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

时间:2019-05-14 15: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

第一篇: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小题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②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五)》)

③ 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⑤世有伯乐。(韩愈《马说》)⑥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⑦__________,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⑧ 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小题2】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小题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②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五)》)

③ 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⑤世有伯乐。(韩愈《马说》)⑥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⑦__________,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⑧ 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小题2】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1.简单之美(13分)刁国巍

①记得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语:“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②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诚如余先生所言,成功人士和专业人员都有一个简单的理念作为支撑和引导。简单可以成事,是一道人人可获得的美丽途径。

③简单是一种无尽的智慧。小学时,依稀记得,一节美术课,老师让画人物肖像,座中的呀呀童子们不知所措。于是老师说,这很简单嘛,人不就是眼睛鼻子嘴。于是在这种简单如新江淡水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作画,如今忆起,又念之古今中外多少作出美丽图画的艺术家曾受过如此教育呢?简单,延伸开来再铺展过去,其本依旧,灼灼生辉;其华亦明,益张本德。哲学中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探讨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与同一性,如是看似简单的是非题唤醒了人类智慧的繁星闪烁;五行家们撇掉了万物纷繁的外衣,将它们归之于木、火、土、金、水五德;阴阳家们俨然“非黑即白”的阴阳学说,为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千百年来的数学家、科学家们又经过大量的演算,推演出各类公式定理,为后世人的计数算学简化了不知多少。这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简单”,其中智慧我们至今仍受益匪浅。

④简单还是一种洒脱的德行。在竹林中,在空山里,没有翻山越岭的赶路急促,也没有伐竹樵木的营生喧嚣,有的只是琴中的啸声、寺中的木鱼声、泉水的潺潺声。月光在石上漾远,今天的我们难以知道当年王维是否是一箪食一瓢饮、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悠然神仙,也不知道他可曾效法先人种豆荷锄、带露披星,只知那一篇“竹喧归浣女”引得不知多少人心向往之。时人常叹“回不去的„„”,且得月明星稀,大浪涤去,身前多少名与利,堪与谁人能听?何必自己囿心于程序般的生活中,为外物戚戚,不如把人生当作修行,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住什么,这样简单的生活,会给你带来洒脱道人般的快乐,而你只是不愿拨开眉下的淫雨霏霏。

⑤或言,如君述,我们都去荒山野岭垦一片地,立木建屋,诵读养性,那岂非回到久远的桑麻时代?不,简单不是退步,更不会导致人们脱离时代而落后,而是能牵引人们奔涌向前。人应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来得到智慧与洒脱,其实结庐在野境绝非“简单”,只不过是为了简单而举行的繁复仪式。真正的简单不拘于外,你可以结庐在人境,也可以经纶事务、鸢飞戾天,只消一个善良的愿望置于膺间,一个简单的想法存在心里,那么你的人生将会简单而完美。履过了工业革命与商业文明,人们渐渐由浮躁的奢华转向低调的简单,近年风行的简约主义不正是在展示简单之美吗?(选自《青春》2014第6期)【小题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③段举小学时学画人物肖像的例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小题4】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概括“简单之美”的内涵。(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B.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皆以.美于徐公 徒以.有先生也【小题2】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妻、妾、客对邹忌所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但在语气和感情上各有什么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泪”,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时雨霁__________,岩峦奇秀(天放晴)B.此胜概,不能吟咏(景象)C.实见侍御吟赏起予(启发)D.凡再举成名(举起)【小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刘瞻之先,寒士也。水陆草木之花B.絪大讶其佳绝策之不以其道C.公咨嗟久之而去以衾拥覆,久而乃和D.却返于亭,欲题诗不戚戚于贫贱【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小题4】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古诗词鉴赏(3分)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上片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秋景的特点,请结合词中的景物,描摹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3分)【小题2】“__________,”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3.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小题1】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做一段景物描写。(40字左右)(2分)

【小题2】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的“本性”,表达了的情怀。

1.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自选;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第二篇:封丘一中高一下期月考试卷

封丘一中高一下期月考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这就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作为生命本源的“灵性”和神秘的生命力量,则弥漫于各类物质之中,通过与人类的接触、感应与人相互渗透。于是,原始宗教信仰应运而生。在这种宗教情结的驱使下,先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其具体体现便是将各种形象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最早的佩饰大多为取自动物身上的实物,诸如动物骨骼、牙、皮、羽毛等。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量。

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逐渐发展到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于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在雕塑过程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在各种石质材料中有色美而质优者,并命名为“玉”。“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辽宁凌源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禾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在历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在这个时期,玉器制作以会聚西部所产玉材和东部琢玉技术之双重优势而蔚为大观。在殷墟妇好墓中,随葬玉器多达755件,贵族尚玉之风可见一斑,而动物类玉饰为其主流。随着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玉器制作工艺亦逐渐在相互借鉴和整合过程中走向成熟,这使玉器的品类大增。因此对玉石质量与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质地坚韧、光泽莹润、色彩绚丽、组织细密而透明、声色舒扬而致远之美石,方可得玉之美名。而产于新疆和田的角闪石,因白如羊脂,光泽温润,被奉为正宗玉材而价值连城。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所以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此类制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玉器主流。(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以玉避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宗教产生后,先民们起初经常佩戴动物身上的实物作装饰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

B.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玉制的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C.殷人信鬼,而美玉又有避邪作用,因此那个时代的贵族是十分崇尚美玉的。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就可证明这一点。

D.“以玉避邪”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跟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万物有灵”的观念就是指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

B.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不再佩戴实物,而是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原始雕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C.殷商时期,西部所产玉材之优良和东部琢玉技术之高超,标志着这个时期玉文化的发达。

D.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因此,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就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这种对自然的浅显认识促进了原始宗教的产生。

B.大量玉器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熟练掌握了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各种制玉的技巧。

C.受原始宗教的影响,殷商时期的贵族中有尚玉之风,并且他们只对动物类的玉器情有独钟。

D.玉文化的繁荣与先民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随着原始宗教的逐渐衰落,玉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5分)

(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8.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5分)

9.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5)。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留得青山在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

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亲眼目睹,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文汇报》2011年7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6分)

(4)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B.今年国家一季度宏观数据已于日前出台,安徽省多项数据在全国的排名有升有降,有好有差,良莠不齐。

C.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D.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B.草莓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自然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采摘最为适宜。

C.再次成为央视春晚“掌勺人”的哈文表示,一向享受“春晚审查特权”的赵本山能否通过语言类节目终审,取决于节目质量。

D.据报道,日本某小岛近海突然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当地岛民感到很吃惊,并担心近期会有大地震发生。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浪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战舰.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③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④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⑤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⑥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A.④①⑤②③⑥B.①⑤④⑥③②C.④①③②⑥⑤D.②③⑥①⑤④

15.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5分)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2)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2分)

16.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从两个角度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6

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如: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微笑”“心灵”中任选一个为对象,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淡泊是一泓清澈的秋水,它体现着你生命的颜色;淡泊是一座沉着的山峰,它昭示着你人生的态度。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诗人看见果农将还未成熟的苹果摘下打包,问道:“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没运到远方就腐烂了;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诗人说“你讲得真好!”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

第三篇: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福安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C(A皈 guīB渌lù D觐jìn)

2.D(A赢—羸,B驾—架,C掉—吊)

3.A.

4.D.5.C.

二、文言文阅读

6、A、7、D、8、(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本门之外没有勉强算得上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童仆。孤单无靠地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互相安慰。(重点词强、应、孑、吊,翻译对两个1分,三个以上2分)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重点词峻、逋、临、于,翻译对两个1分,三个以上2分)

三、默写题。(每句1分,共10分)

9.默写:补全下面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栗深林兮惊层巅。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乾坤日月浮

(6)边庭流血成海水

(7)凝绝不通声暂歇,(8)沧海月明珠有泪

(9)人皆仰之

(10)君子周而不比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题。(8分)

10.《红楼梦》内容填空。(5分)

(1)林黛玉贾宝玉

(2)焦大

(3)黛玉

(4)妙玉

(5)王熙凤

《论语选读》阅读理解(3分)

11.下列文句的理解,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D

五、诗歌鉴赏(9分,每小题三分)

12、答:B(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

13、空山夜月、古木荒凉、悲鸟哀啼,增添了蜀道凄凉的景象(1分),进一步烘托了蜀道的奇险(1分)。作者写入蜀途中的旅愁,特别是杜鹃的凄楚叫声,强化了令羁旅之人“凋朱颜”的主观感受(1分)。

14、同意。(1分)“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1分)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2“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1分)

六、现代文阅读。(7分)

15.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1分);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1分);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1分)。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共2分。答对一点给1分。)

16.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1分),与“干干净净”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分)。(共2分。答对一点给1分。)

17.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探究味道;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评价人物,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解;③是否言之有理;④有没有分析与适当拓展;⑤语言是否通畅。

(1)可以赞成,从坚持正义,保持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决绝的抗争这一角度,来表达对傅雷的敬意。(2)可以反对。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的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又八九,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正如霍金所说: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共3分)

(二)指定课外阅读:梁衡散文集《把栏杆拍遍》

18、“美神”指李清照。作者认为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大意对即可)

福安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二、默写题。(每句1分,共10分)

6.默写:补全下面句子。

(1)(2)

(3)(4)

(5)(6)

(7)(8)

(9)(10)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选择两题4分;翻译4分,每小题2分)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

第四篇:永修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永修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

王玉霞

俞静

第Ι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C.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D.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2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B.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C.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D.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5、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的丰富含义。(4分)

6、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包括相关链接)简要分析。(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父亲没有赴约 【美】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吗?”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愤愤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遏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说:“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编自《文艺生活》)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A.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B.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的爱情。

D.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地生活。

8.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B.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料。C.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D.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

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5分)(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对酒忆贺监①二首(其二)

李白

狂客归四明②,山阴③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①贺监:贺知章。贺知章曾官至秘书外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②四明:古时浙江宁波府的别称,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③山阴:今浙江杭州,古属宁波府,是贺知章的故乡。④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天宝三年,贺知章患病,上疏请求还乡做道士,皇上答应了他,并赐予镜湖一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交代贺知章回乡的情景。前句写他回到故乡,是实写;后句写作者欢迎他,是虚写。

B、首句以一“狂”字突出了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贺知章的敬仰之情。C、作者在颔联写皇上赐镜湖一角给贺知章一事,意在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D、“空有荷花生”中的“空”字与王勃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E、诗歌不事雕琢,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感却真挚饱满,令人动容。

15、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6、按要求填写语句。(8分)

①李白《蜀道难》中用极大的落差表现蜀山之高,高到连太阳神都无法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 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庄子和古蜀国君主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④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发出:“,”的慨叹,抒发了羁旅无依,思念故土的惆怅之情。

1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

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④与大型百货商店相比,超市里的商品同样林林总总,而顾客在超市选购物品时更为从容自由,更需要具有对商品质量辨别的能力。

⑤即使我们战败了,也不能弃甲曳兵,要和敌人抗争到底。

⑥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B.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格。艾格表示迪士尼公司高度重视美中人文交流。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努力确保为广大中国游客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化是尚群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了这种精神。②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③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④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⑤《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A.③⑤②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①②④

20、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古代小说发展叙述正确的是()(3分)A、滥觞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 B、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C、雏形期——唐代——传奇小说 D、高峰期——宋代——话本小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爆发,构不成全球威胁。一旦____①____,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____②____。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____③____,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答:①

22作文(60分)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并非只有一处 缤纷烂漫

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汪国真)

要求:请根据诗意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D(原文是第二段第七句“这个问题为西汉所无”)

2、C(根据原文,第四段第四句“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3、D(原文是第二段第四句,无法说明东汉的实力强于西汉。)

4B项(A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C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D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

5①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②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每点两分)

6①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③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④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答对1点两分,答对2点四分,答对3点五分)D。

8①旅游来到客栈,父亲心情愉快。②面对“我”的追问以及昔日的“她”,父亲非常窘迫。③知道日期错误后,父亲表现得惊诧痛苦。④现在大家都幸福,父亲很坦然。(每点1分,答到四点给5分。)

9①当年父亲与丹麦女孩偶遇热恋是巧合。②父亲与丹麦女孩因误读日期错过婚姻是巧合。③父亲与母亲结婚过上幸福生活是巧合。④故地重游,父亲再遇当年的女孩是巧合。⑤“我”了解丹麦日期书写习惯,揭示真相是巧合。(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A

11、D【解析】“嘉峪关以西地区”错,“关中”应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12、A【解析】不是“情趣不凡”,而是“见识不凡”。文中“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写萧何为让汉王详尽地掌握全国地理、户籍等方面的情况保存了相关资料,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其言外之意为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

13、(1)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是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乃”“以„‘与”“谢”各1分,句意1分)(2)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贤”“师„‘毋”“势家”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他因为精通文书无人能比,作了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等到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他的助手督办事务。沛公攻进了成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存储金帛财物府库瓜分它们,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等相关资料珍藏起来。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二年(前205),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作战失利,士兵逃散,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随时能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

汉三年(前204),汉王和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有个叫鲍生的人对丞相说:“汉王有怀疑您的心意。为您着想,不如派遣您的能打仗的子孙兄弟都到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汉五年(前202),已经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酇侯,给予他的食邑最多。汉十一年(前196),陈豨造反,高祖亲自率军到了邯郸。平叛尚未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汉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造反,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使者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灭族的日子不远了。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在关中作乱。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这才非常高兴。高祖征罢黥布军队回来,民众拦路上书,说相国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屋数量极多。高祖回到京城,相国进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是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相处,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机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 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萧何购置田地住宅一定居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他说:“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孝惠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14、AC(A、“作者欢迎他”理解错误。诗句中的“山阴道士”指的是山阴的道士。道士迎接贺知章是作者想象的情景。C、对诗句表达的意图理解不准确。作者写这两句诗,主要是为了表现贺知章蒙受皇恩,荣耀无比,作者的羡慕之情和得朝廷重用的渴望只是暗含在诗句中)

15、贺知章的宅依旧在,镜湖中的荷花正盛开,(1分)然而美好的往事像梦一样邈远,友人亡故的现实又令作者无比感伤(1分),作者睹物思人、抚今追昔,表达了对友人贺知章的深深怀念之情(2分)和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悲慨。(2分)

1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7、【解析】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不以为意”。②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鱼目混珠”。⑥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纵横捭阖”。【答案】C

18、【答案】D

【解析】A项,“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调换位置。B项,“分……四个部分组成”句式杂糅。C项,在“旁观者”后加“主张”。

19、【答案】A 20、【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等发展阶段。滥觞期(起源)——先秦时期——神话寓言; 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 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 定型期——宋代——话本小说; 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中国古代小说滥觞期(起源)期,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期,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如《柳毅传书》。

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宋元话本小说成为定型文本,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高峰期。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21、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段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由第一空前面的“一旦”是对“构不成全球威胁”的转折和后面的“才”可得出“构成全球威胁时”;“感染的医生”自然身体里带有埃博拉病毒,故可得出“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第三空前面的“但”表转折,是对前文“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的转折,故可从“逐渐解决”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构成全球威胁时 ②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③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

第五篇: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灵武一中2013-2014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马 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

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却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D.我国的岁时节日非常强调„„节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2.对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C、无论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D、“缘”,是中华传统节日中一个独特的命题,而西方节日中则没有对这一内涵的涉及。

3.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晴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自伤.年老失时伤:悲伤、悲哀B、是以.泣也以:因为 C、武节始就,武主又亡.亡:丢失D、泣涕..于途者泣涕:哭泣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2分)

译文:(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蜀道难》,完成6—7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4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4分)

答: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6分)答:

(四)、名句默写(共10分)

10、补出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4)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25分)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

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和横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的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及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12、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

示的内容。(6分)

(1)第一次笑:(2)第二次笑:(3)第三次笑:(4)第四次笑:乏人的状况。

17、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双燕引雏花下教② 风卷云开陡顿晴③ 烟江远认帆樯影④ 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 一鸠唤妇树梢鸣⑥ 翠条浓处两三莺⑦ 山舍微闻机杼声⑧ 最爱水边数株柳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B.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13、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6分)

14、次文和《祝福》中都写了两个乞丐的“死”,这两个乞丐的“死”有什么不同?(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分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1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D.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大小,而在于适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名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5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下载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学年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一3月考语文试卷S.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17‘18题) 五、语文运用 17、根据语境,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对话内容,要求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20字。 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老父亲去踏青。儿子口渴了,妈妈......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T

    1.默写(10分) (1)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2)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乡泪客中尽,。(孟浩然《早寒江山有怀》) (5......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

    时间:3月21日上午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人:任玉时 内容: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1、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

    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一第三模块语文试卷

    1.默写。(12分) 【小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晓镜但愁云鬓改,。 【小题2】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题3】商女不知亡国恨,。 【小题4】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 命题人:陈丽丽田方园 一、基础知识(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拙(zhuó)劣憎(zènɡ)恨犄(jī)角白雪皑皑(ái)...........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和典型试题分析 从实际阅卷的情况和老师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来看,对该届高二年级今后语文教和学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下面......

    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部分(18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芳菲菲其弥章 B.卒起不意 C.此小大之辩也 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

    语文月考试卷

    高场镇2018春期初三语文月考一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àn) 恫吓(hè)拈轻怕重(niān) 凝神伫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