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吕秀侠赴上海高职院校考察报告
赴上海高职院校考察报告
2010年8月2日至8月12日,两位老师到上海高职院校进行考察,先后走访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在考察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非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 1960 年,前身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 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00 年 7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转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2001 年 11 月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同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5月,学校被上海市命名为首批技师学院。学校办学四十五年来,紧密服务于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并在服务上海中不断发展壮大。2002 年学校主体搬迁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金桥教育园区,真正实现了社区、校区与工业园区的三区联动,成为上海新世纪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2003 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幕。二工大的发展,见证了上海大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学校地处浦东新区金桥教育园区,占地面积 782 亩,分为教学区、行政区、图文信息区、实验实训区、文体活动区、生活区等 6 个功能区域。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昆士兰学院)、人文学院(蒙妮坦学院)、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另有经市有关部门批准的技师学院,设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 5 个学科门类,有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环境与安全类、经济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数学类等 9 个专业类别,有本科专业 25个,高职专业 44 个。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万余人。近年来,学校与海内外十余所院校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 191 名,涌现了一批 1 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学校建有节能研究所、光机电研究所、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等省(部)以上级项目。2004 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等一批奖项。2005 年以来连续被评定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校坚持发扬“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学校精神,贴近学业、贴近产业、贴近就业,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为保证、以办学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
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技术专科学校,职业教育特色鲜明,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三校生(学制3年),学生毕业时取得大专(高职)毕业文凭。学校又是本市唯一一所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专科学校,具有学制紧凑,教学安排合理的特点。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著名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余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图书馆,有全校联网的有线电视系统,有专用的调频发射台,有近30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有符合标准的室内外体育场。学校设有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经济工程三个系,及基础教学部和国际合作教学部,现有8个专科专业,待批专业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近6000名,师资力量雄厚,有近200名专职教师,几年来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教材建设成绩斐然。
10多年来,学校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律,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有充分的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具有多种岗位操作证书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毕业生大量流向宝钢集团、上海三菱电梯、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利浦、上海西门子、上海永新彩管、松下电器等企事业单位,就业签约始终保持95%以上。
学校在积极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大了与国际间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已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在2000年秋开始招生。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依托上海商业发展,培养现代高级商务人才,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上海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也是上海唯一一所商科类高等学府,现有在校生近9500人。
学院紧密结合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实际,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2010年举办世博会积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被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院下设8系、7个办学院区、1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设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上海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商贸类)、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培训和研究机构。
学院师资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0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和“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学院开设32个专业、近百个专门化方向,其中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是国家教育部部级专业教学试点专业。会计(连锁企业财会审)是上海市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与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大学合作办学,设有6个中外合作专业。学院引进英国BTEC课程,成为上海第一个颁发国际认可的BTEC/HNO证书的教学中心。
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准确,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特别是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得到中、外资企业、金融单位青睐。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在95%以上。学院已初步形成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和特色化的专业教学体系,并正努力朝着教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的本科类高职院校方向迈进。
2010年9月1日
第二篇:赴上海考察报告
上海学习培训考察报告
这次,到上海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昌吉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教育培训,经过听知名学者讲座,参观创意园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场馆,考察浦东开发成果展示,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道:上海长江隧桥;崇明岛,崇明博物馆、西沙湿地,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但由于出发前制定了详细考察方案,准备充分,安排周密,圆满地完成了考察的全部工作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我也意识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为之实践的问题。现将学习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干部要突破常规,提高执行力
通过在上海的学习考察,使我更深一层体会到领导执行力的提高对于工作高效完成至关重要。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执行力比较强,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力有待提高。一些干部不善于深入理解、把握上级政策精神,执行上级决策不坚决;一些干部习惯于机械照搬,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工作的能力不强。可以说,一些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制约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必须在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上下功夫。突出“创优”理念,培养敢为人先的执行作风。提高执行力,关键是要切实树立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创优”理念,培养敢为人先的执行作风。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各个方面创先争优,力促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到实处;要强化“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培养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执行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强化“和谐”理念,不断改进执行的方法和手段。一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和保证,改革是动力和手段,发展是主题和目的。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安县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按照“一岗双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协调联动、重在基层”的原则,实行四级定期下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采取一线接访、现场办案、定期调度等有效措施,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反映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要按照中央精神,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发展问题,尽可能使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要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突出“服务”意识,破除执行的主要障碍。现在很多工作落实不下去,政策执行不到位或不执行,根本原因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在作梗。因此,提高执行力,必须大力破除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这个影响执行力的主要障碍。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从思想上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不能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
为此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推行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改进服务质量,促进文明执法,努力创建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和廉洁型机关。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干部队伍。
二、领导干部要打破思维枷锁,努力成为创新典范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是对创新主体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等进行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必然要突破原有思维模式的限制,而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方法也会本能的阻挠这种突破,成为思维创新的障碍。所以说,创新主体如果不突破这些障碍,就无法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影响创新思维的障碍很多,既有主观障碍也有客观障碍。长期以来,制约和影响干部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有三种: 一是思维定势、二是落后的固有观念、三是权威思维,要突破思维障碍:一要突破思维定势、二要转变落后思想、三要打破权威偏见,唯有跃出经验和常识的层面,思维才能高屋建瓴,唯有冲决貌似合理的规则,思想才能破茧而出。用质疑打破禁锢思维的枷锁,然后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学习对于干部而言,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首先要提高学习力。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一定提高学习力,学习力指的是学习的能力和效力。怎么提高,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我以为,在把握学习方向上,要注意“补短”,就是要认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习把这个漏洞填上,做全面型的干部。还要注意“增长”,要了解自己的专长是什么,了解了不是说可以就此止步了,而是要加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别人不能替代你的地方。“增长”会让人更突出更优秀,更容易使人在自己专长的领域里做到出新。除此之外,作为干部来说,还是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把学习作为生存状态,生存能力,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在自己岗位上优秀履职。为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能力,我们的干部应该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一段学习思考的时间,因为好的创意就在学习思考里。再有领导干部要学会借用外脑。外脑就是别人的大脑,借用外脑就是借用别人的智慧。对于创造来说,单个大脑常常不够用,利用外脑提供思路是促进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办法,而利用“外脑”提升智慧,我国古已有之。东吴的孙策重视张昭、周瑜;刘备得诸葛亮犹鱼之得水,说明他们对“外脑”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现代社会,更应该重视外脑的作用。作为干部借用外脑,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调研、交流、学习、征求上级领导意见、调动下属积极性等方式来发挥外脑的作用。领导干部既是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也是工作改革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其创新意识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局。领导干部只有主动培养创新思维,不断开发自身创造潜能,才能真正担当起工作创新发展的重任。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并且伴随着创新思维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地延伸和拓展职业时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创造,所以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创新的典范。
要干好工作只有创新精神还不够,作为领导者培养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也很重要。重视团队精神这样你才能从打心眼的跟着这个团队,发挥你的潜能,为团队做出贡献。团队精神培养取决于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团队的组织者,首先要健全一种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工作默契,干部职工“心有灵犀一点通”;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养干部职工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的工作习惯;再次,相信每一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把团队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同心协力的行动上和甘苦荣辱的感受上,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第三,尊重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身为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创新精神,引领干部职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工作;更要团结干部职工,使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卓越成绩,为自己的家乡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上海在发展思路和模式上的全面创新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边远地区的人口越来越涌入发达地区的城市,外国人口基于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动大量涌入中国城市的现象也日益凸现。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总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这种状况,既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口综合素质的积极一面,也使得城市的承载力、城市各方面的管理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必须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的理念、模式,提升城市的各项社会化服务水平,使得城市成为文明、有序、高效、宜居、宜创业的家园,使得去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广大范围内日益加快变为现实,上海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模式,避免外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误区、弯路、后果。这方面,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国内外一系列城市优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各地各个城市应该深入剖析这些案例,择其精华、把握其实质,结合昌吉的实际情况,开展探索、尝试。
对于浦东开发生动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各地各个城市应该深入剖析这些案例,择其精华、把握其实质,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开展探索、尝试。要有新思路,要用可持续性的战略眼光去认识和指导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大力支持、引导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通过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新兴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要在农地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产出的较大幅度增长,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西部地区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城镇化道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是退耕还林,转变农牧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集聚,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沙尘暴、土壤退化、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沙漠面积扩大等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以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战略定位,必须从国际国内和区域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谋划发展。“十二五”时期,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上海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日益便捷,时空距离不断缩短,“同城效应”更为显现。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主动推进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在合作与协同中实现自身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除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及要求外,上海自身发展阶段更内在地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面临增长动力转换、约束条件变化和城市功能拓展的挑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上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以及抓住时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我们也要顺应社会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学习、借鉴优秀成果,推进昌吉更快更好发展
耳闻目睹上海巨变,在深感震撼和压力的同时,也深受启迪。尤其是他们把解放思想做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并贯穿始终,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是其成功的真谛。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些差距,认真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推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按照突出实践特色、重在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将“依托乌昌一体化,把昌吉建设成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区”确定为实践载体。推进乌昌一体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涉及新疆全局的重大发展战略,符合乌昌实际,符合两地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昌吉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准东地区是全疆六个千亿吨级煤田之一,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中确定的重点开发的四大煤田之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加快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雄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昌吉已经培育发展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食品、纺织、机电和新型建材六大产业,特别是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已形成产业集群态势。承接现有基础,依托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力量,昌吉完全具备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解放思想才能孕育创造力,增添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好解放思想讨论,虚心学习先进,认清自身不足,破除安于现状、保守封闭、小富则满、小富即安的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树立跳出昌吉看昌吉、敢于与实力强的地区比、与发展快的标杆赛的竞争意识,对昌吉发展意义重大,是当务之急。
学习考察了上海的发展模式我们明白创新发展理念,变革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措施,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解放思想讨论不是空对空的议论,而要触及思想,见于行动。对昌吉来说,要明确一个认识: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最紧迫的需要,率先发展是最重要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要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依托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之路。率先发展、加快发展、高速发展,走在全疆前列,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多年来对昌吉的厚望,也是很高的要求。昌吉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正在于此,争当排头兵不是停留在口头的一句空话,而是我们切实的行动目标。要把解放思想的成效落实到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先进的领导方式和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上,最终体现在思想境界的提升、工作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体现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上来。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州党委已经改进和完善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标准体系,特别是强化了节能减排、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绿化等考核指标。实现科学发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一些发达省市都很注重相互学习借鉴发展经验。近几年,昌吉先后组团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每次都收获很大,感触很深,看到了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出去看很重要,回来干更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人家的先进经验,深刻体会,大胆实践,但不能生吞活咽,照抄照搬,更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今年以来,我们遇到了许多大事、难事、突发事,面对种种困难和考验,始终坚定不移地抓好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有效地保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第三篇:赴华东华南五所高职院校的考察报告
赴华东华南五所高职院校的考察报告
梁焕芳
发布时间:2010-12-10
为了进一步明确我院办学定位,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子,学院党委决定组织学院各部门环节干部组成两个考察组,分别由张月清书记和张振华院长带队于2010年6月28日~7月7日,赴南北两线对全国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借鉴优秀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
我们南线是由张振华院长带队的14人考察组前往华东华南地区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先后参观考察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考察组通过参观、访问、座谈等形式对这五所高职院校的概况、办学理念及学生思政教育、学工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水平及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并就共同关注的学生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五所学院的院长或分管院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从学院概况、办学特色、学生常规管理、二级管理等方面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经验,就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为以后我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五所院校的基本情况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主要开办全日制的高中后三年制高职班和初中后五年制高职班,以及借鉴德国办学模式的双元制班和各类培训班等。现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养护技术、现代电气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商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近44个专业,在校生11300余名。学院发展所依托的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江苏制造业。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坚持主支适应行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建设了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工业中心。中心下设机械实训、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五个分中心,三个生产工场和一个研究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是反映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计算机柔性制造系统。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机电类技师培训站”、“江苏省CAD推广站”、“全国数控培训网络无锡分中心”,学院还是“江苏省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秘书处单位。这不仅为学生的技能培训考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模版建立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自1998年创办以来,学院始终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成功借鉴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依托教学建立与生产一体化的“教学工厂”,为外资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精密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公共学科部九个教学系部,31个专业,各类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训设施,先后与德国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芬兰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苏州分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合作共建了80余间校内实训室。办学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分别确定为“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和产业合作教席”确定为研究基地;连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学院改变以往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整合优质资源,在独墅湖高教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毗邻科技园、产业园以及入驻高教区的十多家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资源丰富,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是一所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立项建设院校(2007年12月)。学院地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北仑港,占地近5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学院下设6个二级学院、1个教育集团,11大类43个专业,并涵盖了机电、模具、计算机、电子信息、生化、物流等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多名,非全日制学生和各类培训人员16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9%以上。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新路子,致力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为基础,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作保证、以特色谋发展,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学院目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协作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家高职高专实验基地、教育部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浙江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也是浙江省日语自考(大专)主考学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上受到了表彰。2006年,与宁波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 “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是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入选案例。学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和《光明日报》誉为“中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北仑模式”
4.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2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6.3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0余万元,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近64万册,中外期刊1500多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00人.设有软件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部等一院六系一部,并建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电工培训考证中心、模具加工中心以及电算化会计模拟室、外贸文秘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玩具制作实训室、珠宝实训室、金工车间、青年旅馆、青萝陶吧等4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94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环境艺术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初等教育等28个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商业美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3年就业率为99.14%,名列高职高专第一位;2004年就业率为99.73%,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92年筹办,93年招生,现设78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13人。学院建立了以工业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有15个实训室(中心),70个实训分室(车间),设备总投入达5500万元,共10142台(套)。另外学院拟投资2亿元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园区(含在建的第二工业中心和规划中的第三工业中心)和5个技术中心。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负责成人教育、师资培训、联合办学和各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及国内外资格认证工作。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与国外及港台 区77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中西部10个省、自治区的26所高职院校、168 所中职学校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与1851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学院坚持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多轮人事、后勤、科研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人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分配能多能少的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机制。
二、主要经验:
(一)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非常明确。
1、围绕地方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
几所学校都牢固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学校与企业、与学生贴得很紧,完全融入,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他们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控制办学规模,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2100人左右,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办出学校特色。学院的专业建设很有新意:一是让教师利用暑假走进企业考察调研,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二是把企业负责人请进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建设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番禺地区珠宝产业和房地产业比较活跃,番禺职院眼睛盯在这两个产业上,办起了珠宝加工检验和房地产专业,学生很抢手,政府很高兴,大把大把地向学院投入。既为地方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就业问题。
2、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考察的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本科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易跳槽,大专学生不爱动脑爱动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又企业欢迎的特点,着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3、学生工作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人性化
如番禺职院的学生工作很有特色。一是他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他们认为与珠宝打交道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故学院除通过课堂教育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教师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学生,使学生学会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而企业正是看重这种品质,将毕业学生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同时学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们定期在学生中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使学生与学院产生共信、共鸣,学生走出去宣传学院,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学院来上学。
二是学校每年举办工商模拟市场,让学生学做小老板,从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经营企业、推销产品让学生进入市场亲身体验。这个活动已经坚持办了6年,每次活动准备2个月。广东电视台作为专题新闻做了报道。
三是让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院每个系配备2-3名辅导员,每个班配备1名学生班主任,由高年级学生管理半年后,再由本班学生担任,依次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习惯。
(二)办学理念先进:
所考察的院校都对职业教育应研究市场、适应市场的问题认识清楚,此次参观的学院都是以数控、机械、机电为特色专业的综合性工科学校。走进校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倾情打造蓝领”的标志性口号。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确立的“以适应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制造业
基地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培养目标,他们认真研究市场,以“订单式培养”的要求推动办学机制的改革,在职业教育的“技术”二字上狠下功夫,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走适应市场求生存,依靠质量求发展之路。这些学校保持清醒头脑,抓住职教特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务本求实,有充足的生源,雄厚的师资,众多的合作伙伴,更有仿真或全真的实训基地,办学业绩卓著,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壮大的空间。学院在引资建校上也有新招,如番禺地处侨乡,学院主动与侨胞、公司老总及企业联系捐款,在校内建起了何厚华大楼、霍英东学术中心等大楼4座,学院环境宜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1、设施先进,专家为师,“产品”优质
制造业专业是五所院校的主干专业。五校办学的一个共同点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元资金购买实验设备,高薪聘请专家、教授及企业的能手到校作兼职教师,学生接受的是名家的指导,操作的是先进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学生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了,而是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设备操作间,教师的授课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用书本和粉笔开展的授课,而是在车间边示范边教学,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学生操练,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成为了熟练工。每当到了毕业时,用人单位直接到院校选择聘任学生作为他的员工,而且用人单位根本不需要进行再培训,直接上岗,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由企业来鉴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终极评估师,真正满足了企业对职校人才“拿来就用,拿来能用,拿来好用”的心理预期。
2、校企合作和谐,实现双赢
从这五所院校的办学模式来看,校企关系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供求关系,而是密切合作的发展伙伴关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不仅给学校提供就业机会,还要提供实际操作机器设备,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还有技术工人定期到学校给学生指导;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生产常规产品,企业在遇到技术难题时也要与学校一道攻克科研难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自海尔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入驻之后,其他企业也争相加入,有力地拓展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训条件。
3、注重人文的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中,五校都强调知识和技能并重,强调人文教育,注重服务育人。如苏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我在乎你”作为学院精神,在工作中强调服务意识,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抓服务,而且对行政部门名字进行了改革,如设立“学生工作服务部”、“教学服务部”,采用柜台式服务方式等,体现了一种管理理念,更体现一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意识。管理重心下移,各处室、系部间分工明确,责、权、利向一线倾向,各职能处室能抽身进行宏观布局的思考及改进服务水平。
这种人文理念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市场”的要求。比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精神“我在乎你”就从一个侧面诠释着“服务至上”的理念。老师在乎学生,在乎同事,在乎家长,方能在乎工作实绩,在乎教育事业;学生在乎自身发展,在乎班级荣誉,在乎学院前途,以后方能在乎社会,在乎国家,在乎人民;你在乎我,我在乎你,这就是近年来企业界推崇倍至极的“感恩精神”。
(四)创新意识强,经营意识浓
这五所院校的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都特别浓。他们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外以“公司”进行经营,对内则是“研发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院“产教结合筑平台”的专业特色。再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大胆引入社会资金和企业设备,建起了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并以这些企业的名称对学院道路进行冠名,他们的实训教材全部参照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设置,根据企业要求量身施教,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上岗;部分专业课程由用人单位派专业人员教授,真正做到了“招得进、教得好、送得出”,极大的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番禺职院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番禺地区玩具厂多,他们申办玩具专业,因为全国没有一家玩具专业,上级不批,他们多次做工作,硬是办成了,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玩具设计制造专业,而且办得很火,许多高校参观学习,并把教学计划拷贝回去,国家玩具设计师的标准也是由他们制定的。
(三)德育浸润在“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中
五所学院环境整洁、优美,学院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极富文化品位,学校的宏伟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和职业教育气息,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角落的育人功能,使学校校园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每走进一所学校都会被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高雅、和谐的教学环境所吸引、所感染。学校教学楼的设计,包括色调的选择、室内布置、校园文化氛围、一个雕塑、一块启事牌等都经过精心的研究,不仅力求美,而且注重内涵的发掘,追求更深层次的东西,注重人育环境、环境育人。学校小花园、小草坪随处可见,让学生走在校园能够感受无处不在的花草芬芳,体验无处不具匠心但又天然优美的校园环境,接受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熏陶。通过“显形文化”(课程、课外文化、制度、环境、假日新视野等)、“隐形文化”(隐含于师生价值观念、教育观念、群体心态、集体舆论、管理作风、精神氛围等)建设,以趋善求美为自我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根植于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土壤中。如我们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每一级楼梯上可以看到由铜条镶嵌的学院名称标识,在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折射该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人文景观,如寓意“慎思笃行”“做人要做到人人喜欢你,做事要做到人人需要你”、“有效的沟通是成功的关键”等,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浸润着莘莘学子的道德情操。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室办公室等玻璃门上醒目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名称,清晨走进办公楼大厅电子屏幕上不断显示“热烈欢迎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领导同行莅临我院指导”的欢迎辞,让我们倍受感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卫生间非常清洁,自行车棚停放的车子排列整齐,接待室冰箱等设施美观齐全;五所学院的环境都处处清洁美观。通过这些细节来潜移默化的让师生员工增强学院形象意识,打造学院品牌,这种注重细节来培养学院形象意识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几点体会
考察几所学校以后感受颇深,感到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差距很大,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们的步子慢一点,就会被淘汰出局。面对我院现状主要有如下感想:
第一、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尽快实现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我们学校目前面临从师范教育向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虽然都是高等教育,但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学生毕业要找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管理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
第二、要加强实验实训建设,要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把学校办成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一流的高职院校有5个特征,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先进的办学条件,三是科学管理,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五是高质量得人才培养。这五点除办学条件一个是硬件外,其余都是软件,所以,从软件入手,有很多潜力可挖,虽然我们刚建校,实验实训建设比较薄弱,但我们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厂,建在现场,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和社会,也让企业认识学生,了解学校,弥补学校在实习实训建设上场地和资金不足。
第三、要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教育产品“增值”,使其价值最大化。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产品,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何使学生在校三年“增值”,怎样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是我们每个部门、每位职工都要考虑的问题。要树立“教好一个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人民”的思想,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第四、我们一定要加强高职教育的学习。我们虽然已实现从师范教育向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但我们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不足,我们的思想和办学的理念还需进一步转变。第五、我们要把市政府对我们的重视和投资当做办好学校的动力。市政府无论从财力还是人力上都给予我们极大地支持,我们要紧盯鄂尔多斯长远发展的产业,规划我院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给市政府提出有利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设性建议,争取使市委政府从实施的“科教强市”战略要求出发,为职业学院的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院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强后盾。我们应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把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第六、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从我院现有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看,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加强现有教师在职培训;第二、广开校门向外界吸引人才;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要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第四、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师德培训,总之,学院要建立起了一支内部一专多能,外部人员充实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学院的发展和下一步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要认识到实行开门办学、实施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这于学校、于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建议政府出台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使市委、政府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对校企合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五所院校各有特色,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只要我们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学校就一定能够较好较快发展。
第四篇: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模版)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我有幸参加校长培训班去上海考察学习。这次考察给我很大启发,令我耳目一新,使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次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有超前性、理论性、又有实践性。通过与教育专家的直接交流对话,使我亲身感受到上海各名牌学校的优势和前卫意识。他们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专题报告,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都给我很深的印象。学习期间我们在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上海市阳浦小学等知名学校听课、学习。在与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中,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有我个人考察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精致化”
校园文化建设有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显性文化主要体现校园环境的布置,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都在“说话”。有的是学生的手工作品展示,有的是主题教育文化墙,有的是学校“礼仪”教育特色的介绍。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块班级展示板,上面有集体照、班级口号、学生寄语等等。班级里面,围绕班级确立的主题活动,可以定期的更换墙面的内容。每一面墙壁都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得教育。每一面墙壁都是精心设计和布置得。隐形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积淀,要以故事来打造学校文化,围绕学校的历史故事积累沉淀将其丰富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就是隐形文化的一种积累。
二、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和开放化
学校对每一位前来考察的教师承诺:每一间教室随时向每一个人开放。他们经常要接受上海教研室的考核检查很严格的,教研室会在学校里安排听一天课,部分人员会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指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设立家长办公室,开展知心爸爸、妈妈活动,允许知心家长携带着照相机随时听课,将其课堂中存在不满意之处都可用相机记录下来向学校投诉,减少了许多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同时也推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我们在参观学习中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在这一承诺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感受到了压力。课堂上老师紧张,学生更加紧张。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开放程度高了,老师的动力也被充分的发挥了。
三、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俗话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上海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德育教育的特色,当德育教育抓实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品格,例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德育特色是开展“五个小主人”活动,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设计班队活动来开展),集体的小主人(学会合作),生活的小主人(学会自理),社会的小主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培养学生一种主人翁的精神。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年段进行教学,低段是感恩父母,中段是感恩教师,高段是感恩国家,生命教育低段是认识生命,中段是珍惜生命,高段是赞美生命。在教育中让学生逐步学生感恩和珍惜自己的生命。闵行区梅陇实验学校从对人的态度培养开始,倡导学校好,教师好,学生好的观点,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态度为培养的目标。
四、要重视学生的才艺培养
陈局长在报告讲座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无特长不自信”,确实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特长开始,可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深入挖掘,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个性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阳浦小学就很重视对学生的才艺的培养,上一次我们去参观考察时正好是他们学校的才艺展示周,每天中午都安排一个年级部分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虽然有很多学生的才艺不是很精湛,但是却可以看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整个才艺展示出原汁原味,才艺表演也多种多样,书法、古筝、二胡、剪纸等等丰富多彩,每一位学生走上舞台都是充满着自信,也许将来自己爱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得来说,这次外出参观考察确实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认识到了在许多方面都有待努力,虽然我们地区和上海存在的很大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好办法来运用到我们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的。
第五篇: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20xx年10月8日――10月13日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0人去XX市XX区市东中学进行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在一周的学习考察过程中,通过听取四名校长,主任的汇报,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参观等环节活动,觉得此次行程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现将此次活动的感触汇报如下: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上海XX区市东中学,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为代表的校园环境建设,绿色植被品种繁多,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各种建筑既有古朴典雅的一面又有高贵气派的一面,且颜色搭配合理自然,运动场所齐全,现代,象征校园精的雕塑形态各异,寓意深刻,橱窗内呈现着各校具有特色的活动照片和警世名言,在这样优美,健康,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必然使师生的心情愉悦健康,也必然使师生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取创新的内驱力,即所谓的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二,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在XX区中原中学听完课后,同教师,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时间交谈,从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中,我深深的感触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忠实的倾听者,学生在课堂上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师的诱导下去主动的探求知识,并且教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学生,据高三两位同学讲,三年来,班内几乎没有因生活学习琐事而弄的面红耳赤,关系僵硬的,同学之间关系很亲近,很融洽的现象.众所周知,愉悦的心情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的氛围下,教与学的质量不提高是不可能的.这也使我想起我校正在进行的“构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一活动的高瞻远瞩性和极其重要性.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研究型课程和学科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将教育教学质量推向更高层次.这一轮课改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使课程结构的改革.对我们来说最陌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目前来讲,我们应以学科课堂的研究性学习为主,以课堂外的研究型可称为辅,应为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学生到校外去调查,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如果各科均告这一学习活动,恐怕学生是无法招架,力不从心的.创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教师只是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应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在学科课堂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就应考虑以下问题: 1,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而不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怎样做到既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使学生活动停留在低水平的,无序的摸索上.2,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必须由老师才能解决的问题.3,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想,教师指导可有以下四个方面:(1)思路指导(2)方法指导(3)信息资料来源指导
(4)及时发现,化解学生由于独立学习而不适应的心理负担.这种指导一方面要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给予鼓励,引导,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累和智慧,给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所参观的四所中学来看均有健全的领导组织机构,严密的评价标准,前期的辅导有序有致,后期的检查,评比有条有理.再次,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几个问题
1,研究性学习应防止科研化倾向.研究性学习开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并非使学生学会科研,更不应期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重大成就.2,研究性学习要防止教师主导学习活动的倾向.教师囿于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习惯于为学生安排好一切,常常会情不自禁的为学生排忧解难,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影响,干扰甚至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点拨指导变成了教师的传授,在学习活动的后期把学生的主流活动变成了教师的讲评,甚至有些教师总要把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意见统一到教师的预设的结论上来,这些都是应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努力避免的.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等待着我们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