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19-05-13 00: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第一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前 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科技的指导,就教育教学而言,我们教师也不再是三尺讲台一支笔,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利用它特有的方便、直观和学生感兴趣等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好,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导语激发兴趣,歌曲视频创设情境

1、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2、“课伊始,趣已生”

做到“课伊始,趣已生”是每节课成功的基础,因为曾经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设置出趣味百生的开始曲,并利用和本节课有关的歌曲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地图和挂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好课堂略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设计好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长江的内容时,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即使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巧妙链接,激发情趣

1、巧妙的运用投影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巧妙的运用投影媒体,可以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投影,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难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2、适当的引用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

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在一起,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由于微机演示、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CAI软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例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中,各种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只能运用图示进行静态展现,而CAI软件则能化静为动,清晰地展现各种锋过境前后不同的天气现象,帮助学生进行动态观察,突破难点。

四、巧用方法、提高兴趣

1、适当引用民谣、谚语通俗易懂,且易生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2、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传统的教学受到升学的束缚,偏重知识传授,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创造,教学方法呆板,启迪学生的智能、重视学生的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课程缺少综合性和弹性,难度大,份量重,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而地理教学内容中许多丰富生动的德育等因素,因为不考,教师能不讲就不讲,能少讲就少讲,放松了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就是以丧失总体的、远期的、持久的价值来攫取短期的、甚至最终是无效的教学价值。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应式教育为素质教育,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得到发展;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挖掘德育因素,使学生德、智、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五、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1、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2、适当应用游戏促进教学

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1]先有情”的境界。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适当应用游戏使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六、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的巧妙转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2]人。”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3]而学生能自求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因为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希望老师和同学尊重自己,希望获得荣誉和鼓励,同时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充满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心理甚至被一种强烈的人格观念和自主精神所支配。因此,教师因势利导,重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品质。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导”课,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2、灵活使用各种现代媒体,积极创造创新条件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多元、多变、多彩的世界。指导学生学法是一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作为跨世纪的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各种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重教轻学” 现状,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让学生发展自己,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3、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1)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核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要注意指导学习阅读和运用地图。从指图回答入手,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图、用图能力。.引导学生勾画地图。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填充练习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使填充练习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总之,设计多种练习,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是培养识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途径。

(2)学生的记忆能力的考核 良好的记忆能力是保证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想使学生能记住,必须先使他们感知的东西要鲜明、清晰、形象生动,这样才能使表象更丰富突出,以达到帮助学生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的目的。熟悉地图。要想记忆祖国34个省级行政区,就要逐步在分区各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启发学生从省区的特征进行辨认,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从省区轮廓酷似的形象辨认。如山东省好似骆驼,黑龙江省好似小天鹅,辽宁省好似张嘴的犀牛头,云南省好似孔雀,湖北省好似青蛙等等。②从省区的大、小上来辨认如较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较小的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盛海南省等。③动手拼图,反复辨认学生经常看祖国政区图,往往不能把全国34个省区记住,如果让学生利用科技课材料“中国政区拼图”,反复练习,并举行拼图比赛,不需多久,学生就能记住各省区的形状。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3)学生观察能力的考核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4]发明了摆的等时定律。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步骤。儿童的地理知识,感性认识是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矗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图形、地理模型、地理标本等的观察能力。在众多的地理观察对象中,对地图的观察次数最多,观察者最普遍。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已从指图开始,并得到相应程度的训练,而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延续和深化,是对初步形成观察能力的巩固与强化。如在省区教学中,已初步培养了学生识省辨区的观察能力,即能够根据省区形状、大小区分省区。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省区填充练习题,就能使初步获得的观察力得到及时巩固与提高,深化与发展。经常性的填图练习,学生观察能力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4)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在各种能力中居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多利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阐明地理规律是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地图不仅是联想“地”和“理”的纽带,而且是指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的钥匙。如《多样的气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初步认识和掌握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地理图册中“地球”的五带“图”,抓住学过的阳光直射和斜射这个根本原因来分析我国的气候。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传统的有借鉴价值的方法和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保留下来为我所用。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 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结 论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传统的有借鉴价值的方法和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保留下来为我所用。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经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教育教学更有利。我们要确保多媒体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应该不断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使其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谢谢。

参考文献

[1].杜萍.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篇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五天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讨“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五天的学习情况,谈一谈我的一点拙见。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得体会《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

通过培训,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从广义角度讲,不仅教师、教材、教室是教学资源,而且学习伙伴也是教学资源;不仅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而且学生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种资源,甚至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是学习的帮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生成性、创造性、自主探索、交互学习,教学形式是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很丰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把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2

五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五天的培训中,我们认识了信息学校的老师们,为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所打动,最关键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能够为我们今后教学发挥重要作用课程。现将这五天来就《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多媒体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多媒体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二、认识到了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缓慢的文字交流已被快速的语言所代替,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材——教参——教辅的狭小圈子,使现代教育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具有时代气息。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我们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人云亦云的机械人,而是充满着创造精神、富有个性的有活力的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但现在有很多知识已无需在一字不漏的背诵了,只要教会学生方法和运用就行了。现今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适应社会需要。

传统的教学用枯燥的教学模式去将本来就缺少生动的教育,嚼”得索然无味。一些教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后果必然是学生由厌恶老师到厌恶学习。但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却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并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形式新、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本身就千变万化,是个极具动感的世界。那些跳动的小图标、滚动的字表图、闪烁的色彩都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正确处理好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正确处理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确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就需要每个教师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做到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创造型,探索型的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4

杨荷花 巩营乡中心小学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 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5

这学期暑假我参加了清丰县教委中心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课程培训。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与时俱进,肯定会被淘汰,而这一至真名理,始终需要我们的贯彻实施,同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我修养的绝好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这次电脑课程的培训,我知道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下载和加工处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相关的软件也可熟练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以后的课件制作是一大助力,了解了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方法,也学会了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整合的方法,并亲身实践以加深印象。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变更变得至关重要,有时候掌握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而因特网上的大量信息就很好的帮助了我,它让我随时随地的掌握信息的变化,以更好的掌握时代的发展,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不过因特网上的信息因为太过庞杂,所以无可避免的夹杂一些有害信息,所以做好信息的.筛选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的,以便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学习,同时通过这个的学习,也增加了我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与小组的几位老师合作的也很愉快,使我充分验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名言,也使我交到了不少良师益友,这些将是我以后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是受益颇多,不仅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到了很多多媒体应用技巧,也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空间的大门,相信未来会更光明。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6

今天是我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第三天。今天的学习任务比较多,我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了这一天。虽然感觉很紧张,但我感觉很充实。我忙碌着并快乐着。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等10个内容。认真学习今天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前期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等都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更是这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除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当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后,还要考虑教学媒体使用方式,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找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多媒体教学设计应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合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出多媒体的优越性,但使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不要使用过多、过于繁杂。

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提高效率,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因此,我认为我们应抓住现有的、优化的、有效的资源,结合多媒体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多媒体培训活动。在本次学习中通过刘红强、郭军礼、罗永刚、马记刚和马相军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的特征,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在培训中各位教师运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六个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一起研习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采取自学、讲解、练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调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刘红强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特感谢讲解教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的讲解。希望以后,多进行这样的培训。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多媒体运用知识匮乏。今年暑假,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培训,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培训教师向我们全面的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说明如何转变问题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发展区”,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港口中学:李统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促使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机整合。在多媒体信息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应然而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巩固学习---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模式 多媒体 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为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而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侧重知识与实践背景,现实应用的联系。新教材重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很多知识都采用“问题情境---建造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些有助于学生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的教学方法和弹性的内容设置,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优化知识的传递途径和知识的接受方式,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3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加上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的结论自然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掌握准确。有利于教学基础的巩固,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动态演示,有助认知

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把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上《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讲《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演示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及线的移动过程,使学生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在抽象与形象的转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亲身体验,加强理解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利用多每天信息技术手段,亲自操作探索,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教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任意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的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让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在一定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探究步骤,优化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索。这样既开阔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的精神,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三. 教学设计思想

在多媒体的环境下,数学课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随堂测试---课堂小结。

这样的一个框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勾股定理”为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已有的知识中尝试,后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再由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推导“勾股定理”?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进行研究。碰到困难或研究有结果后寻求教师的启示或印证答案。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师生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证明方法,再由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堂联系,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最后由学生自行小结,并与课件中的小结进行对比。

四. 预期目标

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多媒体由“教具”转变为“学具”,教学进程由“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研究建构知识的过程”;考试方式由学生的被考转变为主动的自我检测。

五.教学结构

(一).研究课题:勾股定理

(二).教学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演绎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问题(课本P64思考)

2.勾股定理的推导:由学生观察课本P65图18.1-2,得出结论。

3.勾股定理的应用。

4.典型题训练:给出勾股定理的相应例题,并用多媒体辅助,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进一步思考

1.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主动性、发散性,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2.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

3.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弗赖登塔尔(荷兰)著,陈昌平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尝试、开拓、创新》 邱学华主编,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第四篇: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设计

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设计

2010-10-16 19:27:27Tag: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资源

能飞英语网

我要评论(0)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设计:,本文从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平时的词汇教学课例,探讨了如何灵活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汇辅助教学,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良好的词汇教学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几年了,每年总有学生反映记忆单词怎么那么难,那么痛苦,忘单词比记单词还快。尤其是实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来,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 由教学大纲仅要求的2000 个左右提高到了3300 个和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我们都知道词汇不足的同学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词汇量的多少在英语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把单

一、枯燥的英语词汇教学趣味化、生动化,达到学生容易记忆,又不易遗忘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的能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以及探讨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下面引用的教材都是北师大版的)。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词汇教学。我们老师经常会说:语法,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但是词汇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要靠学生个人努力。所以我们常常使用这样简单、传统的词汇教学法:自读-跟读-纠错-记忆。这虽然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法枯燥无味,学生在课上提不起劲,课后更别提去复习。不可否认,在词汇学习上主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有关词汇的教学和引导。

还有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词汇的重要性,往往错误地以为词汇教学就等于督促学生背单词。于是,很多老师每个星期都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词汇的听写。有的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听写,有的是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按字母表顺序,逐一进行听写。于是词汇教学课就变成了听写课了。每次听写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过关,即使大部分学生在听写时表现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往往也会忘记。虽然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记住了一些词汇,但却缺乏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比如,要求在书面表达中使用学过、背过的词汇,他们往往会错误百出。同时这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词汇的时候要从运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定义的角度入手;要与技能结合,而不是单纯知识灌输。”由此可见,词汇教学效率低下并不是我们投入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不够,而往往是我们的词汇教学策略出了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1.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交互性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资源的交互性;第二类是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前者是指多媒体直接与学生进行相互作用的特性;后者则指多媒体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特性。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的效果与识记过程中信息的输入途径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识记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方式有助于对学习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听觉震撼,那学习者的识记就会深刻持久,信息的提取和输出也相对比较容易。

3.超文本功能有利于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

超文本(Hypertext)是指具有链接作用的文本,一般用热链键标示,只需将鼠标的光标移到某个热链键上,并且按一下鼠标,计算机就会显示所链接的文本。如,在教模块三Unit 7 The Sea World 时教师提问“Do youknow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animals?”(你们认识下面动物的中文名称吗?)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crab,dolphin, penguin, shark,whale 这些词的意思,教师可把每个答案做成热链键,显示其所指动物的图片,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设计高中词汇教学的模式

1.利用多媒体呈现生词

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在遇到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时,教师过繁或过简的解释都难以给他们留下长久的印象。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生词,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模块一:Unit 2 Modern Hero 的:“capsule,rocket,astronaut,launch,helicopter,parachute”等单词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图片,并配上发音,音义一体,学生很快就会记住这些单词。又如在教授模块六Unit 18What’s Beauty 这课时,为了学习elegant(高雅的)一词,我用了一辐非常古典、高雅的仕女图和杨丽萍跳孔雀舞图来加深印象;为了学习slim(纤细的)和overweight(胖的)二词,也用了两辐古代的细腰仕女图和唐朝的较胖的仕女图来呈现;为了学习tattoos(纹身)和woolen shawl(披肩),也用了两辐有纹身的明星的图片和披肩的图来表示;这种方法最大的亮点就是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让学生从画中学习使用英语词汇。而这些词汇有的是必须要掌握的,有些是扩展词汇,学习这些词汇后还能让学生去使用它们,学生的兴奋点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显著,课堂教学非常有效。

2.利用多媒体阐释词汇

(1)下定义。依据英语语言特点,给某个单词下定义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它的界定

词或中心词,再分别加些定语或状语等修饰、限制它。如在教cyclist ,lorrydriver, motorist, pedestrian 四个词时,给出它的界定词“someone”,然后分别在屏幕上出现四个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人物图片及单词,最后出现如下界面,让学生做连线练习。

(2)词汇互释。如在教模块六Unit 17 MyFavourite Comedy时,为了学习“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regardless of,absurd,purely”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下面的句子:Mr.Bean is known world-wide as a comedian.With a series of simple yet funny acts, he amuses people no matter what their nationalities or cultures are.In the comedies he played, Mr.Bean frequently gets into ridiculous and awkward situations.That is how he makes audience amused but he only uses body language which is universal.然后对照原文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在屏幕上找出相应生词的释义,然后教师再用突出的下划线标出。

(3)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遇到生词并猜词时,首先要界定该词的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猜出单词的意思。如在模块一Unit 1 A perfect Day 中教take up 一词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鼓励学生猜测takeup 的含义;然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提供与本课主题类似的情景:Watching TV,much time of the day。接着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难度,但仍围绕话题询问What takes up most of yourtime? 这样的设计学生完全打开了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take up 造出不同的句子。

3.利用多媒体组织词汇

北师大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十一个模块里(5 个必修模块和6 个选修模块)共有33 个话题,所以我们在词汇教学方面可以根据课文的话题设计Word bank 和Branch Bank。Wordbank 就是将同一话题下的单词收集到一起。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如教模块一Unit 1 Lifestyle 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Lifestyle 为话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表达生活方式的形容词,既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人的生活方式,学生就能轻松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种词汇教学方法可以使词汇系统化,学生不容易遗忘。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创设逼真的各种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有效地综合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音频。如在模块二Unit 5 Rhythm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以音乐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介绍的四种音乐节奏(Beijing Opera, Rock'n Roll,Folk Dancing,Ballet),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音乐,跟随音乐让他们用英语说出这几种艺术形式的名称。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一一打出答案;然后再听一段材料,要求他们说出说话者用了那些形容词来讨论上面的四种韵律,当学生说出了有beautiful, famous, loud,fast,electric,historical, traditional,popular 等形容词,教师同时在屏幕上分别进行相应的补充,使有关音乐的词

汇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学生学习这些单词的时候再也不是孤立地记忆这些单词,而是与课文情境和课堂创设的音乐情境联系在一起,使得记忆更加深刻,理解也更为透彻。

(2)利用视频。模块六Unit 17 Laughter中Mr.Bean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一些动词词组的使用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Mr.Bean 的滑稽、幽默,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深刻地运用这些词汇,此篇的词汇教学我采取了跟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后,我要求他们合上课本,然后播放视频重现Mr.Bean 在餐馆独自庆祝生日的情景,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要求他们根据视频填写有关Mr.Bean 动作的词汇。Mr.Bean_____ ____ the menu in astonishment.He _____ ____ all the money, ______ it and ____ it in a saucer.He ______ a dish, which is actually rawhamburger.He ______ ___ ______ to eat it but _____ the taste disgusting.He cannot _____ his feeling and ______ himself hiding the raw meat anywhere he can reach.(looks at,takes out,counts,puts,orders,makes an attempt,finds,hide,busies.)接下来我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我截取代表性的视频,让他们根据视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Mr.Bean 的庆生情景。先在小组轮流复述,然后每组再选一位在班上复述。此次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参与面广了;学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师生互动中;鼓舞了学生亲自、大胆地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把词汇放在句子中学习,这样的词汇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学习词汇的目的不光是知道他们的读音、拼写、词义和词类就可以了,而是要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用它们组成句子,段落或语篇来表达意义,进行交际。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值得每个高中英语教师深入钻研与探讨。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词汇教学的方法,掌握教学技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大纲所规定的3000个左右单词和词组的词汇量,为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实践中,我也摸索并且改进了词汇教学的方法,但理论和实际经验还不是很成熟,还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是以学生为本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能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应该值得分享的。

第五篇: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设计

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设计

2010-10-16 19:27:27 Tag: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资源

能飞英语网

我要评论(0)

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设计:,本文从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平时的词汇教学课例,探讨了如何灵活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词汇辅助教学,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良好的词汇教学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十几年了,每年总有学生反映记忆单词怎么那么难,那么痛苦,忘单词比记单词还快。尤其是实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来,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 由教学大纲仅要求的2000 个左右提高到了3300 个和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我们都知道词汇不足的同学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词汇量的多少在英语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把单

一、枯燥的英语词汇教学趣味化、生动化,达到学生容易记忆,又不易遗忘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英语学习的能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以及探讨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下面引用的教材都是北师大版的)。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词汇教学。我们老师经常会说:语法,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但是词汇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要靠学生个人努力。所以我们常常使用这样简单、传统的词汇教学法:自读-跟读-纠错-记忆。这虽然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法枯燥无味,学生在课上提不起劲,课后更别提去复习。不可否认,在词汇学习上主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有关词汇的教学和引导。

还有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词汇的重要性,往往错误地以为词汇教学就等于督促学生背单词。于是,很多老师每个星期都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词汇的听写。有的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听写,有的是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按字母表顺序,逐一进行听写。于是词汇教学课就变成了听写课了。每次听写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过关,即使大部分学生在听写时表现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往往也会忘记。虽然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记住了一些词汇,但却缺乏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比如,要求在书面表达中使用学过、背过的词汇,他们往往会错误百出。同时这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词汇的时候要从运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定义的角度入手;要与技能结合,而不是单纯知识灌输。”由此可见,词汇教学效率低下并不是我们投入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不够,而往往是我们的词汇教学策略出了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1.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交互性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资源的交互性;第二类是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前者是指多媒体直接与学生进行相互作用的特性;后者则指多媒体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特性。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的效果与识记过程中信息的输入途径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识记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方式有助于对学习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听觉震撼,那学习者的识记就会深刻持久,信息的提取和输出也相对比较容易。

3.超文本功能有利于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

超文本(Hypertext)是指具有链接作用的文本,一般用热链键标示,只需将鼠标的光标移到某个热链键上,并且按一下鼠标,计算机就会显示所链接的文本。如,在教模块三Unit 7 The Sea World 时教师提问“Do youknow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animals?”(你们认识下面动物的中文名称吗?)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crab,dolphin, penguin, shark,whale 这些词的意思,教师可把每个答案做成热链键,显示其所指动物的图片,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设计高中词汇教学的模式

1.利用多媒体呈现生词

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在遇到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时,教师过繁或过简的解释都难以给他们留下长久的印象。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生词,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模块一:Unit 2 Modern Hero 的:“capsule,rocket,astronaut,launch,helicopter,parachute”等单词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图片,并配上发音,音义一体,学生很快就会记住这些单词。又如在教授模块六Unit 18What’s Beauty 这课时,为了学习elegant(高雅的)一词,我用了一辐非常古典、高雅的仕女图和杨丽萍跳孔雀舞图来加深印象;为了学习slim(纤细的)和overweight(胖的)二词,也用了两辐古代的细腰仕女图和唐朝的较胖的仕女图来呈现;为了学习tattoos(纹身)和woolen shawl(披肩),也用了两辐有纹身的明星的图片和披肩的图来表示;这种方法最大的亮点就是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让学生从画中学习使用英语词汇。而这些词汇有的是必须要掌握的,有些是扩展词汇,学习这些词汇后还能让学生去使用它们,学生的兴奋点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显著,课堂教学非常有效。

2.利用多媒体阐释词汇

(1)下定义。依据英语语言特点,给某个单词下定义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它的界定词或中心词,再分别加些定语或状语等修饰、限制它。如在教cyclist ,lorrydriver, motorist, pedestrian 四个词时,给出它的界定词“someone”,然后分别在屏幕上出现四个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人物图片及单词,最后出现如下界面,让学生做连线练习。

(2)词汇互释。如在教模块六Unit 17 MyFavourite Comedy时,为了学习“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regardless of,absurd,purely”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下面的句子:Mr.Bean is known world-wide as a comedian.With a series of simple yet funny acts, he amuses people no matter what their nationalities or cultures are.In the comedies he played, Mr.Bean frequently gets into ridiculous and awkward situations.That is how he makes audience amused but he only uses body language which is universal.然后对照原文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在屏幕上找出相应生词的释义,然后教师再用突出的下划线标出。

(3)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遇到生词并猜词时,首先要界定该词的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猜出单词的意思。如在模块一Unit 1 A perfect Day 中教take up 一词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鼓励学生猜测takeup 的含义;然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提供与本课主题类似的情景:Watching TV,much time of the day。接着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难度,但仍围绕话题询问What takes up most of yourtime? 这样的设计学生完全打开了思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take up 造出不同的句子。

3.利用多媒体组织词汇

北师大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十一个模块里(5 个必修模块和6 个选修模块)共有33 个话题,所以我们在词汇教学方面可以根据课文的话题设计Word bank 和Branch Bank。Wordbank 就是将同一话题下的单词收集到一起。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如教模块一Unit 1 Lifestyle 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Lifestyle 为话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表达生活方式的形容词,既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人的生活方式,学生就能轻松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种词汇教学方法可以使词汇系统化,学生不容易遗忘。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创设逼真的各种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有效地综合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音频。如在模块二Unit 5 Rhythm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以音乐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介绍的四种音乐节奏(Beijing Opera, Rock'n Roll,Folk Dancing,Ballet),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音乐,跟随音乐让他们用英语说出这几种艺术形式的名称。我根据学生的

回答在屏幕上一一打出答案;然后再听一段材料,要求他们说出说话者用了那些形容词来讨论上面的四种韵律,当学生说出了有beautiful, famous, loud,fast,electric,historical, traditional,popular 等形容词,教师同时在屏幕上分别进行相应的补充,使有关音乐的词汇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学生学习这些单词的时候再也不是孤立地记忆这些单词,而是与课文情境和课堂创设的音乐情境联系在一起,使得记忆更加深刻,理解也更为透彻。

(2)利用视频。模块六Unit 17 Laughter中Mr.Bean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一些动词词组的使用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Mr.Bean 的滑稽、幽默,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深刻地运用这些词汇,此篇的词汇教学我采取了跟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后,我要求他们合上课本,然后播放视频重现Mr.Bean 在餐馆独自庆祝生日的情景,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要求他们根据视频填写有关Mr.Bean 动作的词汇。Mr.Bean_____ ____ the menu in astonishment.He _____ ____ all the money, ______ it and ____ it in a saucer.He ______ a dish, which is actually rawhamburger.He ______ ___ ______ to eat it but _____ the taste disgusting.He cannot _____ his feeling and ______ himself hiding the raw meat anywhere he can reach.(looks at,takes out,counts,puts,orders,makes an attempt,finds,hide,busies.)接下来我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我截取代表性的视频,让他们根据视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Mr.Bean 的庆生情景。先在小组轮流复述,然后每组再选一位在班上复述。此次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参与面广了;学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师生互动中;鼓舞了学生亲自、大胆地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把词汇放在句子中学习,这样的词汇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学习词汇的目的不光是知道他们的读音、拼写、词义和词类就可以了,而是要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用它们组成句子,段落或语篇来表达意义,进行交际。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值得每个高中英语教师深入钻研与探讨。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词汇教学的方法,掌握教学技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大纲所规定的3000个左右单词和词组的词汇量,为他们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实践中,我也摸索并且改进了词汇教学的方法,但理论和实际经验还不是很成熟,还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是以学生为本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能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应该值得分享的。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词汇呈现包括运用联想法,故事法,分类法,图文法等与练习巩固包括趣味练习、活动,创设课余词汇学习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兴趣;教学方法;巩固

高中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增加,每单元需记生词数都在30-50个左右。词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为记单词而苦恼:要么记不住,即使记住了,很快又忘掉了。学生的英语成绩的分化往往也从词汇开始,而且部分学生因词汇量增加而产生厌学英语的情绪。另外,在批改作业(特别是书面表达)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单词拼写错误特多。英语老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激发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并运用所学的单词呢?本文想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一.常用的词汇教学方法

1、在语境中展开词汇教学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总是脱离句子和文章内容孤立地讲解词义。这种孤立地讲解词义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糙无味,了无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因此我们倡导在语境中展开词汇。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和篇章的前后关系。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词汇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义。如taste一词(BookII Unit3):

1、My sense of taste isn’t very good;I catch a cold.(味觉)

2、A cake has a sweet taste.(味道)

3、I have a taste for pop music.(爱好)

如果脱离了语境,孤零零地学习单词,就很难正确掌握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甚至会产生歧异。因此我们要在句子或语篇中实现词汇的学习和巩固。如Senior English BookII Unit9 中的content一词,我们可以把这个词的所有汉语意义(adj.满足的;满意的;v.使满意,使满足,pl.内容;所容之物,目次,目录,含量)展示出来,再配以下句子,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来进行英汉配伍,a.She is content with very little.b.Simple praise is enough to content him.c.The contents of the box fell onto the floor.e.It is advisable to look at the contents page of a book before buying it.f.Eggs have a high protein content.学生很容易从以上的句子中掌握content一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

2、利用构词法记忆单词

我们高二下的教材中,构词法作为一项语法项目单独系统学习,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教学,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学生总结归纳,识别词缀和词根,可以从根本上把握单词的含义。久练这种学记单词的方法,能够领略一些英语单词的构造奥妙,并减轻记忆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能真正领悟并进而拓展这种方法所蕴涵的思路,他们将能触类旁通,从而受益匪浅。如学到BookII Unit10 courage一词时,学生能通过构词法迅速识记discourage, discouragement,courageous,courageously,encouragement等同词根的多个新词,然后我会告诉学生这些词会在高二下册学到,甚至有的是高三词汇,他们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增添了自信心。

3.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充分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是一个很有效的词汇学习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猜词义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即以记单词为目的的活动,包括背单词,词汇练习,词汇游戏等,一般说来,直接法缺乏技巧性,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另外一种是间接法,即通过阅读和听外文材料来记住并学会单词。因此,我们在保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可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在课外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阅读材料的难度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阅读中遇到了生词时,我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猜,标题,摘要,语法结构,词缀,标点符号等都可以作为线索利用。在有上下文的时候,同义词、反义词、句子的因果关系、生词与临近句法成分的关系等都可以作为线索来推测生词的意义。教师在阅读课上适当地教会学生知道文章中有些信号词可以帮助识别生词,如i.e.或or等以及一些其他的提示信息。

然而,仍有一些词即使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也很难确定其准确含义,如:There are a lot of nasty snags yet to overcome., 从overcome这个词常与difficulty, problem搭配可知snags一定是令人不快的事,那么nasty也就是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了,这个句子的猜测只能到此为止,因为缺乏上下文,无法再具体确定nasty snags的意义,这时,只有求助于词典了。所以,词典只应在猜测失败时使用。切不可过分依赖词典而失去了培养良好学习技巧和习惯的机会。

二、单元重点词汇重新组合,提高学生词汇学习速度

对于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在讲解课文时串讲新单词。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很适合英语基础好,已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但对那些英语基础差,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方法是行不通的。我所教的两个班都是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因此,我在进行新单

元教学的第一节课为词汇教学,把单元的重点词汇按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以后这项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展示词汇学习的多种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

根据每单元词汇的特点,词汇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两种词汇重组的方式较常用。一种是按词性重组。如把高二(人教版)Unit9中的单词按词性可重组如下:

A、名 词:ecology, coal, violence, equality, killer, access, fairness, responsibility, willingness, harmony, premier

B、动 词:summarise, stress, wipe, defend, affect, advise C、形容词:content, representative, alternative, incorrect

将同一词性的单词放在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单词的词性。另一种是按构词法(派生词、复合词、转化词、缩略词)重组,如Unit9的单词按照构词法分类,都为派生词,可组合如下: A、加前缀的词:incorrect B、加后缀的词:

a)名词后缀:killer, violence, equality, fairness,responsibility, willingness b)形容词后缀:representative, alternative c)动词后缀:summarise

我们还可以根据词的拼读规则、英语释义、词的搭配等来重组单词,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提高词汇学习速度。

三、选择形式多样的词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词汇记忆兴趣

教师应根据单词的音、形、义等特点,采取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不感到记单词枯燥无味。

1、运用趣味联想法。教师在讲单词时要善于联想,把单词讲得妙趣横生,学生能轻松地记住所学的单词。如教高二Unit10中的frightening 这个单词进时,我先讲名词“fright”,其词义为“惊恐”。我说:“发财(f)走正(right)路,心里不惊慌(fright)。”学生听后,开口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很轻而易举地把“fright”的音、形、义全部掌握了。再根据构词法引出动词frighten, 形容词frightening 和frightened。如“pillow”的谐音为“纰漏”,为了使学生记住其意“枕头”,我联想如下:“为了不出纰漏(pillow),他把文件藏在‘枕头’下。”趣味联想法教单词,激发了学生记单词的兴趣,使学生能自主地记单词。

2、运用故事,谚语,绕口令,成语,习语等方法。学生喜欢听故事,我经常讲故事来讲解单词。比如学习Rome时,可以学谚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es do(入乡随俗)”;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让学生先猜,然后讲解。

3、直观形象讲解法。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挂图、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讲解单词,学生对单词记忆深刻。讲chest一词时,我指着chest部位,并用英语解释:The front part of body between neck and stomach。

4、图示讲解法。教师画一些简单的卡通画、简笔画来讲解单词,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很乐意去接受新单词。如讲高二Unit7defenceless,我先画一栋带篱笆的房子,并指着篱笆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Fence。我紧接着讲:fence是护家的东西,防备其他人或动物进入。所以,defence根据构词法可知其义为“防备,防御”,defenceless意为“无防备的”。

5.运用比较法。比如学到except时,把besides,beside,拿出来比较他们用法的不同,又如学到accept,拿出receive和它比较,使同学们知道了receive只是被动的 收到,而accept是主动的接受。这样有助于学生既增长词汇又了解了词的用法。

四.利用活动和练习来加强巩固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关键词汇和短语能够熟练使用,我们把每一个单元中的关键词和短语集中起来,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同时还编写了配套的单元词汇练习,做到一单元一练。采用单词竞赛、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引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掀起记忆单词的小高潮,消灭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单一的模式。比如,每学完两三个单元进行一次全班单词竞赛,可把全班分成两三个大组,每组推选两个同学到前面就写在卡片上的单词说英语释义或与之相关联的句子,让本组同学猜单词,定时两分钟,说出最多者为胜。通常学生都会为此积极准备,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记忆效率高。再如在学到高二下Unit 11词汇表中的单词private时,讲述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这个故事会让学生发笑并很容易在这个语境中领会记忆单词。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高中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主要指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其中当然包含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在以往的词汇教学中,我们总喜欢一揽到底:从词汇的预习、新授到复习,总是样样关心,生怕有什么遗漏,这种老师的当家作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词

汇学习被动而且效率低下,而且老师也很疲惫不堪。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词汇自我学习能力。字典是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的通行证,也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正确使用词典是学生迈好词汇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一工具,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授新课之前我把单词表中的考纲词汇列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分任务的进行单词预习,学生通过查字典不但可以弄懂该词的大部分释义,还可以了解这个词的短语、用法注释、同义词,反义词等其他信息。这些也有助于使学生对该词有一个更全面的感觉和把握,有助于理解该词的基本词义和各种引申意义,还可以拓宽知识面,从语言的侧面接触外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重要事件等等。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课上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用于词汇的练习和实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机制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无定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必须下一些苦工夫去了解学生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重视学法方面的指导;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训练方案做必要的调整,努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并确保他们能精确和透彻地理解他们所学的词汇,能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一旦学生通过艰苦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相当数量的语言“砖瓦”——词汇,学生将会理解并欣赏英语语言的丰富多彩,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将会上一个新台阶,他们的英语学习就也将提高和进步。

下载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表1 学习目标与任务 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类 型 教与学的活动 编号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征的原因 1.能归纳......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正成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 其影响亦辐射到了教学之中。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摘要】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生结构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范文大全]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走入音乐教学的课堂,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教学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一些老教师......