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题作文的审题.doc飞.doc在.doc总学分
校 本教材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例文 姜店一中语文教研组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首要环节,那就是审题,实实在在的审清题目。那么,应该如何审好这个题目呢? 把握概念的准确性
审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避免作文跑题。跑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考生对题目中词语的概念混淆不清,忽视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比如以‚善待生活‛为题,但不少学生会写成善待人生,看似相似,其实生活与人生还有着不同的含义。生活侧重于日常的点点滴滴;而人生侧重于人的整个成长过程。领悟字句的提示性
命题者为确保所有考生对作文试题的理解不产生偏差,在命题的时候,要么通过材料的引述,要么对题目进行必要的补充。所以,考生在作文之前,切不可盲目动笔,一定要注意试题中的一些具有提示性的句子。例如,‚又见枝头吐新芽‛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又‛,表明这种现象以前也曾见过,但是本文的立足点应该是‚又‛。拓展思路的开放性
审题的过程,是立意前的准备阶段,审题能够拓展写作的思路。例如,‚有这样一种声音‛进行审视,会注意到这种声音可以是具体的某种声音,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声音:如支持的声音或反对的声音、和平的声音,心底的声音。
审题是写作的前奏,考生们要习惯审题这一环节,求真务实的审题,根据要求,进而确定适合自己写作的立意与文体。例文赏析一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从春到秋,一片树叶经历了从抽芽、成长、摇曳到最后独自飘落的过程。
这是一片树叶的人生,可谁又注意过一片树叶的人生呢? 一棵树,人们只会注意它那高大粗壮的树干和曲折盘旋的虬枝,从没有人愿意把头抬得更高些去关注那些叶儿,它们注定只能是一棵树的配角。
我没有美丽出众的外表和流利自如的口才。我默默躲在教室的角落,听自己的课,做自己的作业。那是一种盲目的、消极的状态。曾几何时,也固执的人为自己是为点缀他人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仿佛自己永远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
一模考试结束,大家万分期待地等着分数。试卷如雪花般一张张飘落到同学手中,却迟迟等不到我的。心中有些忐忑:这回又考砸了啊!一会儿,老师手中拿着几张试卷,走到讲台,满脸欣喜地说:‚这次考试,我们班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手中的是这次作文满分的试卷。”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同学们也纷纷向四周望去,想看看那些幸运儿是谁。当看到我的课桌上没有卷子时,一个个都露出狐疑的表情,有些不敢相信。
紧接着,我听见老师提到了我的名字:‚特别提出表扬,x同学,她这次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下面请她为大家读一下。”我脑中一片空白,低着头,不知道是怎样走到讲台的。我拿起作文读了起来,那声音有些颤抖,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
一文终了,台下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送来了赞许的目光和赞叹的话语。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世界因我存在的意义,那掌声为我而响,那赞美声因我所发!我突然感受到我也可以是生活的主角。一股暖流从心底直逼眼角。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从那一刻起我不再自卑,因为我也可以是生活的主角。
当你站在一棵树下,把头抬得更高些,你会看到满目的翠绿,那是叶儿带给你的生机。
相信自己,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精彩与美丽!例文赏析二
暴风雨的滋味
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它在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品尝暴风雨的滋味。我也经历过一场暴风雨,品尝到了那酸酸甜甜的滋味。
黑云翻墨
‚天哪!老师想要累死我们吗?’‛‚天哪!这叫我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伴随着从一脸严肃的老师口中说出的‘体育考试还有十五天,每天跑步十四圈’的掷地有声的十六个字,我呆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忿忿不平的‚鸣冤声”中,我吓得甚至连气都不敢喘了。
我们已经嗅到了暴风雨带来的腥味,心底不断涌出涩涩的酸楚。
白雨跳珠
这是第一个早晨。‚开始!‛老师发出的口号,瞬间成为我们腿上的命令。可怜的我天生没有运动细胞,对这方面更是望而生畏,于是改变不了一开始就注定落后的命运!一圈,二圈,三圈……能量的消耗越来越来多,氧气的摄取越来越来快。我只有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什么淑女,什么美好的形象,此刻已和鸿毛般卑微。我想,我永远记住了此刻的滋味,如同暴风雨抽打到我们身上,又涩又苦。是汗水还是泪水?不,这是雨水,哗哗地漫过我的脸颊,跌落到跑道上。一抹脸,一阵逼人的咸味……我已极度疲劳,极度被动,极度痛苦了!
这样的滋味,我还要忍,忍受多久?这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雨过天晴
我们终于得到了考试的命令。
新的跑道,新的环境,新的心情。我有的 是新的激动和兴奋。呼,又一次听到这个号子,这也是初三的最后一个号子。800米对于我们只是小菜一碟,在这里,是速度与勇气的较量。我只觉身边呼呼生风,两圈很快就结束在我的脚下,是的,暴风雨已经结束了。
阵阵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叶子,哗哗哗,好像叶子都在枝头跳舞。我收获了我的成绩!这是,我看到空中架起了一座彩虹,好像是为我准备的,映着我的脸,特别灿烂。我全身特别的舒畅,如同喝了一杯清冽的甘泉!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例文赏析三
读花
行到水穷处,坐看花开时。
——|题记
春夏秋冬的交替,于是便有了乱花,星星点点,迷了人眼;有了桃花,妖妖艳艳,灼了其华;有了暗香,丝丝缕缕,盈了她袖。于是便有了落红有了春泥,有了杨柳有了杏花雨;于是便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有了周敦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了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读花〃花初绽
阳春三月,花初绽。
懒洋洋的阳光笼罩着整个西子湖畔,花儿欣欣然张开了眼,向着那光打着招呼……
那‚才能没马蹄‛的浅草上散落着朵朵乱花,白居易读着这‚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浅然一笑。那笑如涟漪,随着那春风荡漾开来……直到那多情的夏……
滁州琅琊山上,青草峻茂。产,千啭不穷;鸟,百鸣不绝。那满山遍野的野芳,那枝叶繁茂的佳木。野芳,一丛丛,一簇簇,红的,黄的,白的……一朵贴着一朵,一树压着一树,好不热闹!醉翁端着觞,读着那野芳,浅尝辄止……读着她,他开怀大笑。
读花〃花凋零
秋风萧瑟,花凋零。
秋天的落红总是最美的。风轻抚;花凋零。此时的花儿,随风飘飞,她那曼妙的身姿,如那飞舞的蝶,一颦一蹙惹人怜。‚惹人怜?‛她却不这样认为。龚自珍也不这样认为,他读着那落红,望着她卧入土中,笑靥如花……
白居易读花,读花之清纯;欧阳修读花,读花之野性;龚自珍读花,读花之奉献。读花之美,亦读花之味……
陶潜读菊,读菊之淡雅,于是便归隐山林;周敦颐读莲,读莲之清洁,于是便为政清廉;王安石读梅,读梅之坚韧,于是便遇事坚强……
读花,给人以愉悦;读花,陶冶人之性情。那片花海,那份美好。习作练习一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换了,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写作宜采用小标题式)习作练习二 心灵深处的记忆
要求: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呢?要深入分析题目中已给的部分,理解其含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修饰、限定性词语,为补全题目做好准备。
1、定好文章的体裁
在半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限定了文章的体裁。例如:‚成长也需要——‛有利于写议论文;‚一个——的微笑‛则宜写记叙文或散文。
2、找准文章立意方向
有的文题指明了立意的方向。例如,‘我多想——’要求写作范围必须在主体我上,表达我的愿望理想、我的经历体验,我对过去总结、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呼唤和向往等。‚——真有意思”要表达高兴、激动的心情,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把握文题选材范围
有的文题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例如,‚我读——‛,该题填空内容指向明确,全题要求清晰,只有书之类才符合题意。半命题作文的构思和立意
1、筛选熟悉素材,轻松构思创作
我们在构思时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范围去拓展思维,进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构思立意,轻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例如,‚-------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2、逆向思维选材,与众不同写作
写作时,自我估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候需要逆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半命题作文常见题型
一、后空式,以补充宾语为主
例如,爱是——(无私的奉献、最美的风景)
二、前空式,以补充主语为主
例如,‚-------并没有结束”(战争、考试、比赛)
三、中空式,以补充定语为主
例如,听听——的声音(自然界的,师长、同学)例文赏析一
杨树来了
‚刷刷刷……‛窗外一排高大的杨树进入了我的眼帘:粗壮的枝干牢牢地抓住地面,被风儿吹动的绿叶如浪花一般冲击人眼。杨树来了!初春时节,大地充满生机: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小小的柳树迫不及待抽出新芽。可是杨树却一声不响,树上挂满了红色绿色的小花。我疑惑不解,父亲向我解释道:杨树生出绿叶是因为它要汲取养分,然后才能在夏天秀出绚丽的风采。我明白了,原来杨树是在沉默地吸收营养啊!万紫千红的春天,只有它耐得住寂寞。杨树来了,为我们带来了夏的繁荣和它根中的沉默。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人的头顶上,这时人们都爱到高大繁盛的杨树下去避暑,杨树用它那碧绿的叶子为人们遮住了难耐的暑气,而自己却独自忍受着太阳的‘灼烧’.杨树来了,带着可爱的浓荫,还有一种奉献。
秋日,以前的生机与活力都已不在:小草被秋霜染成了白色和黄色,柳树那迷人的丰姿也随风而去。高大的杨树呢?它的叶子已被染成了金黄色,风一吹,就落到了地上。看到黄叶落到我脚下,心中有些许的悲伤,但又有了盼头,树叶将被土壤吸收,并作为下一年杨树的养分。人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又何尝不是呢?化为泥土滋养着万物,等待着来年的春暖花开。杨树来了,带着养分带着感恩。
冬天,万物萧条,杨树也只是露出光秃秃的枝干来。大雪过后,世界静悄悄的,呈现在眼前的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画中的杨树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枝干上负着积雪,更显出它的苍劲有力和坚忍不拔。杨树来了,带来了一种坚韧与刚强。
我歌颂杨树,因为它是我一生的挚友;因为它教会了我沉稳、奉献、感恩和坚毅;因为它是我一生的恩师。让我们和杨树一起,做一个正直的男儿,屹立于天地之间。
杨树来了。例文赏析二
偶尔停下来,感觉真好
人生是飞扬在生活中的风帆,航行在大海上,那茫茫的海面,等待着我们的是惊涛骇浪。生活道路上的荆棘,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挑战,我们经常遍体鳞伤,与其一直艰难前行,不如偶尔停下来。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
夜,月清寒如水,明亮如纱,好美,你曾欣赏过吗?阳光雨露,碧水蓝天,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寄物抒情的自然恩赐,你曾在乎过吗?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你曾感觉过吗?朋友,长途跋涉中,何不偶尔停下来呢?
停下,停下来躺在草地上,请接收春的请柬。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寻找到叶的身影,花的踪迹。它们带你进入夏的门槛;停下来,望望夏夜的星空,接受秋的礼单,它带你追逐冬的步伐;停下来,品尝收获的喜悦,步入一个淳美的世界,这多么美好!享受后,启程,步伐是否会更加有力?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需要。
当你追逐阳光奔跑时,当你在海中扬起生活之帆时,时而晴天霹雳、风起云涌,事儿风雨交加、狂风大作,你一次次潦倒在命运脚下,任凭被风雨蹂躏,朋友,何不偶尔停下来?
停下来,擦干眼泪,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洗礼,让心灵净化;停下来,拍去泥土,站起来调整好心态;停下来,去天的尽头,采一篮娇嫩,享受生命之精彩;停下来,去山间听一听鸟语,感受溪流的快乐。偶尔抬头,是否可以发现,你喜欢的花儿开在眼前,阳光更加灿烂?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智慧。
人生,有许多个十字路口,等待你去选择,面对命运的颠沛,你是否摇摆过?面对所谓人生的道路,你是否迷茫过;面对艰难的抉择,你是否绝望过?面对漫长的守候,你是否曾哭泣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你是否想过要放手?那么,何不偶尔停下来呢?
停下来,仰望蓝天,雄鹰翱翔在天际,你是否发现,已经不再迷茫。偶尔停下来,回首曾经有过的那份感动,是否发现已采撷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停下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需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态度。在茫茫的人生道路上偶尔停下来,拍一拍身上的泥土,倒一倒鞋中的沙砾,望一望蓝天,听一听山间的鸟叫,用轻松快乐的心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习作练习
1、沉醉在——的世界里(书、温暖、幸福)
2、成长离不开——(母爱、宽容、挫折、汗水)
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审读材料,提炼主旨
材料作文又叫名意作文,其立意要从材料中提炼。因此,先要读懂材料,弄清材料的内涵,从而确定你所写作文的主旨。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完成:
1、分清材料类别,针对不同类别来理解材料内涵。
不同类别的材料,理解其内涵的途经和方法不同;是寓言的要探究其寓意;是哲理故事的要挖掘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人物故事的要分析其人物形象,从中探讨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阐释话题的要理解话题各个方面的含义;;是漫画的要透过画面理解它揭示了一种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是热点事件和现象的,要能根据材料判断,应该对其持什么样的看法
2、探究材料的内涵时,要善于找到揭示其内涵的关键语。这些关键语有显性的,即命题者作了提示;有隐性,常通过材料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隐晦地表现出来。
3、多角度理解材料,应选最佳角度确立作文的主旨。
对于一则材料,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去理解,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出彩度等确立最佳立意。写作时,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来立意。
二、审读要求,勿入歧途
材料作文一般不限角度,不限文体,但是也有例外,就限制了文体,所以要特别留意,对要求要逐词审读、理解明确各项要求。例文赏析一
牵挂是一根线
人世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使无论相距遥远的两颗心连在一起,它能让期货人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它能让朋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它甚至能让陌生人心手相携……这种情感就是牵挂。牵挂,让亲人间的感情更加亲密,那是一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情感。我们身在远方时,总有一颗心在家呼唤着我们那游荡的心。‚天凉了,加些衣服。‛‚按时吃饭。别饿坏了身子。‛……也许这只是些细小琐碎的事情,可那正是亲人与家中亲人的一根线。
牵挂,让朋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那是一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感。毕业时,许多同学都满含泪水,彼此牵着手,告诉对方:‚你可别在贪玩了,到高中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总是生气,忍一忍就过去了。‛‚你太单纯了像个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同窗三载,彼此都已经很了解,再分别之际告诫对方、叮嘱对方就是一种爱,一种叫牵挂的爱啊!牵挂是连接我们和朋友的一根线。
牵挂,让陌生人心手相携,共度难关,那是一种‚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情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为我们心中共同的信念。那一笔笔数额或大或小的捐款,那一车车救灾物资,那一批批奔赴灾区的,那一位位不知疲倦的解放军战士……都充满着对灾区的牵挂啊!或许,我们不能为灾区做太多,但简单的一句‚别怕,有我们呢‛就足以安慰他们受伤的心啊!牵挂是连接我们与血肉同胞的一根线。牵挂是一个小精灵,它在人们的心间跳跃,传递着爱与关怀。因为牵挂,国家变得更加和谐富强;因为牵挂,社会变得更加温馨美好;因为牵挂,世界变得更加团结美好。
牵挂是一根线,连着你我他。但愿,这根线能连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例文赏析二
奋斗〃拼搏〃成功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题记
夜深了,月光透进了窗扉,撒了一地。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任凭眼泪‚吧嗒,吧嗒‛地打湿那份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这次模拟考试,我又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我委屈,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每次连一点收获都没有,我愿老天不公。不觉又想到了那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想到父母为我熬夜工作的情景。为什么,难道我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算了,不去想它了,开灯看一看课外书吧。我拉亮了台灯,发现桌上的饼干渣在动,我推了推眼镜,想看个清楚,只见几只蚂蚁在搬这饼干渣,饼干渣一动一停,好像它们搬起来很费劲,真有意思!我拿来放大镜,想仔细看一看这些小东西。我还要给它们设点障碍。我将铅笔放在他们面前,只见它们要改变方向,结果被我用笔团团围住,看他们这回怎么办!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带头的蚂蚁首先爬上了笔,它就像一个指挥官,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它们想用力将饼干渣拖过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那只带头的蚂蚁将饼干渣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饼干渣终于被蚂蚁从铅笔上运了过去。
我突然领悟到,连这么小的蚂蚁面对挫折都毫不丧气,我们人类更应该面对挫折,我又想起:爱迪生的实验室被炸,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没有丧失斗志,而在短短的三周内,便成功的发明了留声机。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荆棘丛生,只要我们去奋斗,去拼搏,就一定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待着我们。要知道,人生是无数道选择题,而选择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再一次打开课本,这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在哪摔倒,就在那爬起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名中学生总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起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爬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面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
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中提炼主旨。主旨可从以下角度去选择:
1、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
2、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地努力与奋斗,才能获取成功。
3、孩子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恰当的教育方式。例文赏析
追求——梦想的翅膀
人生没有追求,就如汪洋中的一艘小船,跌跌宕宕,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人类没有追求,世界将不再如此色彩斑斓。
人生需要有所追求,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人类需要有所追求,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烂。
追求,为我们插上了飞往梦想的翅膀。
爱迪生追求光明,发明了电灯,夜晚从此变得和白昼一样明亮。莱特兄弟追求像鸟儿一样的飞翔,发明了飞机,人们从此可以直上云霄,驰骋天际。渴望探索宇宙,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人类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有梦想就有远方,有追求就会有收获。也许,你的梦想让别人笑掉大牙;也许,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记住:只要心怀梦想,努力追寻,我们定将收获远方,生命将不再懊悔、感伤。今天,理想的风帆从这里扬起,明天,我们将到达阳光灿烂的彼岸。
彩虹之所以绚烂,是因为不仅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还有灿烂阳光与细小水珠的激情融合。尽管空中虹桥不可渡人,但其绚丽足以令人赞叹。
飞瀑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激流途经坎坷曲折之后,以那震撼人心的纵情一跃,完成了飞流直下的壮举,实现了浪击峭壁漂隐蛟龙的夙愿。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更有追求梦想的决心和义无反顾的勇气。习作练习
材料: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他说:‚别听他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来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他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地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参考题目:《做真实的自己》《坚持》《我就是我》《认清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话题作文的特点和立意
话题作文以人人有话可说为基准点,能激发习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作文命题形式。它的一般形式是:先给出一段提示材料,为学生多角度构思提供帮组,之后便提出话题,要求完成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
1、写作范围广
只要与话题有关,只要在话题范围内所进行的创作都可以
2、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实的话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
3、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童话、寓言等,只要是符合话题叙述的需要,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载体。
话题作文的立意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选者角度的切入点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排除了审题障碍,淡化了审题,但并非不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要注意话题和它相关材料,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明确话题的作文的要求,根据话题,进行发散性联想,尤其要注重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绝不能超出话题限定的范围。
写作时,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材料入手,选择最能展示个性、最能吸引人、最能说服力的材料,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和表现形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并力求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写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感悟。
话题作文的话题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写作范围大,包含内容多。写作时应有意识的缩小范围,将话题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选择某个小角度、小方面,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并注重细节刻画,从小的方面着笔表现深刻的内容和主题,这样会使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如以某个概念为话题中心,就将这个概念变成判断,用一句简明、概括性强的话表述概念的特征、作用。这样就可以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做,虚题实作。
例文赏析一
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
杨艺
夕阳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天渐渐暗了下来,拧开台灯,呷一口清茶,冉冉茶香与灯光交融,亦真似幻。捧着一本《徐志摩诗选》,嗅着淡淡的茶香,我缓缓地进入了书香的世界。
轻轻地翻开书页,淡淡书香向我袭来,我走进她跟随着她,将他的思想逐渐融于骨髓,汇与血液。‚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清丽的诗句,好似有一种柔软的魔力瞬间吸引住了我。每多读一遍,心中便积淀出一种不同的感受。文学巨匠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这首诗,他的文章写得飘逸空灵,读后让人满口余香。的确,《再别康桥》让我犹如聆听大自然的天籁,好似观赏高山流水,云雾缭绕蒸腾,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宛若从远古飘来的讯息,洗去人世的浮华,散发人性最真最纯的感动。
翻开《再别沙扬娜拉》,不禁让我想象出他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惆怅中多了几分浪漫、洒脱。但最后,当我了解到正值英年的他由于苦难而致生命完结时,我沉默了,我无法想象世间已蒸发了一位如此不朽的灵魂,恍惚中仿佛听到了觉悟了的徐志摩为我们轻轻捎来一句:‚沙扬娜拉‛。
西汉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徐志摩的诗不但可以医愚,更多的是智慧的殿堂,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髓。
伴着氤氲的茶香,枕着一缕缕铺开的墨香,我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
例文赏析二
沉醉在雨的世界了
有一种幸福在身边,有一种感动在眼前,有一种别样在雨里
——题记 何梦迪
朦胧的雨
漫步操场,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操场好像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棉纱,操场上又多了几分神秘,几分浪漫。雾是雨的精魂,几分顽皮,几分可爱。徜徉在雨雾中,任凭雨雾在湿湿的脸颊上轻抚,心头又多了一份份惬意、浪漫的雨。
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打在行人的伞上,打在孩子们顽皮的脚印上,也打在了我湿漉漉的灵魂上。我喜欢一切浪漫的东西,雨就是其中一个。不打雨伞,就能更接近雨的灵魂;漫步室外才能触摸它的魅力。雨是浪漫的天使,怎能用伞来阻止它的来临呢?雨,浪漫的天使,我要用笔书写你夺目的灵魂。
青春的雨
雨,它的朦胧,它的昏暗,它的阴凉,常常被人冠以悲凉,伤感的定语。在我的眼里,雨是洁净的,是浪漫的,是青春的,它有别样的活力,别样的魅力。
沉醉在雨的世界里,灵魂因此而洁净,思想因此而睿智,目光因此而别样。例文赏析三
总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春有春的蓬勃,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清高,冬有冬的死寂。
——题记 郑世佳
总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桃花在温暖略夹未散去冬寒的早春里,微笑着,花枝招展地开放了。她微笑着,温柔地宣告:春已经来到!于是小溪欢快地歌唱,鸟儿欢快地舞蹈,就连那沉默了一冬的山儿也要说些什么。渐渐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切都似乎返老还童般地苏醒过来,唱起欢快的歌,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季节。
总有属于自己的季节。河水蕴育的莲子呀,终于嗅到了你的清香,在这热情的夏天里,她终于舍得开放。于是,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情境中,出现了映日荷花别样红。她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却有着火辣般的热情,她梦想着: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人生境地。于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季节——这个热情的夏季。
总有属于自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一切的豪言壮语都已九霄云外,一切的娇艳都被踩在脚下,只有那累累的硕果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菊花在秋风中孑然开放。她挺着高傲的脸颊,为丰收的人们喝彩,为天高云淡喝彩,她也在寻找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情怀!她坚信:总有属于自的季节。
总有属于自己的季节。在这个死寂冬天里,一切都默默无闻了,似乎只有雪花来拜访大地。但,这香气?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竟盛开着一株梅花!这香气淡淡的,这色彩淡淡的,与周围粉妆玉砌的世界,形成一幅完美的画卷。这便有了这个冬天写不尽的诗情画意。她傲也不争春,他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又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朋友们,如果你现在还未有怒放,请不要沮丧,要如同花儿一样,在心中坚持着那样一个梦想:总有属于自的世界。
第二篇: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是其它作文形式的基础。就作文本身而言,作文题目堪称“眉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材料和主题的浓缩或概括。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它是命题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审题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审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否则,作文中就容易偏偏题,甚至离题现象。
命题作文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命题作文的形式,下面谈谈在写命题作文时如何审题。
一、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作文题目,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二、审作文题目 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从上例“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又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但有些命题作文可能只是一个词时,又如何着手寻找题眼呢?如:“路”,对于这类题目,只告诉了写作对象,而且写作范围广阔无边,如果找不到写作题眼,在作文时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们可根据“路”这一意象,从它的本义,喻义,类比义,象征义等方面切入,确定题眼,如你要写的是“成功之路”,它的题眼是“成功”;你要写“人生之路”它的题眼则在于“人生”。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虽只是文章的名字,但有时它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因此,审准主题成了关键。例如:“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可以从充满温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考虑。“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如:友爱向上的班集体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总之,在作文时,我们必须在下笔前认真研读审题,审清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内容,只有真正审清了题目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5、审准范围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如:“我想有个——的家 ”这是一个半命题文题,横线上可填“完整”“和谐”一类的词。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纵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因审题而出现的失误偏差明显增多。不少专家断言,2009年中考作文,依旧会在保持2008年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如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审题失误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2008年命题作文有以下审题方面的失误:
一、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毋庸质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绝对不是因此可以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一百多篇课文,其中不乏或含蓄,或凝练,或俏皮的标题。而对这些标题的揣摩与品味,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没少进行专门的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也有考生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三天,虽然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也精彩,但只能眼睁睁滑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让人叹息;2008年福州命题作文“滴水之恩”,要写“小”人“小”事。不少同学却偏偏将视野转向四川大地震中的惊险救人,在海浪中搏击风浪救人的“大恩大德”,显然有失偏颇。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如“铭记”“仰望”类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面对“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的内涵都要推敲一番,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二、“偏爱”造成“偏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多种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常常顾此失彼,有意或无意忽视或淡化一些词语。如,“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些同学往往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或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审题失误。对于并列短语形式的命题作文,要是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写四个方面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到三个方面的生活及其感受。份量大体相同,且突出重点,就满文皆彩了。
如果说并列短语因有显眼的连词,还会让考生有所警醒,而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更容易忽视。如《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了初中两种甚至一种生活感受,显然偏题。2008年中考,不少考生写“相互微笑”时,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些考生刻画“老师阳光一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生动感人,但没写学生的微笑或“我”的微笑,“相互”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一方的笑容多么灿烂,都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笑脸。2008年上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不少考生显然忽视了“我”,导致三种人称泛滥,也有考生漠视了“眼中”——要求“色彩”带有考生主观感情色彩,带有人文色彩——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才美,不只能是自然中的单纯色彩。
2008年山东济南的“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带着微笑出发”,“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可是不少同学只写了“微笑”,而忽视了“出发”,顾此失彼,文章虽然不错,但只能人低分之列,令人惋惜。
三、漠视副词的存在。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忽视了“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明显偏题。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都偏离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深化,不仅扣题紧,立意也因此而增色。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四、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2008年中考作文,比喻、引申义一类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2009年中考,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赠送给大家两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比喻词语求喻义。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五月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2007,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有些学生作文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防止偏离题意呢?我认为可在审题时抓三点:(一)抓“题眼”,找到题中关键词句;(二)抓“零件”,动笔前,对题目中字、词琢磨、推敲,不放过每一个词;(三)抓要求,对于附加的要求不能放过,要认真按要求审题。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江苏高考近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今年各地一些新试卷的“命题作文”不再有提示语。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没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一定十分清晰,能让人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应当相对复杂、集中、深刻。对于相对复杂的命题,则必须抓住题目的全部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必须抓住“守住”,因此文章一开始“契约”就应该形成,而不能等到结尾才“立约”;必须抓住“心灵的”,不能写外在的、物质化的;必须抓住“契约”,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果命题作文有提示语,可以作为审题的参考。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第三篇: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全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的失误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说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很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你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你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你的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出现这种失误,是偏离甚至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由此可见,要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内涵,不仅要掌握审题方法,更要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全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 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 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 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和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很简单》《门其实开着》
例如2006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有的文字较多,有的句式比较复杂,甚至还出现了复句。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单句形式,湖州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单句形式,孝感市)《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衢州市)等。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例如衢州题,“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由此可见,平时加强关系类题目的审题训练,很有必要。
五、不能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书引领我成长》。这一题目不同于《我与书的故事》(贵州铜仁题),铜仁题并没有限定“故事”要与“成长”有关,而恩施题实际上规定了必须以写“成长”为主。可是有些考生写记叙文,用大半篇幅介绍好书的内容,写感悟一带而过,例如:“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标专一,坚定不移;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的排列可以写上三四处,“好书引领”你以后的“成长”事例在哪儿呢?这可是重点呀,但总是不落笔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话题搬过来再简单地加了几个字,用一句“我在好书引领下茁壮成长”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成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详略安排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失误较多地来自审题失误,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降低审题难度”就可以不必审题或马虎审题,今后仍要加强破解“适当限制”,提高审题能力的训练。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2007年有3个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变化”或“改变”一词:①《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湖州市全命题);②《改变了我》(盐城市);③《变化》(烟台市话题作文)。运用比较法我们可知:①题必须写出因果关系,“变化”影响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写可不写;②题也要表现因果关系,但被“改变”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我”,必须写自己,不能写成小说;③题可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写不写因果关系、写不写“我”都可以,但所写必须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要学会审题。怎样审题呢?
从哪些方面审题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 ……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 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四.注意副词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例如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在画面的描写中要出现对比。只有对比的画面才能体现出你对“门其实开着”的发现和领悟。审题的重点当然还是要表现“其实”。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审题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四.审定寓意。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辅导学生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记叙文作文的题目,就结构来说,大多是短语型的。
拿到这类题目,首先按照短语的分析方式,把它分成主语和谓语或中心语和修饰语,然后再按照下面的四步去审题。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1《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例2《班级新风》,写自己所在班级发生的体现新人、新事、新貌的事。
下面以《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为例,完整示范审题四步法。
辨题干:题干是“苦与乐”,明确本文以写事为主。
抓题眉:题眉是“初中生活”,明确时间范围,而且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
找题眼:题眼是“苦与乐”。“苦”是付出、努力、奋斗、拼搏,“乐”是收获、进步、提高、成功。苦中有乐,乐在苦中。明确了什么是“苦”、“乐”,“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后,就确定写作重点,写清怎么苦,怎么乐,以此来反映初中学生绚丽多彩的生活。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悟题魂:本文写自己初中阶段的学校、家庭或社会等生活中的苦乐之事,以 此来揭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直观感悟。
第四篇: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及审题
1.词义型命题。此类作文仅以一个词语为作文题目,它要求首先释义,即解释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再想想应大致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与之适配。
例1 2010年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该命题有较强的思辨性,可正反立意,正面“早”代表勤奋、敢为人先等,反面有“无利不起早”“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等。但选材较困难,思维一定要打开才行。
2.短语型命题。短语类型是重点,修饰语是难点,如主谓型、偏正型、动宾型、介宾型等,关键处在于修饰语。
例2 2010年江西卷: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这是一道动宾短语命题,重点要紧扣“找回”和“童年”来立意,可以围绕“找回”演绎一个故事,具体描述生活中与“童年”消失有关的场景、片段,或由“找回”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如找回自由、纯真、好奇、顽皮,亲近自然、富于想象、富于创造等。例3 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偏正型短语命题,该题内容要求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文体作出明确要求。重点有二,其一是“地”,说明生活是动词,是“过生活,做生活”,而不是名词,不能描述生活状态和情趣。其二是“诗意”,即“诗的意境”,包含三层含义:要有情,回归人性,呵护心灵本真;要有景,关注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场景,为生活积极创造“景”,在“景”的氛围中找回失落的人性;要有境,即显志。此命题主旨是:积极而满怀热情地过有意义、精彩的生活,充分地享受生活。
短语型命题作文一定要仔细
思考其修饰语和关键词义,它对作文作出一定的界定和要求,忽略则可能跑题。
3.材料型命题作文。材料是作文的一部分,可作为作文的范围、对象、重点甚至立意的触发点,对作文的内容、谋篇布局有一定指向作用。
例4 2008年重庆卷:《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关键在“自然”,要根据材料提示的“自然”的含义,突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可从“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自我价值和真我风采”“个性魅力”“量力而为”“环保”等方面立意。扣住命题主旨,再调动日常生活积累中与之相关的素材展开就行了。
4.关系型命题。关系型的命题与话题、材料、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关系提示了作文的内容和要点、难点,一定要仔细思考关系所涉及的范围指向、对象、程度和侧重点,这样才能把握题旨,防止跑题。
例5 2007年四川卷: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表面看“一步”与“一生”是并列关系,位置可以互换。其实它包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
立意上可以正向、反向立意: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收获人生的成功;迈出人生错误的一步,品尝人生的酸楚;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
例6 2010年广东卷: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该命题重点信息有三:一是为邻可以相互依存,二是“你”可有形也可无形,三是“邻”可选择但不能回避。写作时一要明确选择“你”的标准和作用,如有形的某人(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古今名人)、某物(书,音乐,绘画),无形的情感、品格、精神;二要以真诚为出发点,写出真情实感;三要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道理。
5.比较型命题。比较型命题是写作中的审题难点,不容易出彩,作此类作文,一定要仔细审视题目所包含的内容提示,确定写作的主要方向、重点、详略,以及选材、立意,力求合乎要求。例7 2005年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
审题:关键处有三点:其一,“花”喻同类事物或人物活动,心态较以往有更大的进步或提高,不能将不同类的人或事作比较;其二,“红”是正面指向,意即去年好而今年更好;其三,“胜”是“超过、更胜一筹”的意思。合起来即为“以往的某事或人物心态、活动好”(略写),但现在却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好”(详写)。怎样好?为什么更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讴歌文明进步和社会新风尚等。
二、命题作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材料类命题作文切不可丢掉材料,写作时应有所体现。可作文眼,可作中心句,可改造一下作为理论或事例论据来表情达意。
2.要合体,要符合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的文体要求,如排除了诗歌,则不能写成诗歌形式。结构要完整,内容要充实。
3.要合意。立意要健康,观点要有启发性,感情要真挚,中心要明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而不偏激,不胡编乱造。
4.要合言。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外衣:用词要确切,句式要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文采,文句要有表现力,有亮点。语言表达要流畅,书写要规范。
5.要积累。平时要多阅读美文,多选读一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文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作文自然能出彩。
三、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五篇: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第九讲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命题作文是我们在考试中常常会遇到的类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一、方法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 “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
(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练习
想一想,练一练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美?)
2、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1“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例1“那是一首诗”(2011·广东佛山)“每天都是一首诗” 分析:
“一首”点明文章中应该是一个事件或者说是一个彼此有联系,能够和在一起的事件,决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写成几个片段,只照应主题,缺乏联系,导致变成那是“几首诗”。
例2“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分析:
“一切”很容易被忽略掉,那么什么是 “一切”呢?怎样表现“一切”呢?至少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才能被称为“一切”,比如学习和生活,比如学校、家庭、社会,比如物质和精神……
4、审清题目前面的引导词
命题作文前的引导词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引导词?其实,引导词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习作思路的方式,因此,审清引导词,然后和自己所审题所发现的信息互相印证,就能知道,命题作文该写些什么。
例1:第一次月考作文引导词
在成长的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勇敢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显然是告诉了我们写作选材,“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显然是告诉写作的中心,这样看来,与我们在第一项审题时是一致的。
二、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题目:那是一首诗(1)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2)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349宿舍”“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3)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349宿舍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寝室成员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三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三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三,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紧张之苦,临近中考感到竞争的火辣,中考揭晓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
(4)确定写作手法和写作详略: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内容单调了,“我”就变。比如,如果写“那片草地”,景物单一,但我可以变化时间、变化心情、变化视角去观察去描写。比如,事件如果太平常了,就变化自己的叙述方式,变顺叙为倒叙,运用其他一些写作上的技法去让平地起波澜。这样,作文才会真正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让文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力。
至于详略的安排,那就是看审题中题目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了。此处不再赘述。
三、写作试炼
(1)、“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时代②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书③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④老交情;老朋友:怀~ 【旧书】①破旧的书②古书
请你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围绕“旧书”展开叙述,讲关于旧书的故事,也可以围绕它写自己的心路历程,从“旧”的释义上入手,选择一个突破口。
(2)、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 请以“仰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45分)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则不少于20行 ③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代替(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我欣喜地发现: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请以“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