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访红领巾的故事
寻访红领巾的故事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星星和火炬燃烧在队旗上,引导着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前进.中国共产党继承苏联的传统,所以我国的少先队也带光荣的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代表,是庄严.胸前能佩带上它是我们的骄傲.我和红领巾之间,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印证着我的成长历程„„
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爷爷倾情讲述:
有一种颜色,它能50年飘扬在心中不褪色,那是红领巾的颜色。
有一种光荣,让人50年后想起还激动不已,那是戴上红领巾的光荣。
有一种真情,它能50年在心中不变,那是对红领巾的真挚感情。
每次在街上或荧屏里,看到笑容灿烂、红领巾在胸前飘扬的孩子,心里就激动不已——这不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吗?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中的一员,我是多么自豪!记得入队前那个夜晚,窗外繁星闪烁,我久久无法入睡,耳边一直回响着老师的话:“明天你们将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要珍惜!新中国需要大量人才来保卫她、建设她.你们要好好学习啊!”
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我们握拳宣誓:“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然后学唱队歌.今年,我也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我们五年级的同学排队到一年级的小朋友面前给他们带红领巾.我一边戴着,心里一边念念有词:左尖搭右尖,右尖绕一圈;从上穿到下,圈里抽出尖.系好红领巾了,我摸着小女孩暖暖的手教她敬礼,小女孩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红领巾,像在说什么,我却幼稚的想:我要天天来给她系红领巾.
第二篇:红领巾寻访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人生
射阳县实验小学童心电视台
寻访对象
姜德明,男,1954年1月出生,江苏射阳人,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姜德明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倾情关注食品安全、倡导绿色消费,在不幸患骨癌高位截肢、肺切除后,仍自强不息,将全部身心献给了绿色蔬菜推广事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从2001年起,他连续6年第一个领衔提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立法进程,他深入调研,锲而不舍,最终赢得《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为稳定和加强全国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他连续多年提交议案和建议,至今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经费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寻访纪实
听说他的名字和事迹很久了,一心想认识一下这位射阳的传奇人物,今天我终于有幸来到了他所住的小区,同行的还有我们实验小学童心电视台的小记者们。
首先见到的是姜德明的妻子,一位贤惠、纯朴的南方女子,这并不让我感到奇怪:一个高位截肢的人,出远门肯定要有人照顾,何况
他还是一位癌症转移病人。想像中他应是羸弱的身体,从眼神到嘴角都流露出坚定不移。然而见到姜德明却让我吃惊:拄着双拐的他有着健壮的身躯,脸上挂着宁静、安然的笑容,细长的眼中满是探究与平和,仿佛生命之火在他身上从来就是这样,虽不似烈焰,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而不曾似风中之烛。他的裤管虽然空荡荡地飘拂着,行动却出人意料地敏捷。
他说:“我的责任是高效农业科技推广,田间地头经常去,早就练出了拄拐行走在乡间小路、泥泞田间的本事,更何况我还要经常伏下身来,教农民们栽培、种植。”那种对工作的热诚与对病魔的洒脱让人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只是我情不自禁地在想,谁知在这平和与洒脱背后,他的付出有多少?又如何衡量呢?
在聊天中,他向我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田间的新绿,丰产的果实,棉苞的洁白,油菜花的娇黄……笑声朗朗,脸上一片阳光灿烂,仿佛病魔的阴影从不曾笼罩在他的身上。
姜德明继续说:“我曾在1990年因骨癌高位截肢,医生宣布我的生命最多不过6个月;在1994年我又因癌症肺转移而切除了中肺叶;曾经接受过16次化疗……”我不知在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下他是如何顽强地争斗的,也不知他是如何在这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与争斗中变得平静与傲视病魔的,只知他的生命因崇高的理想和顽强的努力使黄
海之滨的家乡变为一片新绿而鼓荡成一面旗帜,在他20年的农技推广历程中,完成农业试验课题30余项,主编出版了56万字的农业科技专著,研究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30余项,先后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姜德明倾力推广的众多农业科技项目中,其中一项便是山药,包括山药的种植、加工。姜德明说:“这不仅因我们射阳是山药的高产区,还因我的身体恢复得益于山药,而我潜心山药研究,正是由于幼时妹妹的一场大病引起的。”
他的妹妹在幼时,曾患严重的肾病,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家中根本没有能力为妹妹治病,唯一的口粮便是为数不多的山药。在他的记忆中,这仅有的山药首先给了病中的妹妹。没想到,山药却治好了妹妹的病,而且“身体棒棒的,至今未复发”。成年后的姜德明总惦记着妹妹病愈的原因,便开始了对山药的研究。他还认为,他在罹患癌症之后仍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除了及时的治疗,顽强的意志之外,也得益于山药。因为他从患病后便开始“每天吃山药,至今不断”。他并且愿意将他对山药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供更多的人参考。
当我们提到他当人大代表是的提案和他所推广的绿色蔬菜时,他骄傲地、动情地说道:“我已经是10年全国人大代表,在我的深入调研下,提出的议案,促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最终出台。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次癌症高位截肢,我有职责和义务推广绿色蔬菜,我将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农民朋友参与绿色蔬菜生产,力求更多的消费者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让
百姓能找得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蔬菜,这是我今生最大的追求。”
悠悠代表情,拳拳爱国意;平凡的人民,伟大的人生。姜德明对国家、对人民特有的那份深情,令所有的人感动。
小记者寻访心语
刘凡舒:姜爷爷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学生学习。
唐佳驰:看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无公害蔬菜培育基地,真心地佩服姜爷爷,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的精神太伟大了。
张
咲:把自己放在地平线上,从平凡做起。”姜爷爷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成长成伟大的人。我一定要学习姜爷爷,从小事做起,做最好的自己!
葛
涛:姜爷爷给我印象很深,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奋发努力,工作在最基层,而基层的地方是最能锻炼人的。我们少先队员要学姜爷爷精神,争当四好少年!
路
议:姜爷爷不但从基础为人民服务,而且还从理论的高度,从立法的层面,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是我们射阳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
戴允尧:一个残疾人,却身残志不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应该向姜爷爷学习,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学好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 周洋洋)
第三篇:红领巾寻访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少先队活动是“《启航作家梦》红领巾寻访本土作家吴万群”
一、活动背景、主题
吴万群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响水人,他立足本地实际,推动文学精品创作,为展示地方风情,繁荣本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努力。通过这一活动,使少先队员在寻访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传承美德。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了“红领巾寻访最美江苏人” 的活动。
二、准备
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指导队员们从《灌河潮》和《响商》中了解吴爷爷,在网络上关注吴爷爷,并通过读书、收集资料、寻访等形式,了解吴爷爷,学习吴爷爷身上的优秀品质。
10月8日这一天,少先队们举着队旗,带着问题一路欢笑向吴爷爷家进发。
三、过程:
走进古朴古香的四合院,少先队员们立刻将等候在那里的吴爷爷围了起来,连声问好。吴爷爷热情地回应他们,一路欢笑来到客厅,少先队员们立刻被朱文泉将军那苍劲有力的书法“响商”两个字吸引,走进书房,浓浓的书香气息让少先队员沉醉。通过参观这一形式为少先队员树立了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一张张鲜红的证书,一只只闪闪的奖杯让少先队员赞叹不已。少先队员代表为吴爷爷佩戴上了红领巾。亲切简短的问候拉近了少先队员们和吴爷爷之间的距离,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向吴爷爷提问:“您有哪些兴趣爱好?”“您都已经是名人了为什么还住在响水啊?”“您能告诉我们您写作有什么秘绝吗?”。。。。吴爷爷微笑着答到:我是土生土长的响水人,你要问我写作的秘绝,只有勤奋,才能让我有能力更好地宣传家乡,你们也要从现在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家乡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爷爷的谆谆教导在少先队员们的心中种下了传承名人美德,树立远大理想的种子。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吴老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书籍送给少先队员们,并合影留念。
四、反思
由于活动前作了精心准备,少先队员们对本次寻访活动兴致高昴。因此,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队员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探究能力逐步增强,并体会到合作、互助提的乐趣。从“寻访名人”、活动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爱国、爱家乡、敬业、明理、诚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第四篇:红领巾寻访日记[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使者” ——85岁老党员任前海寻访记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小记者团
寻访对象:
他,虽然早过了退休年龄,可仍旧每天忙碌着,栽花、种草,浇水、施肥„„村里的公路修到哪儿,他就绿化美化到哪儿,不图名利、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八年如一日,自费绿化带8000多米,使许庄的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环境变得更美,他的先进事迹曾经被《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他就是姜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使者”——85岁的老党员任前海。
寻访纪实:
阳春三月,我们满怀激情地向许庄村走去。刚进入村庄,就看见一排柔弱的杨柳在晨风中轻轻飘荡,娇嫩的新叶强烈地显示着这是怎样的季节。还有许多树苗,有的刚发出一片新叶,有的正在孕育,有的还无法判断是否成活,也许还在两界的边沿挣扎。树下正开着花,红的、紫的、白的,而这一切是发生在公路两侧,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旁边有一位老人正在浇水,施肥,我们走近了他,他冲我们笑笑。
老人告诉我们,他叫任前海,今年85岁,他说,他要一直种下去,只要看见树活了,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我问:“这是村里交给你的任务吗?”他笑着摇摇头,说是自愿的。我们又问:“您做这一切有报酬吗?”老人很奇怪我的问题,说:“我给家乡种树种花要什么钱?”我说:“老爷爷,您已经80多岁了,该是儿孙满堂享福的时候了,每天还要干这么重的活是为了什么?不觉得累吗?”老人又笑笑,说:“睡一觉就好了,要给后人留点东西心里才踏实。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优美的环境,我也要给后人留点东西。”老人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植树造林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投入产出并不在意,能在植树中把身体练硬朗就是最大的收获。
与老人交谈完之后,老人很平静地继续干他的活,而我们的心却不能平静,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老人种下的仅仅是一棵棵树一枝枝花吗?不是,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朽的奉献精神。我庆幸自己不仅看到了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更看到了它的灵魂。老人说,再过几年,他种的树长大了,更茂盛了,这里就更好看了。是的,那时的许庄村将掩映在绿树和鲜花之中,那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栖居之地啊!
小记者寻访心语:
张志宇:一颗爱心献给环保,一滴滴汗水换来捷报。你看——水更清,天更蓝,大地回春,春光灿烂。你听——树林里笑声赞,大小动物喜开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像任前海老爷爷这样植树造林,播种绿色,关心家乡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空间会更洁净,我们的地球妈妈会更年轻、更健康!
吴晨薪: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每一个地球的孩子都应该关心地球妈妈的生命。让我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对社会负责!对地球负责!让我们共创一个绿色的家园!
仇思雨:一种默默的奉献,播种绿色的种子;一份执着的追求,建设绿色的家园;一份辛勤的耕耘,收获绿色的希望;一腔赤诚的向往,让绿色充满人间。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方子昕:我们为拥有绿色而欢歌,我们要为保护绿色而擂响震天的锣鼓。人世间只要充满情,就会充满爱。这样一位环保人,他对播种绿色有着一种特别的爱,有着一种不懈的情结。
李嘉奕:绿色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绿色的人间是一个满怀希冀的人间,我们憧憬绿色,我们播种绿色。为了地球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我们共同播种生态文明,共建生态家园。让我们齐心协力携起手来,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绿色家园!
第五篇:红领巾寻访抗战足迹
曾经枪林弹雨 今显英模风范
——寻访战斗英模徐良宝
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朝阳”小记者团
【寻访对象】
徐良宝,中共党员,1929年9月出生,194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在苏中如皋——海安战斗中英勇作战,在枪林弹雨中奋力突击,为了掩护战友,被一颗炮弹击中,失去左腿,险些牺牲,为此荣立三等战功。1951年徐良宝同志因残复员回家,继续为党为人民奉献力量,为国家效力。先后担任常灶村村支书、常灶村辅导员、沈灶乡酱菜厂厂长等职务。革命生涯45年,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承受过政治考验,先后被表彰为东台市优秀党员,当选过市人大代表。曾经经历过枪林弹雨,现今在南沈灶镇常灶敬老院颐养天年。
【寻访纪实】
4月26日下午,我们南沈灶镇小学“朝阳”小记者团的10名成员跟着少先大队辅导员前往常灶敬老院采访战斗英模徐良宝。一路上,小记者们有的在猜想徐老长什么样子,有的急不可耐地想听听徐老的战斗故事,所以我们一路上是全速前进。
走进敬老院大门,就遇到了徐老,只见86岁高龄的徐老白发苍苍,脸色黝黑,身材高大魁梧,上身穿一件浅灰汗衫,外罩一件深蓝中山装,虽然洗得已经掉了色,但是很干净。左腿裤管空荡荡的,绾成一个结。他双手拄着拐杖,微笑站在门前,像一棵饱经风霜的松树。
我们连忙向徐老问好,然后将徐老扶进屋内坐好。我们的采访也就开始了。我首先提问:“徐老,您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在您的红色生涯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徐老清了清嗓子,向我们娓娓地讲述起他的红色故事。他1947年入伍,当时他只有18岁。编入苏中四分区盐城九分区某交通连。短短的两年军人生涯中,他跟随着交通连运输衣服、弹药等物资,转移干部、伤员,每一次都是在敌人的封锁、夹击中冒险完成任务。他们交通连与敌人正面作战不多,在如皋地区打了三次胜仗,就这三次胜仗引来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徐老所在的九乡大队在如皋一带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战斗非常惨烈,我军伤亡惨重,一颗炮弹呼啸着
从天空降落,徐良宝同志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他猛地扑倒在战友的身上,自己被炮弹炸断了左腿,浑身上下十三处被弹片炸伤,有的弹片深深地嵌入了骨肉里,当即昏死过去。后来他被安排在附件的老百姓家里养伤,医治三个多月才捡回一条命。
老人那惊心动魄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低着头记录着,不敢抬头看一看已经86岁高龄的英雄。我们无法想象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枪林弹雨中辗转拼搏,挥洒热血,那残酷的战争画面和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形象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中交替浮现,我们的耳边仿佛听到了炮火的隆隆声,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位年轻的英雄拖着一只断腿,浑身鲜血,仍然抱着机枪怒扫敌军的悲壮画面„„
1951年,徐老复员回家,先后担任了村支书、辅导员、厂长等职务,继续为国家效力。革命生涯45年,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承受过政治考验,先后被表彰为东台市优秀党员,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讲完了自己的经历,徐老感慨地说:“有多少战友为国捐躯,至今不知姓名,他们的家人也无从查证,无法享受国家的优厚待遇,相对无数的英烈和无名英雄,我是幸运的,我很满足。我首先要感谢党对我们这些伤残军人的优惠政策,使我们生活无忧,安享晚年,我不会对党和国家提什么要求,作为党员,我可以为国家献出生命,再一个就是要祝愿党领导的祖国更加强大!”
徐老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他的淡然,他的质朴,令我们肃然起敬。
轮到周雨欣提问了,她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说话都有点结巴了:“徐老,您为了新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少先队员应当以您为榜样,学习您英勇顽强的精神。您对我们少先队员有什么希望要求?”
徐老笑了,对大家说:“孩子们哪,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一千倍,一万倍!你们一定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多学本领,将来有好的前途,为祖宗争光,为家乡争光,为国家争光啊!”徐老的话和老师常常告诫我们的话并没有两样,奇怪的是我们却觉得特别入耳,特别信服,不由得连连点头。
“作为党员,我可以为国家献出生命,现在我更不会对党和国家提什么要求,我只愿国家更强大!”铿锵话语,显现出一位曾经枪林弹雨,今显英模风范的战斗英模的崇高境界。徐老,我们向您致敬!
【寻访心语】
周雨欣:返校时,我脑海里还不时浮现出英烈们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情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英雄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王宇博:我会牢记徐老英雄的话,好好学习,好好成长,长成一棵大树,装点我的家乡,美化我的祖国!
叶 颖:采访结束后,我面对徐老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队礼。现在,我还想衷心地对徐老说:“祝您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崔王蓉:采访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理解老师说的“江苏精神”,现在我有点懂了,我从徐老的身上看到了勇敢、坚强、奋进、质朴、善良„„我也要做一个优秀的江苏人!
(辅导员: 邓吉平吴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