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题库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DOC)
一.单项选择题
1.《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君子”是指(D)A.国君 B.士大夫 C.贤人 D.丈夫
2.《论语·侍坐》中“浴乎沂yi,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B)A.回归自然 B.甘于淡泊 C.制作礼乐 D.专心诗书
3.下列《离骚》诗句中,以香草象征人才培养的是(C)A.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C.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D.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指的是(A)A.士 B.农 C.工 D.商
5.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C)A.《齐桓晋文之事章》 B.《逍遥游》 C.《劝学篇》
D.《邵公谏厉王弭谤》
6.在《难一·晋文公之赏》中,韩非认为(D)A.一时之权和万世之利不可兼得 B.一时之权重于万世之利 C.万世之利重于一时之权 D.一时之权与万世之利是统一的 7.贾谊《过秦论》(上)选自(C)A.《新语 B.《新论》 C.《新书》 D.《新序》
8.晁错《论贵粟疏》中说农夫“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这里“急政”的意思是(B)A.紧急的政令 B.紧急的征收 C.紧急的征伐 D.紧急的措施
9.《项羽本纪》中说“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武信君”指的是(C)A.刘邦 B.项羽 C.项梁 D.章邯
10.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以夸饰服饰之美显示罗敷美貌的是(B)
A.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B.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C.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D.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11.下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具有外柔内刚个性特征的是(C)A.刘兄 B.焦仲卿 C.刘兰芝 D.焦母
12.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是(A)A.《平陵东》 B.《四愁诗》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13.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D)A.拟人 B.借代 C.对偶 D.比喻
14.“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D)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15.下列曹植的作品中,作于曹丕即位之前的是(B)A.《赠白马王彪》 B.《白马篇》 C.《洛神赋》 D.《吁嗟篇》
16.下列作品中,与诸葛亮《出师表》属于同一古代文体的是(A)A.《谏逐客书》 B.《北山移文》 C.《过秦论》 D.《段太尉逸事状》
17.李密《陈情表》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这里的“伪朝”指(C)A.曹魏 B.东吴 C.蜀汉 D.西晋
18.我国诗史上最早一首山水佳作的作者是(C)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谢朓
19.下列陶渊明《归园田居》,不含比喻意义的诗句是(C)A.误落尘网中 B.池鱼思故渊 C.依依墟里烟 D.久在樊笼里
20.庾信《拟咏怀》“枯木期填海”的典故出自(A)A.《山海经》 B.《列子》 C.《庄子》 D.《水经注》
21.下列诗句点明了杜少府赴任之处的是(B)A.城阙辅三秦 B.风烟望五津 C.海内存知己 D.无为在歧路
22.下列诗作中,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给胡、汉百姓都带来深重灾难的一篇是(C)A.杨炯《从军行》 B.王昌龄《从军行》 C.李颀《古从军行》 D.高适《燕歌行》
23.下列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中直抒胸臆的是(B)A.欲济无舟楫 B.端居耻圣明 C.坐观垂钓者 D.徒有羡鱼情
24.李白《行路难》中比喻仕途艰难的诗句是(B)A.停杯投箸不能食 B.欲渡黄河冰塞川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忽复乘舟梦日边
25.下列诗作中体裁为五言古诗的是(C)A.《观猎》 B.《望天门山》 C.《望岳》 D.《春望》
2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矢射塔”这一细节,是为了表现他(C)A.从容镇定 B.视死如归 C.嫉恶如仇 D.武艺高强
27.《捕蛇者说》中最能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C)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8.刘禹锡《乌衣巷》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是指(D)A.谢朓 B.谢灵运 C.谢玄 D.谢安
29.《琵琶行》中形容音乐滞涩幽冷的诗句是(B)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幽咽泉流冰下难 C.银瓶乍破水浆进 D.四弦一声如裂帛
30.《阿房宫赋》在写法上的特点是(A)A.描写和议论结合,兼寓抒情 B.叙事和议论结合,兼寓抒情 C.描写和叙事结合,兼寓抒情 D.抒情和描写结合,兼寓议论
31.《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A.《伐檀》 B.《七月》 C.《硕鼠》 D.《君子于役》
32.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B)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3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C)A、孔融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34、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A、《咏荆轲》 B、《饮酒》 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
35、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用典故出自(B)A、《诗经》 B、《楚辞》 C、《论语》 D、《庄子》
36、《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C)A、华山 B、嵩山 C、泰山 D、恒山
37、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A)A、《卖炭翁》 B、《琵琶行》 C、《长恨歌》 D、《钱塘湖春行》
38、初唐时期力反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寄兴”和“汉魏风骨”,在复古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革新的著名诗人是(D)A王勃 B卢照邻 C沈期 D陈子昂
3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B)A江水的流动过程 B月亮的升落过程 C花林的空间变换 D白云的飘浮显隐
40、孟浩然《过故人庄》是一首著名的(C)A山水诗 B边塞诗 C田园诗 D哲理诗
41.“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A)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42.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3.我国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是(C)A.《陌上桑》 B.班固《咏史》 C.《古诗十九首》 D.《孔雀东南飞》
44.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D)A.《短歌行》 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
45、《报任少卿书》一文的体裁是(B)A.人物传记 B.书信 C.激文
D.上奏朝廷的文书
46、曹植《赠白马王彪》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A)A.采用首尾蝉联的艺术形式 B.采用首尾呼应的表现形式 C.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D.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
47、屈原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喻指(C)A.加强修养 B.才能出众 C.培植人才 D.博采众长
48.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C)A.谢朓 B.陶渊明 C.谢灵运 D.鲍照
49.鲁迅以“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所评价的作品是(B)A.《水经注》 B.《世说新语》 C.《韩非子》 D.《柳毅传》
50.下列诗句中暗示了客中送别、离别在即的是(B)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1.《诗经·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斲”“蚕月”指夏历(C)A.正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52.《楚辞章句》的作者是(D)A.刘向 B.司马迁 C.班固 D.王逸
53、“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哪篇作品(D)A《兼葭》 B《离骚》 C《短歌行》 D《氓》
5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想观点是下列哪篇文章提出来的(A)
A《邵公谏厉王弭谤》 B《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C《晋楚城涯之战》 D《烛之武退秦师》
55.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作者是(D)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56.《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是(C)A.对比 B.夸张 C.比兴 D.反衬
57、鲍照的骈文名篇是(A)A.《登大雷岸与妹书》 B.《与陈伯之书》 C.《玉台新咏序》 D.《哀江南序》
58、唐代诗人中被誉为七绝圣手的是(A)A.王昌龄 B.杜甫 C.李商隐 D.崔颢
59、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B)A.刘琨 B.左思 C.陆机 D.潘岳
60、以下诗歌中属于李颀的边塞诗代表作是(C)A.《出塞》
B.《芙蓉楼送辛渐》 C.《古从军行》 D.《雁门胡人歌》 61.《诗经·氓》是(C)A.恋歌 B.伐木者之歌 C.弃妇的怨诗 D.怀人诗
62.“锲而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D)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63.“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二句出自(D)A.《晋楚城濮之战》 B.《谏逐客书》 C.《论贵粟疏》 D.《过秦论》
64、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是(C)A.贾谊 B.晁错 C.司马迁 D.班固
65、先秦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6、《子夜歌》属于(A)A.南朝乐府民歌 B.汉乐府民歌 C.北朝民歌 D.汉末文人诗歌
67、“西陆蝉声唱”中的“西陆”是指(B)A.西边 B.秋天 C.水边 D.夏天
68、汉代提出“贵粟”主张的是(B)A.张衡 B.晁错 C.司马迁 D.班固
6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D)A.终军 B.冯唐 C.周亚夫 D.李广
7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B)A.比喻、象征 B.比喻、双关 C.象征、双关 D.比喻、夸张
71、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丞相”指的是(B)A、管仲 B、诸葛亮 C、长孙无忌 D、魏征
72、在《诗经》中,《关雎》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B)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73、《天静沙 秋思》的作者是(D)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马致远 答:D 7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屈原所著(D)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九辩》
75、《谏者逐客书》的作者是(A)A、李斯 B、贾谊 C、宋濂 D、韩愈
76、在《诗经》中,《无衣》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D)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77、《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A)历史著作 A、国别体 B、记传体 C、编年体 D、断代体
78、《哀旅顺》的作者是(D)A、马致远 B、杨维桢 C、宋之问 D、黄遵宪
79、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中,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又名(C)A、《短歌行》 B、《篙里行》 C、《陇西行》 D、《燕歌行》
80、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B)A、话本小说 B、志怪小说 C、章回小说 D、书信小说
81、苏轼是(A)文坛上的主将。A、北宋 B、南宋 C、两宋之交 D、元
82、李清照是宋代(C)词派的重要代表 A、豪放 B、性灵 C、婉约 D、公安
83、散曲《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C)A、郑光祖 B、张养浩 C、马致远 D、高明
84、元末诗坛领袖是(D)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虞集
85、《三国演义》的《失街亭》选段中与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是(C)A、赵云 B、司马懿 C、马谡 D、魏延
86、“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弟子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西游记》)中“阿鼻”的意思是(D)A、鼻子 B、最底层 C、罪恶 D、不间断
87、《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作者是(C)A、黄遵宪 B、王冕 C、张养浩 D、刘因
88、(B)早年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的领袖。A、阮籍 B、王世贞 C、嵇康 D、李贽
89、下列哪部不是汤显祖所著的《临川四梦》之一(D)A、《紫钗记》 B、《南柯记》 C、《牡丹亭》 D、《紫箫记》
90、(B)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汉书》
91、“三言”是经(C)加工编纂完成的。A、刘义庆 B、兰陵笑笑生 C、冯梦龙 D、钱谦益
92、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的著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是(A)A、《长生殿》 B、《桃花扇》 C、《单刀会》 D、《救风尘》
93、《谏逐客书》的作者是(C)A、韩愈 B、白居易 C、李斯 D、李白
94、现在通行的《红楼梦》主要是(B)回本.A、160 B、120 C、180 D、100 95、晚清“诗界革命”中较有成就的诗人是(C)A、谭嗣同 B、梁启超 C、黄庭坚 D、康有为
9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是君?”出自(A)A、《别董大》 B、《出塞》
C、《送元二使安西》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7、《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A)所作的一首散曲。A、张养浩 B、马致远 C、王冕 D、睢景臣
9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A、《山海经》 B、《诗经》 C、《古诗十五首》 D、《诗选》
99、《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属于(B)A、远古歌谣 B、汉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民歌 D、元曲
100、《逍遥游》的作者是(C)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101、曲度虽均,节奏同检”(《典论论文》)一句中的“检”的意思是(C)A、检查 B、俭朴 C、法度 D、简单
10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A)中的名句 A、《关雎》 B、《击鼓》 C、《静女》 D、《氓》
10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共”是指(D)A、共同 B、一起 C、公共 D、和他们一样
104、李白的《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出”指(B)A、即将出来 B、拿出去 C、将要 D、一会
105、孟子属于先秦的(A)学说代表人物。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6、(D)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佳句。A、王勃 B、王绩 C、宋之问 D、陈子昂 107、与杨炯、卢照临、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的著名诗人是(A)A、王勃 B、王昌龄 C、王维 D、王之涣
108、“三言”是经(C)加工编纂完成的。A、刘义庆 B、兰陵笑笑生 C、冯梦龙 D、钱谦益
109、苏轼在(C)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诗歌 B、词 C、散文 D、书法
110、贾谊的(D),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成为历代名篇 A、《始黄论》 B、《秦亡论》 C、《过秦论》 D、《九辩》
111、《声声慢》是下面哪位词人的代表作(B)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
112、中国古代有“三公九卿”的说法,其中“三公”指的是(B)A、太师、太傅、太岁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少师、太保 D、少傅、太傅、太保
11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意有关的古人是(D)。A、曹植 B、谢朓 C、谢灵运 D、陶渊明
114、“见贤者思齐焉,见不贤者而内省也。”出自《论语》中的那一篇(C)A、《学而》 B、《为政》 C、《里仁》 D、《述而》
115、《吕氏春秋》是由(A)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A、吕不韦 B、李斯 C、贾谊 D、宋濂 答:A 116、元杂剧术语“折”略同于现代戏剧中的(B)A、场 B、幕 C、选段 D、镜头
117、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A、《窦娥冤》 B、《西厢记》 C、《汉宫秋》 D、《倩女离魂》
118、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中,洪波涌起。”的“萧瑟”指的是(D)A、凋敝
“秋风萧瑟,B、草木衰败 C、寒冷
D、风吹草木发出的声响
119、凤姐是长篇小说(B)中的著名人物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
120、“曲度虽均,节奏同检”(《典论论文》)一句中的“检”的意思是(C)A、检查 B、俭朴 C、法度 D、简单
121、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与君离别意,”的下一句是(B)A、聚散两依依 B、同是宦游人 C、儿女共沾巾 D、谁为表予心
122、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A)诗人。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存在主义 D、理性主义
123、(A)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柳永
124、《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A)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传奇》
125、《天静沙 秋思》的作者是(D)A、刘因 B、杨维桢 C、王冕 D、马致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形象中,荀子用以鼓励学习的有(BCE)A.蒙鸠 B.驽马 C.螭螾 D.鼫鼠 E.射干
2.《苏武传》中,详写的内容是(AC)A.卫律逼降 B.武帝死后汉使到来 C.卧雪牧羊 D.归汉 E.苏武出使缘由
3.下列作品属于骈文的有(ACDE)A.《北山移文》 B.《野庙碑》 C.《滕王阁序》
D.《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E.《与宋元思书》
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使用的修辞手法有(ACD)A.借代 B.夸张 C.比喻 D.对偶 E.层递
5.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用以自比境况的诗句有(AB)A.贾生年少虚垂涕 B.王粲春来更远游 C.欲回天地入扁舟 D.猜意鹓雏竟未休 E.永忆江湖归白发
6.《诗经》流传的“四家诗”属于今文经学的是(ABC)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E.雅诗 F.颂诗
7.《战国策》成书以前的书名有(ABCDEF)A.《国策》 B.《国事》 C.《事语》 D.《短长》 E.《长书》 F.《修书》
8.《论语》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AB)A.言简意赅 B.人物生动 C.情节曲折 D.欲扬先抑 E.论据充分 F.论辩激烈
9.《荀子》的基本思想有(BF)A.自然无为 B.礼法兼用 C.相对主义 D.兼爱非攻 E.性善论 F.性恶论
10.《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有(ABDF)A.《离骚》 B.《九辩》 C.《天问》 D.《九歌》 E.《九叹》 F.《九章》
11.汉初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BC)A.李斯 B.贾谊 C.晁错 D.刘安 E.桓宽 F.刘向
12.汉代咏物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有(DE)A.《七发》 B.《子虚赋》 C.《上林赋》 D.《归田赋》 E.《刺世嫉邪赋》
13.《汉书》与《史记》的主要区别有(ABDE)A.儒家思想 B.断代记史 C.纪传体例 D.废去世家 E.改书为志 F.收录著述
14.汉乐府民歌以战争为题材的代表作品有(AE)A.《战城南》 B.《平陵东》 C.《东门行》 D.《妇病行》 E.《十五从军征》
15.《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有(BCDEF)A.叙事性强 B.抒情性强 C.用典自然 D.寓情于物 E.寓情于景 F.五言句式
16.《诗经》“四家诗”中流传至今的是(D)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E.风诗 F.雅诗
17.《左传》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ADEF)A.叙事性强 B.抒情性强 C.说理性强 D.描述战争 E.辞令美妙 F.人物生动
18.《墨子》的基本思想有(BCDEF)A.小国寡民 B.兼爱非攻 C.尚贤尚同 D.节用节葬 E.非乐非命 F.天志明鬼
199.《吕氏春秋》的思想体系属于(E)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E.杂家 F.阴阳家 20.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有(ABCD)A.《离骚》 B.《天问》 C.《九歌》 D.《九章》 E.《九辩》 F.《九叹》
21.汉代学术散文的代表作家有(ABDEF)A.刘安 B.桓宽 C.刘向 D.扬雄 E.王充 F.仲长统
22.汉代京都田猎大赋的代表作有(ABCDE)A.《七发》 B.《子虚赋》 C.《上林赋》 D.《两都赋》 E.《二京赋》
23.汉代史传散文除《史记》之外还有(ACDE)A.《汉书》 B.《后汉书》 C.《汉纪》 D.《越绝书》 E.《吴越春秋》
24.汉乐府民歌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代表作品有(ABDE)A.《有所思》 B.《上邪》 C.《妇病行》 D.《怨歌行》 E.《上山采蘼芜》
25.《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有(BCD)A.善于叙事 B.善于抒情 C.长于比兴 D.长于用典 E.大气磅礴 F.句式自由 三。填空题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中。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 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 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 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12.三家诗是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 》、《谷梁传》。14. 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 》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
22.《诗》到了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29.《乐府诗集》是由 所编。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 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 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 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 编辑成书的。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 ”题材。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裴骃。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事物起源神话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42.《尚书》一名的意思是___上古之书______。
43.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________》。4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________》。45.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___________、删诗之说。
46.《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___________》。47.《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___________。48.《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49.《孟子·滕文公》所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人物的言行集中载录于《_____________》一书。
50.《国殇》是《九歌》中祭祀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51.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
5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属于汉赋中的____________类型。53.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__。”
5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________和列传中。55.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________时期。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新)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4错!
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简述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由乐及悲到理性了悟的思想历程。
参考:
乐:描绘月夜泛舟大江的美好景色和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悲:客人洞箫的幽怨声调,喟叹人生短促的渺小与变动不居。
理性了悟:将人生须臾与时空无限的矛盾统一起来,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表现了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坚持,以致身处逆境依然豁达乐观和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结合诗文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参考:《长恨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讽喻,又有对唐明皇爱情悲剧的同情。在创作构思之初,作者的主观意图中同情与讽喻是二者兼有的,但是本诗对李杨悲剧的描述,虽依据了一定的史实,但融进了作者许多的艺术想象和加工创造,因而出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出被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作品的前半部分以史实为根据,先是“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玄宗的沉迷,“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妃所受的宠幸;接着切入“渔阳鼙鼓动地来”写马嵬之变,“宛转峨眉马前死”写杨妃之死。作者在这里将逸乐的生活当作安史之乱的原因,是有荒淫误国的讽喻的。但诗歌的第二部分作者却匠心独运,铺写了唐玄宗自蜀到京、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睹物思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并引出了道士寻方的一段。这
一部分描摹玄宗的相思之情可谓细腻、真挚,字字深情,也写出了杨妃的忠贞。在这里,作者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二人帝、妃的身份,而是着力同情、赞美这苦苦相思的感情的,其中的感动和激赏,强化了“长恨”的主题,使本诗浓郁的哀婉抒情气氛,成为患难、忠贞的爱情的颂歌。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使得本诗半部分的讽喻并非主要,对人物的悲剧性爱情的同情和歌颂却更具感染力。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人名)叹为绝唱。”(《诗法易简录》)
请结合杜牧的《泊秦淮》一诗,谈谈你对“寄托甚微”这一评语的理解。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参考: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商女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作者表面上是指责卖唱的歌女不顾国势的日益危机,还在唱这种靡靡之音,而作者真正的矛头是指向那些无耻而又无聊的贵族统治者,因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诗人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作业
1.第3题
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您的答案: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追悔。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诗的五、六句借“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向往田园新生活。其中“羁鸟”、“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了。其中“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回应“⑤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置身“南野际”,平静安祥地过上农家耕种生活,透露出对官场的厌弃与蔑视态度,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不妥协的抗争行动。诗的九至十六句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这样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这里语言质朴真淳、清新隽永,音节铿锵,极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最后四句写居室之乐,以出樊笼、返自然呼应开头,收束全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表现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诗人一旦冲决罗网、回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道尽归田之乐。“返自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到原来的自然本性,过上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是点题之笔,有力地揭示了诗的主旨。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这首诗显现的画面很有层次。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量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一近一远,使画面具有纵深感。题目分数:15.0 此题得分:12
2.第7题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您的答案:这是苏词中的名篇,历来被认为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从词的构思、气象、意境等方面看,确实显得开阔豪迈,但它的基本风格特色却不是豪放,而是飘逸洒脱。词的小序说:“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它的特点是咏月而不局限于月,怀人而不露悲伤凄戚的离愁别绪,写出了新的面目,新的格调。全词紧紧扣住明月,上片写对人生的思索,下片写离情。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于是便产生了下面要飞入月宫去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色那么美好,自然引发出他飞升上天的幻想;而在他的心中,自己本来就是仙界中人,所以想“乘风归去“。联系到他政治上的遭遇,这里面是隐含着词人的身世感慨的。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下片写对弟弟的怀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题目分数:15.0 此题得分:13
3.第4题
陆游《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甚黯,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您的答案: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中就已经说过“群乌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乌鸦忽然不来了,现在一只也找不到,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清澈的湖泊上有一个洞,洞很深。洞的后门在山后面,但是光线很暗,洞中有流水,很少有人能进去。干旱的年份,求雨很灵。题目分数:19.0 此题得分:17
4.第8题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以为日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您的答案: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有人)敲钟的声音,把发出声音的铜盘当作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是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因为没有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è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题目分数:19.0 此题得分:17
5.第1题
辛词的语言有什么艺术特点?
您的答案: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应的艺术手段。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将最凝重的感情熔铸于开头、结尾之中。辛词的豪放风格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的,它“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辛词还善于寓悲愤于闲适之中。这类词以淡笔写浓愁,轻笔写重压,闲笔写大志。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6 批注:
6.第2题
为什么说《窦娥冤》是优秀的悲剧作品?
您的答案:《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7 批注:
7.第5题
举例说明《诗经》的文学成就。
您的答案:(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感而发,不平则鸣,“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十分坦率真实,如《伐檀》、《硕鼠》、《蒹葭》、《七月》等。(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三种方法或铺陈写物,或以物喻物,或情物交融,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更细腻、生动地揭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赋之手法如《七月》,比之手法如《硕鼠》,兴之手法如《蒹葭》,精彩纷呈,各具魅力。(3)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是《诗经》的又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重复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一类词义复沓的表现形式,回环往复的咏唱,既可以加强淋漓尽致的抒情效果,也使诗章之间有了层递关系,如《关睢》、《式微》、《伐檀》等。(4)《诗经》中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如“窈窕”、“参差”、“辗转”及“关关”、“呦呦”、“煌煌”等,使诗歌增加了韵律美,也细腻地传达了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生动。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6 批注:
8.第6题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您的答案: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 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 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 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 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6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重点(最终版)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1、神话反映现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式是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而非科学的方式
2、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诗经》的性质: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的艺术特点
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③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④灵活的句式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离骚》艺术特色
1、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风格
2、比兴手法的拓展
3、一虚一实的抒情结构
4、屈原突破四言,加长诗句,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一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咏叹意味。
5、语言华美有力,情绪徘徊不绝。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浪漫主义是《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主人公餐英饮露,披花戴草,光照着黑暗污浊的现实,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2)诗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如上叩帝门、下索美女等情节表现了屈原为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
(3)《离骚》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诗人笔下,日神、月神任他随意驱遣;咸池、崦嵫任他自由登临。而这一切又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服务的。
(4)《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描写,使得全诗境界奇伟,气象恢宏,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的艺术特色:(1)、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佶屈聱牙”(《进学解》)。(2)、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如“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又如“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以尚一人之庆。”(《秦誓》)(3)、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尚书》的文章正是因此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尚书》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散文表达的水平。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意味最为浓厚的作品。《左传》的艺术成就
(1)善于叙事。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2)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3)《左传》的外交辞令精炼严密,委曲达意,且有力量。(4)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的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它长于对话,有些人物对话写得生动、风趣,相当精彩。《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的艺术特色(1)《战国策》的语言较《左传》更为明快流畅,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2)《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3)《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和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孟子》文学成就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有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2、《孟子》的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
3、善设机巧,请君入彀。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慢慢引入正题,使对方陷入论辩的困境。
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表现出激越的阳刚之美。《荀子》的思想:(1)、他着重发挥孔子的“礼”,主张“礼”、“法”并重。他是从儒家转向法家的过渡思想家。(2)、提出“性恶论”,这是荀子主张礼治兼法治的理论依据。(3)他不信天命,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有唯物主义的倾向。《荀子》的艺术特色:
1、打破了对话体的框架,结构完整,论说严密,形成了专题的议论文。
2、篇幅宏大,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
3、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精彩贴切。
4、多用排偶,句法整齐,节奏感强,适于诵读。具有整齐和谐之美。庄子的艺术特色
1、《庄子》全书基本上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些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他惊世骇俗的深刻思想和深沉感情。
2、《庄子》的论辩风格不重逻辑推理,而常用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表述,因此《庄子》的哲学充满诗意。
3、《庄子》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美感。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1、执着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2、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
3、执着于真实的人生。
4、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5、消解人的中心主义。《韩非子》的艺术特色:(1)、论说切中要害,锋芒锐利,论断明快,具有刚毅直接之美。其文章的美妙,使得秦王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2)、分析透彻,说理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感染力强。《史记》人物形象塑造
1、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写史,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通过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描绘出历史的伟大与平凡。
2、善于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中鲜明呈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鸿门宴》。
3、洞察人性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善用“互见法”,多角度透视人物。
4、《史记》善于通过语言和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5、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移入了自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人生的感慨,使人物形象富于感染力。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2、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3、形式比较自由。
4、语言质朴、简练。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总结
1、在《古诗十九首》中,我们看到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灵历程。其生命状态是“他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厚度,却可以用增强生命的密度来弥补”,即及时行乐,在及时行乐的表现中充满对生命的眷恋和无奈。这是一群在苦闷彷徨中仍不忘探索生命价值的追求者。
2、《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对于这份孤独,他们想藉爱情来排解,想藉友情、亲情、思乡情来排解,想用及时行乐来排解,想用写诗来排解。正是在排解孤独和痛苦的动机中,吟成了这千古绝唱。为什么《古诗十九首》描写人生比较低调、比较世俗的心理内容,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真感情、真性情是十九首的灵魂,同时,也是抒情诗的灵魂。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
2、这种真率之情,既是面对一己生命真实的存在,是面对自我灵魂的歌唱;同时也非常具有人生情感的普遍性,容易引发人的共鸣。
3、寓意深长的兴象,可以表达更为广泛的思念与想往。
4、多首之间,有一种和谐奇妙的互补关系。
5、语言自然清新而意味深长。
《古诗十九首》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古诗十九首》的意义
1、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创造了不可重复的境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它在中国诗学史上,上承《诗经》、《楚辞》,下开建安,拓展了诗歌的疆域。从此,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正式宣布五言诗开始登上中国诗坛,并取代四言,成为中国诗学的新范型。《七发》在写作上的特点
①《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②《七发》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文体,夸张靡丽。③《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以分事成段的方式构成。散体大赋的特征
散体大赋在内容上是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劝百而讽一”;
形式上多为长篇巨制,多用主客问答,文辞富丽,铺叙细腻,好用典故和难字,句式参差。对汉大赋的评价
汉大赋在内容上通过空间的极度排比展现了汉代大一统的繁荣景象,并具有一定的讽谏意味; 在艺术上发展了“赋”这种以铺叙为主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词语。
然而,汉大赋在内容上过分歌功颂德,缺乏真情实感;在艺术上有类型化之嫌,且生僻字太多,有如字林。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1、经济基础:汉朝国力强盛,物质实力雄厚(根本原因)
2、上层建筑:汉王朝的文艺政策和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外因)
3、文体发展:前代创作经验的积累(内因)张衡的汉赋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抒情小赋的特点相对于汉大赋有了哪些变化? 抒情小赋在内容上:回到抒发个人感情的路上; 在风格上:语言清新自然,情景和谐交融; 结构上:突破了主客问答的虚构框架。抒情小赋是时代生活的必然产物。陆机的艺术成就:
①写景致力于刻画体物,为后人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技巧上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经验。②词藻繁缛,有明显的贵族化特征,引导诗歌脱离口语。③表现手法上,他喜用对偶句式,有利于诗歌技巧的发展。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语言精当,出语自然。虽有对句而不刻意工巧,运用典故而恰当贴切。
四、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③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孙绰:玄言诗代表作家。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①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②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在陶渊明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农村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新颖的思想、真淳的人格和田园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③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的诗大都是抒情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于景物描写中,从而使情与景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3、豪迈雄健
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1、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2、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
3、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2、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
3、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绝少华美辞藻。
4、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四言而言,他是《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大放异彩。
《燕歌行》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成熟的七言诗,体现了曹丕诗歌轻俊流畅的风格。曹植的诗歌成就
①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②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③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洛神寓意:
①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②“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
③以此赋托意,寄托自己无奈而悲哀的情怀。因为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故无奈而悲哀。《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 ①丰富的想象。
②词藻华丽而不浮躁,令人神爽。
③讲究排偶,对仗,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成就
1、善于写景:能客观地描绘出山水本来的面目,精雕细刻、鲜丽清新。
2、有相对固定的结构:登临或出游—写景—阐发玄理。
3、这些山水诗是作者仕途挫折的产物,所以情感孤独苦闷,希望解脱而终难以解脱。谢朓的诗的艺术成就
1、他的诗也以写景见长。尤其突出的,是使山水诗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构造清丽的意象,令读者觉得亲切。
2、诗中的感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谢朓山水诗和谢灵运山水诗有何不同?
1、去掉了谢灵运山水诗常有的玄言尾巴。
2、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没有谢灵运刻意雕琢的痕迹。
3、结构上改变了谢灵运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而变为驻足某处的定点透视,从而开拓了绵远辽阔的审美空间。
4、他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渗透着自己的人生感受,即初步做到了情景交融,而非谢灵运那样主要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
庾信(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的诗歌
1、诗歌面貌达到“情文兼至”的浑成境界。庾信以聪颖的资质,在南朝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
2、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庾信保留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浩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自己诗歌的审美意境,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自检自测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自检自测题
一、填空题
1.“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中“眄”的读音是()。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中“跬”的意思是()。3.归有光是“()”散文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4.()是一篇寓言体的讽刺小品,借卖柑人的话,揭露了封建社会里那些文臣武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骗人本质。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二、选择题
1.《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是()。A、公鸡 B、蝉 C、蝗虫 D、纺织娘
2.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A、内容 B、地区 C、音乐 D、作者
3.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短歌行》 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 5.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欧阳修 B、柳永 C、苏轼 D、秦观
三、名句赏析
请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名作赏析
请赏析《将进酒》。参考答案
一、1.miàn2.一举足的距离,即半步3.唐宋派4.《卖柑者言》5.溪头卧剥莲蓬
二、1.D2.C3.A4.D5.B
三、蜡炬:蜡烛。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借喻眼泪。
原诗是一首七律,写暮春伤别。这两句是用春蚕到死吐丝方了和蜡烛燃尽泪才流干,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无穷无尽的别恨和思念。感情炽热缠绵,深挚执著,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设喻新奇,运笔绝妙,为古今传诵之名句。两句诗既是诗人爱情心理的写照,又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象征。现在常用来表示坚贞的爱情。“春蚕”一句常借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
四、李白诗《将进酒》赏析
填空题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中“汤”的读音为()。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中“叔”的意思是()。
3.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中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4.()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元朝至顺元年(1330),被加封为“亚圣公”,他的著作也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出自《
》。6.“行十余里,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这一段描写的人物是()。7.“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但坐”的意思是()。8.(),依依墟里烟。
9.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的诗人是()。10.晴川历历汉阳树,()。
11.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句,其意是说秦时的明月秦时的关塞,到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还是一样的,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12.佛经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的维摩诘居士的名字就被唐朝诗人()借用,变成自己的名和字。13.“将进酒”中“将”的读音为(),和“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读音是一样的。14.()与李白是在盛唐诗国高潮中出现的两座并峙的高峰,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15.寄蜉蝣于天地,()。
二、选择题(15分)
1.《女娲补天》出自()。
A.先秦神话
B.《诗经》
C.《战国策》
D.楚辞 2.《七月》出自()。
A.先秦神话
B.《诗经》
C.《战国策》
D.楚辞 3.《离骚》为()的作品。
A.孔子
B.孟子
C.屈原
D.宋玉 4.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通史 5.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和作品是()。A.张说的《邺都引》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李颀的《古从军行》
D.李白的《古风》 6.下面属于李商隐《锦瑟》的诗句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7.()在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写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佳句。A.王勃
B.王绩
C.宋之问
D.陈子昂 8.()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欧阳修
B.苏轼
C.陆 游
D.柳永
9.下面属于王维《山居秋暝》的诗句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10.汤显祖《牡丹亭》的男女主人公是()。A.张君瑞和崔莺莺
B.柳梦梅和杜丽娘 C.蔡伯喈和赵五娘
D.侯方域和李香君
11.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A.《有所思》
B.《行行重行行》 C.《十五从军征》
D.《陌上桑》 12.《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是指阴历()。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1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串全诗的中心景物是()。A.江
B.月
C.花
D.夜
14.从诗歌体裁上看,李白最不喜欢写()。A.七绝
B.乐府
C.古风
D.七律 15.《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三、名句赏析(30分)
1.试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试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试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试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名作赏析(40分)
1.请分析辛弃疾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请分析李白作品《蜀道难》。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 Shāng 2.拾取
3.战国策
4.孟子
5.离骚
6.李广
7.只是因为
8.暧暧远人村 9.张若虚
10.芳草萋萋鹦鹉洲
11.互文
12.王维
13.qiāng 14.杜甫
15.渺沧海之一粟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B 3.C 4.A 5.B 6.A 7.D 8.A 9.A 10.B 11.D 12.B 13.B 14.D 15.A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因文学作品具有多义性的特征,要想对其作出统一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鼓励学生发挥和创新,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三、名句赏析题(1、4两题8分,2、3两题7分,共30分)
1.(1)会当:将要、一定要。凌:指登上。绝顶:指最高之山顶。(2分)
(2)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他下定决心,总有一天,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峰顶。此时,他身在山下,心在山上,神游绝顶,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凡是登上泰山玉皇顶的人,都有这种感受。(2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4)两句诗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句,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用来形容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勇攀高峰,不断进取。(2分)2.(1)长风破浪:《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年少时,其叔父丙问他的志向,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就,即。云帆:指远观天水相连时,船帆像是在云中忽隐忽现。济:渡。沧海:大海。(2分)
(2)这两句是诗人感慨世路的艰难,而又顽强的想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我会乘着长风破万里巨浪,以展自己的志向,高挂云帆,直渡茫茫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3分)
(3)有强烈用世思想的李白经过一番苦斗之后,终于摆脱了歧路上的彷徨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2分)
3.这三句是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唯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分)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3分)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称赞的名作。(2分)4.:(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分)
(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2分)
(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2分)(4)对仗自然、工整。(2分)
四、名作赏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练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相吻合,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侂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才,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侂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自诩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后来,孙权被曹操激赏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而今风流余韵安在?只剩下风雨之后,落红满地而已。一个“总”字,让人心头闷闷的。刘裕住处,已沧海桑田,易为寻常巷陌,堂前燕子可曾记得旧时主人?斜斜的如血残阳给杂草茂树抹上了一层红晕,让人想哭。遥想刘裕当年壮举,令人徒唤奈何!下片起首“草草”二字,道尽刘义隆、王玄谟辈利
令智昏,误国误民。词人从北归南,历时四十三载矣,人生能再有一个四十三载吗?可自己的雄心壮志、抗金大业却一直难遂。此时,眺望江那边曾经战斗过的热土,老百姓依然在异族统治下苦苦挣扎,心中又苦恨相煎。拓跋焘庆功的场景,一想起来,就使人拊胸痛惜。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而自己此时却连遭贬斥,天子不闻不问,空怀老当益壮的爱国豪情,其幽怨、悲愤、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典妙而雅,情深而切,用典与抒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辛弃疾真不愧为个中高手!2.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杰作。《蜀道难》本为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李白此诗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此诗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我认为它与政治现实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和酝酿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唐代殷璠称赞此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后,鲜有此体调”。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
这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次写蜀道旅途之难。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象,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继写蜀道人事之难。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