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5 10: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篇: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为适应全球需求,当前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发展正呈现六大趋势:

第一,大型化。如集装箱船的平均吨位从以往数百箱发展到目前的近万箱,巴拿马型散货船从最初6万载重吨发展到8万载重吨,30万吨级VLCC大量使用,矿砂船开始研究50万吨级的。

第二,高速化。最近15年内,1万总吨以上船舶的航速平均提高1kn左右,高速客船、货船、车客渡船和集装船等开发更新,如航速50kn滚装高速五体型船、航速38kn1400箱快速集装箱船、航速40kn1000吨高速穿浪型货船等。

第三,技术性能不断升级。首先,经济性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船舶的燃料消耗量和船员数量同步减少;其次,安全性、环保性有极大提高,避免一再出现的海损灾难,减少船舶对海水和大气的污染。

第四,设计方法不断进步。直接设计计算法、船舶水动力性能预报与优化技术、新型高效低激振螺旋桨设计技术等广为应用,信息网络化将是21世纪船舶设计的一个主要技术措施。

第五,制造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主要造船工序自动化、壳?涂一体化的现代造船模式取代传统造船模式,而造船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如机器人和激光技术的普通应用等。

第六,海洋工程装备深水化。现时发达国家研究开发的深海探测器工作水深已超过1万米,可到达世界任意海底,国外深水石油开采装备的工作水深早已超过3000米。

对比普通船舶产品,海洋工程装备每吨单价平均为其六到八倍,也是高技术船舶的二到三倍,其创汇值和利润均较高。为抢夺商机及提升海洋的运输与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致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仿制为辅”,对船舶与海洋工程开展高技术产业化的研究攻关。展望2010年,中国将可为海洋油气田开发与生产提供新一代钻井平ā⒋笮筒捎推教ā⒏∈缴低?FPSO)、水下生产系统设备等一系列成套设备;而造船年产量将达1700万T左右,高技术船舶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形成30到40种标准化、系列化品牌船型,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接近60%,船舶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9%扩大至25%,稳居全球三甲之列。

2006年1-7月累计,我国船舶制造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8.58亿元,同比增长41.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约2个百分点。随着行业景气周期的到来,船舶制造业的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并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7月累计,造船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4.95亿元,同比增长156.01%,利润绝对额同比增加将近22亿元。

据英国一克拉克森日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

据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23%、18%。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在不久前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这一战略部署,中国造船人也已绘就了“十一五”的发展蓝图。预计到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21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以上,初步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总体趋势仍然乐观,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全球海运量继续增长,国内、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据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船需求量为3100万载重吨,年均需求量约为620万载重吨。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是中国造船界的共同目标。以中国船舶工业“国家队”两大船舶集团为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提出,到2010年,年造船产量要确保900万载重吨,力争1000万载重吨,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三强”行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提出,到2010年,年造船能力要达到1000万载重吨。

未来的5~1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我国建成世界造船大国、强国,关键要看“十一五”,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从总体上看,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造船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与韩国、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船舶工业高附加值配套产品主要依赖于国际进口。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制定正确的船舶工业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船舶工业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船舶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积极扶持船舶工业技术创新,积极促进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

第二篇: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足球队管理制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足球队管理制度

一、总则

本着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制定如下规则,望各队员认真遵守。

二、队员守则

1、队员之间必须团结,个人服从集体。

2、任何队员都必须以球队为中心,维护球队利益,树立足球队的积极进取、奋勇拚搏的形象。

3、队员应遵守球队的规章制度。

三、训练、比赛守则

1、如无特殊情况每周训练1至2次,训练时间为45分钟。

2、每次训练之前,队员必须提前提前10分钟到场,如临时有事

不能到场请至少提前两小时通知队长,以便及时安排训练。

3、任何训练比赛严禁与队长、对方队员、对方啦啦队或其他同

一场地的同学等发生冲突。如遇意外,请队员克制自己,由队长向对方交涉。

4、对待任何训练、比赛都要力争发挥自己最好水平。比赛中积

极进取、奋勇拚搏,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要在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比赛。

5、训练、比赛中任何队员必须进行热身活动,避免身体伤害。

6、训练、比赛中如有受伤,应立即停止比赛,帮助受伤同学接

受治疗。

7、替补队员要有良好心态和行动,积极热身,随时准备替换上场。

四、处罚规则

(一)迟到、缺席处罚

1、训练时,不允许迟到,否则不允许在最近一场比赛首发。累计迟到2次者,停止比赛1场。累计迟到3次者,只允许在球队跟随训练,并停止一切比赛。累计迟到4次者,开除出队,并公开对其的惩罚。

2、对任何旷训、罢训、旷赛、罢赛队员: 第一次实行严重警告,并停训1场,并做出书面及全体队员的检讨,第二次开除出队。

3.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或不能准时参加球队活动时,须提前给队长请假。未提前请假者作无故缺席处理。

(二)关于比赛

1、比赛听从队长指挥,遵守比赛纪律,禁止恶意犯规或有违体育道德的行为发生,违者停赛一场。

2、首发阵容以经常参加球队比赛、按时到场训练比赛顺序为原则,原则上球队比赛阵容由队长安排,球队没有绝对主力与替补之分,任何队员都应做好替补准备,关键位置稍微固定。

3、球队比赛时队员需提前十分钟到场,针对比赛指定首发阵容、安排技战术打法、进行赛前热身与准备活动。比赛过程中,队长有权对人员进行调换,应遵守队长的安排。

4、比赛结束后,对内总结,各队员至少发表2分钟的看法,以此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第三篇:建材工业环保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展望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0802 20081428 田春

摘要: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水泥、玻璃、陶瓷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建材第一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传统建材行业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并分析了生态绿色建材的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建议, 提倡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关键词: 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绿色建材;节能减排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材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且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工业生产部门。水泥、玻璃、陶瓷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建材第一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即在分析建筑材料的生产、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建材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传统建材行业对环境的破坏

建筑材料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每年全国约40亿t)的材料, 它的大量生产和使用, 一方面为人类构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设施, 另一方面, 在建筑材料的采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 由于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 并且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建材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 其危害程度也是巨大的, 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产品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呈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 1)巨大的能源消耗。建材工业是耗能和污染非常严重的产业, 不仅制造能耗大, 使用能耗也很大,而且由于后者延续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全过程, 因此要远大于前者, 一般为7~16倍。我国建材工业生产耗能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为9% 左右, 占工业能耗的15~8% , 万元产值能耗近5 t标煤。以煤窑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 煤炭消耗占建材生产总能耗量的比重约为70% 以上。

2)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目前, 在我国的建材生产中, 使用最多的原材料是粘土、石灰石和砂石,平均每年开采50亿t以上, 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

3)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根据我国每年的水泥总产量推算,据有关资料统计SO2、NOX 污染呈加重趋势, 在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尤其以华中酸雨区为重。我国水泥工业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6--10倍。建材行业是利用工业废渣的有效途径

由于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建材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研究起步比较早,比如: 很早以前我国的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企业就开始研究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化学石膏等工业废物生产建材产品。据了解, 我国水泥工业在利用废物做原料和混合材方面是世界上用量最多、掺加比例最高的国家, 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已赶上发达国家。尤其是近两年来, 一些建材企业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作指导, 开展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践活动, 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开始重视生态设计, 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产业间的资源化关联度。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很多种类的工业固体废物如粉煤灰、矿渣和矿业废物如尾矿、煤矸石等由于量大、占地多、便于利用(颗粒小、便于加工、有些还有活性)等特点, 已经在建材工业中大量使用。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已经超过亿吨, 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40%, 粉煤灰广泛应用于路基路面材料、混凝土掺合料、粉煤灰水泥、墙体材料(粉煤灰转或砌块)和砂浆材料等;矿渣以高炉矿渣为代表, 被广泛用于生产矿渣水泥、轻质混凝土、各种砖和砌块等;煤矸石主要用于生产砖和砌块等墙体材料和陶粒。尾矿也在近年用于建材生产等。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目前我国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 600 t。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 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据日本建设省统计, 早在1995年全日本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率已达到65%, 2000年则已高达96%。欧盟也已经提出, 2010年使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到90%以上。

目前, 西欧用于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的工厂(站)基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可移动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站, 由初级筛分设备、反击式破碎机、磁力除铁器和必要的转运设备组成。可移动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站可在拆除现场或附近地区、或是在需要用加工后废料的施工现场对拆下的废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加工处理。另一种是固定式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工厂。在固定式的回收处理工厂中, 一般有两极破碎设备, 如颚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 并有专门的分离工序, 如用颠簸震动设备对轻质材料如木材、塑料、纸片等及有轻度污染的物质的分类和分离。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分为产品回收和材料回收两大类: 产品的回收利用是指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以他们原有的形式被重新使用或是进一步的延伸其使用范围;材料的回收是指回收的建筑废料经加工制备后的利用, 原有形式的建筑构件或制品由于拆除、破碎或因其他技术方法而消失了, 这种经加工制备后的材料可在原有的产品中利用或以另外的方法利用。材料回收后的用途主要在于: 道路垫层,音障墙(堤)混凝土制品, 用于基础工程、壕沟的填充料, 烧结砖瓦用于水泥混合材,园林美化的装饰性颗粒产品等。立足节能减排, 促进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全国新建建筑队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到2020年, 新建建筑队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仅要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宣传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 更应该致力于发展建筑节材适用新技术。

4.1 建立有效的建筑节材激励政策和法律行政监管体系

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激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节材的积极性, 反过来对材料浪费也无力约束和制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 以充分保证真正的建筑节材。4.2 建立有效的建筑节材宣传机制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建筑节材的宣传教育活动, 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出版和有关行业协会的优势, 向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鼓励使用环保建材产品, 积极推行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 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4.3 建立有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和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平台 坚持抓好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建材技术产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善建材技术方案, 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及配套节能窑炉设计问题及建材领域应用优质长寿环保高效健康建筑新材;发展节能降耗和建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4 加大建筑节材技术研发的投入

技术规范对提升消费结构, 节省建筑材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规范对节约材料则必须建立在大量技术储备基础上才能做出规定, 才能做到科学严谨。但是,近10年来, 国家投资体制改革, 标准规范经费严重不足, 从事规范研究的科研单位企业化转制后, 人力和财力投入明显减少, 新的技术应用和结构理论体系统筹考虑不足。

4.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升级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之举, 同时也是建材工业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4.6 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

生态绿色建材具有先进性、环境协调性以及舒适性, 既能拓展人类的生活领域, 使人类在更加美好、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达到人类的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因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展生态建材: 1)采用高新技术研制与开发净化功能建材;

2)采用传统工艺, 利用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页岩等固体废弃物为基料, 研制开发生态建材;

3)采用新工艺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开发生态建材; 4)开发生物降解塑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分子筛材料等。我国己具备发展绿色建材的宏观政策环境。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己意识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都已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目标。国家建材工业 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四项主要目标, 为发展绿色建材指明了方向, 为建材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 国家将对建材产品结构作大规模的调整, 将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传统建材企业, 这为绿色建材发展奠定了基础, 扫清了障碍。5 结语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建材应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的环境协调性, 最终才能达到环境建材和生态建材阶段, 使建材行业不再是重污染行业, 从而使建筑工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KHURANAS,BANERJEER,GAITONDE U.Energy balance and cogeneration for a cement plant[J ].Appl.Therm.Eng.,2002,22(5):615-617.[2] PA HUJA A.Energy auditing and monitoring in the ement indust ry[J].Cement Industry,1996,81(7):45 [3] 李兰,张明莉.浅谈建筑材料利用与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47-49.[4] 郭建岭.浅论建筑材料的发展对中国节能及环保的影响[J].广东化工,2007,34(12):44-47.[5] 王国顺.单压余热锅炉闪蒸技术的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5,1(3):293.[6] 吴清仁, 吴善淦.生态建材与环保[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7] 刘文华,宋强,严干贵等.基于三电平中点箝位逆变器的高压变频调速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3):45.[8] 路关生, 湛轩业.建筑废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 J].砖瓦, 2004,(7): 68-74.[9] 何湘宁,陈阿莲.多电平变换器的理论和应用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岳伟挺,李素芬.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的优化分析[J ].动力工程,2002,2(4):343.[11] 杨玲.浅谈循环经济理念在建材行业环评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15-16.[12] 赵争鸣,张海涛,袁立强,等.基于IGCT 的高压三电平变频器失效机理及保护策略[J].中国电工技术学报,2006,21(2):127,18.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核人员也有自己的职责分工,有时考核者也很难了解被考核者在上司不在场时的工作表现,这样会形成信息不全面,绩效考核结果产生偏差。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差距明显。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等等。这些都影响到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潜力的发挥。

(五)企业文化未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而我国目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则没能很好的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念。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落后。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手段与运作模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内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视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仅停留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是不够的。我国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技术诸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分析、绩效评估管理、薪酬设计、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

(七)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岗位需求与人员的能力脱钩。在企业岗位培训方面,尽管我国培训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企业对培训的投资又少,员工的素质难以提高,人员的能力与岗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向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转变

(一)管理职能涵盖的范围不同。传统劳动人事工作,考虑的是员工的选拔、使用、考核、报酬、晋升、调动、退休等。人力资源管理打破了工人、干部的界线,统一考虑组织中所有体力脑力劳动者的管理。传统人事管理部门的功能是招募新人,填补空缺,人事相宜之后,就是一系列管理环节督导执行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这种功能,还要担负各种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

(二)实施管理的重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以降低成本为宗旨,它是把每一位被其所雇佣的人的工资都打入成本之内。因此,如何少雇人,多出活是其关心的问题,而人力资源管理则首先把人看作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认为通过开发和科学管理,可以使其升值,创造出更大的甚至意想不到的价值。

(三)激励机制。体现奖罚分明,以绩取酬。企业应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治、相互促进。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对员工的分配制度上,国有企业必须打破原有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大锅饭”做法,分配制度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如年薪制、岗薪制、实施计件工资、持股分配等,使员工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和个人业绩相挂钩,激励机制要体现奖勤罚懒,以绩取酬。

(四)业绩考评机制。体现崇尚业绩,注重素质。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就是对任何人的业绩考证方法是公开进行的,对各人制订的业绩指标是公正的,以岗定职、不以人划线,对考证的结果一视同仁。

(五)选才用人机制。体现竞争、择优、规范、灵活。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真正解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复杂,无法控制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其重要一环,就是在选才用人上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为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接轨,最终实现优化配置。

四、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一)由战术性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者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服务和服从的角色,转变为关心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能力的战略角色。新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是规模更小,权利更大,核心任务就是战略,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专家不仅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擅长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干预方法,并且还需要具备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推动变革的顺利开展。

(二)人力资源的使用与薪酬发展趋势。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能本管理要求企业必须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和人情关系对用工的干扰,打破在少数人圈内根据人情关系、领导印象和主观好恶用人、选拔人的弊端,根据才能选人才,按照人才的特点用人才。要求在工资制度上,实行按能绩分配,根据人的学历、能力、岗位贡献分配工资或收入。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趋势日益明显。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的实践证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可以得到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获得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可以消除时间压力。

(四)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扩大。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将不断获得增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另外,培训对于解决企业下岗人员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较佳思路。

第五篇:中国旅游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地产市场现状

1、中国旅游房地产的机会分析

A、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旅游房地产领域

到目前为止,国内涉足旅游房地产领域的公司超过100家,除了国外和港台颇具实力的大公司外,还包括内地首创、海航、中信中旅等大型企业,也包括天鸿、万通集团等一大批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北京、上海、海南、广东、深圳等开工的旅游房地产项目达到近百个。从1999年海南“南海传说”、三亚“博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成功开发后,先后已有几十个旅游房地产项目在全国进行,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反应。

B、旅游与房地产的嫁接日趋成熟

从90年代初海南开始,到98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有产阶层的形成为旅游房地产消费奠定了基础,产生了第一批中国有钱阶层消费群。多种旅游产品和投资品种的完善,多重市场价值的凸显使这一产品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并与旅游消费成功实现了嫁接。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比较类似发达国家70年代旅游物业飞速发展的初期,不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休闲物业及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条件。

C、费市场的过渡使发展空间加大

工作时间的缩短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度假消费成为时尚。每年115天的假期,对传统旅游方式的不满足,使以单纯观光旅游阶段已开始向度假旅游过渡,并形成了每年24%以上的增长幅度。根据国际通行发展惯例,度假需求从产生发展到具备一定规模所需时间为3—5年。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国至少还有3—5年的火爆发展空间。

D、市场日趋成熟,可利用资金相对充足

传统投资领域、生产领域已基本饱和,市场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特别是传统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机会越来越少,住宅市场成熟期已基本到来。京、沪、深、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住宅消费开始向舒适型转移,销售市场出现了萎缩的前兆,即滞涨期。大量的传统房地产资金开始物色新的领域。

2、我国旅游地产危机(T)分析

A、经营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我国的旅游房地产经营开发方式普遍过于传统和呆板,除了项目单纯照搬没有创新外,在经营操作上也普遍采用单一的旅游风景式,不能形成自有稳定的消费群体,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营销网络。

B、经营市场混乱,缺乏行业规范

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回报引来了众多企业的争夺。但由于旅游房地产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行业法规不够完善,让部分经营者有机可乘,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一些经营者在广告宣传资料中明示了投资回报,在购房者与酒店经营公司签定的委托合同中,许下诱人的承诺,以此误导消费者。更有一些不法之徒采用欺诈性销售、非法集资等手段牟取暴利。

C.消费者支付能力的制约

旅游房地产在我国主要以产权酒店形式出现。尽管这一形式在外国已风靡多年,但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消费者普遍对其不太了解,加上中国人超前消费的意识并不强,一下子拿出多年的积蓄去购买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度假用房却最终没有房子的产权,这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仿佛有点太超前了。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上加入国际度假交换系统的部分分时度假产品价格超出了国内的支付能力,顾客想与国外进行交换度假的愿望很难实现。另外,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并未全面实行,这使得广大消费者对于投资旅游房地产更加审慎。

D、理念引导尚需时日

在旅游地产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问题成为发展的重要障碍。例如物业产权分散就是阻碍地产项目实现旅游化的一个重要障碍。这是指许多已经出售的商用物业产权分散在大大小小的业主手中,经营项目和装修风格无法统一协调,使得物业不能形成吸引游人的景点。E、旅游地产自身的“弱势地位”

旅游业过分依赖于宏观经济,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一旦宏观经济形式发生不利变化,旅游业将迅速萧条,而依附于旅游业的别墅、度假村将再次出现门可罗雀的惨淡景象。F、旅游地产理论支持落弱,现实操作有风险

尽管“旅游地产”概念早已提出,但该概念的理论支持实际比较薄弱:

其一,旅游地产主打的“假日经济”概念,仅仅局限在“假日”,时空范围很小,同时人们休闲度假选择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度假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形成“瓶颈”,这样会使人的休闲效果大打折扣;

其二,旅游地产不太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因为“旅游地产的依靠是旅游”,这对于中国人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与西方许多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一年中给予职工几天乃至一个月的带薪休假的中国企业并不多,“带薪休假制度”在国内毕竟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外出旅游仍是依靠“五一”、“十一”等国家法定假日,这样无法从时间上解决人们旅游过于集中的问题。另外,在每个节假日都有能力出去旅游的群体也并不多。

其三,旅游地产虽然也打出休闲娱乐的旗号,但有关风险投资的味道更浓些,这与人们享受生活的休闲行为恰恰是格格不入的。

G、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影响发展

旅游房地产还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就现行法律来讲,所谓的分时度假产权酒店等物业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H、快速增长的支撑空泛

中国的旅游地产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地产对相关产业链的要求很高,对服务的要求很高,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

二、旅游地产发展趋势与特征

特征一:旅游模式转换——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化

初级阶段是以景点观光为基础的旅游概念,中级阶段可能从城市开始,最初长假集中于城市,以看为主,然后把一些商务活动结合起来。

近年来国内旅游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表现是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形式的不

断丰富和旅游经营收入的持续增加。也是就说直观地看来,旅游市场在“量”的方面获得了显而易见的增长,并且有进一步强劲增长的趋势。但通过对于这个市场客源、交通、以及消费行为的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不仅有表象上的“量”的增长,更蕴藏着“质”的提升,而体现集中这一“质变”的,就是旅游消费模式的转换,即由传统的以景点观赏为目的的“观光旅游”向以休闲消费、时间消费与度假居住为目的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的转换。

正是这样一种新兴的模式,对原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与景区经营模式提出了新兴的功能要求。在“休闲旅游”旅游模式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旅游景点的观赏,更强调的旅游全过程的质量与舒适程度,尤其是远离城市的景区短期或定期居住,更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时尚。这样一种消费模式的转变,是传统的旅游景区在设施上无法继续适应和满足的,正是这样一种转变,使当前以新型旅游消费空间营造为目的的“旅游房产”开发如火如荼。

当我国的旅游解决了时间、收入和汽车这三个问题后,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已经开始向商务型、度假型的方向转化。而这,也是未来旅游地产开发与服务的方向。

征二:主导休闲旅游模式——叠加旅游观光与都市休闲消费理念结合休闲型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在旅游风景区的背景下叠加了现代时尚的都市休闲消费模式。在新兴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下,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要求将集中于旅游风景区的环境与现代休闲消费这样两个因素,也就是说旅游的出发点,将会是对于景区环境的向往,而在走进这样一种与所在都市环境相区别的景区以后,仍然需要享受都市休闲消费的空间和服务,而旅游房产正是提供这样一种空间和服务的产业。

特征三:租务需求——旅游地产开发与配套软硬兼施

除了硬件的建设以外,如果没有软件的建设,很难把普通的地产变成旅游地产。旅游地产一个转换过程就是有人替你去管理,有人替你去实行租务。凡是有最优秀的酒店管理公司或者物业管理条件的地区,才有可能逐渐形成旅游地产,因为它要有一个巨大的网络来实施。而某一个发展商说我在某一个地区盖一小块作为一个旅游地产,然后又没有一个庞大网络或者软件配套,这个常常很难变成分时度假,所以配套、服务系统和硬件是不能分离的。旅游地产常常要把旅游项目经营得很好,同时又要把旅游房地产配套服务经营得很好,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旅游地产发挥出旅游的作用。

特征四:品质吸引“双高”阶层——投资+消费模式组合因为旅游房产通常具有“投资+自用”的两重功能,投资者不仅可以在投资中获得保值增值收益,更可以通过投资长期享受物业的带来了空间享受和消费功能。这样的旅游房产通常会吸引一些“高收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前来消费与投资。这是近年来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这一特征,开发商可以采取一些相关的营销措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需求。如委托经营与定期免费自用的营销策略,即房产售出之后,每年提供一定期限的居住期限,具体入住时间可以由业主自由选择,此外的时间,将由酒店营运商接受委托实施统一经营管理对外经营,并向业主提供固定比例的收益回报。

这样一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双高”阶层休闲度假的愿望,同时也免去了他们在不使用物业时打理、租赁的麻烦,是今后此类旅游地产物业的经营方向。

三、旅游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

分析旅游地产的市场前景,必须先对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旅

游地产的市场前景。

(1)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从市场上来看,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

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

4、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与公费旅游将各领天下

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6、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

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等的人数日益增长。

(2)中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旅游房地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使旅游物业开发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地产业最亮丽的风景线,主要表现如下:

1)从国家政策上,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刺激和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无形中为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平台,这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保证。

2)正在形成的旅游强国地位和强大的消费群体,为我国旅游房地产市场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85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345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20 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1亿人次,旅游收入5000亿元;出境人数将达到1636万人次。我国要从亚洲旅游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强国。这种旅游假日经济持续增长的行业必将会吸引大量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旅游物业建设上,为旅游房地产开发提供契机。

3)从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路的发展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路网系统发展迅速;从人均汽车的拥有量来看,北京已达到8个人一辆车的水平、上海12个人一辆车、深圳、广州约10个人一辆车。对于建立在车轮上的旅游房地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4)市场日趋成熟,可利用资金相对充足,强势投资商、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营销优势已捷足先登,划地为界,抢占先机。

市场经济向来遵循:先介入,早开发,先受益的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我国旅游房地产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旅游与房地产横向结合的创新模式必将带来旅游与房地产业的美好明天

下载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正在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机器人进入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机器人就像我们平时在电影上看到的机器......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国内水表应用状况。对国内新型水表的发展以及国外水表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影响水表发展方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水表应用......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

    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物制药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 张溢峰班 级 生物技术132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学院名称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李文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5日......

    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

    选矿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选矿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 要:讲述了中国选矿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以及今后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现状;发展;差距 矿物加工工程的发展与人类对自然界矿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