小司机》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练声:小羊鼓。

三、附点节奏练习:X.X XX|XX X| XX XX |XX X|

1、幼儿听辨老师拍的节奏,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2、节奏游戏:五官在哪里

四、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设臵悬念,引起幼儿兴趣。

师:“听,远处好像传来了哭声,咦,是谁在哭呀?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在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等会儿你们听一段歌曲就知道了。”

五、幼儿学习歌曲。

(一)幼儿听乐曲第一段,然后老师提问歌词,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的内容。

1、①池塘边,柳树下,是谁在哭呀?它为什么哭?

②你觉得现在小鸭子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表情脸谱)

2、①分句让幼儿跟唱一遍,提醒幼儿唱的时候要注意音乐中的附点。

②师边出示歌词图谱边让幼儿完整跟唱第一段。

3、①师:“谁能帮助小花鸭找到妈妈呢?”(引导幼儿大胆展开联想)

②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好,让我们听听歌曲的第二段,到底是谁帮助了小花鸭。”

4、幼儿聆听第二段歌词,然后老师提问第二段的内容。

提问:①是谁帮助了小花鸭?②怎么帮的?③现在大家的心情又怎么样了?

5、幼儿跟唱两遍,边唱师边出示歌词图谱。

六、幼儿完整跟老师唱两遍,引导幼儿用表情表现音乐的情绪:

1、幼儿完整跟唱,老师边操作小木偶。

2、幼儿变换多种形式演唱(如分男女生、分小组唱)比比哪一组唱得好。

七、请表演得最好的一位幼儿戴上头饰当小花鸭,其余幼儿当小朋友,进行表演。

八、幼儿做鸭走动作离开活动室。效果分析

教师在设计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创设情景、游戏、故事、图谱、木偶等手段,一环紧扣一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枯燥单调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本次活动 的难点——附点节奏,老师能巧妙地运用语言活动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本次活动 的亮点是老师用形象直观的表情图谱提示幼儿用相应的情绪来表达歌曲的情感,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

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

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

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

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

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

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

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 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 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1)请全班幼儿脱下衣服,听教师口令,大家同时把脱下的衣服穿好,时间为一分钟。教师帮助幼儿统 计、记录第一次穿好衣服的幼儿人数。

(2)继续第二次游戏,同样统计、记录完成任务的幼儿人数。(3)请幼儿对前后两次游戏结果进行对比。并请两次活动结果不同的幼儿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时间不够,第二次时间就够了。

3、分组探究:玩“一分钟”游戏比赛:

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请一名幼儿当记时员,其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参加游戏:①一分钟画画;②

一分钟串项链;③一分钟拍球;④一分钟跳绳;⑤一分钟搓汤圆;要求幼儿对自已前后两次的游戏结果 进行记录、比较。

四、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游戏活动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 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

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漳浦县实验幼儿园 李丽萍(设计)教研组评析: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

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

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

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

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

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

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附故事: 《一分钟 》

丁零零,闹钟响了。明明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

一分钟,明明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

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

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

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呀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明明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

老师看了看时钟,说“明明,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明明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

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木耳》 设计思路:

午餐的汤又是排骨木耳汤,部分幼儿只喝汤并不想吃木耳,运用“好孩子,吃饭不挑食”思品教育 的方法,其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为了让幼儿爱吃白背毛木耳,我们开展了认识家乡的白背毛木耳的系列

活动,旨在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多种食用方法,使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木耳的异同点,了解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探索木耳吸水会膨胀的现象,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快其膨胀的速度。

3、品尝多种烹饪方法的美味白背毛木耳,逐步养成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木耳厂棚,了解白背毛木耳的特征、生长过程与环境;

2、为幼儿准备各种调味品及炊具、餐具,浸泡过的木耳。

3、新鲜木耳、木耳干;其他黑木耳若干。

4、冷、热水盆、筷子;记录表、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黑木耳异同。

共同点——形状像耳朵,正面都是黑色的,都是属于食用菌。不同点——白背毛木耳的背面是白色的,有长绒毛。

2、比较新鲜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掂掂比较新鲜 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

3、科学小知识:新鲜的木耳含有一种有害菌,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种有害菌最怕太阳光了,所以科学 的食用方法是把新鲜的木耳先晒干再经水浸泡后才烹饪食用。

二、探索加快木耳膨胀速度的方法,并动手验证。

1、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使木耳膨胀速度加快呢?

2、幼儿讨论与交流,与教师共同确定加快木耳吸水膨胀速度的几种方法。

(1)加水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加水,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2)搅拌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用筷

子搅拌,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3)热水法:在装有冷热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 的结果。

(4)揉捏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用手揉捏木

耳,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3、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验证其方法。

4、分组记录操作结果并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用手揉捏法

筷子搅拌法

三、品尝不同煮法的木耳。

(1)

出示木耳汤、炒木耳、凉拌木耳、木耳罐头等不同煮法的木耳让幼儿品尝。

(2)

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煮法的木耳,还吃过哪种不同煮法的木耳。

四、木耳的用处大。

(1)你知道木耳有什么用处。

(2)教师小结木耳的用处,并让幼儿了解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并教育幼儿不挑食。

小结:白背木耳是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日益增长的食用菌之一。它质脆爽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背面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抗肿瘤活性最强的六种药用菌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白背木耳还具有滋阴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痛等功用,是 纺织和矿山作业者很好的保健食品。

五、活动结束。附:幼儿记录表

热水法

揉捏法 筷子搅拌法

南靖第二实验幼儿园

陈惠玲(设计)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陆莹(指导)南靖第二实验幼儿园

肖雪丽(指导)

园教研组评析:

1、以小见大,凸显教育价值

教师以幼儿不吃木耳这一小细节入手,充分挖掘家乡特产《白背毛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以达 到教育幼儿不挑食的良好习惯。并有效的利用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服务。如请家长

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木耳厂棚等。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中,教师用精炼的语言、疑问的语气抛出问题“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能使木耳吸水膨胀的速度加快

?”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索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

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赞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想法,对王浩的加水法说: “你的想法真奇特”、对珏敏的热水法说:“你的想法真有创意”、对小莹的揉捏法说:“你的建议真 牛”。这种表扬与肯定外加幽默的语气,在幼儿与教师中建立起一种宽松的、积极的、合作探究式的师

生互动关系,引领着幼儿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3、记录结果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操作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探索方法与记录,在探索中互相观察、模仿,交流互相看到的情况,讨论、协商如何记录探索结果,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幼儿在互

相合作中记录,使记录效果明显,记录结果不但显示了每位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 的操作结果,同事也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交流分享中了解到其他幼儿的想法,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中班社会活动——我会和同伴一起玩

设计意图: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幼儿园里,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在游戏中还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自我中心

”反映在幼儿行为上的表现是自私、独霸、骄纵、不合作、不分享,这会妨碍幼儿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随着中班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游戏,渴望与同伴一起玩,由于还存

在着一部分幼儿没能较好地掌握与同伴一起玩的技能。一旦在特定情境、又缺乏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孩 子交往技能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如有时候出现人多玩具少的场面或孩子们发现特别好玩又喜欢玩的玩

具时,他们会克制不住自己而去争抢玩具。因此,我选择开展交往技能的培养活动《我会和同伴一起玩 》,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增强主动交往的意识,学习与同伴一起玩的技能。活动目标:

1、知道玩具不够的时候可以运用“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

2、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会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想和同伴一起玩的愿望。

3、能运用所学交往技能独立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准备:

1、VCD、电视机、摄像机和事先拍摄的录像片段(轮流玩)(合作玩)。

2、一套中型积木,一个皮球,一组过小桥的平衡木和钻圈,一只遥控蚂蚁玩具。

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可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看是什么?想玩吗?那大家都来玩吧。

2、要求:

朱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音乐一响大家开始玩玩具,音乐一停就把玩具放回原位坐回位

(二)第一次玩玩具

1、幼儿玩玩具,暴露人多玩具少时交往技能缺乏的问题。

音乐响,幼儿自由玩玩具,师拍录像,把幼儿玩四种玩具的情景逐一拍摄下来。

2、集中,提问:

你玩到玩具了吗?你想玩什么玩具?为什么没玩到?(三)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获得一起玩玩具的交往技能。

1、回放录像:“玩皮球和遥控蚂蚁”

(1)师:请小朋友看看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看完幼儿讨论,发

现问题)

(2)师:用抢的办法来玩皮球和遥控蚂蚁,很多小朋友都玩不到,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能玩到 ?(幼儿继续讨论,回答问题)

2、播放录像:大班哥哥姐姐玩皮球和遥控蚂蚁(1)师:哥哥姐姐是怎样玩的?

(2)师:如果你想玩遥控蚂蚁,可已经有人在玩,你该怎么说?(请求加入要用礼貌语,请个别幼儿示 范表演)。

(3)小结:玩具少,小朋友多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在一起轮流玩,就是你玩一会我玩一会,别人在玩时

不能去抢,如果想加入要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要耐心等待,商量好轮流的顺序,可以用排队的办法。

3、回放录像:过小桥钻山洞。

师:这样好吗?为什么?应该怎样玩?(幼儿讨论发现问题)

4、回放录像:玩积木

(1)师:大家手上都有积木了,不抢了,可以一起玩了,可是看看搭出什么了?

(2)师:为什么看不出搭了什么东西?(3)积木太少了,怎么办?

5、播放录像:大班哥哥姐姐玩积木。

(1)师:说说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积木的?(他们把积木合在一起合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2)小结:积木可以合在一起玩,大家一起商量要搭什么,合作玩真开心。

(四)第二次玩玩具

1、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玩玩具,想想:怎样玩才能使大家都玩到玩具,大家都开心?

2、音乐响,幼儿再次玩玩具,练习一起玩玩具的技能,师拍录像。

(五)小结: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玩玩具的好办法,有轮流玩,合作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老师给拍下来了,等有时间再放给大家看。

(六)延伸

1、把录像投放在区角,让幼儿反复对比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寻找一起玩玩具的最佳办 法。

2、把一起玩玩具的交往技能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包括家长工作。

活动点评:

本活动的选材能以《纲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的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并结合

我园课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升到课堂上来精练精讲,活动设计围

绕目标,环节紧扣,让幼儿在矛盾中体验与人分享、合作、轮流是一种快乐。因此活动重点定位于培养

幼儿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而如何轮流、怎样合作正是这个活动的难点,该老师的设计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 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设计中该老师能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态情景再现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行为练习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在玩游戏时出现人多玩具少的情况获得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其中灵活应用多

煤体,巧妙设计问题,将给活动带来方便。活动的延伸正是本活动的提升,把一起玩玩具的技能渗透于一日活动中更是关键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麻杆 设计思路: 在“立足本土自然资源,创设低成本高质量教育环境”的理念指导下,麻杆跃入我的视线,成了班级环 境创设的主材料。麻杆的出现,引起幼儿一连串发问:“这什么树枝?细细的线穿起一大串的麻杆,为 什么不会断掉?……”《指南》强调:“应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认识兴趣 和探究欲望”。因此,《神奇的麻杆》探究活动在我们班展开了。我们通过让幼儿运用观察、操作、对

比等方法去感知麻杆的特性,了解其用途;在亲历“猜测问题——自主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探索麻杆的秘密,了解麻杆的特性及用途。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交流操作中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干麻杆、质地坚硬的树枝、针、线、铁钉、铁锤、剪刀、装有水的脸盆、酒精灯、打火机若干。(2)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3)介绍麻杆用途的课件。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麻杆从哪里来”的录像。活动过程:

一、参观“麻杆精品屋”,激发探究欲望。

1、组织参观活动室中的麻杆作品(如扇子、亭子、各种形状的屏风、帘子等),感受麻杆手工制作的美。

引导语:今天老师要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麻杆精品屋”,看看老师用麻杆做了什么?这些作品是怎 么做成的?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老师用什么工具穿过一根根麻杆?细细的线穿起一大串的麻杆,为什么不会断 掉?麻杆船能浮吗?

二、自主探索,感知麻杆的特性。

引导语:到底谁猜对了呢?这里有许多工具,它们可以帮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探究,并记录探究情况。

①分别对麻杆、树枝用铁钉和锤子敲一敲,用针线扎一扎、穿一穿,用剪刀剪一剪,用手折一折。重点引导:

——学习合作使用探究工具,如在使用铁钉钉麻杆时,引导幼儿一人扶住铁钉,一人用铁锤敲。

——比较两种材料的不同探究结果,在比较中正确表述麻杆的质地特点。

②分别把麻杆和树枝放在酒精灯上点一点,吹一吹。引导观察:

——哪种材料更容易点燃?吹灭后有什么不同? ③尝试把麻杆和树枝投进水里。引导观察并思考:

——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其他方法继续探究麻杆的其他秘密。

2、小组交流操作体验。

引导语:请小朋友带着记录表大胆和小朋友说说:你用了哪些探索方法?你发现麻杆有哪些特点?

3、针对同伴提到的、自己未曾操作过的进行再次操作,获得亲身体验。

4、幼儿集体讨论,集体回答探究前所猜测的问题。

5、教师小结。

小朋友的回答让老师很高兴,因你们不仅让我知道麻杆松脆、易断、易燃、质量轻的秘密,还让我看到

你们爱动脑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其实,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只要小朋友肯自己动手 试试,很多事都可以自己解决的。

三、了解麻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鼓励幼儿根据麻杆的特性,猜想麻杆的用途。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先想想麻杆的特点,再根据每一个特点来猜想:人们会用它来做什么?

2、教师把幼儿的回答用简易图标记录在黑板上。

3、课件验证与补充。

(1)播放介绍麻杆用途的课件。

麻杆可以用来制作玩具、当学具;也可以作为煮饭、炒菜时引火的上佳材料和燃料;还可以作为夜晚的

照明工具;又可以加工成绘画材料——麻杆碳等等。

(2)统计猜想结果。引导幼儿数数猜对了几种,并引导分析与课件不同的猜想是否合理,并给予肯定或 纠正。

四、活动延伸:

1、麻杆小制作。

让幼儿用麻杆和辅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枪、动物秋千、小船、活动小人等),进一步感

知麻杆的特性、用途,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把麻杆投放在区域中。

数学区,引导幼儿用麻杆进行数的分解、组成、排序、几何图形的拼摆;结构区,引导幼儿利用麻杆进 行建构,体验麻杆用处之多。

3、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用麻杆照明走夜路,进一步体验麻杆燃烧的特点与妙用。

园教研组点评:

该活动能紧密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猜想的适时应用

教师善于在幼儿探究兴趣达到最高点时,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猜想内容,一步步地把探究活动引向 深入。如“老师用什么工具穿过一根根麻杆?” “根据麻杆的特点,人们会用麻杆做什么用?”等问题 的猜想,既增强幼儿探究的目的性,又促进幼儿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

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更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点,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探究工具,便于

幼儿从不同角度探究;选择了有明显质地差别的树枝,在鲜明的对比中,幼儿对“脆、松” 等表达麻杆

质地的词语不再陌生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整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归 纳表述”的理念。

三、个体差异的合理考虑。

教师能充分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幼儿兴趣的关系,在自主探究中,“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其他方法 继续探究麻杆的更多秘密”,满足个别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记录探究结果时,允许幼儿“可用简单 图标表示,也可用语言表达出来”,避免了个别幼儿因绘画能力差,而对探究记录失去兴趣和信心,以

孩子的成功体验来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

第五篇:教案 说课 评课

加减法的估算说课稿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我在设计教学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了解学生作好必要的铺垫

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若单刀直入,就会导致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认为不妨先来一段前奏,为学生带带路,作好认知与心理上的铺垫,待水到渠成之时再展开教学。于是,课始,安排了一个环节,通过猜人数、猜体育用品的价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关键词“接近”、“大约”,从而揭示估算的意义:不追求准确的结果,而只需一个数值范围。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尽量将学习材料生活化,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补充,使学生亲身体验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身临其境的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老师买体育器材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转呼啦圈的个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探究100元钱买三件运动器材够不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很多方法: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用连减的方法、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老师都应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出现多种方法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4、拓展时空,体验知识的生活背景和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生活中的数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必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绕“校园运动会”这一主线展开,由估体育器材单价,到买体育器材,到估计运动员人数,再到运动员献爱心买礼品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让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为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礼品的具体情境,“该怎样设计购物方案呢?请你们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大约需要多少钱?实际要多少钱?你们的钱正好够用吗?剩下的钱怎么办?多余 的钱怎么办?”这个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入了学生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P34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设计意图]:

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商不变的规律评课稿

今天听了金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是金老师这节课讲得很精彩,以前也曾多次听过她的课,感觉这一节是讲得最真实和最精彩的一节。记得有位专家说过:真正的课堂不一定很精彩,但精彩的课堂一定很真实。我想金老师这节课首先是做到了真实,其次也很精彩,优点总结如下:

1、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金老师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引入——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了;留下悬念小组探究,分层突破重难点——先探讨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再探讨出被除数和除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最后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结构清楚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2、对于重点词语的强调非常有必要。例如“同时”“相同的数”以及为什么0除外等。

3、目标达成尤其是知识目标的达成非常成功,从课堂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我想这也许就是她为什么总能让学生考出高分的缘故吧。(真诚向她学习)另外有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1、金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究时效性不大,形式大于内容,尤其在探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时,几乎没什么探讨合作,大部分是老师问学生答。因为有了前面同时扩大的规律作基础,后面的问题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解决。(其实如何做到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我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2、关于所总结出来的规律的表达方式,金老师教给了学生两种方法(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我们书上所采用的是第二种表达方式。现在青岛版和新人教版都采用第二种表达方式,据我偶然从网上查得的资料得知,第一种表达方式存在缺陷,有语法错误。不光此处,还有积的变化规律,在语言叙述上也和以前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再完美的课堂也有瑕疵,我们每个人都应通过这种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成长起来。

下载《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地对待挫折》说、上、评课实录及点评-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

    《海燕》上课实录及说课

    《海燕》上课实录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

    说课听课评课教案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教案 清水河初级中学姚传江 说课篇 1、说课:教师面对同行或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

    《恐龙》教学实录及点评五篇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吴 玲(执教)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孙双金(点评) [摘 要]《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了文本中的语言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揣摩中提取语......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及点评

    《长亭送别》教学实录及点评□包旭东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2007年第1期 [学习目的] 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设想] 借鉴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

    《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

    《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案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chēn(板书:称) 生:见过。 师: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师: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

    比一比教案三及评课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大全]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在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可爱有趣;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课前准备 录象、识字转盘、图片、词语卡片、动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

    一节习作课的教学实录及点评--雨的畅想

    一节习作课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 雨 的 畅 想 》话题选择:在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想象作文的练习很多,如《假如„„》、《假如我会克隆》等,学生很喜欢写此类的想象作文,因为可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