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概要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副 标 题:
学 生 姓 名: 所在系、专业: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日 期: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
朱冉 船舶工程系舾装
102班 刘文明 2013年4月 摘要
摘 要
随着人类的发展,陆地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急需对海洋资源大量索取,以船为媒介的人类文明发展工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国际上,特别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航运界防止船舶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发展趋向,探讨绿色(环保)船舶的概念和设计建造要求。
关键词:绿色船舶 有害材料 压载水有害水生物 油污染 空气污染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ppear serious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the great many requests for ocean resources, in order to ship for medium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ools, play the role of continuity.The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to transport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green(environmentally friendly)shipping and build and design requirements.Keywords: green ship,harm fulm aterials,harm fulaquatic organism s in ballastwater,oilpollution,air pollution 前言
前言
自上世纪6O年代开始,海洋环境的保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国际航运的日益繁荣,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IMO近几年更是不断推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强制性公约、规则的形式来加强对海洋环境乃至大气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国际 非政府组织、行业组织等也不断推出新的行业标准,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酝酿着更为严格的区域性标准,这些对环保要求的大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船舶的设计和建造理念,决定着船舶市场竞争力。因此船舶环保技术 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占领航运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绿色船舶或 者环保船舶概念应运而生。本文将主要从IMO要求对绿色船舶技术影响的发展趋势,来探讨绿色船舶的建造材料、结构布置和设备配备要求。船舶建造过程中对环境和人员的保护,属于船舶的绿色制造工艺,是另外一个环保方面,本文暂不考虑。目录
目 录
摘要………………………………………………………………………………I 前言………………………………………………………………………………II 1.绿色船舶概念…………………………………………………………………1 1.1绿色船舶的功能 1.2绿色船舶的先机 2.绿色船舶的防污染要求
2.1 IMO防污染要求现状 ……………………………………………………2 2.1.1 油类污染………………………………………………………………2
2.1.2 空气污染………………………………………………………………2.1.3 压载水有害水生物污染………………………………………………3
2.1.4 船舶拆解污染…………………………………………………………3
3.IMO环保要求最新动态
3.1.1油类污染…………………………………………………………………4 3.1.2 空气污染………………………………………………………………5 3.1.3压载水处理技术…………………………………………………………7 4.绿色船舶的设计思想
4.1为船舶及其设备选用绿色材料……………………………………………9 4.2船舶构造及系统布置的“绿色设计”……………………………………9 4.2.1燃油舱保护……………………………………………………………9 4.2.2船舶机舱底水系统的布置设计…………………………………………9 4.3防污染设备配置………………………………………………………………9 5.小结
致谢 …………………………………………………………………………………15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 ……………………………………………………………………………………17
III 8
1.绿色船舶概念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将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船舶减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业界对绿色船舶充满期待。那么,绿色船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绿色船舶能带给我们哪些变化?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绿色船舶是从设计、建造、营运到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应用绿色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体现在船舶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绿色要素。”--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所长杨忠民介绍。
何谓绿色船舶,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定义,但根据对船舶的各个方面的环保要求,绿色船舶实际上是指船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从设计到报废拆解,从摇篮到坟墓),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防污染设备及无害建造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及设备的事故或损坏发生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率,提高建造材料回收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迄今为止,IMO已经制定了三个关于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国际防污染公约:防止船舶造成污染(MARPOL)公约、压载水(BWM)公约和有害防污底(AFS)公约,目前正在制定第四个防污染公约:拆船公约。从各个方面对船舶可能造成的油污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污染、压载水有害水生物污染、有害防污底污染以及船舶拆解过程所造成的各种污染进行控制。正是这些相关方面的强制性防污染要求,促进了绿色船舶设计、建造和操作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1.1绿色船舶的功能
“绿色船舶”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保护全球环境、推动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良性发展的作用。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使得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空气污染为例,国际海事组织专家组的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全球航运业CO2排放量为11亿吨,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4亿吨。而这还仅仅是航运业污染环境所表现的一个方面。
针对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对MARPOL公约重新审视梳理,先后对防油污标准、空气污染NOX、SOX 排放标准等进行了修订,又陆续通过了压载水公约、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当前的重心又转移到控制CO2的排放上。IMO近年来工作重心的转变,也是它从环保标准向绿色标准转变的历程,从契合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陆续完善以实现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要求为目标的标准,这些标准将是构成未来“绿色船舶”标准体系的基础。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
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IMO相关标准的出台,引导着全球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船舶已是全球的选择。另外,从行业、企业进行能源管理的需求出发,绿色船舶也是其实施能源目标的重要手段。“绿色”标志作为船舶的绿色身份证,是造船和航运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公众认可,开展绿色营销的主要保证。
1.2绿色船舶的先机
节能环保的热潮席卷着航运业和造船业,绿色船舶标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新一轮国际标准权益竞争的焦点。“虽然目前尚没有完整明确的国际性‘绿色船舶’标准,但欧美、日本等国家已在国内立法方面有所行动,并可能提前单边实施,从以前防污染要求来看,海运界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并不乏先例,如美国的90油污法案。
如今,许多国家都以非常热衷而积极的态度发展绿色船舶。欧盟于2009年1月22日发布“2018年前欧盟海运政策目标及建议案”,以促进安全、保安、清洁、高效的航运业,欧洲航运及相关海上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其整个海上运输系统如何面对21世纪挑战,成为此战略计划的核心部分;英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推出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方案,认为是航运业有效的减排方式;丹麦设立“未来绿色船舶”项目通过使用现有技术实现船舶减排,该项目旨在对NOx和SOx减排达到90%、CO2减排达到30%;日本确定的目标是,到2011年将把新造船CO2排放减少30%。
应环境保护需求而诞生的绿色船舶,因贴上了“绿色”的标签,必将更多地得到国际社会及公众的认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具有“绿色”标志的船舶,可优先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欧美等繁忙港口;港口国监控对具有“绿色”标志的船舶实施“信任”措施;保险机构对于“绿色”标志船舶实施低保费率;各国金融机构对于“绿色”标志船舶建造计划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等等。
对于船舶、航运业及相关企业来说,谁先实施“绿色”标准,谁就能抢占先机。
绿色船舶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已意识到绿色船舶是未来世界造船业、航运业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正积极组织国内有关部门研究开发绿色船舶及相关技术。作为大系统产品的船舶来说,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船舶不可能仅通过某一方面的新技术来达到环保或节能的效果,而需要通过不同的切入点采用“绿色技术”,这就意味着绿色船舶的认定标准可能千差万别,这也是我国绿色船舶系统标准相对于其他“绿色产品”(如绿色家电、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等)而言,出台较晚的原因。
如图(1)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7.6万吨散货 10
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7.6万吨散货船“TigerEast”号离开码头,交付给香港船东。这艘船是山船重工应用大量环保技术建造的“绿色”散货船,也是我国制造的第一艘“绿色”散货船。
据了解,该船机舱选用新型电喷式主机,可有效降低油耗;采用螺旋桨消涡鳍、压载水处理装置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和船舶携带压载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保性能突出。船舶总长225米,型宽32.26米,型深19.6米,设计吃水12.2米,航速14.5节,载重7.6万吨。
2.绿色船舶的防污染要求
2.1 lMO防污染要求现状
根据IMO已经通过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国际防污染公约和其他防污染议题的讨论情况,可以将目前船舶的防污染热点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
2.1.1油类污染
早在1993年油船 的设计开始运用双壳保护直至今日,并加快对单壳油船的淘汰或改造。随着燃油作业及事故中导致的泄漏引发的污染程度越来越大,IMO新增对船舶燃油舱的保护要求,船舶燃油舱也应给予双壳双底保护。大型油船的货泵舱发生底部破损的几率虽然很小,但从环境友好和降低事故性溢油角度,亦提出双层底保护要求。
2.1.2空气污染
来自船舶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来自船舶柴油机、焚烧炉、锅炉等排出的废气、消防系统及制 冷 系统的消耗 臭氧介质 以及油船和化学品船释放 的液体货物蒸气。目前对船舶废气控制 目标为: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消耗臭氧物质(CFCs,Halon)、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燃油质量和船上焚烧作业。虽然船舶废气排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比例很小,但空气污染问题却是当前海事界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对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控制措施的争执达到白热化程度。
2.1.3 压载水有害水生物污染
IMO对控制船舶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污染的方法,除了预防性措施外,主要有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
两种管理措施 :压载水置换,该措施目前被定为过渡措施 ;压载水处理,该措施是最终目标。为达到压载水处理标准,需要相应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而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相关技术的可利用性仍然是目前压载水公约达到生效条件的技术瓶颈问题。
2.1.4 船舶拆解污染
对船舶拆解作业过程中对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各种液态、固体或气态废弃物的控制和处理是船舶拆解作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为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各种安全和污染问题,要求新造船舶自初始设计、建造以及营运维护过程中,应禁 止使用有害材料,并避免 或减少使用潜在有害材料,设计应安全并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置。IMO环保要求最新动态
3.1.1 油类污染
油类污染一致是海事界最受关注的污染之一,对油类污染已经到了 “零容忍度”的程度。目前在IMO内部对防止油类污染的审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1)船舶海上过驳油类 :船舶在海上过驳油类作业中时常发生泄漏,控制海上油类过驳溢油正成为防止油污染的另一热点之一 ;
2)机舱舱底油污水排放 :船舶机舱舱底污油水排放是船舶在正常营运过程中对海洋环境造成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滤油设备的性能标准已经很大程度 提高了,但传统 的机舱和舱底水系统布置仍难免导致船舶无法始终符合公约要求。因此,新的设计概念被提出,即 “综合舱底 水处理系统”(IBTS),从源头上控制含油污水的产生,将油类的残余物和清洁水的泄漏分开收集,避免油类和清洁水的混合,从而减少了含油污水的量。同时,为避免过多的含 油污水进入滤油设备,减轻滤油设备的工作负荷,机舱污水井 的含油污水首先被驳到预处理柜,部分油水在此得到分离,降低了驳到舱底水储存柜和滤油设备的含油污水的浓度。是否将这一概念成为强制性要求,IMO正在予以审议。
3.1.2 空气污染
IMO正在致力于对现行有效的MARPOL附则 VI进行全面修订,将极大提高 目前的相关标准,并考虑增加对现有柴油机NOx排放 的控制,对颗粒 物质(PM)进行控制。降低柴油机NOx排放量的技术有几种,目前认为最 有前景 的技术 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将柴油机的排放从目前的水平再降低80%~ 90%。减少SOx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硫含量低的燃油,否则使用SOx废气后处理系统将燃油设备或系统产生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IMO在船舶空气污染方面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受到全世界关注的C02等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控制措施的制定。目前认为减少C02温室气体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燃油消耗,或使用替代能源。
如图(2)新型环保柴油机 12 3.1.3压载水处理技术
尽管IMO没有限制处理压载水的技术方法,但 是对于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则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其目的是逐渐限制和淘汰使用可能产生 “二次污染”的化学处理方法。绿色船舶的设计思路
从 国际上 对船舶的各种防污染规定,可以将绿色船舶 的相关技术归纳为船舶建造材料包括设备材料 和使用介质的选用、船舶结构布置以及防污染设备的配备三个方面。
4.1 为船舶及其设备选用绿色材料
材料的环保特性对船舶的绿色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对船舶安全和营运效率不构成影响的前提下,在船舶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中应最少地使用有害材料,尽可能减少待拆船舶的环境和安全风险问题。如图(3)绿色选材特质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
选材主要遵守如下原则 :
1)最大程度减少新船及其设备在建造过程中 使用有害物质 : 尽可能使用 能安全环保 和可回收的材料,以及最大程度减少使用已知的对健康 和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禁止选用国际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的物质,比如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及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 》中规定的有害物质。2)设计应便于拆解及清除有害物质: 在不影响船舶安全和运营效率的情况下,船 舶设计者和建造者应在船舶设计和建造 阶段考虑到船舶的最终处置,包括:
一 便于船舶拆解的结构设计;
一 便于拆船时有害物质清除的设备设计;
一 限制使用难以分解的材料;
一 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建议的最佳拆船方法以及清除各类材料的建议措施的技术文件。
4.2 船舶构造及 系统布置的 “绿色设计” 4.2.1 燃油舱保护
为防止船舶 自用燃油所带来的污染,燃油舱 也应用双壳双底保护。对于大型油船的设计,燃油舱常规的布置一般位于机器处所和货油舱(包括污油水舱)之间,用于油船的货物区域与机器处所的分隔。燃油舱如果设计成双壳双底布置,则更多的被下图结构布置 如图(4)所代替。14
有利于压载水更换和沉积物清除的设计
压载水更换方法是 目前船舶能够安全有效的 管理船上压载水的唯一有效途径,新建船舶应最 大限度地减少沉积物的积聚,并为沉积物的清除 和取样提供安全通道。设计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便于压载水更换的设计
一 尽可能使压载水更能在各种海况下进行 ;
一 在压载水更换作业的任一阶段,保持最小 船首吃水 以及驾驶室可视范围符合公约规定 ;
一 压载水更换系统的设计应利于将来符合公约D一2条的规定,最大限度减少安装设备殷备改装以及进行干坞/热工作业的需要。为将来能达到 D一2标准,应考虑可能需要补充的设备和管道,并留有足够的处所 ;
一 压载水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港口国检查时所需的取样布置。2)减少沉积物积聚的设计
压载水舱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应避免沉积物在压载水舱的积聚。在设计压载水舱时,应 :
一 尽可能避免水平表面 ;
一 纵骨如设有面板扶强材,应考虑将扶材设在水平表面之下,以利于泄水 ; 一 如要求设有水平纵桁或横桁,尤其是如将水平纵桁用作过道而设有挡趾边板时,泄水孔应 尽可能大,以在舱内水平下降时促使水从这些地方迅速流开 ; 一 如内部构件与舱壁对接,其安装应防止形成死水坑或沉积阱;
一 管路系统的设计应使舱内压载水在排放时扰动尽可能强烈,使沉积物重新悬浮。让水流使 沉积物重新悬浮的设计,应尽量不依靠人工干预。
4.2.2 船舶机舱舱底水系统布置设计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机舱舱底含油污水的产生,避免油类和清洁水的混合,并减轻滤油设备的工作负荷,船舶机器处所的布置应尽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 1)设置相互分隔的集油槽和集水槽,将泄漏 油类收集到油渣柜,干净的泄漏水收集到清洁水柜。
2)清洁水放残柜排放布置应和含油污水系统分开,清洁水柜里的水直接排到舷外;
3)设置预处理单元,将机舱污水阱中的含油舱底水先驳至预处理单元,通过重力预先进行油 /Tk分离,再将预处理过的舱底污油水驳至舱底水储存柜; 4)舱底水储存柜里的污水最好由专用的泵打到滤油设备,以避免和未经预处理的污水混合 ;
5)设置废油柜,专门接收废弃的油类。绿色船舶技术发展趋势
4.3 防污染设备配备
为控制船舶在 日常作业过程中必须的各种排 放操作带来的污染,防污染设备发挥着很大的作 用。用于机舱舱底 污油水处理 的滤油设备、用于 生活污水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垃圾等废气 物处理的焚烧炉、控NVOC~放的船上VOC收集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等的高性能标准,都体现了船舶在环保方面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绿色船舶不是配备的设备越多越好,而是从各方面能最经济有效和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 和 控制各种污染。例如,减少船舶SOx排放量的最有 效途径是使用低硫含量的燃油或使用替代燃料,如果安装SOx废气清洁系统则会增加船舶的操作和 额外的设备维护,而且该系统本身产生的洗涤废 水也是另一种污染物,仍然需要控制。因此安装 SOx废气清洁系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减少船舶柴 油机废气排放的另一个途径是船舶在靠岸时,使 用岸 电系统供 电。船舶灰水如洗衣水、淋浴水、厨房水等,俗称 “灰 水”,不属于IMO公约约束 的生活污水范畴,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一些干货船的货舱洗舱水,也会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这些尚没有纳人IMO公约强制性要求的潜在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绿色船舶是需要将船舶产 生 的所有有污染风险和潜在风险的污染物给予必要的控制和管理。船舶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正在被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小结
绿色船舶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已意识到绿色船舶是未来世界造船业、航运业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正积极组织国内有关部门研究开发绿色船舶及相关技术。作为大系统产品的船舶来说,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船舶不可能仅通过某一方面的新技术来达到环保或节能的效果,而需要通过不同的切入点采用“绿色技术”,从而达到技术科技领先的造船大国。
“绿色船舶” 的设计和建造在未来国际航运界将起着主导作用,也是我国在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倡导下的必然趋势。IMO防污染公约的制定和修订态势是国际海事界对未来船舶环保标准的指示器,决定着绿色船舶技术发展方向。致
谢
致 谢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期间经历了许多。反复的修改,查资料有太多的感慨。接到写作论文的通知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中间又因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论文而感到十分彷徨。如今,伴随着论文的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感到还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朋友们。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文明老师,他为人随和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刘老师始终负责的给予我深刻的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老师的许多帮助和热忱鼓励,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谢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明华,精益造船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2]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参考材料,2009年合订本,2011年1月 [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报,2010年第89期,2010年12月 [4]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报,2011年第65期,2011年9月 [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设备网,2011年9月 [6]中国船舶在线网,2013年4月 [7]新华网 传播类新闻,2013年4月
[8]国际海事组织(IMO)参考文献,2008年8月
[9]宋良友尤德武,我国造船工艺创新发展30年.,2009年 [10]汪国平,IMO涂层性能标准的要点说明与分析,2007年 [11]船舶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国防 工业 出版社.1998,(12).[12]华乃导主编.船体修造与工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5).[13]陈可越主编.船舶设计实用手册[S].北京:中国交通科技出版社,2007 [14]刘嵬辉,曾宝,程景彬,等.国内外铺管船概况[J].油气储运,2007,26(6):11-15.[15]马小平主编,江苏科技大学,现代船舶制造技术基础 2004年 [16]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造船生产设计
[17]顾敏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原理,2007年 附
录
附 录
附录:
1)国际海事组织(IMO)参考文献及其环保标准。
2)新型环保机械设计图。(新型环保柴油机,新型绿色散货船)3)东方海外新造船绿色环保选材特质。
第二篇: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现代船舶发展趋势邓涛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摘要通过对集装箱船、散货船、浊船以及杂货船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各种船型不同特点的分析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现状。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航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给出了不同种类的船舶的发展趋势。航运企业必须通过为承运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关键词船舶航运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航运能力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极大增长。航运不得不与变化的趋势、贸易方式和快速扩张的全球经济保持同步。目前航运市场主要以油船、千散货船、集装箱船船队三分天下¨’。年尽管航运市场更加萧条然而却迎来一个新船交付的高峰年。根据有关统计尽管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撤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年新增运力的规模还会非常巨大本来就已运力供给过剩以目前贸易量增长的现状不一定能够消化这屿运力何况面临年恶化的经济状况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运力相信各大船公司的运力封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类老旧船舶也会加速淘汰”。杂货船的发展趋势杂货船的特点杂货船运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运输和装卸主要都是以“件”为单位装卸效率低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长船舶周转慢货损、货差多装卸、运输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因此随着集装箱运输船队和散货运输船队的高速发展普通杂货船运输市场份额极度萎缩杂货船队在世界商船队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杂货船的发展趋势世纪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杂货船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根据航运管理的普遍规律和杂货船运输的特点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航运综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立全球船岸信息一体化的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带动航运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对杂货运输特点的分析杂货船运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效益”和“安全”两大主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性化服务”与“专业化规模运输”的统一提高货物运输过程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科学调度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率加强对船舶的监控提高船舶安全水平做好船舶维护保养科学管理备件降低运维成本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科学决策把握时机降低买造船和租船成本。加强揽货网点建设提高揽货质量争取更多高运价货物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做好市场调研搜集、分析各地区运输需求及其潜住地区发展的信息资料、努力开拓新的货源市场。开辟新的航线并根据货源适时调整船的规模与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并维护好“高端各户”和”高利润客户”。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进行判断锐感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培育收益率较高的“高端市场”。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的特点及发展史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单层甲板宽舱口。舱内设有固定的箱格导轨舱面设有集装箱系固设备。采用双层体船壳结构设置有大容量压载水舱。采用尾机型或中后机型。世纪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这是第一代集装箱船世纪年代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航速也由第一代的节提高到—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代。年石油危机以来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世纪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标准这一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四代。第四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德国船厂建造的艘型集装箱可装载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年春季竣工的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该型船已建造了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自世纪初以来燃油价格一涨再涨。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燃油价格也持续回落但是从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燃油的短缺勿庸置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燃油价格一路走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前一段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时期一艘特超巴拿马型船的日均燃油成本竟高达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班轮公司只得下令集装箱船“猛踩刹车”节约油耗许多班轮公司已要求其在亚欧航线上运营的船舶大幅减慢航速。此举已促使不少班轮公司投放第艘运力到其标准的亚欧航线上而通常这样一条航线的标配运力为艘。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随着船舶的进一步减速为维持原有的周班船期班轮公司就将会为该类航线配备上第艘运力。相比过去集装箱船节左右的航速现在已降低到了节左右。随着全球进入“高油价”时代可以预计航速还将继续下降这一变化的影响也将体现在未来的造船中。据德国船级社董事会成员透露该社有望在近几个月内公布一项新的标称箱量以上集装箱船的船型规格。据悉它将有别于三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星重工在不久前公布的与之相似船型的设计规格。不过该规格是适用于单推进器还是双推进器系统至今尚无定论。在这些新的集装箱船设计中船舶的运载能力将超过同前在建或待建的大型集装箱船但在航速方面前者却将远远比不上后者。目前在造船时船厂安装的是与第六代船同样的发动机。显然这是班轮公司意识到了全面重新考虑长途航线业务的必要性。往后节的平均航速将成为甚至更大型船舶的标准航速。给出的数据娃示对于一艘的集装箱船其航程成本中燃油成本占到了一年下来大约就是万美元。相比年前这一比重在左右约合万美元年。年燃油价格人体稳定在美元吨上下。目前燃油价格巳接近美元吨相当于船舶经营者每天要为每发动机功率多付出美元以上对于一艘主机功率的船来说一天就要多付出美元。若一个由艘船组成的船队服役年的话其燃油成本将高达亿美元而这些船本身的身价也只不过亿美元。因此在新船设计中提高燃油效率已变得极为重要即使只有的减耗就能为船舶经营者节省下近万美元侔的成本。综上所述未来集装箱船发展趋势运载量增加、航速降低。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的发展史世纪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易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据统计世纪年代全世界有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口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式两舷布置底边舱加高舱口围板以保证满舱两舷布置底边舱便于清舱也能增加抗沉性双层底和四个边舱区采用纵骨架式结构以保证船体总纵强度两舷边舱之间水线附近的总纵弯曲应力很小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横骨架式结构两个货舱口之间的甲板不参与保证总纵强度。这里的甲板板明显地比舱口线以外的甲板板薄骨架也减弱。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敝货流动问题改善了散货运输的安全性使海上散货船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自世纪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业中敞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自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后几十年里散货船得到了迅速发展年足有的散货由单甲板承运而自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散货都由专用的散货船承运。世纪年代中期以后散货船船体损伤引起的沉船事故逐渐增多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再度受到世人关注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壳体结构散货船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的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安全、经济和运营优势越来越得到航运界的认同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由于增加了内壳比普通单壳体船的重量增加使结构重量增加装载量减少建造成本增加约甚至高达港口使用费和燃料消耗也随之增加但是双壳体船具有良好的安全、经济和运优势舷侧使舷侧具有两道防线因此可使舷侧结构的冲击损伤减至最小消除船体结构疲劳双舱壁的度更好能更好地防止各种形式的破坏和货舱进水无须设置专门的压载水舱货舱底板平整易于清舱提高装卸效翠减少在港时间降低营运和维护费用减少货舱涂层的维护、保养费用散货船的双壳化己是大势所趋。油船的发展趋势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油船的发展史石油海上运输出现于年人们第一次用普通货船将桶装成品油从美国运到英国。年英国船厂设计建造世界第一艘的专油船“’号。进入世纪油船得到广泛应用。年世界油船保有量达到万。此后油船规模迅速扩大年世界油船保有量增笔万。从世纪年代起在油船大型化过饪中油船吨位急速增长到世纪年代中期达到亿的最高记录。经历世纪年代和年代二次石油危机油船船队规模明显缩减年减少至亿。此后随着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和油运量增加油船保存量缓慢回升。年月世界油船保有量重回万达到年初时的历史最高记录。船舶大型化在油船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在第一、二次大战之间油船吨位一般为旺。二次大战后随着原油运输快速发展单船吨位快速增加。上世纪年代前期出现了万级大型油船年出现了万油船年建造出“海上巨人”号超大型油船。在当今世界船舶保有量和订造船舶中油船吨位占有近份额据年月统计在万油船中有万占原油船有万占成品油船其余万为特种油船。近几年成品油船船队增长较快特别是万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船包括巴拿马型和阿芙拉型增长更快。油船的发展趋势单壳油船加速更新是上世纪年代后半期和世纪初期造船兴旺的重要原因。在世纪最后年和世纪头年问油船拆解引起的油船更新需求相当于同期油船建造量的三分之二。可以认为老旧油船特别是单壳油船加速拆解是过去年问造船市场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附则修改后新规定于年月正式生效对世界油船队的拆解和灭失量最新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油船拆解量最新预测表最近几年油船实际拆解量单位万单位万年年年年上半年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预测结果比较接近结论基本致。年之前旧船更新量较大平均每年达到万正好等于年年间平均实际拆船量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高油价进一步压缩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同时前几年所签订的油船大量建成投入运营而老旧油船淘汰放慢使运力迅速上升。结果油运力过剩即运力供求不平衡率从年起明显加大油船市场进一步恶化。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油船更新量将继续下去。参考文献【】马云涌从杂货船运输特点谈航运企业信息化战略广远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王云龙纪卓尚林焰散货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船舶工程【】朱如敬侯华伟油船发展与油船市场趋势船舶经济贸易【】徐剑华任汐全球国际航运船队运力发展趋势深度分析【】中国交通报年航运市场发展回顾与年展望未来两三年将是航运市场调整期单位及地址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源深路号手机号
第三篇:液化天然气技术研讨会-LNG船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届中国 LNG 论坛
陈叔平,谢福寿,马志鹏,金树峰
论文编号: 1210301
LNG 船运现状及发展趋势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 730050)
摘 要:随着全球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已与煤炭、石油能源并称为世 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分析表明全球天然气储量、分布、生产和消费极不均衡,将天然气液化,通过 LNG 船舶运输是 实现 LNG 跨地区远洋运输的最有效方式。论文回顾了 LNG 船舶运输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船舶数量、装载容量、货 舱类型、推进系统、船舶建造厂以及中国 LNG 船舶现状,并对全球 LNG 船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可以预计 LNG 船 舶数量在 2020 年之前会持续稳定增长,并向大型化、标准化、薄膜型、自动化、最低蒸发率、蒸发气再液化、节能 推进系统方向发展。
关键词:LNG;船运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煤、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能源结构逐步发生了变
化,作为世界能源三大支柱之一的天然气消量急剧上升,其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许多国 家都将其列为首选燃料[1]。
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LNG 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使得 LNG 的运输成了目前急需解 决的问题。由于 LNG 船舶运输是天然气跨地区远洋运输最有效的方法,故世界范围内投入使用的 LNG 船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天然气现状
1.1 全球天然气储量及其分布
1.1.1 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
图 1 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2] Fig.1 Word natural gas reserves
图 2 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2]
Fig.2 Distribution of word natural gas proved reserves 1990 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25.7 万亿 m,2000 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54.3 万亿 m3,2009 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86.6 万亿 m3,而 2010 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87.1 万亿 m3,储
产比为 58.6 年。在过去 30 年中,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每年平均增长约 3.3%,天然气储存量非常丰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
富,详见图 1。
1.1.2 全球天然气分布不均衡
截止 2010 年,已探明的全球天然气储量 40.5%分布在中东地区,33.7%分布在欧洲及欧亚大陆,其余分布在亚太地区、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详见图 2。
2010 年世界前十位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44.7 万亿 m3,占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 77.3%。其中俄罗斯拥有全球所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的 23.9%,是世界第一天然气大国,储采比高达 76 年,详 见图 3。
图 3 各个国家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2] Fig.3 Distribution of each country natural gas proved reserves
图 4 全球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变化趋势[2] Fig.4 Changes of wor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1.2 全球天然气生产及消费状况
全球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平稳增长,在过去 10 年中,全球天然气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 779.9 亿 m3,平均增长率为 10%。到 2010 年,全球天然气平均消费量达到 31690 亿 m3,见图 4。
由 5 可知,全球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衡,欧洲及欧亚大陆、北美洲和亚太地区既是全球 主要产气区,也是全球三大主要消费市场。2010 年,欧洲天然气产量为 10431 亿 m3,占全球天然气 总生产量的 32.6%,为各地区之首。同时,消费量为 11372 亿 m3,占全球天然气总消费量的 35.8%。
图 5 各地区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量分布[2] Fig.5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图 6 各国建造 LNG 船舶数量[6]
Fig.6 Numers of LNG ships by each country consruction 由于全球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分布并不均衡,产销地区往往远隔重洋,故需要解决海上运输问 题。天然气经液化,体积只有原来气体的 1/625,可通过 LNG 船来实现远洋运输。全球 LNG 船舶现状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
2.1 LNG 船队历程
全球 LNG 的海上运输始于 20 世界 50 年代末。1959 年,由杂货船改装的世界上第一艘 LNG 船 ——Methane Pioneer 号,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查尔斯湖向英国 Canvey 岛基地运送了 5000m3 的液 化天然气(LNG),揭开了 LNG 海上运输的篇章。1964 年,世界第一次 LNG 海上贸易诞生,Methane Pioneer 号和 Methane Progress 号在阿尔及利亚和英国 Canvey 岛之间运营,航次超过 900 次,总运输 量达到 22000m3。随后,在阿尔及利亚和 Leltayve(法)、阿拉斯加和日本、利比里亚与西班牙以及 文莱和日本之间开始了 LNG 船运输。从此,LNG 船作为天然气海上运输的载体,随着 LNG 海运贸 易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1971 年,Kvaerner 开发了单舱舱容量 8.8 万 m3 的 Moss 球形液货物维护 系统。1973 年,第一条 MOSS 独立型 LNG 船“Norman Lady”在挪威 Moss Rosen beg 船厂开工建 造,其液货舱容为 8.76 万 m3。1997 年,Methane Princess”由于其较小的货舱容量,经济上不划算,“ 于是在经历了 32 年的服务之后正式报废。1998 年,全球营运 LNG 船舶突破 100 艘。2006 年,日本 邮船会社 NYK 旗下的“Jamal”,首次在 LNG 船上采用天然气再液化装置,以处理航行过程中货舱 中自然蒸发气体(Natural Boil-off Gas)[3-6]。
2.2 船舶数量及装载容量
单船容量是衡量 LNG 船舶运输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LNG 船舶单船容量是指一艘 LNG 船舶所 能装载的最大 LNG 量。
截止 2012 年 2 月 29 日,全球交付的 LNG 船有 361 艘,总装载量达 5290.8 万 m3,其中装载量 12.5-15 万 m3 的有 223 条,总容量为 3068 万 m3,占全球 LNG 船舶总装载量的 58%,为主流船队,详见表 1。
表 1 全球船舶数量及装载量[7] Table 1 Numbers and load of word ships
装载量
数量(艘)29 223 80 29
总容量(万 m)
占总容量(%)3.3 58 25.7 13
(万 m)≥12.5 12.5-15 15-21.5 ≤21.5
173.1 3068 1358.8 690.59 由图 6 可知,LNG 船建造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其中日本交付 96 艘,在建 2 艘;韩国交付
197 艘,在建 51 艘,占总交付 54.6%,为 LNG 船建造第一大国。
2.3 液货舱类型
图 7 LNG 船舶舱型比例[6]
Fig.7 Proportion of LNG ships cabin type LNG 船舶的液货舱有多种型式,如 Mixed、Conch、Esso、SPB、Moss、GAZ TRANSPORT(GT)、TECHNIGAZ(TZ)、CS 等等[8]。目前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有 MOSS 型和薄膜型(GAZTRANSPORT 型和 TECHNIGAZ 型)。截止 2012 年 2 月 29 日,全球交付的 LNG 船舶舱型比 例见图 7。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
由图 7 易知,交付的 LNG 船舶有将近98%都采用的是 Moss 型或者薄膜型货舱,说明这两种货 舱形式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其中薄膜型货舱的比例要高于 Moss 型货舱。
2.4 推进系统
LNG 船舶的动力推进系统可分为以下 4 种:
(1)蒸汽轮机推进系统(Steam)。其优点是可以同时燃烧以任何比例混合的天然气和燃料油,维护费用低,可靠性高;缺点是效率低,占用空间大。
(2)双燃料发动机推进系统(DFDE)。其优点是效率高,占用空间少,便于维护和操作;缺点 是不能将蒸发气体作为单一燃料燃烧,输出功率低。
(3)带再液化装置的柴油机推进系统(DRL)。其优点是主体本身燃烧效率高,货舱区与主机 区分离;缺点是重油消耗量大,需要驱动再液化的电力。
(4)柴油机推进系统(Diesel)。其装置的可行性好,比蒸汽轮机发动机燃料效率高;缺点是需 要高质量的燃油,不能与蒸发气体混合燃烧。
图 8 是目前世界 LNG 船队推进系统统计示意图。可知交付的 LNG 船舶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蒸 汽轮机推进系统,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 LNG 船舶开始采用双燃料推进系统。
图 8 全球 LNG 船队推进系统统计示意图[2] Fig.8 Statistical schematic of LNG ships propulsion system 2.5 LNG 船舶建造厂
目前全球建造 LNG 船的造船厂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历史上,欧洲一些国家,如挪威、瑞典、芬兰、德国等国都建造过 LNG 船。其中,以法国的大西洋船厂数量最多。美国也建 造过 LNG 船,但现在已停止建造。欧洲和美国造船厂在建造 LNG 船舶方面落后于亚洲船厂,主要 原因是这些国家造船厂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发达国家转移造船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9]。
2.6 中国 LNG 船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我国对海运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加,使得我国 LNG 船建造需求加大。多年来,我国造船界和航运界都一直在关注、酝酿和研讨发展天然 气运输船。交通部已近把“高技术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工程”项目列为十二大高技术工程项目之一,将 LNG 船列为该项目中的主要新船型之一。
在 2004 年,上海中华泸东造船厂通过和法国 GTT 公司、法国大西洋船厂的合作,掌握了 14.5 万 m3 薄膜型 LNG 船舶的建造技术,开始着手建造中国第一艘“大鹏昊”LNG 船舶,并于 2008 年 4 月 3 日建成交付船东,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 LNG 船,船厂 292 米、宽 43.35 米、型深 26.25 米,装载量为 14.7 万 m3,时速 19.5 节。接着第二艘 LNG 船“大鹏月”于 2008 年 7 月 10 日在上海 交付船东,该船同“大鹏昊”属同一级别,货舱类型为 GTTNO.96E-2 薄膜型,为广东大型 LNG 运 输项目建造。截止 2012 年 2 月 29 日,已交付 4 艘,在建 6 艘。2012 年,接到订单 4 艘。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LNG 船舶发展趋势
3.1 LNG 船舶数量稳定增长
从 10~20 年长远趋势来看,LNG 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将快速增长。大量的 LNG 进口,再加上大 量老、旧 LNG 船的更新,需要建造大量的新 LNG 船舶。
3.2 LNG 船大型化
就经济而言,LNG 船与其它商用船舶相同,加大尺寸可以降低其单位运输费用。尤其是 LNG 运输,由于其单位运输量是恒定不变的,增大 LNG 船的尺寸就可以减少 LNG 船的数量,从而降低 成本和运营费用。
3.3 标准化
LNG 项目需要庞大的初期投资,因此一般按照生产与消费方之间的长期合同进行开发。这样,LNG 船作为该项目的专用船决定了最佳船型、航速等基本条件。另一方面,LNG 也与一般的海运货 物一样,存在着许多不特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转让合同的可能性,具体地说,也进行现货交易。因此,一般认为,将来多采用通用性强的标准进行交接。在这种背景下,与大型化不同的角度看,标准化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现在的标准船型从 14.7 万 m3 逐渐扩大至 20 万 m3。同时,大型化之 后会出现进港困难的 LNG 基地,因此设计标准船型时提高通用性是极为重要的。
3.4 薄膜型液货舱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从图 8 可知,世界现有船队中薄膜型 LNG 船占有 67.4%,已成为 LNG 船队发展的主流。
3.6 广泛采用自动化
LNG 船各部位广泛采用自动化装置,可使航运简单化,安全性提高。从环保考虑,可采用压载 水置换的自动化和聚四氟乙烯制冷剂等新技术,目前部分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3.7 降低蒸发率
选用新的绝热型式和绝热结构来降低蒸发率,可提供经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如 MRV 型液 货舱采用增加绝热层厚度和减少液货舱数的方法来减小蒸发率,而对于 TZ 和 GT 型薄膜式液货舱主 要采用改进绝热层结构和应用真空绝热等技术。
3.8 蒸发气(BOG)再液化
由于液货舱内外壁的温差极大,不可避免地导致舱内的 LNG 蒸发汽化,蒸发气的产生会使得液 货舱内空间压力、温度以及 LNG 的密度发生变化。因为液货舱的设计压力都小于环境温度下的液货 蒸气压力,当液货舱内压力过高时,压力释放阀被迫打开,将货物气体排入大气中,造成直接的经 济损失。如果压力释放阀失灵,则会破坏液货舱结构,造成危险。显然,这会危及船舶航行安全,因此,有必要对蒸发气进行液化处理。
3.9 选用节能的推进系统
任何船舶燃料费在运营成本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LNG 船也不例外。因此,为降低运营成本,有必须选用低耗油率的动力装置,来提高船舶整体效益。结语
随着国际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许多国家都开始扩大 LNG 进口,全球 LNG 消费量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
和进口量都将快速增长。由于大量 LNG 的进口,以及大量老、旧 LNG 船舶的更新,LNG 船舶市场 发展前景很大,并朝大型化、标准化、自动化、节能化、低蒸发率和蒸汽再液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EB/OL].http://www.xiexiebang.com
通讯作者简介:
谢福寿,硕士,研究方向:低温贮运及传热传质技术; 工作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通信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 287 号; 联系电话:***; E-mail:xiefushou0@126.com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热心分享、热心交流,努力成为一名LNG行业的领跑者,尽在LNG领跑者论坛
第四篇:船舶机舱机工值班概要
船舶值班概要
下条船正式接一机,也许一上船立马值班,为防止刚开始头脑发蒙,特写此值班概要备忘,做好准备:
现在大多数船均为无人机舱,无需机工值小班,即值白班,早上8点到晚上8点,几机工轮值,饭后早上7点半穿好工作服,准备交班,首先进机舱前观看一下排烟颜色、火星有无异常,之后进入集控室把热水器加满水,看下仪表正常后出去转,早上这一次是转的最详细认真的一次:
首先去锅炉层,观看一下膨胀水柜水位,不足时手动加些,若下降快及时报告查找原因,膨胀水柜一般主副机联通,只要加一个即两柜同时加。至于锅炉吹灰一般到上午10点去干,可以顺便检查一下锅炉水位计水位,以及管路有无漏蒸汽情况(旁边有差压变送器,供水用,实际压力与标准压力对照加水)。
下来看看热水井水位,水位低时一般有自动补水阀,若自动补水阀坏掉或漏水则需手动补水,液位有两个一个井中长管液位计,主要看它,另一个是冷凝后液位,有观察镜观看,此液位高时主动流到井中。气缸油柜看一下油位后进入舵机房,主要看伺服马达油位以及舵机两边马达油位(看油位按下联通按钮)检查舵机有无异常漏油处,旁边系统油少时可以加一些,一般不要加太多,太多漏油会多,主要视舵机状况而定。(此外舵机房中应急消防泵,饮水,淡水水位
计,其他油柜可以顺便看看)
出舵机房,路过热水压力柜,副机油柜可看看有无漏泄。到空气瓶处,本船为2号主气瓶,1号备用,空压机进气阀通2号,1号关闭,设定2号气瓶压力低于20公斤时1号空压机自动启动,当1号备用气瓶压力也低时可打开进气阀,则两瓶联通,空压机往两瓶打气。主要工作是空气瓶放残,先开下面这个阀,再开上面这个阀(下面这阀起保护上面这阀作用),速开速关3次即可。备用气瓶可不经常放残,但备车时要放残。
之后检查轻油柜,重油柜油位,若晚上发生低位报警后,可以早上再告诉轮机员,因为还可以继续用很长时间。轻油柜不放残,重油柜放残,先打开放残阀,轻轻压下放残杆,观察,等水放净后松下杆,关闭放残阀。转身出来有个系统空气放残阀(好像控制压缩机启停),和空气干燥器放残(注意无水汽后再关闭)。空压机检查底壳油位,气缸油位,冷却水管开关阀(内部有个橡胶垫开关)。
下到车床间层,经大便柜(航行期间不运行不检查)。检查滑油自冲滤器压差,压差大说明脏堵。造水机看看蒸发器中凝水情况,后检查投药桶中水位,水位低时补水(造水一路水管开两个阀后可以出水,往投药桶补水),(投药桶中,一管在底部与蒸发器中相连,由于真空吸投药桶中药水除垢,此管上有一阀控制吸药多少快慢,此阀不要乱碰)。之
后是机油冷却器,淡水冷却器,主要看看机油冷却器海水进口处海水温度。转身是主机缸套水调温阀,调主机淡水进机温度,本船淡水温度进机75度,高低可调,一般半圈为一度。
前面是分油机间,进去前先看看燃油分油机控制箱上的电流,一般在10A左右,稍有波动,控制箱上Feeding灯亮说明供油正常运转,若灯灭且分油机震动则正在排渣,此时不要开排渣口观看,防止飞溅一脸高温油渣。正常是可打开排渣观察口,同时观看排渣口,出水口有无明显跑油情况。(确认是否跑油,跑水情况,很重要观察依据是燃油油渣柜油位,正常情况下本船六小时上升1个立方,若突然快速升起油位至报警,需立马引起重视,密切关注,极可能是分油机跑油,跑水,确定后此时可停止分油机,若跑水则还需关闭进分油机三个水阀。如果油渣柜一旦爆满后会从透气孔喷出,此时为防止乱溅可果断关闭联通压杆,使油渣柜密闭,多余油污憋在管中,此为短时措施。)分油机检查:电流10,进机油温90,进机压力0.05,底壳油位。滑油分油机同燃油分油机,不过电流较小且稳定。燃油自冲滤器,看进出压差大时可按自动放残按钮,(放残期间注意观察放残拉杆是否来回到位,且注意放残联通标志棍是否在关闭位置,防止没关到位,燃油全被放残跑走)。
此外注意观察燃油供给泵0.5和燃油增压泵出口压力1.1,若供给泵吸入压力一般在0以上,若吸入压力低于0下,则说明前面滤器脏堵,需及时更换备用滤器(旋开锁紧环,用扳手将开关扳到备用滤器那边,说明此时已再用新滤器,此时可去清洗脏滤器),清洗。旁边混油器注意观察轴运转情况,轻重油流速指针旋转情况。
对于副机,需检查燃油泵出口压力0.28,但此不是进机压力,之后还有个自带油泵,进机压力在副机上部压力表上。此外检查海水进机压力0.16,淡水进机温度68,检查摇臂油
1.3和底壳油油位1.7。各缸淡水出机温度71及总温度,各缸排烟温度360,扫气温度38。上面表盘中包括:副机转速720,冷却油压力0.1,扫气压力0.04,淡水进机压力0.3,燃油进机压力0.38,润滑油压力0.48。机油进出温度50---60.透平上下部温度可再集控室看。副机旁有个低位尾轴油封柜,另一个高位油封在上层热水压力柜旁。3号副机边上有淡水压力柜,注意起压力大小,压力不足时需手动补气加压(本船不漏气,不用此操作)
到主机缸头旁边,上去检查各缸淡水出口温度84,排烟温度320,及有无漏水,漏油情况。(其中本船4缸后部小水套漏水,所以要注意膨胀水柜水位)。绕过透平墙上是淡水出机总温度84及滑油进机温度47.往前看空冷器前后压差,有两液柱,一个在0上150位置,一个在0下20位置,则压差为150+20=170.透平前后温度:前是排烟总管380,后是透平后300。往下走启动空气放残,机旁应急操车处空气放残,调速器油位,机旁表盘滑油进机压力,燃油进机压力,扫气压力,启动空气压力,活塞油压力。检查各气缸油泵油情况,小珠下落着手动泵油。前面有曲拐箱油雾浓度检查仪,注意不要太高。后面检查空冷器前空气温度104,后面温度在空冷器最下面47.检查透平轴油温度62,及淡水进机温度75.往下面到了主机最底层(主要是各种海水泵及曲拐箱,尾轴,油渣柜,凸轮轴油柜)。检查燃油,滑油分油机供给泵进出口油压,进口低于0时需清洗滤器。检查主机海水泵,副机海水泵,空调海水泵,冰机海水泵压力,不足调旁通阀。若压载泵,消防泵,轻重油驳运泵,污油,污水泵有运转的,注意观察压力变化,及底壳有无泄露情况,同时注意副机负荷。凸轮轴油出口压力观察0.35,有进出口压力,油位注意检查0.67。后面查看推力轴承温度59,滑油循环油柜油位16.1。尾轴油泵运转情况,滑油油渣柜油位,曲拐箱温度。最后查看主机机油泵及飞轮底壳有无漏油。
除以上例行检查外,还要充分利用听觉仔细听听各处有无杂音及来源。视觉检查各处,舱底有无漏油漏水现象及来源。
想做一名合格机工、轮机员,要把心态摆正,不要懒惰,迎难而上,把日常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痛苦,自然会身
心愉悦,同时也会做出成绩,得到认可。
某某2011、12、1
第五篇: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全球造船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
从波特的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造船业受替代品和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但来自上下游的压力却逐步加大,尤其是上游的供应商方面的成本压力,正慢慢侵蚀着造船业的利润空间;造船业行业内部集中度较高,基本形成中日韩三国鼎立的竞争局面。具体分析如下:
造船行业内中日韩三国鼎立
在全球众多造船国家中,各国船舶工业的规模、能力、产量、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差异很大,新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即以韩国、日本和中国三大造船大国为第一阵营;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波兰和中国台湾等若干个重要造船国和地区为第二阵营;以数量众多的较小造船国家为第三阵营。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欧盟凭借高复杂船舶市场的优势偏安一隅,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还很难构成竞争威胁,未来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竞争将是全球造船业格局发展的主旋律。
供应商和需求商的谈判能力整体较强
随着造船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新兴造船企业的不断涌入,钢材等原材料和配套设备日益紧俏,买方市场环境下,供应商更具谈判优势,除了大型造船企业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其他大多企业只是内部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虽然航运运力投放需求较大,但由于全球造船业低附加值船型同质化严重,因此基本按国际市场行情定价,但航运企业在船企选择方面有更多余地;稍有不同的是,能够承建高附加船型的船企较少,相比于航运企业等需求方,造船企业更具话语权。
替代品和新进入者一段时间内够不成威胁
船舶运输的主要替代品为航空运输,但相比于海运,航空运输虽有时间快,方便灵活等优势,但运输成本太高,而且承运能力也远远低于海运,不适于铁矿石、煤炭等大吨位货物运输。近年来,东欧及越南、印度、巴西也在加快发展造船业,相比于中日韩更具低成本优势,但由于技术、规模等限制,中短期威胁不大;船市持续兴旺,一些航运企业也加入到造船领域,带有一些投机性的色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对国防的投入力度;国防费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尤其是近年来,平均增幅提高到了17%以上。其中装备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3%左右的水平,依此趋势,2007年以后将超千亿元。
二、全球造船业将由高度繁荣转向中度兴旺
在世界经济、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等诸多内在因素的带动下,包括干散货、原油、成品油、集装箱、LPG、LNG在内的全球贸易量节节攀升,作为低成本贸易方式的海上贸易表现更是突出。海上贸易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航运业的大发展,进而带动了造船业的持续景气,本轮全球造船业高景气也正是得益于国际航运市场多年的繁荣。
另外,近年来整个行业国际规范、规则及标准接连生效,单壳游船淘汰等非市场因素也推动了船市的走强。据统计,目前油船船队中,单壳油船仍占四分之一以上,2010年前需要淘汰的单壳油船约为9000万载重吨。
当前,全球造船业仍处于高景气期,此轮景气持续时间之长、景气度之高前所未有。经历了持续5年的繁荣后,尤其是2007年的“井喷”后,未来全球船市走势如何成为了关注焦点。
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后市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尽管市场整体兴旺程度可能会弱于当前,但未来大型船舶需求比重还将呈上升趋势;若世界经济年增长率保持4.5%的较高水平,2008年~2020年期间年均新船需求量预计为9630万载重吨;若世界经济年增长率保持3.5%的较低水平,2008年~2020年期间年平均新船需求量只有6300万载重吨。
韩国造船工业会认为,2015年前国际造船市场平均成交水平为9600万载重吨,但是2016~2020年可能再度回升至10500万载重吨水平。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包张静研究员认为,2008年及以后全球造船业或将由高度繁荣转向中度兴旺。从造船市场更远发展趋势看,国际宏观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发展持续看好,造船市场需求结构也由过去单一游船为主转变到以游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多种主体的需求结构,波动中上升仍将是国际造船市场总的发展趋势。
船市场主要取决于散货船、有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的表现。由于交船高峰和运输需求增长的差异,不同船型价格以及需求量增长并不一致。总体来讲,受制于产能不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2008年散货船市场依然看好,中国铁矿石进口和世界粮食进出口将会继续支撑这一市场。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和IMO提前淘汰单壳油船的规定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油船价格将保持较好水平,很可能成为继2007年散货船之后的又一亮点;相比较而言,集装箱船市场前景较难把握,集装箱船的建造取决于集装箱航运需求量,预计未来订造量恐难高过近几年水平,行情可能会逐步走低。
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将比上一年有所放缓,但由于全球包括中国等世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经济和贸易都非常强劲,全球总贸易量仍将持续繁荣,航运增长趋势还在继续,因此将持续带动造船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不同船型市场走势的交替向好,造船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已经逐渐在减弱。诚然,期待全球造船业长时间高位运行很不现实,2008年全球造船业很可能出现适度回落,但这并不代表造船业从此进入低迷阶段,我们倾向于认为2008年及以后全球造船业将由高度繁荣转向中度兴旺。
三、全球造船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特别明显的全球转移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韩凭借其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挤掉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实现了造船业欧洲向日韩的转移;日本也在1956年首次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第二次产业转移过程中,韩国凭借其成本上的较大优势以及在技术上的快速接近日本,于200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国。随着韩国国内造船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岸线的局限,中国在船舶制造成本、海岸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凸现,相对日韩,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具备10%的成本优势,该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使得中国在常规船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超过韩国。尤其是在全球造船业景气回落的环境下,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显著,使得中国造船业的景气期将明显长于全球景气水平。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日韩,中国造船技术差距与日韩相比将逐步缩小,国际竞争优势逐渐提升,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下一个世界船舶制造中心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我们也要注意到,虽然我国造船企业与日韩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生产设备和建造工艺等方面整体仍远远落后于日韩企业。自主设计的三大主流船型经济性指标偏低,高新技术船舶依赖国外设计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设计门槛亟待突破。配套业发展滞后,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而且,国内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生产效率低下,大概是韩国企业的1/5到1/6,韩国造船企业目前正全力以赴拉大同中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低水平造船产能将大大减弱我国造船业未来抵御风险的能力,超越韩国,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日韩相比,同类船型,尤其是低附加值船型上,我国在价格上确实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也正是凭借于此,我国造船业才有资本和日韩叫板。然而,人民的持续升值正在逐步弱化这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中83%为出口船舶,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远期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最远的合同交货期为2011年,如果每一美元兑换人民币减少1分钱,账面损失就达到5亿元人民币,如果人民持续升值将会给已签订合同造成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劳动力、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等成本刚性上涨,也给我国造船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民币持续升值、成本刚性上涨已成为现阶段造船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最大考验。
四、我国正由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1、两大集团为主干将
从企业性质来看,我国造船工业呈现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组成的受中央直接管理的两大型企业集团和众多地方民营企业的格局。
我国造船行业的两大主要集团公司以长江为界划分,长江以南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长江以北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中船集团主要集中在10万吨级以下的船舶制造,其长兴基地和龙穴基地将开发1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制造;目前大型船舶制造厂主要都集中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伴随着这一轮船舶业的景气周期,我国各地方民营造船企业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凭借其机制灵活、利益直接、效率较高等诸多优势,三大指标显示,已经占据了我们造船业的半壁江山。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江苏熔盛重工集团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排名进入或部分进入全国前10名之列,正成为我国船舶业发展的另一股强劲动力。
2、重点发展三大基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目前我国造船业已形成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其中,中船集团拥有长江口和珠江口两大基地,中船重工主要拥有环渤海地区。
3、产能过剩危机日显
造船能力扩张已成全球性问题,供求关系可能出现扭转。预计到2010年世界造船能力将接近1.5亿载重吨,其中,韩国将达4400万载重吨,日本也进一步上升至3600万载重吨,中国将形成4000万载重吨以上能力;另外,东欧造船国家及越南、印度、巴西也在加快发展造船业。此轮景气周期过后,产能过剩是必然的,世界其他各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对于我国来讲,形势更加严峻,在日韩的竞争压力下,可能带来同质化的恶意竞争,不利于我们造船业的长期发展。
4、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
据统计,在整艘船的成本价值结构中,总装占30%的份额,钢材约占27%份额,而配套设备却占最大份额为43%,近一半,是船舶产品主体价值的体现。
相对于出口型的船舶制造业,我国船舶配套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近年来年均船舶配套设备采购额达到200亿元人民币,自主配套率平均只有40%,与日本的98%、韩国的90%相比,差距相当大。船用主机、辅机、发电设备、中低速柴油机曲轴等关键设备和部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船用仪表更是长期依赖进口。最可怕的是,我们要进口的关键配套设备恰恰都掌握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手里。
相比对造船业的发展,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对于我国发展平衡且可持续的船舶产业结构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压力和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的挑战和潜力。在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之下,我国船舶配套业面临着振兴的机遇,按照船舶业历史发展规律,随着全球造船业中心的转移船舶配套业中心也会相应转移,这也是日本、韩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十年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必由之路。
5、船舶修理和改装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此轮航运市场的持续繁荣,我国修船业也同样凭借着低成本优势,适宜的地理位置,以及越来越提升的修船质量,正成为全球修船的一个重要地区。
现在和未来全球航运运力的大量投放以及单壳油轮的淘汰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船舶修理和改装市场的兴旺,而且在本轮造船业景气后,修船业将会迎来更大的景气机遇。相信,在价格日益影响修船市场格局的背景下,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船东来中国修理、改装。未来,船舶修理与改装业务也将帮助消化我国过剩的造船能力。
6、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船舶订单结构从本世纪初中小型散货船为主(约占50%),转变为三大主流船型并驾齐驱、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明显增加。散货船继续占据大部分世界市场份额,油船、集装箱船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高技术船舶方面与日韩仍有差距,但已有所突破,尤其是2008年4月,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LNG船“大鹏昊”号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交付。LNG船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鹏昊”号的交付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进入世界造船尖端技术领域,也意味着我国建造高技术船舶的时机已经到来。
7、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本轮全球造船业的高度兴旺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得益于全球造船业产业转移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植,近五年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用飞跃来形容并不为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成为世界三大造船大国之一。
(1)三大指标频创历史新高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频创历史新高,继2006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后,2007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据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1%。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约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4个、12个和9个百分点。
(2)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2003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几乎成倍增长,2007年全行业利润预计可达到200亿,在2006年96亿的基础上翻了一倍还多。分行业来看,船舶制造和修船及拆船企业利润增幅较大,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也逐年加大,目前以达80%以上;而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利润虽有增加,但占全行业利润比重却又有缩减趋势。
(3)船舶出口迅猛增长
得益于国际船舶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增长、我国对船舶出口业政策上的扶植以及我国造船业在成本上较强的竞争力、海岸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我国船舶出口增长迅速。出口比重高达近80%,外向型特点更加显著。据海关统计,2007年船舶产品出口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比2007年增加19个,范围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