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5: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2月24日在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潍坊市市长许立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一三六三四”的思路举措,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为化危、以为求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7.8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95元,分别增长10%和8.8%。

(一)扩内需保增长成效明显。坚持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支持企业并举,全力以赴保增长。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三大重点强化科学投入,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58.8亿元,增长23.9%。累计争取四批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410

个、资金7.15亿元,省调控资金项目156个、资金19.5亿元。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调度、审计监督,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现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5亿元,增长19.1%。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增长”,通过落实出口退税等税式支出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85.5亿元;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奖励补助金融机构、设立企业贷款“过桥”资金等措施,保证了企业资金链安全。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十大工业及2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5.1%。制定出台企业技改投资导向计划,完成技改投入679.7亿元,增长17%,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潍柴动力荣获省长质量奖。8家企业荣获山东百家领袖品牌称号。大力培育“四大载体”,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61.2亿元,增长14%,成为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效益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有4家股份制银行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幅均在23%以上,旅游业“三年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年物流额过50亿元企业达到18家。坚定不移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提高2.26个百分点。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动

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入选2009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狠抓对标降耗、行业监管、重点治理等关键措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滨海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520.8万吨,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495万亩,标准化畜产品场区发展到500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46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建设农村公路2960公里,解决了750个行政村、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6万户。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北部水网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成片造林50.3万亩,百处林场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了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合筹资标准。兑付各项惠农补贴13.7亿元。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编制重点片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新改扩建玄武街等主干道路10条,改造旧小区6个,整治背街小巷45条;高水平完成

了白浪河上游湿地、奥体公园体育场、潍坊学院体育馆、市植物园、安顺广场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加快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建成开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数字潍坊”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0万平方米。“三区”建设全面启动。北部沿海确定了“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框架,新引进项目264个,到位资金228亿元。潍坊森达美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顺利合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胶路、新海路、潍峡路、潍坊至青州快速通道竣工通车,长深高速潍坊段开工建设,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升成效明显,60个重点镇完成村镇建设投资85亿元,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确定了5个领域、26个改革项目、123项改革专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积极推进农村物权资本化,集体林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圆满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及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开展。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101家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家企业首发上市,2家企业转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共募集资金16.2亿元。努力克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等

不利因素影响,完成进出口总额80.8亿美元,降幅逐季收窄。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到账外资6.8亿美元,增长39.8%。风筝会、鲁台会、(青岛)潍坊周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对台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31位。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所有镇街全部建成规范化综合文化站,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基层服务站点254个,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分别达到68%和90%。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创作生产了一批文艺精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文化资产经营公司,5家文艺院团完成改制,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投入445.9亿元,增长91.9%,增幅居全省首位。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展会。

(七)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7.6万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城乡低保标准,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和老工伤待遇实现社会统筹发放。将各类学校在校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7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农村小学每校新进一名英语教师计划,救助贫困学生

18万人次。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346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

(八)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5项,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院士工作站4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名列全省第一。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面完成了承担的全国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我市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上夺得9枚金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3‰。“平安潍坊”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援藏、援川、援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援安工作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史志、海事、打私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

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跟进不快。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个别流域长期污染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仍不够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覆盖面还不够广,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投资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胜年、“十二五”规划的运筹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较大的

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应对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上有新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发展新优势,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着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把扩大消费和科学投入、增加出口结合起来,在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努力推动消费增长,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三是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互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拓展性。四是把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振兴结合起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创新性。五是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发展的内在活力,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六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三、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消费、稳定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加大科学投入。把握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主动适应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投入领域上,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民生等六大领域倾斜。在区域上,重点投向北部沿海、各级各类开发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等。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二是抓好建设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加强中

央扩内需项目、省调控资金项目的建设管理,把好质量关,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确保不出烂尾工程。抓好项目筛选储备,推进前期工作,搞好项目接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支撑性重点项目。改进招商方式,讲求招商效果,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招商环境,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鲁台会办会方式,努力实现对台招商新突破。

(二)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消费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努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倡导新型消费方式,促进信用消费,引导发展网上消费。大力发展各类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手续,确保各项消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实施“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方便群众消费。加强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和新型业态引进,加快配臵社区商业网点,促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10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深入挖掘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机遇拓展东盟市场。强化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口。支持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利用其全球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贸易摩擦风险。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培植出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和储备。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企业、开发资源,鼓励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推动优势工程企业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和劳务外派。四是提高外贸工作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空港、海港口岸功能后移,以及出口加工、综合保税等功能政策优势,简化企业涉关程序,降低涉关、物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加快各类投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和增幅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争取更多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创新更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二是搞好土地供应。落实国家最严格的供地政策,积极争取重点项

11

目列入中央、省“点供”计划,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扩大增减挂钩规模。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投入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政府首购或订购创新产品、名牌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和升级步伐。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延长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时限,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着力推进工业由大变强。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利税增长12%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技术高新化、产品高端化的思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十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推进142个省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积极争取省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使用首台(套)重大装备风险补助资金,探索新的技改投入机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目标。新信息产业,重点扶持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积极

12

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光伏发电、风电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产业,重点扶持中成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和硅材料。对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三是推动骨干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链式组合和链条完善为方向,加快实施“85311”工程,力争八大特色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85%以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相互参股,支持大企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四五六工程”,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引进技术人才难等突出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强化基础管理。继续做好优秀管理成果的评定和推广,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重视品牌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

(二)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种养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林业、渔业比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巩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水平,力争新认证优质农产品品牌100个以

13

上。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过50亿元龙头企业达到4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争取年交易额过亿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个。二是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水利建设十大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羊口、下营、滨海三大渔港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粮食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承包地合理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年内培训农民1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

(三)着力推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中介组织等金融配套机构建设,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打造金融品牌。深入实施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海港物流园、鲁东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和大企业集团培育,力争年物流额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抓好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休闲健身、家政服务等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搞好线路的整合包装

14

与宣传推介,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与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增强“四大载体”发展活力。建立完善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年内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40项,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30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抓好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营,为企业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启动一批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多形式搭建联合创新平台,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各30家、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抓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研发设备、创新信息共享机制。省级以上开发区孵化器全部建成运营。四是强化智力支撑。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继续实施鸢都学者、拔尖人才、百名技师提升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建设完善留

15

学人员创业园,争取引进、培育更多高端人才。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高耗能企业实行能耗等量臵换承诺,把好新上项目关。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实施好37个化学需氧量和48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关停和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35万吨、炼铁能力32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二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整治,确保空气质量及水源地水质安全。推进百项环保重点工作,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和部分流域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试点。继续实施生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抓好百处林场建设,推进水系生态建设,搞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三是科学利用各类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闲臵和低效利用土地处臵力度。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矿产资源。科学配臵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鼓励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使用,启动级差水价、级差排放价试点,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继续做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实现半导体照明全覆盖。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实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加快中国建筑节能城规划建设。推动低碳产品应用,建设低碳示范社区。

16

五、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抓住全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三区”功能叠加优势,奋力实现重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一)统筹推进“三区”建设。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和落实。加强与省有关规划的衔接,编制完善我市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涉及我市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区,打造“三区”建设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建设新兴、高端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峡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水生态旅游业;出口加工区,加快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中心;经济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促进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各县市区积极融入“三区”建设,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点突破、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建立与省内沿海各市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西藏、鄄城、安塞工作,基本完成援建北川任务。

(二)全力突破北部沿海开发。统筹抓好产业聚集、港口发展和新城建设,全年完成投入400亿元以上。一是培育蓝色高端产

17

业集群。推动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物流、新能源、海洋渔业和滨海农牧业等产业聚集发展、提档升级,重点抓好20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潍坊森达美港建成3个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完成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疏港铁路,加快城海城际铁路、潍日高速、滨诸城际铁路、机场迁建等所涉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黄潍、莱潍、东潍输油管线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三是加快打造滨海新城。全面推进滨海区“一城四园”开发,搞好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及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科教创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马来西亚—潍坊滨海产业园规划建设。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完善“六纵两横”水网和沿海防护林体系,搞好白浪河、莱州湾等生态湿地建设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北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加快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启动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提升。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潍高路和潍临路改扩建、宝通街东延、北海路南伸、城区至滨海区东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推进白浪河整治一期工程滨水区域重点板块开发,实施二期工程和下游整治,开工建设湿地体育公园。加快市民文化

18

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奥体公园二期和鲁台经贸中心工程。抓好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等旧城片区改造开发,加快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步伐,逐步推开近郊村改造。建成虞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三是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提升工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提升水气热等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统筹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旧管网改造。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品牌。

(四)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科学统筹小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实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国家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重点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村镇垃圾收运设施,推广“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公路综合整治,改善公路路域环境。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支持重点镇发挥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增强产业优势,打造经济强镇。坚持标准、严格把关,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和淘汰落后项目向小城镇转移。三是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规范完善小城镇投融资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深化扩权强镇

19

改革,改进考核办法,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大力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便民服务新途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造,建设农房8万户,改造危房1.7万户。抓好节能、生态型农村社区试点。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范围,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贷款范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研究出台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开发、建设、经营的政策。探索实行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户籍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聚集,扩大合村并点试点范围。

(二)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行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资产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企业发展服务体系。

(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以县域金融为重点的农村

20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担保公司。完善市级耕地储备库。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国有资本退转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平等就学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艺院团改革步伐。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县、市区管理体制创新,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探索有利于各级开发区发展、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审批资源集中和行政审批县镇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体系。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在农业、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管理领域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试点。

七、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一)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21

十大行动”,在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打造一批为民服务品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创新创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发挥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所有乡镇(街道)、40%的社区和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农家书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加快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发行、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积极发展风筝、年画、奇石等民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抓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争创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办好风筝会、文展会。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点,加快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努力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山东半岛高技

22

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环渤海建设人员培养基地”。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区域。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中央资金支持的3所县级医院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积极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推进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搞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统计、气象、海事、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经济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投入,优化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

23

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城镇化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深入实施创业促进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做好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

(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启动失业保险和中心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提升农村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库等8项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货币补贴保障机制。加强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管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搞好政策宣传,严格审查、公示等程序,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符

24

合条件的居民家庭。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和承诺制度,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划实施“七个一”工程,加快城乡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城区大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安装识别假劣药品公众查询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搞好重要商品储备,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组织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今年,我们将按照“群众急需解决、财力能够承受、年内基本完成”的原则,在各项工作推进中,突出抓好密切关系民生的10件实事的落实:

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左右。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中心城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城乡低保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③“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④完成938所中小学校舍新建、改建

25

和加固任务。⑤改造提升900所村卫生室服务能力。⑥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15元以上。⑦投资1.3亿元,解决420个行政村、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⑨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3.5万户,大型沼气工程8处以上。⑩政府补贴1300万元,中心城区新购绿色环保公交车100台。

九、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责任意识,奋力抢抓机遇。适应新一轮区域竞争和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公务员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时刻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研判形势,科学审视工作,精心谋划发展,创造性地落实好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认真总结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抓住“三区”建设快速推进的机遇,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奋力赶超先进目标。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26

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确保机构改革中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设立同步办理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依托市长公开电话,整合非应急类服务热线资源,为群众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积极构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四)切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问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坚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各类应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促发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工作落实。

(五)坚持勤俭办事,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严控出国出访考察,大力压

27

减公务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有关政策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逐步建成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和财政资金运用的审计跟进力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面对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面对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28

第二篇: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小编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潍坊市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十大工业及2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5.1%。制定出台企业技改投资导向计划,完成技改投入679.7亿元,增长17%,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潍柴动力荣获省长质量奖。8家企业荣获山东百家领袖品牌称号。大力培育“四大载体”,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61.2亿元,增长14%,成为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效益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有4家股份制银行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幅均在23%以上,旅游业“三年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年物流额过50亿元企业达到18家。坚定不移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提高2.26个百分点。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入选2009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狠抓对标降耗、行业监管、重点治理等关键措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均超额完成任务。滨海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520.8万吨,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495万亩,标准化畜产品场区发展到500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46家。成功举办了 中心加快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建成开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数字潍坊”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0万平方米。“三区”建设全面启动。北部沿海确定了“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框架,新引进项目264个,到位资金228亿元。潍坊森达美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顺利合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胶路、新海路、潍峡路、潍坊至青州快速通道竣工通车,长深高速潍坊段开工建设,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升成效明显,60个重点镇完成村镇建设投资85亿元,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确定了5个领域、26个改革项目、123项改革专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积极推进农村物权资本化,集体林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万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城乡低保标准,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和老工伤待遇实现社会统筹发放。将各类学校在校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7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农村小学每校新进一名英语教师计划,救助贫困学生18万人次。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346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下转A2版)(八)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5项,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院士工作站4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名列全省 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个别流域长期污染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仍不够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覆盖面还不够广,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投资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胜年、“十二五”规划的运筹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应对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上有新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发展新优势,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着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把扩大消费和科学投入、增加出口

结合起来,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努力推动消费增长,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三是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互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拓展性。四是把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振兴结合起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创新性。五是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发展的内在活力,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六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三、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消费、稳定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加大科学投入。把握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主动适应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投入领域上,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民生等六大领域倾斜。在区域上,重点投向北部沿海、各级各类开发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等。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二是抓好建设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加强中央扩内需项目、省调控资金项目的建设管理,把好质量关,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确保不出烂尾工程。抓好项目筛选储备,推进前期工作,搞好项目接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支撑性重点项目。改进招商方式,讲求招商效果,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招商环境,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鲁台会办会方式,努力实现对台招商新突破。

(二)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消费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努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二是

培育消费热点。倡导新型消费方式,促进信用消费,引导发展网上消费。大力发展各类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手续,确保各项消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实施“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方便群众消费。加强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和新型业态引进,加快配置社区商业网点,促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深入挖掘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机遇拓展东盟市场。强化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口。支持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利用其全球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贸易摩擦风险。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培植出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和储备。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企业、开发资源,鼓励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推动优势工程企业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和劳务外派。四是提高外贸工作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空港、海港口岸功能后移,以及出口加工、综合保税等功能政策优势,简化企业涉关程序,降低涉关、物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加快各类投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和增幅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争取更多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创新更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二是搞好土地供应。落实国家最严格的供地政策,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中央、省“点供”计划,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扩大增减挂钩规模。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投入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政府首购或订购创新产品、名牌产品和

节能环保产品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和升级步伐。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延长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时限,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着力推进工业由大变强。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利税增长12%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技术高新化、产品高端化的思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十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推进142个省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积极争取省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使用首台(套)重大装备风险补助资金,探索新的技改投入机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目标。新信息产业,重点扶持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光伏发电、风电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产业,重点扶持中成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和硅材料。对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三是推动骨干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链式组合和链条完善为方向,加快实施“85311”工程,力争八大特色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85%以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相互参股,支持大企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四五六工程”,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引进技术人才难等突出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强化基础管理。继续做好优秀管理成果的评定和推广,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重视品牌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

(二)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增强农业

综合竞争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种养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林业、渔业比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巩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水平,力争新认证优质农产品品牌100个以上。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过50亿元龙头企业达到4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争取年交易额过亿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个。二是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水利建设十大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羊口、下营、滨海三大渔港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粮食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承包地合理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年内培训农民1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

(三)着力推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中介组织等金融配套机构建设,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打造金融品牌。深入实施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海港物流园、鲁东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和大企业集团培育,力争年物流额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抓好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休闲健身、家政服务等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搞好线路的整合包装与宣传推介,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与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增强“四大载体”发展活力。建立完善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和

省科技项目,年内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40项,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30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抓好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营,为企业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启动一批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多形式搭建联合创新平台,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各30家、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抓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研发设备、创新信息共享机制。省级以上开发区孵化器全部建成运营。四是强化智力支撑。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继续实施鸢都学者、拔尖人才、百名技师提升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建设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争取引进、培育更多高端人才。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高耗能企业实行能耗等量置换承诺,把好新上项目关。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实施好37个化学需氧量和48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关停和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35万吨、炼铁能力32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二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整治,确保空气质量及水源地水质安全。推进百项环保重点工作,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和部分流域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试点。继续实施生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抓好百处林场建设,推进水系生态建设,搞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三是科学利用各类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矿产资源。科学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鼓励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使用,启动级差水价、级差排放价试点,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继续做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实现半导体照明全覆盖。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实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加快中国建筑节能城规划建设。推动低碳产品应用,建设低碳示范社区。

五、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抓住全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三区”功能叠加优势,奋力实现重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一)统筹推进“三区”建设。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和落实。加强与省有关规划的衔接,编制完善我市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涉及我市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区,打造“三区”建设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建设新兴、高端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峡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水生态旅游业;出口加工区,加快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中心;经济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促进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各县市区积极融入“三区”建设,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点突破、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建立与省内沿海各市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西藏、鄄城、安塞工作,基本完成援建北川任务。

(二)全力突破北部沿海开发。统筹抓好产业聚集、港口发展和新城建设,全年完成投入400亿元以上。一是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推动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物流、新能源、海洋渔业和滨海农牧业等产业聚集发展、提档升级,重点抓好20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潍坊森达美港建成3个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完成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疏港铁路,加快城海城际铁路、潍日高速、滨诸城际铁路、机场迁建等所涉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黄潍、莱潍、东潍输油管线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三是加快打造滨海新城。全面推进滨海区“一城四园”开发,搞好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及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科教创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马来西亚—潍坊滨海产业园规划建设。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完善“六纵两横”水网和沿海防护林体系,搞好白浪河、莱州湾等生态湿地建设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北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加快实现中心城

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启动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提升。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潍高路和潍临路改扩建、宝通街东延、北海路南伸、城区至滨海区东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推进白浪河整治一期工程滨水区域重点板块开发,实施二期工程和下游整治,开工建设湿地体育公园。加快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奥体公园二期和鲁台经贸中心工程。抓好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等旧城片区改造开发,加快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步伐,逐步推开近郊村改造。建成虞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三是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提升工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提升水气热等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统筹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旧管网改造。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品牌。

(四)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科学统筹小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实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国家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重点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村镇垃圾收运设施,推广“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公路综合整治,改善公路路域环境。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支持重点镇发挥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增强产业优势,打造经济强镇。坚持标准、严格把关,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和淘汰落后项目向小城镇转移。三是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规范完善小城镇投融资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改进考核办法,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大力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便民服务新途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造,建设农房8万户,改造危房1.7万户。抓好节能、生态型农村社区试点。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范围,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贷款范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研究出台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开发、建设、经营的政策。探索实行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户籍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聚集,扩大合村并点试点范围。

(二)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行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资产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企业发展服务体系。

(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以县域金融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担保公司。完善市级耕地储备库。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国有资本退转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平等就学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艺院团改革步伐。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县、市区管理体制创新,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探索有利于各级开发区发展、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审批资源集中和行政审批县镇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体系。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在农业、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管理领域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试点。

七、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一)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四德工

程”建设。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行动”,在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打造一批为民服务品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创新创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发挥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所有乡镇(街道)、40%的社区和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农家书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加快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发行、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积极发展风筝、年画、奇石等民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抓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争创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办好风筝会、文展会。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点,加快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努力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山东半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环渤海建设人员培养基地”。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区域。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中央资金支持的3所县级医院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积极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推进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搞好 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搞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统计、气象、海事、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经济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投入,优化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城镇化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深入实施创业促进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做好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

(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启动失业保险和中心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提升农村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库等8项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货币补贴保障机制。加强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管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搞好政策宣传,严格审查、公示等程序,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和

重点领域,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和承诺制度,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划实施“七个一”工程,加快城乡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城区大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安装识别假劣药品公众查询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搞好重要商品储备,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组织好 中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抓住“三区”建设快速推进的机遇,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奋力赶超先进目标。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确保机构改革中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设立同步办理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依托市长公开电话,整合非应急类服务热线资源,为群众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积极构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四)切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问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坚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各类应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促发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工作落实。

(五)坚持勤俭办事,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严控出国出访考察,大力压减公务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有关政策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逐步建成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和财政资金运用的审计跟进力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面对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面对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

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 潍坊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潍坊市

市长许立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一三六三四”的思路举措,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为化危、以为求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7.8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95元,分别增长10%和8.8%。

(一)扩内需保增长成效明显。坚持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支持企业并举,全力以赴保增长。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三大重点强化科学投入,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58.8亿元,增长23.9%。累计争取四批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410个、资金7.15亿元,省调控资金项目156个、资金19.5亿元。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调度、审计监督,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现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5亿元,增长19.1%。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增长”,通过落实出口退税等税式支出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85.5亿元;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奖励补助金融机构、设立企业贷款“过桥”资金等措施,保证了企业资金链安全。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十大工业及2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5.1%。制定出台企业技改投资导向计划,完成技改投入679.7亿元,增长17%,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潍柴动力荣获省长质量奖。8家企业荣获山东百家领袖品牌称号。大力培育“四大载体”,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61.2亿元,增长14%,成为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支撑。银行业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效益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有4家股份制银行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幅均在23%以上,旅游业“三年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年物流额过50亿元企业达到18家。坚定不移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提高2.26个百分点。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我市被列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入选2009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狠抓对标降耗、行业监管、重点治理等关键措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均超额完成任务。滨海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增产,总产达520.8万吨,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495万亩,标准化畜产品场区发展到500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46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建设农村公路2960公里,解决了750个行政村、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6万户。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北部水网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成片造林50.3万亩,百处林场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了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合筹资标准。兑付各项惠农补贴13.7亿元。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编制重点片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新改扩建玄武街等主干道路10条,改造旧小区6个,整治背街小巷45条;高水平完成了白浪河上游湿地、奥体公园体育场、潍坊学院体育馆、市植物园、安顺广场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加快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建成开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数字潍坊”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90万平方米。“三区”建设全面启动。北部沿海确定了“一个城市轴心,九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框架,新引进项目264个,到位资金228亿元。潍坊森达美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顺利合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胶路、新海路、潍峡路、潍坊至青州快速通道竣工通车,长深高速潍坊段开工建设,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升成效明显,60个重点镇完成村镇建设投资85亿元,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确定了5个领域、26个改革项目、123项改革专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积极推进农村物权资本化,集体林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圆满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及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开展。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101家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家企业首发上市,2家企业转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共募集资金16.2亿元。努力克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影响,完成进出口总额80.8亿美元,降幅逐季收窄。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到账外资6.8亿美元,增长39.8%。风筝会、鲁台会、(青岛)潍坊周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对台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31位。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所有镇街全部建成规范化综合文化站,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基层服务站点254个,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分别达到68%和90%。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创作生产了一批文艺精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文化资产经营公司,5家文艺院团完成改制,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投入445.9亿元,增长91.9%,增幅居全省首位。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展会。

(七)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7.6万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城乡低保标准,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和老工伤待遇实现社会统筹发放。将各类学校在校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7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农村小学每校新进一名英语教师计划,救助贫困学生18万人次。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346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下转A2版)(八)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85项,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院士工作站4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名列全省第一。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面完成了承担的全国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我市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上夺得9枚金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3‰。“平安潍坊”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升。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援藏、援川、援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援安工作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史志、海事、打私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跟进不快。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个别流域长期污染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仍不够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覆盖面还不够广,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投资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胜年、“十二五”规划的运筹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应对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上有新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发展新优势,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着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把扩大消费和科学投入、增加出口结合起来,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努力推动消费增长,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三是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互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拓展性。四是把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振兴结合起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创新性。五是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发展的内在活力,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六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三、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消费、稳定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加大科学投入。把握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主动适应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投入领域上,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民生等六大领域倾斜。在区域上,重点投向北部沿海、各级各类开发区、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和重点小城镇等。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二是抓好建设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加强中央扩内需项目、省调控资金项目的建设管理,把好质量关,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确保不出烂尾工程。抓好项目筛选储备,推进前期工作,搞好项目接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支撑性重点项目。改进招商方式,讲求招商效果,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招商环境,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鲁台会办会方式,努力实现对台招商新突破。

(二)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消费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努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倡导新型消费方式,促进信用消费,引导发展网上消费。大力发展各类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手续,确保各项消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实施“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方便群众消费。加强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和新型业态引进,加快配置社区商业网点,促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深入挖掘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机遇拓展东盟市场。强化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口。支持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利用其全球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贸易摩擦风险。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培植出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和储备。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企业、开发资源,鼓励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推动优势工程企业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和劳务外派。四是提高外贸工作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空港、海港口岸功能后移,以及出口加工、综合保税等功能政策优势,简化企业涉关程序,降低涉关、物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加快各类投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和增幅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争取更多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创新更多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二是搞好土地供应。落实国家最严格的供地政策,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中央、省“点供”计划,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扩大增减挂钩规模。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投入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政府首购或订购创新产品、名牌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和升级步伐。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延长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时限,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着力推进工业由大变强。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利税增长12%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技术高新化、产品高端化的思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十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推进142个省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积极争取省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使用首台(套)重大装备风险补助资金,探索新的技改投入机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目标。新信息产业,重点扶持半导体照明、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光伏发电、风电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产业,重点扶持中成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和硅材料。对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三是推动骨干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链式组合和链条完善为方向,加快实施“85311”工程,力争八大特色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85%以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相互参股,支持大企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四五六工程”,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引进技术人才难等突出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强化基础管理。继续做好优秀管理成果的评定和推广,开展精细化管理试点。重视品牌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

(二)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种养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林业、渔业比重。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巩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水平,力争新认证优质农产品品牌100个以上。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过50亿元龙头企业达到4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争取年交易额过亿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个。二是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水利建设十大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羊口、下营、滨海三大渔港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粮食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承包地合理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年内培训农民1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

(三)着力推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中介组织等金融配套机构建设,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打造金融品牌。深入实施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海港物流园、鲁东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和大企业集团培育,力争年物流额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抓好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休闲健身、家政服务等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搞好线路的整合包装与宣传推介,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与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增强“四大载体”发展活力。建立完善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年内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40项,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30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抓好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营,为企业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启动一批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多形式搭建联合创新平台,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各30家、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抓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研发设备、创新信息共享机制。省级以上开发区孵化器全部建成运营。四是强化智力支撑。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继续实施鸢都学者、拔尖人才、百名技师提升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建设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争取引进、培育更多高端人才。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抓好节能减排。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高耗能企业实行能耗等量置换承诺,把好新上项目关。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实施好37个化学需氧量和48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关停和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35万吨、炼铁能力32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二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整治,确保空气质量及水源地水质安全。推进百项环保重点工作,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和部分流域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试点。继续实施生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抓好百处林场建设,推进水系生态建设,搞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三是科学利用各类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矿产资源。科学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鼓励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使用,启动级差水价、级差排放价试点,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继续做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实现半导体照明全覆盖。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实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加快中国建筑节能城规划建设。推动低碳产品应用,建设低碳示范社区。

五、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抓住全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三区”功能叠加优势,奋力实现重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一)统筹推进“三区”建设。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和落实。加强与省有关规划的衔接,编制完善我市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涉及我市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商务服务中心;滨海区,打造“三区”建设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建设新兴、高端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峡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水生态旅游业;出口加工区,加快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中心;经济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促进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各县市区积极融入“三区”建设,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点突破、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建立与省内沿海各市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对口支援西藏、鄄城、安塞工作,基本完成援建北川任务。

(二)全力突破北部沿海开发。统筹抓好产业聚集、港口发展和新城建设,全年完成投入400亿元以上。一是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推动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物流、新能源、海洋渔业和滨海农牧业等产业聚集发展、提档升级,重点抓好20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潍坊森达美港建成3个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完成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疏港铁路,加快城海城际铁路、潍日高速、滨诸城际铁路、机场迁建等所涉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黄潍、莱潍、东潍输油管线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三是加快打造滨海新城。全面推进滨海区“一城四园”开发,搞好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及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科教创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马来西亚—潍坊滨海产业园规划建设。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完善“六纵两横”水网和沿海防护林体系,搞好白浪河、莱州湾等生态湿地建设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北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加快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启动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提升。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潍高路和潍临路改扩建、宝通街东延、北海路南伸、城区至滨海区东部高等级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继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推进白浪河整治一期工程滨水区域重点板块开发,实施二期工程和下游整治,开工建设湿地体育公园。加快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奥体公园二期和鲁台经贸中心工程。抓好火车站南广场、十笏园等旧城片区改造开发,加快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步伐,逐步推开近郊村改造。建成虞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三是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提升工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提升水气热等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统筹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旧管网改造。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品牌。

(四)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科学统筹小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实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国家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重点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村镇垃圾收运设施,推广“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公路综合整治,改善公路路域环境。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支持重点镇发挥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增强产业优势,打造经济强镇。坚持标准、严格把关,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和淘汰落后项目向小城镇转移。三是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规范完善小城镇投融资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改进考核办法,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四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大力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便民服务新途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改造,建设农房8万户,改造危房1.7万户。抓好节能、生态型农村社区试点。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范围,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贷款范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研究出台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开发、建设、经营的政策。探索实行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户籍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聚集,扩大合村并点试点范围。

(二)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行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资产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企业发展服务体系。

(三)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以县域金融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担保公司。完善市级耕地储备库。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国有资本退转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平等就学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艺院团改革步伐。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县、市区管理体制创新,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探索有利于各级开发区发展、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审批资源集中和行政审批县镇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体系。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在农业、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管理领域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试点。

七、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一)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十大行动”,在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打造一批为民服务品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创新创业、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发挥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所有乡镇(街道)、40%的社区和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农家书屋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加快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发行、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积极发展风筝、年画、奇石等民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抓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争创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办好风筝会、文展会。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点,加快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努力解决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整合市属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山东半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环渤海建设人员培养基地”。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区域。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中央资金支持的3所县级医院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积极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推进缺陷干预工程,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搞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统计、气象、海事、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经济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投入,优化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城镇化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深入实施创业促进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开发更多的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做好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

(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启动失业保险和中心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提升农村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库等8项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三)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货币补贴保障机制。加强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管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搞好政策宣传,严格审查、公示等程序,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实行安全生产诚信和承诺制度,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划实施“七个一”工程,加快城乡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城区大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安装识别假劣药品公众查询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搞好重要商品储备,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认真组织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今年,我们将按照“群众急需解决、财力能够承受、年内基本完成”的原则,在各项工作推进中,突出抓好密切关系民生的10件实事的落实:

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左右。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中心城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城乡低保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③“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④完成938所中小学校舍新建、改建和加固任务。⑤改造提升900所村卫生室服务能力。⑥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15元以上。⑦投资1.3亿元,解决420个行政村、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⑨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3.5万户,大型沼气工程8处以上。⑩政府补贴1300万元,中心城区新购绿色环保公交车100台。

九、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责任意识,奋力抢抓机遇。适应新一轮区域竞争和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公务员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时刻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研判形势,科学审视工作,精心谋划发展,创造性地落实好市委“一三**一”的思路举措。认真总结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抓住“三区”建设快速推进的机遇,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奋力赶超先进目标。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确保机构改革中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设立同步办理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依托市长公开电话,整合非应急类服务热线资源,为群众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积极构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四)切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问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坚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各类应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促发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工作落实。

(五)坚持勤俭办事,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严控出国出访考察,大力压减公务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有关政策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逐步建成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和财政资金运用的审计跟进力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面对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面对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潍坊学习体会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数学组:刘靖

11月23日至27日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中心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山东潍坊)举办的第五期全国中小学语数外学科“种子名师培养工程”培训学习,观摩了潍坊五中精彩的数学课,聆听了专家的报告,确实让我受益匪浅。而潍坊五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整洁雅致的校园环境和师生的丰富内涵也着实令人为之折服。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不管是教学的有效,还是课堂的高效,都处处体现着课堂的和谐。和谐指的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之意。和谐的课堂,指教与学的过程是适当的、协调的、匀称的。只有建构起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而这样的教学也才真正是有效的。

一、“保险单”——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的过程,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多向互动,在互动中完成对这些错误资源的判断、甄别、提炼、建构。基于此,教师可以送给学生一份“保险单”: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

有了“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这张“保险单”,学生在错中发现闪光点,在错中不断成长。他们不用害怕因为说错而被老师、同学嘲笑,他们亲历整个辩错的过程,主动去建构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益的。

二、“自由天”——课堂是你展示自我的舞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学生才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1.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去体验、探索、感悟、尽情地展示自我。别“告诉”他,他可能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跟着教师设计的意图去“探索”的操作工,而是自主的探究者。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学习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催化学生生成课堂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一颗美丽的流星?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会还你一个精彩的课堂。我们不仅要把“温室中的花儿”搬到户外,而且还要一路欣赏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三、“通行证”——发言的大门向你敞开着

1.在“问”中认识数学。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让学生主动发现问

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在“说”中交流数学

这里的“说”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中,体验思考的过程,分享智慧的快乐,共同建构知识网络。教育专家卢志文指出:“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因此高效的课堂一定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热烈、和谐、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数学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样的课堂不也正诠释了我们理想课堂的真谛吗?

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灵动的、充满创造的性的课堂;让自己的教学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一种责任。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5日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

一、关于社会建设

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各级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可以与与毛中特生态文明建设考点相结合,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生态文明建设将是2015年考研政治命题的重点。

三、关于外交国防建设

狠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日常战备和边防海防空防管控。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鱼水情谊,使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关于外交国防建设的表述可以与与毛中特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国关系)相结合,非常容易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

四、关于祖国统一建设

我国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关于祖国统一建设的表述可以与毛中特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形势与政策相结合,非常容易命制选择题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据此回答1—3题。

1.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

①背离全球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② 有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③符合世贸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④认识到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

2.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优化进出口

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④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3.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必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贸易保护主义:

A.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B.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选择

C.保护了各国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D.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据此回答4—5题。

4.之所以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这是因为: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互相决定D.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5.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财政收入状况D.通货膨胀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据此回答6—7题。

6.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保证粮食安全:

①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要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意识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采取了扶农惠农措施。对扶农惠农措施理解正确的是,必须:

A.保障粮食生产要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只要进行财政补贴就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C.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中央财政下拨补贴资金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现象,启示政府必须:

①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加强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③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做到扩大内需和节能减排有机结合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

9.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这就需要我国:

①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海外经济利润②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③扶持新能源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1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经济学依据是:

A.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B.粮食价格是由国家规定的C.我国的粮食生产供不应求D.价格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参考答案:

1.D2.B3.D4.D5.B6.D7.D8.D9.C10.B

下载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潍坊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

    政府工作报告是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

    潍坊地理知识

    潍坊地理考点知识梳理 一、位置:1、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北临莱州湾 二、居民:2、以农业人口为主,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满族 3、人口稠密地区弥河沿岸、潍河沿岸、胶济铁......

    潍坊劳动合同

    潍坊劳动合同 潍坊劳动合同1 甲方(用人单位)名 称:经 营 地 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乙方(劳动者) 姓 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现住址: 邮编:潍 坊 市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局 制......

    潍坊学习心得

    金融专员学习心得由于最近两个月分期客户拒单较多,区域经理特地安排了我去潍坊跟经验丰富的范玉华(潍坊玄武DFC)请教学习,非常感谢金融区域经理、陈总和其他领导的支持,是你们给......

    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30日在密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密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赵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新都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3日在成都市新都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王翼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

    丹东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丹东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丹东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石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

    梁子湖区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5篇]

    区 六 届 人 大 五次会议文件(十八) 政 府 工 作 报 告(征求意见稿) ——2010年3月 日在梁子湖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区长 闫英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