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我至今还记得16年前的那个下午,语文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给同学们念《夏令营中的较量》。老师声音很沉,一字一顿,就连班上最闹的学生都低下了头。当时我们还在念小学,但那一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一位“80后”这样对记者说。
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有很多让人振奋的发现:中美高中生比日韩高中生更自信、更能坚持个性;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最有信心,更愿意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但在发布会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的作者孙云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如果在16年后的今天再来一场夏令营的较量,情况其实依旧没有改变。
中国青年报:对中美日韩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您已经做了三年,您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孙云晓:中国进步很快,在很多指标上,中国的高中生都排在前列。中国学生非常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跟美国相似,比日韩好得多。
中国青年报:但调查也发现中国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为什么他们还能如此自信并坚持个性?
孙云晓:这跟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积极的信息也比较多。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的代际冲突有缓和的趋势,比方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只有1%,现在已经在30%以上。中国父母的教育素质也在明显提高,全职妈妈多起来了,好多父母都是“教育狂”。
不过,中国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日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做普通人,中国的教育是让孩子做非凡的人。我们在200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54.7%的中国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读博士,83.6%的父母期望孩子考前15名。中国的传统一向是不甘心平凡,这有积极意义,但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不能如愿的。所以,我觉得鼓励孩子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就很好了。
中国青年报:这个数据很有意思: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这是怎么回事?
孙云晓:是的,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那个司机当时就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教育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事实上,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是有所侧重的。婴幼儿时期以母亲的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而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变大。高中阶段父教缺失,严重性就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我们怎么找回缺失的父教?
孙云晓:我觉得全社会都应当推广这样的理念:父教不可缺!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责任,像瑞典就有《父亲法》。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教育是妈妈的事,实际上是很不够的。如果是男孩的话,父教缺失的伤害会更大。
其实也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说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她父亲从她7岁开始带着她去跑步,一直跑到高中毕业,最后跑进了清华,又到哈佛留学。可以说,这个跑步成就了她。
实际上我们对运动的理解是特别片面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它是讲规则、责任、团队合作、服从、荣誉的,体育给了儿童一个最有效的社会化模式。在带领孩子运动方面,父亲有特别大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您也是一个父亲,我们很想知道,您是怎么和女儿沟通的呢?
孙云晓:一定让她独立,教是为了不教。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会引导。具体的沟通方式很多。比方说我们大部分寒暑假都是在旅行,在她18岁以前就一起走了13个省。而且往往是跟几个家庭一起旅行,让孩子们一起玩。每次旅行她都特别愿意跟我聊天。我们会在长江三峡游轮上讨论历史人物,晚上在甲板上仰望星空,探讨人生和梦想。
中国青年报:这次调查也提到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最长、压力最大。但在2006年你们做的一个调查中,又提到中国学生压力是四国中最小的。中国学生的压力到底是多大?
孙云晓:那其实是另一个问题。日韩美学生的压力大,是因为他们要独立,要是学习不好,找不到工作,压力会很大。所以他们的压力是真正的压力,是独立生存的压力。而中国学生的压力只在于学习、在于应考,大学生就是找不到工作也压力不大,啃老嘛。
中国青年报:对。您看中国父母虽然关心孩子,但他们关心的内容都是学习成绩,比例高过对孩子身体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的关注。这是不是有一点舍本逐末? 孙云晓:中国父母有一句最经典的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几乎所有中国孩子都太熟悉了!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教育荒废”的宣言。实际上从教育的本真来说,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
中国青年报:“教育荒废”的说法是日本文部省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那个时候日本被称作“考试地狱”。咱们现在比起日本当时如何?
孙云晓:我认为还要严重。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不能搞应试教育,所以小升初考试取消了,但却催生了五花八门的考试,反而更复杂,学生的负担更重。
中国青年报:您1993年发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距今已有16年了。如果今天再来一场夏令营的较量,结果会怎么样?
孙云晓:中日韩三国每年8月都会在内蒙举办这样的夏令营,情况还是没有根本改变。《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结论,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如新华社的报道和评论:日韩的孩子顽强,中国的孩子叫苦连天。
我从来就不认为中国的孩子不如日本的孩子,中国孩子也是很优秀、很可爱的。但是中国教育危机四伏,导致中国孩子某些能力的缺失,比如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这会影响一代人的基本取向。像日本孩子现在修学旅行非常普及,有些中国孩子连门都不敢出。
中国青年报:真的这样吗?我们原以为现在的中国孩子会有更好的表现。
孙云晓:也许中国孩子还会更差。因为现在他们锻炼更少了,体育、野外生存的机会不多,这是我们的一大弱项。我在2000年参加过日本举行的一个夏令营,早上5点就出发爬山,一直爬到晚上7点回来,整整14个小时。不要说中国的中学生,就是成年人也受不了啊,我走下来简直跟死过一回一样。日本的孩子却如履平地!而且日本的国民都有共识:应该让孩子锻炼,出了事不能找学校。
现在春天到了,对于中国的教育界却是一个尴尬的季节。因为校长、老师和家长都提心吊胆,不敢组织孩子去春游。要我说,没有春游,那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没有春天。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享受不到春游的快乐。因为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家长就会把学校告上法庭,学校既要赔钱,又要受上级处分,干脆就不组织了。你说这是什么问题啊?差距就在这里!
第二篇:我们是主人教学案
我们是主人教学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三《承担责任》,进一步从行为习惯养成角度引导学生关心集体、承担责任、为集体事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是第一、二内容的提升,主要由学生自身完成并实践对集体生活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对集体负有责任。承担应有的责任,是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办法。本重点讲解了我们是主人和我们的责任两个重点问题。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活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营造氛围,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体现新程观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评价观。结合学校和班级的事例,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深刻体会我们作为集体中的主人,应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活动参与中自主体会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培养概括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人翁精神,参与集体事务,为集体做事,爱护集体的荣誉。培养学生做事的热情,学会基本的为集体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对集体的责任。
能力目标:
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都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来承担责任。
知识目标:
明确学生作为学校和班级成员所负有的责任。承担责任的好处与代价,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或不承担责任的不同后果,强化其责任意识,解决如何为集体承担责任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刻体会承担责任对个人和他人、集体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也离不开个人。)
巩固旧知,承上启下
导入新
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请大家思考: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什么?
师:在我们的集体中,大家一定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需要对集体事务明确分工,分清责任,就可以使每一个成员自觉、主动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承担责任》的第一框《我们是主人》
出示本题:《我们是主人》
激发学习兴趣,突出主题,同时也为后面“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学做铺垫。
我思我悟
我学我辨
第一层次:我是一颗小水滴
师:从XX年9月,我们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成为了旭阳学校中学部七年级()班的主人,每个人都要承担起建设班级和学校的责任。
出示材料,请学生讨论并回答。
李雯是学校中的学习尖子,而且也能歌善舞,是学校有名的才女。为了永远保持“年级第一”的学习成绩,她拒绝参加任何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平时对班级和学校的事情也不闻不问,即使是能够发挥她特长的文艺活动,她也拒绝参加。她说,只有市级以上组织的歌舞比赛才参加,除此之外,自己没有义务为学校的活动出力。
请回答:
1、李雯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2、李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她有哪些思想顾虑?这种想法有无道理?对她有什么好处?
4、如果在我们班,同学们都不参加集体活动,对班级的事情不闻不问,班里可能会是怎样的情形?、李雯的做法对吗?对她自己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懂得,和李雯一样,虽然很多同学只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们也要,而且应该为集体承担责任,那么,作为普通一员,我们又该承担哪些责任,作出哪些贡献?
分层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交流做法。
A、有特长的普通学生,发挥各自的一技之长,作出贡献。
如:学习好;文艺好;书写、绘画好;体育好……
B、无特长的普通学生,尽其所能,作贡献。
师小结:看来,即使我们是班里的普通一员,即使我没有任何特长,我们也要为班级承担责任,而且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人翁精神,参与集体事务,为集体做事,爱护集体的荣誉。思想觉悟的提高为后面的行为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正面明理的层次上,批驳了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误区,进一步明确班级中的大部分群体,该怎样承担责任。
畅所欲言
分享智慧
第二层次:我是班委
过渡:虽然我们都是班级的主人,但在集体中也有着不同的角色,有些同学担任班干部,那么,作为班委,我们要不要承担责任呢?
材料:班上要进行班委改选,老师提倡大家自愿参加竞选。王强觉得很犹豫……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思维活动:
1、王强面临什么问题?
2、由于刚入学时,大家彼此不太熟悉,不太了解。所以,我指定了咱们的班委。我们下学期,也将竞选班委。根据你们以往担任班委或参加竞选的经历,你们的父母、身边的同学对此持什么态度?
(出示幻灯)
他的朋友说:你放心,我们几个人会帮你拉选票。选上班委以后,遇到事情,老师会尊重你的意见。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老师也容易原谅。我们有什么情况,你可以帮我们打“掩护”。
母亲表示反对:负责班委工作,会占用你一部分学习时间,对你的学习造成影响。本来你的成绩就不拔尖,干嘛还要凑这个热闹?
父亲提醒他:负责班委工作也许会减少你和朋友在一起娱乐的时间,可能会使有些同学感到高兴,也可能会使某些同学很不满意。要做到大家都高兴是很困难的。即使你坚持原则,也可能有人埋怨你不公平,你能承受得住吗?
3、你是否会参加班委竞选?并谈谈理由。
4、如果王强参加了竞选,并成功当选。那么,作为班委,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我们的班委会,请班干部谈谈自己的理解。
、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大家也许会得到同学们的误解、甚至是一些风言风语,你们遇到过吗?当时你的心理感受如何?怎样面对?
(如:爱出风头;老师的内线;爱打小报告,惹人讨厌……)
教师小结:作为班干部,我们不仅是班级的主人,也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都要尽职尽责的承担起管理班级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辜负同学、老师的信任和期待。
用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最为班干部,更应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承担集体责任。
对前面的故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明确班委会成员为班级承担的责任。
集思广益
境界提升
第三层次:共同的责任
过渡:其实,作为班级和学校的小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先进、优秀的集体,这就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增强集体荣誉感,承担能够为班级、学校争光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共同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承担呢?
辨析:校运动会上,小丽参加了800米长跑,却只得了最后一名,没能为班级争光,对此事,小丽该不该负责?
(不该,的确小丽没有任何责任,因为在这事上她并非不愿为班级争光,而是不具备为班级争光的实力。)
师:什么是责任呢?责任是指那些我们应该、而且能够承担的事情。
本层次内容是对前两个层次的升华,对学生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从而激发学生为班级、学校承担责任的热情,并自觉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收获园地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的收获,教师适当点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
(多媒体展示结论):
1、有些人之所以不愿承担责任,往往是由于责任不清引起的。所以,我们在集体中应该明确责任。
2、不同的人在集体中处于不同的角色,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无论是普通一员,还是班委,各有各的责任,但也只是承担不同方面的责任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都承担着能够为班级、学校争光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3、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且付出的代价与回报不同,感受不同。
最后把梁启超先生的一段作为教师寄语送给学生:《最苦与最乐》(配乐朗诵)
本环节力图让学生对本知识有个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堂总结
如果把集体比作一只火炉,那么,我们每个成员对集体的贡献就是一块块木炭,只有大家不断地为火炉添加木炭,才能使集体之火越燃越旺,个人也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尽管我们现在的年龄、能力都还有限,能够为集体承担的责任有多有少、有大有小,但只要我们有了责任意识,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可以说:我们无愧于集体,我是集体的主人。
后作业
通过本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同学们对责任有了初步的认识,让我们把实践的结果记录下来吧。这或许是你的第一份承担责任的记录!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将一个月内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和自我评价认真记录下来,填写成长记录──承担责任篇。
成长记录──承担责任篇
责任内容
代价
回报
体验与感悟
履行责任能力
自我评价
将教学内容由内延伸到外,巩固学习效果,落实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资料:
最苦与最乐(节选)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第三篇:现在我们接触的鲁教版教材的识字量很大(范文模版)
识字教学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识字量很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生字是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的生字成了吓人的拦路虎,时时困扰着孩子,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虽然有很多种识字办法,但我更倾向于编故事识字。我总觉得这种识字方式更生动更有画面。比如,我在教识字四这课时发现“拔、落”这两个字学生在以前的运用中容易出错,于是我将其当作教学重点来教。
“拔”与“拨”最容易混淆了,我直接编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运动会上,我们4、5两个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拔河比赛”,边说边板书了“提手旁”和“友”字,接着又说:“为了争夺这个代表胜利的小红旗‘点’,谁也不甘示弱”,“所以‘友’字右上角的‘点’可一定不能丢了,要不你就真的干了一件徒劳无功的事哟!”在这个小故事里不但告诉学生“拔”字的右边是个“友”,右头上有个“胜利点”,而且还使用了本课新学的一个成语“徒劳无功”。真是一举多得。
王志诚也学着我的样子编故事记“落”:从前的“洛”阳是天上的一座神仙城(王志诚边说我边写“洛”),住着很多的神仙,由于这些神仙太懒惰,谁都不愿意拔掉自己门前的杂草,于是玉皇大帝就给洛阳城戴了一顶“草”帽(洛字头上带草字头),发“落”到了人间,永远不得上天。其他的学生一听哈哈笑,边笑边说边书空,记住了“落”是上下结构,是草字头。
课上到这里,时间已经近30分钟,大部分孩子已经坐不住了,我临时指着黑板上的“取”字,慢悠悠地说道:“从前有个教书先生,看到自己班上的一群学生不认真听课,坐得东倒西歪、交头接耳,”学生们一听,像是在说自己,立刻坐直了身子,停止了窃窃私语,一致抬头看着我,听我接下来要说什么。我看到这种温和而又不失气氛的提醒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接着说:“便高声大喊:‘既然不听课,要耳朵干什么,便伸出一只手(即后来变形为“又”的“手”字)’”说着我就近对着一个孩子的耳朵做出用手拧耳朵状,说:“取下来给我吧!”孩子们一听哈哈大笑后,立即坐得端端正正。
像这样生动有趣的识字故事,在我们班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凝聚着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智慧,为自己单调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道道五彩斑斓的色彩。我很高兴学生们能在快乐的氛围里开心的学习,我更高兴我能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所以,我总给自己鼓劲、打气、加油!期待更好的课堂出现!
第四篇:责任心的缺失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建
责任心的缺失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对任何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都会有一点重要的发现:“根本原因都是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责任心,我们的安全生产就只能被动应付,不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其实,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一道重要的防火墙,是免疫力,更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众所周知:是因为设备故障、管理者失职,还是员工违章操作等等所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是“责任心的缺失”所酿成的恶果。如果员工没有或者缺乏责任心,对分内的工作不负责任,就有可能对必须执行的制度充耳不闻,对显而易见的隐患视而不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更是想也不想。员工责任心的缺失,就是安全生产的最大事故隐患。
有句名言叫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名言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实这句话也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情无大小,不要以为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看似微乎其微,就放松责任心,更不要认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不会影响什么而置之不理,而让小错误酿成大祸。安全生产更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员工强烈的责任心,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落实于行,自觉的多尽一分心、多出一分力,为安全生产尽最大努力。
隐患排查应成为员工自觉行为
作者:董义华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 点击数: 226 更新时间:2009-12-28
在基层企业工作的安监人员经常抱怨人手太少,不能将隐患一一排查出来。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如果能调动全体员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让隐患排查治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隐患不仅能查,而且可除。
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安全水平直接影响到安全大局。要全面排查治理隐患,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除需要管理者的重视,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是提高员工素质,并发动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来。
事故隐患有三种表现形式: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乃是隐患之源。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使员工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隐患的危害性,自觉查找治理隐患,并渐渐成为自觉行动。
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向一线员工传授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识别隐患、治理隐患的能力,更要深入基层,与员工一起学习、调研、修正和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岗位的操作规程,让员工在实践中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在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员工意见。职工长期在生产一线,对企业的情况最熟悉,哪些方面管理有漏洞,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如何整改,怎样进行有效治理等,他们最有发言权。当然,为了激励员工,要积极采纳广大员工提出的合理方法和有效措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相信当排查治理隐患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那么,各类隐患必将查实、查透、查全,彻底整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安全生产“情感”管理的方式方法
作者:安全文化网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 点击数: 154 更新时间:2009-12-28
当今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大都注重“情感”管理,在“情”字上下工夫,通过心理和思想上的沟通,教育启发引导员工安全生产,共同筑起保护生命的安全防线。但好多管理者不知如何才能做好情感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正确,导致事与愿违。笔者认为情感管理如同其他管理一样,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方式方法正确了,才能以情感实现与员工沟通,搞好管理,保障安全。笔者总结多年安全管理经验和许多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认为:要想在企业管理中搞好情感管理,须切记三宜和三忌的方法,才能真正与员工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达到思想上共鸣,行动上共施,使安全成为员工自觉行为,方能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1、管理者宜以平等的姿态与员工沟通。切记以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姿态。
“情”不仅是情感,还包括情理,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个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所以,要以平等的姿态去与员工沟通,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让员工感到与你是平等的,感觉你是真情,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沟通,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假若你以高高在上的,以领导的姿态去与员工交谈,必将使之产生防范心理,他或她绝不会对你敞开心扉,沟通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2、宜用科学且通俗的道理去与员工沟通。切忌用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词汇。
如何才能使你的谈吐即科学,又通俗。这就需要多学习,多学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多学党的中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掌握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理论,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把科学的理论化作通俗的语言。再熟练掌握谈话、交流技巧,并以一颗爱民之心去与员工沟通,沟通必定顺利。
倘若你用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词汇与员工交谈,势必让员工反感,与你或敬(表面)而远之,或冷眼相对,沟通更无从谈起。
3、宜于全面分析,情严相加,切忌片面。
与员工沟通,对员工要有全面的分析掌握,切忌片面。即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足,方能根据个情施之具体有效的宽严相加的方式,以情沟通。以情为先的沟通,并不是不讲原则,只求相安无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事故发生后,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做当然是错误的,它只能害了员工。
“情” 与“严”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不能有丝毫的偏颇。在讲“严”时,切忌乱训人、乱扣乱罚,随心所欲,无章可循,搞得人人自危,个个害怕;在讲“情”时,也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总之,要严宽有度,执法有情,做到以法办事,方能让员工心服,使强制手段来规范操作者的操作行为的制度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安全生产就会自然而然。
对一个员工要全面看,好的要表扬,使其继续发扬;坏的严格批评、纠正,使其改正错误,走上安全之路,保证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切记切忌片面。
第五篇:郎咸平-我们这个民族是追求卓越的民族
November 5,2005我们这个民族是追求卓越的民族--------郎咸平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节选自南方周末
自击双面郎咸平:“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记者:截至2004年12月5日下午4时,您在2004南方周末人物网上评选中获得投票数4142票,有17.82%的网民把票投给您,目前您获得的票数仅次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他目前获得28%的选票。您如何看待目前的这个投票结果?
郎咸平:我想李金华和我本人在民众形象中都是敢言,敢批评,他还比我多一步,敢做,并且他以政府公职的身份,能够如此公正地去查案并且敢披露出来,很有勇气。他排在我前面,是实至名归,网民还是比较公正的。
他当选的话,我觉得不是他个人的成功与否,而是整个社会的成功,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偏向他这样的人,而不是偏向哪个有钱人、偏向影视歌星,说明我们的社会一点都不肤浅。当然我自己不好讲我自己,我所以能受网民的支持,也是一样,也是在这么多利益集团的压力下,我敢讲,根据我自己所做的研究,对些产权流失的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虽然有一些企业想告我,比如格林柯尔之类,但是我毫无畏惧,因为我的思维很简单,就是要保护国有财产,保护中小股民。
看目前的这个榜单,可以感觉出来,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这个社会需要公正。这个社会需要揭露腐败。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社会。
记者:您在2004年8月9日,发表了《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后,引发了一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这场大讨论至今仍余波未了。一直有批评说,“学者不能去迎合大众的心理情绪”,您接受这种批评吗?
郎咸平:我本人做这件事的目的,绝不是像某些专家学者说的那样,是为了哗众取宠,是为了媒体追捧,或者是为了讨好谁来做的。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政府会有什么反应,更不知道这些被我批评的利益团体会有什么反应,我是在一个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尽一个学者该尽的责任,把研究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我的贡献其实很小,我只做了这么点事,事后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我相信李金华做这么多事、揭露这么多腐败的案子也不是为了媒体来吹捧他。这是一个政府官员以及一个学者对国家的信托责任,这是该做的事情,很多人没有做,所以我们显得很特别,实际上一点都不特别。
假如社会多几个这样的人,你不觉得社会会有更强烈的正义感吗?你不觉得社会会更公正吗?这个社会的腐败能够受到更多的监督吗?
记者:我们发现,不但是网民和一些经济学家、企业家对你的评价有很大差别,而且媒体和媒体之间做的人物榜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在一些媒体的人物评选中第一轮您就被淘汰了,您怎么看这个事情,您失望吗?
郎咸平:有很多记者愤愤不平打电话给我,要我对落选发表看法,我不发表谈话。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只是尽一个学者该尽的责任,是以全民利益为主体,为了这个目标你肯定得罪很多利益团体,假如我有丝毫动摇的话,我有丝毫别的考虑的话,甚至我很在乎别人怎么想我的话,可能我的所作所为就失去了一个准则,失去了原则,反而得不到大家尊敬。
“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记者:到底有没有失望?您仍然坚持您最初提出的观点吗?您有没有动摇过?
郎咸平:我刚才讲,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我学公司治理,我作为专业学者,一生所戮力追求的就是这一点,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小股民利益,因此我从2001年到大陆发言来,现在你回头你看我的东西,都是非常一致的,绝对没有东摇西摆的,那么这个目标到现在什么结果呢?是现在这样一个结果,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某一些工商企业,对我相当有意见,那有意见就有意见喽!
他们的意见给大家造成了混淆,但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用我的数据,在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全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发言了,至于得到什么结果,那是我不能知道的,也不能操控的,我更不期望媒体给我什么好的坏的评价。我只是尽了责任———我一再强调一个学者对国家社会的信托责任,如果到现在我还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我太失败了!我从来没有在乎过。
记者:事实上有很大反应,对这样的反应你有没有感到压力?
郎咸平:我感到吃惊。
记者:你感到吃惊?郎咸平:对。因为我(沉默片刻),通过这件事情,我„„我阅读最仔细的是网民的评价,因为我发现社会大众,姑且以网民为代表的话,他们发表的言论居然是如此精辟,这是我非常意外的。甚至别人在对我作批评的时候,网民的意见非常说明问题,对我的理论也非常理解。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从开始到现在,包括你们的这个评选,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这个民族基本是追求卓越的民族,它追求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反腐败,绝对的卓越,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记者:有人认为网民意见是盲动的„„
郎咸平:(打断)这个说法我听过了,我跟你讲啊,这不由我们来说了算,历史会给出分析。
至于别人怎么说我,我从来不回应的,为什么不回应,因为我自己批评过别人,所以我一定要容许别人批评我。所以我在产权改革大讨论开始时候有些发言,中期我就不发言了,很多人提出别的意见来批评我,我觉得很好,这是个互动。
记者:您对强烈的批评介意吗?
郎咸平:坦白讲。我的真心话,我一点不介意,产权改革讨论本身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至于你用什么方式,那是可以修正的,可能有些人谈话非常缓和,有些人谈话非常激烈,这是我不能要求的。是不是?你得给他余地,他缓和也好,他激烈也好,你得给他一个余地,他这是在反馈,我个人也在学习,我渴望与人互动,我在学习,他们也在学习,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这么多学者在参与讨论。下次讨论我们会更成熟,说不定更能就事论事,但我们不能要求说一开始就能就事论事。虽然我刚才讲,一开始你会往其他方面走,或者是对个人方面提出很多批评,我强调这只是开始,经过这次互动后,将来我们的讨论会更成熟,因为每个人都在学习。
我想这次讨论会为将来立下很好的典范。记者:学术方面你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郎咸平:学术方面,后期很多人提出新的思维。比如北大的一个前校长提到东欧的改革问题,这些都非常好,后期慢慢都出现,讨论慢慢转到正途来,讨论也比较有重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开始比较乱,凌乱,后来经过学习,磨合,大家慢慢能够有比较良好的互动。
记者:这场讨论到现在,您现在对您的观点有补充、修正或改变吗?
郎咸平: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我是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才讲出来的这一番话,是深思熟虑的,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反问记者)怎么会改变呢?
记者:您有没有从讨论中得到启发?
郎咸平:我受到很多启发,包括网友的发言,以前我讲话可能比较学术化,现在我也学会讲“保姆理论”。只是表达方式调整,而不是理念调整,理念是几十年的积累,这个不会有改变。你懂我的意思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团体,他会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参与热情,因此这次产权改革讨论才会变得这么有意思。这次产权改革好比一颗钻石,钻石有好多面,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不可能同时看到所有面,那大家都来讨论,就可以看清楚这颗钻石。
“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记者:您能简单地再跟大家说说您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吗?
郎咸平:国企改革(提高声调),它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不管怎样,它一定要以全民利益为前提,才会成功;不以全民利益为前提,它一定会失败。所以我希望提出一句话,很多学者提出,欧洲的改革可以自由化,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不能自由化?我跟你讲,欧洲的改革,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大定律,首先,在现有产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做经理人;第二步做得很好的国有企业,在伦敦的股票市场上把股权卖给中小股民,而不是私人资本家,因为他们想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第三步政府保留一股黄金股,他对转为民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有否决权,对重大问题有否决权。这是欧洲改革成功的三步骤。这跟我们国退民进的改革不一样,他们的改革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们没有他们这样让股民信赖的股票市场,它的第二步是完不成的,没法藏富于民。像苏联的改革,东欧的改革是不成功的,他们是透过一些利益团体来改革的,你要知道利益团体来接手这些产权的话,他们本能上要压低价格,本能上要降低成本,所以到最后他一定要造成不公。不成功,一定是因为它没有以全民利益为前提。所以强调一点,未来国企改革必须权利义务相一致,至于怎么改,详细操作细节,那是国资委烦恼的事情,不是我考虑的事情。
记者:有人认为,您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以独特的方式唤起了大众的注意,但是对问题的论证过程有错误,得出的结论也有错误,比如您提出的“国有胜民营”,要结束“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的观点,您怎样看待对您的这种评价?
郎咸平: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这话没说过。我只说过一句话,经过改制、上市的国企它不比民企差。国企一样能够做好,但我没讲过民企做不好。我认为,国企经过一定形式的改制一定能做得好,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国企,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国企,做得好加薪,做不好走人,这也是我的理念。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要把国企产权转给民营企业家,这我是反对的。不管是用MBO的方法转给国企老总,还是用“国退民进”的方法转给民营企业,我都是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藏富于民的策略。贱价买断工龄,把失业问题推给社会,推给失去国企的政府,推给社会大众,这是不符合全民利益的。我是反对这个,反对这样的国退民进,这样的国退民进只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不公平。短期内怎么做?我认为,应该是行政命令退出国企,而国有股不退出,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竞争性行业,国企民企一块来做,垄断性行业必须收归国企。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策略。
“法治化之前,政府功能不能提早退出”记者:批评的意见经常提到,您举海尔、TCL和格林柯尔这三个案例,但这三个企业偏偏都不是国有企业,连基本的事实都搞不清楚,如何让人相信您的研究?您怎么看这种批评,您觉得您的研究中是有不严谨的地方呢,还是只是有疏漏?
郎咸平:都是国有企业,这个问题不用谈了,没什么太大意义。
我跟你讲,我的研究,是在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的,我的观点都是发表过的,(反问记者)你说这不够严谨吗,这还需要回答吗?
学术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实证性是不容挑战的!不容置疑的!是全世界创造的标准,不是我郎咸平创造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发表论文,发表案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你先到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再回来谈问题。做不到那一步,就别讲这一步。
记者:大家认为你最大的价值是提出了问题,你同意吗?
郎咸平:我同意,但是我的价值多少是由别人来评价。记者:您刚才说你压力更大,更努力,那你有没有想你下一步怎么做?未来有些什么想法?
郎咸平:(笑)没有。做案例,发表学术论文啦,做你们媒体认为很无聊的事情啦。
(严肃)我的梦想就是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产权改革这个小事例可以看出来,中国应该走新法治化的道路。我理想中的中国,应该是在法治化的规范下,建立一套规范的游戏规则,让每一个经济个体能在法治化游戏规则的规范下运作,而不会侵害他人的利益。但是法治化的建设必须以百姓利益为前提,否则必然失败。
而政府的功能在没有建立法治化之前提早退出,那会带给整个国家无穷的祸害。所以中国的未来发展,第一步要以新法治化为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