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

时间:2019-05-14 15:1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

第一篇: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

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

多媒体教学环境,即由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正投或背投电视机)、视频展示台(实物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与其软件系统、课程内容构建的教学环境,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教学环境。由于该硬件设备置放于教室讲台前或讲台旁,往往被人们认作是演示型教学设备,造就的是辅助教师教学的环境,这是一种不应该存在的误解。

整合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能力、智慧来源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能动的适应,外界环境给予的信息只有被同化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学习者才能做出反应。学习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是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再次构建学习环境的过程,只有充分形成、生发、深化、升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发挥,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多媒体教学环境就是由信息技术媒体构成的学习环境之一。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如果让学生在发展的状态中获取丰厚的知识,能动地适应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能动地适应环境,必然要造就一种独具的沉浸感,具备了对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就一定能够自由发展的状态中开展学习。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由师生共同营造,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2008年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选中,武清区曹海红老师的获奖整合优秀课《春酒》就是最好的例证。

沉浸感,原指进入某种境界和思想活动时引起的意识、情感、情绪、心理、行为上的变化。变化依赖于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取决于境界,而某种境界的形成,则依赖行为主体的所处情境。整合优秀课营造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情境,不外乎多媒体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与初现端倪的人工智能虚拟学习环境。请注意,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并加以区别的是,情境与环境并不完全相同,不全指客观事物。情境,含有两层解释,解释为情形、景象和地步、境地;如果说情形、景象与环境的含义大致相同的话,属于情境的外部特征;那么,地步、境地则应该含有情绪、境界的意思,应该属于内部心理的成分。多媒体教学环境造就的学生学习的情境,就要求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发生一连串的变化,这些变化,依赖于教师合理、巧妙、及时,乃至宏观、微观地加以引导,教师教学的引导的过程,不仅是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不间断地形成、生发、深化、升华的过程。

曹海红老师将整合优秀课《春酒》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以上四个阶段的实现,整体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一连串的进程。曹海红老师的《春酒》教学没有使用视频展示台(实物投影仪),这几乎造成多媒体教学环境失掉即时反馈的缺陷,但师生不间断交互造就了整体感,学生把握的学习、掌握的知识不断扩大,教师举重若轻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不少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很值得借鉴。下面,结合《春酒》的板块教学的过程,扩展开来谈一谈。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形成于教师的教学引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的初步形成取决于创设教学情境第一步,与教师的教学起步、恰当的教学引导关系密切。

《春酒》的教学起步很宏观,“板块一”定位于“你说我说话新年”,并非随意而为,它出自于曹老师对《春酒》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整体认识,整体设计。曹老师的教学整体设计不庞杂,但教材简析(即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想(即对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分析、多学生特征的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思路)与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占了很大的比重。曹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设想中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教学环节的推进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各个教学板块为依托,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加大信息的呈现量,以弥补学生信息量不足的劣势。”

媒体、学生、教师、教学内容都融入其中,教学情境才会有初步创设。教学的起始就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反映了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因此,“板块二:走进琦君,认识琦君”;“板块三:初尝春酒,倾听作者深情的倾诉”;“板块四:细品春酒,让思乡情随酒香荡漾”;“板块五:畅饮春酒,为自然、风趣的语言而干杯”;“板块六:思乡情怀满心房”,不仅仅再是单纯含有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不仅仅再是为了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延续,板块设计,饱含了教师对该课教学的深刻思考和教学处理的良苦用心。

再回到“板块一”,曹海红老师标明:“请同学们谈自己过新年的经历与感受,从而过渡到走进琦君的故乡浙江,去感受那里独有的风土人情。”在教学导入途径上,还特别说明:“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体验阅读。”

可见,教师教学的开门见山决不能让学生知难而退,而是给学生铺垫学习的高度,架设学习的脚手架,落实学习的各个落脚点。“谈自己过新年的经历与感受”是脚手架,“走进琦君”是落脚点;“感受那些经历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是脚手架,“走进文本进行体验阅读”是落脚点。课堂的现实情况正如此,《春酒》的教学连续不断地非常精彩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推动着情境发展,给学生营造、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我们必须指出:

1.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和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落实。2.站在宏观的高度引进、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引进的教学、学习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挂钩。

3.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的形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互的起始,教学情感充沛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4.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让学生引起并保持对学习的注意;教师与学生可采用共同叙述具体形象(如过春节)、关键内容的方法,或采用矛盾冲突、知识变化、语言幽默的方法。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生发于贴切的教学任务

生发,即生成、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不同于传统的常规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媒体环境是外在形式的区别,而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让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则是其内在的不同之处,也是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生成、发展的源头。

让我们进一步分析曹老师的教学“板块”。很显然,以“板块”构架教学过程就是要与传统的常规教学过程加以区分,打破传统常规教学过程的线性结构。在每个“板块”中,我们都清楚地发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媒体环境的作用,教学内容的延展,时时处于立体化的状态之中。在曹海红老师的《春酒》教学,没有滔滔不绝的讲授,没有连绵不断的演示,没有眼花缭乱的教学任务的推进。曹海红老师牢牢把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十分照顾学生的细微感受、体会,哪怕是对于学生感到生疏的内容,哪怕是学生的不十分成熟的意见,都让其成为教学延展的基点。贴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使教学内容特别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以“板块二”为例,这部分内容学生最感生疏,是教学难点,却属于教学的承上启下的部分,不能够轻易地“滑”过去。按照初中语文传统常规教学,对于“作者介绍”,或由学生预习,或由教师讲解,教学时间很短,因为与学习课文相比较,毕竟不算教学重点。由于有“板块一”的教学铺垫,特别是那种照应下一步学习的宏观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板块一”中春节的“独有的风土人情”,使曹海红老师很顺利将教学引申到“走进琦君”。当四位学生按照“预习指导表”的要求,交流了对作者的认识,曹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提供出一幅关于琦君出生地、作品、创作风格的投影片,并由一位学生给全班朗读。琦君是当代台湾女作家,对于她某些作品,如电视剧《橘子红了》,我们熟悉,可对于她的大部分作品,学生十分陌生。曹老师洞察这些,尽管那位学生读得不流畅,也鼓励“没关系”,说:“可能是对这些材料不太熟。”进而面向全班学生,激励说:“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真正地走进琦君,走进琦君的作品,了解她所创造的艺术世界。”这样,进入课文——“初尝春酒”——开始“板块三”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了。虽然教学内容难度大,可处理好了,显得十分贴切,从中我们领悟到:

1.立足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从而贴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生成、发展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的突破口。

2.贴切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教学内容融会到学生学习中,让教师、学生、媒体环境与教学内容立体化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3.遇到难度大教学内容,不要轻易放过,即使课上不能彻底解决,也要让学生大致明了,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开辟新领域。

4.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关切程度,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近期、长远意义,可以建立知识的联系和类比,可以为学生提供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深化于师生、生生交互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大体属于学生协作学习的范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表明自己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而决不是学生学习的代言人,师生交互才有望成为生生交互的坦途和桥梁;进而每个学生从与众多的学习同伴(包括教师)交流里,辨清、领悟学习内容的真谛,明了、集纳知识的精华,架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系统。不难看出,在生生交互的阶段,教师的维护协作、点拨要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这种步步深入的自主式的协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才能够得以深化。

曹海红老师显然很了解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重要,在与学生共同朗读课文时,便主动提出教师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她的用意很明确,课文的最后部分是点题内容,教师的朗读与此不光是阅读示范,重要的是做深入的学习引领,让学生深入体味《春酒》蕴含的浓郁情感。因而,当学生间交流“《春酒》写了哪些事”,是三件事还是四件事时,教师没有一锤定音,而是把学生协作学习出现的差异交给全体,关于“过春节”、“喝春酒”、“喝会酒”、“自酿酒”的四件事的结论就会很容易产生;作者所表达的怀念母亲的思乡之情,也会油然浮现在每个学生心头。

结束了“板块三”的教学,曹海红老师仍然紧紧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组织学生继续合作讨论,继续协作,深入探究思乡之情的具体内容。“板块四”教学中,相继有八位学生热烈发言,教师只是在学生充分协作、交流、发言的学习氛围中,小结、写出作者家乡的“民俗之美”、“人情之美”,点明说作者“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寥寥几笔纯朴的明清便流淌开来”,而一切又都归纳为“思乡之情”。这阶段的教学过程,学生是交互的主体,教师参与其中,时时“点睛”,最大限度也就充当学生交流——结论的板书执笔者。学生掌握的知识及其高度得到概括、提升后,曹老师又通过自己的联想,及时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文字投影,是作者琦君对“思乡之情”的一段表白:“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故乡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这是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内心独白,出现在此时,既将学生的协作学习推向高潮,深化了学生的感知,还与前面的“板块二”内容相互呼应,再次引发、托起学生对台湾作家琦君及其作品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前后浑然一体。而后,曹老师讲:“《春酒》洋溢着浓重的思乡之情,就像与我们聊天一样,让我们读一读喜欢的语言,读出思乡的韵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错辉映,相互攀升,让我们体验到:

1.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的深化依赖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要成为学生与学生协作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

2.整合课程的教学层层深入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深化的前提,深化的教学内涵、学习氛围要打动每一位学生,教学才有效果。

3.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实践能力要得到极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才能够互为因果,交替上升。

4.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继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给予关注、帮助,大胆鼓励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知识,熟练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升华于师生的共同体验

一般讲,学生的学习体验发生在整合课教学的最后阶段。学习体验,就是学生共享学习乐趣、体现学习价值、体会学习的满足感,是让学生最终保持学习动机、保持学习主动性的有效举措。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独到发现,呈现自己学习的特色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况且,优秀的整合课的体验是师生的共同体验。换言之,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继续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之中,以自身的体验助推学生的体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的升华恰恰就表现在这种师生共同体验的气氛里。

“板块五”教学伊始,曹海红老师提议说:“我先说一句话。课堂是展现我们每个同学才华的大舞台,刚才有一些同学还没有发言,我们给这些同学一个机会,好不好?”是表扬,也是鼓励,对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给于特别的关注。当相继六位同学朗读课文中最喜欢的语言并进行分析叙说原因时,曹老师插话的语言大致相同,在“画龙点睛”,具体引路。说:“你再想想,哪句话最能集中说明你的分析,那个词应该重读?好,请你再读一遍这句话。”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把文中的细节描写的文字,把细腻传神的语句,体验、分析得相当精准。有理由相信,当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学生对文中的情感、文中的意旨已经有了充分的体味,对语言的理解已经转化为可行性操作,即阅读冲动的行为,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呼之欲出。

而“板块六”教学的对“思乡之情”的再度体验,自然而然地成为《春酒》主题的拓展、延伸,也成为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前后共有四位学生向全班展示了自己收集的纳兰性德、艾青、席慕容、李广田的关于思乡情怀的诗词名句,曹老师也把自己积累的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投影片演示给大家,并提出说:“感慨于余光忠先生的《乡愁》诗,在我们共同领略了琦君的散文《春酒》之后,我将《春酒》借余光中《乡愁》诗的形式,改写为一首短诗,送给每一位同学。”不失时机的托举,连续的师生共享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让学生学习高潮迭起。

再次指出,多媒体教学环境里的硬件视频展示台(实物投影仪)是必需的设备,是对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体验进行反馈、展现的必需设备,因为即时反馈,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极具特色、极具效果、极具历史的重要内涵,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此设备不可不用。大概教学步骤过于紧凑,大概对教学时间过于珍惜,曹海红老师没有使用这种设备,不能不是缺憾。《春酒》的教学即时反馈、学习体验都是在与学生对话交流、学习交互中完成,教学环境中始终充盈着饱满的情感,缺憾几乎不被察觉。现在,就让我们回味一下曹老师的短诗的最后几句所洋溢的充沛情感:

„„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 同学们 别忘了

学途漫漫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曹海红老师的感人至深的师生共同体验场面使我们认识到:

1.多媒体教学环境沉的浸感升华要具备师生共同的学习体验才能产生,教师的作用很关键,不但要引导学生体验、享受学习成果,还要投身其中,师生共同体验。

2.在学习成果体验阶段,教师的教学引导要细致入微,要适时把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转化为可操作行为。

3.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即时反馈设施不可偏废,是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水准的平台,必须予以重视。

4.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激励、表扬非常重要,更须重视的是,教师要在学习体验中以身作则,引申、扩大学习范畴,适时适度助推学生,升华学生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并非笔者凭空杜撰,沉浸感的本原不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沉浸感是人工智能虚拟教学环境的产物——“学习环境所独具的沉浸感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一种自由发展的状态中开展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方式,给予学习者充分的体验和想象空间。”近年来,伴随着中小学整合优秀课的评选的深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那种由人工智能虚拟教学环境借鉴过来的,或是多媒体教学环境自身形成的教学、学习的沉浸的感觉越发引人瞩目、引人深思。去年后半年,市电教馆教研部曾给笔者提供了三十六节录像课,均为北京、上海、广东与天津市河东区一中心小学在“互动反馈多媒体教学系统1对1技术增强学习按、按、按”课题(又称:“利用互动技术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指导下的观摩课。笔者看到,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的及时推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互动反馈、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宏伟远景,让众多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教师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教学为之一新。不容置疑,在深入探究整合课、深入探寻多媒体教学环境独具的发展性功能的进程中,让多媒体教学环境焕发青春、绽放新姿,将十分有意义。

新一轮我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在即,新一轮整合优秀课即将风生水起,谨以此抛砖引玉,衷恳期待长期实践、善于探究的教育同仁、一线教师不吝赐教,共同繁荣现代教育技术的春天!

第二篇: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篇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五天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讨“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五天的学习情况,谈一谈我的一点拙见。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得体会《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

通过培训,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从广义角度讲,不仅教师、教材、教室是教学资源,而且学习伙伴也是教学资源;不仅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而且学生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种资源,甚至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是学习的帮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生成性、创造性、自主探索、交互学习,教学形式是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很丰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把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2

五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五天的培训中,我们认识了信息学校的老师们,为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所打动,最关键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能够为我们今后教学发挥重要作用课程。现将这五天来就《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多媒体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多媒体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二、认识到了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缓慢的文字交流已被快速的语言所代替,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材——教参——教辅的狭小圈子,使现代教育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具有时代气息。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我们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人云亦云的机械人,而是充满着创造精神、富有个性的有活力的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但现在有很多知识已无需在一字不漏的背诵了,只要教会学生方法和运用就行了。现今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适应社会需要。

传统的教学用枯燥的教学模式去将本来就缺少生动的教育,嚼”得索然无味。一些教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后果必然是学生由厌恶老师到厌恶学习。但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却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并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形式新、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本身就千变万化,是个极具动感的世界。那些跳动的小图标、滚动的字表图、闪烁的色彩都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正确处理好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正确处理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确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就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创造型,探索型的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4

杨荷花 巩营乡中心小学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 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5

这学期暑假我参加了清丰县教委中心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课程培训。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与时俱进,肯定会被淘汰,而这一至真名理,始终需要我们的贯彻实施,同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我修养的绝好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这次电脑课程的培训,我知道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下载和加工处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相关的软件也可熟练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以后的课件制作是一大助力,了解了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方法,也学会了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整合的方法,并亲身实践以加深印象。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变更变得至关重要,有时候掌握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而因特网上的大量信息就很好的帮助了我,它让我随时随地的掌握信息的变化,以更好的掌握时代的发展,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不过因特网上的信息因为太过庞杂,所以无可避免的夹杂一些有害信息,所以做好信息的.筛选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的,以便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学习,同时通过这个的学习,也增加了我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与小组的几位老师合作的也很愉快,使我充分验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名言,也使我交到了不少良师益友,这些将是我以后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是受益颇多,不仅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到了很多多媒体应用技巧,也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空间的大门,相信未来会更光明。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6

今天是我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第三天。今天的学习任务比较多,我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了这一天。虽然感觉很紧张,但我感觉很充实。我忙碌着并快乐着。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等10个内容。认真学习今天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前期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等都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更是这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除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当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后,还要考虑教学媒体使用方式,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找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多媒体教学设计应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合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出多媒体的优越性,但使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不要使用过多、过于繁杂。

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提高效率,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因此,我认为我们应抓住现有的、优化的、有效的资源,结合多媒体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多媒体培训活动。在本次学习中通过刘红强、郭军礼、罗永刚、马记刚和马相军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的特征,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在培训中各位教师运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六个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一起研习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采取自学、讲解、练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调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刘红强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特感谢讲解教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的讲解。希望以后,多进行这样的培训。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多媒体运用知识匮乏。今年暑假,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培训,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培训教师向我们全面的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说明如何转变问题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发展区”,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通过参加这次多媒体培训教学设计培训,受益匪浅。有一些体会与想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学习,我对多媒体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清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

二、明确了多媒体课件应具备的特点

要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性

这是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课件必须为教学服务,必须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在课件制作中,媒体素材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设置等方面都必须体现这一特性。同时应深入浅出、注意启发。

2、科学性

“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健康、符合逻辑、层次清楚、合情合理,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

3、交互性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除了有美观大方的页面,还包含各种类型的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热区等,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灵活性,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

三、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件制作要简洁实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课件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应该说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2、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

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动、静物颜色要分开,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

3、注意字、图、声的混合

对于一些动画,由于其自身不带声音,设计时,应为动画配上适当的音乐或音响效果,这样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也可以运用动画、闪烁引起学生注意。另外,我认为不要试图每堂课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还是在课堂。

第四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第五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表1 学习目标与任务

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类 型 教与学的活动 编号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征的原因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的原因。1 长征的过程 2.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通过讲解长征路线,学生掌握长征中的地点及重大事件。2 3.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 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通过讲解遵义会议,学生探究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3 4.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通过演示长征路线,引导学生总结出长征中的艰难万险。4 5.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教师通过展现长征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军,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情感。5 长征的意义 6.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

作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意义。6 7.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感悟长征精神。√ 教师置境,学生探究: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导学生探究“长征对我们的启示”。表2 学生特征

一般特征 能够保持30分钟的学习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特征 对“长征”比较熟悉并具备有关的知识,但地理知识和空间概念比较缺乏。

表3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与学的活动(编号)支持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媒体与资源 1 利用视频播放《长征》组歌引出长征 2 利用图片演示长征的经过 3 利用视频播放遵义会议的场景 利用图片展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 5 利用图片出示长征路线 6 利用文字总结长征的意义 利用视频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 表5 教学过程说明表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引趣 师:教学课件播放歌曲《长征》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想详细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欣赏CD乐曲。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通过歌曲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

感知历史 师: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学生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回答。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使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播放演示课件,链接影视剧中重要战役和重要事件的片段。学生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师: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并作答。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师:播放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的一段自白,引出问题:“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学习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现有答案,使记忆学习向思维学习转变。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发挥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置学

生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说出来自自然环境、敌人和党内错误路线等几方面的“艰难”,感悟长征精神。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测试 师: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利用课件在地图上点击出红军长征所走过的省份。学生用鼠标试着点击,当点击正确时,课件将进入下一链接。全部点击完课件画面显示的是红军长征所经历的省份,再次感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

拓展延伸

1、学校开展“重走长征路”夏令营活动,请你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并指出重点要去的景点。

2、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历史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同时提高实践和写作能力。表6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表 学习目标 练习项目

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1. 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 党的左倾错误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南昌起义

通过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能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要事件。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应该去下面的哪些地方?()① 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

圈的事件是()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过雪山草地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能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及伟大意义。5.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通过观察、分析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会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6.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能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7.为什么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感悟长征精神。8.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9.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10.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吗?为什么?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题目: 重走长征路

表1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联系以前的知识讲长征故事。2.学生结合教材和已有的知识谈长征的“艰难”。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3.编写导游词,介绍长征中发生的重大事件。4.绘制长征路线示意图。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2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1.红军长征的有关图片。2.红军长征的小故事3.长征组歌、遵义会议的 视频4.多媒体教室

学习工具 1.导游词、长征路线示意图的格式与建议2.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步骤:

协作交流平台 学生作品上传平台、主题论坛、E-mail

下载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沉浸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前 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科技的指导,就教育教学而言,我们教师也不再是三尺讲台一支笔,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利用它特......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

    基于关联内容的沉浸式教学

    基于关联内容的沉浸式教学: 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本科商务英语必须转变传统的外语学科建设思路,导入相关学科理论,实现从基于语言技能的......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摘要】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生结构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范文大全]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走入音乐教学的课堂,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教学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一些老教师......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能够说出多项式媒体教室的构成和功能。 2、能够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 3、 能够组织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的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称这是第五次信息革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