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习作课的教学实录及点评--雨的畅想
一节习作课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 雨 的 畅 想 》
话题选择:在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想象作文的练习很多,如《假如„„》、《假如我会克隆》等,学生很喜欢写此类的想象作文,因为可以异想天开。因为可以异想天开,学生的习作中存在想象不合理,价值取向有偏差的问题。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选择雨这个话题进行想象,学生可感可知,借此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合理,再一次感悟想象作文的习作要点,提升学生想象作文的水平。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由“雨”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多角度自由表达,不拘一格,文体不限地进行想象作文。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望。作前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雨”的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
2、搜集关于“雨”的各种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唤醒记忆,激发说雨之趣。师:孩子们请看黑板,一起读。生:雨!
师: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昨夜一场好雨,直至现在才渐渐停下来,这真是老天爷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师:孩子们熟悉雨吗? 生:熟悉!
师:那你接触过雨吗?和雨玩过吗?
生:接触过!玩过!„„(学生开始有点兴奋了。)师:说一说,你见过或知道哪些雨?(学生跃跃欲试)
生:春雨、秋雨、毛毛雨、暴风雨、雷雨、山雨、细雨、及时雨、梅雨„(点评: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举手,说得很欢。“聊雨”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雨的畅想”拉开了序幕!)师:看来,孩子们的确熟悉雨,那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是用什么方式了解雨、认识雨的呢? 生:可以用耳朵听。
师:你听到一些什么呢?
生1:我听到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像闹钟的声音一样。生2:我家的雨棚是铝合金的,雨敲上去叮叮当当的响。
师:
哦,你们这是用耳朵听(教师板书:耳听)还有别的方式吗? 生1:我用眼睛看过,它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美丽极了。生2:硕大的雨点滴落在地上,留下一圈一圈的波纹。师:我觉得你们用的“硕大”、“留下”两词特好,不过雨滴落在地上,用波纹不太准确,如果换成“雨痕”或许会好些,你再体会体会。师:这是用得什么方式观察到的呢? 生:眼睛看。(教师板书:眼看)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1:我用手去接过雨,雨点落到我的手心上,把我的手心弄得很痒。(其余的学生似乎有同感,都跃跃欲试争着举手发言。)
生2:雨滴在我的手里,一点一点的,溅起小雨花,它们显得活泼俏皮。生3:我用手触摸过雨,我觉得雨十分顽皮,也十分可爱。它还钻到我的脖子里,是很冰凉的。
师:你是想说雨钻到脖子里很“凉爽”,是吗?(学生点点头,很满意。)(点评:此处,教师是以商量的口吻将“冰凉”改为“凉爽”,而不是直接指出学生的用词不当,既尊重了学生的表达,又不露痕迹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给学生留面子”,这也算是写作训练中的人文关怀吧。)
师:其实,你不仅在接触雨,更是用心灵在感受雨。(教师板书:手摸、心灵感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耳听、眼看、手摸、接触、甚至可以用心灵去感受等多种方式了解、认识雨。
(点评: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雨,既有生活味又充满童趣。既暗含了观察方法的指导又贴近了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孩子们的情绪记忆”是作文训练的首要环节。)
二、图像引路,走进雨景,感受雨之神奇。
师:是啊!雨就像一位魔术师,变化无穷。它常常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世界,去感受雨的神奇。师:(演示课件:雨的各种情景伴随着音乐播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师:随着风呼呼的脚步声,这雨的小精灵来了。它轻柔地向花儿问好,它热情地拥抱枫林。它在草地上跳舞,它亲吻着出土的幼芽,它陪伴人们漫步在小桥上,伴随人们在月夜甜甜地入梦,它落在大地上,蹦在车轮上,跳在小亭上,打在车窗上„„它和烛光、枫林、原野共舞„„(雨中)
雨停了,这雨的小精灵幻化成晶莹的小雨珠落在枫叶上、蘑菇上、荷叶上、挂在叶尖上,似珍珠、像眼睛,如星星„„最后,它静静地躺在绿叶上,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雨后)(点评:聆听着优美的音乐与教师生动的描述,孩子们的脑海中开始演绎出一副副美丽的雨景图,任多彩的想象的种子萌芽„„“想象”是习作中不可缺少的美丽元素。)
师:(学生沉醉其中,教师略等几秒钟后问)你觉得这雨怎样?想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
生1:我觉得雨是千变万化的,它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落在蘑菇上,一会儿落到荷叶上,所以我觉得它千变万化。
生2:我想补充说,它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落在树叶上,一会儿滴在小草上,一会儿挂在叶尖上。师: “落”、“滴”、“挂”三个动词用得好。还有谁想说点什么?
(点评: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用得好的词,给予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自信。)
生1:我觉得小雨珠十分俏皮,他们跳到荷叶上,把荷叶当作滑冰场,在上面快乐地滑冰。师:你真的是在“用心”感受雨!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动人”的作文!(点评:“心灵的感受”是所有感受中的最高境界。作文训练中教师应点拨学生感悟:用心去感受我们周遭的事物,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生2:春雨很温柔,落到水面上,溅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生3:我觉得这些小雨珠非常可爱,因为他们落在绿叶上的时候,会往下滑动。但是有的小雨珠却停在了叶尖上,仿佛是这些小雨珠想往下滑,又被绿叶拉住了,我认为绿叶一定想和他继续玩耍。
师:孩子,你的感受太妙了,大家来点掌声。你把雨和绿叶完全比作了人。
生4:我觉得雨珠好像和绿叶融为一体了!因为雨珠是透明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好像把雨珠染绿了,雨珠好像把叶子浸透了。生5:我觉得雨是大自然给人们的最好礼物,因为:雨落在苹果树上,苹果红了;雨落到梨树上,梨子熟了;雨落在麦苗上,麦苗长高了„„
师:的确如你所说,它是人们最好的礼物,喜欢这样的礼物吗?我可喜欢。(点评:教师既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又为下一环节的想象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交流,大胆想象,幻化雨之精灵。
师:同学们,雨就像神奇的、难以琢磨的精灵,他时而温顺,时而凶猛;时而乖巧,时而顽皮„„你们喜欢这雨的精灵吗?
师:假如你就是雨家族中的一个小精灵,你想做怎样的雨?(略停顿,接着说:)是温柔的春雨?还是热情的夏雨?是漂亮的细雨丝,还是顽皮的小雨珠„„(点评:“是„„还是„„”两组关联句,拨动着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放飞梦想,思维在想象的天空自由驰骋!教学中适度地给学生一定的 “选择权”,既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有利手段。)
生:我想做春雨、我想做暴雨、我想做有味道的雨、我想做彩虹雨、我想做多情的雨、我想做可爱的小雨珠„„(学生异常兴奋,纷纷举手发言。)师:还有想做什么雨的?其他同学有同感吗?
师:这样,雨的精灵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给人们带来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生:(自主思考6~7分钟„„)
(点评:由聊雨到假如我是雨再到我是雨,教师非常巧妙地步步深入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情动辞发、言由心生,为写作做好了情感铺垫。)
师:雨的精灵们,把你想说的、想做的、想给人们带来的与别的精灵进行交流、讨论。生:(开展合作学习„„)
师:想法相同的“精灵们”可以在一个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点评:给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让想法相同的孩子在一起讨论,内容集中,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有利于保障发言的质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师:雨的精灵,请把你们想说的、想做的告诉我们人类。(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请“雨的精灵们”大大方方地走上来,讲台也是你们的。)(点评:“雨的精灵”,多么富有诗意与灵气的名字。教师利用这一美妙的称呼,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在充满浓浓童话色彩的发讨论与交流中,学生成了雨的精灵,雨的使者,成了雨的代言人,其情融融。学生由聊雨的旁观者幻化成雨的精灵。)小组1:(小组内成员一人说一句)
组员1:我是春雨,我要让小草发芽、让花儿开放,让柳树抽出新芽。师:挺美的!
组员2:我是温柔的春雨,我会钻进到土地中,让小草的种子喝足了我的甘露,然后探出小脑袋来看看这个神奇的世界。师:
“探出小脑袋”用得好。
组员3:我要修改朱黎瑗的说法,她应该把“土地”改成“土壤”,这样会更好一些。师: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生:我觉得“土壤“是软软的,小草长在里面,会很舒服的。师:我觉得你很会听同学发言。
组员4:我是温柔的春雨,我会落到花蕾上,让花蕾散发出甜蜜的芬芳,让人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神奇。
师:
这是多浪漫、多美好的事啊!
组员5:我是一位既温柔又善良的春雨。我会落到稻田里,让麦苗和高粱快速地成长起来。我会落到苹果树上,让苹果树抽出嫩绿的叶子,快一点长出又红又甜的苹果。我会落到农民伯伯的额头上,给他们凉快凉快。师:
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组员6:我会落到水面上,在水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我要让干枯的小树苗快活地洗个澡,让他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师:我要代表小树苗感谢你!
(点评:教师在孩子们的发言中穿插进行的“随机评语”,指向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还有他们的思想、情感。或者说教师已自觉地融入了孩子的创作活动之中:感动着。他在赞美学生的活力,也在表达自己的感激。
小组2:(小组内成员一人说一句)
组员1:我是一滴雨,我要让花儿那甜蜜的笑容绽放;我要让树林染上更绿的色彩;我要落在雨伞上,敲出“咚咚”的声音,弹奏一首春的赞歌;我还要落在花上,呼唤蜜蜂开始辛勤的劳动,让人们早日尝到可口的蜜糖。
组员2:我是个顽皮的小雨点,我要飘落到蜘蛛网上,在那里玩“跳跳床”,然后我还要从上面滑落到泥土里,把土里的小草叫出来,陪我玩;我要把大树爷爷的胡须抽出来,让它长得更长更长。让人们好在夏天有个乘凉的好地方。
师:那感情好啊!
组员3:我是一颗颗小小的雨珠,好似天上的星星一般,一闪一闪的,多么美丽啊!组员4:我想做一滴有味道的雨。
师:
有味道的雨?这可有点儿新鲜,说说怎么个味道呢?
生:
我会落到苹果树上,让苹果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人们忍不住吃掉树上的苹果;我会落到苹果树上,落到橘树上,让树上的橘子更甜。
生补充:我是一滴有味道的雨,我要落到绿叶上,让所有的绿叶都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师: 你也是有味道的雨?有意思!组员5:我也是有味道的雨!
师:
那“你们这组的味道”就有点太浓了吧。(学生被逗乐了)(点评:“有味道的雨”,这想象很独特。教师调侃式的评语,是对学生“鲜活思想”的欣赏,也是对“雷同表达”善意的劝诫。来点小小的幽默,放松了学生的情绪,打消了顾虑,于是有了正常的、甚至超常的发挥,课堂有了更开心的笑声。)组员5:(接着说)当我落到臭熏熏的脏水里时,脏水也会被我染得香起来。师:环境污染问题被你解决了!
组员6:我是一滴小小的雨点,我拉着伙伴来到树叶上。太阳出来了,照在我们的身上,一闪一闪,如珍珠一样可爱。我非常自豪,因为我为世界带来了美丽。我在地球上很珍贵,是大自然慷慨恩赐给人间最宝贵的礼物。师:我得告诉人们,要珍惜这宝贵的礼物!
组员7:假如我是顽皮雨,我会落到叶子上,把叶子当成滑梯,从叶子上滑下来,和土里的动物度过这个晚年。
师:
你就是顽皮雨,你是想说“度过一个美好时光”,是吗?(孩子微笑着点头称是)小组3:(小组内成员一人说一句)组员1:假如我是彩虹雨,我一定要变成粉红色。粉红,多么漂亮的颜色啊!我要滴落在一朵朵小花上,小花就好像收到了我的来信,慢慢地绽放了。„„一颗颗小雨珠,好似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多么美丽啊!
师:你说得就像诗一样的美。不,这就是一首美丽的小诗!(点评:学生如诗般的语言,在这里得到了教师的赞美和回应。)
组员2:我是彩虹雨,我愿做红色的雨,因为红色表示我对大自然的爱,我落到玫瑰花上,玫瑰花更红了;我落到苹果上,苹果就熟透了;落到小朋友的红领巾上,他们的红领巾更鲜艳了。„„
小组4:(小组内成员一人说一句)
组员1:我是多情的雨,我会来到山谷,下一场魅力四射的雨,我要滋润万物,我要带来一场如烟如雾的山雾,让人类如痴如醉,让他们感到自己身在仙界一般。组员2:我是多情的雨,如果森林着了火,我会扑灭大火,让树木重生。师:我代表森林感谢你,你也是勇敢的环保小卫士!
组员3:我是多情的雨,我落到树叶上,像一颗一颗珍珠,闪闪发光,好似天上的星星。冬天我躲在家里,很少出门,不让人们觉得太冷了。
组员4:我是像针线一样的细雨,一针一针地为地球妈妈编织一件件各种各样的美丽纱衣。师:地球妈妈穿上这样的纱衣,一定很美!
组员5:我是多情的雨,我会让那些情侣在细雨中漫步。师:你不仅多情,还助人为乐啊!
组员6:我是多情的雨。盛夏,太阳火辣辣的,连蜻蜓也躲到阴凉处。于是,我要为人们下一场解暑的雨。当我听到人们对我的赞美时,我不禁会在背地里偷偷地笑。师:看把你美得!
(点评:时而来几句俏皮的话语,拉近师生的距离。以情激情,师生之情融为一体,使课堂有了生活的情趣,温馨!)小组5:(小组内成员一人说一句)
组员1:假如我是暴雨,我要给人类演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当我落在雨伞上时,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当我落在窗户上时,就会发出噼哩啪拉的响声。再加上女高音雷婆婆的隆隆声。它们交织在一起,就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我要献给人类。
组员2:假如我是暴雨,我会给干旱的地区下一场及时的雨,让农民伯伯感谢我。组员3:假如我是暴雨,我要做凶猛的暴雨。同时也要做善良的暴雨。师:又是凶猛,又是善良? 生:(接着说)我做凶猛的暴雨,引起大洪水,是因为我要对砍伐树木的人们一个惩罚。我做善良的暴雨是给人们的一个提醒,让人们不再砍伐树木,保护环境!师:我们人类明白了,一定要记住你对我们的忠告!
组员4:我是善良的暴雨。如果我看见了两个人在打架,会马上下一场暴雨,让他们分开。组员5:我要做疯狂的雨,这样我可以和人们一起赛跑,让人们觉得和我玩是一件刺激又快乐的事!
组员6:我是及时雨,我要在森林燃烧的时候,扑灭大火,不让森林遭到大面积的毁坏,我要在大地干旱时下一场及时雨,让土地得到我的关照,让人们重新快乐的生活。
(点评: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课堂流动着无限的激情与感动,这是课堂教学所梦寐以求的。)
四、提笔习作,不拘一格,表达雨之心愿。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我仿佛走进了雨的大家族,看见了一个个神奇美丽的雨精灵,你们想把心中的愿望与秘密告诉更多的人吗?那么,请你们提起笔写下来吧。《假如我是雨„„》 学生自主习作。(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精彩的语句随机点拨及评价。学生选择好的语段,配音读。研究视点: 《雨的畅想》是一堂五年级想象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课堂教学中明晰地体现出想象作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引导学生展开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二是引导学生善于在想象中表达美好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了温柔的雨、顽皮的雨、有味道的雨、多情的雨、彩虹雨、及时雨„„并由此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让人们凉快,让果子更甜,把脏水变香,让人们不砍伐树木,保护环境,让人们快乐地生活„„而这一切是在教师的主导上进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贴切、生动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雨的畅想中,引领着学生进行着一场真、善、美的心灵洗礼,既给了学生作文的指导,又给了学生做人的引导。
第二篇:素描课习作点评
学生们在素描课上认真写生期待他们都有新的进步
陈子妮,三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后期经过教师局部修改。基本的造型没有问题,大的黑白灰关系也能掌握。陈子妮同学认真听讲,态度端正,能跟上教学节奏,进步中等,悟性不错。今后应加强长直线造型的基本功练习。
陈子妮,三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写生作品,用时四课时。画面造型没有大问题,黑白灰关系明确,体积感强。暗部的调子画得很不错。陈子妮进步挺大,尤其是造型、排线,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透视未能完全理解透彻,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揣摩体会。
耿涵,本期新学员,初中一年级学生,以前有一定的基础。此幅为临摹作品。初中生理解力明显比小学生要强很多,都能听懂并能应用。画面中黑白灰关系层次分明,排线很细致。左边的六棱体比例失调,应注意穿插体的虚实关系。显得稍小一些。可能是接触素描的时间较短,在造型透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耿涵,本期新学员,初中一年级学生,以前有一定的基础。此幅为写生作品,此生进步很快。画面中黑白灰关系层次分明,排线不如上一张作品细致。另外这张画的构图稍偏右侧,显得美中不足,希望能在下一张画中把上述问题一并解决!琚子易,三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画面造型没有大问题,黑白灰关系不明确,暗部色调应加强。调子排线画得很不错。琚子易课堂表现一直很好,认真。画的比较规矩。今后应加强长直线造型的基本功练习。刘志惠,五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画面造型没有大问题,黑白灰关系明确,体积感强。调子也画得很不错。刘志惠学习态度较好,进步较快。造型能力较强,基本功扎实。悟性很好,今后应注意画面中虚实变化的处理,加强基本功练习。莫子嫣,三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写生作品,用时四课时,大的形体比例没有问题,色调和体积感都很强。莫子嫣同学极富个性,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进步很快。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排线排的很好,悟性不错。今后应加强长直线造型的基本功练习,多注意轮廓线的处理。牛芯蕊,三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一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后期经过教师修改。牛芯蕊同学进步很快,学习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排线排的很好。今后应加强长直线造型的基本功练习,多注意轮廓线的处理。谢泽慧,本期新学员,初中一年级学生,以前有一定的基础。此幅为临摹作品,此生进步很快。这张画画面中黑白灰关系层次不明确,排线比较细致。穿插体的顶端画的太实,注意虚实关系。谢泽慧,本期新学员,初中一年级学生,以前有一定的基础。此幅为写生作品,此生进步很快。这张画整体画的不错,造型比较准确,十字交叉体顶面画的有点翘。长方体感觉有些“软”,处理好画面中的线。杨怀旭,六年级学生。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学生容易照抄调子,出现这应那样的问题。比如这张画,造型和透视上有些小问题,排线排的不错,感觉很透气,不是一团四黑。中灰调子画得较好,暗部色调还需加强。
杨怀旭,六年级学生。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学生写生作品中的优秀作品。这张画要比临摹的那张好很多。不论从色调、质量感、体积感等方面都表现的很到位。画面纵深感稍显不足,造型上进步很大,应注意投影的虚实关系,和轮廓线的处理。如长方体。伊纯萱,四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写生作品。整体效果不错。画面造型没有大问题,黑白灰关系明确,体积感强。调子也画得很不错。伊纯萱同学学习态度较好,进步很快,观察力敏锐。今后应加强造型练习,在排线上下下功夫。伊纯萱,四年级。参加素描高级班第二学期。此幅为临摹作品。造型和透视上问题不大,排线排的不错,色调也控制的很好。穿插体的顶端画的太实,注意虚实关系。
第三篇:雨点评课稿
《雨点》评课稿
李云
《雨点》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两位老师整堂课就像童话般的雨点儿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
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内容层层深入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有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教师却能巧妙地将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而且学生学得如此轻松。
首先,金老师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先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悟;接着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再到句子,进行说话训练,再通过反复的读来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雨点落在_____,点红了____。”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最后进行写字教学,并进一步巩固要认的生字。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性极强。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生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在本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金教师首先范读,然后逐句学习,逐句指导朗读,还有后来的男女生读,齐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感悟雨点落进不同地方的变化,三、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感情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在学习“睡觉”一词时,教师问:“你睡着了吗?梦见什么了?”有的学生说梦见考试得了第一名,有的说梦见了流星雨,有的说梦见了游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雨点在池塘里睡得很香,很甜。再如:肖老师用“雨点落进_____, ____。”进行拓展训练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识字教学形式多样,反复呈现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每一课的识字量都很大,一般都在十个以上,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记住这些陌生的生字?方法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做得相当出色。首先,让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继而去掉拼音读,做“拼音与字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在这节课的尾声,又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来进一步巩固生字。在多种方法反复呈现、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
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两位老师这节课中,多处都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开始,看着精美,欣赏着轻柔的音乐,加上金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为学习雨点渲染了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点的作用,两位老师出示了几幅春天景物的图片,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了雨点滋润万物,直观、形象,教师无需过多语言,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
下面,我再谈一点个人的想法。金老师很注重朗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几次让学生全体站起来边跳边读,那时候我真担心学生会摔倒。
总之,这两节课教师教得透,学生学得实,课堂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篇:《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模版)
《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
执教: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点评: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
点评:严英俊(杭州听涛小学)
师:同学们好,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和大家聊聊天。认识一下,我姓“任”,这个字用作姓的时候读第二声,别读错了。我听说师大附小是全义乌市最好的小学,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六(1)班是师大附小最好的班,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你是六(1)班最好的学生,是真的吗?
生:(学生哄笑)
师:就是嘛,是不是最好的,不是自己说的,要由别人评判。其实,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我就是来评判的——学习六年了,我要来看看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你们老师教得怎么样。你们的老师,还有,坐在下面的朱校长,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你们表现好,我表扬他们。你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反正我扣分都扣在他们头上……
(“哇”声一片,学生都精神抖擞起来。)
师:今天是作文课,我们来讲怎样写人。六年级了,老师都教过我们了,写人怎么写,最重要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很好。关于人物外貌描写得好的课文,我们学了不少,大家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不错,这些文章中,有的是面貌写得好的,有的是神态写得好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把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写得具体生动,反映出人物身份、个性。不光是这些课文,别的写人文章也都是这样,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我们今天也来练习外貌写作,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你们就写我。现在老师在大家中间走几步,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老师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同学仔细观察。)
师:看完了?好,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概括。(学生经过讨论,写下概要,老师的外貌特征是:“高”“ 瘦”“老”)
师:同学们厉害,“高”“ 瘦”“老”,只用三个字,就把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概括出来了。虽然简单,但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瘦”成什么样啊?“老”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都没有展开说。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经过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如下文字:“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师:不错不错,准确、具体有了。现在再进一步,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
生2:老师细胳膊细腿,瘦骨伶仃,像竹竿似的。(全场笑)
生3:老师的身板像纸那样薄薄的一片,好像风一吹就能刮跑了。
生4:小脑袋、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笑起来眼睛一眯就没了。(全场笑)
生5:老师骨瘦如柴,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一笑起来,脸上都是括弧。
生6:老师瘦得像火柴棍似的,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前半个脑袋像鸡蛋。(全场笑)师:好,不亏是名校的学生,准确、具体、生动,有几句还挺传神,把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但是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瘦吗?
生:不知道。
师:实话告诉大家,老师没有老伴,没有人给我做饭——我一天只吃两餐……(学生惊愕),所以,我今天是来求助的。我要去征婚,征婚要写介绍、写外貌,刚才大家把我写得准确、具体、生动,我要拿这些文字去征婚——
(教室里骚动起来,同学们纷纷说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当然不行啊,里面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样写出去,看了给人感觉不好。即使有单身阿姨看到了,也不会来跟老师搞对象的!
师:那应该怎样写?
(有学生冒失地站起来,“1 米76 的个头,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师:你们看我的样子,有“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吗?你这是成心害我啊!到时候人家真来相亲了,还不拿砖头扁我这个骗子……
师:大家讨论下,我这个外貌特征,要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但又是相亲用的,用刚才同学的话说,要用褒义词,看了让人舒服,应该怎么写。经过小组仔细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高挑,有一米七六,身轻体健,风度翩翩,很有魅力。
生2 :老师高高瘦瘦的,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他戴一副金边眼镜,眼光深邃,气质很好,是大学老师的样子。
生3:老师身材苗条,小脑袋、小眼睛,总是笑容可掬,说话表情很生动、很有趣,看上去很和蔼,一定是位脾气很好的先生。
生4:老师五十多岁,脸上有不少皱纹,有饱经风霜的感觉。成熟、智慧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师:哎呀,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前面写我的外貌,虽然准确、具体、生动,但我听了不是很开心,估计也找不到对象。但你们现在说的吧,照样准确,具体,生动,我还特别爱听。这样的文字传出去,那些单身阿姨读了肯定也舒服,会对我发生兴趣,见了面她们也不会说我是骗子。谢谢大家!真是名校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大家鼓掌,为我们自己鼓掌!
师:好,我真的很喜欢你们今天写的文字。我回去要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第一是征婚用,估计找对象不成问题了。第二,我还要把它们打印出来留存,亲戚那里、邻居那里、还有我们辖区的派出所那里,都保留一份备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为什么?
师:实话告诉你们,我最近老爱忘事,做事丢三落四的。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我把你们写的备着,就是将来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别人可以拿你们写的做“寻人启事”.你们看行吗?
生:(同学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文字:
生1: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说普通话。
生2: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说话带杭州口音。
生3: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
生4: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不错不错,最后一组写得特别好,你这样的,不用说认人,认尸都没问题了!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今天进行了三组外貌描写,就我一个对象,但写出来的差别很大。第一组,纯粹的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就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看了让人舒服。第三组,大家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这组描写还很关注服装,但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服装描写不一样。具体我们来看课文(打开 PPT):“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那么具体、仔细地描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是小说写人的手法,凸显出王熙凤的富贵样、穷讲究又带点土豪式的俗气,是为刻画人物身份、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用的,对于读者来说,是用来欣赏和品味的。但如果为寻人启事或者帮忙通缉的人物肖像,这样写就太啰嗦,路过的人谁耐烦看啊。还不如你们,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抓住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是我。大家说,是不是啊?
生:是!
因此,大家以后写作文,除了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这两个问题你们也应该抛给老师,谁叫写作文了,就抛给谁。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和大家的交流就到这里。根据规定,我还要布置一点作业——其实是我还要大家帮点忙,就是关于征婚的事情,没老伴,我可是真急了。刚才我的外貌是写了,但征婚广告光写外貌够了吗?
生:不够!
师:还要写什么?
生:还要写从事什么工作,年薪多少、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还要有联系方法……
师:大家考虑得还挺周到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同学们回家帮我补全了。写联系方法,写手机号码,我有点担心,如果有人开玩笑、乱打我的电话怎么办?
生:征婚文章最后要说明,征婚很严肃,不要开玩笑……()再写四个字:“非诚勿扰!”
(全场笑)
师:好,征婚文章很圆满了,但文章里面是不是应该插一张照片啊?现在讲究个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啥的。
生:是的……老师带了照片了吗?
师:我带了几张,大家帮我参谋。(PPT 打开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周杰伦。第二张是老师青年时的照片。第三和第四张是现在的照片。)我决定用周杰伦的,年轻帅气,和我有点像。要么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先把相亲的阿姨诓过来再说。
(经过讨论,同学们说不行,相亲时候要穿帮的。还是用老师现在的照片,虽然老了点,但可以用“美图秀秀”修一下。)
生:哇,你们太厉害了,图片都会加工。好,照片问题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征婚文章到哪里去发布好?
(小组讨论,说要到人多的地方,菜市场、公共汽车站、地铁口,电线杆上……也有人反对,说城管要骂的,这样招来的阿姨档次也不够。还是到大学校园里去贴比较好……要不去网络发布,做网站网页……)
师:好了,打住,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总之,你到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不能仅是一篇作文,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我拿到它,照你们写的执行就可以了。总之,老师的婚姻大事,后半生的幸福就拜托各位了,谢谢!
点 评
让写作回归交流的本位
郑桂华
这是一节很有意思、很感性的课,真切、生动、流畅——相信看完上面的课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教室一隅,与任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想、一起写、一起交流。
思考这节课为何如此引人入胜,启发应该很多——如任老师设计了很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又如任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小活动直接指向学习目标“描写人物外貌”,不拖泥带水,不旁逸斜出,干净而紧凑;还有从任老师的教学语言能看出他的学生观、教学观。任老师善鼓励,但不滥情,绝不送出廉价的赞美与肯定。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任老师对写作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写作指导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5~6 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于“习作”的规定,非常明确地列有 5 条,其中之一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交流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普通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无论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在“与人交流”写作能力上下功夫。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白为交流而写作的重要性,只是不知“与人交流”写作课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而任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可作示范。其实概括地说,写作的目的究其根本不外乎两类:
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很大问题就出在太强调“自我表达”,忽视了“与人交流”的要求。
作文重视阅读对象很重要,与人交流的写作教学最关键的是写作任务设计,包括写作情境、阅读对象和交流目的。其核心是阅读对象,因为不同读者的阅读立场、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在写作时对选材的选择、表达形式运用以及词语的推敲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交流目的。比如是告知、是劝说,还是分享感受,目的不同,表达手段也应不同,这就是读者意识。任老师这节课教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第一个环节是没有交流对象的单纯描写技巧教学,即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准确、具体和生动——很多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第二个环节就有了交流对象——要求学生以“征婚”为目的来描写,这则写作任务既有写作阅读对象:可能来应征的某女性;又有写作活动的交流目的:对描写对象产生好感。
同样一个描写对象、同样一批学习写作的学生,有了读者需求分析和写作目的分析,写出来的文字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交流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神奇魅力。任老师设计的另一项写作活动:要求根据“寻人启事”进行描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强化。
任老师这节课可学习之处还有不少,比如他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活动:“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不要小看了这种提醒,这其实是现在很提倡的元认知教学,只有让学生明白所以然,并能判断自己的写作行为,写作教学才能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点 评
从抽屉走向生活
严英俊
这是一节有趣也很有新意的作文课,如何写人和写人如何写,这样两个问题巧妙地进行对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层层推进,把问题说得很透彻,给学生也给观摩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样的作文课是有明确指向的,是有价值的。
写人,需要写外貌。外貌怎么写?一线老师常有这样的教法:问孩子,写外貌可以写哪些内容?
孩子通常会说,可以写眼睛、鼻子、嘴巴,可以写头发怎么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接着启发,眼睛怎么写,头发怎么写。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的眼珠;乌黑的长发如瀑布一般。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老师的指导策略有问题。老师指导的出发点,就是要写全,写全就是具体了,就更清楚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了。这显然是错了,读很多作品,我们记住的常常是人物独有的一两个特点。因为若是什么都写,写得很全,反而缺少特点。
不光是写外貌特点,写人物语言、写人物行为、写人物性格也都是这样。我们历来不关注写作的方法,远离生活和社会需要,轻视写作的功能性(即使有人关注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抓手),作文教学越来越走入死胡同——这大概就是任老师这堂课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给我们那么多启发的原因吧。写作教学,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孩子没有表达需求怎么办?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做一件事,今天的练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写作。于是,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远离真实表达的情境,进行所谓“纯技巧”的训练。听了任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这些做法,确实是一厢情愿,无怪收效甚微。更值得反思的是,习作教学由此陷入“老师苦,学生怕”的怪圈。
还说写外貌,首先要考虑写给谁看的(读者对象),再是考虑他想要看什么(表达语境)。征婚启事、寻人启事,都需要抓住特点介绍人,但侧重点不一样,征婚启事要注意突出优点、长处,“瘦”不是简单的瘦,是苗条、精干;而寻人启事,则要写出一眼而知的外部特点,如高矮瘦胖;写穿着什么有特点的衣服,如明显的颜色、特别的款式无需修饰,不求美化。任老师指导学生写外貌,和我们指导学生写外貌有什么不同?我们写的外貌,只是在静态地“画像”,是没有考虑写给谁看的,是没有生活的。任老师指导学生写的外貌是基于生活情境的,是有鲜活读者的,这样的习作联系,学生是感兴趣的。
第五篇:《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熟悉并且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沉香、哪咤等,引起孩子对陌生的神话人物即盘古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成功的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师: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陈老师来考考你!(出示词语:肌肤 四肢 指名读。)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月字旁。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关注文字的形式与内涵)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一句话拎起文意,从中心句的认识入手开始走进这一篇神话故事,看似平淡无奇的环节,但却犹如一棵树的根基,托起了整节课的教学。)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提问。
师: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盘古这个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什么样啊?赶快从书上找一找。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这已经是第二次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了,她是在教课文,更是在教阅读。)
师生合作,查字典理解“混沌”的意思。
师: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生:第2自然段。
师:他是怎么做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说得很好。你们知道什么叫抡起吗? 生:就是拿起。
师: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咱们读读,做做,感受一下。孩子们,做做什么是拿起?
(生做拿起的动作,教师引导学生区分“抡”和“拿”)
师:他感受到了,这个“抡”字多用劲啊!从一个“抡”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很用力。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我看到了,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盘古抡斧猛劈的时候,他会想?
生: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劈开。
师:多有决心啊,就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做动作理解“抡”这个词,教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理解词的意思,使得学生印象深刻。朗读也是有方法的。陈老师的方法是在对关键字的理解中渗透的,看似不经意,其实匠心独运。)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教师引导学生组词区分两个qing的意思。
(灵活运用了组词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区分“清”和“轻”这两个字)
师:刚才有同学们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反义词。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要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到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女生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男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地是重而浊呀,我们再读一遍。(生读)
师: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 生:混沌一片。
师: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在理解“混沌”这个词时设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等。注重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而且教学中能够耐心等待,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智慧。不要急于让学生明白什么,走到合适的地方再回首看看,不用过多地解释,一切都会在自然而然间苏醒。)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开天辟地”和“顶天立地”两个成语来概括课文内容。并提示学生记录在书本上。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将知识点落于实处。)
教师提问,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关键句。
师:是啊,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变化,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描述眼前出现的画面,分享交流。
师:多神奇啊,那就把我们的感受带进这句话里,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的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句)教师指导朗读,并点评。
师: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什么样啊?
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雨露,像什么啊? 生:洁白的珍珠。师:美吗? 生:美。
师: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来,在你的掌心,就托着这样的雨露,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
(生读)
(教师用形象有趣的话语,温馨的提醒学生“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在这样的提醒中,谁还能忍心大声读书呢?)
师:陈老师来读盘古身体的部分,你们来读其他的部分。(投影出示文字和画面,师生配乐接读。)
教师提示学生想想盘古身体其他部分的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好,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还有几个盘古的问题,我们回去以后搜集资料来想一想,回家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
生:创造。
师:好,我们下课。
总结: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感情朗读
陈老师这堂课的亮点是非常善于引导学生朗读。比如学会把话变成画,把文章中语言的描绘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品味文字的精妙传神,体会文本的意境优美,欣赏语言中寄予的作者的情感意趣,真正读出文本的味。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对读、听读、品读、引读等对文本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感受,然后把想象到的画面,感受到的意境,通过诵读呈现出来。再如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抡的动作,让学生自主表演。
针对陈老师在此节课上的朗读指导并结合自身实习经验,总结如下三点:
一、以情激情
回顾大二实习时上的一篇略读课文《与象共舞》,我力求使朗读生动且有一定意义。这就必须要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下是我对自己教学片段的回顾: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呢,扮演这只会和人开玩笑的大象;你们呢,就是这个女士了。
我把你的皮鞋脱下来,你躺在地上(用书上的话一起回答老师)。生:急的哇哇乱叫。
师:我才不理会你呢,我先玩玩你的皮鞋,我转了一圈,回来了。“喏,还你。”这时候,你(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生:又惊奇又尴尬。
师:老师感冒了,嗓子不舒服。你们同桌这样演一演,好不好?注意要使用书上的话。
同桌练习完以后,我趁热打铁立马抛出一个问题
师:你们从这只脱皮鞋的大象身上看出点什么来了呢?啧啧啧,不得了,这象都和人开起玩笑来了。你觉得这只大象怎么样?
通过引导,学生们明白了,大象偶尔和人开玩笑,一方面是写出了大象聪明而有灵性,另一方面更加表现出了人与象之间的友好相处。
最后,我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只大象的喜欢的心情一起美美的读读这段话。
在这样的情境中朗读学习,学生不会感到枯燥,眼睛能够一直跟随着你。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后,他们多多少少能学到一些知识,获得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朗读有所获,学习有意义,学生才会觉得快乐,才会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因此,在我和学生对话式朗读时,我特别愿意把机会给那些努力学习,成绩却很一般的学生。他们是最需要教师的阳光雨露的禾苗,只要拥有养料,他们一样能够开花结果。
二、善用联想与想象
用创设情境,来达到美读的效果,除了师生、生生之间以情激情以外,联想与想象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学习《鸟的天堂》,即便没有去过南国,没有到景区看过大榕树,我们也依然可以用生活的所见,迁移联想到大榕树的样子。比如,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观察树叶在微风中的各种姿态,促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大榕树在风中是怎样一番景致。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动情,自己品出其中的味道来,也就由朗读升华成为了美读。
而在自己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办法使用课件。我先请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花的成语,然后利用书上的两张插图,请学生自由的想象走在德国大街上,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再说一说。
学生的回答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很美,花多,生机勃勃。
在此基础上,我就再往前推了一步,比如问学生怎样读第三自然段,才能读出那儿很美呢?学生会说,要把“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读重一点”或者说 “读的高兴一点,快一点”诸如此类。
真实的情境中,季羡林写到这儿的时候,自然是不会那么喜悦欢快,应当是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这就很不错
了。所以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并没有纠正他们,他们的知识经验限制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单从词语分析,也的确是欢快的。
等到第3节课,我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篇回忆录,季羡林写这文章的时候,老了,也回到了北京,他在某一个深夜忽然想起了那开满花的德国大街,他会用怎样的口气,来告诉身边的人,那儿的美景呢?”这一次再读,学生的声音显然没有原先那么欢快,通过想象,他们稍稍理解了一个老人对他第二故乡的怀念。
通过联想与想象,可以补充文字中的空白,可以进行心理换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是使学生的感情来的真实而具体,而感情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三、动作的模仿与再现
儿童好动是天性,学生都喜欢表演,且都具有此项才能。通过动作的模仿与再现,往往很快能把他们带入到文本所营造出来的情境当中。然后他们就能根据情境,快速的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比如:“清晨,推开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
在读第二个分句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个“推开门”的动作,然后“一看”,接着再感慨“呵,好大的雪啊”。儿童的积极性一下子因情境的再现而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就会有一种久困樊笼、一朝释放的惊喜,于是之后对于雪“好大”的感叹,就会是有感而发。
在实习期间,我有采用过类似的朗读指导。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我让学生都站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还用手的挥动来模仿象鼻子。学生都很高兴,美美的边读边演。他们很容易就能接受原来大象可以很轻盈的这一事件,也更能明白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记忆效果也格外的好。(五(1)班放学后,总有孩子留着背书,他们几个被班主任特批可以分段背。)那天,我就发现留下的几个孩子都是那一段背的最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