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5:0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

一、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时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更高,合作的方式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因而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我们寻找合作的适当方式和合理的课题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2)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对学生的合作如何评价及教师课堂如何指导和调控等。

2、研究的方法

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研究本课题,同时辅以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完整的数学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2、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大班额下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由于班额过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全班学生把握不过来,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彻。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够,不少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指名回答的学生人数很有限,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当陪客。基于此,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手,使每个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多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感到,同一小组内成员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的层次,这样便于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以便实现优势互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我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的分工轮流进行,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应有责任感,都乐于承担个人与小组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乐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合作。

通过研究,我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大班额的特点,我首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根据我班学生人数,从分组的快速性及班级学生人均活动空间等方面考虑,确定小组合作的人数为4人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这样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我通过对各小组的成员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这样的分组不但有利于合作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个学生能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选取恰当的小组合作内容。

并非任何数学知识都一定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有话可讲、有事可做,同时我们所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争论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比如有些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数学实践活动等。

①小学数学有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充分体现组员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新教材中十分重视这一方面素材的安排,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讨论。

②当教学中遇到教材中的难点而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老师点拨,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如学生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比较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联系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和倾听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③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这样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对问题的关键处进行合作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会因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得到启发,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准确地选择合作的时机。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基础上引申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做好铺垫,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很困难,他们还有许多的疑问等待解答,这时,让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一番,说出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这些知识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

③在学生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在学生练习出现普遍性的错误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互相启发,补充修正,这样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画图形的对称轴时,有不少学生在不是轴对称的图形上也画上对称轴,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模糊,这时让他们讨论,在争论和统一的过程中,熟练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认识,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画法。

④复习梳理知识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完一个知识点,或对一个单元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互评、互测、互学、互帮中达到了补缺补漏的目的。

⑤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开放性问题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我班学生人数多的特点,我们确定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即“明确目标——创设情景——指导合作——引导讨论——交流评价”。

明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我事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新教材中编辑了大量的情景教学内容,图画精美,非常贴近生活,为我们创设情景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指导合作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使学生逐渐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生与生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交流评价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小组间评比等,这样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4.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

我将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概括为:引导、合作、参与和交流。每次合作前我都要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个教学内容的引入,但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努力融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旁观者,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与介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交流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事情,学生把思考过程、探究过程亮出来,教师也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问题的观点、策略等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会开阔视野,提高思维品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和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有些小组的学生对学习任务还不十分清楚时,教师就要耐心地说明;有些小组讨论的问题偏离了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其纳入轨道;有些小组中个别学生总是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同学却总是失去机会时,教师要对每个人的合作任务等再次提出明确要求,保证每个学生机会均等,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5.培养了一支适应大班额小学数学学习的高素质学生队伍。

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优秀小组长脱颖而出、一个个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初具规模,在一次次的校级及县级的展示课上学生的合作状态受到了领导及老师的好评。

2008年及2009年,我在县里的小学数学研讨课《三角形三边关系》和《打电话》,充分体现了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建的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的研究》在会上交流,并获得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6.问题与反思

通过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和研究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困惑和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困惑和问题是:

①、由于班额过大,在学生合作时要想关注每一个小组是不可能的,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才能关注全体是我下一步要研究的主题。

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好学生参与的机会相比更多些,他们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一些学困生往往成了听众,从而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懒以动脑,这时这部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往往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③、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④.评价的不公平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往往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这种评价往往忽视了对个体的评价,这时的成绩往往只代表小组中那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能反映小组中一些学困生的真正水平。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这种评价的标准是不公平的,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怎样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等,值得我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合作学习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再加上我们班学生人数大,实施教学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也是必然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仍将继续努力实践和探索,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使我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中共同进步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宣章屯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薛春海

2011.3《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2、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4—6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开始合作时可以先在同桌之间进行,听读背检查,查工具书,提问质疑,会话交流等,随着两人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逐渐扩大到4—6人的小组,长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注意力,也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新教材的开放性极强,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在这个活动氛围中,我们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对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必要时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拔。

③、小组学习评价

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小组合作时,教师一般在每个小组旁很快地逗留参与一下,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不过,很多时候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般在“实力”相对弱的小组呆的时间长一点,给他们一些鼓励,或者给他们的讨论“镀镀金”。结果的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

小组学习评价是对一个小团体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名学生,从而使“人人都有贡献,人人都有进步”成为现实。同学们都认为,这种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使小组成员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一种“利己利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情境。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该实验周期为一年(2010.3——2011.3)

第一阶段(2010.3——2010.5)完成开题报告、写好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5——2010.12)全面实施和落实。1.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2.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3.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三阶段(2010.12——2011.3)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育视野狭窄

2、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导致课改工作不能走向深入。

3、在课堂上个别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宣章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1.3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5.研究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完成本实验课题共花两年时间:(从2012年7月起至2014年7月),主要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1.做好课题立项、开题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的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邀请有关教研人员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建立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教师,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

确定研讨课的研究主题、方向,选定授课班级,集体整合资源备课。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尝试如何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不断交流改进,修正实验措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2、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1)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指导人员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教师撰写有关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论文;(3)联系实际,设计实验课例,组织成员集体备课;(4)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组织成员听课、评课;(5)调查研究,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查漏补缺。(6)定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评价。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研究中不断回顾、反思、交流、调整,使实验策略趋向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2.举行研讨课与观摩课的有关活动。

3.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四)、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上交结题报告,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实验课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中主要措施有: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在我们(罗桂庄、江赴安)提出本课题之时,为了更好地在两年内完成研究任务,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组由罗桂庄、江赴安负责,合作成员有:何建、何满莲、何广成等。他们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毕业,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和顶梁柱。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理论《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恋上你的课》、《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等。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三)、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一体化,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因此,课题组全体教师要把每堂探索课当成研究课,做到“心中有课题,课题有研究”。

(四)、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五)、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第二阶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得与失,进一步调整研究的策略。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了真正触及实验课题的实质,尽快探索出并掌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技巧,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阅读这6本书:《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匡金龙主编)、《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李志主编)、《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袁振国主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晓玲)、《恋上你的课》(黄波编著)和《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陈宇卿主编),从心理学、教育学、构建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去寻求理论支持。

3、“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一年中课题组成员何建参加了在韶关举办的钱守旺数学专家做的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赴安老师参加了韶关市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每位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体会与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2013年12月10日,学校邀请了金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来我校交流,在交流中由金鸡小学邓财荣老师和我校实验课题主持人罗桂庄老师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课后双方老师进行了中肯的评课,我校数学组老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4、继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讨论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由教师或小组长给他“开小灶”,让他尽快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①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4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特别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培训小组长,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

(2)成员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教师评价。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密切关注每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以便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奖励方式:根据学生一月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投票和学生投票综合评出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进步之星”和“课堂之星”若干名,发给自制精美小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项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附课堂学习评价表 :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得 值 分 教学思想 教 师 的

教 教学能力与策略(1)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0(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体 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智。教学活动设计0 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

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准备素材,尤其

是小组长检查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 式为:“说”、“写”、“批”、“查”、“看”等。

1、分配学习任务到小组,并提出要求。1 1 出示学习目标 教(2分钟)学 环 节 预习检查(5分钟)分组合作 5 5 1篇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宋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索 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手段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黑板、粉笔转向现在的多样化综合运用录音机、电视机、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实现光、电、色、形、图的配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 第一步:(2006.2——2006.4)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第二步:(2006.4——2006.7)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第三步:(2006.9——2007.1)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第四步:(2007.2——2007.7)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五步:(2007.9——2008.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第六步:(2008.2——2008.7)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宋村中学数学组 2008.7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龙桑小学 王君峰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教研室 贾美忠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篇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二、课题实践价值: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小组合作学习不应成为新课程的附属道具,提高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势在必行。

本问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过程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充分参与,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创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技能和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开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立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除了要学习合作学习理论、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教学设计原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还要围绕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积极参加校、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比赛,以充实理论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本课题于2012年8月申请研究,同时我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1.成立课题组,宋金芳担任课题组组长,罗琴担任课题负责人。

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长和主持人均参加了市教育学会的培训。(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课题组成员统一了工作思路,细致规范课题管理,做到分清层次、抓住重点,以促使本课题的各项实验与研究活动能顺利展开,从而取得成功。实验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8——2012、11)组建课题研究班子,广泛搜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献资料,制定详细的计划,请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1——2013、10)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做到定期碰头交流,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0——2014、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健全资料台帐,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第四阶段:向立项部门或单位申请结题(2014、1—2014、4)做好课题研究经验的归纳提炼,形成课题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三)扎实研究,勇于实践

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通过多次尝试,多次调整,然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小组长会议等多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再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找出所尝试的种种分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反复对比,不断调整,找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法。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全面开展评课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课题组成员都是各年级的骨干老师,本学期都要精心准备1—2节公开课,围绕合作学习举行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

3、课外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展现合作学习极好的阵地,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态度。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朗诵会、口头即兴作文比赛、课外阅读比赛、诗朗诵、故事会、合作手抄报等等,都要让学生自行组织编排,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收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依托课堂教学、建立合作支架。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是“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组织关键。它基于学生的成绩、智能、责任心、兴趣特长等因素,我校各班在本学期初,完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的分组,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一般、待进”进行合理分配。一个班级分成六至八个学习小组,四个等级状况的学生均衡组合,强弱搭配,按照“一帮一”的原则同座,努力做到组与组之间学力均衡,并对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他们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响亮的名字和口号,“奋飞 组”“超越组”“快乐组”“给力组”等等,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学习

作者姓名:张松涛

作者单位:新密市苟堂镇二初中

联系电话:***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学习

内容摘要: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效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但是,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近来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若干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

概念

特点

实施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2、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合理分配小组

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便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平时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人人都兴趣高涨,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却也有人呆若木鸡,也无一人动笔墨,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组内成员没有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选取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因为合作是学习一种长期的重复劳动,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容易使学生厌倦。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要精选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

3、建立合作的规则是实施好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前期需要自立更生。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一些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表现在完成任务时磨磨蹭蹭、遮遮掩掩,不急于独立思考答案,而是等待与“同伴合作”,借以抄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失去了许多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有了“合作习惯”的学生一旦产生疑惑后,通常不是先独立思考,而是马上想办法和别人进行“沟通、商量”,因为从别人那里通常可以更加迅速地知道结果。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其实合作学习如果不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那么任何讨论都是无效的。它只会让部分学生形成投机取巧的心思,养成有问题不去积极解决而是等待观望、依赖别人的习惯。如果我们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追求所谓的合作能力,这是极不明智的。

4、合作热情的唤起是实施好合作学习的后盾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比如小组合作网页制作,从最初每个成员的资料收集,到资料的筛选、整理,再到网页的形成,都作为评估的项目,然后,个人的得分累计起来就是小组得分,优胜是以小组积分为标准。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也能资源共享,困难共度,团结友好,共同提高。

5、教师恰当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所以教师要深入各组,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①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综合性学习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②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组探究研讨。③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每个小组要有凝聚力,合作过程要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6、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河南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第五篇: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许多不良观念、行为无不每时每刻地侵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子女歧老、虐老、不关心、不赡养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天大地大不如票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金钱亲,在农村许多老人住的是小、矮、偏、旧的房子,干的是既照管孙辈又种田糊口的活,穿的是子女们穿过的衣服,兜里没有一分钱,小病挺着,大病靠着。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事比比皆是:做了好人反遭误解,抓了小偷自己却成了“贼”,救助了弱者反被说成图谋不轨。在家庭中,夫妻相互欺骗并教育孩子说谎欺骗他人。甚至在学校里,有些教师也诱导学生欺上瞒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张白纸的少年儿 童,他们没有一点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近墨者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部分家长对孩子是娇生惯养,因而一些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无礼无信,只图索取,不知回报,不听父母的话,顶撞长辈等不良习气。再就是这些年农民工大量增加,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致使这些孩子家庭教育欠缺,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各方面素质较差„„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父母将饭菜做好了,三四遍都叫不动趴在电视上的孩子;吃过饭后孩子只管玩,没有人帮父母收拾一下饭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留给孩子,而孩子却很少想到父母;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急前忙后,而父母身体不适时,孩子却很少过问;父母教导孩子,孩子却大声顶撞;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孩子却好吃懒做,零嘴不绝;孩子欺骗顶撞老人和长辈,父母却默认颌首„„

这一切,导致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儿童观念错位,是非混淆,纪律松散,学习懈怠,感恩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责任心匮乏。

3、家长和社会的心声。近几年,少年儿童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极大地触动了广大家长社会有识之士,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很多家长来到学校,找到老师,向我们倾诉自己的心声,感慨对孩子管教的无助,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希望学校把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诚信观念,以确保家庭、社会的和谐。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建设,尽快提升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创办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自2015年春季以来,我们与时俱进,在前段“感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广泛论证,确立了一个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支点”与抓手——诚信教育。我们以“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为宗旨,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抓手,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创立一套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运行机制。

2、编纂一套分年级的诚信教育教材。

3、构建诚信课程运作和教研体系。

4、营造诚信教育的舆论氛围、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

5、创设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6、实施诚信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实现教育的内化和外延。

一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尊师爱生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老师同学。

二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维班爱校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班级学校。

三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敬老爱亲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长辈亲人。

四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护家爱村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族人村民。

五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亲党爱国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研究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具体目标是:

(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诚信校本课程,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上好诚信课,向学生灌输诚信理念,做好养成指导,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具有美化和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带。以此提升学校环境品味,增强校园育人功能。

(三)学校通过诚信课、诚信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并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1、使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个人诚信形象:热爱学校和班级、热爱老师和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风、考风、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做到: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足;说实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阳光处事,真诚为人;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对同学有帮助,对班级有益处,对学校有贡献的人。

2、使学生在家中树立起诚信形象: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兄弟姐妹,热爱家庭;虚心听取父母教诲,不顶撞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不做“小皇帝”、“小公主”,提倡俭朴生活,合理消费,不攀比;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言行一致,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通过与家人的接触、交流,力争用自己的诚信言行去影响父母,影响所有家庭成员,使整个家庭行孝守信,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创建和谐、幸福家庭。

3、使学生在社会上树立起诚信形象:尊老爱幼,不恃强凌弱,关爱弱势群体,凡事有爱心;不贪便宜,明辨善恶;有礼有信,遵守社会公德;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爱心、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诚信言行,尽可 4 能地影响家族所有成员和其他村民,以至达成所有的家人、族人、村民共同守孝、明理,讲诚守信,为营建文明村庄,创建和谐社区尽心尽力。

总之,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具有诚信意识,掌握诚信知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用诚信去呼唤爱心,让学生人人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以至达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三、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布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孝心·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将该项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及不分班主任参加的诚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是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拟定具体实施细则,精心设置活动流程。第三,大造舆论,广泛发动,首先向全校广大师生发出活动倡议,号召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其次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通报活动目的及方式方法,争取学生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再次就是精心组织召开了由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参加的“诚信”活动的启动大会,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建诚信校园文化,开设“诚信知心屋”,营造浓郁的诚信教育环境。

1.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记”,进而“多问”。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幅画,学生可以在学习、欣赏中树立起诚信意识。因此,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打造起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以“请热爱你们的父母,请尊敬我们的老师”、“亲善求幸福,爱心促和谐”、“以诚为本,诚信做人”等活动内容为主题,把诚 5 信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在学校大门口两侧及校舍后面的空闲墙壁上,书写诚信启示语,将古代二十四孝图及近现代的一些伟人、名人的孝亲、诚信故事制成喷绘展板,悬挂在所有校舍的前墙壁上,并在校园空地上布设诚信格言标语牌等,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引导师生对照修正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让同学们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另外,我们还设立了诚信长廊,开辟了诚信主题画墙,做到美化和教化的完美统一。学生们空闲时间在这里读诚信名句,画诚信图画,用心领悟诚信内涵„„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开设“诚信知心屋”,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心里保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又多迷惑,“诚信知心屋”的开设,则成了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港湾,明辨真善美的空间。“老师,昨天晚上我要给妈妈洗洗脚,她却不用我,我该怎么办?”“老师,我村的一位大爷,到我家让我爸爸买他家的猪肉过年,明明我家没割肉,我爸却说过年的肉早割好了,这不是在说谎骗人吗?我想问,但又不敢,我内心很矛盾。”„„学生心中的疑问困惑总是在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引导讲解下,解除谜团,打开心结。

(四)规范诚信课,强化诚信课教研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加强教研,认真上好诚信教育课。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专门成立了诚信课程研讨组,定期组织任课老师进行诚信课集体备课与授课方法的研讨。学校将《孝心.诚信教育读本》列为学生的正式课程,要求各班每周上好一堂“孝心·诚信”教育课,每学年授课节数不少于三十二课时。做到诚信课教学计划、教材、6 时间、教员四落实。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搜集整理一份“诚信”教育资料,设计一份“诚信”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开展一项“孝心·诚信”教育活动,撰写一篇“诚信”教育论文。学校随时对该课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将其成绩列为教师的工作量化成绩,以确保该课程的正常进行。诚信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诚信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水平。五年级学生张珂在诚信日记中写道:“我们孝敬父母不一定做出像子仲负米、陈毅为母洗尿裤那样的感天动地之孝,但至少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父母为我们省心、放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六年级学生刘安然在学习了《妈妈,休息一天吧》一文后,在小组交流会上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父母劳累了大半辈子,为了使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汗水,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真心实意的去做一个好子女。

2、以“诚信”教育为载体,上好生活指导课,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是我校诚信活动的基点。我校把养成教育根植于“孝心·诚信”教育这一活动平台,号召同学们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爸妈省心;别人有事热心帮,献社会爱心”。活动中,给各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让教师认真上好指导课,手把手教学生自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上掌握洗手、洗脸、洗头、穿衣和刷牙等方法和技巧,力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平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饮食卫生,初步形成安全意识;不说谎,不骗人,初步树立诚信观念。基本养成讲卫生,有礼貌,懂安全,讲诚信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让爸妈省心、放心和欢心。

三四年级学生要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打扫卫生,7 洗晾衣服,收拾饭桌,整理房间等,安全意识和诚信观念进一步增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五六年级学生要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再掌握做饭、炒菜等方法,能主动并熟练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帮助父母干一些田间农活。

平时做到尊老爱幼,扶弱助强,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懂礼守信,做一个言行文明,品行端正的好少年。

另外,要求学生平时要学会、学精一技之长,以用于在校帮助同学,回家孝敬父母。做有益于他人,有助于父母的好孩子。为了使诚信生活指导更加扎实,更加有效。我们出台了《学生生活能力大比武实施方案》每年的放寒假前,在全校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大比武,评选出生活技能小能手。到目前,我们已举行了两届,共评选出了100多名小能手。

(五)签订“协议书”,印发“考核单”,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诚信”教育的家庭和社会的辐射功能。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我们树立大教育观,把开设“诚信”教育放到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成立了“孝心诚信”教育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诚信教育机制。

我们精心设计了“诚信教育协议书”,学校与家长以协议书的形式,规定了双方在诚信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如:学校的主要责任是以诚信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对学生诚信行为的教育力度。家长的主要职责一是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方面,为子女做出表率,提高家庭的思想道德品位;二是家长要及时督查子女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不正当的诚信行 8 为,不要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迁就,要及时教育、纠正,向学校通报等。

我们每学期还向家长印发《家庭诚信教育考核单》。学期末,由家长根据子女在家的表现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学校评定学生本学期的操行等次和评选五好学生,十佳诚信之星的主要依据。这种形式的家校携手育人的诚信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产生着较大的辐射作用。

(六)以孝敬父母,真诚为人,做诚信星为目标,以诚信课、诚信日为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1、在前两年扎实开展“使妈妈高兴”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全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行孝有信集中行动,主要实施行孝“五个一”,即:“每天送爸妈一句问候,回家为爸妈泡一杯清茶,每天为爸妈捶一次背,每天帮爸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天给爸妈一个惊喜。”;做到诚信“三个不”,即“不说谎,不骗人,不虚情假意。”

2、设立“孝敬日”,布置孝亲作业,开展孝行体验。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定为我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孝敬日”里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并写出孝行感悟。

3、实施“日行一孝”。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向亲人孝行体验一次。如给父母到杯热水,递条毛巾,给母亲梳梳头,洗洗脚,捶捶背,给父母洗件衣服等。

4、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周活动。该活动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短期的切实可行的诚信活动小目标。从而增加该活动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我们利用诚信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背记学校“孝道八心”、“诚信歌谣”以及诚信歌咏等比赛活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在背记中感悟诚信之道,在高歌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从 9 而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推进学校诚信教育的进程。

5、开展“文明进学校,服务进社区,孝心进万家”活动。号召同学们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有信,遵规守纪;回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善待他人;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主要组织队员们利用周六上午到社区服务,如:到社区表演节目,清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梳头、洗衣、整理房间等,将孝心付诸行动,向社会奉献爱心。

6、将孝心诚信工程与“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做诚信事,争三好生”活动,号召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留给他人,把诚信留给自己。使全校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有爱心、责任心,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7、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写一篇孝心诚信作文,画一幅孝心诚信图画,讲一个孝心诚信故事,欣赏一篇孝心诚信美文,学唱一首孝心诚信歌曲,搜集并背诵一些关于“母爱、父爱、孝心、诚信”的名言、谚语、诗文等,以此加深学生的诚信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孝心、诚信意识。

8、开展“诚信之星”评选活动。为巩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每学期,结合阶段性总结,学校要广泛开展“十佳诚信之星”评选活动。首先要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发放“关于诚信之星评选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另外各班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再发动,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做,如何去做。活动以总结和评选两种形式进行,号召全体队员每人写出一份行孝总结,用演讲的形式在小组和班级中进 10 行竞选发言,然后投票选举,每班推出5名诚信星候选人上报学校少先大队。然后少先大队再以走访和调查的形式,采纳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意见,按“行孝影响度”确定出我校“十佳诚信星”。“十佳诚信星”评出后,少先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次“诚信星”演讲会,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学习。同时,组织人员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拍照行文,作为学校诚信教育成果进行存档,并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截止到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评选出两届马庄小学十佳诚信之星,对活动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七)注重八个结合,保证诚信教育的全面渗透。

1、诚信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把孝道教育列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阶段提出一个品德教育目标,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既丰富了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又使诚信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2、诚信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在实施诚信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做到人人懂诚信、学诚信、做诚信,个个有美德、扬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学科结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如:在语文课上,可以把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与思品课教育相结合,主要是联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组织实践活动,丰富书本上、课堂上的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把诚信教育内容从狭义和广义上与之结合,起到互补作用。

4、诚信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检验教育效果,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品质。实践活动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点,要求学生按照学校 11 规定的“诚信歌谣”,“孝道八心”的内容,在家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做一些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的事,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在此基础上,将爱心逐渐辐射到社会,服务于社区。

5、诚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做好学校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应对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二是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队活动,不但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班队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孩子的诚意、孝心。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配合学校投入到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上来。三是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督促自己的子女,围绕学校指定的“诚信歌谣”、“诚信八心”去践行诚信。家长要为子女做好表率,并适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到学校。四是学校要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诚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

6、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的浓厚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处学习在诚信之中,生活在诚信之中,感悟在诚信之中。

7、诚信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来自家庭中、社会上的一些有关成效的负的因素,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对诚信、孝心的困惑。对此,我们设立了“诚信知心屋”,配备了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诚信教育的沃土中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8、诚信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 12 校实施诚信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诚信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身正示范”教育,并把师德教育列入对教师工作考核之中。督促教师在工作上、家庭中、社会上,处处事事做诚信人,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诚信格局。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诚信、爱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检测结果表明,学生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呈现良性变化。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体学生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好现象:

一是尊敬老人的多了,嫌弃老人的少了。学校开展了解长辈的活动后,到敬老院、社区为老人服务更是人人争做、周周都有。全校送温暖小分队,更是活跃在帮贫济困的行列中,如六(1)班同学连续四年轮流定期到马庄敬老院为老人整理房间、洗头、洗衣、捶背、按摩等。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每逢老人节学生带着自编的小节目来到老人中间慰问演出。另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搀扶老小过马路,给公共绿地浇水、拔草等事例,比比皆是。

二是讲究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在诚信教育活动中,逐渐杜绝了学生吃零食、乱花零钱的现象;零用钱小储蓄活动。各班反映,自开展诚信教育以来,学生比吃穿,乱花钱的大大减少。他们认为,乱花父母艰辛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三是家庭和睦的多了,不讲文明的少了。有的学生对父母的陋习敢于提出意见。如劝父母不要赌博,说话办事要讲诚守信,和睦邻里等。他们认为家庭和睦,离不开“孝亲敬长”,而“孝亲敬长”绝不是一味地“盲从”父母。

四是主动做家务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诚信教育系列活 13 动之学生生活技能指导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整理房间、个人洗刷等日常的生活技能,还学会了部分做家务、干农活的本领。据大部分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自己的事自己会做了,能做了,象穿衣、洗衣等也不用我们协助了,有时还能主动地帮我们干一些家务农活,我们在孩子身上省心了。还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疼人了,有好吃的知道让我们了,饭前饭后也能主动帮我们整理饭桌。在学校的诚信教育下,孩子懂事了,我们真的很开心。

五是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倦读书的少了。“诚信课”课堂上当学生在辅导老师组织下学习了动人的诚信故事后,再开展辩论活动,不少学生听时热泪盈眶,议时慷慨激昂,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激发了勤奋学习的热情。不少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孝”。

许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期间获益不少,深有体会,而且在小学毕业以后,还有不少学生来信感谢母校的道德教育,“如今,我已离开了母校,但我依然坚持‘日行一孝’活动”而有这样感受的学生何止一个两个!“诚信课”,使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了爱同学、爱他人关心集体的境界上。正如五年级一位班主任在同家长沟通时说:“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关心他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学生认识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道德行为,现在班上,不管是哪位同学有困难,都会有人抢着去帮他。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马上有人借给他;同学不会做作业,马上有人辅导他;同学病了住院,马上有人上门补课;同学摔伤了,马上有人扶着去卫生室上药。”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道德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14 迅速增高,学校的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均不同程度地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形象,有效地影响了家人、族人和其他村民。但是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起点比较低,仅之是为学生建立爱心、学会做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日积月累,“诚信”必然会逐渐内化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深层成份,融于学生的情感主体。

(二)对社会的影响:

家校互动,小行动影响了大气候。诚信教育除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课程教学和系列活动外,我们还开辟了诚信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互动的教育链。老师教导学生,老师影响学生,学生诚信家长、诚信家庭,家长规范自己、示范孩子。最终达到老师、家长、学生共诚信,老师、家长、学生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诚信。从而使家庭和睦、邻里和睦,村庄和谐、社区和谐。我们开展的“诚信教育”已深入家家户户,并对家庭、社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辐射影响。诚信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给家庭带来了和睦,给社会带来了和谐。诚信教育的开展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潍坊市人大代表贾悦镇龙宿村党支部书记鞠德民说:“学校的一个‘诚信工程’,架起了社会千万座孝心、爱心桥,真做到我们心里去了。”

(三)活动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1、学校网站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进行了宣传。

2、《西部晨风》《灵宝晚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情况作了专题报道。

3、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质飞跃。

(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诚信育人模式。

1、开设诚信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为我校诚信活动打造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诚信教材的应用为课程的开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将“诚信”工程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工程,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多处具有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以此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3、我们对诚信教育的探索,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辟出的一条科学合理的育人新路。我们抓住诚信教育的本质,着力从思想、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诚信八心”和“诚信歌谣”为主体内容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八心”

常问好,有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勤学习,创佳绩,让父母开心。求上进,有理想,让父母欢心。有矛盾,多自省,让父母顺心。有主见,不迁就,待他人真心。不说谎,不欺骗,做人要诚心。知感恩,持正义,献社会爱心。

“诚信歌谣”

自己的事自己干,不给父母添麻烦。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学习出行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为人在世品行高,孝敬父母最当先。同学之间勤交往,诚信二字记心间。言必信来行必果,履行承诺是关键。不说谎话不行骗,诚信做人众人赞。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1、社会公认、易于操作

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是每个家庭都渴望看到的结果。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因为诚信行为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既可以高标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活动,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容易体现,容易检验,也易于评价。

2、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

道德教育少不了“明理、激情、导行、内化”四大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因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将正确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终生可受益。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最薄弱的一环恰恰是实践这个环节。我们强调,在诚信教育中不仅要用好书本,更要做好实践作业。这样诚信教育自然成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培养美德、强化素质的有效载体。

3、始终坚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理念。

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地发现先进典型。推广典型,才能推动面上的工作向高处提升,向深处发展。学校每年都隆重举行“十佳诚信之星”、“诚信小组”、“诚信教育先进班级”及“生活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并规定不是诚信星不得评为“五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创新来自不断的实践,来自于深入的调研,更来 17 自于群众的创造。

4、上下配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

我们的诚信教育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除了它有深厚的民族根基且又符合当前广大群众的需要这一根本原因外,还在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教师及全体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通力合作。

六、存在的问题

诚信教育校本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诚信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带动等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如何经常化、制度化,不断丰富其内容,提高其层次,还有待于研究,否则,已取得的成果也不容易巩固。

我们的工作还刚开了个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路还很漫长。但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真心实意的支持,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将这项合民意、得民心的工作继续抓下去,并力争做出更大的成就。

下载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合作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情景式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情景式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漫川中学 海广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

    小学剪纸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剪纸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目前全国很多的地区都在做民间剪纸的保护和发展,其重点在于对剪纸艺术形态的保护性措施,很多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详解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

    说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肥城市安庄镇东江小学课题组 2010.10 2006年九月承担课题以来,我们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圆满完成......

    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市**区祥福中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风雨,四十个春秋。毗河之畔的祥福中学,立足农村,......

    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大全)

    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饶慧宁时间:2013/8/24 9:23:29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372 讨论:0 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 题 报 告 书 单位......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是本人2008年11月申请并被立项的xx市“十一五”个人研究课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武清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材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乔玉秀 武清区下伍旗镇中学 2012年4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