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欣赏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5: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电影欣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电影欣赏论文》。

第一篇:日本电影欣赏论文

序号

日本电影赏析

姓名:

学号:

院系:

日本电影赏析论文

摘要:有人称日本电影为怀石艺术,怀石,怀抱暖石以对抗腹中饥饿,日本电影主要以揭示人性的深度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手法,趋于极端,唯美的特别唯美,绝望的特别绝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日本电影,从而通过电影更加清晰的看到日本文化和日本的真实生活状态。关键词:唯美 治愈系 宫崎骏 日本文化

记忆中开始喜欢日本电影,仿佛是因为高一时去看了同学推荐的一部日本动漫------《黑执事》。冷漠而孤独的夏尔、帅气到无懈可击的塞巴斯蒂安、可爱的田中先生······每个人物都让人久久回味、不忍放下,当然,最令我倾倒的莫过于整部动漫画面的唯美。美艳的开头,让我迷上日本动漫,《轻音少女》中对友谊的诠释,让我感到很温暖,很亲切。

渐渐地就也喜欢上了日本电影。不知曾在哪见过这样一段话:“香港电影看多了学会搞笑,美国电影看多了学会坚强,英国电影看多了学会绅士,法国电影看多了学会浪漫,意大利电影看多了学会关怀,大陆电影看多了学会牢骚,韩国电影看多了学会冲动,而日本电影看多了就学会唯美。”一段总结的很精辟的话,给人一种知己的感觉。

因为喜欢,所以选修了这门日本电影欣赏。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份想重遇的唯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这些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日本电影,让我看到了以前我所忽略了的东西。

当然,在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温馨纯美的风格。比如老师播放的《幸福的面包》。厌倦了大都市的奔波忙碌和机械化枯燥无味的生活,自幼充满幻想的理绘与温柔体贴的丈夫逃离东京,定居在北海道月浦一个毗邻湖泊的小山丘上。水缟夫妇在此经营一家面包咖啡店,二人分工做出美味的食品,宴请来往驻足的人们。小店内每天都迎来各色各样的客人。那一年,伤心的齐藤香织与始终困在北海道的青年山下时生结识,纯纯的情愫悄然而生;沉默的小女孩未久与父亲抱持着对母亲的思念,在面包店找到了慰籍;无论什么都能过耳不忘的玻璃艺术家阳子、喜爱观察事物的羊羔索瓦以及带着回忆重游故地的老妇人„„寒来暑往,爱聚离合,生命之河伴随着咖啡与面包的香气缓缓流淌。平凡的一年,四季变换.不同的人儿穿梭过往,追寻各自心中的幸福.他们点缀着水缟夫妇的生活,也影响,改变着彼此的人生„„

与之类似的治愈系温暖电影,我还非常喜欢《白兔糖》。这部改编自畅销人气漫画的电影在11年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这就是一部关于爱和亲情的故事。面对着亲属们对鹿贺凛的争执与虚伪的推托,大吉莫名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大吉决定带走小凛独自抚养,扮演起外公未尽的角色。很温馨的影片,中间流了好几次眼泪,看着铃在爸爸入殓时孤单无助失落的样子,看见铃拉着大吉的手开心的跑着时,当在葬仪上看到小凛怀抱中外公生前最爱的风铃花时,当铃生病了,大吉看到脏兮兮的铃站在门口的时候,很多很多的瞬间打动了我。。眼泪不自主的就流了下来。

然后,《派遣员的品格》、《黄金猪》让我大爱筱原凉子。这些让我看到了日本真实的生活。了解到了派遣员这种职业性质,虽然不知道中国发展到什么时候也会有这种性质的职员产生,但看完后还是感到伤心。一种没有安全感,一种没有归属感,仿佛马上就有可能离开大家的

工作状态,以及正式职员随时随地给予的难堪和不屑,两个团体间的抗衡,压得人喘不过气······ 最后,我想写我喜欢了很久,看了很多遍的一部电影《千与千寻》。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不仅献给小孩的电影,还是给刚走入社会的人的电影,以冒险故事作为一张华美的包装纸,《千与千寻》所表述的是现化社会的种种实况——心灵问题、儿童问题、环保问题。这是一个充满意象的故事,举重若轻,同时充满着情味的作品。佛教说,入世的生活是物质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千与千寻》正是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宫崎骏没有迪斯尼那么花哨,他甚至有些落伍,直到现在,他还坚持用手工绘画而不是电脑绘图来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说是一部电影,用什么去打动别人,这就是人文。所以,宫崎骏笔下的形象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知觉的卡通。正如《新闻晚报》所给予的评价:电影的力量在于动人,卡通的力量在于纯真,宫崎骏掌握了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当然的胜利。其实我一直都觉得卡通并不只是小朋友的的专利,它亦可以是成人对人生及周遭的事情有所反思的题材,《千与千寻》正是最好的例子.......日本电影一直是亚洲的领跑者,在世界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上世纪中期开始的一批日本导演拍摄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后期又开创了纯爱风格的经典套路,以至于一提到纯爱电影,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电影。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日本文化,了解他,感知他。日本电影文化有一种极为内敛的力量,常常表现出一种令人动容的沉静--这种精神和中国水墨画的某种意念、气质非常相近。寓动于静几乎是日本电影的本性。

第二篇:日本电影《邻居家的山田君》欣赏论文

闲庭信步寻花香

——《邻居家的山田君》观后感

10212547 门千行

这个学期看了十多部日本现当代电影,每一部都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是经典的《七武士》《罗生门》,还是人间冷暖的《东京物语》《24双眼睛》《寅次郎的夏天》,广受好评的动画《攻壳机动队》《东京教父》《穿越时空的少女》,亦或是日本独特的暴力美学《花火》《大逃杀》,还是有幽默中不乏深思的《鳗鱼》《shall we dance》《海鸥食堂》《即便如此,也不是我做的》。每一部都透露出日本文化渗透在荧屏的色彩,对过去的深思,对现在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展望。既有日本国民的热爱自然,对人际的依赖,也有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幽默中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却又在黑暗中给了一点光明给人以喘息的机会。

这个学期经过了太多黑暗系致郁系的洗礼,在最后的《大逃杀》作为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苟延残喘的骆驼君。本来决定写写《大逃杀》表达我对片中川田大神的仰慕之情,或者写写《攻壳机动队》表达一下我对于未来人类与机器的想法,但是想着想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看着窗外刺眼的太阳,脑子里响起一个甜甜的孩子的声音“これはお日さま~”,感觉瞬间被治愈了,于是决定传播正能量,我想聊聊我看《我的邻居山田君》的感受。这部动画,有别于我看过的任何一部动画,用网络语言说就是“报告,他和我们不是一个画风的”,不是热血漫画中一个元气满满的吊车尾小少年成长为一代英雄拯救了人类,不是机战片里一堆高科技装甲机器人炫技争夺地盘,不是少女漫画里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马缘定终生红着小脸互诉衷肠。《我的邻居山田君》中没有英雄,没有天意,没有生离死别,没有三生三世,没有科幻奇幻玄幻,它有的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前一段时间看了《中国合伙人》,主要在看三个男主卖萌并不失时机的嘲讽新东方做得一手好广告,结果被佟大为一句话打动了,“我以前一直想要过的和别人不一样,后来才发现大多数人过的日子,才是值得过的。”我们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不就是追求一份好工作,一个好家庭,一份好心情么?幸福是什么,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爱打小怪兽。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毫不做作,而普通平凡的。

特地到豆瓣和IMDB上面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看法,中国人大多给了好评,平平淡淡才是真,琐碎中见美好。而欧美的人们有很多给了dull, not very interesting 来评价,显然西方人并不能明白这种平凡的家庭生活,从柴米油盐的味道中会感到生活的孤独,更会体味家的温馨。东方传统家庭就是要一家人住在一起,也许会为各种小事纠结,但是“家”这样的字眼把所有人牢牢地连在一起,大风大浪袭来之时,一起渡过难关。

“邻居家的山田君”中的邻居家,其实就是我们普通的任何一个家庭。里面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发生在我们自己家,于是,看起来又哭又笑又回味无穷。

每个人家里都会有一个厉害的老婆婆,不管是外婆还是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不一定是十里八乡的美人,但是她努力拉扯大一群孩子,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一家人会敬重她,但她有时候也会有些陈旧的思想,或者笨拙的时候,做错了事情没人敢说,说了她又会倔强着不改。然后大家会心一笑,“唉,和你儿子一样倔”。但是,关键时刻,这位厉害的老人却能挺身而出,她坚持着传统的观念,看不惯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她想着自己土埋半截了,天不怕地不怕,要和“坏人”决一死战。又在生活不经意间传授给我们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道理。我的外婆和奶奶就是这样的人,外公和爷爷很早就去世了,两位老太太倔强的性格很像,指出她们不对的地方时,就会装糊涂装耳背。

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位这样的妈妈,买菜前万分纠结今天吃什么好,问东问西,都回答说随便,结果做出来又被大家嫌弃。有时候会懒得出门买菜,于是一家人将就着吃一顿。(这

时候我家一般都下面条打发了)但是这样一位做事有些迷迷糊糊地妈妈,却还是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很好。平日的妈妈是一种唠唠叨叨的存在,好像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嘴,一整天都跟在你身后提醒你去学习去吃饭去洗澡去睡觉,一刻也不停息。比如我家的妈妈,大学放假回家,我在哪个屋子我妈就跟到哪个屋子:我上网,她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我看电视,她就拿个毯子倚在我旁边,我就是去洗脸,都会站在门口和我说两句,要是出门,一定揪着不放问我要去哪啥时候回来和谁一起干些什么„„这时候我总能想起片中,妈妈在哥哥身边像念经一样念叨“快去学习快去学习快去学习”。但是,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关心家人,也许平时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有任何意外,她一定是最着急最担心的那一个,外婆咳嗽了,爸爸回来晚了,我出个什么事,在妈妈看来就好像天大的事一样,一定要大惊小怪地折腾出一番惊天动地才罢手,让我们后悔让她担心。

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位这样的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家庭辛勤付出,但是时常感到家里人不了解他,“我上了一天班回到家,怎么就没有人给我端茶倒水捶捶背呢”,我家就是这样,或者说我家的爸爸更辛苦。我爸爸不仅要上班,还要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爱好是看书,所以很少和妈妈抢电视,很少和我抢电脑。有时候我放假,会让我陪他去菜市场买菜,一般都是我赖在床上沙发上宁死不屈,不欢而散,我爸独自一人出去买菜。爸爸把门关上的时候一定内心一阵凄凉,配上一首俳句那真是„„有一次,我上学下大雨,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来接,我却迟迟不见我爸的身影,又生气又委屈,边哭边骂,淋着雨回到家,发现爸爸还没回家,打电话一问,还在上班,于是撇撇嘴擦擦眼泪拿上雨伞,去单位接爸爸回家。

每个人孩子的时候都会问“学习有什么用”吧?我没敢当着我爸问,作为一个传统的学者,一个高中老师,我爸认为学习是一切,要是我不知趣地问他,肯定拉着我上半天的政治课。每个孩子看了电视小说后,都会想“要是我爸是个百万富翁,我妈是绝世美人就好了”,可是我们99%的人都没有这样良好的配置,父亲不是百万富翁,靠着自己的能力养活家人,母亲不是绝世美人,但是一定会自豪的说我家姑娘最美。没有人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结婚,但是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经历过的婚礼来猜测当时是怎样的情形。然后想着爸妈怎么在他们自己还没成熟的时候就把自己拉扯大的,看着“今日说法”那些不靠谱的父母,内心都庆幸着,还好我安全健康的活到现在啊~

野野子在商场里迷路的经历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还有那句不知是对是错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小时候在商场里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一阵惊慌失措,然后故作镇定的走出商场,想起一个认识的阿姨家就在附近,一阵小跑来到阿姨家,终于联系上了爸妈。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就如片中一样,爸爸妈妈焦急的寻找着,终于有惊无险的找回了我。事后,爸爸问我怎么走着走着不见了,无知懵懂的我回答“我去坐电炉子去了”,哈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扶手电梯。

每一件片中发生的琐碎小事,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家里要来客人,一家人慌乱地收拾着屋子;去超市买东西总也记不住应该要买什么;被妈妈念着去学习,结果刚到桌子前就困了;每个人都在心里假想过自己是拯救大家的英雄吧。还有抢电视遥控器这种事真是百做不厌,小时候表哥的学校离我家很近,所以中午饭都在我家吃,等吃饭前两个人就会抢遥控器,他要看体育比赛,我要看加菲猫,拼体力和身高我是怎么也赢不过表哥的,于是我都在表哥来之前先调好台,然后把遥控器藏起来,要是不幸被发现了,就一直挡在感应灯前面宁死不屈。要是实在不行,作为年纪尚小的我就只能使出杀手锏:“妈妈,哥哥不让我看电视!”

我可以说,山田家就是我们家。大部分人,也可以说他们就是山田家。因为,山田就是最最普通的家庭。天空中有很多很多星星,亮的堪比北极星也就那么几颗,更多的是像我们这样普通家庭一样的普通星星,微微的光亮,小小的一片天地间,但是却照亮了周围的夜空。

整个影片洋溢着欢乐温馨的气息,但也没有回避生活中的灰色地带。作为上班族的爸爸工作的压力,妈妈作为家庭主妇的烦恼,家里还曾为房产争吵过。爸爸想要在下雪的时候给

大家照张相,却敌不过电视剧魅力大,于是默默地调整好相机,照了一张所谓的全家福,看着有些凄凄惨惨。但是细想,这些灰色的细节也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诚如爸爸结尾发言说的那样,没有人天生就能完美契合,既然大家成为了家人就要互相忍耐,互相扶持。

这部影片本身就是生活。以前总觉得艺术作品是在写我们的生活,或者我们应该过的生活,于是想要过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现在才明白,艺术作品就是告诉你,“世界上可以有这样一种过法,但是我们都不这么过,所以才写进小说里拍进影片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差不多,但是这部电影除了来自二次元以外,就是我们所过的日子,虽然这些日子叠日子,让我们过的很乏味,但是当它制作成这样一部影片时,就让人回味无穷了。

原因,其一,电影拍得很出色;其二,平淡的日常本身就是出色的。

《邻居家的山田君》的配音十分自然,精神矍铄的奶奶,沉稳的爸爸,迷糊的妈妈,呆萌的哥哥,还有可爱天真的野野子。画风简单,色彩温和,但每个细节都经得起考究。在一出出家庭琐事发生时,伴随着轻快的背景音乐缓缓流出,好像躺在一张软软的床上,窗外吹着海风,浪拍打在岸上,还有昆虫协奏,安稳的进入梦乡。

又好像春暖花开之时,走到院子里,闻了闻清新的泥土,听见了鸟儿欢乐的叫声,瞥见桃花绽放带来阵阵春意,转身发现家人穿着薄薄的小衫,手里捧着一杯热茶,问你要不要喝。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人生得意时,闲庭信步寻花香,步履不停歇。【←算作俳句】

第三篇:欧美电影欣赏论文

序号:137

课题名称:欧美影视欣赏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学号:11********

姓名:&&&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保守稳重的银行家Andy因谋杀罪被判入狱,实际上是被冤枉,两个无期徒刑将他后半生推入无底深渊,他没有就此沦落,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贪婪、残暴的狱卒手下为犯人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和自由更为靠近的牢笼生活;用一把小石槌在美女海报后面凿了二十年,凿开了Red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爬过500码的下水道,在电闪雷鸣的大雨中轻笑着拥抱久违的自由。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肖申克的救赎》是什么感动了我?是Andy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锲而不舍地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下水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被关押40年的Red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是Red看完Andy埋在大树下的信之后。激动而感慨万千的表情?是Red在去往德萨斯州·汉格堡路上的自述?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

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是这些,却又不止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渗入我们的思想。一点一滴地叙述,在不设防间直触内心深处。

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电影告诉我们,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ying。Andy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

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在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 institutionalizing.电影给了体制化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难理解么?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

下规则了自己,他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Red “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Brooks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Brooks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人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四篇: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法律电影欣赏论文

———《马背上的法庭 》

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学号:110441817

姓名:刘彰

《马背上的法庭 》观后感

题记

当我们了解法律和乡愿、道义的关系,老冯之死就成为道德完成的方式,而那个庇护盗马贼的奶奶似乎隐约告诉高度规范化的城里人,道德自律有时比法律更有作用,而老冯在民情和规则之间的选择变成了他的宿命,在导演的心中这样的结果是必须的,因为当你担负起国徽给你的责任,作为国家法律的体现者这是毫无商量余地的――――卡夫卡·陆(Kavkalu)

一、影片内容简介

影片讲述了三名司法工作者进入滇西少数民族山区巡回审判短短几天里处理的案件以及发生在他们和周围人身上的故事。46岁的摩梭族女书记员杨阿姨因为没有文凭,按照政策被安排离岗退养,办完案件后她将留在当地的家乡;年轻的彝族大学生法官阿洛作为接替者第一次跟随下乡,除了办案外,还将到未婚妻的村寨完成婚礼;五十几岁的乡村法官老冯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遇到棘手的案件总还得靠他处理,他的一位同事20年前因为意外永远留在了这条路的陡峭

山崖下;还有一头失而复得的老马,沉默而娴熟地驮着国徽一路行进在蜿蜒曲折且不无险况的山路上。在普米族的山寨,老冯热心的处理了猪拱罐罐山的事件,在摩梭人的沼泽,阿洛因为不慎,丢失了象征国家权利的国徽,老冯一行人求助当地的女长老,终于找回了国徽。最后,他们走到了阿洛新娘子的家乡,在这里,因为一个意外发生的小案件,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和老冯的见解和看法的不同,阿洛带着新娘子逃跑了,背叛了这条在他看来没有前途和希望的路。退休的杨阿姨留在寨子里了,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伙伴,忽然衰老的老冯一个人走上了那条孤独的路„„

二、影片反映的主题和现象

影片的一个主题主要在表现乡村派与学院派的思想碰撞;国家法律在实际运行中的效力;法律与传统习惯之间的关系;法与情的关系。影片中所表现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国家制定的法律与地方或民族传统之间的不协调、不一致甚至于冲突,这在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有体现。

这种情况在法社会学者专业用语中叫做国家的法与非国家的法之间的冲突,因为民间民族的一些传统在长期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解决社会纠纷和民间矛盾的民间解决体系这就是非国家法也叫有民间法、传统法等的称呼。

电影中的几个主人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老冯所代表的是能将国家法律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纠纷矛盾的乡村派法制工作者;杨阿姨所代表的是我国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法制一线的工作人员,虽然其业务水平不高,但是却在贫困落后地区法制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 重要作用,我们是不能忘记这些人的;阿洛代表的是我国在新时期通过正规院校培养的法律人才,但是其实际司法经验不足,是一名坚持奉行书本知识的学院派法制工作者。影片是反应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关于法制的一部纪录片,因为该片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了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法制建设、法制观念、法制水平落后的情况。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贫困地区各项条件太差,法治水平落后使我国基层司法人员的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冯法官和其同事长腿都是在巡回审判过程中坠崖,说明我们应该给予坚守在艰苦地区、战斗在我国司法第一线的人员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从该影片中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是我国的立法者在立法时更应该注重实际运行法律的效果而不是只是期望和预计的法律运行效果,立法机构在立法过程中更应该倾听最基层司法人员的意见和看法。

同时可以探索授予我国基层司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面对贫困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有特殊地方习俗地区司法执法时在符合我国基本法律及基本司法执法原则的前提下有一些自主的变通权,这也是我国司法过程中必须面对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和考虑的一个方面。

四、我对影片关于法律方面的感想

1、民族传统习惯与法律规范逻辑的协调问题

对于第一起纠纷,由于一家的猪捣毁了另一个家族的祖坟,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该家族就用最朴素的方法把他家的猪抬到了法庭,让法官断案,山村的老百姓依然怀着他们那朴素的、传统的思想,我认为这是他们当地的习俗使之,当这个案子摆在阿洛的面前时,他却完全依据自己的所学判定这是一起封建纠纷,两家的标的不应该受法律保护,而排除了应用法律解决两家冲突。可是这样并不能真正将矛盾化解,而且只是将矛盾更深层次地埋在了两家之间。这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的一句话,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阿洛主要是学会了在大学里书本上的逻辑推理,但是我认为他的逻辑推理也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当然博登海默的这句话也有值得检讨之处,阿洛他是用自己涉世不深的逻辑来去应用现实的复杂,当然他的这种做法并不能将法律更好地去调整社会,这是法律的憋足之处吗?我认为不是,这只是阿洛没有深刻的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的问题,老冯是一个经验法官,他懂得用自己的法律逻辑和现实的法律实践相结合,而不是像阿洛那样“削现实之足,适自己的法律逻辑之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老冯就是一个冥顽不化的人,在这样的时代还要支持封建迷信,民族的习俗,传统的习惯始终就要和现实的法律找到一个好的契合点,这样才能让法律去更好地规整社会。朱苏力在其最近的调研报告《坚硬的软法——以农村结婚彩礼为例》中,笔者认为,它其中就渗透着法律在现实的芜杂面前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无力来的时候,遵循当地的传统习惯并不会导致法律权威的旁落,反而更有利于体现和渗透法律的本源目的,同时在理论上讲,遵循当地的习惯并不是滥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为法官要遵循当地的传统民族习惯,这样就限制了法官借题自由发挥、信马由缰的范围。

2、法官代为执行判决是否有损法官的形象问题

当阿洛、老冯和杨阿姨判决一家将猪赔给对方后,败诉方严厉拒绝对方直接执行,这时老冯就充当了法院执行局的职能,老冯拖着瘦弱的身体牵着一头猪在村里艰难前行,之后胜诉方一家人欢呼自己的官司打赢了。而此时阿洛反说老冯把自己的形象弄毁了,身上的天平形象损害了。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山区彝寨里老风的代为执行行为不但没有损害法官的形象,反而提升了法院的权威,毕竟当时的情况就是整个彝寨地区就这么三名法官,老冯的行为正好弥补了缺少执行局的不足,因为在中国当代,法院的执行难是导致法院权威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冯加强了执行力,因而可以认为他为提高法院在当地的权威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而阿洛的观点并不能说他不正确,只能这样认为,他的观点还是与现实有些脱节的,在当地现实的面前,尤其是当地群众的心中还是欠缺合理性的。

3、使用民族语言诉讼是尊重当地习惯,保障当地人民诉讼权利的重要体现在由阿洛、老冯和杨阿姨组成的法庭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那位妇女在法官面前哭闹,用着彝族人的语言进行陈述、抱怨时,给他配备一名翻译是很重要的,三人做的就很好,很好保证了这位妇女的权利,这样给她与法官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免除了法官因语言不通而对该案件置之不理的不好局面。

我国广阔的领域中很多偏远的地区老百姓与东部沿海与大城市的交流是很有限的,他们对汉语几乎不通晓,如果仅仅因为他们不懂汉语就将他们挡在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的法院大门之外是不人道的,而且也是违宪、违背我国立法初衷的。本影片中年轻的法官阿洛与他的妻子逃避当地民族结婚习惯私奔,虽然在法律程序上、实体上是合法的,但是却导致了当地老百姓对法院的漠视——再也不找法院打官司了,虽然在法律上并无不妥之处,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当地而且娶的是一个彝族姑娘,遵循当地习惯并不会导致他信奉的法律的理念的倒塌,反而会更容易让当地人民进一步领会法律,进而尊重、信奉法律。影片

最后老冯的离去,怆然的歌声和杨阿姨的歌谣让本片增加了浓重的人情味道,让人凄凄落泪。老冯的话更是让人深思,他还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这正是那些已经远去和依然默默奉献在审判岗位上的法官们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无怨无悔地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法”字!

备注:

参考文献及资料:

1.百度文库

2.法律信息网:http:///

第五篇:如何欣赏电影

一直都标榜自己是电影帝,那今天就发篇像样的评论。虽然篇幅看上去唬人,但标题上也说到了,静心看就会发现并不显长。这篇也被不少人评价“长而不腻”“静下心看发现根本不长”。真的好开心,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就是:字数长,聊的多,但读着不费力。

本篇主要谈谈个人对于“看电影”的看法。就如文前第一句所言“ 有多少人看了一部颇受好评的电影之后没有感觉?有多少人看一部经典电影时直打瞌睡?有多少人看了一部学院级别的佳作却不知所云?”,谈一谈为什么这样的事会这么多,如何避免在自己身上发生这些事。全文不聊深刻的理论,只谈个人的感受,全力做到成文的水平,唠嗑的风度。------有多少人看了一部颇受好评的电影之后没有感觉?有多少人看一部经典电影时直打瞌睡?有多少人看了一部学院级别的佳作却不知所云?

诚然,他可以找出什么风格不对路,口味不对号,理念不相容等许许多多的理由。他甚至还可以直接攻击导演是垃圾,电影本身也是垃圾,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被打了这么高的分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装X,或人云亦云,等等等等。他们可以用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否决一部电影,而且看上去还像是很对很有道理很无法反驳的样子。

但是,经过我个人这么久这么久以来的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有而且不时有以上情况的人,要么是带着偏见去看一部电影的,要么本身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影迷,要么干脆就不懂电影,更不懂如何去观赏一部电影。绝大多数忽略了一部经典电影的人问题当然不是出在别人或电影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

可惜的是,他们自己却不爱检讨这一点。今天我就替他们来检讨检讨,做哪些其实非常简单的事情才能让一个人最大限度(因为没有绝对)的不“错过”一部好电影。

第一,检查自己是否简单了解了导演、演员以及编剧的大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

(1936)查理·卓别林

把这一点放在文首似乎真的挺zhuangbility,但是我要说,这是基本的,哪怕你只是轻微的了解一下,都比一无所知强。

现在有很多自称非常狂热的影迷,看的片子虽然有上千部,但其实都是局限在近十年这个时间段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超过了十年以上,电影基本就在任何一个方面脱离了我们目前所处时代的时代背景,阅读起来有难度,他就不愿意看了。然而好电影,尤其是那些青史留名的经典电影往往一年只有几部,甚至几年才能诞生一部。现在任何一个电影TOP榜单上排前列的片子,有很多都是十足的老片。如果你对片子拍摄的时间或片子内表达故事所处时间一无所知,你要怎么才能了解这部片子的内涵呢?正如人们要饿了才会吃饭渴了才会喝水一样,一个导演只有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会诞生一部经典的电影,而观众在看的时候如果不将自己代入其中,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将很难在其中挖掘出什么内容来。还有一些经典的片子,其经典之处就在于它在某些方面的开山壮举。多年以后,可能有无数电影仿制了它的表现手法,讲述了和它类似的故事,致敬了它的主题思想。也许你在看过无数模仿之作之后觉得原作平庸无奇,但我还是希望你能记得它曾经创造的历史。

第二,检查自己是否挑选了一个合适的观影状态和观影时间来观看电影; 《记忆碎片》 2000 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一点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但却真的经常经常被完全忽略。很多人因为个人的状态完全不适合看某种类型的电影,结果看了一半哈欠连天,拉几下进度条就算“看”完了(我本来想把“请完整观影”也列为一条的,后来觉得还是算了,如果你过去的片子有很多都是这么看的,那你还是别看我剩下写的东西了)。

试问,一部剧情非常复杂,观影难度较高的片子,你选在一个大脑混乱,反应迟钝的时候看,将是一种什么效果?试问,一部气氛非常悲伤,故事非常压抑的片子,你选在一个乐不思蜀,嘻嘻哈哈的时候看,将是一种什么效果?试问,一部片长较长,甚至干脆是上下部联系紧密的系列电影,你从下午或晚上已略为疲倦时才开始看,第二天凌晨甚至早上才勉强看完,将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很多人真的是完全不注意这个问题,以致明明自己昏昏欲睡,非要说电影冗长不堪;明明是自己反应迟钝,却说是电影残破零乱。这样的事情,究竟已经在多少人身上发生了多少次了?下次当你看一部片子时,我希望你能挑选一个合适的状态和一个合适的时间。

第三,观影之后是否参看了一些影评来解答自己的疑惑,剖析电影中的经典情节和那些自己所没有留意到的细节;

(2011)德鲁·高达

丝毫不夸张的说,有些电影,在看完影评前和看完影评后,你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很多时候原因在于,一个人对电影的感触,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囿于他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经历,不经过资深影迷或高人达人的点拨,你真的会不知所云。举比较新的例子来说吧:林中小屋和一次别离。前者口碑真心不错,但并不全在于甚至大部分都并不在于它是一部恐怖片,而是其内蕴含的折射和讽刺意味。而后者呢,一部较为普通的家庭/宗教伦理片,又怎么会轻易摘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呢?精髓所在,莫不是其中深深的政治隐喻。我非常坦诚的讲,在看完这两部片子之后,我是没摸到头脑的,但豆瓣上几篇影评,才让我恍然大悟。从此不仅对这两部片子印象深刻,而且也的确赞不绝口。而相反,很多人看前不了解电影背景和简单介绍(有人倒是看了,可看的是剧透,WTF?),看后又不翻两篇优质影评读读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如何能算作是真正看完了一部电影呢?

(2011)阿斯发·法哈蒂

再就是电影的细节认识和不同人的剖析角度的问题。一个微小的细节,可能就是宏大场景曲折剧情的起点,我们虽可能已感叹于场景和剧情的震撼,却因细节的流逝而少了几分味道。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你我他都觉得经典,但大家认识的角度,又因差异而不同。我曾经见过很多将个人经历代入电影从而深化电影主题解读的影评,读来发自肺腑的钦佩,这样的文字,不去读它和细心感受一边,区别是极大的。细节之把握和情节之剖析,读罢几篇好影评变可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因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得,永远都是有限的,不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知识与观点,又如何能获得提高呢?书本如此,电影亦如此。

(2011)克里斯托弗·诺兰

第四,放下偏见,摒除曲解,摘掉有色眼镜,然后个给自己一定时间沉淀。有很多人对好片子的评价之所以被弱化了,这一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比如,很多人对于观影都有一种叛逆的心态。越是学院派推崇的,教科书式的经典片子,他越是抗拒;越是被人顶礼膜拜和极力推崇的,他越是带着挑刺的眼光去看;越是流行的,人人都说好的片子,他越要采取一种消极的方式去看或者根本不看。我想说的是,叛逆情绪虽然人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点,但如果代入到看电影里去,那得不偿失的只会是你自己。我很赞同一句话:高分看大家,低分看自己。也就是那些获得了大多数人,影评人,专家学者乃至时代认可的片子,一定要以平和以及不带任何偏见的心态去欣赏和感悟,因为它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足可以证明它的普适性和经典程度,如果你带着挑刺或叛逆的心态去看,一定会失去很多很多有益的感受。

(2001~2003)彼得·杰克逊

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点是沉淀。如果你认真感受完一部好片子,真的觉得不觉得怎么样的话,不要忙着评论,更不要忙着下结论(下结论是最糟糕的,因为一旦结论已定,你的思维就被自己先入为主了,以后很难再改变)。请给自己几小时,几天,几周,几月甚至几年的沉淀时间,时不时回头再想想。时间之所以有魔力,是因为一个人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成长,同样的一部片子,以不同年龄段的自己和不同的阅历去看,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再随举两例:无论是我五年前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还是七年前第一次看指环王,都没有今天时有这么多的感悟。这些年人聚人散事喜事悲,以今天的视角再回头,很多东西才能再参透,经典之处才会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我依然记得当我不久以前再在一则剪辑中看到肖申克的男主人公一拨一拨的打开监狱广播室的音响时,我被那时的氛围,音乐的渲染,演员的神态震撼的说不出话来,而得知指环王将拍摄前传时,我的兴奋更是无以言表,就像一个做了多年的梦得以延续一般。

第五,放宽心态,给自己无限的可能。

看电影真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这点无可非议。刚才朋友还在跟我谈罗杰·艾伯特和托德·麦卡锡对绿灯侠的评价也是好番茄,即使是他们这样的资深影评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标准。当然,我更认可的是,在一部大众认为的烂片中找到自己颇为欣赏的地方(即“低分看自己”)从而认可这部电影远远比低估一部大众认为的好电影要好,因为至少在前面一种情况中,你多获得了那么多愉悦的观影体验。

还有很多人,他们因为过去先入为主的缘故(这往往意味着偏见),强烈的赞同或者抗拒某一种具体类型/某一导演/某一国家/某一演员的电影。当后面这一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很不幸,你的固执和偏激将直接导致你错过这其中全部的好片子。而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流浪者》 1951 拉兹·卡普尔 你真的以为科幻片是只适合宅男看的吗?你认为魔幻/奇幻电影纯属是哄小孩的?你打心眼里就反感日本电影?你觉得韩国电影都如同泡菜?你内心深处就感觉主打“感人”牌的片子都是在矫揉造作?很遗憾,如果你有以上或其他任何一种偏见,你将和影史上至少10%的片子失之交臂;如果你的偏执不止一种,那么你能欣赏的电影只能是一个圈子,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干脆是一个各种各样偏激症的患者,那你能看的电影大概也只有画皮二了。

打开你的内心,平和你的心态,从而接受无限的可能。尤其当有人向你热情的推荐某部作品时,请冷静的想想他的热情是否有道理。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幼稚的偏执而拒绝,那只会让一切都变得非常尴尬。

第六,其他一些其实很基本的要求。

比如,既不要急于求成,又不要拖拖拉拉。不要急于看完某部系列的全部电影,也不要看完一部后晾上很长很长的时间。我经常在推荐电影时听到“太长,我不看”“有好几部哦,我不看了”的回应,让我恨不得直接把脸盆扣在他的脑袋上。

比如,看片子的时候,真的集中一下注意力吧。本来你就不是在影院这种用票价、大屏幕和巨大的声效逼着你集中注意力的地方观影(我对在电影院睡觉的人充满着真诚的钦佩),面对一块也许不怎么样的屏幕,底下随时蹦出QQ消息,人人消息或微博消息,然后你一会儿刷刷贴吧,一会儿看看豆瓣,如此时断时续……你确定有任何一部片子能经得起这种折腾吗?所以,下一次看电影时,请腾一个什么也不干的时间,关掉其他一切,把手机都给静音了,然后开始看。

《霍比特人》(2012~2014)彼得·杰克逊

比如,看个高清的电影吧。摄影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劲,摄影技术不断更新,视觉效果每年都在快速发展,清晰度的规格在被不断的提高,这一切都是有理由的。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如果你看的是连人脸都带点马赛克级别清晰度的片子,你要如何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呢?你可以不是标准1080P和720P的粉丝,但你至少应该去下一个网速承受范围内尽可能清晰的版本。不说那些注重视效的电影,即使是普通的文艺片,微妙之处也往往在于细节,如果你因为清晰度的问题错过了这一切,那可真的算得上是愚蠢的遗憾。相信我,只需要去下载一个1080P的短片感受一次,你就不可能再能忍受320*240级别的清晰度了。

比如,如果看的是译制片,请尽量找一个好一点的字幕吧。字幕远远不是告诉你台词在说什么这么简单,一部配的好的字幕之于粗制滥造翻译机效果的字幕,就如同名著之于最小说一样,差距在云泥之别。英语不够好无法生肉的观众,在看译制片时直接留意的是字幕,甚至甚于画面,由此可见做得差的字幕将会多么坑人。我曾经耗时三个月为自己心爱的电影做字幕,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该煽情的时候直白,该刚烈的时候娇柔,该精悍的时候婆婆妈妈,字幕和电影氛围相冲,还如何谈得上欣赏?

再比如,找找电影的花絮,翻翻剧照,看看短评,尝试着自己写写影评,和同类型电影对比对比,等等等等,都是尽可能深度挖掘和全面欣赏一部好电影的办法。

我知道这样的一篇文章写出来,一定会遭致不少的反对声。很多人会觉得要求太高,做到太费时,有人会觉得自己看电影只是为了娱乐,用不着做这些前前后后的功课。对于前者,我只能说,我虽然写的很多,谈的很宽,但真正这样的事情能花多长时间?其实很短,绝对比你从头读到这里所花的时间要短,因为任何一部电影你在看之前所需要了解的东西绝对比我这一篇的字数要少很多,而当你真的选对了状态,有所了解的去欣赏了一部作品,它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吸引你去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由此产生的兴趣,就更谈不上会耗时耗力。

对于后者,我很郑重的说,电影初诞生之时,的确是一种娱乐,但电影之所以诞生了百年之后仍然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原因,就在于电影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影史上那些能深深将人震撼的经典电影,你看完可能仅仅是哈哈一笑,消磨了时光而已吗?毫无疑问,那意味着更多。而如果你实在认为电影于你只是娱乐,只是消磨,那我还是建议你不要用轻浮的态度看完一部经典,却有轻易对它妄加评判。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人在爱着这部电影,而且在许许多多的时刻还能感受到这部电影带来的魅力和力量,而你的评判对于爱电影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

下次,当你在某处与某部佳作偶遇,当朋友热情的向你推荐某部经典,当你计划要去影院看一部电影,当你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记得用这些关于看电影的基本方法吧,你将会获得比你不做这些多得多的东西,而这也将会让你从此不再那么频繁的与经典错身而过。------全文完,本文系原创。

下载日本电影欣赏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电影欣赏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电影观后感

    《利休にたずねよ》 1. 观影收获: 这部影片记录了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一生坎坷多舛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茶道之美的执念。千利休原本只是个对茶道略有兴趣的浪子,后来初恋高丽女......

    英文名著电影欣赏期末论文

    人,往往好坏参半 ——《雾都孤儿》观后感 人,往往好坏参半。 小时候的我们看电影时,很纯粹,很简单。人物一出场,我们就能根据他的外形、眼神、动作等一系列第一印象猜对他扮演的......

    电影《关于我母亲》欣赏论文

    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论文 摘要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作品,上映时间是1999年。这部电影获得了1999年所有国际重要奖项,电影准确地描写了人们......

    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论文(五篇材料)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情况表 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 学 院: 课程名称: 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 学分: 2 学号姓名: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考核内容: 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评 语: 日本文学......

    电影美学欣赏

    浅议电影的教育功能 艺术是时代生活的镜子,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普通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优秀的电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其特定的传播形式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工电影欣赏

    社工电影欣赏 一、《生命因爱动听》(life is a miracle) 年轻社工Tracy到专门收留绝症病人的西门山医院工作。发现医院内布满绝望气氛,她试着以自己的方法来帮助病人,但一个坏......

    电影欣赏(精选5篇)

    2011-2012年第二学期《电影艺术欣赏》科目考查卷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息10—2任课教师:曾丽容 姓名:郑李烽学号:10124010239成 绩:《美丽心灵》观后感《美丽心灵》是一部关......

    日本电影赏析观后感

    伊豆的哀伤 —观《伊豆的舞女》有感古代艺妓的爱情悲 前些天观看了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改编而成的电影,感触颇深。整部电影,没有浪漫灼热的爱情宣言,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