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

时间:2019-05-12 13: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

第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星光77

本义:星光,是星星发射的或反照的光辉。

2、特征作用星光可以认为它微弱也可以认为它灿烂,星光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也可以给人指路。

3、比喻义星光可以指希望,可以指信念,可以指由小到大的团结精神,可以指对历史灿烂星河伟大人物的讴歌,可以指平凡人不平凡的业绩,也可以写为追星不可丧失自己的星光,自己就是一颗星等

总结:比喻类题目,我们寻找出其比喻意义,也就找出了文章立意的所在。要想找出比喻意义,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其本义及作用等。

⑴抓本义(实)更关注比喻义(虚)。

⑵抓特征作用,注意相关联想(关注相似点).⑶行文由实(物具体特点、实指的意思,引题)——到虚(类似的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虚指的意思,重点)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养分

本义: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

2、特征作用:有滋养作用,促健康、茁壮发展。

3、比喻义:感动、爱、知识、关怀、信念、精神等都是生命的养分。行文强调他们对生命的滋养作用。只选其中一点写

三、写作训练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星光

本义:星光,是星星发射的或反照的光辉。

2、特征作用星光可以认为它微弱也可以认为它灿烂,星光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也可以给人指路。

3、比喻义星光可以指希望,可以指信念,可以指由小到大的团结精神,可以指对历史灿烂星河伟大人物的讴歌,可以指平凡人不平凡的业绩,也可以写为追星不可丧失自己的星光,自己就是一颗星等

总结:比喻类题目,我们寻找出其比喻意义,也就找出了文章立意的所在。要想找出比喻意义,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其本义及作用等。

⑴抓本义(实)更关注比喻义(虚)。

⑵抓特征作用,注意相关联想(关注相似点).⑶行文由实(物具体特点、实指的意思,引题)——到虚(类似的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虚指的意思,重点)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养分

本义: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

2、特征作用:有滋养作用,促健康、茁壮发展。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3、比喻义:感动、爱、知识、关怀、信念、精神等都是生命的养分。行文强调他们对生命的滋养作用。只选其中一点写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总结: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设计:)

——比喻类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2、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强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的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如: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江苏卷)肩膀(2006辽宁)买镜(湖北卷)忘忧草(2004上海春季高考卷)

二、审题方法

(一)导引

题目:星光

审题思路: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总结: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本体——

本义:

2、特征作用:

3、比喻义:

三、写作训练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训练重点:巩固“三三制”结构,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放放假http://中学小学教案试题课件教学反思小学作文中学作文

第二篇:2013年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

如何分析“比喻型”(或者说“象征型”)命题或话题作文?

第一、不能虚,应由虚到实,以情理为文。即在揭示话题或者题目的比喻意(或象征意)的基础上行文,比如“我心中的水仙花”这个题目,水仙花是个喻体,根据题目中材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的暗示,它的本义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美好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等等,决不能800字写完之后读者还不知道你的水仙花到底是什么。

第二、在揭示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时候,必须找到两者之间合乎逻辑的相似点。

一、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006年广东题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天使”一词现在常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也比喻传播福音的人,即“真、善、美”的化身。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如“路”、“灯”、“远方的高山”、“鞋里的沙子”等都具有象征义;2006年北京题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是指“能体现文化特征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东西”,即能够象征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民风民俗、、杰出的文艺作品、标志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繁荣的新事物,如胡同、天坛、长城与天安门,京剧、相声与京韵大鼓,中关村科技园、2008奥运会等等。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005年辽宁省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特征相当突出,“花”的比喻义相当丰富,可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一种发展趋势等。可以把这种“花”喻指姚明的成长经历,一年比一年成熟;可以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和雅典奥运会夺金后的如花笑脸;也可以这样比喻:“去年花”是我国昔日氢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升空,“今年花”是指“神州六号”遨游太空。

二、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2、本体如是多元的,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熟悉的角度。

3、既要把握关键词的内涵,又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抓枝节不放。

4、全面把握,细心揣摩,要注意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即爱憎褒贬。

四、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例解: 材料

一、06高考江西卷作文题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第一个时间段)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第二个时间段)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第三个时间段),它就能展翅飞翔。请以“雨燕减肥”(主谓短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二: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他是大的。

蔡志忠的这段话给了你什么启迪?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材料

三、2009·北京卷: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材料四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

请以“我心中的水仙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材料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有的来自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的来自我们自己,比如我们自己偏信的所谓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这些困难和障碍捆住了我们前进的手脚。请以“生活的绳索”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A.自信、宽容、勇敢、坚强、乐观B.贫穷、卑微、丑陋、渺小C.困难、障碍、挫折、失败 D.名利、贪欲、嫉妒、偏狭E.传统、习惯、经验 材料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船要想平稳地在海上航行,就一定要在船舱加载一定重量的物体,或水、或石、或铁„„这些压舱物,虽然占据了船舱一定空间,但却保证了船在行驶时的平稳与安全。为了使我们的人生航船平稳地行驶,我们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压舱物。你的压舱物是什么呢?你人生的航船装载好压舱物了吗?请以“装载自己的压舱物”为题,写一篇文章。A 理想、目标B 勇气、信心C 困难、挫折D 知识、技能E 亲情、友情 材料

一、例解:“雨燕”象征勇于搏击风雨、接受考验、超越自我的人。“安乐窝”比喻安逸的生活环境。

“离巢”比喻走出安逸的生活环境接受考验。

“减肥”的比喻义是多元的:①去掉自己的种种不足,包括不良习惯、脆弱、懒惰的性格;②大胆地减掉思想包袱,减轻心理负担;③磨练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强化能力。材料

二、例解:“抱怨酸”、“抱怨小”比喻消极悲观、苛求、不满足的生活态度; “庆幸甜”、“庆幸大”比喻积极乐观、满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符合题意的角度如下:

1.只有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才能发现人生的美丽。2.懂得知足常乐,人生方能快乐。

3.要多往好的方面想,发现生活好的一面。4.善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5.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人生。

材料

三、例解:在审题立意和构思行文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我”、“隐形”和“翅膀”。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

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也可以是历经磨砺的婉约昆曲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和微小个人之“我”„„

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上述关于“我”的诸多意象都可以成立,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欲说毛笔是隐形的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翅膀”要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容易出现的不足:(1)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材料四.材料中的“面包”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水仙花”自然应该指精神上的追求。

“水仙花”的特点:美丽、高洁、芬芳,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水仙花”是指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美好的品德、高尚的爱好、修养、理想、信念 „„ 材料五

生活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有的来自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的来自我们自己,比如我们自己偏信的所谓的传统、经验和习惯。这些困难和障碍捆住了我们前进的手脚。

不少学生在文章中写自信、宽容、勇敢、坚强、乐观等等品质是绳索,把人从困境中拉出来,这就把“绳索”的含义从根本上搞反了。作文讲评的时候,我开玩笑说我带了一根绳子来,要把那些作文走题的人都绑起来。学生立刻明白了“绳索”的作用是“束缚”是“捆绑”,而不是解救,把这里的“绳索”理解为解救人们出困境的种种品德,是不合乎生活逻辑的。

那么到底绳索的本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的表述,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我们的内心深处那所谓的传统、经验或习惯造成了我们心灵的恐惧,束缚了我们的思想、灵魂,因此,名利是绳索,贪欲是绳索,嫉妒和偏狭也是绳索,时刻束缚着我们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只有斩断了这些绳索,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只有斩断了心中的绳索,让心去飞,方能载起我们的人生,突破重重障碍,实现人生的飞跃。

材料六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文章中写“装载自己的压舱物——困难” “装载自己的压舱物——失败”“装载自己的压舱物——磨难”

这样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要教会学生分析。

船为什么要装载压舱物呢?是因为海上有风浪,船要想平稳地航行,安全地返航,必须装载一定分量的压舱物来抵御风浪。

这是一组比喻,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是 船——人(我们);风浪——人生中遇到的困难、磨难,遭遇的挫折、失败;而“压舱物”则是帮助我们人生的航船战胜人生的风浪的东西,比如知识,比如信念,比如种种美好的品德,而不应该是困难、磨难、挫折、失败。

第三篇:比喻类作文审题资料教师

比喻象征类作文审题与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比喻象征类作文:

将一个实物(如“墙”、“灯”等)或一种自然现象(如“那时花开”)作为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探究话题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作文。

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求“形似”,象征的本体与象征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而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三、审题方法:

1、透过本义分析其比喻义或象征义(化实为虚或者化虚为实)。

示例分析:

话题作文“墙”: “墙”的本义是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其比喻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阂,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也喻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如理想,它犹如一道墙,把诱惑、杂念等拒之身外。

话题作文“阳光””:本义是太阳发出的光。其比喻义是比喻关怀,比喻温情,比喻奉献,比喻公开。其象征义指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等等。

2、整体分析,不能局限于比喻象征义的探究。

有的作文题目不是像“墙”“阳光”这样的独词,而是短语,如“为别人点上一盏灯”。这时,不仅要分析这个短语中“灯”的象征义,还要仔细揣摩这个短语中的其它词语。分析如下:“灯”象征着温暖、光明、希望。灯能够给人指明前进方向,能够照亮人生征途,能够驱散寒冷,赶走黑暗,除去阴霾,能够让人迷途知返,让灵魂走失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为别人点上” 指要帮助别人,关爱他人,为他人奉献爱心 等,既可指物质帮助,也可指精神帮助。

另外,既然是“一盏灯”,那么,光亮应该是微弱的,不是轰轰烈烈,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选材必须重视关联。

跳出话题的原义去选取写作材料是首选,但是,所选材料所寄托的意义一定要与话题构成比喻、象征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将原义与比喻义涉及的相关材料同时安排在一篇文章里:原义作为场景、作为道具出现,比喻义作为主要事例、主要情感线索出现。比如,阳光比喻母爱,你可以写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奔波在大街上为儿子找书;阳光比喻公开,你可以写村务公开栏前人们笑容绽开,抬头一看,阳光照在了头顶上等等。

★比喻型话题审题三条原则:

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天使”是一个喻体,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作相似联想,我们可以联想到每一个人心中的“天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中认为美好圣洁的人或事物作为题材。如洪战辉、徐本禹等生活中感动中国的人物,姚明、刘翔这样的体育巨星,李宇春、章子仪这样青春偶像,或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一个愿望和理想,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但因与自己的某种感受、经历相连,也可以成为心中的“天使”。

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

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

四、审题示例:

(一)寓意类命题作文审示例题:

示例

1、花开

题目中的“花” 本义指可供人欣赏的植物。其比喻义指美好的事物,如自信、理解、宽容等。“花开”意思是“美好生成”,如有了自信;理解了他人;拥有了豁达之心,宽容了别人等。

“花”也有象征义,比如梅花象征坚强,兰花象征友谊,玫瑰象征爱情等。

同时“花开”也暗示我们作文应该按照“没开到花开”的结构顺序写,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过程。之所以花开,是因为一件事震撼了自己的心灵,文章要详写这件事。比如我们写“那时,自信花开”,文章开始应该写自己在某方面由于什么原因而没有信心,比如考试没考好,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中间写一件让自己变化的事。结尾部分写自己又拥有了自信,点题“自信之花在此时绽放”,最后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填上合适的词语或短语,使之通顺即可。如“那时花开”“那时,善良花开”“理解花开”“幸福花开”“兰花开”等。

示例

2、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中的“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

“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既可指 “人”,也可指“物”。“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可以是故去之人,如鲁迅、洪战辉等。“物”,如书籍,日记等;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一路有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二)寓意类话题作文审题示例:

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类作文)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三)寓意类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湖南高考作文题(材料型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导引: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寓意类作文审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义项:①交通标志;②队伍行动时沿路所做的联络标志。

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路标”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看到“路标”一词,我们就应想到:这一概念可实可虚,可以仅仅从表象含义来写,但这样就会显得肤浅狭窄;而如果运用象征手法来拓展题目的容量,文章就会写得深刻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有“路标”在指引着我们。路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臆想中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一件物品、一个微笑、一份记忆、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只要他(它)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相应的价值,都可以看作是“路标”。我们不光要看到那些客观存在的“路标”,更要洞察到诸多无形的令人终身受用的“路标”。而且,“路标”的存在,使前方的路途由崎岖变得平坦,由羊肠小径变为康庄大道,可是,若是一味地依赖与服从“路标”,我们同样会失去个性,迷失自我。由此看来,“路标”具有双重性。这样,我们在议论时就多了一个角度。有了这些丰富的联想,再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最擅长的文体,就很容易动笔了。

2、请以“铲除心灵的杂草”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处的植物。其比喻义应该是“有害于人成长的不良习惯、爱好或性格等”,如弄虚作假、嗜好网游和黄网、自私狭隘、荒废学业、爱慕虚荣、悲观叛逆、哥们义气等。

“心灵的”说明“杂草”对人造成的影响之深。故此,文章要写出“杂草”对人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要写出具体表现。

“铲除”是个动词,暗示我们除了写“为什么要铲除杂草”外,要重点写“怎样铲除杂草的”,引导“长杂草”的人剖析反省,挽救心灵。铲除杂草的方法很多,如拔、锄、烧等,但老师想告诉你: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只有把心灵全部装上知识和美德,你的心灵才不会杂草丛生。

3、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4、人人头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立意参考1.可将“天空”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2.天空是无限繁华多彩,每种选择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3.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自己的天空,只有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5、请以“生活好比___”为题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6、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导引:作文“忽如一夜春风来”,最具有弹性的词语在于“春风”,这个词语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透,在行文时肯定会走弯路甚或走向命题者所指路径的反面。“春风”按《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201页解释:

1、春天的风;

2、比喻恩惠;

3、比喻和悦的神色。

“春风”这个弹性词语的内涵更多的在于“温暖”、“热度”、“恩惠”等。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正确的理解是“春风”一种“暖意和“温暖”的到来,这些东西的到来像和风抚面,悄无声息。在行文过程中,只能出现春风的比喻义,因为在“春风”前面已有限定的词“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犯这种错误。这种命题方式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有创新,它借鉴了北京07年高考的作文试题命制方式,通过截取诗句的方式进行,北京07年高考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具体题目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

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

2、闲花、细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

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

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而本考题的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请以“前进路上的沙子”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指导:材料中的“远方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而“鞋里的一粒沙子”则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鞋里的每粒沙子”,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参考题目:a.清除心灵的沙粒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不要忽视小缺点

8、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教徒弟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鹅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每年都要飞跃千山万水,往返千万里。可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只能在狭小的水面追逐嬉闹,无法飞翔。什么原因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动物园里的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天鹅由于滑翔的助跑线被人为的过短,而丧失了展翅翱翔的能力。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呢?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助跑线与飞翔”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咱们从材料中的“起跑线”可以联想到台阶、基石、跳板、缓冲、外力等,看到材料中的“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冲刺、努力、奋斗、人生旅程等。据此咱们可以为这道作文题如此立意:要想成就一件事情,需借助一定的外界条件/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外力。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擦亮你的窗子,你会发现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没有了过分的张扬,没有了过分的自信,我们可以微笑着看着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认识一样东西,包括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擦净了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锁挂在大门上,钥匙钻进锁孔,将大锁打开。铁棒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啊!”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写一篇作文800字,自拟命题。

写作指导: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前提,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其他一些方面的内容,比如“浇树浇根,交人交心”、“解决思想矛盾,还得从打开心锁入手”、“凡事要讲求策略,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不能一味蛮干”、“堡垒最容易

从内部攻破”等等,也未尝不可。

12、在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从天空奔泻而下,尽管有乌云飘过,但广袤的大地和你其实仍然拥有阳光,阳光仍然在奔泻,那么,你感受到阳光打在你的脸上了吗?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指导:“阳光打在你的脸上”只是一个前提背景,不是一个观点,所以立意重点在于写出面对“阳光打在脸上”的认识、感受、行为。分析:(1)阳光是客观存在的,指给人温暖、力量、光明、鼓舞、促进、关爱的事物和行为.(2)打:指对“你”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的动作。(3)你的脸上:即“你身上”或“你”。切题立意:像阳光一样的事物或行为对“你”施加积极的影响(温暖、力量、光明、鼓舞、促进、关爱)【如何影响、影响的结果怎么样】。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比喻性的材料。写作这类材料作文,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这样才能保证立意正确;二是要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喻体到本体,由喻体入手,而着眼于“本体”行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以春蚕为喻,表现人生哲理。“作茧”与“破茧”是春蚕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作茧化蛹,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破茧成蛾,超越、升华。由此及彼,由蚕及人,联想开来,感悟人生哲理,自然有话可说。

1.着眼于“作茧”立意。诸如:像蚕一样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是一种修炼,是积蓄力量,是养精蓄锐,是蓄势待发;作茧是适当与外界隔绝,韬光养晦,从而得以更好的成长;在茧中丰满羽翼,积蓄力量;为梦想蓄势,为成功蓄势;要潜下心来,耐住寂寞,磨炼自己,修生养性;作茧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为了有朝一日破茧而出,羽化成蛾,拥有更广阔的天空„„主题词:蓄势、耐住寂寞

2.由“作茧”想到“作茧自缚”,其意为: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由此可以反向立意,诸如:人生何苦自作茧,不要作茧自缚,切莫作茧自缚,莫让蚕茧遮望眼,作茧而不自缚,作茧未必自缚,作茧却非自缚。主题词:自我束缚

3.把“茧”看成是束缚、限制、困境,由此立意也行,诸如:在苦难中磨炼自己,不经历磨难怎能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战胜苦难,铸就辉煌;为自己作茧,就是敢于吃苦,在苦难面前不退缩;在逆境中奋斗,最终破茧而出„„主题词:束缚、困境、逆境、苦难

4.着眼于“破茧”立意,诸如:破茧而出,破茧出新我,挣脱束缚,摆脱束缚,创造精彩人生;冲破束缚,超越自我,冲破精神的束缚,打破观念的束缚,打破思维定势,冲破心灵之茧,破除世俗之茧,破除习惯之茧;破茧,拥抱蓝天„„主题词:冲破、突破、打破、突围

5.怎样才能破茧呢?可以深入思考:破茧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破茧需要坚定的信念,破茧的信念与果敢,有一颗不甘被缚、向往自由的心,破茧=自信+沉稳,勇敢、自信与勤奋是破茧所必不可少的„„主题词:破茧的条件——奋斗、信念、自信、勇敢

6.“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其意为:破茧需要耐心等待;破茧须要把握时机,破茧全靠自己,破茧在我,破茧还须作茧人„„主题词:等待、时机

14、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第一个时间段)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第二个时间段)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第三个时间段),它就能展翅飞翔。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取一个角度进行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雨燕”象征勇于搏击风雨、接受考验、超越自我的人。

“安乐窝”比喻安逸的生活环境。

“离巢”比喻走出安逸的生活环境接受考验。

“减肥”的比喻义是多元的:①去掉自己的种种不足,包括不良习惯、脆弱、懒惰的性格;②大胆地减掉思想包袱,减轻心理负担;③磨练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强化能力。

1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一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其实,这四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一是对所给的材料求同比异。四盏灯明暗不同:灯后面的一句话,提及“做”与“不做”,涉及自信度。

二是抓住材料的比喻与象征,提炼材料主旨。

先弄清“四盏灯”的特征与想法及其比喻与象征义。——最亮的那盏灯,它想着“马上去做!”比喻与象征义:敢作敢为,人生就辉煌灿烂。

略暗的那盏灯,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比喻与象征义:小心谨慎,人生也随之略显黯淡。

昏暗的那盏灯,因“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就不敢尝试。——比喻与象征义:人生因缺乏自信而昏暗无光;

最暗的那盏灯,看别人不去做,自己也就“算了吧”。——比喻与象征义:选择放弃,一生定然一事无成。

实际上四盏灯,比喻四类人:第一类是有想法有行动有信心的人,对人生充满自信,知难而上;第二类是有创新精神的人,虽然会失败,但是敢于大胆尝试;第三类人是缺乏自信的人,但是只要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可以取得成功;第四类人是随大流的人,选择放弃,必然一事无成。

灯是比喻,更是象征。灯的亮度象征信心指数,体现为行动指数。

提炼材料主旨与立意。材料的的主旨与立意,经过求同比异,辨析提炼,实际上就是:

1、信心与成败

2、想法与行动

3、动机与效果等

第四篇: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是其它作文形式的基础。就作文本身而言,作文题目堪称“眉目”,是作文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作文材料和主题的浓缩或概括。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它是命题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审题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审准了作文题目,作文才会切题,选材也才有了导向,主题也就随之确立;否则,作文中就容易偏偏题,甚至离题现象。

命题作文出现的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出现题目及要求;第二种形式是通过一段引语引出题目,然后提出作文要求。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命题作文的形式,下面谈谈在写命题作文时如何审题。

一、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读作文题目,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通过研读审查作文要求,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

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意——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

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

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二、审作文题目 它是审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决定写作的对象、重点、主题、体裁等。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从上例“初升的太阳”从中我们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意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初升的太阳”引语材料中,实际上就预示了太阳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我们可从中选材一方面来写。

其次,要审清作文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找准了题眼,也就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这才有利于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又如:“初升的太阳”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题眼是修饰语“初升”,作文的重心在于突出初升的特点或寓意。但有些命题作文可能只是一个词时,又如何着手寻找题眼呢?如:“路”,对于这类题目,只告诉了写作对象,而且写作范围广阔无边,如果找不到写作题眼,在作文时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们可根据“路”这一意象,从它的本义,喻义,类比义,象征义等方面切入,确定题眼,如你要写的是“成功之路”,它的题眼是“成功”;你要写“人生之路”它的题眼则在于“人生”。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虽只是文章的名字,但有时它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在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因此,审准主题成了关键。例如:“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可以从充满温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考虑。“风景这边独好” 不仅可以写自然景观,还可以写人文景观。如:友爱向上的班集体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总之,在作文时,我们必须在下笔前认真研读审题,审清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内容,只有真正审清了题目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5、审准范围

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如:“我想有个——的家 ”这是一个半命题文题,横线上可填“完整”“和谐”一类的词。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1>要求必须写我。<2>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3>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4>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纵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作文因审题而出现的失误偏差明显增多。不少专家断言,2009年中考作文,依旧会在保持2008年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如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审题失误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2008年命题作文有以下审题方面的失误:

一、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毋庸质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绝对不是因此可以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一百多篇课文,其中不乏或含蓄,或凝练,或俏皮的标题。而对这些标题的揣摩与品味,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没少进行专门的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如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命题作文“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与老师开玩笑”等当做“风景线”,失之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但却把唐家山的堰塞湖航拍图当做“一道风景线”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做“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偏差。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而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也有考生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三天,虽然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也精彩,但只能眼睁睁滑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让人叹息;2008年福州命题作文“滴水之恩”,要写“小”人“小”事。不少同学却偏偏将视野转向四川大地震中的惊险救人,在海浪中搏击风浪救人的“大恩大德”,显然有失偏颇。

面对命题作文,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风景线”类的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如“铭记”“仰望”类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诸如“一道”“一扇”“那一刻”,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面对“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等关键词的内涵都要推敲一番,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二、“偏爱”造成“偏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多种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常常顾此失彼,有意或无意忽视或淡化一些词语。如,“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些同学往往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或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审题失误。对于并列短语形式的命题作文,要是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写四个方面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到三个方面的生活及其感受。份量大体相同,且突出重点,就满文皆彩了。

如果说并列短语因有显眼的连词,还会让考生有所警醒,而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更容易忽视。如《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了初中两种甚至一种生活感受,显然偏题。2008年中考,不少考生写“相互微笑”时,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些考生刻画“老师阳光一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生动感人,但没写学生的微笑或“我”的微笑,“相互”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一方的笑容多么灿烂,都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笑脸。2008年上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不少考生显然忽视了“我”,导致三种人称泛滥,也有考生漠视了“眼中”——要求“色彩”带有考生主观感情色彩,带有人文色彩——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才美,不只能是自然中的单纯色彩。

2008年山东济南的“偶然的发现”中的“偶然”,要突出“偶然”——无意之间地发现,写出惊奇,写出自我感悟。再如,“带着微笑出发”,“出发”意为“开始”“重新起头”,往往与目的联系紧密;“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出发”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心情、一种风范……可是不少同学只写了“微笑”,而忽视了“出发”,顾此失彼,文章虽然不错,但只能人低分之列,令人惋惜。

三、漠视副词的存在。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选材新颖,立意高雅,令人叹服。可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有突出“再次”“第二次”,明显偏题或走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忽视了“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写成了《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明显偏题。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都偏离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深化,不仅扣题紧,立意也因此而增色。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四、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2008年中考作文,比喻、引申义一类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如此,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2009年中考,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赠送给大家两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比喻词语求喻义。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五月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2007,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有些学生作文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防止偏离题意呢?我认为可在审题时抓三点:(一)抓“题眼”,找到题中关键词句;(二)抓“零件”,动笔前,对题目中字、词琢磨、推敲,不放过每一个词;(三)抓要求,对于附加的要求不能放过,要认真按要求审题。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又如2007年仙桃中考作文《人间何处无风景》,这道全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关键点在“风景”之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显然,如果写成人间何处无美丽的自然景观,就显得肤浅了。“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还可以是象征意义的风景,如美好的人、事或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风景”很宽泛,写自然之风景,要选取典型的具体的去描绘,如一花一草,如一石一鸟,精致刻画,以小的风景,去影射文题中人间之风景。写人生、社会之风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去表现,要善于从生活的见闻中寻找,发现“风景”的细节,写出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成就“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4.注意“标志词”,明确文章的体裁。一般地讲,凡是要求写人、事、景、物、时间、地点以及带有“记”、“忆”、“访”、“游”、“传”、“传说”、“故事”、“见闻”等字样的,都是记叙文;另外,带有象征性的和具有抒情色彩的也多属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读”、“评”、“议”、“驳”、“批”、“析”、“有感”、“我见”、“启示”、“所想到的”以及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都是议论文。凡用事物名称做题目以及带有“介绍”、“说明”等字样的,多要求写成说明文。有的文题允许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属于一题多体,如《水》、《路》、《习惯》、《榜样》等。

江苏高考近三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今年各地一些新试卷的“命题作文”不再有提示语。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没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一定十分清晰,能让人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应当相对复杂、集中、深刻。对于相对复杂的命题,则必须抓住题目的全部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必须抓住“守住”,因此文章一开始“契约”就应该形成,而不能等到结尾才“立约”;必须抓住“心灵的”,不能写外在的、物质化的;必须抓住“契约”,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果命题作文有提示语,可以作为审题的参考。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 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第五篇: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全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的失误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说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很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你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你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你的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出现这种失误,是偏离甚至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由此可见,要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内涵,不仅要掌握审题方法,更要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全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 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 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 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和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很简单》《门其实开着》

例如2006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有的文字较多,有的句式比较复杂,甚至还出现了复句。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单句形式,湖州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单句形式,孝感市)《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衢州市)等。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例如衢州题,“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由此可见,平时加强关系类题目的审题训练,很有必要。

五、不能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书引领我成长》。这一题目不同于《我与书的故事》(贵州铜仁题),铜仁题并没有限定“故事”要与“成长”有关,而恩施题实际上规定了必须以写“成长”为主。可是有些考生写记叙文,用大半篇幅介绍好书的内容,写感悟一带而过,例如:“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标专一,坚定不移;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的排列可以写上三四处,“好书引领”你以后的“成长”事例在哪儿呢?这可是重点呀,但总是不落笔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话题搬过来再简单地加了几个字,用一句“我在好书引领下茁壮成长”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成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详略安排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失误较多地来自审题失误,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降低审题难度”就可以不必审题或马虎审题,今后仍要加强破解“适当限制”,提高审题能力的训练。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2007年有3个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变化”或“改变”一词:①《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湖州市全命题);②《改变了我》(盐城市);③《变化》(烟台市话题作文)。运用比较法我们可知:①题必须写出因果关系,“变化”影响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写可不写;②题也要表现因果关系,但被“改变”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我”,必须写自己,不能写成小说;③题可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写不写因果关系、写不写“我”都可以,但所写必须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要学会审题。怎样审题呢?

从哪些方面审题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 ……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 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如四川乐山2006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四.注意副词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例如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在画面的描写中要出现对比。只有对比的画面才能体现出你对“门其实开着”的发现和领悟。审题的重点当然还是要表现“其实”。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审题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

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四.审定寓意。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辅导学生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记叙文作文的题目,就结构来说,大多是短语型的。

拿到这类题目,首先按照短语的分析方式,把它分成主语和谓语或中心语和修饰语,然后再按照下面的四步去审题。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1《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例2《班级新风》,写自己所在班级发生的体现新人、新事、新貌的事。

下面以《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为例,完整示范审题四步法。

辨题干:题干是“苦与乐”,明确本文以写事为主。

抓题眉:题眉是“初中生活”,明确时间范围,而且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

找题眼:题眼是“苦与乐”。“苦”是付出、努力、奋斗、拼搏,“乐”是收获、进步、提高、成功。苦中有乐,乐在苦中。明确了什么是“苦”、“乐”,“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后,就确定写作重点,写清怎么苦,怎么乐,以此来反映初中学生绚丽多彩的生活。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悟题魂:本文写自己初中阶段的学校、家庭或社会等生活中的苦乐之事,以 此来揭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直观感悟。

下载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命题作文审题比喻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5则范文

    ·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以《咱家那些事》为例 (2012-6-22 14:17:00)王跃平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以《咱家那些事》为例 短语类命题作文主要类型有:偏正短语,如“生活......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合集5篇)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以《意外》为例 几年来,词语类命题作文不少,如“日子”(2010年四川眉山)、“灯”(2010浙江省金华市)、歌声(2011年江苏盐城)、拥抱(2011年成都市)等,一般以名......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推荐5篇)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探讨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面对比喻类作文题型,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及审题 1.词义型命题。此类作文仅以一个词语为作文题目,它要求首先释义,即解释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第九讲 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命题作文是我们在考试中常常会遇到的类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方法 1、 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

    命题作文审题(精选5篇)

    命题作文审题 篇一: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 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大全)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读懂文题中的提示。 【试题一】提示: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意,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推荐]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作者: 稿源: 作文网2012-05-16 15:00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